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 导航 > 《菊与刀》读书笔记3000字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菊与刀》读书笔记3000字。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想法,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菊与刀》读书笔记3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菊与刀》是一部介绍日本国民性的书,是美国着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从事日本民族性的研究而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是一本分析日本人文化性格的图书。而作为一名日语专业的学生,想要对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有所了解,于是便选择了《菊与刀》这本书。

作者在书中把日本民族文化的矛盾性形象地概括为菊花与刀,菊花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日本武家文化的象征。该书以《菊与刀》命名,象征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在我看来,菊代表了日本民族中谦和,随性的一面,同时也说明日本民族具有菊一样的品质。刀则让我想到了日本民族的武士道精神。它承载着日本民族的希望与毅力,同样也代表着日本民族好战的一面。菊与刀这三个字更能充分的概括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日本人既好斗又谦虚和善,既忠贞又心存叛逆,既顺从又不愿受人摆布等等,都能体现出日本人矛盾的性格特征。

天皇自古以来就是日本人强烈的效忠对象,虽然天皇一直扮演着傀儡的角色,但日本人对天皇的效忠感却从未消失。正如书中所说天皇和日本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天皇的日本不是日本,没有天皇的日本是难以想象的天皇是日本国民宗教生活的核心,是日本国民的象征,天皇是个超越宗教信仰的对象,即使日本战败,天皇也不会受到谴责等。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是能表示对陛下尽忠、让陛下为我们放心的事,那边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崇拜之至今日在很多人心理依然存在。

日本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长期、稳定的封建等级制造成的影响渗透到日本文化的最深层。在日本,天皇不是人,是神,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所有寄托。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要求忠义的对象仅仅是被指向各个大名和将军。而在明治维新后,新的统治者将这种力量抽离出来,附加在天皇身上。但由于忠是献给最高统治者的,因此就只能献给或许只有精神力量但全无实权的天皇。在日本文化中有这样一句话:各得其所,各安其份。他们相信只要每个人在社会等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同样也有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的地位。即使天皇没有掌握实权,仍然是所有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

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战争中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天皇的存在在日本俨然已经发展成宗教,神的话语是没有人可以质疑的,这就为日本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所有的屠戮都可以以对为天皇忠诚找到借口。日本士兵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可概括为勇敢、残暴、致死效忠、绝对服从。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让每一个日本士兵都认识到自己的作用与能力。不管自己的国家在物质上能不能与美国抗衡,仍然会不惜一切在精神上给对手打击。而日军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勇猛充分印证了他们的所谓在、武士精神,这种战争中的不怕死精神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出现,但作者对这种不怕死的行为十分的不理解。然而,战时的士兵被冠以了军国主义的思想,幼时的等级观念在这个时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上级的命令是惟命是从。这样的心理给日本整个民族在二战中带来了遭难,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这个民族。

另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本人对于恩的理解。首先,书中提到日本人对于皇恩都应无限感激地接受,近代日本用尽一切手段使这种感情及于天皇一身。日本人对生活越是热爱,就越是感谢皇恩。其次,在日本看来报恩是由条件的,就是施恩者必须是自己认为高尚的,可以偿还的人。他们绝不接受陌生人的好意,也不会主动帮助陌生人,这就是日本人生活的习惯。日本人他们自认为是历史的债务人,他们的日常决定和行动都必然发自这种负债感。最后,日本社会所讲的报恩和雪耻的概念在我们并不陌生,但在日本文化中却有异于我们熟悉的东西。比如工作也是要报答的情义之一,所以努力工作、极端敬业是毫无疑义的,否则对不起工作给你的恩惠。并且在工作是要对你的领导做到尊重与服从,这也是日本独特的文化内涵所要求的。雪耻是对自己名誉的洗礼,当名誉蒙羞时,如果不报复、不洗刷罪名就对不起自己的名誉。

对于忠,孝,仁的理解。在日本的文化中,忠孝仁都占很重要的地位。日本虽然从中国引进儒家伦理中关于忠和孝的观念,但却极为鄙视被儒家视为最高准则的仁。每一个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男孩,自小接受的是忠诚、仁义、孝顺的教育。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践行着繁复的礼仪,并且是发自内心地真诚对人,和歌、俳句也体现了日本文化崇尚美感、温和谦让的一面。但与中国人不同的是,日本人把效与忠认为是无条件的。书中写到:在中国,比忠和孝两种更崇高的美德是仁。父母必须有仁,如果统治者不仁,人民是可以揭竿而起的。效忠与否,完全是取决于仁与不仁的。而在日本,这是绝不可能被接受的。作者在本书中也提到,日本并没有一种极端的权威主义。许多国家的青年人往往热血而冲动,但在日本人眼中,青年期应该是一个服从家庭意志并培养家庭责任的时期。日本人说,他们尊重父亲是为了训练、为了练习自己对权威的服从和尊敬。所以日本的顺从文化是极其特殊的,所以日本在温顺接受美国的改造计划时他们的心理绝对不是韬光养晦,反而是真诚的反思自己的错误。

读过这本书,不得不说一说让日本国力大大增强的明治维新。1868年,以大久保利通、西乡隆胜、木户孝允等为代表的日本革新派为了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权而实行明治维新,从而发展资本主义,并逐步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长期锁国下的日本,终于在国际外部压力转换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下,展开了明治维新运动。在明治维新的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级官员所组成的考察团,赴欧美各国进行考察。从此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开办官营工厂,并大力的扶植民营企业。在一连串的努力下,明治维新使得日本变得更为富强。

明治维新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但其成功也为日本甚至是全世界,同时带来一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其一是,当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因其富强而成为世界的强国之一,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令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不断的对外出击。对全世界来说,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他们带来的是极大的威胁,因为一个小小的岛国日本,竟然能够击败当时的大国中国,甚至打败欧洲强国俄国,令世界其它的列强大感震惊。

明治维新中的教育、军事、立宪和经济改革的成功,也令日本的国内军人势力抬头。明治维新的立宪改革中,军人在很大程度上拥兵自重,也掌握了国家决策大权,和德国迷信武力争霸的一样,日本自此也埋下了军国主义的隐患,同时连带的激起极端的民族主义。此结果使得日本在之后,向亚洲各地区入侵,甚而攻击美国,终致自陷二次世界大战的泥淖之中,成了人类民主自由与和平的残害者,也因广岛长崎的原子弹,使日本成为全世界唯一遭到原子弹攻击的国家。日本人民的死亡与财产损失,也算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下的惨痛代价。

明治维新,带给日本经济发展及国富兵强,即使在明治维新的百年之际,日本仍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国家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的改革维新运动,必须以苍生为念,以增进人民福址及人类全体幸福为依皈。反之,由于少数的人民和军阀的思想阻碍,终将带给日本人民、甚至世界其它国家无法弥补的伤害。

纵观全书,可看出日本民族在礼仪上的观念和态度上的严谨,同时日本是一个很团结的民族,自从日本派遣唐使来华,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礼仪之国,儒家文化也深深影响着日本民族的道德标准。

我认为,还是作者的一句话最能概括日本: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菊和刀正好象征了这种矛盾。

最后,通过菊与刀这本书,不仅增加了我对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双重性的理解,同时让我对日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想要去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


  《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
  西方人的眼眸,东方人的瞳孔,遥遥相望的远观,比邻而居的近睹,美国人眼中的日本和中国人眼中的日本自然不尽相同。《菊与刀》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二战时期的经典著作,是战时美国对日本军事外交政策极具价值的参考读本。穿越浩渺的时空,拨开历史的烟云,让我们与作者比肩而立,透过人类学家睿智的望远镜,客观的审视日本。
  恬淡静美的菊,锋锐尖利的刀,代表日本皇室的家徽,象征武士精神的图腾。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孕育了日本国民的矛盾人格,恰似一株并蒂莲,一刚一柔却又同根同源。正如作者所言"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矛盾织就日本文化的经纬,矛盾架构日本国民的人格。
  精神观与名誉观对行动指导的矛盾。一方面狂热信仰精神至上,绝不欣赏意志消沉;一方面对失败、诽谤或排斥的反应很敏感,极易陷入悲伤抑郁。


假想于时刻曝露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视下,对名誉的珍视随之无限放大。因而对名誉的守护,或是酝酿成对自我无尽的恼恨、在悲伤抑郁中辗转难眠、甚至自杀以洗刷污名;或是演变成对他人疯狂的报复,在羞恼狂怒中寝食难安、用极端行径为己正名。
  "报恩"思想在分辨是非中的矛盾。"恩"与"报恩"是日本国民的思想必修课,从呱呱坠地起到成为佛龛上的灵位,对这一科目的实践将贯穿一生。"忠、情义、人情、义务"是对"恩"的回馈,界限的划分使其难免矛盾冲突。书中四十七士的故事正是日本文学中处理此类矛盾的生动标本。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于中国"仁"至上提供了相对统一公正的裁决是非标准,日本"忠"至上由于其巩固统治的本位局限,尽管在战场上支撑日本军人的无畏忠诚、在政治上维持国民的安定秩序,但仍存在盲目性和缺陷性。
  对享乐的追求与克制,对子女的放纵与管束,战争中与战败后的日本……对矛盾的梳理是作者行文的主线。尽管日本积极学习世界、拓宽视野,但其"各安其所、各得其位"的等级观念仍根深蒂固。国民性可以随时代平稳改变但很难被彻底颠覆,因而出版近七十年后,《菊与刀》仍是初识日本值得推荐的优秀读本。
  无论是美国人眼中的日本、中国人眼中的日本、亦或是日本人眼中的日本都是同一个日本,所谓的不同只是出于关注的重点不同。潜意识的接受了自身即为合理,下意识的忽略了与己相同的部分,只关注与己相异的部分,并企图解释其存在性、探索其合理性。对镜自观,往往会被自我中心主义所局限。静伫旁观,往往又会因视角所限止于片面。因而完整全面的了解一个民族,不仅要关注他的国民如何评价他,要关注他在其他各个民族眼中究竟如何,甚至需要从不同的时间横断面来剖析他。 

  《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
  西方人的眼眸,东方人的瞳孔,遥遥相望的远观,比邻而居的近睹,美国人眼中的日本和中国人眼中的日本自然不尽相同。《菊与刀》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二战时期的经典著作,是战时美国对日本军事外交政策极具价值的参考读本。穿越浩渺的时空,拨开历史的烟云,让我们与作者比肩而立,透过人类学家睿智的望远镜,客观的审视日本。
  恬淡静美的菊,锋锐尖利的刀,代表日本皇室的家徽,象征武士精神的图腾。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孕育了日本国民的矛盾人格,恰似一株并蒂莲,一刚一柔却又同根同源。正如作者所言"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矛盾织就日本文化的经纬,矛盾架构日本国民的人格。
  精神观与名誉观对行动指导的矛盾。一方面狂热信仰精神至上,绝不欣赏意志消沉;一方面对失败、诽谤或排斥的反应很敏感,极易陷入悲伤抑郁。

《菊与刀》读书报告1000字


  《菊与刀》读书报告1000字
  通过序言知道,这本书的基础是一位人类学家为战争期间的美国政府提供对日决策参考而做的研究报告。它的一切论述都服从于一个目的,即揭示一个未知民族的灵魂深处的世界。
  菊是日本皇室族徵,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该书被命名为"菊与刀",正好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不二而又心存叛逆;勇敢而又怯懦,这些浅易的评价在过多的著作和文章中已经被大量的引用,甚至成为了一种覆盖在日本民族外表上的袈裟,然而,此书的价值并非提出了日本民族性中的矛盾和令人困惑的复杂,而是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日本人进行分解,去探求这些复杂和矛盾的形成原因。虽然日本在历史上曾多层次克隆中国文化,但实际却贬抑中国人道德价值观的核心。而在对比中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揭示了日本文化的本质。
  这本书让我改变了日本人夷"、"倭"的看法。菊与刀揭示了日本强大的思想引导,日本人一般有着坚定的信念,强大的思想支撑。此外,日本人对等级制度严格遵守,这个结构里,对所有日本人来说,天皇就是一切。


所有的日本军人,也都是"皇军",是天皇的部属,是神的选民。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电视剧里频频出现日本军人切腹自尽来表达自己的忠贞或者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
  这本书一方面从作者的角度,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没去日本实地考察,仅仅依靠文献和道听途说就把日本分析的那么透彻,不得不心生佩服。另一方面,从目的来说,要想战胜对手,首先你要了解对手,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这也是美国在战后能很好的统治日本,让日本甘做傀儡的原因吧。
  要想把自己变得更强大,我认为必须了解自己,战胜自己。最近自己总是不在状态,学习没兴趣,并且经常上课玩手机,做事也没有激情。为了战胜自己,迎战我大学最关键的一个学期,我对自己进行了总结:在环境上,室友学习氛围不是太好,所以导致了自己的堕落,所以经常在寝室看电影等,形成了拖延症;在教室上课时,没能向学习好的靠拢,座位旁边的人经常玩手机,也导致了自己的自暴自弃,没能及时跟上老师的脚步;再者平时接触的朋友大多都是要找工作的或者已经稳稳保研的,生活比较懒散,自己也比较随意。再从自身考虑,由于受了些打击,对未来的美好规划幻化成了泡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产生了得过且过的心理。
  不过最近我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堕落,我正在努力改变身边的环境,虽然我还没有具体的措施。但最重要的是我已经找回了奋斗的勇气,相信我能战胜惰性,战胜拖延,为机械创新大赛再奋斗几个月,为大三画个圆满的记号。 

  《菊与刀》读书报告1000字
  通过序言知道,这本书的基础是一位人类学家为战争期间的美国政府提供对日决策参考而做的研究报告。它的一切论述都服从于一个目的,即揭示一个未知民族的灵魂深处的世界。
  菊是日本皇室族徵,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该书被命名为"菊与刀",正好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不二而又心存叛逆;勇敢而又怯懦,这些浅易的评价在过多的著作和文章中已经被大量的引用,甚至成为了一种覆盖在日本民族外表上的袈裟,然而,此书的价值并非提出了日本民族性中的矛盾和令人困惑的复杂,而是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日本人进行分解,去探求这些复杂和矛盾的形成原因。虽然日本在历史上曾多层次克隆中国文化,但实际却贬抑中国人道德价值观的核心。而在对比中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揭示了日本文化的本质。
  这本书让我改变了日本人夷"、"倭"的看法。菊与刀揭示了日本强大的思想引导,日本人一般有着坚定的信念,强大的思想支撑。此外,日本人对等级制度严格遵守,这个结构里,对所有日本人来说,天皇就是一切。

《菊与刀》读书报告1200字


  在拜读了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一书后,让我对日本的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本书是作者受托于美国政府,为研究对日政策而展开对日本人的研究并最后著书出版,所以在其中对日本人的性格与理念的研究是比较深刻的。
  这本书一共有十三章,全书围绕日本的历史和背景,对日本人的性格和理念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记得在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日本人生性好斗又谦恭温和,崇尚军国主义的穷兵黩武却又同时具有耽美特征,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冥顽不灵而又顺从灵活,忠诚守信而又出尔反尔,勇敢而怯懦,保守而尚新。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矛盾的民族,就像书名一样,菊代表的是日本人儒雅,谦逊,温和的一面,而刀是一种武器,则体现了日本人嗜血,残暴,好战的一面。
  对于日本人的性格,我对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报恩于万一,洗刷污名这三章的理解比较深。
  首先,各得其所,各安天分,体现了日本人心中和日本社会十分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上都存在这等级制度,日本人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与他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一样,都是在用等级制的观念看待问题。例如:在过去,把世界比喻为一个金字塔的话,他们认为自己是站在国际等级的金字塔顶端。二战过后,西方国家取代了他们,但是这种等级观念在他们心中依然牢固。
  等级制是他们的生活准则,因此他们知道在什么场合有什么规定,在什么情况有哪些要求,日本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他们有一套及其繁琐复杂的礼仪规定。


  其次,报恩于万一,日本人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受恩者。自从一降生,就受到父母与天皇的恩情,这种恩是无法回报的,是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而进入社会以后,受到的同事,朋友,老师的恩情是可以回报的,所以他们会尽全力去回报。所以日本人的心中都认为自己是负恩者,会用尽一生去回报恩情。但是在这里有一点不同于其他社会的是,人们都认为最初的恩惠来源于父母,但是日本人确认为是天皇,这也就是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些右派的好战分子,煽动国内士兵情绪,宣扬为天皇而战,来提高士兵的士气的原因。在战场上日本士兵更是以为天皇而战而感到光荣,一旦被俘或者战败,动不动就会以剖腹自尽的方式来报答天皇的恩情。
  最后,洗刷污名,在这一章的内容中,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对于名誉的追求与珍惜。在日本人的思想中,名誉是至高无上的,是任何人都不能侮辱的,一旦被侮辱,他们会感到十分羞耻,而羞耻感会让他们感到很大的压力,所以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护珍惜自己的名誉。如果上司侮辱了自己的名誉,他们会毫不畏惧的与上司发生冲突,来保护自己的名誉,哪怕事后再向上司赔罪;而如果在竞争中落败的话,名誉扫地,他们会选择引咎辞职,以图洗刷自己的污名,这与在战场上剖腹自尽有些类似。
  名誉是日本人恒久追求的目标,这也是他们获得尊敬的必需条件。
  以上就是我通过这本书了解到的日本人,对于日本这个充满矛盾与危险的民族,我们对他还有着很多的不了解,所以对他不能放松警惕,不要重蹈70多年前的覆辙

  在拜读了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一书后,让我对日本的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本书是作者受托于美国政府,为研究对日政策而展开对日本人的研究并最后著书出版,所以在其中对日本人的性格与理念的研究是比较深刻的。
  这本书一共有十三章,全书围绕日本的历史和背景,对日本人的性格和理念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记得在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日本人生性好斗又谦恭温和,崇尚军国主义的穷兵黩武却又同时具有耽美特征,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冥顽不灵而又顺从灵活,忠诚守信而又出尔反尔,勇敢而怯懦,保守而尚新。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矛盾的民族,就像书名一样,菊代表的是日本人儒雅,谦逊,温和的一面,而刀是一种武器,则体现了日本人嗜血,残暴,好战的一面。
  对于日本人的性格,我对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报恩于万一,洗刷污名这三章的理解比较深。
  首先,各得其所,各安天分,体现了日本人心中和日本社会十分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上都存在这等级制度,日本人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与他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一样,都是在用等级制的观念看待问题。例如:在过去,把世界比喻为一个金字塔的话,他们认为自己是站在国际等级的金字塔顶端。二战过后,西方国家取代了他们,但是这种等级观念在他们心中依然牢固。
  等级制是他们的生活准则,因此他们知道在什么场合有什么规定,在什么情况有哪些要求,日本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他们有一套及其繁琐复杂的礼仪规定。

《菊与刀》读后感1500字


《菊与刀》是美国著名人类社会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二战时期开始搜集、整理资料并于1946年正式完成的著作。作者主要分析了日本文化中强烈的等级观念和负债意识,还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来剖析为什么这些民族心理能从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保存到现在。
首先从书题入手,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但在读完全书之后,我更偏向于将其理解为,"菊"是美的象征,"刀"是武的象征,"菊与刀"所代表的实际上是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日本人性格的矛盾性,简单来说就是尚美与黩武,我们不难发现在日本文化中并存的对美的追求:茶道、插花,与对武的崇尚:相扑、剑道等。而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文化倾向的并存也进一步表现在日本社会和日本人活动的各个领域,既和善谦虚又好斗勇猛,既保守刻板又善于接受新事物。作者以此出发,通过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并解释了这一矛盾背后统一的原则。
日本文化中对等级秩序的信仰和信任使他们严格遵守"各就其位"的原则。这不仅表现在日本人的生活、家庭关系、阶层关系中,也同样展现在国际国内关系问题的处理上。例如:在二战前十年里,他们把经济迅速发展的自己视为已经达到金字塔顶端的人。当看到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世局动乱不明底"时,日本人愿意主动担起"俾使各国就其位于兹世"的重任,并希望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来实现愿望。此外,国内的明治维新也离不开"各就其位"思想的指导。运动期间,在所有政治、宗教和经济生活领域,明治政治家们都按照这一原则在国家和国民之间分派职责,改善当时人们的处境,继续享受由秩序带来的有安全感的社会生活。而回忆起同时代中国的洋务运动,整个过程几乎只局限在部分上层阶级内部。对于广大群众而言,其影响微乎甚微。这除和当时两国的社会背景有差别外,与民族心理也不无关联。
在日本这样一个等级社会里,人们由不同辈分、性别与年龄等形成以上下关系为核心的人际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简单的长官与附属的关系,而是通过"忠""孝""恩""情义"等各种观念的集合连接起来的。在日本社会中,"恩"与"情义"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关系是以"恩"和"情义"为基础的道德原则所维系的关系。而与此同时,由于日本人的观念中,"忠""孝""恩""情义"属于不同的范畴,都需要严格的遵守,所以时常出现如"情义"和"忠"相冲突的情况,于是就有了如"四十七士"杀人复仇以遵守"情义"又切腹自杀以遵守"忠"的故事。
那么,当我们回到当前的中日关系,由钓鱼岛事件引发的一系列两国之间的紧张局面和各国国内的行动也同样令人深思。在各媒体纷纷报导各种现象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背后的各种原因。我觉得从民族心理上来考虑,或许可以理解为日本7年侵华战争的延续。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强大,他们从等级制原则出发,希望重申中国原来的标签,重新整饬东亚地区的秩序。然而日本的等级观念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又让他们十分佩服强者。所以只有当我们的综合实力冲破各种阻挠实现另一个"质"的飞跃时,当我们成为世界大国中真正的强者时,日本对我们的态度自然会转变,原来一切旧的标签一定会被另一种眼光取代,两国之间诸如钓鱼岛等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解决,因此我们最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环境发展自己,让国家综合实力更加强大,这才是解决诸多国际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

《菊与刀》读后感


从没去过日本,过去对日本的印象停留在那是个满山遍野开着樱花,美得像仙境的国家。日本人讲究礼仪,热情好客;他们善于汲取中国文化,精于茶道;他们是动漫强国,全球领先。但另一方面,他们的教科书篡写历史,歪曲事实;他们的xing文化产业发达,规模庞大就这样我以为我对日本已经客观了解,但从未去思考过把日本人看做一个民族去深究产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战争期间日本人的那种极端的自我牺牲行为使我震惊,日军对军规的践行是如此的彻底,以致在北缅会战中被俘与战死者的比例是1:120。日本人这方面最极端的表现就是他们的不投降主义,美国人的投降对日本人来说简直丢脸至极,一个將死的日本士兵的最大骄傲就是与敌同归于尽。在这点上明显反映出了日本和美国对军事训练素养的截然不同,日本人反物质的观念在这里起了重要作用:死亡本身就是精神的胜利。对于失败的战争,日本人表现出来的是那种自欺欺人的反应,战事越惨越是成功,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威胁莫过于无法预知。《四十七史》作为日本真正的民族史诗是具有代表xing的。这个故事是以对主君的情义为核心的,四十七位勇士为情义牺牲了名誉、父亲、妻子、姐妹、正义等等一切,最后又自尽尽忠。在这一系列复仇计划,在日本人看来是正义的值得支持的,这反映了整个日本民族对情义何其的看重。在鼓吹生命高于一切的时代可能很难接受日本人那种自尽的行为:为报君主之恩自尽;为洗刷污名自尽;为情义自尽自尽作为日本民族的一大特点是要shenru了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风貌才可以做到去理解他们的行为。
狗绞健H绾慰创毡镜膞ing文化产业这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无可否认的是,这也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点。

日本所表现出来的充斥整个日本名族的自相矛盾着实让我感到吃惊: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xing,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在种种矛盾的极端对立中,却有令人难以置信地保持着统一。鲁思对自己的研究如此概括。

本书中论述的很多观点也许是日本人也没有注意到的盲点,例如日本人的不愿让人察觉但又不得不承认的耻辱心。这种异常矛盾的心理贯穿日本整个民族的发展,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超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日本民族做出了分析。也许根植于每个民族内部的本质无法改变,但世界在变,一切在变,时隔半个世纪的日本现在态势如何,我们也许可以学习作者的思考方式继续学习和探讨下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