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苏东坡诗词 > 导航 > 读《康震讲苏东坡》有感

苏东坡诗词

读《康震讲苏东坡》有感。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读《康震讲苏东坡》有感”,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听了《百家讲坛》的康震老师讲苏东坡,我深深地被吸引,迫不及待买了本《康震讲苏东坡》,再次走近苏轼。看了这本书,我如同穿梭到了北宋,亲眼看到了苏东坡的生活,亲耳听见了宋神宗在上朝时的怒吼他原是宰相王安石的知己,是皇后的信任者,也是当过距离宰相一步之遥的官员。他是谁?他就是北宋大名鼎鼎的词人、书法家、画家、散文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他们是唐宋八大家的三位,由于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苏东坡是哥哥,他的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字是为了什么?他觉得,这个轼是马车上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东西。可是,车只要没了轼,很快就散架了。所以东坡的父亲希望他的这个大儿子就像这个轼一样,永远地装在那个固定的地方,永远也不屈服,就给他起名为:苏轼。我们都知道,唐宋八大家中都有谁。曾巩,欧阳修,柳宗元,韩愈,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其中我觉得最厉害的三位,就是欧阳修,苏轼和王安石。

欧阳修是一座大山,山间林泉磊落,万木竞秀,生机勃发,郁郁苍苍;王安石是一团烈火,敢于烧毁一切落后陈腐,意志坚定,勇于担当;至于苏轼,很难用一句话来形容,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轼他是少年成名,人家考中科举的人都五六十多岁了,何况他们哥弟俩,一个二十二岁,一个十九岁。把欧阳修都吓了一跳!他的一生写过三千六百多首词!著名的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是啊!当我们登高望远,面对滔滔江水,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中秋佳节,望着皎洁的明月,会禁不住深情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会禁不住宽慰失意的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自从读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后,我才发现,世界上竟有如此豁达之人,而他便是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都在被贬,可是我们总能在他的诗中找到一些乐观的诗句,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户,门都破旧的连月光都透进来了,可是苏东坡接下来又写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乐天到无可救药的人,连我也佩服的五体投地。世上像这样的乐天派不多了,所以这也是苏东坡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那么光彩夺目的原因之一。所以读完了《苏东坡传》,看完了苏轼的一生,我学到了两个字:乐观。

苏家出了三个才子,称为三苏:苏洵、长子苏轼、次子苏辙。所以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我欣赏苏东坡不仅仅因为他乐观,还因为他是一位正直的诗人,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亡俗不可医。由此可见,他很注重人品。当我们学苏东坡他写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找了几个合适的谐音词:贤人、嫌人、涎人、娴人和衔人。苏东坡虽然仕途历尽艰辛,但也很会生活,做了一手好菜,例如:东坡肉等等。而且他的生活有趣,写文章也是文思泉涌,所以我们说失意的人有一个诗意的人生。

苏东坡后来归隐于田园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所以我们才会叫他苏东坡。他变成了普通的农夫,真正开始务农了。

林语堂先生与谢老师最喜爱的诗人便是苏东坡了,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了,因为苏东坡的与众不同。当我们去阅读他的诗作时,没有苦涩的苦瓜汁,而是甜在心头的通达乐观。他真的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我要向苏东坡学习,他心静如水、胸无尘俗,而又光明磊落、恬淡闲适,而且拥有乐观豁达的胸怀,真的是一朵名副其实的上帝的最美花儿,没有缺点,如此灿烂的屹立在文学史上的高峰!

辅导老师:谢文华

跋《苏东坡传》


纵览古今几多光阴,明明灭灭,沉沉浮浮,流俗终至于湮没,故今之观者,非贤即能者是也。然品苏于是也,尤感其奇伟非比常人,堪称翘楚,渎至情深,心生共鸣,不禁落泪。想其平生,古人之所以仰慕,令人之所崇拜,溢美之词数不胜数,今亦心动,跋《苏东坡传》谨寄敬爱之情,望锦书以传。

苏轼,号东坡居士,字子瞻,谥文忠。盖其一生,唯文忠二字险以微表。文,则经纬天地曰文,愍民惠礼曰文,圣漠丕显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则事君尽节曰忠,盛衰纯固曰忠。苏之于当时,居庙堂之高则争谏,不顾己利一心为国,处江湖之远则怀民鞠躬尽瘁两袖清风,实为君子所慕,小人所妒也;其于当世,虽不可见其形,然其音容笑貌尚得以于书典窥知一二,悟之于心则若脱胎换骨,影响之深远,弗能尽述,今之国人,概有东坡,虽陌生之人而可以谈笑风生,状如亲友,当为极誉!

东坡前时少年,聪颖好学,胸怀壮志,始欲拟以范滂,既承望于老父,又乞欢于老母。及至科举,作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其间言及皋陶,自有一番大胆创新,不禁惊异间有古之身而载今之神韵,更有欧阳修叹为弗如。后始仕,不图功业立就,无念衣锦还乡,但求顺己之心。随己之意,激浊扬清,宦海沉浮而独行其是,诸恶付之悠悠。其后调为湖州而复为知州也,书有《湖州谢表》,徒有满篇真情畅快,元气淋漓,尽付与牢狱之灾,是曰乌台诗案。知其为官意不在功名,仍不免怨新党之冤词愚弄朝,妄自尊大,愤哉!亦喟叹其浩然之气、英雄本色,正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道与义,尽融于真性情,快哉!

东坡仕途,盛衰虽曰命,岂非其心性也哉!苏信佛,本自知在者短暂,失者永恒,来时如露,去时如电,无所物以凭借终生,故无所畏,似风随性,畅言无忌,信人无疑,心胸宽广则眼无狭隘之人,观其人为佛则自为佛。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游走于万千深沉而独自清明,行云于几多羁绊而全生养性,纯然淳朴,不染污秽,不拘于诋尽流俗,不止于私心雠隙。甫言于弟: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是故庙堂之浊难染其光风霁月,狗苟蝇营莫改其行云流水,正谓之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爝然泥而不滓者。然又非能比于陶潜之属,一入世,一出世,一迎世,一弃世,自然之本性可见一斑而从人之所无以望其项背。

命焉,清者知其本原,或长也,或短也,或顺也,或险也,或乐业,或戚也,无有定法,然持命则在于心也。命虽有定,而性豁达,而心清明,而情淳朴,岂非人事哉?读苏子如椽之笔,无加矫饰,淡如儿戏,纵有万丈豪情,业已余淡然矣。傲而妄不与狂相随,静而冷不与凝相依,悟而魂不与心相接,旦有郁事,尤觉如蝇在喉,吐之方快。然反观今人,甚至哀其弗如先人之通明,更无有超脱之意,或囿于功名禄饵,或羁于业次世俗。纯然易以极端,广博易以狭隘,虽囊中沉沉,尚不比心中轻轻。浓处味短,淡中趣长。静则神藏,躁则神天,以身外之物夺至珍之德,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度人之言累,由不逾气。是人也,大气者,方不累于轻浮俗套。气着,可增而强,可消而衰。强,则至大至刚,守本原,不移以外物,持自然之道;衰,则至弱至懦,失本心,同其流,合其污,弃自然之道而复之所弃矣。曷以习气,尽言以效苏子之状也。

读东坡先生有感


翻开这本日记,密密麻麻的细腻文字已为它增添色彩,记忆着成长零碎回忆。第一篇文章静默着描绘苏轼,嫩稚而可爱。回想起某个下午的课堂,苏老师上《承天寺寻张怀民》,大力赞美东坡先生。很认真的听有关苏轼的生平事迹,亦大气豪放亦柔肠悲怀。那个心系朝廷百姓的好官,那个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那个艺术造诣最为杰出的大家。

公元一零三七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苏子诞生在美丽的四川眉山。他初出茅庐却名震京师,身历西宁变法乌台诗案,无奈派往岭南流放。一生经历大风大浪世事变迁,随着数个帝王的胜败起伏波澜,他的人生丰富多彩,在苦难中超越奋进。苏海浩瀚似本读不完看不透的书籍,耐人寻味。故东坡曰:绚烂之极也!

第一次认识苏轼,是儿时朗朗上口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自慰无奈,酒中泛出淡淡苦涩,喉咙咽下的味道亦是如此。望团圆之时身处异乡,共赏一轮明月。

渐渐的接触苏子,他有乱世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豪迈气魄,他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淡定,他有明月夜,短松冈的忠贞不渝。慢慢的了解苏子,他是纤尘不染的一江秋水,在天高云淡中悠然流淌空明澄澈;乌台诗案,用意志坚持了自己的信念,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原则,东坡的高洁傲岸令污浊时代寂静沉默。他是沃野千里的当空浩月,在墨夜星海中临风缱绻明媚皎洁;跌宕浮沉,却去留无意宠辱不惊,东坡的放达情怀令天地黯然失色。他是舞动文字的曼妙精灵,在诗词悠扬中展臂舒怀轻歌曼舞;笔墨文字,兼并清丽婉约与豪放不羁,东坡的才华艺术令世人惊叹不已赞夸不绝。

我本闲野鹤,不与百鸟争。苏轼以宽广心胸包容万物,以乐观心态感怀生命。苏子的诗词豪放大气,于是乎,就连狼狈也如此潇洒淡定。贬职黄州的寂寞沙洲冷,曾经许多挚友弃自己而去,那份失寞悲感深埋心中。谁见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空虚落魄的苏轼低吟诗句,叹笑万态变迁。

十年生死把坟约,销骨凄凉来者阅。是怎样炽痛的痴情让你手植青松三万,却只是为那个再也无法兑现的诺言。是怎样无悔的爱意让你将回忆与娇妍深葬,却在十年后的幽梦中依然痛彻心扉。千里孤坟埋送了他一生的爱恋。半缺月牙见证了他一世的真情。松涛阵阵,像写在夜风中的梦,翻动着月下的句句风流。流淌着的伤痕,和着一串释然的幽思,独负羸弱的光芒。远到千里之外的哀愁站不成松冈上的一株思念,惟有在天涯的此岸惆怅盘桓。愿得青松双醉晚,为伊风宿梦十年。

其实很多次提起笔总想写些甚么,却迟迟无法下笔不知从何说起。你扮演的角色太多,你的性格太丰富,你的才华太横溢,你的光环太耀眼。然,我只能不谓生死隔,今古共婵娟。在人间仰望你,子瞻

《苏东坡》读后感


读完《苏东坡》掩卷沉思,古往今来都认为苏东坡处世豁达,其实,豁达的背后人们感到的是“命运”的支配或捉弄。人们钦佩他以豁达应对命运。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被命运所困惑。孔老先生说:“五十而知天命”,我早过五十,也该知点天命了,我觉得自己多次被好运眷顾,对命运也有所感受,也对命运有了一些认识。

什么是“命”?我认为“命”是指个体的生命本身。内涵为:生命的出生、生命的质量、生命的结束。其中,生命的出生包括:出生的时代、年代、时间、地域、家庭等;生命的质量的包括:本人的智力、身高、容貌、肤色、性格等;生命的结束包括:结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这些都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

以 苏东坡为例:他出生于四川眉山,出生在苏洵家里,不是他决定的。他天资聪颖也不是他求来的,那是他老爸老妈以至他老爷老奶的基因所决定的。还有他也不想六十四岁时在常州命终,这也都由不得他。宿命论观点认为:“一切都是命理造就的”。要这样,人的生活轨迹就像电脑中编好的程序一样,也太没变化了。其实不然,在生命的过程中,是几个生命的要素在博弈,最主要的是“出生”和“质量”在博弈。其中以质量起主导作用。但在人的一生中,更起作用的是“运”。

什么是“运”?我认为是指人的机遇。一个人的机遇有 太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比如苏东坡的高考,他名落第二就是“运”之使然。如果欧阳修不是要避嫌,他肯定是“状元”。又如主考官不是欧阳修那会是怎样?很难说。纵观他一生的沉浮就是受“运”的支配。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很有道理,我也相信。但是什么是性格?我认为性格是生命质量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更主要取决于基因。这就又回到“命”的概念里了。

那一个人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呢?我认为首先要“认命”,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质量。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出身、环境、智慧、愚鲁、长处、短处、性格等等。这是人生的第一要务,也是第一难事。这个认识是过程性的,要在一生中不断地认识 ,早认识早受益,晚认识晚受益。有如“圣人”者孔夫子也是到五十岁才认识的吧。

人的一生就是在“命”和“运”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 知道了自己“命”还不够,还要操作好“运”。在命运中,我们有能动性的只是“运”。如何能动地抓住、操作好“运”,那是“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就靠自己如何操作了。能操作好“运”,还得靠“命”的质量。所以说,命运二字相互作用,不可分离

一个人要想命运好,就要提高生命的质量,把握生命的机遇。

[《苏东坡》读后感]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提起苏东坡这个名字,我不禁想起以前的一件溴事:小时候背古诗的时候,有时候见到苏轼,有时又见到苏东坡。没人跟我解释过这两个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也懒得去刨根问底。甚至直到上了高年级都不知道苏轼和苏东坡其实是一个人。

苏东坡,原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文章在当代可以说是独步天下。不仅是作文,这老兄在诗、词、书、画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更是跻身唐宋八大家,名列宋四家之一。

如此高的成就,叫人不得不惊叹。

我想,像苏东坡这样惊才艳艳的大文学家,不论是谁都会发自内心地敬重。以上提到过的那些个不同的领域,不论是哪一个都不是好学的,但老苏居然做到了样样精通。我就奇了怪了,他是哪来的那么些时间去研究这些东西?就算他有那个时间,可是这样的生活不会过于枯燥无聊吗?要是让我天天过这样的日子,我估计得抑郁地精神崩溃。

想到这,我就有点可怜老苏了:这也太不懂得生活了吧,一点乐趣与情调都没有。

但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却说:苏东坡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

啥?

懂生活?

作者你确定自己没有跑错片场吗?

事实上,的确如作者所说:

老苏非常会过日子!!!用一个词儿总结,那就是乐观。

我们先来看看他一天都干些什么:

现代人的一天是什么样的?吃饭、睡觉、打豆豆。但是苏轼在干什么呢?人家在抄书。

是的,你没听错,就是抄书。但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老苏是谁啊?大学者啊!那人家抄的书能是一般的抄书吗?

NO,NO,NO!

文章里记载了这么一段趣史;苏轼被贬官黄州时,朋友朱载上去看他。 朱载上在客厅等了很久,苏轼才出来。

我刚才在做每天的功课,没发觉你来了。

朱载上问:每天的功课是什么?

苏轼回答:抄《汉书》。

朱载上惊问:您还用得着抄书吗?

苏轼回答: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开始一段事抄三个字,后来一段事抄两个字,现在一段事抄一个字。

朱载上说:把您抄的书给我看看呢?

苏轼立即取出一册抄书给他。

朱载上双眉紧皱,一点也看不明白。

苏东坡说:请您说一个字。

朱载上就随便挑了一个字,

苏东坡立马背出数百字,无一差错。

那天回家后,朱载上对儿子朱新仲说:

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更努力,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勤奋呢?

是的,正如朱载上所说:既然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更努力,那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格不勤奋!

苏轼一生就像是在做过山车一样惊险而刺激,一辈子不知道被贬过多少次,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可以说,他的半生都是在被贬的路上度过的。

可是他沮丧了吗?

没有!

不可能!

我们老苏谁啊,那可是像灰太狼一样的人物。

他居然一边儿赶路,一边继续学。于是我心中就升腾起了一股崇拜感,就像小时候崇拜雷锋一样,不知道他为什么伟大,但是我知道这个人很了不起。他值得我这样崇敬。

顺带提一下,我觉得作者好像把老苏写得有点太完美了,简直就堪称人世间最完美的理想人格。

就说当年闹的沸沸扬扬的乌台诗案吧,当年那么多的官员都想尽办法往这位大诗人的身上泼脏水,捉拿他的 官兵用最粗暴的方式对待这位可敬可爱的人。

尚且记得余秋雨先生在《山河之书》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具体用字是否如上我不敢确定,但大致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多么可悲。

对于苏轼来说,这场审讯绝对是灾难性的。面对长鞭毒刑,再潇洒的苏东坡应该也潇洒不起来了。

被贬之后,他试图给昔日的好友们写信,然而发出去了几十封信,竟无一篇回信。

还好,他走出了伤痛,又成了一个新的、更潇洒、更不羁的苏东坡。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这句话,简直就是为苏东坡量身定做的。

他的处世哲学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我要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快乐。

于是,他活成了宋朝最伟大的大逗逼。

平心而论,如果可以,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一个逗逼。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