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教育部人才培养方案 > 导航 > 教育改革应使人才培养与经济需求相匹配

教育部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改革应使人才培养与经济需求相匹配。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改革应使人才培养与经济需求相匹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月11日至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温家宝总理指出,《纲要》应改变教育行政化倾向,要让人民看到希望。

从当前舆论的关注焦点看,对教育改革的讨论似乎大多集中在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上。大学教育存在的弊端无疑非常值得重视,但这只是教育行政化导致的一系列恶果中的一个。从更为宏观的层面看,当前我国教育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乃是教育资源配置严重错位导致教育供给与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严重不匹配,由此产生了本科教育职业化、功利化,大学毕业生蚁族化,民营教育边缘化,技能培训教育信息不对称,受教育机会严重不均等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又是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

对当前教育困境的理解,必须从我国经济结构与教育供给结构出发。由于我国经济严重依赖外需,重生产,轻分配,重投资,轻消费,加上在全球分工中占据了加工制造业的巨大份额,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体现为制造业畸重、服务业畸轻。这样的经济结构,明显不能产生大量适合本科生就业的白领岗位,反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极其迫切。按需求决定供给的基本原理,教育供给结构应该朝向技工教育普及化、大学教育精英化方向发展。但教育行政化的积弊又令供求信号无法传导,各大高校纷纷运动式扩招,加剧了大学生供过于求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必定倒逼到本科教育中,令大学本科教育日趋功利化。同时,为了延缓大学生就业困境,硕士和博士也次第扩招,只能重演本科扩招的困境,也就不难理解,我们的社会何以培养出杰出人才。

倘若杰出人才欠奉,实用人才又如何呢?根据南都在珠三角的调研,产业一线的企业招工对技能要求在逐步提升,但技工荒正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瓶颈,而阻碍技能培训市场形成的,不仅与教育行政化有关,更与劳动力缺乏自由流动的权利直接相关。

民办中、小学以及技工学校门槛过高以及待遇不平等导致的教育资源单一问题,已经被广泛讨论,而户籍制度对教育供求关系的扭曲则少有提及。在前述调研中,据外来工子弟学校教师介绍,一般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的同学都会在初一就被劝回乡就读,因为按规定高考必须返回户籍所在地;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同一个班级每升学一次,就减少一部分学生。学龄儿童流失的深远后果,不仅是教育机会不公所导致的发展权不均,而且从迫近的角度看,最大的问题是就业地与培训地分离导致的供求关系断裂。15岁左右的青少年只能回乡接受教育,而能提供就业所需技能教育和信息的工厂、培训结构却在沿海城市。种种因素累积,不仅杰出人才难产,实用人才也匮乏。

由此可见,办学去行政化的工作,不仅应该适用于大学治理,事实上更应体现在办学方针的制定上。如果教育体系都以行政命令进行管理,固然造成制度僵化,更会造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均无法获取供求信息。当教育资本无法自由流动,最需要资金的领域就将长期处于匮乏状态。因此,从政策层面看,放宽教育资本准入门槛,破除人口流动的障碍,应当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前提。而从政府投入方向看,公办教育资源应该将教育均等化作为主要方向,投向民间教育资本不愿投入的领域,例如提高人口流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属地教育福利异地支付。值得欣慰的是,这些提案与措施在五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讨会上都有提及。期待经过反复讨论的《纲要》能早日重振中国教育,以因应经济结构调整的挑战。

Fwr816.COM文章精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才培养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刚刚开始起步。一方面,这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所逼,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重视人的自身价值,尊重个人的发展成为科学、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是要促进每一个人(无一例外)的充分发展,在社会的需要中实现自我,让他们拥有自己喜欢的事业并愿意为之而奋斗。

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的一个必要课题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有的人认为社会上需要什么工作,我就干什么工作,通过社会环境的分析,找出社会需要的职业,就是职业规划了。有的人认为,选择我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职业规划。真的这么简单吗?着名管理专家诺斯威尔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是这样界定的: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这里说的个人职业规划指的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路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如何把我想做的事情与我能做的事情有机结合起来,在社会的需求下如何实现的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为自己职业发展着想,大学生们有必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

第一,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机会和选择的时代,大学生如果没有周全考虑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找工作时就会比较随意,目的性不强,哪儿热闹往哪儿挤,甚至把工作报酬作为就业时最重要的参数。到了企业以后喜欢怨天尤人,对将要遭遇的种种困难没有心理准备,工作流动性大,这对个人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十分不利,对社会的教育投资也是一种浪费。

第二,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人生策划的最佳定位。职业规划的五大要素是: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其中,知己、知彼是抉择、目标、行动的基础。他们的关系如下图:

知己是对自己的了解,包括个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个性、性向、职业锚以及父母的管教态度、学校与社会教育对个人产生的影响。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是认识自我,只有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的明确职业方向,而不盲目化。认识自我是对自我深层次的解剖,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过去的经验、经历,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从而彻底解决我想干什么和我能干什么的问题。正确的认识自我,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如:组织应聘时就很注重考察应聘者对自己是否有深刻的自我认识,要求应聘者说明自己的优缺点、兴趣、爱好和最值得列举的经历等。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保持下去,形成自我鲜明的定位,也就是给自己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才华更好的为招聘单位所认可,自我认识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可回避缺点和短处。

知彼是探索外在的世界,包括行业的特性、所需的能力、就业渠道、工作内容、工作发展前景、行业的薪资待遇等。知己是了解自己本身的特性,知彼是了解工作舞台的特性,两者具有密切关系,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使自我分析与职业分析达到平衡。

第三,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寻找人生真实的使命,明确自我人生目标。中国有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事业成功的导航仪。哈佛大学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没有明确目标的职业生涯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实际上,只有4%的人能获得成功,而他们所以成功的共同点都在于他们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早早确定明确的目标,并且始终坚持。

第四,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在于建立一个牢固的发展基地。个人职业生涯为什么重要?用最通俗的话说,它决定了10年、20年后,你的办公桌在哪儿?也就是说,个人职业规划在你前进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个向心力,迫使你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成为学习型个人,既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为心中的理想努力奋斗.

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课题

职业规划不仅是大学生们事业成功的导航仪,同时也有助于高等院校树立自己的品牌,提高自身竞争力。

第一,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高等院校品牌、信誉的建立。如今,就业形式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了检验学校质量的试金石。这不仅反映在大学生的就业率方面,同时,更重要的是它还反映在一个学校的学生的职业发展方面。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是因为他们严谨的学风,极高的就业率,更重要的是他们为所在的国家和世界培养了大量的精英人才。知识教育不是人生的目的,它应该是人生发展的助力器。

第二,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教育质量。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是一个人的心灵地图,有利于大学生明确人生使命,确定自我的人生奋斗目标。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大学生成为学习型个人,自觉进行终身学习。这对于学校和社会都是一件有益的事。

第三,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相当的薄弱。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词在国内出现的时间还不长,高校虽然大多已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但离提供成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还有很大距离。另一方面,这里有历史原因。以前,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精英教育,进了大学门,就是国家人,大学生就业历来是政府分配,从来就用不着自己考虑,而且在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下,也没有职业的选择权。现在,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形式下,我国政策也发生了大的变化。高等教育亦从精英教育转换为大众教育,大学生毕业分配也实行自主择业,因此,实施职业规划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非常迫切的一项任务。

国外在升学与就业指导方面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像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前苏联等,从国家、州政府到学校一般都设有专门机构和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职业指导工作,把职业指导、升学指导作为初、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安排有职业教育课,让孩子了解一些职业的内容、特点;另一方面,当面临升学和就业的时候,辅以多种心理测验,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人格特征等,为他们选择大学志愿和职业提供参考意见。在美国,由于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有关机构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例如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CT),将升学指导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并与报名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在ACT机构中,在入学环节,也就是考生报名时,在报名表上就列有90道兴趣测验题,每位考生都要把这90题做完,再把学校活动及成绩报告一并填好,这才算是报名完毕。而后在ACT入学成绩报告出来时,除了ACT的四项分数及预测外,还有对专业选择的建议,这些建议的来源就是兴趣测验的结果。由此可见升学指导以及兴趣测验的使用在国外教育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职业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在小学、初中阶段职业规划教育就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如果大学生在他们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择业目标,非得临近毕业时才做准备,毕业生一定会感到很茫然,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这就需要高校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在校学生进行全程职业指导。

三、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仅仅限于学习阶段,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实际,从行为上改变学生。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大力推进改革,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并从制度上支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

第一,系统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建立职业测验与咨询服务机构,开展持续的职业生涯教育

首先,高等院校要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结合职业咨询师以及企业人力资源专员讲座,开展持续的职业生涯教育。一方面,职业规划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它有一个学习、理解、运用的过程。高等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科学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另一方面,学生的职业锚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自身所处的环境、社会的需要、知识结构的更新,学生的职业规划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改变,那么就要求学校针对这些变化适时地指导学生,为之排忧解惑。国内的复旦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这方面已经先行一步,提出了毕业设计从进校时开始的口号,安排了一定的学分量,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到大学四年里,尽早让学生开始认识自己、设计自己,以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其次,建立职业测验与咨询服务机构,并创造实践机会, 为大学生寻求自己的职业生涯架构桥梁。建立职业测验和咨询服务机构,有利于帮助学生确定职业性向与职业目标。

新生进校后,在学校的指导下,研究本人喜欢并适合从事哪些职业或工作,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和基础。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以下各方面的因素:一是本人的职业性向。根据约翰霍兰德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格特征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约翰霍兰德将其分为六种职业性向(类型):

(1)实践性向,(2)研究性向,(3)社会性向,(4)常规性向,(5)企业性向,(6)艺术性向。每一种职业性向适合于特定的若干职业。个人的职业性向可以借助一系列测试来确定。职业者如果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性向,就可以从对应的若干职业中选择。二是本人的职业锚(动机)。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职业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那种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就是职业锚。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锚,影响一个人职业锚的因素有:

(1)天资和能力;(2)工作动机和需要;(3)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天资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而其他各项因素虽然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加受后天努力和环境的影响,所以,职业锚是动态变化的。这一点,有别于职业性向。例如,某个人攻读了医学博士,并且从事外科医生工作已经20年了,尽管他的职业性向可能并不适合做外科医生,但是他在确定自己的职业时,基本上不会考虑改为其它职业,这是因为他的职业锚在起作用。埃德加施恩在研究职业锚时将职业锚划分为如下类型:(1)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2)管理型职业锚;(3)创造型职业锚;(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5)安全型职业锚。

三是本人的职业兴趣。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还要考虑本人的职业兴趣,例如:喜欢旅行(适合于经常出差的职业);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合在华南工作);喜欢自己做出决定(应该自己做老板);喜欢住在中等城市;不想为大公司工作;喜欢穿休闲服装上班;不喜欢整天在桌子后面工作等等。另外,本人具有的职业技能也不能忽略,如果某人具有某项突出的技能,而这项技能可以为其带来收入,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就应当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还要把目光投向未来。研究清楚本人现在做的工作,十年后会怎么样?自己的职业在未来社会需要中,是增加还是减少。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的竞争优势,随着年龄的增加是不断加强还是逐渐削弱?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等等。综合考虑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后,才能够给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高校大力推进改革,从制度上扶持大学生职业规划实现

首先,改革招生制度,优化培养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专业权利,条件许可的学校尽可能实施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学生不仅可以选专业,同时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1.建立入校后选专业制度。我们的大学生高考后,填写志愿时,并未仔细考虑自己的性向、志趣,只要找到能录取的学校、科系,便草草地签下了自己的一生。这种方法省时省力,不用花费太多心神,在短时期内的效率很好。缺点是无法根据个人的能力、特性作长远的规划。这种以进入能录取自己的学校、科系为目标的自然发生法,能暂时解除烦恼,但是在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性向、能力、个性与就业条件等因素之下,将来所面对的职业风险就比较高。许多大学生进入二、三年级后,要求改专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国高校应大力推进由专业招生向学科大类招生转变,允许学生在了解学科建设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

2.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满足学校和学生之间在学习资源上的供需矛盾。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提倡实施学分制,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高校已经实行了学分制。但是,正如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必然伴随着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制度、办法以及各种各样可见和不可见的羁绊、阻力以及留恋之情的扬弃,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学分制或多或少还带有学年制的色彩,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学分制的建立与完善将是一个逐步深化、演进的过程。

完全学分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完全学分制的教学计划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必要而且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从教学内容看,它是为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做准备,也是让学生广泛地接触各个领域,以便结合自己的兴趣有重新选择职业的余地。这是学分制的精髓所在,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没有选修权的学分制不能认为是学分制。课程的选择权为学生再次选择专业提供了机会。

二是承认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学生生源存在较大差异,学分制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使课程考察具有变通性。对于所修课程考试不及格者,均可重修或另选另考,直到及格取得等值学分为止。这种允许受教育者在一定限度内根据自身的发展进行自我调整的做法,既体现了对学分的重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社会需要的才能。三是学制的弹性。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学习期限可放宽为3至6年,最长的可延期至8年。便于在职人员的学习,也便于有特殊情况必须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有利于进一步继续高等教育。正是由于学分制使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使它能够成为辅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力手段。另外,笔者认为,实施学分制的关键在于师资。如若没有一定质量的师资,开不出足够多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学生基于职业设计构成所需必需学习某门课程,学校应该承认该学生在外校修得的该课程分数。

其次,在导师指导下,建立学生自主选课制,加强引导和管理,不断修正和更新大学生的人生和职业发展目标。只有建立自主的选课制,才能真正保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现。正是由于学分制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和自主权,给予学生较大自由度和激励,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与生俱来的不足:(1)计划性不能得到保障。其包括教学计划和学习计划两个方面。选修课学时较少,教学时间短,同时,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缺乏统一要求,导致即使是同一层次的学校间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术水平差别较大。有的教师还只把它当作一般性的大课来对待,投入的精力不够,因而使得教学计划的完整性、系统性不易保证。

学生一方面对自己的职业性向没有透彻地分析,进而不能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所选课程大多是凭一时兴趣或探索性的,缺乏连续性;另一方面,学生对学科建设不是很了解,不能有计划地对某一专业课程进行系统学习,从而使得学习的计划性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质量不容易保证。(2)容易形成凑学分现象。有的学生在选课、听课时,在求知的愿望外,也有出于好奇,或为了轻松拿学分,可能就易避难,导致凑学分现象。(3)约束性较小。学分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很小,容易使学习组织松弛,学习过程全靠自觉,纪律无法保证。而且学生自由度大,容易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时势造英雄,说明个人奋斗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而我国大学生一般都是从学校走向学校,极少与社会接触,对社会的特点和需求了解甚少。另一方面,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这些工作不可能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完成,他们极需学校和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因此,在利用学分制这个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给学生确立一个前进的目标,采取必要的手段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1)学分绩点制。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分量和成效的单位,是确定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为反映学生学习的整体质量情况,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避免学生出现单纯追求学分的现象,采用学分绩点的办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获得各类竞赛获奖或表彰,学校可给予奖励加计学分,并以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评选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推荐升学和就业等的重要依据。(2)完善导师责任制。学生无论是在制定职业规划时,还是职业规划制定后,他对自己本身的特性、外界环境的机会和挑战以及该学科建设都不是很清楚,难免会有盲目性,这就需要校方组织专门的老师来指导学生。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专业方向,解答学生就业升学困惑。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制定、修改学习计划,确定所选专业的课程结构及需要补充学习的内容,在这里导师与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指导关系,导师对学生思想、科研、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事情都要挂在心上,及时给予指导,以保证学生的选课质量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构成。

最后,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推动大学生创业机制的建立,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要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必须实行学习年限的弹性管理。一方面,学生要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需要到社会上了解自己职业锚所在以及市场需求。学校与社会之间始终存在落差,有些东西在学校里是永远学不到也了解不到的。比如方言,比如社交,比如实战能力的培养。另外,一部分品学兼优、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科技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生产力,具有创业的优势。当机遇降临时,机不待我,时不予待,学校可提供方便,在标准学业年限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某些刚性的规定。学生优先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若因创业或探索个人职业倾向耽误了时间,学校也允许滞后一段时间毕业,对大学生创业和继续学业两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当然,大学生创业更要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国家可建立一项大学生创业基金,对大学生依靠自身科技本领和管理才能创办的企业,实行优惠或无息贷款,并在一定时期内免征有关税收。

人才需求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是进行实践后的报告;是汇报实践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式。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人才需求社会实践报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作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社会的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过渡期。我们的学长学姐们,有的能够在职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得到不错的工作机会,而有的则沦为待业一族,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积极总结经验,为自己今后找工作的道路积累经验教训。

究竟具备什么条件素质的人才才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工作经验,学习成绩,社会实践经历,亦或是其他因素?为了响应团中央以及团省委的号召,并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求职现状,以便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我在暑假期间进行了本次实践调查,了解当前用人单位的招人意向和基本要求,希望对自己以及同学们今后的求职,有所帮助。

一,资料分析

新形势下的企业,对人才的渴求越来越迫切。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人才,广阔社会存在着无穷无尽的需求。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有所侧重的。在企业中,人员可划分为五种:人财、人才、人材、人在、人灾。“人财”是指为企业带来财富的人;“人才”是指在某些方面

面有特殊才能的人,这些人满足了企业某种特殊需求;“人材”是指有潜在发展能力的人;“人在”是指对企业可有可无、人在心不在的人;“人灾”是指给企业带来灾害的人,这种人不仅不能带来社会财富,还会消耗掉社会财富。“人财”是企业间争夺的关键,“人才”是企业保护的对象,“人材”则需要企业通过培养使他们转化成人才,而“人在”和“人灾”,企业不能给他们生存的空间。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极易获取,然而,普遍偏低的人力资源素质却是无法通过人力资源的数量来替代的,进过对各种资料案例的调查分析,我得出——企业对人才的素质有五个最基本的要求:

1.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影响企业未来的人才,首先应以诚信为本,这是对企业人才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职业道德素质可以说是企业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越来越多的公司首先看中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一个掌握着公司大量的技术或其他信息的人才,如果缺乏职业道德,会对公司造成极大的威胁。现在许多公司在招收人才时,要求他们有原辞职单位的工作表现证明,以了解他以往工作中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曾说过:“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问题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动机和社会要求之

间的关系。”优秀的企业人才离不开诚实守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 、职业道德及强烈的责任感。

2.专业技术素质。企业人才的专业技术素质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之一。有位中国手表行业的领导在瑞士考察时发现,同样的零件,中国技工装配出的手表在各项指标上就是没有瑞士人装配得好。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无论科技水平如何高,设备如何先进,永远也不能代替技术工人那双灵巧的训练有素的手。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们的教育这些年过多地把精力投注在大学生、研究生的高等教育上,而忽视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的现象。一个企业不仅需要高精尖的人才,更离不开大批的具有核心专长与技能的人才。

3.人际交往素质。21世纪是一个追求双赢的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独行侠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单打独斗、尔虞我诈的无序竞争即将过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竞争时代已经来临。在这种环境中,需要人才有较强的人际协调素质和沟通素质,既要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也要知道别人在考虑什么、关心什么,相互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如果能常常进行有效的沟通,就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失误,达到共同的目标。在协作性很强的工作中沉默寡言和固执己见都会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间

缺乏联系,人的作用凸现不出来;如今竞争激烈,不仅人与人联系密切,企业间联系也非常紧密,人的协调素质和沟通能力越来越重要。

4.良好文化素质。企业人才如果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就会加快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企业战略协调一致,更好地为企业工作。企业文化以提高人才的素质为核心,着力于人才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经营素质,不断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引导员工不断加强文化修养,升华自己的人格,培养竞业精神、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5.更新知识素质。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不断培训是企业和人才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改进人才岗位胜任能力和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手段。作为企业人才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企业和个人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滞后的知识和技能,只能在竞争中被淘汰。

二、调查结论

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此期间,除了本企业,我也对其他的几个企业做了相关询问,经过这些调查,我得出了新的结论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呈现如下几方面特点:

1.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远远大于基础学科人才。

据调查,企业对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为:计算机、企业管理、机械、财会统计、市场研究等,而对基础学科专业需求较多的只有外语,像生物学、

物理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专业人才需求十分有限。

2.不同类型企业对人才专业需求也不同。

生产类型企业需求较多的是机械专业、计算机专业、化工专业;服务类企业需求较多的是计算机、房地产、财会统计和国际贸易专业;其他类型企业则更多的需求企业管理专业和计算机专业。

3.不同类型企业对学历层次要求不同。

有调查者将需求量较大的14类专业人才归纳为技术型、经济型、辅助型三类,其中技术型人才包括计算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等专业;经济型人才包括企业管理、市场研究、情报策划、财会统计、国际贸易、金融证券等专业;辅助型人才为外语、公关、法律、邮电、通讯、交通、建筑、房地产等专业。而企业对经济型人才的学历要求明显高于技术型、辅助型人才的学历要求,多数企业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而对技术型人才的学历要求则多为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

4.企业注重“敬业精神”、“工作经验”、“文化程度”。

调查中也发现,企业所需的理想人才应具有的素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有敬业精神”、“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受教育程度高”。其中要求具备“有敬业精神”的呼声最高。

5.企业普遍关注人才的综合技能。

调查中还反映出,企业比较关注人才的综合技能

,希望所需人才具备“较强的营销意识”、“知识面广”、“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好的外语水平”。

三、个人启发

1、在进行通知任务的时候,企业不仅需要通过电话,传真,电话等设备下达命令,还需要一定的人员下达命令,而这样的一种人员的要求也是具有挑战性的。我曾有幸被安排了这么一次任务,结果差点误事,事先我并不十分清楚路线,也不事先调查一下人员在否的情况,当我急匆匆赶到目的地时,却发现几分钟前人早已因私人原因请假离开。所以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做好任何一件事之前,必须作好准备工作,盲目是没头脑的行为。

2、当我在进行技术对企业的需求的调查中,我忽视了安全问题,一个公司的成败还在于对待员工的态度上,技术人员都会有一些在适当范围内的待遇和措施,象那些维修人员,在严格执行任务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要知道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就可以引起一场难。

3、由于这个假期受天热的影响,有几次想放弃,而当看到那么多的员工在大热天来参加岗位时,我觉得,这正是我所缺少的品质。一个能够吃苦耐老的民族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任何有抱负的人除了拥有雄才伟略的同时,也不能丢失耐艰苦的精神品

质。

四、结论

通过这次难得的社会实践调查,我从亲身经验以及感受中明白,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需要拥有优秀品质的人才,而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能够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技术专业人才,拥有三商高的人才以及重要的品质是不容忽视的热门需求特点。

“三位一体”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与职业规划初探


《20xx年互联网报告》显示,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主流,通过网络营销等新兴媒体方式获得的收益比重越来越大,从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是否跨入全球化的标志和必要条件。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围绕电子商务而开展的企业创新型人才建设就显得十分迫切。而根据有关企业电子商务从业人才情况调查,目前60%以上的中小企业缺乏稳定、专业、高水平的电子商务工作团队,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没有合适的电子商务高端人才担CIO,电子商务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每年缺口30万。

而且,人才培养方面由于过于追求市场效益,已经显现出两头重、中间轻的弊端,就是低层次操作人员和高端管理人员培养偏重,十分缺乏理论与实践操作水平并重的中层管理人才。这样就直接导致企业电子商务难以实现质飞跃,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的运行阶段。因此,在信息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重点城市或重点地区开展针对性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探索切合现实、多快好省、边学边用、以学促用、校企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尴尬困境,从而营造多赢的人才培养链条格局。本文以中心城市电大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实践为例加以阐述。

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城市发展定位和城市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和涉足电子商务,并有目的地培养和引进电子商务人才。但由于电子商务人才总体上属于复合型人才,必须是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事商务活动的人才,既要掌握一定信息技术,又要具备商务知识;不仅应具有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素质。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中层管理人员的形势需求,要求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采取新型的教育方式。

而从中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现状、人才使用和需求情况来看,目前呈现着一般商务类管理人员基础薄弱,专业基础不扎实,技术能力比较欠缺;技术服务支持人员人数较多,但专业种类复杂,商务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明确;高级管理人员比例偏多,但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总体不平衡的局面。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更多地需要实践性强、技能水平高的一线从业人员,因此,就深圳特区来讲,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于培养应用型、技术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企业所需要的中层和基层专门人才,然后在中层、基层专门人才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再培养复合型的高层管理人才。

二、广播电视大学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式值得期待

当今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种教育途径:普通高校培养 (普通本科以上层次和高职高专培养)、成人教育培养 (自考、网络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职业资格培养 (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资格证书)。在国家创建学习型城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大学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平台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式已经越来越显露出独特优势,成为电子商务专业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新生力量,成效十分显著。

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成人高校,一直以来紧贴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开设实用性强、需求广泛、技能水平合格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并通过天网 (广播电视卫星网)、地网(互联网)、人网 (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和地市区电大) 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网络,十分适合遍地分布的中小企业工作人群就近读书的学习需求。深圳电大电子商务专业创办九年多来,先后培养了六百多名优秀从业学员,从毕业生工作实绩回访来看, 绝大多数成为了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骨干。学生们在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广泛涉足网络营销、供应链管理等电子商务热点,建商务网站、做职业经理人、创设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组建市场化团队等,展现了个人才能,适应了特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深圳电大 三位一体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深圳电大开办电子商务专业以来,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考评情况进行知识更新,另一方面还通过毕业生追踪调查和反馈结果进行专业调整。在电大办学日益讲求教学高质量、管理科学化、服务人性化的标准之下,深圳电大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确立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标杆、以就业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策略,并得到了有效实施。

(一) 以培养针对性强、符合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原则

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首先强调应用,根据社会需求,因用施教,并注重人才培养的差异化。纵观国内外电子商务应用和人才培养教育现状,深圳市成人教育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坚持需求导向、教育先行、学用结合、自主创新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这是保证深圳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比如技术性人才包括网站策划与编辑人员、网站设计与开发人员、网站美工人员; 商务类人才包括网络营销人员、外贸电子商务人员、网站运营人员及主管、网站推广人员、职业经理人; 综合管理类人才包括电子商务项目经理、电子商务部门经理等。围绕具体明确的社会职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成人高等教育。

(二) 以培养中层和基层急需的电子商务人才为切入点

由于深圳市中小企业中的中层和基层的电子商务人才商务专业知识水平的不扎实以及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欠缺,导致中小企业在运用电子商务时容易产生不大胆、 不直接、不全面的心理和行为,也使企业的发展壮大失去了较多机会。因此,在培养中层和基层的中小企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时,既要他们拥有电子商务专业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培养他们运用相关 IT技术进行商务平台设计的能力。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要求这些中层和基层的电子商务人才两方面都能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没有这方面人才的基础,电子商务要在中小企业发展、成熟和壮大,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 以案例教学和专业实践作为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的主要手段

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成功与不成功的案例, 单一的纯商务知识能力或技术运用的案例,综合的包括商务能力和技术应用的案例,必须穿插在教师的教学全过程。同时,由于案例教学毕竟大多数属于历史的过去的知识,还必须带领和指导学生深入中小企业之中,用切身的体验,用切实的行动去开展专业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注重个人发展目标的能力。

(四) 以生生、师生、学生与企业等相互多重互动作为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广播电视大学在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方面,十分重视教学的过程支持,一直倡导多主体、多内容、多形式的互动教学。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尤其需要形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企业 (或校外实习基地)通过班级网站、QQ群、电大远程教学平台、电子邮箱和移动学习网 (如手机)等进行多主体、多手段的多重互动,在实践性课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建立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全过程的长效机制。

(五) 以广播电视大学的网络资源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

广播电视大学覆盖特区、遍及城乡的远程教学网络,可以围绕专业和课程建立起基于网络的、远程的、丰富、全面、可靠、不断创新的电子商务专业各课程的资源库和知识库,这是人才培养的信息资源保障。深圳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在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享受其他高等教育一时无法实现的各类学习资源,可以获取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电大推行的以学生满意为原则的服务理念,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周到、及时、热情的资源服务。

(六) 以对外的沟通协作交流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指引和先导

学校支持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电子商务方面的学术交流;教学或相关部门主动联系电子商务的行业协会,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或地区性的电子商务大型活动;学校或教学部门参与企业协作,彼此共建电子商务的校外实习基地或联合实验室等等。开展学校与行业间、学生与企业间的协作交流, 开阔了教师教学的视野,拉近了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距离,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指引和先导作用。

四、深圳电大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框架剖析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来说,在传授理论知识之时,要更加注重提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工作水平。学生要结合岗位进行学习,教师要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和市场。为此,将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我们构建了一个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框架,该框架中围绕电子商务的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强调课程安排的层次性和科学性,注重课程之间的渐进与配套。下图中,我校为了培养电子商务学生的网站建设技能,开始尝试从第一学期开始,先后安排《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建设与维护》《动态网页编程》《商务网站建设与开发实务》等课程,逐层深入,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信心中学习,并与职业岗位真正接轨。

深圳电大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规划框架图

第一学期

开放教育指南

英语 (2)

数据库基础与 Access

电子商务网络应用基础

局域网组建与管理

局域网安全

第二学期

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

网站建设与维护

动态网页编程

现代商务

市场营销

网络营销与策划

第三学期

英语 (1)

经济数学基础

财税金融基础知识

第四学期

金融电子化基础

电子支付与安全

电子交易实务

数据库原理与S QL Server

数据库系统开发与power Builder

数据库开发实务

第五学期

企业信息管理

商务网站建设与开发实务

物流与配送

第六学期

商务网络技术应用实务

网络营销实务

毕业设计

校企联盟教育改革研讨会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学校领导,教师: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对于高水平信息化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为适合这种需要,许多高校都开设了ERp课程,学生掌握的信息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由于高校中开设ERp课程的历史较短,以及教学经验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与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崇高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学生就业的压力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那么:

什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人才,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

如何在校企联盟的教育改革模式下,打造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

如何让没有任何商业实战经验的大学生初出校门即得到社会的青睐

这些都是中国高校信息化领域的老师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实际上,在过去几年中,许多高校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形式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已经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老师在与企业合作推进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创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与全国高校管理学院从事信息化教学的老师们针对上述问题共享我们的经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将xx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在xx月xx日召开高校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的大型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提供一个高校教师之间、高校和企业之间充分交流的场所,使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探索校企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的途径,并通过聆听企业的心声来获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使高校与企业悉知各自所应扮演的角色,从而为中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特此邀请,真诚地期待您的光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xxxx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xx年xx月xx日

职业规划:网络人才走俏营销专业需求过盛


据人才市场报道,据国家人事部预测,今后几年中国急需的人才主要有八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人才、农业技术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和律师。在八大类中,表现突出的有如下几个专业的人才:

挖掘自我优势,选择职业道路

网络人才更加走俏

互联网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富翁制造工厂,网络人才将更加走俏,其中风头最劲、最赚钱的是软件工程师、游戏工程师和网络安全师。

一份最新数据显示,从1996年至20xx年,中国需要100多万个软件专业人才,目前尚有1040万个电脑软件职位的空缺。中国的电脑动画和特别效果业求才若渴,年营业额超过100亿美元的电子游戏业人才需求更大。由于中国电子信息网络安全系统较为薄弱,网络安全正成为一门新兴产业,网络安全工程师将成为热门职业。

土木工程、汽车制造、中医药专业受追捧

在今年的高校招生中,一向表现平平的土木工程、汽车制造、中医药专业受到了广大考生的追捧。

此前,土木工程总是不温不火。随着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西部大开发,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导致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增。

经过几年快速成长,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政府也正极力扶持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带动零部件制造、售后服务、汽车美容等相关产业发展,为社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

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优势行业。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将让世人再次领略中医药的风采。

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专业需求旺盛

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今年高校招生情况理想,毕业生近年的就业形势也不错。随着国外企业本土化及国内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加快,高素质营销人才与国际贸易人才将越来越走俏。

自主招生培养创新人才尚需时日


钱学森之问引发深层思考

明后天,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笔试将先后进行。自主招生的初衷是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似乎众所周知,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在钱老远去之后,仍迫切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破解。

疑问一:创新人才能教出来吗?

如今,说到高校自主招生,必然会和创新人才培养联系起来。媒体报道中少不了高校青睐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最吃香之类的话语,也有人将创新型人才和偏才怪才划上等号。实际上,许多人连创新人才究竟是什么人都没搞清楚!一位教育专家直言,创新成了随便可以扣到学生头上的帽子,最重要的前提还是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

上海东北部地区一位名牌高中校长坦率地说,当下教育的问题是过度教育,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被剥夺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认知世界的机会,忽略了自由的思想和不拘小节的人格。创新已经没有营养丰富的土壤和生长发育的外部条件。

疑问二:招生环节能否去掉功利性?

现在的家长和学生更关心的是学习带来的好处,而不是知识的本身。一位高三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高考也好,自主招生也好,学习成绩都是绕不开的一道坎,这从自主招生笔试仍以文化课考试为主可以看得出。许多知名高校的自主招生选拔已经蜕变为一场掐尖比赛。

由于招生考试已经成为教育的指挥棒,要去除教育中的功利性,更重要的在于考试选拔制度的改革。教育者应量心裁衣,走进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少关注成绩的差距,多关注个性的差异。

疑问三:创新人才培养光靠学校行吗?

沪上某知名高校招办主任曾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上海在高校自主招生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人们对自主招生的看法也在发生积极变化。前不久,复旦大学公布的一项跟踪调查显示,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质量是好的,他们在大学中的学习表现优于高考录取的学生。当然,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位教育界人士认为,现在谈到教育,往往更多地强调学校的责任,这是非常不公正的。学校只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