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教师读书笔记 > 导航 > 米歇尔·沃克《灰犀牛》读书笔记3000字

教师读书笔记

米歇尔·沃克《灰犀牛》读书笔记3000字。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米歇尔·沃克《灰犀牛》读书笔记3000字 ”,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本月读的书是《灰犀牛》,说起灰犀牛,相对比较陌生。一般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黑天鹅,自从尼古拉斯塔布勒那本著名的《黑天鹅》出版以来,低概率事件的巨大冲击理论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热议的话题。相比之下,我们对灰犀要陌生得多。

那么什么是灰犀牛事件呢?这个概念源于这样一个故事。假设有一群游客深入非洲蛮荒之地,希望看看活着的犀牛。有2名游客不顾导游劝阻偏离既定线路深入草原,并发现了一头带着小犀牛的母犀牛。这2名游客掩饰不住自己的好奇,一再缩短距离靠近小犀牛进行拍照,并且一再遗忘向导忠告,不断侵入犀牛的绝对领地,同时还弄出一些声响。正当2名游客很兴奋的时候,母犀牛开始慢慢觉察到2名入侵者。更为要命的是,由于兴奋,其中1名游客还让另外一名游客去吸引小犀牛的注意,便于拍摄其正面图像,就在这个时候,母犀牛开始用怀有敌意的目光注视游客。就在迟疑之间,小犀牛跑向了母犀牛,而母犀牛则向游客冲来。这便是灰犀牛的故事。

灰犀牛其实非洲草原上常见的动物,常给人行动迟缓,没有危害性的假象。它的危害只有在离你比较接近,同时又心存侥幸的时候才最大。在该书中,作者用灰犀牛来比喻那些已经显露危险征兆但没有及时处理,最终酿成大祸的事件。通过研究,作者还指出,实际上很多被人们认为是黑天鹅即无法提取预测的危机的事件,其实都有过明显的先兆,因而被认定为灰犀牛更为贴切。这些案例包括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卡特里娜飓风、2007年明尼苏达大桥坍塌等。

不幸的是,这些先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的重视,没有积极防范和应对,以致于最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此,回过头来看,在每次危机过后,只要人们认真加以检讨,就会发现,重大危机之前发生的种种端倪,其实就是一次次绝佳的逃生机会。

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从2007年起,首先是金融从业者,能清晰看到复杂金融衍生品开始出现危机,证据之一是他们一直对自己出售给客户的金融衍生品进行做空操作;而IMF和BIS在危机发生前,也曾不断发出警告。随后,从2007年10月起,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连续数月下跌,创新十年来的记录,且每月跌幅成倍上升,从最初不到1%到三个月之后的超过4%。按时市场监管者和决策者们凭借数据就应该可以看出,此时经济的繁荣程度,远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乐观,甚至还陷入低迷的危险。也就是从2007年开始,反映机构投资者信心的盖洛普投资者信心指数开始下滑,而这意味着即使不具备专业金融知识的普通人,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选择避险。可是大部分人都宁愿选择相信自己之前的乐观判断,而不愿意承认经济形势已经出现逆转。因此,美国乃至整个世界,也就在之后的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那么为什么这些本该被及时识别和及时处理的危机最终演化成了灾难呢?作者认为拖延症是导致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指出,无论个人还是机构,几乎每天都需要与拖延症做斗争,几乎很少有人能逃脱拖延症的折磨。得过且过,这种情况在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生活和金融领域比比皆是,明知有患癌症风险,也不肯轻易戒掉烟瘾的烟民,直到心脏病突发,才肯放下三明治的加班狗;希望爬出深坑,却一直在自掘坟墓的赌徒;由于对颠覆性新技术的出现没做任何有效应对,而被新技术公司取代市场领先地位、只能在市场中勉强挣扎维持的企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而大规模危机的最终爆发,则往往是拖延症集中放大后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作者指出,人们在应对灰犀牛事件的时候,可以比较典型的划分为灰犀牛的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否认。否认就是实际已经出现却假装认为没有出现。这种情绪和行为之所以会出现,作者认为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源于人类本性、政府体制和社会体制都力求维护现状以及人们对未来的美好预期,都让人本能的对危机或者处于危机中的情景进行否认。作者指出,特别是当一群人产生否认和麻痹大意情绪时,更加危险。因为这种集体意识会促使人们崇尚整体一致性,促使人们共同无视那些对现行的专家权威构成威胁的信息,最终导致人们做出错误决定。换言之,人们宁愿和大家一起犯错,也不愿意成为唯一正确的人。(迫于群体压力)

第二个阶段是混日子也称为得过且过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明知有危险信号发出,但却在行动上不采取措施,结果导致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绝佳的机会。就好像游客已经发现了母犀牛向自己冲来,却一时不知所措,待在原地。总之,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想办法把问题丢给将来。

第三阶段是争吵或者说犹豫。这是特指危险已经到了身边,不得不采取措施的时候,但这个时候人们通常的表现是犹豫不决,如果是一个群体的话,则是在迫于必须做点什么的压力下,展开内部争吵,进而继续贻误时机。

第四个阶段是惊恐阶段,是指灰犀牛已经冲到了脚边,这个阶段基本上再深思熟虑已经没有可能,如果准备工作充分,则可以应对得当,如果准备不充分或者没有准备,则只有束手待毙。

第五个阶段是行动阶段或者又称为崩溃阶段。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这两种反应是同时存在的,而且即使到了最后一刻,希望也还是有的。

作者认为要有效应对灰犀牛事件,主要是要防微杜渐,因为智者都非常明白,越早发现警报越好,越早处理潜在的威胁越好。否则就得花大力气去阻止危机。未雨绸缪总好过亡羊补牢。从经验研究看,应对灰犀牛事件,关键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第一阶段为例,怎么克服否认心理?一是要克服侥幸心理;二是要去除杂音,就金融产品的投资而言,就是要建立和寻找更加公正和客观的信息来源。为此,作者特意探讨了世界知名的评级公司在如安然事件中扮演的可耻角色,进而指出由于存在利益冲突,所谓的第三方评级机构有时并不见得那么客观公正。此外,一些审计机构也会受到腐化,这都是需要避免的地方;三是要防范群体性思维,群体性思维的通常表现就是随大流,个人在群体中容易丧失自我或者迫于群体压力作出有悖于理性的决策,因而作者建议要倡导独立思考,防范群体性思维;四是要防范源头效应,源头效应是指迷信权威,研究表明当人们听信所谓专家意见时,大脑负责独立思考的脑叶就会关闭,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五是要防范逆反效应,就是要多听取和自己观点相左的意见,多听取异性和圈外人的观点。总之,作者认为在提高预测和判断准确性方面,心理因素、预测环节和勤奋努力都非常重要。这也是提升投资预测和决策能力的重要途径。

那么又如何破解得过且过阶段的困境呢?作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树立一分预防等于十分治疗的理念;二是要选择准确的行动时点,因为得过且过固然要付出代价,但选择正确的时间节点也很重要,无论行动太早,行动太晚,都会付出很大代价。三是要变革奖惩机制,要奖励那些及时自主行动解决问题的人,对那些在面对可能的灾难时,及时阻止问题的人,应提高奖励的额度,总之,要用适当的机制让人们明白,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四是公平地分摊成本,就是说如果有必要牺牲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利益,才能挽救更多的人或者避免更多的损失,那么,就必须找到有效的方式减轻被牺牲者的痛苦;五是要正确地计算成本、盈余和投资。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灰王子》读书笔记


书名:灰王子

作者:巴贝柯尔

出版社:格林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摘要:

灰王子长的又瘦又小,他的三位哥哥长取笑他长的丑,因此灰王子希望能变的像哥哥一样英俊。小仙女想帮助灰王子,却把事情搞砸了,灰王子并不知情,便高兴的去舞会,但是一去到王宫,却发现个子太大进不去,所以决定做公车回家,结果遇到一位公主,那时正好午夜十二点,灰王子变回原样,公主以为是灰王子救了她,因此向他道谢,灰王子急忙的跑走,连裤子掉下来都不知道。这位公主就是有钱的班妮公主,她下令,只要谁穿的下这件裤子,公主就嫁给他,许多王子都来试穿,最后斑妮公主指定要灰王子试穿裤子,灰王子穿上了,从此,他们俩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不过,小仙女把灰王子的哥哥变成管家仙女,每天在家里做家事。

心得感想:

看完了这本书,我觉得人们都有一种刻板印象,女生一定要温柔瘦小,需要人家保护,才像女生,男生一定要勇敢强壮,才像是个男生,要不然,女生会被说是凶巴巴的母老虎,男生则会被说成是个没用的人。为什么不能像书中的灰王子和班妮公主一样,女生勇敢大方,男生又瘦又小呢?像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小,我就被很多人说过我的个性像男生,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外向,声音又大声,不像一般女孩子一样,反而比较像男生的性格,大方。勇敢,甚至大胆。。。。。等,还有许多和女生不一样的地方,例如:教室的抽屉常常会埋伏一些蟑螂,当蟑螂跑出来时,大部分的女生都会下的赶紧跑走,我却会跳出来把蟑螂踩死,虽然大家会说:张苹萱,你好勇敢!但是,却显现出我和一般女生的不同。还有音乐课下课时,有一些女生会拆不掉笛子,因此,我会拿出我的正义感,帮他们拆开,而且不需费任何力气轻而易举的把笛子拆开,虽然他们会说:张苹萱,你力气好大喔!但是,更显现出我和一般女生与众不同的差别。

不过,看完这本书,我渐渐看开了,因为我了解到"男女平等"男生会做的事,女生也可以做,女生会做的事,男生也可以做。

《莫克与恰克》读书笔记


书名:莫克与恰克

作者:周世宗

绘者:周烨

这本书的主角是莫克和恰克,它们都是卖蚱蜢饼的青蛙,它们也都想成为富有蛙,后来莫克和恰克还新研发了蜘蛛糕、鱼卵卷和蟋蟀酥,为了能赚更多钱莫克连睡眠时间都在卖,青蛙莫克累了,很累。在池塘旁连续站了三天,可不是闹着玩的,他的眼皮重得好像吊了个地球,可是,他又得像超人一样,和睡意恶魔对抗,它很疲倦结果就生病了。恰克告诉莫克竞争也要合作我们就不会累挂。

莫克与恰克这本书非常有趣,从两只小青蛙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互助合作就一定会成功,就像莫克和恰克原本一见面就挑战、竞争,不时的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为了抢得客源,他们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创造业绩高峰。到后来互相合作成了富有蛙,说明了互助的重要性,合作的好处。就像我和妹妹打扫时常常分工合作、互相帮忙,很快就能完成妈妈吩咐的工作。

◎我最喜欢的佳句:

1、竞争也要合作。

2、有些事情是绝对要坚持的。

3、天有不测风云,蛙有旦夕祸福。

4、它已经快累趴了、累毙了、累挂了。

《克雷洛夫》读书笔记


范文一

《克雷洛夫寓言》是俄罗斯作家伊凡克雷洛夫的作品,其中《狗的 友谊》这篇故事讲述了有两条狗在闲聊时,认为他们可以成为感情深厚的朋 友,能经得起考验。当面对一块骨头时,两条狗忘记了刚才谈论的友谊,互 相撕咬,都想据为己有。

《克雷洛夫寓言选》这本书非常有意思,《狗的友谊》更是妙趣横生。

这篇寓言的内容是这样的:

两条狗在闲着的时候谈起了友谊,他们俩都觉得,天天在一块儿呆着,又非常 相亲相爱,相处得又那么好,感情又深,何不交个朋友呢?于是一只狗便开口了 : 咱们可以像人们那样建立友谊,那样生活会更好的。另一个说:交个朋友多 么好啊,生活舒适,心情会更好了。于是,它们就拥抱起来了。刚好在这时,厨 房里扔出一块骨头,这两只狗把刚才谈的友谊马上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它们俩都像 闪电似的向骨头扑去,你争我夺,为了这块骨头,你啃掉它的毛,它咬伤你的腿, 相互争抢着。可见都想把这块骨头据为己有。这说明它们根本不懂友谊,所以,当 牵涉到自身利益时便互相敌视起来了,不肯谦让一步。

寓百的篇幅虽说很短,但它的意义非常深刻。这就是,友谊应该是高尚的。 我现在还很小,还没有走进社会,还不懂得交朋友。等以后我长大了,就会走上社 会,会交上很多的朋友。到那时,我们建立友谊也要真诚,遇到好处,要先人后 己,不能为一点点私利而去破坏友谊。(在道出寓言的哲理之后,联系到现实中的 自己,说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使整个文章充满感情。〉

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会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平时是形影不离、难舍难分的好朋友,可是为了个人的一点

私利,他们有时就互相争吵、切齿唾骂,以致拳脚相加。如果他们读了这则寓言故 事,心里会怎么想呢?(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联系了现实社会中不珍惜友谊的现象,与 寓言形成对比,并使用反问句加强感情,更加突章的中心思想。

范文二

《克雷洛夫寓言》是一本寓言书,它的作者是俄国人克雷洛夫。

本书里有《猫和厨子》、《隐士和熊》、《农夫和蛇》、《马和骑师》等寓言,而每个寓言后面都会讲诉寓言故事的道理。

我最喜欢的寓言有《隐士和熊》、《杰米扬的汤》、《农夫和蛇》、《狗的友谊》和《猴大妈和她的眼镜》等等。我现在就说说我为什么喜欢这些寓言吧。首先《隐士和熊》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是愚蠢的朋友比任何敌人都要危险,而《农夫和蛇》这个寓言是说一个人交上坏朋友,那你最好的朋友都不会和你玩,最后《杰米扬的汤》则告诉我们再好的东西,如果不加节制地强加于人,就会和杰米扬的汤一样令人讨厌。

我觉得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因为它不仅让人懂得了许多的道理,还可以解除没事人的烦恼。

关于《匹克威克外传》读书笔记


范文一

谈起《匹克威克外传》,我就会想起书中一个又一个幽默的故事,想起那些可敬的人儿,与那些可恨的面孔。

我读这本书的原因,多是被作者的风趣幽默所吸引。读过简介我知道,这本书多是批判时事为主。洋洋七十多万字,我却读得一点都不厌烦。反而经常开怀大笑,乐在其中。原因当然就是作者的幽默精神了。

还记得有一个很让人捧腹大笑的画面,就是在看大阅兵时匹克威克先生的帽子被风吹走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急忙去追帽子的情景。真是有趣极了。匹克威克先生本来要捡到的,后来又被大风吹走了,时而跑,时而停。想想,一个老先生做如此滑稽的动作,并且是在严肃的大阅兵时,是多么可笑啊。

在书中曾说:追帽子简直就成了一场痛苦的人生角逐。确实,追帽子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会踩到帽子,太慢了又追不到。可笑极了。但我想,也许作者真正的意图是想表达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吧,努力追着,尽全力去追,却往往成了物质的玩弄品,在旁人看来,是多么可笑啊。

当然,文中的幽默讽刺之处不止一处,但在此,我想说说那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一章书。在《匹克威克外传》中,有一个人让我十分心酸。就是那个聋哑演员。生活的重压与酗酒的习惯让他的健康早早便失去了,他常常无角色可演,生活也陷入了贫困。在发高烧时,他还担心妻子因他平时的暴虐而谋杀她。可怜的人啊,他的心灵是多么枯竭啊,临终前才害怕受报应。这反映了当时多少人的可怕心理啊。反映了多少无比痴迷财富而又挥霍成性的人的枯竭心灵。最后,他终于要死了,在临终前,他竟以为那是舞台,自己在上面表演,但现实却是在病床上,用枯萎的四肢扭动着,发出小丑的尖叫声。可怜可悲可叹!

要谈到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那就是匹克威克的仆人 ---山姆。他让我喜爱,他让我敬佩,让我感动。他是善良幽默,机智勇敢的好家仆,也是匹克威克的真朋友。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能在狱中好好照顾主人的起居生活,他故意拖欠父亲的债以便于以正当理由入狱,起先匹克威克先生是不允许的,但是他想方设法的进去,也感动了匹克威克先生。

这就是《匹克威克外传》,一本让你读得欲罢不能的书。

范文二

《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他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成果。作者通过匹克威克和他的朋友们的游历,揭露了当时英国现实社会的黑暗,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古老的、美好的英格兰,反映了作者向往不受封建压迫和资产阶级剥削的思想与乐观主义情绪,批判了英国的议会制度、法律、司法、监狱等,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述绅士、车夫等各种人物,宣扬实施道德教育的理想。

匹克威克

小说的主人公,一个纯洁善良、和蔼可亲、学问渊博、崇尚正义的绅士。胖胖的身子,戴着眼镜,腆着肚子,穿着紧身裤和燕尾服。他的相貌和言谈举止都显得滑稽可笑。他天真、幼稚、不懂生活。他总是好心肠办傻事,到处吃亏出洋相。在屡遭挫折的情况下他仍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人觉得可笑,又逗人喜爱。在出行途中陷入多重困窘的境地时,他也始终坚持正义,对待处处陷害他的人仍然能以德报怨。

金格尔

一个江湖骗子,在匹克威克旅行的路上多次欺骗、陷害匹克威克。他到处招摇撞骗,最后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幸亏在监狱里遇见了匹克威克,表达了自己的忏悔之意后,得到了匹克威克的原谅,并在其帮助下偿清了债务,获得了自由。在匹克威克的感化下,他泱定重新做人,报答匹克威克的恩情。

《匹克威克外传》是一部流浪汉体裁的小说,最初是在报纸上连载的。小说情节以匹克威克等人在旅途中的见闻和遭遇展开,一些故事虽然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故事的进展又能自然地衔接起来,这正适合以分期连载的形式发表。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发表形式泱定了作品的某些艺术特征。

一、虽然结构松散,但有鲜明的线索贯穿始终

《匹克威克外传》的情节大体上有四条线索:房东巴德尔太太状告匹克威克毁弃婚约;山姆威勒的父亲同骗吃喝的伪善牧师史得金斯的纷争;俱乐部几位成员的爱情敌事;匹克威克和山姆威勒主仆同流氓金格尔的冲突。全书以最后一条线索贯穿始终。

二、以突出特征刻画人物

狄更斯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从描写人物的外部肖像、服饰、装柬、举止、风度、使用的语言和生活的环境着手,善于抓住人物身上的某些特征、人物的语言特点和行为举止上的癖性、习气,采用漫画的笔调和夸张的手法加以强调,使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有的人物甚至只要开口说几句话,做一个动作,就能让读者如见其人。

三、小说的语言在幽默之中透着辛辣的讽刺

狄更斯用喜剧性的手法,把社会上一些不合理、不道德而又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从地上举起来,使它显得荒唐可笑地漂浮在半空中,以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在每一句笑话之中,都压抑着深刻的愤怒与鄙夷。这样的社会,这样的制度,笑里面也带着咳血的泪。

《论语》读书笔记3000字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

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孔夫子的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这是一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因为其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就做到了约制。而能够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

改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

你要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

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修缮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知者不惑。

那么在今天这个社会,怎样成为一个君子?我想不妨从倡导恒心开始。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了多元选择,我们在兴奋、激情的驱使下,在众多选择中摇来摆去,难以决定。这是缺乏恒心的表现。

君子还有第三个标准,就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就是说: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所以能够平和,能够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这在今天成为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一个人说的多于他做的,是君子之耻。

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在今天看来,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孔子强调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决不是放弃对社会的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句话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是君子有天

下使命,不管这个地方是奢华的还是简陋的,对他来讲只是一个外在环境而已;第二个角度,就是君子的内心有一种恒定的能量,他可以使得周边熠熠生辉,繁华似锦,他自己生命里面的气场可以去改变一个简陋的地方。

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皇侃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我既学人事,人事有否有泰,故不尤人;上达天命,天命有穷有通,故我不怨天也。可见,知天命关键在于一个知字,要能够了解什么是自己的天命。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你就能理性把握,平静应对。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成雨。

学习《论语》,学习任何经典,所有古圣先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有一种无愧的交待。

我想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

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大概这就是《论语》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

围城读书笔记3000字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书中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之后又无奈于城中的无聊。而在三闾大学着实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令本性善良却怯懦的方鸿渐不堪忍受,但当他离开那里,面对的却是一个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责任,事业的衰败,多层混杂的社会大围城之中,让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无材的方鸿渐也只会牢牢地屈服于这只手,逆来顺受的承受朋友的施舍,义无反顾得踏入爱情陷阱,事业低谷。整本书中,除了他对唐小姐的追求尚显出些他试图征服命运的思想外,其余的,指示方鸿渐徒劳的思想斗争和软弱的行为罢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凉的结局。

除了方鸿渐,追了苏文纨二十年的赵新楣总也踏不进她的那一座围城,之后却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运;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传统思想这座围城;两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围城。总而言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围城,大多也仅仅是为了一点私立或者是一个面子,这也是民国时期封建思想与崇洋思想的盲目结合所带来的弊端。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历史这座怀旧围城之中。钱钟书先生以这样幽默的语调,除了批判当时之人或顽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种种行为,调侃当时老人的迂腐、留学生的傲气,揭露无谓的婆媳之争、妯娌之争、情敌之争、同事之争外,真正要阐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围城,人永远逃不出无尽的压力和束缚,永远要在无形的四堵墙下过完一生。每一个人都逃不出这样的命运,只是在于你在这围墙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终想着去冲出围城,那你永远只能独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价值。

事实上,这座无形的围城始终是存在的,只是钱钟书先生把30年代的这座城具体形象化了,让身处21世纪的我们看清了书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言之凿凿其实也是为了使我们看清我们身边同样的一座围城。当代社会,竞争激烈,高手如云,存在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比书中更加激烈也更凶险。就那还算单纯的学生来讲,学校、家庭、社会,每一个环境都是一座围城,每一种行为都处于一个围城。同学间的友谊和竞争、家庭里的亲情和压力、社会上的光明与黑暗,从我们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我们只有在其中不断拚杀,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的心去创造这座围城里的异彩,让围城中的生活变的丰富。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逾越这座城墙,因为只要我们有生活,那我们就永远处于一座围城之中。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

《围城》里,作者写的是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这类人,只是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的人类。

《围城》的主角方鸿渐,买了假文凭的他由乘船回国,到与苏文纨、唐晓芙、没见过未婚妻面的岳家一一疏远,再到一行人同去三闾大学,再到方鸿渐与孙柔嘉这间为家庭和事业而发生种种争吵最后分开,不经意的使人对方鸿渐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关切。他与苏小姐、唐小姐这间的纠葛,是他身陷爱情的围城的时候所经历的,最终他与孙柔嘉结婚可又闹得不欢而散,方鸿渐面对的爱情的围城是不成功的。在三闾大学的经历可谓是方鸿渐事业上的围城了。在这一城里,充满了勾心斗角,方鸿渐也受到了不少的倾轧,最后还是离开了三闾大学,可见,方鸿渐面对的事业上的围城也是失败的。在整个故事中,方鸿渐先是在周经理银行工作,而后在三闾大学任教,接着在报馆资料室上班,每次都没有混得出人头地,也与他带着点玩世的态度处世有关吧。

确实,我们的生活中围城随处可见。不仅仅是恋爱婚姻、工作事业,还有学习生活、交友处世,无一不有一个城把我们围着。围城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钱钟书用幽默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丑恶、虚荣。如: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了,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又如:我们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亲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见过面的人。人事太忙了,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怀念一个人。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的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点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身上瞥过,想到而已、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这些语句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时而让人忍俊不禁,时而又想像着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给人深深的同感,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

作者把人性的虚荣讽刺得淋漓尽致。对于大学教授,他们借着兵灾来吹嘘:汪处厚得意地宣扬他南京的房子;陆子潇流露出战前有两三个女人抢着嫁他;李梅亭在上海补筑洋房;方鸿渐也把故乡老宅放大了好几倍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对于方鸿渐的两个弟媳,则是开了自己嫁装的虚账,调查孙柔嘉的陪嫁。人物形象是那么鲜明。

当我读完全文后,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感到意犹未尽,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这样都结束了吗?对于主人公的故事,对于整个《围城》,让人去细细地思索、静静地品味、慢慢地鉴赏。全文最后一句话: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苍凉与变迁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