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 > 导航 > 聪明反被聪明误——读《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有感

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

聪明反被聪明误——读《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有感。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聪明反被聪明误——读《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有感,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从小便听人说《红楼梦》乃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独一无二的经典,听得多了,便渐渐产生了好奇,初中时,从图书馆借来阅读,怎奈才疏学浅,却无法弄懂其中意味。经过几年的学习,终于又有机会与它再续前缘,心中实在有些激动。

其实也不敢谈什么读后感,只是断章取义罢了。单单就《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来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泼皮破落户王熙凤。虽然在这一回中,她并不算是主要人物,但这是她的第一次出场,实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王熙凤出场时,曹雪芹通过黛玉的心理活动,写出了王熙凤的与众不同: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在那个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的封建社会,王熙凤的形象无疑是不合乎那个时代的要求的,但这也正是她的独特之处。她敢于突破常规,张扬个性,也许,这也是曹雪芹想要表达出的一种愿望。其实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曹雪芹对丫鬟晴雯的描写中看出来虽然晴雯只是一个小小的丫鬟,但她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真正的把自己当做一个独立的人,而不再只是主人使用的工具。虽然她最后病死在自己家中,十分凄凉,但她至少得到了宝玉她的主人最真挚的关心和爱护,她也最终为自己争取到了真正的人格。不过,我觉得王熙凤和晴雯还有所不同,虽然她们都是追求个性,但王熙凤是有强大的后台作支撑的:宠爱她的贾母,亲姑母王夫人,甚至贾宝玉也是十分敬爱她,所以她不怕,而晴雯什么都没有。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王熙凤并不是真正的要挑战世俗,可以说,她这么做只是因为恃宠而骄罢了。但王熙凤虽然泼辣,却始终把握了一个度,即在老太太喜欢的范围之内,并以适度的调皮让贾母更加喜欢她,这也体现出她真的是十分聪明。

王熙凤的聪明还表现在逢迎附和上。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当她初见林黛玉时,虽然她也许与林黛玉并没有什么感情,但还是应景地拉着林黛玉的手,为她的不幸落泪哭泣,当听到贾母说:快再休提前话。她马上转悲为喜,说着:该打,该打。正是这样的应声附和让她在人前笑语逢迎,左右逢源,也博得了老祖宗的喜爱。但这却让人们感到,她每次的热心关怀,甜言蜜语都显得不是十分真诚。

王熙凤十分聪明,有着一般女人所没有的管理才能,堪称荣国府的总经理,她生性爱张罗,喜欢在人前展示自己的才干。林黛玉进贾府后,她忙前忙后,一面问黛玉需要什么,一面又招呼婆子们,一会茶果上来,她又亲为奉果奉茶一切人想不到的,她全都安排准备的妥妥当当。在后几回中,她协理宁国府,更是风风火火,将原先懒懒惰惰的下人们组织得井井有条,将丧事办得十分圆满。这时她越发骄纵了,却也为她日后的悲惨下场埋下了祸根。

王熙凤真的十分聪明,也因她的聪明在贾府中荣耀一时,但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虽然王熙凤的结局无从考证,但从曹雪芹在前几回一从二令三人木的暗示中可以推断出,她最终被休妻,也许下场十分悲惨。87版《红楼梦》中,王熙凤死后只用了一层草席裹着,就扔出去埋了,这不禁令人唏嘘,曾经多么辉煌不可一世,最后却只落得如此下场,真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王熙凤这一辈子机关算尽,她为了自身利益,逼死尤二姐,拿着贾府钱财干些不可见人的勾当,这一切,都最终使她聪明反被聪明误,白白送了性命。

王熙凤的一生也是贾府的一个缩影,王熙凤最得意时,也是贾府无限繁华之时,当贾府最终走向没落,王熙凤便也奄奄一息,这似乎在说明,世间万物,当走向最繁盛之时,也正是在走向灭亡。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红楼梦》有感――梦回红楼 回见黛玉1200字


《红楼梦》乃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曹雪芹花了大半辈子写了这本名着,里面个个人物都描写得十分细致,栩栩如生,泼辣张狂的王熙凤、大气温柔的薛宝钗、愚顽痴情的贾宝玉等等人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清丽脱俗的林黛玉。

就在《红楼梦》的第三回中,有这一段描写林黛玉的话: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比西子胜三分。一看这话,就体现出林黛玉虽久病缠身,但也长得十分动人秀丽。

林黛玉虽然长得楚楚可人,但她的性格里有着些许叛逆,和一些孤傲,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的样子。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现象,都体现出林黛玉就像一朵悠然怒放的荷花,始终执着自己的那份清纯。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她,最欣赏的还是林黛玉的诗情画意。林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

虽然,林黛玉的才艺让我们没话说,但是,只要你仔细品读,你总感觉林黛玉的话语中,总是会听出酸酸的语气,这个,就对应了她孤傲的性格。就因为她的孤傲、叛逆的性格,也使她和贾宝玉两个有情人并未终成眷属。

相对而来,薛宝钗的大气温柔,给贾母留了个好印象,认准了她是自己的孙媳妇,也正因为如此,就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的时候,林黛玉发病,贾母对她身边来报的丫鬟只是敷衍了事。

在红楼梦中,爱情故事真是数不胜数,但在其中,就属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最为纯洁。两人从素不相识,到青梅竹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雪芹就是顺水推舟,让这则爱情故事很自然的出现了。可是,就在我看到了贾宝玉娶薛宝钗的那一段时,我不禁有点埋怨曹雪芹:为什么不让贾宝玉和林黛玉终成眷属呢?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最后的结局尽是这样的凄凉,原本,他们俩的爱情是美好的,纯洁的,可是,就是林黛玉的性格害了她和贾宝玉,贾母也渐渐和她疏远了,最后,王熙凤的偷梁换柱之计,使两人都痛失所爱,林黛玉含恨而终,从此,她和贾宝玉,就阴阳相隔了。

她本是冰雪聪明的女子。与湘云月下吟诗的才情,至今还历历在目,她将无人能比的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令数千万人为其痴迷。但细细品来,感伤的字句后,又隐藏了多少眼泪,多少心酸?

我曾感叹结局的悲惨,心生疑惑:难道,人世间只有伤心和忧愁的泪雨吗?原本,林黛玉的身世和她的性格,她注定要孤独终老一生,可是,谁知道,就进入贾府之后,林黛玉竟对疯疯傻傻的贾宝玉产生了感情,就是她的这段感情,才使林黛玉含恨而终。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想抄一类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最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悲惨结局。

红楼梦读后感之黛玉


红楼梦读后感之黛玉

金陵十二钗之黛玉篇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她的母亲贾敏是贾赦和贾政的亲妹妹,黛玉和宝玉是姑表亲。宝钗和宝玉是姨表亲,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宝钗的母亲的姐姐,都姓王是王大家族的。由其父林如海一手养大,后又送到贾府。到了贾府没几年林如海就死了,黛玉就成了一个孤儿。黛玉一进贾府就和宝玉一见如故,宝玉就说这个妹妹好像在哪里见过。(黛玉曾是天上的仙草,为了报答侍花使者(宝玉)的灌溉之恩,下界来吧一升生的眼泪还给他),这位混世魔王一听黛玉没有玉,便气的摔玉,还在贾母等劝住了。弄得黛玉还十分过意不去。

图片

黛玉的缺点还是挺多的,小性子、悲观、爱生气、爱挖苦别人、身体还不好总是吃药,用现在看来,我感觉应该是有点抑郁症的倾向,最重要的是她歧视劳动人民底层社会的人,她骂刘姥姥是母蝗虫。

黛玉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她什么都往坏处想,不往好处想,包括他平时作诗也是一样,让大家读起来都感伤。她和宝玉开玩笑时,一急就说要告诉舅舅舅母去,吓得宝玉忙赔不是。

有一次她去找宝玉,宝钗刚好在,黛玉先是敲门,晴雯当天心情不好,懒得开门。黛玉就说是我也不开吗?请问就说,管你是谁呢,二爷说的。黛玉还以为是宝玉恼她,以为她真的告诉舅舅了,就在门口等,直到看见宝钗出来,是又气又悲,第二天宝玉来找她也不见他,姐妹们一起聚会也不去,就一个人在葬花,气的宝玉又哭又叫,直到说明白了才好起来。后来宝玉回去没人开门袭人开门时被宝玉踹的吐血(以后会讲)

红楼梦主要是讲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宝玉对黛玉的痴心是天地可鉴的,黛玉虽然知道,无奈有个金玉良缘的说法,还觉得宝钗是样样高过自己,身体比自己健康,心胸比自己宽广。偏偏自己也对宝玉一往情深,两人一起长大,玩耍,宝玉对自己也是十分照顾处处周到。黛玉对宝钗是即羡慕又嫉妒。人人都说他好,她却总以为宝钗在做做,总想着和她作对。黛玉时时拿着金玉良缘刺激宝玉,急的宝玉就说什么金玉良缘,我只道木石前盟。两人谈情说爱时也是十分害羞,宝玉曾对黛玉说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貌听得黛玉面红耳赤,忙说要告诉舅舅舅母。还有一次两人开玩笑黛玉现笑宝玉穿着蓑衣就像渔翁,后来宝玉让她也穿,她说那我不跟渔婆似的。后来忙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又是一阵面红耳赤。有一次在薛姨妈那喝酒,宝玉要喝冷的被宝钗劝住了,当时雪雁来给黛玉送暖手宝,说是紫娟姐姐送的,黛玉就借机讽刺宝玉他日我给你说的你全当耳旁风,今日她一说,你就跟圣旨似的,跑的比谁都快。

图片图片

黛玉孤高自诩,一般人认为她不好接近。

薛姨妈曾拿来一些发簪送给各个姑娘,管家一个个送去,送到黛玉那,黛玉就问单是我有呢还是大家都有?管家大家都有才给姑娘拿来。黛玉就说呢,什么好东西才不会有我的呢,便是大家挑剩下的才给我。我才不要呢弄的管家也没了主意。

宝玉曾得了北静王的一个御赐手链送给黛玉,没想到黛玉看都不看就说什么臭男人用过的东西也来给我,我才不稀罕呢。

黛玉有自己的小脾气,不以大局为重。

史湘云从大老远来,大家都来看她黛玉正和宝玉怄气。一气之下怎么劝都不来,让宝玉为难,史湘云也没面子。

贾母做寿那次,因见了一个龄官长得可怜,就叫下来问了两句,王熙凤趁机拿她开玩笑。你们看这神情,让我觉得像一个人。还故意把她推到黛玉身边,史湘云是个直肠子,一口说道我知道了,像林姐姐。宝玉急忙向史湘云使眼色,黛玉果然马上生气。史湘云也赌气要收拾东西回去。宝玉一直劝:我都向你使眼色了,你怎么还说啊。湘云又成了我的不是了,偏凤姐姐和众人能拿她开玩笑,我却不行。宝玉众人都猜到了,都只笑不讲,偏你讲出来了,她岂不恼你湘云:呵,她是大小姐,谁都不敢冒犯他,宝哥哥,你这话去讲给会耍脾气会恼你的人去听吧宝玉被赶出来又去找黛玉,黛玉一把就把他推出来,宝玉林妹妹你别误会,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你别当真。黛玉她是候门大小姐,大家都宠着她,我是个没人疼的命,生来就是被人取笑的。宝玉两边讨了个没趣。

紫鹃和宝玉开玩笑说黛玉要回南方去,宝玉一下就急的病了,发疯了似的又哭又闹,吓得贾母和王夫人连叫太医。黛玉知道后也是生病吐血还责备紫鹃,你真是让我死了算了。

黛玉从不劝宝玉读书上进,倒是宝钗常常劝宝玉,还被宝玉鄙视。所以他就爱和林妹妹在一起。

黛玉一向体弱多病,又一次她听说宝玉要结婚,便病的死去活来,众人看来都快没救了,后来听到老太太要给宝玉亲上做亲,原来的宝玉婚娶只是谣传,她的病又好了。最终因为宝玉结婚抑郁而死。

真是应了一句名言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两个人从一见面就一见如故,后来两人相爱。王熙凤开玩笑说既然我们家这么好,你怎么还不给我家做媳妇啊。说的黛玉是又羞又气。宝玉挨打时,黛玉悄悄来看,哭得泪流满面。

黛玉和紫鹃也是亲如姐妹,黛玉死后紫鹃过于悲伤,一直仇视宝玉。相反雪雁是一直跟着黛玉的,从老家一直带到贾府,紫鹃是到了贾府之后才跟着黛玉的。

黛玉的心胸过窄,总生气,凡事往坏处想,导致他过于抑郁,最终抑郁而终,若是她能把心放宽点也不至于早夭。

图片

《枉凝眉》用来形容宝玉和黛玉太合适不过了。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楼梦》读后感之悼黛玉


诗歌和宿命是你全部的世界。初显诗才是在元春省亲之时: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虽有歌功颂德之嫌,但立意高远,境界开阔,远非众姊妹可比拟。

在你还未入住大观园之前,你的这首诗中已经把大观园比作别红尘的仙境了。但是在滚滚红尘的包围之中,突然出现这样一个远离名利喧嚣的乐园,是注定不能长久的,最终的被抄检是她必然的命运。然而又唯有在这样的仙境之中,红尘之外,才会开出你和宝玉那至真至纯的爱情之花。不幸的是大观园像虚无的梦一样,像午夜的昙花一样,俯仰之间已是狼藉一片。你的那场缠绵悱恻的爱情之剧注定要和大观园一起谢幕。

然后你又为宝玉捉刀,写下: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自然淡远,别具一格。真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齿香。

你不仅有诗才,你对诗歌的悟性亦让人叫绝,同时也加速了你的死亡。

有一次梨香院内笛韵悠悠,歌声婉转,唱的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开始是侧耳细听,继之不觉点头,又继之心动神摇,又继之如醉如痴,以至于站立不住。

唉!只怪你太聪颖,对诗词一听便透,假如你愚顽到一无所知,又怎有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只可惜,你的芳心已被你对诗歌的超人的悟性唤醒,

你的心湖从此不再宁静,时时波澜翻卷。

有一年春天,桃之夭夭,一阵风来,落红遍地,你便哭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由花及人,你想到: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于是你希望: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这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吟哦,却成了你生命的谶语。

我在红尘中只能祝愿天的尽头有你想要的香丘。

哀哉!痛哉!诗歌成就了你的一生,同时也葬送了你的性命。

你在海棠诗社第二次社日时写到: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从诗中可以看出你已经知道自己诗魔缠身,又是临霜写又是对月吟。难道你忘记你初到贾府时贾母对你念过《四书》已经极大不满了吗?

记得你还在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当时湘云吟道寒塘渡鹤影,你对道冷月葬花魂。 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因又叹道: 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黛玉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黛玉呀,世俗的东西你不屑一顾,不愿争取,但是诗歌的舞台你寸土不让。悲乎哉,你如此的才华横溢又锋芒毕露,怎能自容与姐妹们中间呢?又怎能见容于贾母,见容于贾府呢?

真正为你添的一生病的是宝玉挨打后你在他送你的旧帕上写诗。诗道: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你诗兴大发,欲诉心中无限事,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

说你不知,或许冥冥之中你知道,不然的话,临死之前,你为何要焚此稿以断痴情呢?

呜呼!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欠命的,命已偿,欠泪的,泪已干。你为诗也为情流尽了泪,这就是宿命。尽管你的泪干了,可它却久久地湿润着我的心,尘世中的我祝福你在泪水铺就的天堂之路上不再坎坷。

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是我许久以来都想要细读的一本书,但总缺少一点翻开的勇气。因为它的庞大和深厚。这学期,借着学校主题阅读周的机会,终于翻开了这部鸿篇巨制。只一眼,便被深深吸引住了。几多世事沧桑,几多儿女情长,几多宦海浮沉,几多别绪离愁。字里行间,爱恨纠缠,正应了太虚幻境里那句箴言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读罢掩卷,不禁感叹,一曲红楼,唱断千秋。

这部封建时代的百科全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起落为背景,以贵公子贾宝玉的人生命运为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讲述了封建大家庭由盛及衰的过程,刻画了大大小小四百多个人物,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深刻地反思了特定时代人xing的扭曲与异化。其间关于时代文化的庞杂描写和深邃刻画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对于人物的描摹与塑造,更是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所以,阅读的过程,真是审美的享受,一字一句都不忍错过,一章一节都想反复品味。

细细品读曹雪芹的《红楼梦》之后,是不忍心去看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的。因为,不忍看那些至爱至美的女孩渐次凋零,也不忍看那种至真至纯的爱情终付流水。繁盛红楼,终成一梦的悲哀真是让人痛惜不已。

读过《红楼梦》,黛玉的影子总在我心中挥之不去。这人间至美的象征,才情过人,纯洁无暇。有男儿的不屈肝胆,又有女儿的柔软心肠。每每读过一卷,脑海中总会闪过她微微娇喘的活泼情状、泪光点点的忧伤神态。几许忧伤平添美女韵味,几分憔悴更显心志坚强。也正因如此,为之着迷动情,情不自禁地关注她的结局与命运并为之慨叹与感伤。

谈黛玉,就不能不谈诗。因为,诗即是她美丽的心灵和深邃的灵魂的寄托。她写的诗,字字句句如冰雪般冷峻而清透,让人读后有一种凛冽的伤感。比如,她在《葬花词》中写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写尽了无人理解的孤独与寂寞,也写透了无人怜惜的酸楚与悲哀。读过之后,真仿佛有万箭穿心、肝肠寸断的痛感,瞬间被她的叹息席卷,被她的泪水淹没。她对宝玉的痴情,她对自我的坚持,她对俗世的无奈,她对桎梏的挣扎,都在这一字一句中展现出来。这是她饱含血泪的控诉,也是她饱含深情的呼唤。然而,她最终没能唤醒任何人。即使是宝玉,也终究没能成为她的救赎。她的呐喊,终成回响,穿越了时空,叩问着每一个追求自由与独立的人。

很多人都为黛玉命运叹息。我亦然。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这样的黛玉才让人震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纵使柔弱,却自具风骨。让人在怜惜的同时,心生敬意。我爱黛玉,爱的不仅仅是这个女子,还有她对生命理想不惜一切的坚持与守护。一曲红楼,唱断千秋,一部书写尽女儿风情,让我由此深味生命悲欢!

《红楼梦》读后感之黛玉的尊严


即将枯萎的绛珠草,无意得到了神瑛侍者的慈悲灌溉,修炼成仙。两位因灌愁海水,结下一段生死缘分。高山晶莹的绛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听说神瑛思凡下界,于是要用一生的泪水交换,换取他的回头是岸,以报答灌溉之恩。当年看到这里,深深被绛珠仙子的高尚宏愿和无私行为所感动。后来方知,绛珠黛玉,名别体殊,实乃香魂一缕所化,本为一人,从此深爱不已。

黛玉前生仙体,神水浇灌,一尘不染,纤纤弱质,来到污浊的凡间,深涉红尘,无所适应,遂染无医之病。初见化为宝玉的恩人,便泪如雨下,高兴之极乎,感恩之深乎?无论如何,绛珠终于又遇到神瑛,三生石上旧精魄,万劫人世有情缘。

既然入凡尘,即行凡间事。当年神瑛因动情红尘,万事自然从他富贵闲人的生活开始,黛玉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根深种。为了让宝玉早启慧根,懂得世无常欢,花无常艳,黛玉不惜以泪洗面,让宝玉在锦衣玉食中,看到悲苦无常。而常人视她,只当黛玉心胸狭窄,目下无尘。可怜绛珠一片心意,正是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世间无情,千万物事穿手过,流水落花天地间。清灵黛玉,无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独行,春葬落花,秋卧菊榻,兰心慧语,化做墨香。可怜清流易被浊欺,白雪常遭泥污,生长在一个不容她的世界里,黛玉因此更无片刻欢颜。尽管外祖母宠爱,宝玉钟情,黛玉并未因此真正快乐过,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不会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独自经受,从未怨言,世间的骄情假意,被她的无尘明镜,照得纤微必显,毫无遗漏。在这个戏台一般的世界里,她不会妥协,不会作假,只会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如殷商末年的伯夷叔齐,周伐纣王,两人便以微小之躯劝阻西周万人之兵,周灭纣王后,两人便作采薇之歌,绝食首阳山。黛玉高洁,一身孤臣孽子的风范,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认为红尘得意的薛宝钗,也情不自禁愿和她结为金兰之谊,时常亲近。自认非凡的槛外人妙玉,也亲自以古器仙茗客敬黛玉,并时常在圆中,驻步倾听黛玉的雅乐诗词。

被人间奉为金科玉律的圣贤典籍,到了黛玉眼中,无非是名利险滩的一片野木蓬篙。而被常人贬斥的污秽戏文,到了黛玉口中,便化为馥气馨质的蕊白梅芯。春华秋叶,晨风夜雨,无人相诉之时,黛玉便轻挥藕指,弹奏云山缥缈的天籁之音,微启噙香唇齿,歌咏澹澹寒水的修篁之情。居潇湘桂阁,以碧竹为墙,坐月洞琴台,以笔砚为友。

落入人间的绛珠仙韵,只有怡红公子能真正赏识,两人原本神仙眷属,心心相印。但尘蒙愚情的宝玉,看不透众人笑骗欺言中的金玉良缘,病中的黛玉,终被风刀霜剑,逼到一息恹恹。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经无泪可还,知音的琴弦已断,焚稿的诗魂已冷葬明月西风中。就在自己情缘湮灭之时,在与自己的笔墨知己道别之后,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来,干干净净而去。

在日夜啼哭外表之下的黛玉,其实是红楼梦真正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晴雯的刚烈不阿、司棋的视死如归、鸳鸯的智勇忠贞、还是紫鹃的悲情怒目,都是黛玉的身外化身,是黛玉故事的延伸。黛玉的尊严,就是红楼梦的尊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