范文 > 读后感 > 读《匆匆》有感 > 导航 > 读《零距离》有感

读《匆匆》有感

读《零距离》有感。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零距离》有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听妈妈说,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就是诗。那么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呢?仅仅是两极之间吗?直至我认识了泰戈尔,我才了解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就是这样一首诗,没有美丽的修饰,没有华丽的词藻,全诗重复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而是,给人一种音乐的美的享受,又有一种冰冷刺骨的悲哀。

全诗的抒发的情感层层递进,让读者的心随着诗的节拍一起跳动。想一想:比彼此相爱却无法表白更遥远的是将他们分隔开来,比痛彻心脾的思念更遥远的是将自己的感情掩饰;比把思念埋在心底更遥远的是尚未相遇便注定今生无缘

读着这一节节诗,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双双蝴蝶被风打散,并肩的双星愈飞愈远,同枝的黄花无法相依,含情的落叶难以归根!从古至今这样的事还少吗?梁山伯祝英台有情难全,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坎坷中追求

啊!

这一个字似乎可以诠释我的内心的全部。每每读罢这首诗,我的心都会被两种不同的感情所充斥:一种是悲伤,为爱不能完美而悲伤,感慨人生中的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另一种则是欣慰,因为,至少还有爱!

或许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正像诗中说的那样,是飞鸟和鱼儿的距离,因为一个在广阔的天空,一个在深邃的海底。

我不知道是否读一首诗就会有这样矛盾的感受,不过,我越来越喜欢诗爱情诗了,因为她们是最美好的!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零距离》读后感


听妈妈说,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就是诗。那么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呢?仅仅是两极之间吗?直至我认识了泰戈尔,我才了解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就是这样一首诗,没有美丽的修饰,没有华丽的词藻,全诗重复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而是,给人一种音乐的美的享受,又有一种冰冷刺骨的悲哀。 全诗的抒发的情感层层递进,让读者的心随着诗的节拍一起跳动。想一想:比彼此相爱却无法表白更遥远的是将他们分隔开来,比痛彻心脾的思念更遥远的是将自己的感情掩饰;比把思念埋在心底更遥远的是尚未相遇便注定今生无缘 读着这一节节诗,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双双蝴蝶被风打散,并肩的双星愈飞愈远,同枝的黄花无法相依,含情的落叶难以归根!从古至今这样的事还少吗?梁山伯祝英台有情难全,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坎坷中追求 啊! 这一个字似乎可以诠释我的内心的全部。每每读罢这首诗,我的心都会被两种不同的感情所充斥:一种是悲伤,为爱不能完美而悲伤,感慨人生中的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另一种则是欣慰,因为,至少还有爱! 或许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正像诗中说的那样,是飞鸟和鱼儿的距离,因为一个在广阔的天空,一个在深邃的海底。 我不知道是否读一首诗就会有这样矛盾的感受,不过,我越来越喜欢诗爱情诗了,因为她们是最美好的!

读《过零丁洋》有感


“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是出自《过零丁洋》这首诗的。今天我阅读了《过零丁洋》,一幅动人的画面出现在眼前:从小文天祥就立志报国,从考中进士开始,就为祖国操劳,自己又与元军孤军奋战了四年。亡国了,自己也没法救国,倍感伤心,如今九死一生,国破家亡,自己被元军囚禁,更是孤苦伶仃。可他仍不投降,与敌人视死如归。
文天祥是多么的热爱祖国,再面临死亡,他仍面不改色,不屈服于敌人,仍与敌人视死如归。从古至今,跟文天祥一样的人也有许多,不计其数。鲁迅18岁,见外国海军侵略中国,就考入南京水师;后来,感到发展矿工业祖国才能富强,又去考了矿物学。毕业后,他又转而投医,最后认为人们是心理不好,就决心用笔唤醒民众。刘胡兰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人抓住面对着死亡,为了祖国,也不把同伴供出。他们都深深的爱着祖国。
与文天祥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现在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报效祖国,可如今有良好学习环境,我都不好好学习。上课时,老师在上面大讲,我在下面小讲,脑子里想的是周杰伦、阿杜的歌声,心中存在的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电脑游戏,自己不时还在暗暗发笑。弄得同学们目瞪口呆。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我站起来,牛头不对马嘴地乱说一气,搞得大家哄堂大笑。到了考试,自己一窍不通,只能乱写一气,成绩出来后,总对自己说下次一定要努力,可是不到两三个小时,自己立下的志愿就已经忘了,更不用说去努力了。
可是读了《过零丁洋》这首诗后,我知道了一定要热爱祖国,我们青少年热爱祖国最重要的表现是好好学习,练就一身硬本领,将来出社会后,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让祖国耸立在世界强国中。
《过零丁洋》这首诗像我的照明灯,小老师,告诉我要热爱祖国,好好学习;又像多彩的阳光,伴随着我踏向未来的征程。

心的距离——读《筑梦路上》有感


有人说,一个人的梦想是小梦想,关于一群人的梦想才是大梦想。读着《筑梦路上》,我突然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要实现梦想,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与付出。就这样看着想着,有关人与人一交一往的那些往事突然涌上我的心头。

记得那是某天傍晚放学回家,我看见爷爷和几位村民一起,正在家门西边那条柏油马路的尽头,用水泥浇筑着什么。我跑过去看,不明白他们在干什么,就问爷爷。爷爷笑了笑说:“这是在浇水泥墩子呀!”我睁大了眼睛问:“在马路上浇水泥墩子有什么用啊?”大一胡一子德叔抢着说道:“不让车子开进来呗。”我还 是疑惑。爷爷放下手中的工具,用手笔划着说:“在马路两边各浇筑一个水泥墩子,中间只留出一辆轿车通行的距离,这样就可以防止大车子驶进居民区了。”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

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为了村道上那些进出的工程车和渣土车,村民们和村委会可闹过不少矛盾。村里许多人家都有自建房,他们就把空余的房子租给了外地客人。这些外地租客大多是在本地开渣土车、工程车和自卸车的,他们收工后,车辆无处停放,就随意地将车辆停放在村民居住区旁边的马路上。这样一来,大车子占据了半个车道,使得本就狭窄的村道更加拥挤。更要命的是,这些“大家伙”每次进进出出,都震得周边的民居地动山摇,巨大的噪音伴随着飞扬的尘土,搅扰得沿路村民痛苦不堪……凌晨时分,村民尚在沉睡,这些“大家伙”摸黑起来开工,汽车喇叭声,马达轰鸣声,车子碾过路面的震颤声,让人无法忍受。村里怨声载道。我家就住在路边,每当车子进出时,我都根本没法安静下来写作业。村民们与村委会多次一交一涉,要求村委会出面与那些外地司机沟通协调。没想到村委会以各种理由推托了!这一次,村民们齐心协力,终于将不满和忍无可忍落实到了行动上。

很快的,在爷爷和村民们的努力下,水泥墩子很快建起来了!

效果很明显。那些“大家伙”驶到村路前,由于水泥墩子的阻拦,只能掉头离去。从那以后,“大家伙”消失了,村路边上停放的车辆明显减少,村民们终于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然而,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暑假里的一天,我看到一伙人围在水泥墩子旁边敲打着什么,这群人中间还 有大一胡一子德叔的身影。我发现路边的人丛里站着小伯母,就走过去悄声问她这些人在干什么。小伯母没好气地说:“还 能干什么?他们要把水泥墩子拆了!”“好好的把水泥墩子拆了干什么呀?”我不解地问。小伯母气鼓鼓地说:“干什么?碍他们事了呗!你看,就是大一胡一子带的头。当初要浇水泥墩子的是他,如今要拆的也是他……”我瞪大了眼睛说:“为什么呀?”“还 不是因为他们自己进出不方便!他们开车时被水泥墩子刮蹭了……不怪自己车技太差,倒怪水泥墩子碍事,真是让外地租户见笑了……村民自己都这么不一团一结!唉……”小伯母边说边叹气。

就这样,“乒乓”声中,一个水泥墩子被敲掉了!

路宽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随之远了!

接着,“大家伙”又重出一江一湖!这一回,再也没有人出来阻止!

其实,心的距离也就是梦想的距离。心与心之间隔得远了,梦想的距离也就随之拉远了!

所以,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可以很近,也可以很遥远……

读《从零开始图解凡·高》有感


读《从零开始图解凡高》有感

文/张娜

对凡高最初的印象,来自于历史教科书中的他的代表作《向日葵》。凡高的向日葵画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在巴黎和西奥同住的时候,当时的向日葵不是在野外,而是被剪断,插在花瓶中,让人觉得这些不能吸收阳光和水分的花朵,毫无生气。

而亚耳时期的第二阶段,是凡高最热衷于画向日葵的时候。夏天的亚耳郊区盛放着黄澄澄的大片大片的向日葵,景色十分壮美,令人感觉生机盎然。凡高从中看到了熊熊燃烧的生命力,便把这十二朵向日葵带回来插进花瓶里,用来装饰房屋,欢迎高更的到来!当历史老师把这幅画作的背景介绍给我们时,我们深深地被这幅画作的含义所感动,原来绘画作品也是如此地感性,能传达这么多作者的心意!

凡高是19世纪后印象派的画家,也是20世纪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画风主要是色彩鲜明,笔触厚重的,大多都在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让我们去了解他,从画作中读懂他,感受震撼力。如今,凡高的作品受大众喜爱,一幅画上亿元,被世人评为伟大的艺术家。可是,这些品论,全部是在他死后才有的,身前却被人嘲笑!

凡高的十年艺术创作生涯,完成了大约九百幅油画、上千幅素描,这份毅力、执着与他的创造力着实令人惊叹与好奇。明明没有买家青睐,是什么力量让他拼命作画,一画就是十年?是怎样的的信仰,让凡高足以支撑十年?一个人,一条路,一支画笔,一片风景

凡高三十七岁的人生:十岁的凡高内、严肃、敏感且羞怯,二十岁的时候,向女生求爱遭拒绝,转而沉迷宗教。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转而投向绘画创作,立志投身于艺术,借绘画表达他的心声。这十年间,凡高旅居各处,疯狂创作,只可惜无人问津、怀才不遇,满腔热忱却遭受坚冰,以至于精神崩溃,做出自残行为。在他生命的第三十七年,开枪自尽,虽然没有当场死亡,但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悲痛永存,然后诀别人间!

其实,我之所以喜欢凡高的原因,并不仅仅因为他的画作,而是他这个人。我十分欣赏凡高为了执着于梦想所付出努力,那种毅力与恒心,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他让我相信一句话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凡高一定要自己的画作能得到青睐,在许多年以后,果然,他做到了!那些成功人士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具备这凡高的精神,那就是永不言弃,为梦想献身!

有一句英文这样说道,A dream is worth believing when it is deep within your heart . Even when no one else believes, you have to do your part. Believe the dream you have and do your best to make it true .You are always closed to your dream when you believe in yourself!

我们都有梦想,但是,有多少人执着于最初的梦想,又有多少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没有坚守战线。我觉得我小时候比现在强多了,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是最重要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渐渐模糊了这些概念,我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了,只是一味的按照现实的路径,匍匐向前!每当想起凡高的这种精神,不由肃然起敬。

思想的包袱太沉重,真正的自由之花就不可能会绽放,我是那么向往自由,向往一个可以飞翔的国度,但是,现实的枷锁已经把我锁上,是一把无解的锁,可能,这就是我会对凡高的生平,以及他的画作产生共鸣的原因。他被他所处的社会现实的枷锁锁住,可是他会金蝉脱壳。我没那个本事,没有方法;我没那么聪明,也找不出方法。

生命就像在玩纸牌游戏,上帝给你什么样的牌,即使是烂牌,也要打出最好的水平;生命亦如下棋,举棋无悔,就算走了一步错棋,也要坚持到底;人生也像一场旅途,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那么,既然我的过去已成过去,无法改变,那么就让我用尽全力去控制现在,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把握现在就是把握将来!


读《零点女孩》有感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种这样的说法:凡是在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会得到幸福.而一个子夜零点降生的幸福女孩的生世更加人村里人相信生死由命,成败在天,然而一个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都不怎么好的女孩却因为努力而成为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命运是靠自己去掌握的.

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假使一个人只惰于一味听从上天的安排而不重视自己的力量,那么他就只能按照上天给他的路去走,一直走下去,或许有人会说:许多人就是因为不甘而失去什么的.可是一个人如果只是庸庸碌碌平平淡淡的过了一生,那人生又有什么意思呢?其实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场游戏,与其战战颤颤的计算利与弊和约束自己要按牌理出牌还不是放手一搏,俗话说得好:人生难有几回搏.假如一个人去赌去博,那么就会有两种可能:失败与成功.如果缩手缩脚,那么他就只有一个结果:失败与成功之中,那又是什么呢?.与其只是一味听命运的摆布,还不如放手一搏,至少这样让人生这场游戏变得不那么呆板,而是变得有甜有苦,拥有奇异般的乐趣.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两个故事:一批大学生在校园只知道吃喝玩乐,混了个假文凭就去找工作,结果可想而知,甚至连卖猪肉的人都打心眼的瞧不起他们.而两个小学生,经过几年来血的打拼,赚到了人生的第一筒金--那可是几亿元的财富啊.

我由衷的感谢那篇文章,感谢那个作者,这或许是我懂得的第一个人生上的哲理吧,放弃,永远不会出现在中国人的字典里.

凋零的花朵——读《骆驼祥子》有感600字


暑期中,读完《骆驼祥子》,首先是被老舍精灿的文笔所深深折服,而后便是一阵心酸。我为曾经一个善良坚忍,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一个人力车夫,最后却沦为一个精神麻木的行尸走肉感到惋惜。

人力车夫祥子生活在一个黑暗的年代,当时社会没有光明,到处被死气沉沉的阴霾笼罩。但在那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祥子却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刻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过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但是他没有放弃,继续省吃俭用,但是执着与坚忍却改变不了祥子悲惨的命运,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周而复始,祥子泯灭了对生活的信心,渐渐变得消沉。久而久之,他开始吃喝嫖赌,最终堕落为社会的垃圾。

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但从祥子的悲剧上却又能折射出当时那个社会有多么黑暗,多么令人畏惧。祥子只是当时所有平凡的人,所有无权无势的人中的一个典型,他的下场就是所有没有社会地位的人的下场。可想而知,在那种环境下生活,是怎样的胆战心惊啊?

也许,现在我们的社会是最美好,最幸福的。我们没有对于社会的压力。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祥子那种坚忍的精神。祥子可以为他心中的理想努力奋斗。我们为什么不行呢?我们也可以树立一个长远的理想,并且为此付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其间可能磨难会接踵而至,但只要冲破这些艰难险阻,你会发现,你已经成功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打败困难的同时,你也在不知不觉的成长,它只让你增加更多的社会阅历,在生活中如鱼得水。虽然祥子最终渐渐堕落了,但是我们的社会和他的不一样,我们完全有条件可以通过努力让心中的梦想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开出惊艳的花朵。

祥子执着、坚韧,就像骆驼一样,通过努力,如果我们不能出类拔萃,但至少我们曾经努力过、奋斗过,我们享受过这种过程,我们问心无愧。

最后,一首《真心英雄》送给那些努力奋斗过的人: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小学五年级:读《过零丁洋》有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过零丁洋》的一句千古名句。这是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的一篇着作。至今,它还激励着我们,要有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爱国精神。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下,文天祥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天祥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文天祥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文天祥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文天祥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他的人格力量几近人类的极致。有史家说他反抗元朝不能视为民族英雄,因为蒙古族也是我们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这实在是一种可笑的谬论。历史地看,元兵的入侵对于宋王朝来说完完全全是一种外族入侵,文天祥反抗侵略,忠贞不渝的气节绝不能仅仅视为对宋王朝的愚忠。他的确配得上他亲手写下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

流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时穷节乃见,一一垂清丹。这样震古铄今的诗句。他的品格甚至赢得了敌人的尊敬。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确是我们民族的杰出人物,千载之下,仍是令人景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