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 > 导航 > 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2024

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

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2024。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2024 ”,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红楼梦》是一部凝结前人智慧,呕心沥血煮字成文的经典巨著。其内容基本上讲述了一个世族门阀的衰落史吧。其也精彩演绎了一段世事无常、兴衰无旨的哲学看点。其对人物的不同刻画将一个以利益集团为核心的社会内在结构呈现于故事的每个细节中,而各个细节结构的缜密连贯xing又给予每个读者一份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从而故事人物的悲喜牵荡着每个读者的情感沉浮,而读者也在这个情感沉浮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与书中人物息息相关的那份得失不能自已、爱恨不得由心的枉然心态。

然而,《红楼》一书跻身四大名著,历来与其它三部小说并驾齐躯不分伯仲的。为何其在当今社会身价陡增凌世傲物乃至圣贤之说为之赧颜逊色呢?这是由于一定的时代背景所使然的。

纵观古今,比照实质,《红楼》中宁荣二府的生活环境完全是一种无益回报社会而又基于社会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一种王族生活。其在穷奢极欲的权谋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狎戏子、昵声色而缠绵儿女之事莫不尽其所能。一个小小天地,一个人生百态的凝聚,至极之雅也只不过吟诗作对逞字技于游宴之中而已了。其人物生活所必须依据的支撑点也就是一种至高无上权力的庇护,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牢靠根基的。穷其根本,荣宁二府并没有与社会互利的本质,这样,二府的衰败则是必然的,而其兴盛纯属偶然,甚至完全是不应该的。可以说他的兴起是社会的一种不幸。

看到书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很容易让我将之与王谢之家作一对比。确实,王谢二门历经数世名冠古今以奢华侈糜,但那是因为以王谢为核心的利益集团与当时的社会已经构成了舍此勿彼的唇齿互利关系。因为社会需要王谢存在,所以王谢因之存在。而当社会不需要王谢存在时,也只有任其堂前飞燕去,空教诗才好自吟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宁荣二府终不能与王谢相衡是必然的了。

基于上述观点发掘《红楼》热的始因不难看出每个人对美的认知是宁作世之腐朽的自然心理。而发起者本自先烈血脉,亦当前王孙。因为这些人的特殊身份确有与书中人物相类之处,难免对照自身感触要多于常人了。当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的。总是饱读经典不足为世事所用,难免沦于附?a href='/zhuanti/gou.html' target='_blank'>狗缪盼ㄓ攵酉嘞汾室晕科缴?;吧。这个且不谈他。

而这些王孙贵族在饱食终日后也不甘无所事事的。人居万金之躯自然与田间坎头的学思不一样了。田间坎头的兴衰概念大多就围绕着四季的变化为核心进行的吧。而万金之躯一般在居劳作之上而不顾劳作之命时就会专情恣肆在儿女情长的是非中了吧。而《红楼》自然而然影照了这种生活的本质,然后,据有如此生活背景的人可以出于各种心理有意无意的承认《红楼》的价值以肯定自己应享有的生活是不该失去的。其实也只想素位尸行终其老朽、纵其情欲这好了。所以,此种人家利用其特殊的身份地位有意无意的让《红楼》脱颖秩丽了。然后,《红楼》就具有了审视智愚、判人善恶、助人名利的神圣权力了。大概这种趋之若鹜的雅事也必定要这类雅人发起吧。

不过,就一本书可以读出智慧这点是不容否认的。其实,读任何一本书只要投入相应的精力或多或少都可以益智的,甚至不读书在现实中常具思考也是可以长进不少的。只是在众口一辞的驱使下人们更热衷于对一种知识的渴望也是蛮不错的。至于读书嘛,结果就是两个:贫有一思,富有一思。或贫则乐道、富则仁义;或贫则怨天尤人、富则穷奢极欲。这两种情况都是读书后可以在本xing上加以倾溢的。如果从一本书给人带来的后果来看,不难明了他给世人带来的什么,也很容易了解这个社会当前的情态是怎样的了。

总的来说,《红楼》是一本好书,写得好;成为一种文化标志让他成为名利的核心,这是时代背景关系;其作用,可以看到两晋心态在上层社会的影射,当然,两晋社会整个是处在等待灭亡的过程中是不用说的了。这个反映社会问题,太敏感,不宜谈。而书中讲到最终的无奈正是道家精神的最高范畴,只是因为被迫接受好像就失去了主动求知的美感了吧。作者差强造就不了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自己杜撰其余的空间,蛮好。

女人,有理由爱《红楼》因为它是女人的梦。如果人生中没有那个梦,就不知道现实是多么的不好了,那样不是太傻了吗?那样,生活不是太乏味了吗?

男人,有现由爱《红楼》因为它是男人的梦。在这个梦里,可以忘记世俗女子的一切瑕疵。

因为有了这个梦,让我们对彼此有了一个要求。因为梦是好的,梦里没有衣食住行的烦恼,亦没有喜怒哀乐的斤斤计较。就这样,现实越来越不美了。因为现实不是梦。

本人不太作梦,也不太看梦。所以评梦有点是痴人说梦。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2024



这本书,出场人物物有好几百个,但作者都把他们刻画的淋漓尽致,所以被评为四大名著之首,这本书主人公贾宝玉,他原本就是石头,后来因为神仙点化,下凡到人间,引起了一段故事。

这本书主要讲了贾宝玉与苏州表妹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他们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然而这对情人却让凤姐活活拆散了,导致林黛玉吐血而亡,贾宝玉也跟着和尚出去,最终看破红尘。

在书中,曹雪芹的一段文字描写很生动。就是刘姥姥二进贾府引人笑的那段。这段话虽不长,但把众人的神态描摹得很好,史湘云笑的喷饭,看的出他的开朗活泼,林黛玉笑的叫哎呦,看出她的娇弱;宝王滚到票母怀里。从一个滚字看出宝玉的娇生惯养,又从贾母接着看出贾母对宝玉的溺爱。

我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因为它使我看到了:善恶,美丑之间鲜明的对比,以及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它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描写了封建社会来世的人性世态以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今天,我终子读完了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我感觉那个年代的人好可怜啊,连自己的婚事dou要去让别人包办,我深有感触。

本故事讲述了黛玉多愁善感,爱哭,而宝玉编偏就是喜欢他。宝玉的身上有女祸补天中剩下的一块玉,黛玉却没有,但是,宝钗的身上刚好有一把铁。祖宗就认为宝王和宝钗是注定要在一起的。黛玉听后,活活被气死。后来,祖宗骗宝玉与宝钗成亲,然后,当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开不是黛玉,而黛玉已身亡,宝玉悲痛欲绝,最后出家当了一个和尚。

我认为那个时候大古板了,连跟自已心爱的人在一起的权利都没有,人物本身并没有错,让人憎恨的只是传统观念:婚姻大事,父母做主。。。。。。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那么多,想见也见不着,更让宝玉受那样的欺骗。

在红楼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贾宝王出生在贵族世家,家族对他寄予厚望,但他不爱读书、厌恶他的家庭戒律,浑身上下充满了叛逆。因为他生活在一群美丽、单纯的侍女中,所以一直对生活在下层的女性包含同情。

林黛玉是一位寄居在荣国府中的弱女子,他才华横溢而又多愁善感。她与贾宝玉两小无猜,而后成为生死相依的恋人,但最后他们还是被那时的封建势力给分开了。

《红楼梦》的结局更是悲惨:贾家衰败、黛玉最终因肺病死去、宝玉的通灵玉也丢了,宝玉离家出走当了和尚。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读完它我的感触很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读后感1900字2024


这可能是我看的次数最多的一本书了,高中闲暇的时候、上阅读课的时候,我都会禁不住去翻找这本书来看,当时也仅仅是觉得她是名著,应该读一读,谁知初次读的时候,觉得乏味无比,其中人物错综复杂,语言也是磕绊难懂,当时也就大概跳着来读,挑一些里面各些巾帼锦绣提的诗作做摘录,然后在早自习上朗读,乐此不疲。大学的时候,空闲的时间也相对多了,读书的时间也就多了起来,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拉上几个和我一样喜欢看书的好朋友,一起泡在图书馆看书,我呢,也像在挑战某一项有趣的任务,特别揣摩红楼中的各种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像是读一本心理书,有时我也会将自己放入自己喜欢的人物情境中,去身临其境的感受她的内心,甚至有时候会感觉自己就是她。

也许所有的故事,都会或多或少地映照出现实的一些东西来,有可能是美好,亦或是丑陋。怎样都离不开其所在当下的大环境。

提起红楼梦,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这句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一直在强调这是梦,是荒唐言,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却又一直在暗示读者解其中味。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着实把其中的各种人物心理描摹的极其丰富,性格鲜明,也展示了在那样的大背景下,人物所境遇的各种命运,强烈地批判了当时政府的腐败、人心的丑陋,令人深思。

贾宝玉,作为书中的男一号,最后的命运可能是其中反转最大、结局最惨的。最初是宁国府花绕拥簇的公子哥,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足以证明其身世显赫。虽然有如此好的出身,却未能有一个好性子,去迎合当时的腐败背景,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如此便于当下黑暗的社会势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后贾家因为政治斗争惨遭沦落,黛玉香消玉损,宝玉出家,适者生存劣者汰,他给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为什么说他的结局最惨?黛玉死了,他还活着,他怎么惨了?作者为什么没让他跟黛玉一个结局,可想而知,当故事结束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悲惨的结局,黯然神伤,然后会深刻地体会到此刻宝玉苦痛的心理,没让其用死亡摆脱痛苦,而是用生不如死这种更加惨痛的方式更加完美地抨击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势力给当时的社会以及百姓造成了多么深重的影响。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红楼梦》的作者无疑是一位大诗人,这本书不仅反映了现实,批判了黑暗,也让读者对里面的诗作美美地欣赏了一把。《葬花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之一: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我之所以喜欢这首诗,当然是它让我有了同感和共鸣,这跟我多愁善感的性格息息相关,所以每每读这本书,自己总与同样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对号入座,相信有大多数读者都跟我一样,去身临其境,对号入座,去深切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很羡慕王熙凤那种性格,自信、独立,但是书中的王熙凤为何最终被抛尸荒野?相信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就是过犹不及。相信如果她生在这个时代,她也许不会那么冷、那么辣,那她也许就是人生的赢家,而在那个时代,她过于嚣张,过于冷血。

度,的确是很难把握的一个东西。

书中奥妙千千万,需要我们不停的探索和理解。

《红楼梦》读后感1400字2024


悲剧的影子细细藏在荣华繁盛的时光里,满面的笑容细数着背后的苍凉。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鲁迅如是说喜庆热闹的寿宴里一个生命正孤独离世,元春省亲的繁华之至却是一个家族衰落的开始,《红楼梦》中的荣华悲凄交错相连。繁华与孤凉,华丽与幻灭,本就是一体两面,就像满面金光后躲藏着背影。生命中事事皆是如此,历史的变迁亦是这样,富贵的消逝与幻灭,人生的不定和相应所有的事物都会有自己的两面xing,在花开繁盛时总有落红凋零,在稻谷丰登时也总会秋风凄凉。

警幻仙姑的一声痴儿竟尚未悟!,似在责怪宝玉的不知不懂。实则点醒了每一位世人。一时的景象随时都有可能变换,如浮云,澄澈、清凉、皎白、无暇,却在倏忽间漫漶、混沌、满空乌寂。红楼一梦,梦醒时分,人去楼空。泪尽而逝的林黛玉,出家远走的贾宝玉,孑然一身的薛宝钗,青春守寡的史湘云,家暴致死的贾迎春,飘摇远嫁的贾探春,孤伴青灯的贾惜春时光是一缕风,悄悄钻入你的生命中,吹散了昨夜的闪耀,吹灭了前刻的金光,带来大片的孤寂与悲伤,雕琢着你尖敏的心和灵魂。

华林中的悲雾春残,叶落。人去,梁空。曾经的大观园,包罗万象,是温柔的女儿乡,是青春的王国。你作诗来我吟唱,你采菊来我葬花,你踏水来我钓虾。林黛玉的潇湘馆前,有贾宝玉的足履。薛宝钗的衡芜苑里,有姊姊妹妹的欢声笑语。妙玉的栊翠庵里有绝世梅花盛开如今,大观园老梁上的裂痕布满了灰意的沧桑,鸟儿早已离去了那梁前老树枝条上。遥想曾几时,梁后我曾望你那笑颜回荡青绿下,却不知今朝春尽,梁木依旧,叶落人散两不知。

夜深人静,每每放下《红楼梦》,我都唏嘘不已。我似乎看到了一场盛大的梦境,一阵烟雾过后,只剩凄怆悲凉。我是多么爱《红楼》的女子,我爱她们的青春,我爱她们摇摆的无忧,我爱她们衰弱的欢愉,我爱她们不顾一切又无能为力的勇。黛玉为落花吟诗,一身怆然。而我愿为每一个红楼女子吟诗:

风萧萧兮易水寒,故人一去兮不复返。怎耐得尔随风去无所向,叶弃我飞入土眠。风来轻语催灯灭,夜至冷月葬叶魂。春莱叶翠惹人爱,秋至绿尽无人怜。吟成落红诗犹凄,诵得残绿曲也哀。侬今忧绿人笑痴,却不道绿去木枯枝也散。青灯照壁人皆去,寒雨敲枝叶已飞。风吹叶散留空木,月引卿离剩孤人。现如今,只闻得萧萧风吹去,未曾见翠翠绿回青。只盼那,水易温兮叶重青,月易圆兮人也团。

时间是可爱的,又是那么令人畏惧。时间带来美好,却吹凉了动人的心。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永恒的,人、事、物、情,在时间的利爪下,它们都是那么脆弱,仿佛清晨飘浮于身旁的薄雾,一触即逝,片刻便消散在时间里。都说绿叶青葱,却总有那大片大片的断了绿的落叶轻飘飘落,随那吹秋的风儿,不知去了何方。风停了,叶融了土,便消逝了那满身青绿。都说一场游戏一场梦,都说人生如梦,都说

而我不甘心。

刹那的真情比永恒更长。人生中的美好都是那么短暂易逝,却又是那么动人心弦。有多少人会去真正寻找、拾起、感受和珍惜我们身边的美好,去将这份美好印入心中。真情笼罩着每个人,或许它将在时间的冲淡下渐行渐远,或许它的背后正走向凄凉,但也正是如此,我们更要在我们还能拥抱它们时去珍惜那个人、那件事、那片情。繁华荣耀转瞬即逝,真人真情却能永藏心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读后感1300字2024


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红楼梦》中所有的诗词,都没有这一句惊心动魄震撼人心;《红楼梦》中所有描写死亡刹那的现场感受,都没有这一句更准确传神更激起人巨大的痛惜;《红楼梦》中所有风流绰约的美女,都没有这一个的色彩之惊艳明媚如花似玉却刚烈悲壮。

这一句诗里,蕴含着一部《梁祝》般宏大瑰丽的交响乐。当柳湘莲提出退婚,短短几秒,里屋的尤三姐从巨大的欣喜重逢,急转直下为巨大的绝望死别,她的内心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狂澜万丈。当她追出来横剑自刎的那一刻,你似乎听到小提琴一声痛呼,这是目击悲剧者的惊呼,继而是惊醒者的放声悲哭,再往下是一阵比一阵低下来的无尽悔恨和哀叹,此时柳湘莲之心境是与音乐合二为一的。

一声弦断为情痴。尤三姐以死明志,这一刻她的一厢单恋达到最gaochao,她梦寐以求的自主爱情美满婚姻,就此实现并完成。而冷二郎由此悔悟看破遁入空门,也算是对三姐五年痴情的回应和守望吧。

红楼人物中,真是无奇不有。尤二姐尤三姐,一对美貌绝色,为了讨生活,寄宁府篱下,不幸沦为yin奔女。同为尤物,个xing反差却极大;同是死亡,过程却大相径庭。

尤二姐极为单纯善良,糊涂软弱,被男权社会shenti凌辱,被女权社会精神侮辱,任人宰割,哪有尊严?她的生命如同一叶浮萍,荡悠悠啊不由己,轻飘飘地就被无情的海浪吞没了。

尤三姐则极为刚烈自主,为了尊严,不惜与她赖以生存的贾珍之流权贵斗争,玩弄他们于股掌间,尽情侮辱他们,把他们骂得体无完肤,痛快淋漓地揭露他们的酒色之徒丑恶嘴脸。为了心中至爱,她可以痛改前非,立地成佛,一心坚守。然而,她却不能忍受心爱之人的侮辱,以死明心,以死殉情。

一失足成千古恨,想要过上自由幸福衣食无忧的生活,空有美色是远远不够的。在传统男权社会,男子可以三妻六妾无所不为,对女子的要求却极苛刻,即使柳湘莲也不能免俗。二尤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终究不免一死。只是尤三姐醒悟早,至少还为自己活过一场,尤二姐呢,到死都没明白,她只是一介牺牲品。

关于尤三姐,红学家们已有客观全面的评价,对她的个xing品德高度肯定赞美,对她的悲剧命运深表同情。在这样一部鸿篇巨著中,尤三姐只是小小一个短篇,却异常精彩,句句如刀,字字似剑,通过与她身份xing格契合的语言行为的描写,一个敢想敢做有思想有胆识果敢刚烈的绝色女子形象,活生生出现眼前,令人赞叹!我读她时,真是爱不释手,颠来倒去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慨和领悟。我还在饭桌上读给女儿听,和她一起探讨,并整段整段地抄写,从中受到巨大的内心震动和莫大的审美享受。

尤三姐的故事先后被搬上荧幕,但因篇幅所限不能尽情表达,像惊鸿一刎这样的镜头,在影视剧中只是一瞬即过,最多加点慢镜头。比较起来,戏剧则有更大的表现空间,一个镜头可以唱上几个小时,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都可以得到展现,所以二尤的故事在戏曲中有更强的生命力。我想人们喜欢二尤的故事,是因为它的现实主义意义吧。从古至今,像尤氏姐妹这样的人一直存在,在社会的底层,自有她们鲜为人知的辛酸悲苦挣扎梦想。让我为她们祈福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