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 > 导航 > 红楼梦读后感之贾家四艳

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之贾家四艳。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之贾家四艳”,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红楼梦读后感之贾家四艳

金陵十二钗之贾家四艳

贾家四艳即:贾元春(代表物鞭炮)、贾迎春(算盘)、贾探春(风筝)、贾惜春(海灯)。合起来读即元迎探惜(原应叹惜)。后面会详细解释。

元春篇:

元春可以说是所有姐妹当中成就最辉煌的一位。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女,因大年初一出生而命名,老太太的长孙女。从小家教得体,后被送到宫中。之后又得到了皇上的宠爱被选为贵妃娘娘,一跃成为人中之凤。

元春和宝玉是亲姐弟,但元春大宝玉十几岁,从小就教宝玉读书写字,虽名为姐弟但情若母子。

元春为人勤俭节约,省亲当天,宫女问元春娘娘感觉如何?元春固然很好,但过于奢华。元春见屏门上题名人间仙境时,立刻偏叫人改成省亲别墅。

娘娘(元春)当时向贾府赐物品时,宝玉和宝钗是一样的分量,而迎春、探春、惜春、黛玉是一样的分量。可见在元春心中也是认为宝玉和宝钗是天作地和的一对。

有一次元宵节,她作的谜语,谜底是鞭炮、迎春是算盘、探春是风筝、惜春是海灯。贾政便觉是不祥之兆,这些孩子们都不是长享富贵的人啊!鞭炮是一响而过的东西,正符合元春的命,被选为贵妃娘娘,本应享受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住在宫中事事有人服侍,身体发福。后得了痰厥病死(高鹗版的结局),享年42岁。

迎春篇:

迎春是贾母的二孙女,是贾赦与小妾生的女儿,与元春相比,迎春的命就苦的多了,母亲早亡,父亲又不务正,也不管教子女,只顾着招妻纳妾。迎春所作谜语是算盘,打起来一团乱麻,上下波动。也正符合她的命运。

迎春是个好脾气,但过于木讷,甚至有点懦弱。对下属管教也不严,导致了侍女司棋与表弟淫乱,私藏禁物被王夫人派人查出来后赶出院子。老妈妈赌博输了便偷她的东西去当去卖,她也不管。还说算了吧,也许是弄丢了,也许是拿走忘了,过几天就送回来了。连下人当着她的面吵架,她也不劝,只在一旁看书。还是妹妹探春来帮他出的头。

邢夫人对迎春也是想骂就骂。老太太叫人去见贵客。没有交迎春反而叫得是探春,邢夫人来了就骂同样是庶出,你还是姐姐,你的娘怎么也比赵姨娘强十倍,反而你却不及探丫头一半,谁知竟不然,这可倒是异事!倒是我一生无儿无女的清净。

最终,迎春被父亲贾赦拿去嫁给中山狼孙绍祖去抵了一千两银子。这个孙绍祖对这位性格好的美女却是一点怜香惜玉的心都没有,迎春惨遭孙绍祖蹂躏,不许她回家,病了不给看,最终迎春被孙绍祖蹂躏致死。

探春篇:

探春是贾政与赵姨娘所生之女,与迎春相同都是庶出。与迎春不同她是太太养大的,所以后来赵姨娘说我肠子爬出来的东西,捡着高枝飞了。探春性格要强头脑精明,之后他管理园子中能体现。她虽然没有元春姐姐那么好的运气,但也算是混的有头有脸。探春所做谜语是风筝,是漂浮不定之物。

探春有个亲弟弟叫贾环,从小不学无术。探春十分争强好胜,当时贾母和王熙凤及王夫人、邢夫人等进宫照顾元妃(元春),当时只有李纨资格最老,但性情过于温和,王夫人就让探春和宝钗协助李纨管家。之后凤姐生病也是由她管家。当时赵姨娘弟弟死了,来要藏银,众人以为探春年轻,就想蒙混过关。李纨说:当年袭人的娘死了给的是四十两,这次也给四十两吧。探春先问管事的,惯例是几两,管事的竟说忘了,记不清了,探春就让她拿账本查,最终查出来是二十两,就按二十两发。赵姨娘一听不干了,就来和探春理论:好你个没良心的,你现在得了势了,捡着高枝飞了,现在你舅舅死了,你都不管了。探春:那个舅舅死了,才听说我的舅舅提职了,(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当时刚好提职进京,可见探春一心就想着往上飞,她一直觉得自己庶出是她的不幸,索性就不认赵姨娘这个亲娘,自己是太太养的,仿佛就是太太亲女一样)。这下把赵姨娘气的够呛哭的是直叫众人帮他理论。探春很有理地说:按着惯例只许二十两,若我开了先例,以后怎么办。赵姨娘:我活了大半辈子了,到头来还不如一个袭人了。探春:袭人那是太太交代的才给了双份。你若不服,只管找太太理论。赵姨娘:你们听听你们听听,这个没良心

的。我这十几年心都白操了。探春也急的泪流满面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的去,我比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候自有我一番道理。将来环哥出息了,自会有姨娘的好日子。(这几句话说的,可以看出探春心高,她不但不满她的庶出地位,还不满她的女儿之身)这是平儿突然出现说:二奶奶(王熙凤)说姨娘家里死了人,叫多给一份银子。探春就更生气了:这倒好,叫我左右为难你主子倒做好人。平儿没想到探春生这么大气,已哭的是花容失色,连忙伺候她洗脸梳妆。一边洗一边劝:姑娘是个明白人,既然二奶奶吩咐了,姑娘应了,也安慰下赵姨娘,既不得罪人还不失威信。本来一肚子气的探春被平儿这几句话劝得没了脾气,探春:我本一肚子气要向她主子发,没曾想被她给说没了。我刚刚问管事的惯例是多少,她竟说忘了,竟要查阅账本才知道,要是你们奶奶问,只怕她没那么好的性。平儿:但敢有上一次,早就打断她一条腿了。她呀是欺负姑娘年轻。平儿又说:你们都听好了,二奶奶吩咐的,你们别仗着三姑娘年轻就想蒙她,但凡二奶奶知道了,可仔细了你们的皮。众人忙说不敢。

又一次王熙凤奉王夫人之命带人查抄大观园,迎春的司棋,惜春的入画都是那个晚上被抄出来禁物的。探春知道后直接就在门口等着了,上来就把王熙凤一顿数落:俗话说百足大虫死而不僵,我们这么大的家族,就算敌人来攻,也未必能攻下,只有从内部才能垮掉,二奶奶这么精明的人,怎么连这点道理也不明白。况且我们这么大的家族,现在自己抄自己,传出去岂不叫人笑话。探春一气之下把自己的东西全都拿出来:想抄尽管来抄我的,下人们有什么也是我管教无方。一个随从管家以为探春是庶出,就开玩笑到探春身上去搜东西,探春上来就是一巴掌还骂道:你是什么东西,敢在我身上搜身。真是猪油蒙了心,我的身子,也是你能碰的。王熙凤和管家讨了个没趣,只得离开,临走侍书也数落了一句,王熙凤说:呦~真是有其主就有其仆。探春:我的丫头,各个都伶牙俐齿的,这还算是笨的呢。王熙凤就责备管家:三姑娘什么性你还不知道,连我都让他三分,妈妈怎么搜到他身上了。探春的好强由此可见一斑啊。

和黛玉、宝钗一样,蕉下客(黛玉给她起的外号)也有一些文采,作诗作得不错,也爱读书上进。

他能攒钱让宝玉给她买喜欢的东西(古代女孩是不能自行出门的),可见她很有心。

有一次贾赦纳妾鸳鸯(老太太的丫鬟),鸳鸯找老太太哭的不愿意,老太太急的就骂人,正好王夫人在旁边,老太太一把火就发向王夫人:通共就这么一个好的,你们还要打我的主意,原来你们表面孝顺我都是假的,都是要打我的好处。吓得众人忙退下。这时候探春就站出来说:舅舅要找媳妇,管我母亲什么事啊。老太太忙反应过来批评错认了我是老糊涂了。

探春也很会来事,薛宝琴远道而来,宝琴家境比较贫寒,众人都有手链,而她没有,探春怕她因此自卑便送了她一条。探春在治家时也能动脑,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由于命不好(有能力、但是庶出、又赶上家族和朝廷有难被拿去当筹码),当时朝廷和番国发生矛盾,当时皇帝为了缓和矛盾,答应嫁一个公主过去和番,也就是所谓的和亲,当然不是真的公主,而是认养一个。以探春的聪慧和美貌,就算是真的公主也比不上了。番国必定不会怀疑。这正符合了她所作的谜语风筝,漂泊海疆。还有一次宝玉生日,她们一起玩抽签游戏,探春抽到的是瑶池仙品,上面的诗句是日边红杏倚云栽,签上说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就说:我们家已有一个王妃了,难道你也是王妃?确实也是王妃,但可惜是番妃。

惜春篇:

惜春是贾敬(当道士)的女儿,贾珍的妹妹,从小受到贾母的喜爱,便收入贾府教养,惜春爱念经拜佛,所以她所作的谜语是海灯,她和妙玉的关系非常好。常常一起下棋聊天。

也许是长期念经的缘故,导致了她冷漠的性格。当时她的丫头入画犯了事,被查出禁品,惜春胆小怕事就告诉管家:妈妈尽管那规矩办,不用顾忌我的面子。她大嫂子找她说情:你怎么这么没有人情,入画自小就跟着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怎么说赶就赶出去。惜春反说尤氏不能大彻大悟。

之后,因贾府的衰败,老太太过世,父亲贾敬一心当道士还死了,哥哥贾珍还入狱了,嫂子尤氏一直当自己是敌人,好朋友妙玉也失踪了,从小跟着自己的入画也被自己赶出去了。感觉没有一个知心的人,就索性出家了,最终紫鹃请求跟着自己,伺候茶饭。也应了她小时候说的他日当了姑子也用不上这发簪了。

贾家四艳,姐妹们各个是才貌双全(琴棋书画,元春的侍女抱琴、迎春的侍女司棋,探春的侍女诗书、惜春的侍女入画),侯门之女,但因为各种原因各个薄命,真是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啊)。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红楼梦》读后感:品红楼之魂


合上那本厚厚的《红楼梦》,眼前仿佛又是那片凄凉。我真的被这细腻的文字、曲折的情愫感染了,说到情,就不得不说到为情所生的她——林黛玉。

林黛玉似乎钟爱花,其实,她就像是一朵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永远是那么清高脱俗。想来,黛玉并不是小心眼的,并不总是疑神疑鬼,其实她的自尊心在提醒她,她无比寂寞,刻薄与多疑是在体现她对在贾府地位的担忧,所以才会导致别人的说话口气也会让她彻夜难眠。

她的敏感总是让自己痛苦,葬花时那凄凉的景象,她把泪水涂抹在了残余的花瓣上。黛玉是为爱而生吗?我认为不是的,黛玉更体现了一种宽厚纯真的性格,表面上与人谦逊,只不过是过分担忧罢了。

黛玉之所以深入人心,不是美在外表,而是美在内心。她是那么柔弱,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柔弱,更有内心,她如一泓清泉,清澈脱俗,与世无争。她忧郁在寄人篱下的痛苦里,内心的波澜使得她咏出“花谢花飞花满天”的绝句,她的智慧无人堪比,诗,体现出了她的悲愤、她的坚毅、她的自命不凡。林黛玉留给人们的是柔弱的一面,但她的内心其实是坚毅的。

林黛玉,多美的名字,曹雪芹正是赋予了她美的象征,而最后的最后,曾经的“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不是都同样由盛转衰吗?黛玉在其中,不正是以一个主基调出现的吗?最终黛玉泪尽而死,她的坚毅只是化作泪滴了吗?

通过《红楼梦》一书,曹雪芹为世人展示了清王朝灭亡的征兆,那些肮脏的、可怕的贪婪、愚蠢,是无可挽救的!而在现在的社会中,80、90后再一次印证了曹先生的“预言”,奢侈之心不可有,否则到了最后,又奈何如黛玉一般?

名著读后感之《红楼梦》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红楼梦~

红楼梦〉打动过千千万万的读者,也影响过千千万万的人。〈红楼梦〉在中国可谓地道的名著。它以凄婉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兴亡史。其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其实也是他们(她们)的性格悲剧,当然也更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林黛玉,一个正日哭哭啼啼的,不怎么健康的女人。贾宝玉是怎么搞的,放着那么多的红润佳丽不要,怎么会偏看上一个终日病病歪歪的老病号呢?在重看〈红楼梦〉的时候,发现一个个佳丽都有些俗气,在对贾宝玉的爱上,无人可比林黛玉的独特和刻骨铭心。林在临死前曾说过一句话:“质本洁来还洁去。”,说的一点都不错,在咽气前她也只是喊着“宝玉你好”——这种对爱情的专注精神是每一个男人都不愿舍弃的,更不要说生来就是情种的贾宝玉了。

《红楼梦》读后感之只看八十回的《红楼梦》



后四十回是坚决不看的,不然会有想揍人的冲动。
实际上当年雪芹写到七十八回便已泪尽而逝(其殁于除夕万家烟火辞旧迎新之时,一代奇才破屋残舍中悄然西去,十年心血竟不得完稿,悲凉无奈之情,思之欲哭),后两回是其家人为了凑够八十回的整数,而把手稿增改之后加上去的,虽细节处尚有破绽,但到底是雪芹亲笔所写,所以与前七十八回不无吻合之处。但高贼却用心险毒,所续四十回前言不搭后语,把一部惊世之作改成了言情小说,把一部愤世之著改成了对皇帝感恩戴德的颂德书,可恨可恶之极也。
研究红学之人都知道,原《石头记》共计一百零八回,以五十四回为分水岭,前半写盛,后半写衰,其中更以十二回为一小节,共九小节层层铺述。第一回中瘌头僧所吟的那首诗“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不仅指甄士隐元宵后失女烧房之劫难,更是针对贾府大族的畿语,“宁国府元宵开夜宴”之后便“诸芳散尽”,贾府每况愈下,贾赦与凤姐这两个乱世枭雄,一在外以势欺人、图宝害命,为夺几把扇子不惜逼人家破人亡;一在内机关算尽、飞扬跋扈,为图敛财不惜收赃放贷,甚而逼死尤二姐,杀张华未遂。原《石头记》中这些均是埋下的隐患,贾府被抄、族人流放十之七八都是这两个种下的恶因。而另外的十之二三便是风行于康熙末雍正初的“党争之祸”了。
现在就算不了解清史的人看看电视也知道那段党争是怎么回事,实在不晓得想想《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就都有了。而雪芹的家史我想喜欢《石头记》的人都略知一二,祖上是顺治时期的包衣奴才,入关后因功(如焦大之流)被封江宁织造。曹家向来与大阿哥走的甚近,允仍乳母之子便常向其索要零用,谁不知道这皆是奉了大阿哥命。雍正登基整风肃党,以长期亏空之名将曹家抄没,并勒令偿补亏空之银,是以曹家从此不振(见《清类碑钞》)。雪芹出生时,已从十数年前的大劫中缓过劲来,家道虽不如当初大富,也是小康之家,他实未曾经历这次大劫。但这次劫难对他的影响却不小。书中贾政怒打宝玉,斥责他的那段“杀父弑君”的惊人之论便是作者不满于康熙末的党争,以及忠顺王府索要戏子等文字也是揭露了朝中党争无一日可息的事实。
贾赦一意孤行用义忠王坏了事的板子(一道存逆心就可参倒)、贾母珍藏了半辈子令人诞羡的“慧纹”(元妃省亲点的“豪宴”一出,便是为求“一捧雪”而害人的故事,此伏笔也)、元春于深宫中明争暗斗的嫔妃生涯(“乞巧”一出,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亦伏元春之死蹊巧之笔,以上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种种在极盛时发生的隐患便是贾府败落的根源,相较之下凤姐贾赦面上看他们占了十之八九的原因,其实不过是那十之一二的导火索罢了。
五十四回之后,贾府步步下坡路,虽然也有“寿怡红夜宴群芳”的绵绣文字也不过是衰败前的回光反照,而这寿怡红宝玉的生日便是四月二十六(见《红楼梦新证》),也是雪芹自己的生日。夜宴群芳名为过寿,实为群芳饯行,这满园春色终归是要这位“绛洞花主”来饯行送别,自此后“群芳散尽”。
《石头记》的伟大不是在于书中安排了各种伏笔,也不在于对于贾黛的爱情故事描写的如泣如诉,我认为在于一部书集合了各种前所未闻的写作手法(见拙作《大话石头记与金庸小说》)以及情节安排的天衣无缝,原一百零八回《石头记》最后公布了第五回中玉兄梦中所见的正钗副钗又副钗的花名全册,名曰“情榜”(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共计一百零八名女子,针对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而来(见《红楼梦新证》),最让人钦佩的不在于一百零八人的描写绝不落俗,在于结局时的乾坤大颠倒,主为仆,仆为主。尤二姐事败后,凤姐未休之前,被迫“执帚庭役”,干的活儿和粗使丫头一般,而平儿扶正,成了凤姐的主子;刘姥姥为报凤姐儿之恩,千里寻女,找到已为歌妓的巧姐儿,倾其所有把她赎回,配给板儿;惜春、五儿皆出家为尼;香菱被金桂逼死,而金桂不知被什么人逼死也死于非命;宝钗嫁于玉兄,家败后发配宁古塔,半路上死于难产,被草草埋入雪中;袭人在未抄家前被迫离开贾府,嫁于蒋玉函,麝月顶替其位置成为大丫头;贾雨村因助赦行凶、行私枉法被革职发配,而拼命参倒他的正是被他发配的小沙弥;小红被卖之时巧遇贾芸,嫁与其为妻,夫妇二人遍访贾家之后,终于在破庙里找到被恩赦的宝玉,此时宝玉已沦为更夫,“苫席蔽体,苦咽酸齑”,没有衣服只有一张席子遮体,白天不能出去只能晚上打更,同来看望的还有刘姥姥;黛玉早在抄家之前便已投水而死,湘云也投水自尽但被救起,身为罪官家属,当作女奴贩卖至若圃家中(这若圃便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正主儿,他拾到了湘云丢失的麒麟并还给她,大观园那次玉兄丢湘云拾,是假丢,这次才是真丢),小红夫妇访得后,千方百计赎出,送到玉兄处让二人成婚,经历这一番生离死别、沧桑巨变,两个幸存者归结了这篇石头上的文字(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红学研究期刊》诸文及《红楼梦新证》)。

《红楼梦》读后感之悼黛玉


诗歌和宿命是你全部的世界。初显诗才是在元春省亲之时: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虽有歌功颂德之嫌,但立意高远,境界开阔,远非众姊妹可比拟。

在你还未入住大观园之前,你的这首诗中已经把大观园比作别红尘的仙境了。但是在滚滚红尘的包围之中,突然出现这样一个远离名利喧嚣的乐园,是注定不能长久的,最终的被抄检是她必然的命运。然而又唯有在这样的仙境之中,红尘之外,才会开出你和宝玉那至真至纯的爱情之花。不幸的是大观园像虚无的梦一样,像午夜的昙花一样,俯仰之间已是狼藉一片。你的那场缠绵悱恻的爱情之剧注定要和大观园一起谢幕。

然后你又为宝玉捉刀,写下: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自然淡远,别具一格。真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齿香。

你不仅有诗才,你对诗歌的悟性亦让人叫绝,同时也加速了你的死亡。

有一次梨香院内笛韵悠悠,歌声婉转,唱的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开始是侧耳细听,继之不觉点头,又继之心动神摇,又继之如醉如痴,以至于站立不住。

唉!只怪你太聪颖,对诗词一听便透,假如你愚顽到一无所知,又怎有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只可惜,你的芳心已被你对诗歌的超人的悟性唤醒,

你的心湖从此不再宁静,时时波澜翻卷。

有一年春天,桃之夭夭,一阵风来,落红遍地,你便哭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由花及人,你想到: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于是你希望: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这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吟哦,却成了你生命的谶语。

我在红尘中只能祝愿天的尽头有你想要的香丘。

哀哉!痛哉!诗歌成就了你的一生,同时也葬送了你的性命。

你在海棠诗社第二次社日时写到: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从诗中可以看出你已经知道自己诗魔缠身,又是临霜写又是对月吟。难道你忘记你初到贾府时贾母对你念过《四书》已经极大不满了吗?

记得你还在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当时湘云吟道寒塘渡鹤影,你对道冷月葬花魂。 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因又叹道: 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黛玉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黛玉呀,世俗的东西你不屑一顾,不愿争取,但是诗歌的舞台你寸土不让。悲乎哉,你如此的才华横溢又锋芒毕露,怎能自容与姐妹们中间呢?又怎能见容于贾母,见容于贾府呢?

真正为你添的一生病的是宝玉挨打后你在他送你的旧帕上写诗。诗道: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你诗兴大发,欲诉心中无限事,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

说你不知,或许冥冥之中你知道,不然的话,临死之前,你为何要焚此稿以断痴情呢?

呜呼!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欠命的,命已偿,欠泪的,泪已干。你为诗也为情流尽了泪,这就是宿命。尽管你的泪干了,可它却久久地湿润着我的心,尘世中的我祝福你在泪水铺就的天堂之路上不再坎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