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端午节的习俗 > 导航 > 北京端午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北京端午习俗。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北京端午习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又要到农历五月五日了,是家乡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阳节始于春秋战国时代,起源于江南,由来有多种说法,民间流传最广,最有影响的说法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宋代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为忠烈公,正式将五月五日端午节赋予纪念屈原的意义。抗日战争时又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

端午节时,在南方讲究举行龙舟竞渡,在北京明清两代则讲究熙游避灾。初五日上午,群入天坛避毒,天坛是祈年圣地、各胜,既仰仗天之神力避毒,又可游乐;过午,有的到鱼池或高粱桥、满井、草桥、积水潭等处饮醵熙游。

端午应节食品是粽子,一般是小枣粽子,蘸白糖吃。时令鲜品是樱桃、桑椹。糕点铺卖一种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图案的桃酥式的圆糕点,叫五毒饼。人们以这些时鲜和应节糕点用来上供或互相送礼。

北京人俗谓善正月,恶五月。因五月气候温热,易生病毒瘟疫,故用天师符和钟馗像来镇宅、驱避邪祟。清人柴桑《燕京记》云:(端午)前数日,肆间用黄纸盖朱印,或绘天师、钟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购而粘门上,以逐祟恶。从五月初一起,各家还将菖蒲、艾草插在门的两旁,一曰蒲剑,一曰艾虎,也为辟邪驱瘟。为辟邪,京城端午时,人们还纷纷买蒲鞋穿上过节。

节日期间,人们还要饮黄酒,在小孩头上用雄黄画一王字,有的还用雄黄涂小孩的耳鼻孔,说是夏日能避蜈蚣等毒虫钻到耳鼻孔中。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元旦习俗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地区的人们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的,他们一年共分18个月,每月20天,一年最后5天内不准笑。

保加利亚: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巴拉圭:巴拉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苏格兰:苏格兰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金钱,没人看守,盗贼和乞丐在这天晚上,看见了也不动分毫。因为当地风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钱放在门外,翌日新年降临,大清早打开门时,就看见门口有金钱,取其一见发财之意。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加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元旦这天,最忌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认为这些现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总是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同时,这天人们身上必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比利时:在比利时,元旦的早上,农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们走到牛、马、羊、狗、猫等动物身边,煞有介事向这些生灵通明:新年快乐!

土耳其:土耳其人在新年除夕,人人都要洗澡,然后穿上新衣裳,他们认为这样可去除过去一年的衰气,除旧迎新,迎接来年好运。

立冬的习俗


今天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立冬意味着冬季的来临。在潮汕地区,立冬这一天,人们都会遵循进补、食蔗、炒香饭等传统习俗。潮汕人讲究立冬进补,认为立冬日是进补的最佳日子。进补药膳用的中药材有人参、当归、枸杞、西洋参、鱼胶、鹿茸、冬虫夏草、茯苓、黄芪等,药膳常用的食材有乌鸡、鹧鸪、鹌鹑、水鸭等。

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叫立冬食蔗无病痛。潮汕先人认为在立冬这一天吃了甘蔗,既可以保护牙齿,又可起到滋补的功效。这几天,汕头市区大街小巷的甘蔗摊多了起来,立冬这一天,平时一根七八元人民币的甘蔗卖到了10元,但买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深受潮汕民众喜爱。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浓郁香脆的板栗,是炒香饭的上等佐料,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潮汕地区立冬还有吃炣饭的习俗,这种食俗在远古时期就有了。潮汕地区俗谚说十月十吃炣饭,10月初是新米上市的时候,加上当时的白萝卜、小蒜、新鲜的猪肉等,一道简单美味的炣饭就做成了。据介绍,炣是指烹饪的方式,指用火烧,它体现了潮菜丰富的烹饪方式。

潮汕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传统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被潮人所传承。从古代吃炣饭到进补、食蔗、炒香饭,反映了潮汕民众崇尚自然、追随节令、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元宵节习俗


我家住在宝鸡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都是非常热闹的。

这天,人们都要闹元宵,整个小镇一片欢腾,大家兴高采烈,气氛热闹极了。

元宵节的风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

大家都欢天喜地地来到各自所在的院坝,开始放烟花。我和佳佳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烟花,妹妹兴致勃勃地点燃一个烟花的引线,顿时,五颜六色的火花迸出来,像一个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别得意,看我的金凤凰!我说完,立刻点燃了引线。啾随着一声刺耳的响声,一只只金黄的东西飞快地冲上了天,嘣的一声爆炸了。接着,许多小金点撒满了天空,发出嘣嘣的爆炸声,突然,这些到处乱飞的小东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凤凰。

有趣!你们在这比赛烟花?加我一个!原来是爸爸来了,他手里还抱着一个大礼炮。爸爸慢慢地点燃了礼炮,一下子,天空上缀满了美丽的花朵,红的,绿的,蓝的,黄的是那样漂亮,它寄托着我们的快乐在天空中绽开

这就是我们这边元宵节的习俗了。元宵节真热闹,真开心。

北京法源寺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又开了,他们又在谈论着我听不懂的棋局。

家国,天下,出世,入隐。

僧俗,朝野,因果,人我。

常变去留,经世济民。

寺庙是个好道场,庙堂高耸,人间戏场。

一八九五年的暮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相遇相识于北京法源寺,随即拉开了维新变革的序幕。 康有为三次上书朝廷,第一次六千字,第二次一万七千字,第三次一万五千九百四十一字,字字句句振聋发聩,使光绪帝推开重重阻挠,终于在那年的初夏,召见了康有为。

光绪二十四年,农历四月初八,晨早五时,鸟鸣初歇,天光乍现,空气里还弥漫着丁香花的清幽。朦胧中,国事既定,一场变革即将撬开陈腐旧制度的铁锁,让遥远的曙光也唤醒沉睡的东方。可正当康有为大呼开宗明义圣裁之时,光绪帝又补充了一句,可,不是推翻。

霎时间,如雷电骤停,戳进康有为热血的胸膛。维新是注定的失败,只允许外敷止疼,却不能痛刮毒瘤。无奈之下,叹息之后,只不过就如此而已。 梁启超在南海会馆里慷慨激昂,改良还是革命,这是个问题。他心中一直在抗争,一个感觉说,改良。温和的变革让社会人民慢慢接受,逐渐认同,从上至下,不变而变,有识之士起来领导,有权之人推动进程,温和也波澜壮阔。另一个感觉却是,革命。如今朝野内外已僵化腐败无可救药,只要统统推翻,统统打倒,建立一个崭新的未来体制,没有传统思想的束缚,没有权贵势力的阻碍,随心而变,简单粗暴却进展最快,成效最明显。

然而,一切只是空想。他慷慨陈词,大家热烈鼓掌,然后,依旧按部就班。出了会馆大门,抛之脑后,如一场戏文,演绎的生动,淋漓尽致,散场以后,人走茶凉,空留舞台与戏服。

无权无势,如何将梦想践行?这是梁启超忘记考虑的事情。

谭嗣同,湖北提督之子,家境殷实,自幼饱读诗书,年少又游历四方,西北大漠,华南丘壑,北疆风雪,南国江洋,勘破儒典佛学道理,勘破礼教官治民风,尘世中来去,风云变化已无视。自是傲骨儒生,自是慈悲信徒,自是修道真者。

谭嗣同,官拜军机章京上行走,改革倡议与实践者。他比梁启超幸运的多,他能践行他的梦想。他比梁启超不幸的多,他梦想未成反倒献出生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应该是不怕的,大慈悲者为救众生而引刀一快。他应该是情愿的,无力回天,快哉痛哉。他应该是遗憾的。

那是一八九八年农历的九月二十八日,桂花飘香的季节,戊戌年的桂花格外芬芳,因为那一年的秋天,将载入史册,万古留芳。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又开了,他们又在谈论着我听不懂的棋局。

寺庙高耸,人间戏场。

生死,经纶,古今,家国天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