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 导航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有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有感。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有感,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有感
爱有多大,教室就有多大
最初,抱着一种完成读书任务的心态,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却收获了一场意外的心灵之旅,从中领略了教育的魅力与奇迹。
雷夫埃斯奎斯这个奇迹教室的缔造者,他提倡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的信任;他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他坚持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教室的口号;成功无捷径是教室里每个孩子的信念。雷夫老师用知识、艺术,尤其是爱心撑起了56号教室的巨大课堂。从第56号教室走出的孩子,虽然生长环境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不仅学业优秀,而且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是教育的奇迹,这是人性的奇迹,这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对于一群学生的伟大的爱的奇迹!而这种伟大的师爱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爱有多大,教室就有多大!我不禁反问自己:我的教室会有多大?
我有时会为学生的突发状况而生气,因此对学生们进行教育、批评而耽误了正常的教学;也有时因为对一个学生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心血,可是这个孩子并没有你想象中得到进步;或者说是你教了很多遍的知识还有那么个别学生还是一副懵懂的样子感到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每每面对这些顽固不化让我头疼的学生时,我会认为教书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可让我苦恼的种种问题对于雷夫来说却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我想这些都是出于雷夫先生对于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爱,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唯有出自内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当然,单单有满满的爱心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学工作上的经验、总结。任何事物都是从错误中,从失败中前行的。教师这份工作真的是需要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学习、不断吸取经验,逐渐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理念、方法,才能进而有所提高。
教育是艺术,是科学,教育需要慧心与真心,更需要细心与耐心。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也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呈现。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整装待发,边走边播种,边走边浇灌,相信每棵小苗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每朵花都能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因为:爱有多大,教室就有多大,奇迹就有多大!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一口气看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因为感觉到了一股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虽然以前也看过很多中国教育家及资深教育工作者写的各类关于教育教学的文章,但是和雷夫的方式方法都有很大的区别,我想美国式的或者可以说雷夫式的教学奇迹同样可以发生在我们身边,虽然两国在教育制度上会有差别,但是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应该都是一致的,所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又兼做班主任工作,实在是可以从书中学习到很多,而引起我最大关注的便是如何培养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和为人处世的原则,雷夫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引路人。

我们身边不乏很多老师为了课堂纪律,为了应试教育,立下很多下马威,并佐之以小红花的激励,逻辑后果等制约措施。其实在无形中降低了孩子的水准。老师们苦恼于孩子不肯主动学习,我们在挖空心思地想怎样又拉又打,能促使和逼迫孩子自觉地学习,以应对那无穷的考试。现在答案就摆在了眼前,雷夫老师对品格教育的六个阶段的诠释就是最好的答案。原来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要知道我们的孩子不比任何人差,我们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碰上难题不退缩的韧劲,就像雷夫老师在教育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睡眠不足,凌晨时分还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原因就是他为一个他觉得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他把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一间教室里。看到这,我不禁扪心自问,我在对待那些调皮或者学习不努力的孩子时会有这样的用心吗,即使用心了却也没有这种耐心。所以雷夫老师这种无私奉献和对待孩子教育的韧劲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还有一点我对书中深有感触的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现在的价值观的确是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就像雷夫老师也感到了无奈,他说在一个认为运动员和明星比科研人员和消防员更重要的世界里,培养友善而又聪颖的人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了。我在日常的教学教育中同样也碰到了这样的尴尬,学生对于未来感到迷茫,对于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不是老板就是经理,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想让学生保持一颗简单单纯的心的确不容易,想想我们小时候的豪言壮志都是做科学家或者自然学家,当时的口号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现在的孩子缺少的就是这种信仰。 所以看了雷夫老师的书后,我得到了一些启示,雷夫老师让学生看比较成人化但又很现实的电影,教学生演绎莎翁的巨作,同时又可以加入自己的风格和元素,变成一台丰富多彩的舞台剧,我想学生在琢磨和研究这些经典作品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这些作品的影响,对于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观后感 )所以我们也不妨让学生接触一些现实中的人或事,而不是一味的将他们与社会隔离,因为从目前来看,虽然我们成人极力地美化现实世界,隔绝他们与社会的接触,可效果恰恰相反,学生更加渴望早日步入社会,但由于没有受到系统有效地引导而误入歧途。该放手时放手可能也是雷夫老师成功的秘诀之一吧。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一)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文/胡建月

最早听说和看到我们周围的教师对这一本书的赞美,是在二小叶老师的桌子上一本《小学语文》,看了上面许多语文老师写的一篇篇感想,心中还有些疑虑:真有这么好吗?真是这样吗?于是,心中就有了什么时候我也去买本来看看的想法。

可没想到的是,学校在我有这想法不久后就完成了我的心愿每位老师发了一本。拿到书后,由于各种原因,我并没有一气呵成式地看完它,而是放在床边慢慢地、每天看一点,细细地品味着雷夫老师对教育的投入和激情,咀嚼着雷夫老师在教育上的智慧与爱心经常使我心潮澎湃,不能平静,仅在这里写写我读这本书时的个人感受。

惊讶

我的惊讶,一如尹建莉作家所描述的惊讶,是因为我从这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以前从未知晓的教师的书中,竟然读到那么多熟悉的东西。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进行一番验证

二是惊讶于这一间教室。原以为这是一间如何先进、如何美观、如何宽敞的教室,没想到却是一间又小又破的再普通不过的教室!然而,这一间教室却又是如此的不同!经过雷夫老师20多年如一日的投入,通过他的智慧和力量,他创造出了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团。他让教室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最温暖的家!同时,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室的大小并不取决于面积的大小,而是取决于教师教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而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则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

震憾

我的震憾,首先来自于雷夫老师几乎每年48周,每周6天,每天12小时的和学生们涌进教室里,沉浸在莎士比亚、代数和摇滚的世界里。其次,我的震憾还来自于雷夫老师那一次教室里的火教师上课上得竟然连自己的头发着火了都还不知道!竟有如此投入教学的老师!而且学生们抡起胳膊使劲地打我的头时,他却觉着当老师棒极了!而更让我感到震憾的是,雷夫的学生们竟然都着迷般的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又仍不愿离去。这是一种怎样的疯狂之举,又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奇迹!

我最欣赏雷夫的所做的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能力的方式方法,雷夫老师说: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他用四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法、每周作文、每月读书心得、少年创作计划。每周我们也要教学生写作文,讲完写作技巧与方法就让学生写,殊不知有些学生头脑就没有文学积累,写不出实质性的东西。如果平时培养他们多阅读,多积累,勤写读书心得,培养他们创作能力,许多写作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汗颜

书,我还在继续看。虽然还有许多感动,但也时不时地会冒出一些感叹,进而令自己惭愧不已。诸如上述提到的一天12小时教室里的火和那疯狂之举等等,在我自己的身上简直无法实现。而如此种种,在雷夫老师身上,却还有许多许多。

雷夫老师给人的感受不是有多高明的教学技巧,而是有一种激情澎湃的职业精神。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一堆孩子围在雷夫老师的身旁,几个孩子甚至坐在了雷夫老师面前的桌子上,大家一起积极热情地展开讨论。我问自己这个场景我熟悉吗?见过吗?学生怎么可以坐到课桌上,坐到讲台上?

因此,我开始有点理解雷夫老师写下的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讽刺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我跟他同样相信,信任可以取代恐惧,而没有恐惧,人才可以活出真的自己。他在书中提到的许多细节,在我们的教育中都千百次地出现过,曾对着无法无天的孩子大声训斥,当孩子不懂得时候,一遍又一遍的教孩子,同时心里却在埋怨孩子的种种不认真,接受能力差。从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是不是出了问题,是不是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一间教室能带给学生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间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决定了教室的尺度教师。教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而带给我无限感动的,就是雷夫老师这种全心全意付出的面貌和用爱践行一切的气度。

在雷夫的阐述里,我懂得:教室,应该是孩子们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在这里坦然无惧地学习、正确理性地认知、自由积极地生活,应该远比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要。老师与学生是不应该有距离,老师和学生是没有界限的。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还明白,生活是我自己的,不必受太多规条的影响,要勇于创新,寻找真正对孩子们有帮助的道路,即使过程当中会伤痕累累,也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必以取悦他人为目的地生活,因为那不是自己的人生,那样的人生只有悲哀,没有快乐!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烦恼,而且生活往往有许多的不公平的,但是请不要忘记这个世界的美好、不要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心。人要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如果整天沉溺在悲哀之中,那么你的人生才是真正悲哀!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它是一座智慧的宝库,它是一个有着25年从教经验教师智慧的结晶,它亦是我教学生活中的一个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000字: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个题目,感觉有点新奇,对于教师来说教室是最熟悉但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为什么是56号?奇迹是什么呢?我充满了好奇。我翻开书本,用心的品读着《第56号教室的奇迹》,自己的内心不时的被感动、共鸣充斥着: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样熟悉而新颖;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是那样独特与执着。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都十分有借鉴好处。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教育实践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哪里需要改善,哪里能够做得更好。

第56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给我一些真相里面讲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记得那是我第一年做班主任,我们班一个男生也像艾里克斯的似的,在连续三天忘记带作业后,最后,我再也忍不住,当着全班学生对他大吼大叫,把他书包里的东西全都倒在地上,让他找作业。其实,我早已明白他又忘记写作业,我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完成作业而生气,而是因为他一次次的对我撒谎,让我很气愤。看了艾里克斯的这个故事,我想,我比艾里克斯的老师幸运,孩子的家长并没有找到学校来找我算账。其实,此刻看来我和那位老师犯了同一个错误,就是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对这个孩子造成了伤害。如果当时,我像雷夫对待丽莎一样,那事情会有另外一种结局,也许这个男孩自己就会不好意思的来向我承认他撒谎了,也可能以后都会完成作业,或许

随着教学年龄的增长,我已不再那么冲动,学会用用心的态度与耐心来应对问题,处理事情时能够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建立了与学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诚实、公正而又通情达理的对待每个人、每件事,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像家一样的避风港。我学会了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多做加法,以此激励学生,带动其他的学生来竞争,而不是处处针对他们的缺点做减法,努力成为一个令人喜爱的老师。

透过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研读,我还明白了,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必须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第56号教室之所以个性,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代替恐惧,做孩子能够依靠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书,还在品读;收获,却很多很多。徜徉在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我也犹如雷夫老师的学生那样,深深地迷恋在这理想的教育国度之中了。真诚的祝愿所有的老师都能够开心、快乐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快乐的学习、茁壮的成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