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初中职业生涯教育教案 > 导航 > 日本职业生涯教育在新世纪的变化

初中职业生涯教育教案

日本职业生涯教育在新世纪的变化。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日本职业生涯教育在新世纪的变化,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在全国开展了职业生涯教育。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相联系但又有所区别,它与终身教育的目标相一致但又丰富了其内涵,是通过教育促进人生价值实现,从而为社会提供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质劳动者而进行新的探索。

在日本,人的一生要作好职业变动不居的思想准备,要做好职业技能不断提高的知识储备,这些内容贯穿于所有学校教育的全程,把学校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机衔接起来。

职业生涯教育是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其要义,根据日本学者的论述可归纳为:职业生涯教育是培养学生动劳观、职业观的教育,是高度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旨在使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它要求从幼儿至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要将传授知识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存方式相结合。

并非某一阶段的教育

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中小学生指导研究中心认为,中小学生的劳动观、职业观应该由四个方面构成:人际关系的形成能力(自己与他人的相互理解、交流能力);信息活用能力(对与人生道路、职业等相关信息的收集、探索能力和职业理解能力);对将来的设计能力(对生活、工作状态的认识、把握能力和对人生道路的设计、实行能力);计划与决定的能力。并强调这不是人生中某一阶段性的教育,而是贯穿于一生的职业教育。

目前,在日本,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都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据其理念付诸实践。

日本的小学教学大纲,强调通过学校的整体教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形成充满希望和目标的生活态度、基本的生活习惯、身心健康安全的生活意识。

初中教学大纲强调指导学生适应集体生活,提高学生的判断、选择能力,克服青年期的迷惘不安和苦恼,理解和尊重自己与他人的个性,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学习的意义,以积极态度选择未来。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大纲对特别活动课、道德课、生活课、家庭课、社会课等的内容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高中阶段要求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到自我选择、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社会上自立的精神、做适应变革的社会合格一员,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职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按照新启用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基础课程的数量削减两成,扩大了职业课程的选修科目,加强了生物、生命科学、制造业、通用技术类科目,对农业、工业、商业等传统职业课程进行了修改。日本文部科学省从2000年起,用3年时间开展了专业教师培训,还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提供了职业教育课程所必要的设备、实习与实验经费。

从T到大

大学由于和人才市场的联系紧密,对职业生涯教育更为重视。日本厚生劳动省与文部科学省于20xx年4月就全国的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专门学校的就职情况进行了联合调查,结果表明,培养专业能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了。以前,T字型人才受社会欢迎(T字的横表示教养,竖表示专业能力),但如今仅具备这两项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大字型的人才(大字一撇的下部表示专业,一撇的上部表示创造力,一捺表示外语,一横的左半部表示教养,右半部表示沟通能力),至于IT能力,已是普及的要求。现在日本的大学以培养大字型人才为目标。在研究生院阶段,近几年开设了专门职业学位课程,以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为对象,培养特定的高层次专门职业人才。其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与专业团体、行业协会进行沟通,联合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育,称为桥梁课程体系。

贯穿各个教育阶段

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之前,日本教育各个阶段的连贯性,只是在学历教育下各个阶段的知识衔接。而现在,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和学生的人生出路相联系,以职业生涯准备为线索体现出培养综合素质的递进性。学生在对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决定过程中难免会有苦恼和困惑,因而学校又设专门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或是小组的引导帮助,为他们提供信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负责地选择或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蓝图。在日本,提倡人们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即在对一个人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把指导这种规划的制定列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校期间由学校来辅导,进入社会后由社会组织通过再培训来促进。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推行的,政府相关部门担负组织、指导、协调的责任,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学校与企业等社会组织共同配合实施。比如,由20xx年开始,对于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企业的教育训练费用,按一定比例从法人税额中扣除。

FwR816.com小编力荐

从幼儿到成人的日本职业生涯教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在全国开展了职业生涯教育。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相联系但又有所区别,它与终身教育的目标相一致但又丰富了其内涵,是通过教育促进人生价值实现,从而为社会提供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质劳动者而进行新的探索。

在日本,人的一生要作好职业变动不居的思想准备,要做好职业技能不断提高的知识储备,这些内容贯穿于所有学校教育的全程,把学校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机衔接起来。

职业生涯教育是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其要义,根据日本学者的论述可归纳为:职业生涯教育是培养学生动劳观、职业观的教育,是高度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旨在使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它要求从幼儿至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要将传授知识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存方式相结合。

并非某一阶段的教育

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中小学生指导研究中心认为,中小学生的劳动观、职业观应该由四个方面构成:人际关系的形成能力(自己与他人的相互理解、交流能力);信息活用能力(对与人生道路、职业等相关信息的收集、探索能力和职业理解能力);对将来的设计能力(对生活、工作状态的认识、把握能力和对人生道路的设计、实行能力);计划与决定的能力。并强调这不是人生中某一阶段性的教育,而是贯穿于一生的职业教育。

目前,在日本,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都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据其理念付诸实践。

日本的小学教学大纲,强调通过学校的整体教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形成充满希望和目标的生活态度、基本的生活习惯、身心健康安全的生活意识。

初中教学大纲强调指导学生适应集体生活,提高学生的判断、选择能力,克服青年期的迷惘不安和苦恼,理解和尊重自己与他人的个性,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学习的意义,以积极态度选择未来。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大纲对特别活动课、道德课、生活课、家庭课、社会课等的内容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高中阶段要求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到自我选择、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社会上自立的精神、做适应变革的社会合格一员,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职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按照新启用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基础课程的数量削减两成,扩大了职业课程的选修科目,加强了生物、生命科学、制造业、通用技术类科目,对农业、工业、商业等传统职业课程进行了修改。日本文部科学省从2000年起,用3年时间开展了专业教师培训,还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提供了职业教育课程所必要的设备、实习与实验经费。

从T到大

大学由于和人才市场的联系紧密,对职业生涯教育更为重视。日本厚生劳动省与文部科学省于20xx年4月就全国的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专门学校的就职情况进行了联合调查,结果表明,培养专业能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了。以前,T字型人才受社会欢迎(T字的横表示教养,竖表示专业能力),但如今仅具备这两项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大字型的人才(大字一撇的下部表示专业,一撇的上部表示创造力,一捺表示外语,一横的左半部表示教养,右半部表示沟通能力),至于IT能力,已是普及的要求。现在日本的大学以培养大字型人才为目标。在研究生院阶段,近几年开设了专门职业学位课程,以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为对象,培养特定的高层次专门职业人才。其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与专业团体、行业协会进行沟通,联合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育,称为桥梁课程体系。

贯穿各个教育阶段

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之前,日本教育各个阶段的连贯性,只是在学历教育下各个阶段的知识衔接。而现在,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和学生的人生出路相联系,以职业生涯准备为线索体现出培养综合素质的递进性。学生在对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决定过程中难免会有苦恼和困惑,因而学校又设专门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或是小组的引导帮助,为他们提供信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负责地选择或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蓝图。在日本,提倡人们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即在对一个人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把指导这种规划的制定列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校期间由学校来辅导,进入社会后由社会组织通过再培训来促进。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推行的,政府相关部门担负组织、指导、协调的责任,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学校与企业等社会组织共同配合实施。比如,由20xx年开始,对于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企业的教育训练费用,按一定比例从法人税额中扣除。

日本大学职业生涯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对职业的适应能力,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职业生涯教育。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都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根据其理念付诸实践,在各阶段进行着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

根据日本《20xx年综合调查研究协会会议报告书》中的论述,日本对职业生涯教育被定义为: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和职业观的教育,是高度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旨在使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它要求从幼儿至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要将传授知识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存方式相结合,目的是通过教育促进人生价值实现,为社会提供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质劳动者。

大学是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部门,承担着职业生涯教育最为重要的责任。在大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对职业世界的认知,正确进行职业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计划和准备,使之能够在走出学校之后实现顺利就业,并能够人尽其才。

一、日本大学职业生涯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

1.雇佣环境发生变化

日本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在企业实行终生雇佣(指员工认定自己所归属的企业之后,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要忠于该企业,即使遇到待遇更优厚的企业也决不跳槽,而雇方也要终生雇佣自己的员工,不能任意将其解雇。)与年功序列制(指员工的工资待遇与在公司所处的地位主要取决于资历,在公司工作的时间越长资格越老,资格越老工资待遇与地位越高。基本不考虑能力因素,一切依年功而定,而且员工一般终生只事一主。),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用工制度基本相似,并凭借这一企业组织模式坐上了世界经济的第二把交椅。从对大学毕业生的全部录用到退休期间的终身雇佣,职工在企业内部转职或换岗等横向移动决定于企业,个人成功的标准是在企业内部是否得以晋升的纵向移动。在这种单一雇佣模式下,企业一方面保障了被雇佣人的终身受雇,另一方面也决定了被雇佣人的职业生涯。1992年后,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的困扰下,终身雇用制度逐渐走向废止,年功序列制也开始转向实力主义,企业对大学生即战力(指不需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就能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的雇佣环境日趋严峻。

2.大学生就业率低

根据日本文部省《20xx年学校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书》和《20xx年学校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书》显示:20xx年大学生的就业率为60.1%,其中没升学也没就业毕业生的比例达到22.5%;20xx年大学毕业生总数为531224人,除去升学、研修、进入专门学校和留学以及临时工作者,就业人数为318977人,就业率为60%,毕业后没有明确去向的学生占到20%。新毕业无业者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不仅困扰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

二、日本大学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日本大学职业生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学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视为一项涉及全局的不可或缺的综合性教育环节,进行统筹计划与安排,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4年求学、求职始终,并建立完善的指导体系和职能部门;所有学生都要接受职业生涯教育,并要求学校所有教师、家庭、企业和社会视之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给予积极配合。

1.职业生涯教育组织机构

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和实施由学校就职委员会负责,就职委员会委员长一般由教学副校长担任。就职委员会下设各系部就职委员会和职业中心(career center):各系部就职委员会负责职业生涯教育科目的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常务理事由职业中心的职员兼任;职业中心由职业办公室(career office)和职业教育学习中心(extension center)组成。职业办公室主要负责就业体验活动(internship)、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项目;职业教育学习中心也叫延长教育中心,主要负责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为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开办各种讲座和培训。

立命馆大学是日本最早设立职业中心的私立大学之一,职业中心现有教授(中心主任)1名,副教授、讲师各1名,工作人员11名。职业中心主任为专属教员,可参与各系部有关职业生涯教育科目的教学工作,副教授和讲师主要负责就业体验活动,工作人员则负责其他日常事务。职业中心这种教员和职员一体化的组织形式,目的在于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设置能随社会需要而灵活变更。

2.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

为保证四年后理想就职的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从新生入校开始,分阶段有步骤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1)职业生涯教育科目的提供

开设职业生涯教育科目(career education courses)是日本大学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最具特色的。开设职业生涯教育科目的目的:①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理解的深化;②为达上述目标,对就业体验实习、实践的重视;③社会观、职业观和劳动观的培育。

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关职业本身的基础课,如职业生涯形成论。主要讲授如何运用职业生涯理论和职业理论了解自己,包括价值观、兴趣和已具备的能力(技能)和能力倾向(潜力),并传授增进自我的方法,帮助学生更积极地思考自己。这类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职业生涯理论,帮助学生提高关于自我的认知质量和关于职业知识的认知质量。第二类课程是关于特定职业的讲座和报告会,如:会计入门、国际公务现场实践和注册会计师讲座等。通过传授特定职业知识,包括职业信息、就业信息和职业发展信息等,帮助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各种信息和更好的思考,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于特定职业的理解。以上两类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科目。第三类科目是为了解社会现状,经济发展趋势和组织机构文化而开设的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如:中央省、厅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会和都、道、府、县级专题报告会。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加深对现实的理解和经济组织的印象,树立用积极的心态融入商业社会的意识。在对自我、工作和社会有了正确的理解之后,再通过各种就业体验活动和就职活动,产生明确的工作意图。

具体开设的科目和数量不同大学有所区别,但考核方式一般都实行学分制。立命馆大学20xx年度职业生涯教育科目共开设19科,各2学分。比如,针对所有系部,一年级学生开设《职业形成论I》,二年级学生开设《职业形成论Ⅱ》,三年级学生开设《职业形成论Ⅲ》;理工学部针对一年级学生开设《技术人员职业形成论I》,二年级学生开设《技术人员职业形成论Ⅱ》,并提供著名企业技术人员连续报告会5场,优秀毕业生报告会6场;经营学部为一年级学生开设《会计入门》;政策科学部为1年级学生开设《人才开发论入门》;针对国际关系学部的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提供日本外务省和财务省在职人员讲座8场,总领事14名、现役外交官8名连续讲座。

2)就业体验活动

1997年9月,日本文部省、通产省和劳动省发布了政策文件《有关推进就业体验制度的基本意见》,认为日本的就业体验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职业的考虑进行的一种就业体验活动制度,是所有学生在学期间,在企业等社会组织中进行一定时间的职业劳动生活体验,从而加强职业意识,初步形成职业价值观及获得职业机会的就业体验活动。

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体验的目的:①使学生认识学校学习与职业工作的关系,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学校所学的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了解实际中最重要的知识、技能是什么,从而将自己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职业相联系,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了学习动机;②使学生在实践中品尝到职业工作的酸甜苦辣,加深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职业适应特性,在与共同劳动的不同年代人的接触和交流中,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学习大量的社会知识;③通过就业体验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深入了解社会的需要和对大学教育的期待,学校在组织就业体验活动时,也能广泛与各界人士交流,改革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④通过就业体验活动,满足企业选拔人才的愿望和需求。在学生就业体验过程中,企业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和考验,从而发现需要的人才。

就业体验活动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①就业体验前的学习准备。组织者举办就业体验有关知识讲座,介绍企业基本情况,说明就业体验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认识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目标,了解就业体验单位情况,作好专业与心理的准备;②就业体验活动阶段。学生到就业体验实习单位,进入职业工作岗位与正式职工一样开展工作,指导教师定期到现场了解情况,协助实习单位做好指导工作;③ 就业体验活动后的学习总结阶段。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活动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明确今后学习的目标。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在全国开展了职业生涯教育。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相联系但又有所区别,它与终身教育的目标相一致但内涵更加丰富。职业生涯教育把人的生涯看成是职业生涯,它所追求的是对人的一种人文关怀,根据不同人树立不同的职业理想,把在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上的成功看成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结构也随之上移,产生了大量新的、较高层次的、对劳动者知识和能力要求更高的应用性岗位,而且职业变换性增大,同一职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职业技能培训不可能一次性完成,人的一生要做好职业变动不居的思想准备,要做好职业技能不断充实提高的知识储备。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日本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职业生涯教育着眼于终身教育,但并非是终身学习意义上的成人继续教育,而是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探讨

日本学者对职业生涯教育作如下定义:职业生涯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职业观的教育。具体地说,是指在使学生具有劳动观、职业观及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和态度。日本教育学家高桥诚指出:这是一种高度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并考虑如何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关键之处在于要使受教育者学会自主思考,如对个体的人来说,自己的人生主题到底是什么,将来想做、能做些什么,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职业生涯,等等。职业生涯教育强调在从幼儿至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将知识与个人将来的工作和生存方式相结合,并且这种教育要贯穿于人的一生。

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中小学生指导研究中心认为,中小学生的劳动观、职业观应该由4个方面构成:人际关系的形成能力(自己与他人的相互理解、交流能力);信息活用能力(对与人生道路、职业等相关的信息的收集、探索能力和职业理解能力);对将来的设计能力(对生活和工作状态的认识、把握能力及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执行能力);计划与决定的能力。他们强调这不是人生中某一阶段性的教育,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职业教育,故名职业生涯教育。

(二)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

目前,职业生涯教育在日本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根据其理念付诸实践,开设了相应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活动。

日本正由工业化社会向知识化社会转型,又有家庭少子女、人口高龄化的特点,经济结构的重组、雇用方式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致使升学、就业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应对社会的这种变化,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日本中小学校也逐渐开始重视从小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人、职业人的基本观念和技能,使他们具备将来进入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劳动能力,学会自主决定自己人生前进的方向。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基础教育注重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特点,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确定基础教育每一阶段的教育目标。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自我理解、对自己人生发展的关心和愿望;树立劳动观、职业观,掌握与未来职业和出路相关的知识与信息;学习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决定能力;养成与将来的职业生活相关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学会必要的技术技能等。

如何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中小学校教育过程?通过日本各阶段教育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可见一斑。

1. 小学阶段

小学教学大纲强调通过学校的整体教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并做出具体规定。在特别活动课中,以年级为单位开展解决年级和学校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活动,建立年级内的各种学生组织并由学生分担处理相关工作,形成充满希望和目标的生活态度、基本的生活习惯、理想的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安全的生活意识;通过儿童会开展旨在充实和提高学校生活质量而进行的学生间的各种合作活动;由学校组织积极开展各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勤劳体验活动等。在道德课中进行对劳动的重要性理解的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服务于社会的快乐。在综合学习时间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性的探寻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参加具有体验性的志愿者活动等。通过生活课、家庭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分担家庭事务。在社会课的学习中,调查、参观当地的生产销售情况,或者运用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选择适当的学习课题开展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思考未来。

2. 初中阶段

初中教学大纲侧重于指导学生适应集体生活,提高学生的判断、选择能力,并做出具体规定。在特别活动课中,通过开展解决年级和学校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活动,进行做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教育,其中包括克服青年期的迷惘不安和苦恼,理解和尊重自己与他人的个性,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学习的意义,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树立人生理想和劳动观、职业观,以积极态度选择人生出路和设计未来。在道德课中,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意义,认识自己的作用和责任,努力提高集体生活的水平,尊重劳动并理解劳动的意义,学会为公共福祉事业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对其他课程的规定与小学类似,只是根据年龄段不同提出高一层次的要求。

3. 高中阶段

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自我选择、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自主学习,进行自立精神的教育,促使学生成为适应不断变革、多样化社会要求的合格社会成员,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职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此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

首先,按照1999年3月开始启用的新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加强职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严格把握各门课程内容的筛选,在教学方法上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指导;削减基础课程的数量,同时增加职业课程的选修科目,便于学生的选修。为适应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增加了生物、生命科学、制造业、通用技术类科目;为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的需要,大幅度削减了农业、工业、商业等传统职业课程的比例,并修改了教材,增添了新的内容;为培养知识经济所需要的设计与管理人才、高水平的多媒体制作人才,以及为适应高龄化社会需要和为残疾人服务,新开设了信息专业与福利专业。为培训担任这些新专业的教师,文部省从2000年起,用3年时间开展教师培训。

其次,加强与地区产业界的合作。1998年7月,日本政府公布了《理科教育及产业教育审议会咨询报告》。该报告强调了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加强与地区、产业界之间合作的重要性。为此,文部省要求职业高中加强实习课,学校职业教育要向企业开放。另外,为广泛提高国民对产业教育的理解,全国每年定期召开全国产业教育交流会,发表并交流职业学校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科研作品。2000年度日本全国产业教育交流会在德岛县召开,38个都、道、府、县也都分别召开了本地区的产业教育交流会。

第三,以职高与普高综合科毕业生为对象选拔大学生。1999年5月的日本全国调查显示,职业高中、普高综合科的毕业生学习积极性高、理解水平高、动手能力强,这些学生毕业后成为生产、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鉴于此,文部省表示,今后将选拔推荐更多的职业高中、普高综合科毕业生上大学,加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第四,振兴产业教育的经费补助措施。为振兴产业教育,文部省按照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产业教育设备配备标准提供部分经费,以及职业高中和普高综合学科职业教育课程所必要的职业课实习与实验经费。

4. 大学阶段

大学由于和人才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其职业生涯教育的观念体现得尤为明显。日本厚生劳动省与文部科学省于20xx年4月就全国的大学、短期大学、高专、专门学校的就职情况进行了联合调查,结果表明:培养专业能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正在提高,有专业能力的学生更容易就业。同时,有研究表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以前,T字型人才受社会的欢迎(T字的横表示教养,竖表示专业能力),但是在当今社会仅具备这两项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大字型的人才(大字的一撇的下部表示专业,而且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两门专业,一撇的上部表示创造力,大字的一捺表示外语,一般指的是英语,但汉语等其他语言也可以,大字的一横的左半部表示教养,右半部则表示沟通能力,IT能力已是社会对人才普遍的要求)。日本的大学以培养大字型人才为目标,以取得职业资格为目的,就职第一主义的学生大幅度增加。在本科教育中强化职业专门教育的同时,如何确保教养教育的进行,成为当前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

在研究生院阶段,近几年开设了专门职业学位课程。这是以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为对象,培养特定的高层次专门职业人才。其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与专业团体、行业协会进行沟通,联合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育,称为桥梁课程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日本对大学使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职业生涯教育观点出发,站在学术前沿的、作为学习型社会中高水准的学习组织而存在的大学,人们当然期待它承担起直接为社会作贡献的使命。因此,日本大学的改革在向着主动与各种社会体系相协调,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构筑起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就职创造条件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培养高科技人才,推进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与产业界的信息交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是克服办学经费的困扰,尽可能向全体国民开放高等教育,使他们都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人力资源素质的整体提高而努力。

在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之前,日本教育的各个阶段的连贯性,只是表现为学历教育下的各个阶段的知识上的衔接,而职业生涯教育则要求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必须真正关注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人生出路相联系,这样,以职业生涯准备为线索,体现出培养综合素质的系统性和递进性。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制订

在日本,提倡人们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即在对一个人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阶段以年龄层次划分,每10年作为一个阶段。

导入期:20~30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选择职业。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设定人生目标,制定人生计划。在接受职业培训的基础上,在所能找到的最好的环境里参加实际工作,获得实际体验,学习技术常识,增强职业自信心。比起创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基础来说,报酬并不重要。导入期是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有多深的地基就有多高的楼层,从导入期奠定的职业发展基础,可以对未来职业生涯有个粗略的预见。

发展期:30~40岁。这个时期是一个人风华正茂之时,是充分展现自己才能、获得晋升、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之时。此时的任务,除发奋努力、施展雄才、拓展事业以外,对很多人来说,还有一个调整职业、修订目标的任务。人到30多岁,应当对自己、对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看一看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生涯路线和所确定的人生目标是否符合现实,如有出入,应尽快调整。

成熟期:40~50岁。这一阶段,是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大显身手的时期。到了这个年龄仍一无所得、事业无成的人应深刻反省一下原因何在,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和环境,找出主客观原因,才能解决人生发展的困阻,把握努力方向。成熟期的另一个任务是继续充电。很多人在此阶段都会遇到知识更新问题,如不及时充电,将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甚至影响事业的发展。

退隐期:50~60岁。退隐阶段是人生的转折期,无论是在事业上继续发展还是准备退休,都面临转折问题,做好晚年生涯规划十分重要。日本的职工一般在进入45岁以后就开始做晚年生涯规划,以继续学习的姿态求得最后的发展。

类似规划的制订,在校期间由学校指导,进入社会后由社会组织通过再培训来指导。职业生涯教育把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列为重要内容,学生在对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决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苦恼和困惑,学校设专门教师进行辅导,为他们提供信息,帮他们分析主客观条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负责地选择或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蓝图。

二、日本职业生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是通过教育促进人的人生价值实现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劳动者的一种新探索,对于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以政策为导引,将职业教育贯穿于人生的每个阶段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推行的,政府相关部门担负组织、指导、协调的责任,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学校与企业等社会组织共同配合实施。如文部科学省在20xx年4月发布的第三期科学计划的基本政策中,提出要构筑长期的、可持续的产学官联合体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由学校和产业界协同制定教育计划,实施承认学分的长期的实践性的实习制度;规定要建立大学、公共研究机构、企业之间互相协同的研究基地,建立在各个专业领域和职业种类中大学和产业界之间情报交流机制;设立促进人才投资的税制,由20xx年开始,对于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企业的教育训练费用,按一定比例从法人税额中扣除。此外,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以至研究生阶段,每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大纲都对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作了相应规定,这为有效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指明了方向。

日本政府的政策导引在系列的教育活动中体现出强制性、系统性和递进性,为化解政府、社会与学校三者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指南。鉴于此,我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政府应协同各部门共同组织、规划职业教育,在教育的每个阶段都以职业生涯准备为线索,以政策为导引,将职业教育真正贯穿并落实于各部门的行动中。

(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摒除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思想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是以现代人才观为立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紧密融合,凡是在职业生涯中能成为优秀劳动者的都是人才,相信人人都能成才,鼓励人人成才,造就各级各类人才,使整个社会形成宝塔型的、结构合理的人才集合体,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职业生涯教育能够推行的认识基础和舆论氛围。

社会分层是客观存在,分工不同是社会需要,在各个层次、各种职业、各自岗位的优秀劳动者都应得到社会的尊重,教育不能只为培养和选拔精英服务,而要以提升国民素质,使全体受教育者成人、成才、成功为目标,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怀受教育者的职业生涯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充满着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关注学生的出路、前程与未来,以帮助他们走一条成功之路为己任,既与学生的切身需要和终身利益相吻合,又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值得认真借鉴。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中就是要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把教育和人的成长、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满足人的潜能开发的需要,提升人对时代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提升其生活品质。承认人的天赋、造诣、性情、爱好、生长环境以及际遇的差异,帮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差异,不受宿命论的羁绊,自信各有各的成长路径,并把这种关怀直接与作职业生涯准备联系在一起。

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的职业生涯教育特色


职业生涯教育,是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的教育,上个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career在英语中有经历、生涯、发展历程、职业性的、专业等意思。这个词引进教育学后,专家将其定义为个人在其生涯中不同的际遇、角色及所形成的关系和价值的总和,而职业生涯教育则是基于职业生涯的概念、为使每个儿童和学生形成与自身相符的职业生涯、支持他们的职业发展和进步,培养必要的上进心、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能力的教育。

近来职业生涯教育在国内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国内有专家将其翻译为职业规划教育或职业生涯教育。它包涵了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以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进行学校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正确、扎实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培养和提高学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设计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设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起较为清晰的职业目标,并对目标行业的环境、现状和职业机会等方面形成较为清楚的了解;在完成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学习和教育的同时,培养与学生职业目标相关的技能及职业习惯等;实施学校、学生、社会有组织、有计划的互动与合作,使学生顺利走上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总体来看,所谓职业生涯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与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相配合的、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职业素质导向性的教育,是一种主动的、个性的、多方互动的教育过程。它与传统的匹配性就业指导和单纯的职业教育是不同的概念。

一、职业生涯教育在日本

职业生涯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入日本,当时并未得到重视和推广,只为少数高级中学采用。进入新世纪,日本文部科尝省重提这一概念并进行推广。从20xx年6月至20xx年10月间,以文部科学省、经产省等六省首长的名义,先后制定了《青年人自立、挑战计划》、《青年人自主、挑战行动纲领》两个文件。20xx年1月,为配合这一计划,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了《培养每个儿童、学生的勤劳观、职业观关于推进职业生涯教育综合调查研究协力者会议报告书》。200年4月,作为具体实施步骤,日本开始实施新职业生涯教育计划推进事业。在全国43个都道府县、一个政令市的共45个地区(三重县有2个地区),选定了110所小学校、86所初中学校、80所高级中学作为基地,进行为期三年的实验。

日本重启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原因有:(l)随着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少子化、高龄化趋势,雇佣形态出现了多样化、流动化、高学历化趋势,社会需求与就职人素质、意愿落差显著,青年学生就业率走低。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xx年的调查,当年日本大学毕业生就职率仅有55%,是自1948年开展此项调查以来的最低点。研究生、短期大学和高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的就职率也出现减少的倾向。(2)青少年劳动意识、职业责任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毕业生跳槽率增高。根据上述同一个统计,就职3年内离职的比例,申学毕业生为68.5%,高中毕业生为48.3% ,短期大学毕业生为41.0%,大学毕业生为34.3% 。同时出现数量可观的以临时工为生的打工族和不就职的啃老族。据估计,20xx年日本15~34岁年龄段的人中,以临时工为生的约217万人,啃老族约52万人。(3)青少年基础素质和能力的不足。这包括知识和能力的单薄、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的缺乏、创造性和进取心不强等。

在这种背景下,20xx年,作为大学现代教育的重点支持工程之一,文部科学省又在高等教育领域启动了推进实践性综合职业生涯教育计划,全国各大学共提出176个申请项目,经审查,33个项目被选中,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的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职业生涯教育项目入选该计划,获得了为期两年的资助。

二、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的职业生涯教育

1.面临生存和发展挑战,大学引入职业生涯教育概念

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成立于2000年4月1日。学校现设有社会学和管理学两个学部,20xx年4月该校设立研究生院。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单科类的私立大学,地处较为偏远的大分县别府市,在日本私立大学普遍面临生源困境的情况下,如何生存、发展是该校面临的挑战。对此,该校主要采取了两方面举措。

一是实施英、日双语教学,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根据该校规定,学生只要英日两种语言中有一种能够达到要求就可以入学。师资通过公募、全球招聘录用,并规定本国国籍教员与外国国籍教员按各占50克进行配置。同时录用的相当比例的教授都来自社会,具备丰富的实务经验和社会关系背景。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成为日本大学教育史上第一所完全用日英双语教学的大学。教师的国际性和开放性,保证了学术水准和教学需要。

二是重视招生制度、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20xx年9月,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被日本文部科学省选定为多语言文化环境下的日英双语特色教育项目校,20xx年,该校推进学生能动性的开发项目入选文部科学省的大学现代教育工程重点支持计划。建校以来,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积极引进职业生涯教育概念,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职业生涯教育项目,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2.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职业生涯教育项目主要内容为:充分利用本校学生、教员国际化程度高和曰英两种语言教学的优势,将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纳入学校教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将职业生涯教育的总体指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积极与相关企业及社会机构合作,实施联合讲座、专业实践、实习等活动,以学生理解专业教育内容在社会中的灵活运用为重点,构筑语言能力、异域文化交流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开发相结合的、以留学生教育为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大学四年期间,学校在进行基础课、专业课教育的同时,在大学的不同阶段进行了相应的职业开发教育。

(l)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学校便对全体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辅导,就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个人的喜好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制作一份职业生涯档案,明确职业生涯阶段性开发目标和学习计划圈,照此随时进行职业生涯辅导。

(2)大学二年级开始设置职业意识和职业开发必修课程,配以个别咨询辅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职业、工作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3)办社会各界名人和管理人员的讲演会。被邀请演讲的人包括地方行政酋长、各界名人、大公司社长等。另外,大学还和校友会合作,邀请成功校友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加深学生对世界大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扩大其视野。通过这些活跃在企业、行政、事业等各界的成功人士为学生树立榜样,唤起他们的职业意识,对学生未来规划提供帮助。

(4)入三年级后,学生要选修学校设置的、内容包括横向跨学科和纵向研究生课程延伸的组合课程模块,通过不同学科、不同层面的知识内容的融合学习,拓宽知识面,提升认识水平。

(5)校与企事业单位、行政机构合作,开设业界分析、国际化企业合作讲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合作讲座等职业开发方面的正规课程,让学生对各行业的工作有更详细的了解,使学生逐步清晰自己的职业目标。

(6)视学生的社会实习和专业实践活动。社会实习和专业实践活动协议由学校和相关企业、地方政府、团体签订,为学生实习、留学生进入日本社会和家庭提供方便。实习和实践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自身和岗位职业的适合度,为之后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7)视组织校园招聘会。学校利用各种方式和资源,积极宣传推销学校,吸引和联系更多的单位参加招聘活动(200有266家单位参加学校的招聘会)。为保证招聘会的可持续性,学校主动掌控学生的招聘、就职过程,要求学生珍情机会,态度认真,自觉不做有损于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学生和学校信誉的事情和行为。学校还规定凡由学校向有关单位推荐的学生,有关单位内定录用后一般不能辞退;自行选择工作的学生也不能采取不负责任的行动,学校关照学生签定誓约书或内定承诺书时一定要慎重,有些问题难以抉择时,可以找指导办公室商量。

(8)关保障措施。①完备的就职支持系统。学校就职办公室网站上有超过2万个公司的企业信息、招聘信息。②要求每个就职的学生撰写内定报告和就职活动记录。学校规定,学生被相关企业内定或者公务员考试合格,必须尽快填写《内定报告书》和《职活动报告书》。报告书的内容包括公司的说明会或选考、面试是如何进行的;试官都提出了什么问题和要求;被选中后学生如何考量选择公司和工作;学生对后辈有何忠告和建议等。

这些都要上传到学校的就职网站,供学生自由查询。③建立日本国内学生家长会。20xx年秋,家长会成员达2600名,日本学生父母95%上都入了会。家长会除定期举行座谈会进行沟通外,还制定了表彰制度,设立了奖励基金,对在全国性活动申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实行奖励,对参加家长会成员的子女在实习、就职活动申发生的部分交通费和住宿费实行补助。

该校成立短短几年就在日本边远的小城实现了生源的全国化和国际化。学校本国学生半数以上来自学校所在地九州省以外。留学生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名,人数仅次于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20xx和20xx年度,该校就职内定率连续两年达到99%,其中本土学生内定率达99.l %,留学生内定率达98.9%。据学校网站介绍,在日本朝曰新闻出版社出版的20xx年版《726所日本大学排名》书中,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被日本各大学校长公推为教育领域排名第7位,研究领域排名第28位2就业指导排名第22位。一些有政府背景的对外援助和国际交流培训项目陆续在该校进行。在目前4O%私立大学完不成招生计划的情况下,尽管该校学费比一般私立大学高35%右,该校却仍无生源之虞,不能不说是个不小的奇迹。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见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也有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结构性问题;有学生职业目标不清楚的原因,也有学生的职业观、劳动观没能很好树立起来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与其事后开方,不如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前面。在这方面,职业生涯教育有其可以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对于以培养学生就业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尤其如此。

经理人如何应对职业生涯的变化


许多经理人在发生职业转换时,都产生这样的疑问:我可以胜任新工作吗?新工作会为我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吗?新工作是将自己推向了危险的境地还是更快的上升通道?

经理人需要将工作学习和个人学习结合起来

为了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更加具有效率,经理人必须进行大量的工作学习,掌握多方面的专长,包括技术专长、战略规划能力和人事管理能力。如果说工作学习更多侧重技能,那么个人学习则是为了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即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个性、优点和局限性,并了解自己可以做出改变的弹性,提高处理压力和感情问题的能力。

认知自己,是经理人职业生涯时做出选择的第一步,而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专长,包括应对变化的能力,是决定其职业发展的后劲与动力。

选择正确的职位职业方向定位

经理人在追求新的工作机会时,通常必须考虑两个因素: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之间是否非常匹配?自己与这个职位(或组织)所需要的人是不是非常一致?

选择与自身价值观一致的组织非常必要,这样的组织氛围有利于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同时,合适的工作职位可以提供新的学习机会和新的挑战,有利于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综合的管理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有些要求过高职位,虽然提供较高的报酬或者声望在外,但在自己未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时,避免选择这些职位,可以规避潜在的风险。

建立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职业发展良性循环的描述是:在一个可以充分施展才能的岗位和组织里,经理人可以为组织的绩效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人们对他的资历和信任度就开始不断上升,更多的人愿意和他一起工作,组织分配更重要的工作任务给他;通过锻炼,他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并能够在更高的职位上为组织的重要目标贡献。这样,他进入了一个不断强化的成功循环之中。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经理人希望进入这种良性循环,可以采取两个步骤:1、争取分配到重要的工作;2、构建起一个关系网络。经理在战略性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时,可以选择侧面移动而不是垂直移动,主动追求或创造一些职位,帮助自己获得更广泛的技能,使自己未来可以在更好的位置上为公司服务。关系网络可以帮助自己识别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公司未来动向,形成与上司和同事的良好互动关系,助力自己的职业发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