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 导航 >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作者写的作品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精彩妙喻

1.微生物有两种,一种是嗜氧的,一种是不嗜氧的。接着这个比喻,我想说,教学是嗜时间的,而德育不一定是嗜时间的。

2.在我们传统的文化氛围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却如同晴空之见云霓,会产生优势互补的效应。

3.环顾四野,鸟在鸣啭,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去思考自己该如何长进就是美丽的,人为什么不能呢?如果星星不必记起自己就是美丽的,人为什么不行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像星星一样。

4.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当鞋不合脚时,脚就反对了,那种自然的、和谐的、跃动的和效率的美就荡然无存了。

5.我们有时候如同某学校的厨工一样,每顿做的菜都下得咸,原因是他认为算了成本的盐必须全用上。

6.一位企业家问我,什么是教学?我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于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于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于5 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 是12,再加多一个3,是15;数一数,5个3是15等等。在这里,我们把教转化为导,转化为学了。

精彩引言

1.克莱恩说: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都变得简单。

2.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3.克来恩:我们的教育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打击他们,使得他们失去力量。

4.海墨特说:教学是为了使人产生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时间。

5.克来恩: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史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是,许多教师仍坚持在黑板上写上名词这个字,再解释说:孩子们,名词就是一个名字、一个地方、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想法 。他甚至认为,学校教育只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如何做。告诉人们如何去做,是侮辱他们的智慧并造成困惑。

6.哈尔莫斯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不断的学习,读书是教师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的情况下,不学习读书是很难赶上时代的脚步的。利用业余时间我阅读了《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收获还是蛮大的。

我以前一直觉得,作为教师,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能提高成绩,只要自己做得多一些,就能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这样做最后并没有取得我意想的结果。这样的事实值得我们思考,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老师从沉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还给学生充满快乐和激情的课堂。

通过我对生本教育的学习,从生本教育中体会到什么才是教学的重点,什么才是学生最需要的,能力才是培养的重点,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自主的学习。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于学生的学。生本教育中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模式不就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吗?

这学期我在努力探索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中,努力探索实践着生本教育。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通过课堂实践观察,我强烈的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质性合作,学生的交流缺乏主动交流的愿望,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

应付式、被动式的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探究有形无实。有的同学参与的热情不高,学习成绩好的总是发言很多,而学习成绩差的就只是被动的接受,可以说参加而不参与,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很少。例如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英语课文时,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仅有的评价也是泛泛而谈,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遇到问题就要积极的解决问题,我找到班主任老师和她一起了解学生的学情,我们对小组从新进行了划分,明确了每个成员的职责。将参加学习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其中有指导者和被指导者,指导者比被指导者的水平稍高一些,在教学中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让他们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讨论。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向同伴学习的意识,学会倾听,倡导能者为师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还要能够有效地指导他人进行学习。例如在读课文时,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读课文,或分人分节朗读,或由学习最困难学生一人读,其余学生给他指出毛病,给他示范。遇到简单的话题,让学生们抢着去交流。给每个学生交流的机会,能避免有些后进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仍没有锻炼的机会,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无组织,盲目性的倾向。同时便于教师检查学生能否在有限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最实质性的学习。

同伴指导以教促学,体现了学习的指导的互动性,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培养互相协作、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一)

在课改从轰轰烈烈走向冷静的今天,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读完【教育走向生本】,依然有许多收获。

此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现代教育新理念,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关、伦理观和行动观,探讨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基础,并对生本教育的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我体会最深的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当鞋合脚时。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了,也可以说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甚至,如果削足适屐,或缠小脚,我们就不能走路了或者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一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一供给儿童合适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环顾田野,鸟在鸣转,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用去考虑自己该如何生长才是最美的,人为什么不能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花朵能盛开,是因为它处在合适的周围环境中,它根本不必关顾自己,它的能量没有被别的目标所挥霍和涣散。其实,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的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足够了。他们就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们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得到多少分,我怎样才能得到这个分数,我处在何种位置等等。他们不必把情感与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在心理学上,这种忘我的状态就是注意,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在忘我的时刻,儿童的能量就不会被其他的东西,包括大人们的说教、烦人的竞争所消耗,甚至出现投入的着迷的境界。

看了这本书,让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一性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像校长说的,不是让孩子来适合我们的教育,而是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样的,在作文教学中,不是经常向孩子灌输写作技巧,而是让孩子觉得写作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感想写下来,和别人交流是一种快乐。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二)

工作多年以来,我对学生的感情,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心情一直都很矛盾,甚至可以说是迷茫,对学生,我是既羡慕又同情,羡慕他们童年的纯真,同情他们背上那沉重的书包;对工作,我尽职尽责却总认为自己的职责还没有尽善尽美;对现行的教育制度,我又有太多的感慨和无奈,感慨它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却又从来未间断地追求以考为主的高分效应,这种高分效应给学生带来的沉重负担让我感觉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是抹杀了孩子的天真和自一由,使孩子的童年时光除了抄、写、算、背以应付考试之外没有留下任何值得回忆的东西。好无奈啊!也好累,我也尝试着改变我的教学方式,企图能找到一种既能让学生考得高分,又能让孩子尽情享受儿童时代的乐趣的方法,这样自己就时常感觉在黑暗中摸索光明的人一样。

但是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教育走向生本】让我找到了方向,儿童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儿童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积极一性一都应为教师的教学所用,应当成为动力之源、能量之库。而且它不仅是教育的一般一性一资源,更是基础一性一资源。生本教育体系的重要思想,就是借力,依托儿童资源来进行教育,而获得事半功倍之效。长期以来,师本教育总是把儿童的蕴藏看作与正规教育无关的,它对教育过程的认识是单向的,认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是教师和教材、活动室设备等。它对极其丰富和生动的儿童资源视而不见。在这样的状况下,依靠儿童资源来时行教育,就变得更有潜力。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可能早就不让学生说了,因为这些方法有些太复杂了。他们只想他们的思想统一,不想有太多的思想火花,这样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一性一。但是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就不同了,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

总之,生本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相信儿童的独立一性一。这些最基本的理念平时不以为然,然而今天在书中读来竟蕴含一着深厚的内涵,当然,更深刻的理解还需要自己在教学中深刻体会。期盼着在自己今后的课堂中,自己的学生也能如此的成长、如此的学习,期盼着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游荡,构成了整体领悟的教育章。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三)

玖了【教育走向生本】,颇有收获。此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现代教育新理念,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关、伦理观和行动观,探讨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基础,并对生本教育的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我体会最深的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当鞋合脚时。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了,也可以说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甚至,如果削足适屐,或缠小脚,我们就不能走路了或者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一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一供给儿童合适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环顾田野,鸟在鸣转,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用去考虑自己该如何生长才是最美的,人为什么不能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花朵能盛开,是因为它处在合适的周围环境中,它根本不必关顾自己,它的能量没有被别的目标所挥霍和涣散。其实,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的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足够了。他们就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们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得到多少分,我怎样才能得到这个分数,我处在何种位置等等。他们不必把情感与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在心理学上,这种忘我的状态就是注意,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在忘我的时刻,儿童的能量就不会被其他的东西,包括大人们的说教、烦人的竞争所消耗,甚至出现投入的着迷的境界。

看了这本书,让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一性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像校长说的,不是让孩子来适合我们的教育,而是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样的,在数学教学中,不光是单纯的教授知识,而是应该把数学融入生活中,生活处处有数学,把枯燥无味的东西转化成让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也是一种快乐。

《圣本笃》的读书笔记


由品德之门进入圣殿,然后将静默和默想铺于地面. 地面之上我们可以搭建起聆听天主的能力. 第三步诚实面对自己时, 我们爬上了谦逊之梯、来到顶端. 这里就是庇护之所,圣本笃认为在这个地方可以无恐无惧、全心爱主. 从他对团体的观点, 他是如何让全心爱主成为可能的.

一、 【你归类到那个团体】

人们轻易的称自己属于某某团体, 是这个时代独特的现象.

人们总是先看到自己, 觉得自己最重要, 仿佛【我】是独立的个体, 只以特定的方式与他人连结. 于是, 我们这些独立自主的个体精挑细选, 只加入少数几种特定的组织, 像是运动俱乐部等等. 除了这些, 大部分人选择只在家庭、朋友和同事等小圈子里打转加入大团体的人则越来越少.

我们面临着一个【我就是圣殿】的险境.

圣本笃提了什么建议,协助人们脱离【我就是圣殿】这条走不通的死巷,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四通八达的,真正的团体.

二、 【仆人也要学习如何在团体里生活】

寻求圣殿的这股趋势,不仅存在于追求属灵生命的心灵中,也存在于使用电子仪器的人心中。

在最近一次与佛法道场的比丘们的对话中,我们提到了团体的共同生活.道场主持说,有为数可观的人来找他,希望能够独居;他们并不想和其他比丘同住,只想立即展开独居生活。他向这些人指出,佛陀有许多关于群体生活以及如何与人共处的领悟;圣本笃本身也对隐居生活有类似的热诚;他在学生时期离开罗马,到山区的一座山洞里隐居,追寻天主。虽然会规允许修士们过着隐居般的独居生活,却针对那些【曾在修院里受了长期训练,以超越修道生活的初步热忱的人,圣本笃似乎从自己年轻时的过错中学到了教训,当我们努力的想达成纯净心灵这个伟大的隐修目标时与其它人的互动可以帮助我们学到更多关于自己的事。唯有当我们学到这些事情,才可以只靠天主恩宠的祝佑,便能单人匹马的攻打肉情和恶念】。

圣本笃的誓愿是寻求与他人共居,所谓的隐修生活,则包含【共有】和【独身】。

圣本笃的团体生活必须承诺【服从】【保持恒心】【与他人共居】---亦即对隐修团体的终生服从。

恒心愿----在于帮助修士【避免这山看那山、吃碗内、望碗外】的诱惑。圣本笃对从这一省吃到那一省,在不同的会院处做客三两天的【瓢泊修士】极度不认同。

【圣本笃很清楚,一个人不一定要固守在一个稳定的地点,但一定要在一个稳定的团体中,才能培养精神生活。】

他对灵性的观察以与他人互动为核心,这点在会规中也俯拾皆是。因为他知道这是洞察灵性时最困难的一部分。

在团体生活中被要求做不可能的事情时该如何回应、关于不准绝罚、关于不仅要对会父表个示听命,弟兄间也能彼此服从,他规定如下--

【彼此争先服从,不要只求自己的利益,但也该求别人的利益;彼此以纯洁的手足之情相敬相爱;敬畏天主,真诚而谦逊的敬爱会父;爱基督于万有之上。愿他引领我们众人,一齐到达永生】

和其他人单纯的走在同一条路上,就是精神生活最重要的一环,而恒心愿也就是以一生参与一个特定团体的誓约。

有恒心的共同生活是关键的一步,那么和共居的人们交谈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了。交谈对真正的团体来说有其必要性,即便圣本笃要求以静默为生活背景;真诚深刻的交谈依旧是灵性生活不可或缺的。圣本笃很严谨的看待无益的闲话,他更相当清楚有益言谈的必要。

三、 有益的言谈或肤浅的对话

不论是帮助人们处理婚姻或是工作纠纷,我发现有益的交谈几乎和维持团体的关系一样重要。

人们发觉,描述心里的事总是很困难,而在心里建立一个能够表达自己的安全地带也很重要。

有益的对话需要的不仅是良好的说话技巧,还有理解的聆听。事实上,禁止开口是有益言谈的必然结果---这是真正的团体生活,也是人们想变好的必然条件。

有益的言谈虽然不易捉摸, 但得到它的方式其实很简单【人们只需要更有勇气的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而已】

圣本笃想建立一个人们可以在其中表现自己个性的团体, 而非各人主义. 各人主义只是我行我素、忽略其他人; 各性则是以你独特的贡献影响团体生活, 即使那是他人难以接受的贡献. 例如批评. 圣本笃非常鼓励有益的交谈. 他说【我们所以主张召集所有的人来开会,是因为,上主往往把那最好的启示给年纪最轻的人.】没有一个人是无关紧要,即使是最年幼的, 也应该鼓励他有所奉献.

现代社会里, 已经看得到有人开始特意地以一些新方法, 推展类似这样的团体生活, 这真是令人精神一振的现象. 读书会最近再度受到大众的青睐, 小型的团体让人们有更多机会分享有益的对话; 业余运动会的数量不断增加, 而运动也不仅是他们的唯一目的,他们的口号是【我们绝不让任何一个人落在后头】,他们为此自豪。他们不是一直向前跑,而是往回跑,去接那些落后的人。

有一个俱乐部的成员之一,过去曾担任社会服务的指导人,他发表了一篇经验谈,【他相信跑步时,人人平等,而这个俱乐部犹如一个大家庭,每个人会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想法、成绩和失落。】

这再一次说明了,有益的交谈只发生在当人们以这样的想法为前提,并以单纯的方式落实它的时候。

这样的前提与单纯的方式,为圣本笃的团体建立了一套特殊的做事方法,这套方法一定要是众人一致同意的,没有一致同意的办法,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对话;鼓励有益的对话能维护团体生活,而设立规则---则能确保对话确实是有益的。人们知道可以期待什么,以及别人对他们的期待又是什么;所以恒心愿及对话设定了人们对团体生活的特定期待,而他们也将因此维持高水准的、有益的对话。

这是本不错的书,值得大家一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