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 导航 > 电影《虹猫蓝兔火凤凰》观后感作文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观后感

电影《虹猫蓝兔火凤凰》观后感作文。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以下“电影《虹猫蓝兔火凤凰》观后感作文”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电影虹猫蓝兔火凤凰观后感讲述了3000年前,黑龙作乱人间。有七大音乐圣手合奏,催生凤凰降伏黑龙,封入天音湖。天音湖每500年都举行凤凰大典。加固对黑龙的封印。如今是第六个五百年,凤凰正在重生,不料却发生了意外,化为一枚灵蛋。黑龙趁机逃脱,只有去天音谷找七种神器才可以催开凤凰蛋,降伏黑龙,蓝兔与天音大师在芦花镇碰见正在假扮虹猫的小狸,天音大师索性以他来假扮虹猫,可以稳定五侠信心,又有可能创造奇迹催生凤凰。

这部电影片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蓝兔不惜一切代价不顾自己的性命成功救回小狸和小凤。

记得有一年寒假,妈妈觉得我的作文不好,便让我每天写一篇日记,我听了十分不情愿,每次三言两语就没有,最后我彻底放弃了写日记,我现在想起来都后悔,与虹猫蓝兔火凤凰里小狸都不能相比。通过观看虹猫蓝兔火凤凰,我明白了什么叫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Fwr816.COM文章精选

电影《蓝》-观后感


电影《蓝》-观后感

电影《蓝》是由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执导,红、蓝、白三部曲中的一部,虽然在很早以前就看过这部片子,但这次在郭慧荣教授的带领下重温这部影片时,借由郭老师的解读,又带给了我一些新的启发和触动。

《蓝》讲述的是女主角朱莉原来拥有让世人羡慕的生活,丈夫是名作曲家,自己照顾女儿并一直默默支持丈夫的创作事业,但平静的生活由一场车祸打破。丈夫和女儿不幸离世,朱莉悲痛万分,陷入到一种深深的抑郁状态中。她曾经想一死了之,从医院出院后又生归隐之心,她把丈夫的曲谱付之一炬,卖掉原来的生活用品,搬离过去的房子,想跟过去一刀两断。然而,现实却防不胜防地进入她的生活,生命中出现了新的人和事物让她开始思考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她去探望老年痴呆的母亲,在新的住处结识了做妓女的女邻居,看到吹笛子的街头艺人,以及尽力把饮料瓶扔进垃圾箱的老妇人..同时,丈夫的朋友把丈夫留下的残稿发表在媒体上,声称要为这首曲续完。一张亲密的照片意外地让朱莉得知丈夫长达数年的婚外情在经历着一个个困境的同时,朱莉渐渐梳理着自己,电影最后朱莉终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有勇气迎接新的生活和新的感情。

影片中的很多情节都让我很感动,也有很多地方都有着很深的心理学意义上的解读。婚姻中的朱莉处于的是一种类似母婴共生阶段的状态,意外的车祸把朱莉从那个状态中强行的拖出来,如何摆脱旧的生活面对新的生活状态,就像如何从融合状态中脱离,找到自我、获得心灵上的自由一样,朱莉一直在做着各种尝试,从开始的回避,到慢慢的面对,也许这只是一个过程,没有终点。

这次影片中的一些细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每次朱莉面临困境她总会把自己投入到泳池中,泳池就像妈妈的子宫一样,她接纳了朱莉,包容了朱莉,让朱莉在这里得到了暂时的休息和调整,也让朱莉暂时回避了那个冲突。也许泳池某些程度上就像朱莉曾经的家,在给与她滋养的同时也牵绊着她,让她失去了一些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电影开始的那个滑板少年,正百无聊赖的玩着一个单调的游戏,也许他的人生此刻也经历着一些迷茫。而目睹了朱莉一家的车祸,也许还参与了其中的救援,让他和朱莉的生活有了一个交叉,这才有了后来去送还项链的情节。少年最后自己带上了那个项链,虽然少年的眼中依然有着不解和迷茫,但已经不是那个开始那个空洞无聊的状态,可以肯定的是与朱莉的交集一定会给他的生命故事带来一些扰动和思考,也许那将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未尝可知..

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着这样的不期而遇

他也许是一场电影,一本书

或者一个人

也许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循环往复永不息止..


蓝风衣观后感作文


蓝风衣观后感

在这浮躁,快节奏的时代里,坚持一种理想、信念,而且是一辈子,同时,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冲击着我们的心灵。为了美好,相比之下,我们所做的如“九牛一毛”。

风里,雨里,太阳下,都着“蓝风衣”,就有希望,就有美好。蓝风衣——候爷爷,候老师,“活菩萨”。

脚扭到的他不顾自己,微胖的他柱着拐杖一瘸一拐的前进着,身子有一股劲儿,他还得去文君家,给小文贵看病。扭伤刚好的他,不听妻子的劝告,一瘸一拐的走着崎岖的山路(一个年轻人都会摔倒的路),他说“疾病不等人,救命如救火”。看完脑溢血的张老二他亲自煎药,嘱咐。行医五十年,清贫的他去邻乡义诊,一身蓝风衣,一个药箱,一根拐杖,踏着山路,开始他乐此不彼的诊疗。经过养鸭户时,戴维觉得鸭子很可爱,临走时养鸭户送给老人二只鸭子,这时戴维才知道,师傅不但救了他的命,还帮他出了买鸭苗的钱。踏过,走过孔雀乡,福源乡,高砖乡……风雨无阻。

再崎岖的山路,再大的风雨都抵不过“蓝风衣”老人治病的心,哪有需要,他就在哪出现,用他的拐杖,拄起一个个家庭的希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别人的病好了,他由一个年轻小伙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个健健康康的医者落下了残疾。

当别人问他“你每天起早贪黑,上山下乡,风里来,雨里去,你累不累?你这是何苦”时,老人只是笑笑,继续“啵哒、啵哒……”向前。

经过这次灵魂的洗礼,让我明白,岗位不怕平凡,重要的是你该如何在这条路上坚持,为病人服务,让我们的白大褂也能衣袂飘飘。

电影观后感作文


刚刚一口气看了两部片子《枪王之王》、《猎艳》

两部片子两种不同风格。

但两部片子都让我有很沉重的感觉。

首先《枪王之王》,就像其中的一句台词:百分之八十的犯罪认为自己是被逼的。

其实,真的是社会把你必成这样吗?其实不是的,更多的是你自己在逼你自己。

就好比,每个人都说,你适合这种风格的衣服。可是你自己一点也不喜欢,你可以选择我行我素,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听从别人的意见,直到有一天,有一个人说出了你的心声,他说你穿这衣服不好,于是你说你是被别人逼的,别人真的有逼你吗?

《猎艳》风格完全不一样,主人公一次无意的拍摄拍到了一幅偷情的画面,故事就照着正常的脉络发展,只是慢慢的她的姐姐卷入其中,到最后,她的姐姐竟然是这场闹剧的总导演。

整个故事平淡无奇,但是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最后那条丁字路,每个人从丁字路走过、消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没有谁是谁的前传,没有谁是谁的外篇,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人公。

其实,有点偏题了,但是,我主要是忘了我想写什么了。唉。

[电影观后感作文]

作文:电影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经典作品,我之所以称其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一部很好的放映教育,教师,音乐教育,的一部告知来那个的电影。特别是片中的童声合唱,深深地打动着我。《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大多数人,因为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克蒙特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但人倒是不坏。他服从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干点事情。他喜欢音乐,于是他便开始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们,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样一个号称“池塘底部”的寄宿学校,他以其温和的作风改变着什么,让整座学校的师生之间的对立缓缓消散,除了那个刻板的校长,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尝没有松动过呢?这样的寄宿学校也就是我们中国的工读学校,同样装满了大群的问题孩子,但在电影里我看到了那个温情的克蒙特,在身边看到的是这几张在工读学校中不曾遇到过克蒙特的脸。

伯乐不是每个人都遇得到的,老师也不是每一个都是伟大的。这是生活告诉我们的,这样的工读学校寄宿学校到处都有,这样的问题孩子到处都是,但是这样的学校里可能更多的是对问题学生天生厌恶的老师,而很少有克蒙特出现。所以我们会感动,我们会被《放牛班的春天》感动,因为他给了一个现实中不容易得到的感动,让我们在现实中失落的心灵在观赏影片时得以抚慰。用爱心可以试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则只能驱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极端,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

克蒙特不是圣人,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个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当他矮小的背影转身离去,我们何尝没有一份无奈的苍凉。雅克贝汉这个大名鼎鼎的名字,这个在演员和导演双重身份上都取得杰出成绩的人,他让《放牛班的春天》几乎成为了又一部《天堂电影院》,同样在两部影片中担当着制片人,又同样在两部影片一个几乎相同的开篇中饰演了一位回忆者的角色,《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乐家,《天堂电影院》中的导演。但是由于有《天堂电影院》这样珠玉在前,难免让《放牛班的春天》这样一部不错的电影留下暗伤,与经典失之交臂。同样个人以为影片仍然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足,主要在于学生们对克蒙特老师的情感宣染是很不够的,特别是作为莫杭治而言,他的人生因为克蒙特而改变,却似乎一直对于他和克蒙特老师的相互情感着墨太少。关于师生关系的电影历来让人感动,不论是《心灵捕手》、《死亡诗社》、《生命因你而动听》皆是如此,既使如搞笑的《摇滚校园》也能让人为之动情。但法国电影就是如此与美国电影不同,他的煽情总是在平淡中积蓄,在最未处让一切升华,在落幕后尚能令人气息不平。而《放牛班的春天》也的确能做到这一点。电影是浪漫的,是理想化的,但是却是受欢迎的。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

[作文:电影观后感]

抗战电影观后感作文


鬼子来了观后感(一)

新闻评论学课上,老师给大家放映了姜文导演的电影《鬼子来了》,一部以抗战为背景题材的电影走进了我们的视野。黑白电影、压抑的山城、挂甲台的唐山人和“日本子”是影片的主题元素。含泪微笑式的幽默叙事,讲述的是一段远去的历史;真实无华、原生态的解读,剖析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鬼》的色彩是独具艺术魅力的。影片采用的是黑白胶片拍摄,“黑白”传达出了全彩色难以营造的和阴雨天一样的阴暗、压抑、沉重和不安的情调,令人产生无可逃遁的逼仄感。这不仅传递出对历史的还原,也把远去的痛苦记忆变成黑白,营造了一种很好的回顾和反思历史的氛围。

看《鬼》,我们不时会被唐山人特色的腔调、幽默的语言以及因语言障碍制造出的各类荒谬滑稽的笑点所逗乐。甚至,我们不自觉地会被贯穿始终的日本海军军歌吸引。但笑过与欢愉过后,思考这种幽默的方式,不免感到深刻的疼痛。或许,当幽默淡化了人物命运的历史印记,在大喜和大悲的对比中,痛才更显得刻骨铭心。这幽默是“愁人”的。

唐山人的憨直和幽默也在他们的各种对话中时时流露出来,他们还懂一些民间技艺,在“军民联欢会”上,他们还可以不失时机的“露几手”。《鬼》中的插曲是日本海军军歌,影片中反反复复奏响的乐曲,看似欢乐喜庆,深深体会后,那重复奏响的曲调不免让人觉得压抑、恶心。因为,这些音乐曾经伴随着当年日军屠杀中国人的血腥味在中国土地上横行。洋洋自得的日军统领,出行还带着乐队,招摇在中国的村落。在影片的结尾海陆军联欢盛会上,海军军歌再次奏响。挂甲台的百姓们天真地和这些友善的“日本子”联欢,却绝望、悲愤地在军歌中遭到大屠杀。乐与悲的对比呈现,表达入木三分。

在心理动力学中,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鬼子来了》采用的正是运用了精神分析的视野来解读抗战中的中国农民。挂甲台的孩子们正是“本我”人格的体现,而唐山村民正是传统审美模式下“自我”人格的典型。

在影片中,出现了一些民族代表——“马大三们”,他们是“自我人格”的化身。他们虽然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但远远达不到民族大义、“超我”人格的高度。他们并非什么英雄的化身,也没有什么真、善、美的高尚人格,他们有着自己的算盘,只为生存打算。狭隘的道德驱使他们只知道“我们没杀人,不杀人,杀不了人”,也驱使他们为了一己私仇对手无寸铁的“日本子”砍杀报复。就像俗话说的,农民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的。

一部《鬼子来了》,就是一个民族性格的切面。这个切面打破了主流电影意识形态的枷锁,打破了阳春白雪式的集体合唱和完全为受众期待的“超我人格”量身定制的模式,奏响了下里巴人的人性化呼喊和展现原始的“本我、自我”人格的生命个体。或许,只有回到本源,才可以更好更清楚地剖析我们的民族。

南征北战观后感(二)

《南征北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故事片,体现在画面上的战争气势十分壮观。它主要讲述了在1947年时我军和国民党为争夺土地而不惜一切代价去打仗的故事。

在建党九十周年里,爸爸讲起他参军时的经历,他所在部队是陆军第28集团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它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领导的一支抗日劲旅。排炮不动,必是十纵”。这句当年国民党军队中流行的一句话,今天也时常挂在了一些年轻人的嘴上。10纵坚守的阵地固若金汤,再强的对手也休想越雷池一步。1947年5月,10纵组建后的第一场大战就是莱芜战役,也就是电影《南征北战》活捉李军长的那个战役。爸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的历史就是对昨天的总结,对今天的激励,对未来的昭示。

正是这些英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安宁和平的生活,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啊!我要以解放军叔叔为榜样,奋发图强,长大后一定也要为祖国做贡献!

太行山上观后感(三)

抗战电影《太行山上》这部历史巨片中所展现的一幕幕气势磅礴、感人至深的场景,使我再一次的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

《太行山上》 主要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太行山区与日寇奋勇作战的史实。电影集中表现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阳明堡战役、击毙日酋“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等大型抗日战役。影片精彩叠现,其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员的鲜明形象,更是引起了现场全体观众的共鸣,热烈的掌声不时地在全场响起。影片中战士们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深深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其中记忆犹为深刻是:一名已经丢了刺刀的八路军和一个日本鬼子肉搏,鬼子把刀顶进了八路军的肚子,八路军嘴里喷着血往前一用力,抱住了鬼子的脖子使他不能动弹;鬼子背后同时冲来两名八路军,两把刺刀同时捅进了鬼子后心,拔出后迅速投入新的战斗。鬼子跪着死了,手里还握着那把落血的倭刀,穿着刀的八路就势扑在跪着的鬼子头上。这些无名的战士前仆后继、战死沙场,就是为了自己祖国能够和平,为了家人、百姓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这种视死如归、为国家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感,也让我感受到今天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多少战士的流血牺牲下我们才能有现在这么高的物质生活条件。所以我们绝不能理所当然地去享受,我们必须要珍惜,要用现在的好条件为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才不辜负革命先烈们洒下的鲜血。

在电影结束后,我激动的心情还是久久无法平静,影片中所体现出的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英勇无畏、为保卫自己祖国而战的精神,使我深受教育。通过这次观看《太行山上》,使我脑海里原有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变得立体起来,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才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虽然我现在还不是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员,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早已深深刻在我的心中,我会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学习,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为标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达到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要求,早日加入党组织,为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九四二观后感(四)

1942年,抗战的第5个年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饿死、病死的人不计其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了滔天罪行,但在一九四三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的河南灾区,却是这些杀人如麻的侵略者救了三千万中国人,这是事实。电影《一九四二》是根据着名作家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小说改编的。电影以1942年抗日战争中的中原河南大饥荒为背景,在那场饥荒中,当地农民饿死300万人,3000余万人逃亡。出身河南的刘震云经过实地调查和对老人的采访,创作了这部纪实色彩强烈的小说。小说通过中国农民的粮食被中国军队夺走,反而由日本侵略军“返还”的奇怪现象,来揭示战争的愚蠢荒谬。这部小说于1993年发表,并导演冯小刚拍摄成电影刚刚公开放映。之所以这部电影能引起关注,我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无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无数次的割地赔款,日益腐朽的清政权已无力抗拒欧风美雨的敲打,遂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的境地。1942年,据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已经过去5年了。过去5年,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占领了华北,攻破了首都南京,蒋介石只好躲到重庆去了。经过5年抗战的中国,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河南其实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

第二,忽视民众的力量与侵略者的险恶用心。通过电影也有助于观众了解中国的现代历史进程。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失败原因是因为他忽视了尊重农民的必要性。日本为什么用六万军队,就可以一举歼灭三十万中国军队?在于他们发放军粮,依靠了民众。日本发军粮的动机绝对是坏的,心不是好心,有战略意图,有政治阴谋,为了收买民心,为了占我们的土地,沦落我们河山。为了生存,逃荒的饥民吃了日本的粮,回过头就支持日军,支持侵略者侵略我们。就像当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时候,有人帮助列强攻打清政府一样。是谁人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样的结果?这就是当时的统治者自酿的恶果。

第三,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1942年,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但又有多少人能记住那些在饥荒中饿死、病死的河南灾民。70年过去了,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一跃成为经济实力全球第二的国家。经济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如今太平盛世,和平富足的生活弥足珍贵。8年后,我国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一名河南人,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好好学习,热爱劳动,发明创造,长大后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电影《无双》观后感作文


刚刚看完电影《无双》,还是有些小小激动的,所以匆忙写下几笔。

作为一个犯罪题材影片,这个故事在前半部分竟拍出了文艺片的气质。青年男女的恋爱、异国的打拼、名利的诱惑、艰难的抉择,一切都是一个爱情故事的节奏,甚至有点些微的沉闷。沉闷得我在朋友群里还发了几个微信,点评了一下发哥的英雄垂暮、城仔的炉火纯青,也八卦了下张静初愈发精致、不知是否有整容的嫌疑?

然而加拿大警察的出现,以及彼时香港女督察与这位同行的暗生情愫,却让我放弃了微信中的调侃,转而专心盯紧了大银幕。这个线条的加入,使我意识到,这部发哥、城仔两大影帝加盟的电影,绝不会如此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几个男女,一定在这惊天大案中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

果然,当所有人都发现上当了的时候,郭富城才暴露出他的凶残本质,与他前半部分的唯唯诺诺书生形象判若两人。

而当加拿大骑警惨遭不测,我才知道为什么这位香港何姓女督察出场以来一直以短发示人,而且冷若冰霜。

至于一人分饰两角的张静初,才真正配得上“炉火纯青”四个字。在这个片子里,她秀身材,也大秀演技。

在几乎每一部犯罪题材电影里,几乎都有张静初饰演的秀清这个角色:弱势的女人,被男主角救过,从此死心塌地,但在最后还是发现自己只是男主角的玩物、替代品或者工具,于是万念俱灰,选择与男主角同归于尽。

角色是相同的,演法却各有各的精彩。

张静初的表现可谓让人眼前一亮:她把一个陈旧的设计,演出了新意;她把一个俗套的角色,演出了自己的风格。

她保释郭富城时的高贵冷艳,让我惊讶于她的蜕变;然而这种惊讶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很快,她又在镜头前展现了她与郭富城激情之后的妖娆;这种妖娆给人的视觉冲击尚未平息,她在了解郭富城将其视为替代品之后的绝望,却真正让观者叹为观止了——她点燃一支烟,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嘴里喃喃道:好,特别好。声音极轻又极脆,轻地像魂在飞,脆得像心在碎。

总之,这是一部好戏,不愧为今年国庆档的票房赢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