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肖邦传观后感 > 导航 > 如懿传的观后感

肖邦传观后感

如懿传的观后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如懿传的观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因为考试的原因,这剧一直追得断断续续,剧里男人的凉薄,坏女人的恶毒,有时会因看得心里很不舒服而放弃。考完试那天下午,我冲值了VIp会员(刷了女儿的支付宝),还是一口气追了一下午的剧。

最近网上铺天盖地对剧中人物的各种解读,关于婚姻、关于爱情、关于职场抑或是关于人性,只要你愿意细细地悟,总能产生些许的共鸣。蒙古娘娘颖妃,由于有硬气的娘家支撑,在宫里断然没有人敢欺负她,稳坐妃位,还得了姈妃的二个孩子,更不用看谁的脸色行事。最深刻的一出戏,姈妃想要讨回自己的孩子,彼时是姈妃最得势的时候,眼看孩子夺不回来,让人杖责颖妃,颖妃理直气壮说出:你敢,皇帝礼重蒙古六部,我看谁敢动我!姈妃的一众爪牙,皆只敢跪求姈妃息怒。人家良好的出生,岂是姈妃这种只靠狐媚手段得了皇帝恩宠而招摇的货色所能比拟的。

接下来就说说姈妃吧,她能一步步地走上来,也真得是相当辛苦。首先她狠心对待的人是凌云彻。他俩本来是青梅竹马,甚至想要共度余生,可就在她受有了野心,一心想要爬上龙床,去追求那没有安全感的位分。卫嬿婉舍得用爱情去交换利益,卫嬿婉做出的恶事,最后用自己额娘的性命相抵,连至亲都没有,又有什么意义呢?卫嬿婉除了对他人能够狠下心,最自己也特别狠。在犯错时,她甘愿每天受十个巴掌的惩罚,嘴角鲜血直流却还在考虑宫中之事。她从受尽委屈的小宫女走到现在的位置,手段卑鄙下流,说到底宫中的嫔妃一直都看不起她,她受了很多委屈和白眼,可为了自己的利益她全部都忍了下来,在这深墙之中连一个真正与自己交好的人都没有。上窜下跳谋算个不停,后来就算得了恩宠也是惶恐得很,说到底,是她没有真正可以依靠的东西。最后的结局,也是皇帝的一句:罪有因得!被灌了牵机药不说,还是反复地灌,也算是惨无人道了。

从后宫回归到现实里,二个出身不同的女人,在后宫里完全不一样的境遇,在职场中,你背后的支撑应该来自你的能力。只有你自己的能力才是任谁也拿不走的,是老板和领导所赏识的,靠拍马奉承,各种心机手腕上来的,路终究是走不远的。与其各种钻营,不妨多化点时间修练自己。让自己变成无可替代,那么你所期望的高薪也一定会应运而来。

fwr816.com阅读分享

《跟着司马懿学管理》观后感


这几天,中央10套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正在播放“跟着司马懿学管理”,我没有从头看,但看后感觉赵玉平教授讲的很生动,话语非常幽默,其中蕴含的管理内容通俗易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爱不释眼,正好是中午吃饭时间播放,两不误,让我对央视的时间安排是举双手赞成。

司马懿这个人想必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不会陌生,阴险狡诈、冷酷,甘于府首,蛰伏等待时机。这是三国演义中给这个人物的刻画。当然,这和史料晋书中的记载有着较大出入,司马懿这个人具晋书的记载还是为人非常正直、有头脑、多谋、善于分析思考,对曹魏政权也很忠心。他的一生是非常低调而又非常沉默的一生。当然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先生加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夸大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贬低了司马懿的才能和为人,这与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是有出入的。

司马懿,字仲达,我们多数人对其记忆忧新的典故是死诸葛吓死活仲达(五丈原诸葛亮死后撤退时用的一计,诸葛亮为了死后蜀军能安全撤退,制做了一尊木刻诸葛亮雕像,放在四轮车上,撤退中令司马懿上当,最后蜀军安全撤退。还有就是诸葛亮对其使用的空城计。)当然,这一点罗老先生也是加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空城计曹军都督并非是司马懿。我喜欢“跟着司马懿学管理”的原因是。

一、这个内容的真实,还原了真实的司马懿,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形象在这里得到更正,赵玉平教授引用的记载都是晋书中的原话。

二、很客观,任何人都有功过,我们在这里不戴有色眼睛看任何一个人。看人要客观,好的方面,值得拿出来大家学习分享。对待司马懿,赵玉平教授是非常客观的在分析。

三、司马懿许多的用人和做事,其中蕴含的管理学内容,很实用,现代的职场、企业、政府,作为一名管理者,怎样把下属用好,最大潜能的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我想是每个单位管理者都要面对的问题。司马懿在用人,发现人才后积极的排除困难,坚定使用人才方面确值得我们现在的管理者学习。在对他的人生经验总结中,赵玉平教授讲到:1、不求最好,但求满意。我记忆犹心一句话是获得90分是努力,100分是运气,回味的确如此。2、无悔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他说人只要选择,就可能面临后悔,选择可能后悔最小的选择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四、司马懿在没有担当大任前的处世哲学,怎样处理好与上级和同僚的关系,以及对待下属的方法,(对于上级有时的不正确决定,不能当面提出,要讲究个方法,委婉的提出。对待下属要尽可能的体恤,解决部下的困难。)这些都值得作为单位的管理者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方能使自己成长的更快、更完美、更成熟。

五、时刻冷静,对自身的情况了如指撑。不盲目行动,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五丈原诸葛亮使用了一系列的方法策略来激怒司马懿,可司马懿就是不上当,下属一个个都忍受不了这种侮辱。其中有一次是诸葛亮让人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给司马懿,寓意司马懿是个女人,对其进行侮辱,可司马懿对之一笑,愤怒的下属忍无可忍一次次要开门出战,都被冷静的司马懿给挡了下来。最后司马懿分析蜀军粮草不多,坚持不出战的策略,加上诸葛亮病重,最终是司马懿取得了胜利,收回了祁山三郡等失地。赵教授给出的总结是决不能掉入别人给你准备好的选择里,学会分析判断,这一点生活中很常见。

通过看这个讲坛,是我对司马懿有了新的认识,司马懿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廖廖几个达到“修身治国齐天下”这一至高境界的儒家精英之一,在出山之初,他和曹操一样,是怀着匡扶天下济民之心的。但他后来也是在残酷的权势斗争中显得有些冷血的一代儒枭,对没落的曹氏显得阴险狭窄,冷酷无情……

司马懿的一生。历史上一直有许多的争议,是个褒贬不一的人物。他的一生,是非常低调而又非常沉默的一生。但他确实是一个改写了三国历史,奠定了大晋数百年基业的儒家奇才。对晋统一中原大地,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发展功不可没。

《蜀山传》观后感


首先声明,我并没有亲临影院,而是在一个黄昏,在家中,观看了所谓的d版的《蜀山传》,所以在音响效果方面,可能没有那些五星级影院那么好,但所幸我要谈的不是音响,故而应该没有什么影响。

我想说的是《蜀山传》比我想象中要好,对它不以为然的观众通常是喜欢看演技派或者是渴望真实的观众,因而对充斥整部影片的电脑特技十分反感,觉得这纯粹是一部堆砌着现代技术、没有真情实感的商业片,热闹有余而内涵不足。

我却对此有不同看法,既然我们人类文明已经进步到今天这样的地步,电脑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的特技制作创造了如此好的条件,我们可以把原先只能想象,而不能看到的效果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为什么要排斥它呢?至少我觉得应该认同这种现代技术。更何况,我觉得《蜀山传》中的电脑特技并不是单单地为了哗众取宠,在细节处理上还是很有想法的。比如,孤月死的时候,是从面部一块皮肤先破碎,然后慢慢香消玉殒,化成片片碎片从玄天宗身边飞过,特技给我们很好地展示了爱人之间从此生死永隔的感觉。再比如天雷双剑第一次合壁失败的整个过程,穿插了几百年前世今生的感情,英奇和长空无忌始终不能做到心意相通,而失败,特技在这里更是起了很好的辅助效果。

前面是我为影片的电脑特技讲了一句公道话,但其实我认为《蜀》片的出彩之处并不在此,而是中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整部影片的主题,也就是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浩然天地,正气长存”,这句话在影片中重复多次,每次都很震撼我。自古正邪交战,邪总不能胜正,不是因为正的力量多么的大,而是胸中有正气,就有自信,就有傲视天地的力量,说话行事,无愧于心,所以每每赢得胜利,得道天助,正气当然长存。

《蜀》片中还宣扬了三种力量,那就是精神力量、宇宙力量、重生力量。按影片中的注解,精神力量就是个人的生命、能力、才能,宇宙力量就是外界的相助,所谓顺境,还是逆境,而什么是重生力量,影片没有明确交代,玄天宗也一直在问,我个人认为是一个人他内心的意志、品质、道德等等,能否将前两种力量发挥到极致,甚至超越,玄天宗最后做到了。不过个人可以对重生力量下不同的定义。如果我们抛开神话传奇,这三种力量的确很有现实意义。

《蜀》片还有不少细节值得探究,比如丹辰子被赤尸附身,就是因为一时的不忍,丹辰子说“妖孽,不管多艳丽,始终是妖孽”,他虽然看透了对方的本质,但是始终还是不能做到完全不被艳丽所迷惑,终于入了魔道。我们的人世间的花花绿绿、灯红酒绿都像是那赤尸,纸醉金迷,皆因为难抵诱惑。我们能不能看清艳丽背后的本质,关键是不受它引诱,就将决定我们的人生之旅。再比如,孤月与天宗的生死之恋,天宗和丹辰子的百年兄弟之情,都可以慢慢体会,篇幅有限,不再赘述。

若说该片有何不足之处,我以为最大的不足就是演员的演技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在华丽的包装之下,他们只是表演的道具而已,没什么特色。

据说该片的主演郑伊健说,《蜀山传》看一遍,会觉得深奥难懂,不知道在讲什么,而如果隔几年再看,便会明白很多。如果真的如他所说,我们不妨过几年再来看看,也许真的会有其他的体悟。

不过正义的力量是不会改变的,峨嵋弟子如云也好,昆仑一师一徒也好,浩然天地,只有正气长存!

见字如面观后感


《见字如面》就如同开出一部时光穿梭专列,大千世界,人生百味,云集至此。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国文化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文化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篇1

从《见字如面》合集第一期,观众可以看到,每期60分钟的时长里有至少七封信,除了明星的演绎之外,还有文化嘉宾坐阵第二现场,品鉴明星的表扬,并对每封信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逐一进行阐释和解读。

第一期节目,《见字如面》就如同开出一部时光穿梭专列,大千世界,人生百味,云集至此。

8位写信人跨越古今,既有2200多年前的秦扫六合军中的大头兵黑夫和惊,又有唐代大家韩愈,民国洛神萧红,当今艺坛宿将黄永玉、曹禺,宝岛歌后邓丽君和蔡琴;而收信人更是洋洋洒洒,父母高堂,好友亲眷、吃瓜群众,甚至还有一条鳄鱼!

8封信给出情感体验也非常丰富:黑夫与惊与家人的儿女情长、与他们的大哥衷至死不渝的兄弟情深;萧红把对弟弟的思念上升为对抗战取胜的信念:中国有你们,中国不会亡的;韩愈借骂鳄鱼,祭出这篇指桑骂槐敲山震虎的檄文,一片拳拳爱民之心;蔡琴为前夫杨德昌去世致媒体的公开信,呈现出一个女人的深情与失落、痛苦与超脱,更表达了一个女人的大爱;黄永玉与曹禺之间呈现的是君子之交真如铁,披肝沥胆,见骨见血,而邓丽君和她亦师亦友的老师庄奴的交往,则呈现了友情的另一面,欢快轻灵,心心相印。

第二期即将上线的节目,从前两天推出的单曲看既有民国才女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又有“三体老爸”刘慈欣用科幻向女儿抒情,真可谓跨度奇伟。这一集,即将给观众带来什么样的情感巅峰体验?销魂蚀骨的爱情?感天动地的亲情?奇幻美妙的友情?让我们拭目以待,洗耳恭听。

中国文化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篇2

近期,一档读信的节目火了:一封封信,几位老戏骨的深情讲述,使得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引起观众的共鸣。

随后,央视的《朗读者》火热开播。3月4日,麦家登上讲台,现场朗读了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并分享自己与儿子麦恩的一段往事,让观众不觉间涕泪俱下,有人甚至将这封信封为“2017最感人家书”。

《查令十字街84号》里写道:“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不被察觉。”而书信,正是这样的保留情意和时间的特别方式。

书信,历来是人们流露真情的方寸之地。家人之间,通过家信能够淋漓畅快地表达真切的关爱;情人之间,有时候当面无法表述的情感,通过书信就能够向对方表达出口语无法传递的细腻、动人的情感。

当人们在电视上津津有味地聆听一封书信时,他们聆听的是什么?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心理的共振。

仔细看,观众不难看出,整个读信过程,归亚蕾的眼睛都是通红充血状态,这是她为准备节目而熬红的。她把自己要读的信件反反复复地看,少说也读过二三十遍,很多信件都到了可以脱稿的地步。

张国立也在第一期中两次登台,一次他演绎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一次他和王耀庆携手演绎黄永玉和曹禺的往来书信。朗读韩愈脑路清奇地给鳄鱼写信时他敲山震虎、恣肆挥洒,演绎中国莎士比亚曹禺回复朋友黄永玉率真的艺术批评时,他收敛沉潜,豁达稳重。

对于一个身兼数职的当红实力派而言,张国立的行程从来都是满满当当,但他仅听到“见字如面”四个字,就被深深打动,毅然决定挤出时间前来。对于张国立来说,表演艺术家的称谓实至名归。观众对于他的每一次亮相都给予高度赞赏,认为他都已经不是表演,而分明就是最真实自然的写信人本身。

台湾演员王耀庆,在《见字如面》舞台上一扫过去观众对他“全中国最适合扮演金领的演员”的定式思维,展现自己的多元形象塑造才华。“一张面孔下隐藏着无数的可能性”成为观众通过《见字如面》对原本就魅力四射的王耀庆新认识。而他自己也表示,在《见字如面》投入到完全不同的写信人的角色里,非常具有挑战性,也非常过瘾。

《莫扎特传》观后感作文


向大家推荐一部影片,《莫扎特传》,该片讲述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 莫扎特六岁开始作曲,八岁写下第一首交响曲,十一岁写下第一首清唱剧,十二岁写下第一部歌剧,十四岁指挥了该歌剧的十二场演出。本片于1985年获得十一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获得八个奖项,并且获得了最具价值影片奖。无论是情节,还是编剧,无论哪个方面,都是最完美的电影。

第一次听到莫扎特先生的作品是某次夜里开车的时候,某个广播电台,一个专门播放经典音乐的节目,流畅的山路驾驶感受和优美的旋律就这样不可思议地融合在一起。然后我就忘乎所以地寻找关于这首曲子的一切,后来才知道,那是《Die Zauberflte魔笛》,那是莫扎特,那是连我这样粗俗不堪的半文盲都觉得优美动听的旋律。

真的,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和歌剧,和西方古典音乐会产生什么交集。我一直以为只有两只蝴蝶和冲动的惩罚,只有庞龙和刀郎才是属于我的音乐,只有丁香花才是我的天籁。就好像我总是觉得蹲在街头吃的北京饭店的大雪条,小时候淌着口水舔的冷狗和人头比冷气店里的哈根达斯好吃一样,毕竟,那是童年的味道。可忽然间,我听到了莫扎特,听到了魔笛;于是歌剧和古典音乐就这样穿越到了我那再也找不到冷狗和人头的生活中。

我依然还是在听周杰伦,依然还是听那些什么榜上的流行歌曲。但偶尔那么一刻,我会把《Für Elise致爱丽丝,会把《piano Sonata K331,3.Alla turca》这样的钢琴曲一遍又一遍地播放;会一次又一次地聆听《Die Zauberflte-Der Holle Rache魔笛》,还有那无法忘怀的《Swan Lake-Scene (Act 1)天鹅湖》.我的音乐就是这么复杂,我甚至还会听梵唱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很怪吧。

写着写着就漂移-跑题依然是我的风格,那些怀疑我的文章是转来的人可以放心,绝对原创。

看了《莫扎特传》,才知道什么叫做天才。才知道最了解你的人,其实是你的对手。

大军师司马懿观后感作文1000字


利用国庆的时间,重温了一下大学时代看过的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在我看来这部电视剧在剧情上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作为一个三国迷,这也是部不能错过的电视剧。

从演员方面来看,由于和伟、吴秀波、李晨和马涛等人组成的阵容确实强大。

于和伟自不用说,饰演过秦始皇、刘备的他,自然能将曹操的这个主角呈现得淋漓尽致。在铜雀台舞枪的那段,既体现了威武霸气的帝王气质,又能看出一个站在权力顶层的英雄,内心深处的百年孤独。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似乎都不看好曹操,据说在明清时,路边卖艺的人若是讲道曹操骑马摔了个跟头,大家都会拍手叫好。这与他的老谋深算,或者说阴险狡诈脱不了关系,这点也确实如此。不管是在军事谋略上展示出的出色才能,以及他对反对他进魏王的荀彧的处置,都能看出他作为一个帝王所思考的东西。但在这部剧中,似乎他的脑筋都动在了如何扳倒曹丕的势力上了。曹操确实喜爱四公子曹植,但他和袁绍不同,他不会仅仅是因为喜爱,就想方设法地扳倒二公子曹丕的势力,助曹植上位。剧中曹操不断地发难曹丕,却屡屡被曹丕势力的司马懿所化解的场面,实在是让人咋舌。这显然是与历史不符的,虽说是为了替主角司马懿加戏,但却显得不合情理。

再说说司马懿,能够说剧中吴秀波饰演的司马懿和历史中的司马懿几乎是两个人,至少在前中期是这样。剧中司马懿体现出的重情重义、妻管严、醋瓶子、逗逼特质和牢房体制(前中期几乎每个剧情司马懿都要进牢)都是与历史中的司马懿相差很多的。历史中,要司马懿重情重义是不可能的,也更不可能是个逗逼。而至于妻管严和醋瓶子呢,有史料称司马懿晚年时极其厌烦“又老又丑”的张春华,有次张春华拉着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绝食,他才勉强地到了个歉,事后还称“谁管那又老又丑的老婆子,我是怕饿坏了两个儿子。”

但也有相似之处,第一便是能忍。历史中的司马懿为了骗过曹爽,哈喇子流到床上了也不擦;穿上诸葛亮“寄来“的“女装”给给使者看,等等。而剧中的司马懿的“忍”都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别人打他骂他,他还能高兴地陪笑。最让人影响深刻的是,他假装腿没有知觉,却被曹操怀疑,杨修将一根长针扎入他脚心,竟能装出什么事也没有的样貌,着实让人钦佩。

第二点便是凶狠毒辣。历史中晚年的司马懿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杀了很多人,而剧中的司马懿在后期更能够说是无脑黑化,一改前期重情重义的形象,对反对自己的人毫不留情,甚至包括自己的儿媳。正如他自己所言,“当了一辈子别人的手中刀,这次我是执刀人!”剧中,最后以司马懿的五禽戏结尾,能够看出他对过去似乎还有许多留念。

不管怎样说,吴秀波还是将剧中的司马懿表现得十分形象,包括他从重情重义转变到理智远虑,再到最后的冷酷无情。吴秀波饰演的司马懿也着实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我个人对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中两个主要人物的看法。

《芈月传》观后感作文


芈月,因郑晓龙导演的古装大剧《芈月传》,日渐在公众之间被熟悉和流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饱经岁月沧桑,见证更迭朝堂,耗尽一生追求,终成一篇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毋庸置疑,芈月才是华夏的第一天后,也从此开启了封建王朝时代中,女人对权力和爱情的追求与抗争,所以称《芈月传》为“第一天后传奇”,也并不为过。

电视剧《芈月传》的播出无疑会掀起一场古装剧迷的狂欢。《芈月传》是郑晓龙团队的心血之作,因为采用了4k高清拍摄,舞美道具尽善尽美,妆化服装等细节呈现上,也是达到了电影拍摄的更严标准,努力做到尽善尽美,据导演介绍,后期每个特效都精细到胡子和头发,让人强烈感受到《芈月传》在拍摄、制作上的用心。

《芈月传》阵容强大,孙俪、刘涛、黄轩、马苏、方中信、高云翔等等大牌云集,在台前幕后上演一出出飙戏大战,可算过瘾,而孙俪饰演的楚国公主芈月,更是用尽一生经历了群雄纷争、大秦一统的历史变迁,其中既有国破家亡、疆土争夺,又有宫廷缠斗、姐妹反目,所以说《芈月传》是一部以女性的眼光,去看待曾经历史天空的风起云涌,视角新颖,故事精彩。

《芈月传》中,娘娘孙俪这一次进阶为史上第一位太后——秦宣太后芈月,故事也不仅仅限于宫闱之中,而是纵横战国七雄,饱览华夏河山,见证大秦兴衰,尝尽爱恨滋味,总是百转千回的历史篇章,偏又得以被呈现于荧屏之上,成为穿越古今漫漫长河的光轮,这或许也是古装戏的魅力所在,忆古思今,借古喻今,古今之间,有剧中芈月一袭长袍指点万里江山,这是大格局之下的小人物“升职记”,以一名观众的身份成为历史见证者,这种感觉很微妙而愉悦。

印象最深的,是芈月在剧中的一段念白,更是能道尽这个风云女人的一生感悟:“我虽出身王族,却一直被踩在脚下,一无所有,我不墨守成规,也不怀挟偏见,我既能一掷决生死,又能一笑泯恩仇……”这不仅是出现在剧情中推动故事,更似芈月对自己这一生的总结与归纳,观众也容易就此解读出她这一生,如何从一位楚楚动人的纯真公主,逐渐蜕变为千古太后第一人“宣太后”的传奇经历,却也是在枪林剑雨、尔虞我诈中的非人式成长。

一直以来,古装戏最青睐的朝代大多为唐宋明清,其他朝代涉猎甚少,关乎战国时代,更是少之又少,或许是年代久远,诠释与还原起来,会更考验编剧及导演的解读及把控能力,因此鲜有闯关者,而郑晓龙能就此题材制作出《芈月传》这样的鸿篇巨制,直令当年的战国风云又浮现眼前,也是令人钦佩之至,这是一次区别于既往《秦始皇》类热血征战的狂征暴敛剧,而是给历史加诸了更多的人性解读,使人物和事件更显真实与丰满。

《蜀山传》观后感1000字


首先声明,我并没有亲临影院,而是在一个黄昏,在家中,观看了所谓的D版的《蜀山传》,所以在音响效果方面,可能没有那些五星级影院那么好,但所幸我要谈的不是音响,故而应该没有什么影响。

我想说的是《蜀山传》比我想象中要好,对它不以为然的观众通常是喜欢看演技派或者是渴望真实的观众,因而对充斥整部影片的电脑特技十分反感,觉得这纯粹是一部堆砌着现代技术、没有真情实感的商业片,热闹有余而内涵不足。

我却对此有不同看法,既然我们人类文明已经进步到今天这样的地步,电脑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的特技制作创造了如此好的条件,我们可以把原先只能想象,而不能看到的效果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为什么要排斥它呢?至少我觉得应该认同这种现代技术。更何况,我觉得《蜀山传》中的电脑特技并不是单单地为了哗众取宠,在细节处理上还是很有想法的。比如,孤月死的时候,是从面部一块皮肤先破碎,然后慢慢香消玉殒,化成片片碎片从玄天宗身边飞过,特技给我们很好地展示了爱人之间从此生死永隔的感觉。再比如天雷双剑第一次合壁失败的整个过程,穿插了几百年前世今生的感情,英奇和长空无忌始终不能做到心意相通,而失败,特技在这里更是起了很好的辅助效果。

前面是我为影片的电脑特技讲了一句公道话,但其实我认为《蜀》片的出彩之处并不在此,而是中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整部影片的主题,也就是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浩然天地,正气长存”,这句话在影片中重复多次,每次都很震撼我。自古正邪交战,邪总不能胜正,不是因为正的力量多么的大,而是胸中有正气,就有自信,就有傲视天地的力量,说话行事,无愧于心,所以每每赢得胜利,得道天助,正气当然长存。

《蜀》片中还宣扬了三种力量,那就是精神力量、宇宙力量、重生力量。按影片中的注解,精神力量就是个人的生命、能力、才能,宇宙力量就是外界的相助,所谓顺境,还是逆境,而什么是重生力量,影片没有明确交代,玄天宗也一直在问,我个人认为是一个人他内心的意志、品质、道德等等,能否将前两种力量发挥到极致,甚至超越,玄天宗最后做到了。不过个人可以对重生力量下不同的定义。如果我们抛开神话传奇,这三种力量的确很有现实意义。

《蜀》片还有不少细节值得探究,比如丹辰子被赤尸附身,就是因为一时的不忍,丹辰子说“妖孽,不管多艳丽,始终是妖孽”,他虽然看透了对方的本质,但是始终还是不能做到完全不被艳丽所迷惑,终于入了魔道。我们的人世间的花花绿绿、灯红酒绿都像是那赤尸,纸醉金迷,皆因为难抵诱惑。我们能不能看清艳丽背后的本质,关键是不受它引诱,就将决定我们的人生之旅。再比如,孤月与天宗的生死之恋,天宗和丹辰子的百年兄弟之情,都可以慢慢体会,篇幅有限,不再赘述。

若说该片有何不足之处,我以为最大的不足就是演员的演技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在华丽的包装之下,他们只是表演的道具而已,没什么特色。

据说该片的主演郑伊健说,《蜀山传》看一遍,会觉得深奥难懂,不知道在讲什么,而如果隔几年再看,便会明白很多。如果真的如他所说,我们不妨过几年再来看看,也许真的会有其他的体悟。

不过正义的力量是不会改变的,峨嵋弟子如云也好,昆仑一师一徒也好,浩然天地,只有正气长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