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 导航 >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1500字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1500字。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共产党宣言读后感1500字”,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自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为我们照亮征途,指引方向。只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⑧的世界还没有到来,我们就会读《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思想的胜利至于他们想使我们不能在德国居留,就让他们去得到这种满足吧:他们不可能把《新莱茵报》、《宣言》以及类似的东西从历史上一笔勾销,他们的一切号叫也无济干事。[1]1851年5月9日恩格斯给马克思写这封信时,正值1848一1849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遭到镇压,欧洲反革命重新恢复统治,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遭到枪杀、监禁或被迫流亡。马克思一家在伦敦生活极度贫困,而恩格斯为了帮助朋友,从他当时尚属微薄的收入中省下了一个又一个先令。这是一个惨痛失败的时期。然而,恩格斯的这封信中表达了何等坚定的胜利信心! 从那时起,几代冥顽不化的人对工人阶级的觉醒及其日益壮大的解放斗争感到惊恐万状,从那时起,甚至直到今天,在那些蒙昧主义者的怒吼声中,不断能听到那些仅仅由于拥有或传递《宣言》而被剥夺了自由、受到折蘑和被杀死的人们的痛苦呼号。的确,在过去乃至今天,都有人为《共产党宣言》,为实现《宣言》的思想而慷慨就义,它属于少数创造了世界历史并正在创造着世界历史的书籍之一。什么东西使得普鲁士的警察和沙皇的宪兵、意大利和德国的法西斯分子对这部着作追踪不已?什么东西使得今天在南非、智利和其他地方的种族主义者和军事独裁者搜索这本小册子?特别是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过程中,又是什么东西使得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学生和科学家为了得到这本小小的书,保护它不被收缴,阅读和研究它并进一步传播它的内容,而拿自己的自由和健康乃至生命去冒险?

《宣言》所包含的划时代的思想有着牢固的科学基础,它为任何时代、任何肤色或种族的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指明了争取解放、和平、人类尊严与社会公正的道路。该书首次揭示了人类的过去与未来,其认识在此期间已无数次被世界历史的进程所证实,这些认识的全面和透彻使得该书对劳动群众产生了无比的吸引力,而又令敌视进步的那些人害怕它。《共产党宣言》以文献的形式反映了历史上两个彼此密切相连的事件: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在这两个朋友的参与领导下,以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形式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1500字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历史发出的声音是听不见的,但却能看见。某些声音可以在心中滋长,甚至变得很喧嚣,很庞巨,耳畔却没有任何声响。
  遥想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这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在黑暗的旧中国,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中国,用了整个世纪的光年,把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走在山林小径上,鸟叫虫鸣,风拂雨斜,耳朵颇为和谧。可是,静下心来,执捧《共产党宣言》,让真正的声音在心头滋长,流动,仔细倾听!没有一种历史是可以暂时停止运转的,停止在历史之河里流动。泰国的禅坐大师阿姜查,教导弟子要学习“静止的流水”的心境。弟子们怀疑,世界上哪里有静止不动的流水呢?既然是流动的水,便无法同时保持静止呀!是啊!既然是声音,便不能有听不见的声音呀!听不见的声音又如何叫做“声音”呢?阿姜查说,那是一种心灵状态。保持心灵的静止、安详,并不表示历史与外在的互动会暂时停止;思考仍然在心灵中流动着,智慧容易在其中受孕生成。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我想,世间的表面不能决定所有的状态。在时代响起的声音,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怎么会听不见?你是否有过许多的声音不是自耳畔响起,而是自心田深处某个被遗忘的角落,偶尔满溢,或时时回荡于脑海中,在召唤?某些时空触动起回忆的声音,未来的声音,理想的声音,乃至时代的声音,思考流转。你的心灵的土地上是繁杂吵闹,亦是空荡冷清,毫无声响。也许你是学习安静而易于感受,然后让你的心田喧嚣热闹,充满意志的能量,而不是吵闹得无法倾听。
  心中挂计着“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走在春日喧嚣的山林小径上,耳畔清静,蹲下来,却能看见热闹鼎沸的声音。一株株细嫩的幼苗刚从柔软的黑泥中探出绿色的新芽。在接受雨水的充分滋养之后,它们迸发出来的历史能量是何等庞大的温柔。未及等待泥土由寒转暖,一株,两株,三株,一百株,一千株纷纷破土而出,铺满每一处柔软的土地。
  植物发芽的声音也许听不见,却看得见,领受得到。仔细低头探视每一处被去年的老株残枝所掩盖的角落,假如你听得见那微弱幼苗群起探头的声音:那多如波浪、不断涌向海岸的声音,在亘古的时代它们便未曾止歇,一直向未来发音,掀起历史的意志。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


弹指一挥间,上下越千年,黯淡与辉煌、幻灭与再生,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贯穿于这一清晰的脉络。90年风云变幻,90年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
  我庆幸内心开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的心境,要把这幽灵的豪情推到“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是一段不容易体会的人生修行。
  当然,这修行,我们需要!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历史发出的声音是听不见的,但却能看见。某些声音可以在心中滋长,甚至变得很喧嚣,很庞巨,耳畔却没有任何声响。
  遥想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这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在黑暗的旧中国,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中国,用了整个世纪的光年,把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走在山林小径上,鸟叫虫鸣,风拂雨斜,耳朵颇为和谧。可是,静下心来,执捧《共产党宣言》,让真正的声音在心头滋长,流动,仔细倾听!没有一种历史是可以暂时停止运转的,停止在历史之河里流动。泰国的禅坐大师阿姜查,教导弟子要学习“静止的流水”的心境。弟子们怀疑,世界上哪里有静止不动的流水呢?既然是流动的水,便无法同时保持静止呀!是啊!既然是声音,便不能有听不见的声音呀!听不见的声音又如何叫做“声音”呢?阿姜查说,那是一种心灵状态。保持心灵的静止、安详,并不表示历史与外在的互动会暂时停止;思考仍然在心灵中流动着,智慧容易在其中受孕生成。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共产党宣言》之读后感1500字


162年前,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的著作《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这一伟大著作的问世给广大的无产阶级带来了福音。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所成立的政党在反对资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道路上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此诞生的马克思主义也成功指导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在社会主义已经在中国屹立不倒的今天,《共产党宣言》也在一直指引这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方向。而由此诞生的一系列理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一直带领着我们向着共产主义一步步的迈进!

《共产党宣言》首先说明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原理,利用这一基本原理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客观规律。在《宣言》的开篇,就有一句精辟的话概括了历史的本质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让我茅舍顿开。因为是理科生,以前只接触过少部分政治知识的我只知道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并不了解这些社会的本质是什么,而《共产党宣言》的这一句话就让我豁然开朗,让我明白了历史的本质,也引发了我对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思考,然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读下去。而接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指出了资产阶级起的积极作用,包括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开拓世界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把财产重新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它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而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阶级,也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先进性,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他们的存在同时开始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因为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他们通过机器化大工业和历次革命活动的到了锻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最终解放全人类。

《共产党宣言》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即使亲人之间也不例外。就像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写得那样,有钱就是亲人,没钱就装作不认识,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这点在许多小说中都有体现,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也剑拔弩张。资产家无情地剥削着工人们,仅仅给工人们基本生存的物资,资本家丑恶的嘴脸在社会现实中我们可以一览无遗。资本家不仅剥削本国,而且还要剥削其他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前不久的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不就是如此么,为了抢夺资源而引起的战争。资本家们丑恶的嘴脸让人厌恶!

幸好,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即使仅仅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仍然有强烈的幸福感和使命感。特别是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仔细的研读《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在平常的学习中不断地充实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社会主义为主流的时代也已经渐渐来临,这要求我们年青一代认清自己使命,洞察各种资本主义现象的本质。我们应该看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为新的形态而已。当前,工人阶级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以自己的先进思想带动全体人民,才能完成解放全人类的神圣历史使命。只要还存在资本主义制度,世界还存在剥削,无产阶级的斗争就不可能停止。而社会主义的高度发展也要求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挺高自身素质,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由此可见,在现代社会青年学生研读《共产党宣言》是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作为一名拥有22年党龄的中共产党员,我已先后数次研读过《共产党宣言》。随着岁月的沉淀、知识的积累,每次研读之后,我都会有新的认识和体会。

作为马克思主义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篇幅并不算长(第一个德文版单行本共23页),然而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历经160余年而不褪色,以其毋庸置疑的真理性和逻辑力量征服了世人,这在世界学术理论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是一个胜利──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它的不朽。诚如恩格斯所言:“《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列宁也曾说过:“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这次重读,我主要有四点体会:

1、《共产党宣言》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应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这一历史文献。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历史文献,《共产党宣言》在人类思想史上树立起了一座丰碑。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自己创立的理论的态度。马克思曾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恩格斯也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现在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的写法了。”因此,我们要历史地、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实质,结合当下的具体实践,与时俱进地理解和运用《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一般原理,同时透过《宣言》,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真理的态度、认识世界的方法。

2、《共产党宣言》起草工作安排和早期共运事业发展赋予年轻人以重任,从中我们应更加坚定干部年轻化的政策自信。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年轻的马克思(时年29岁)、恩格斯(时年27岁)受大会委托,为同盟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纲领。在他们的努力下,《共产党宣言》于2个月后宣告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如此年轻,便承当了如此重任,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了如此重要贡献,充分展示了年轻人的能力、担当和智慧。1848年底,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把领导权移交给了以马克思为首的布鲁塞尔区部委员会,恩格斯也当选为中央委员。直到1852年11月根据马克思的建议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告解散为止,马克思和恩格斯成为这一组织领导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年轻时便在党内担当重任;上个世纪80年代初,面对“文革”后干部老化、青黄不接等严峻现实,我们党极力倡导干部年轻化;纵观当下,在重要岗位上大胆使用年轻人已成为工作常态。综上所言,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是干部年轻化的重要实践者,《共产党宣言》起草工作安排和早期共运事业发展为我们党的干部年轻化政策提供了依据,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当下,我们应更加坚定这一政策自信。

3、共产主义既是一个崇高理想,又是一个奋斗过程。自从“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以来,各国共产党人一直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作了概述。马克思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确值得每一位共产党人为之孜孜以求、矢志奋斗。但另一方面,《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160余年来,共产主义依然未能实现,说明它同时又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即每一代共产党人的奋斗都为继任者奠定奋斗的基础,每一代共产党人的奋斗都建立在前人奋斗的基础之上,每一代共产党人都是构成把共产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整个链条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一切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制度和实践都是共产主义的实践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共运陷入低潮,这一过程可能还要持续更长时间,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放弃共产党人的理想,要以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永远在行动的清醒和自觉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4、相对于革命战争年代而言,建设和改革时期能否坚守共产主义理想更能检验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抛头颅、洒热血,靠的是一种革命意志和坚定信仰。那个年代,共产主义社会的模样仅停留在共产党人的意念和想象中,《共产党宣言》对这幅图景的描绘虽然壮丽,但谁也没见过,因此,革命先辈们怀着“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的胸怀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气概,一茬茬接续奋斗,无怨无悔。建设和改革时期,执政的共产党人从革命的共产党人手中接棒以后,随着时势的推移、对公权力的占有和既得利益的形成,很容易“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从而陷入“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的历史周期率。一些人因为“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对共产主义虽向往之但由于遥不可及,逐渐背离“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有的甚至未能经受住考验,做出让组织失望、令自己蒙羞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和改革时期由于面对的诱惑更多,更加防不胜防,因欲念而行动到达成愿望更加便捷,能否坚守共产主义理想更能检验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更能看出共产党人的生命底色。因此,我们要不改初心,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补足精神上的“钙”,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入党时的庄严承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