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皮囊读后感800字 > 导航 > 《皮囊》读后感1100字2024

皮囊读后感800字

《皮囊》读后感1100字2024。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皮囊》读后感1100字2024”,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读皮囊是一气呵成的,一个词,爽快。

读皮囊之前是不认识一个叫蔡崇达的人,不知道他的背景。直接开读。

皮囊是散文,讲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奶奶、父母亲、童年的伙伴等。

开篇写的老奶奶,作者称为阿太。阿太的一句话点题: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说的就是我们这一副皮囊。

然后写了母亲对建房子的执着,再苦再累也要把这一方土地变成高楼,并在门前立上父亲的名字,完成最后的一点念想。

写了父亲的懦弱和残疾,对一个家庭的打击,以及作者自己如何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有一段写的特别朴实,说的是父亲半瘫以后回到家中,一家人都在演戏。好像明天一觉醒来父亲就好了,就会恢复了。最终在全家人发脾气、大闹、一家人抱在一起痛苦中结束了。

让我想到了我的大姨,当得知她是肺癌晚期的时候,全家人都是瞒着她的,她的媳妇整日偷偷抹眼泪。我们每天都在演戏,好像吃点药就好了,做点化疗就好了,明天一觉睡醒来就好了。我的母亲每天都去看望她,导致我们一大家人都被笼罩在这层癌症的阴影中。

亲人的逝去犹如看着一朵花的凋零全过程,这种伤痛终其一生不能痊愈。

但面对这种伤痛,有的人沉浸于回忆之中,有的人可以从悲伤中走出来,每个人面对同一事物的态度不一样,造就了不一样的我们。

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我们多少人是活在这皮囊下的,多少人又是抛下了这副沉重的皮囊活出了自己。比如书中的阿小、文展、厚朴的遭遇、心态和生活,最终都变成了作者对于自己的提问和思考,对自己的灵魂拷问。

请问,皮囊到底重不重要?请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请问,我们的灵魂如何安放?我们真正喜欢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去直面这些问题,并且予以回答。如何回答?从自身的遭遇去领会,从生活的点滴中、身边的人中去感悟。每个人会给的答案都不一样。

而最终,生活和作者都给了我们答案: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我很认同。我记得我读《沉思录》,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刻,睡陋床、盖粗毛皮,颠覆了我对皇帝、宫廷的想象,我以为都是富丽堂皇,我以为都是觥筹交错的画面。导致我一直不敢睡太好的床,也不敢把自己的被子从40支纱往上加。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仿佛这副皮囊只有得到了最原始最粗虐的待遇,我们的灵魂才会得到洗礼,才会清醒的意识到我们的真正渴望的东西。

最后,说一点自己的感触。作者文笔清新流畅,叙事简洁、冷静、真实。好久没看过如此清新脱俗的文字了,感觉没过瘾就结束了,很感动很喜欢。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简爱》读后感1100字2024


这本书的女主角间爱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在舅母的虐待下,她坚强的生活着,努力的反抗着,她追求自由,不想再受到别人的打骂和侮辱。舅妈把她送到劳渥德学校,她很高兴,以为终于可以摆脱恶运了,现实确实得到了一些改观,在劳渥德学校的生活让她喜忧掺半,并通过一些所见所闻受到了很多启发,从朋友海伦身上她看到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忍耐,自己在学习和摸索中日益成长、成熟。

在劳渥德的最后两年,简爱当了教师,但她觉得失去了很多东西,她想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她另外找了份工作家庭教师。在一个送信的夜晚,他认识了罗切斯特先生,并帮助了他,后来才知道罗切斯特就是她当家庭教师桑菲尔德家的主人,经过熟悉和了解,他们彼此产生好感,爱上了对方。在这期间简爱不计前嫌,原谅了曾经伤害自己的舅母,陪伴她直到去世。

当简爱即将成为罗切斯特的新娘时,才知道罗切斯特已经有了妻子,虽然那是个疯女人。简爱很伤心,她无法接受这一切,道德与良心的谴责让她决定离开这个地方。出走的路上历尽艰辛甚至流浪,但这并没有打垮简爱,她巧遇表哥一家,开办了自己的学校,为孩子们带来知识和快乐。因为她从心底始终牵挂着罗切斯特先生,于是又回到了桑菲尔德,经打听得知,罗切斯特的妻子在自己疯态引起的一场大火中死去,在那次灾难中罗切斯特为救人双目失明,并一只手残疾。简爱找到了罗切斯特,告诉他,即使他残疾了,她依然爱他,决定要和他永远的、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我很佩服简爱这种不屈不挠、永远追求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精神。

她前后经历的种种事情,以及她宽容豁达的性格,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敢于反抗、敢于追求、敢于争取,从小就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虽然她容貌不漂亮,出身很平常,又一无所有,但她的气质不卑不亢,处事待人朴实谦和,让周围的人都很佩服。她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可命运似乎有意磨练她,让她经受一次次的困惑和压力,但最终,她战胜了命运,收获了幸福,命运优待了这个善良、坚强、勇敢的平凡女子,使她的一切因自己的努力而改变,变得日益美好起来。

我们要学习简爱这种自尊自爱、坚强独立、不被困难所吓倒的精神,我们要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权衡自己手心里的幸福,把握人生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使自己活得有滋有味,苦中有乐。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孔乙己读后感1100字2024


其实看完后,我最想问也是最纠结的问题是:孔乙己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可怜?看全文,好像是该可怜他的,他在文中的命运到底是怎么样的?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退场,然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看起来,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但我觉得,孔乙己其实是一个自卑且虚荣的人物。和别人(短衣帮)聊天,分茴香豆,教伙计写字,为自己辩解,每一个场合,他都在卖弄学问,看似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实则在掩护他那颗自卑的心。最后一次出场,是以一种颓废不堪的形象登场的,他褪去了代表身份的长衫,换上了破夹袄,最终放弃了他读书人的尊严与固执,在用手一步步走回去时,孔乙己早就不是什么读书人了,语言再和读书人沾不上边了。又或者,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读书人,从一开始替人抄书,连人,书籍,纸和笔砚一同消失开始,我就给他贴上好喝懒做的标签了,再到后面教伙计写字的片段时,可以看出孔乙己是的迂腐的人了。最后,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才褪去平时的傲娇,只说了一句不要取笑。看到这时,我嘲讽地笑了,当初,孔乙己并不认为窃书有错,自诩清高的为自己辩解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的时候,他就已经不配做个读书人了。

只是,孔乙己当真一无是处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教伙计写字。。。。。。其实,他也是个善良的人,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孔乙己如此悲惨的下场?

当时的社会的人心,可笑而可悲。

有没有发现,孔乙己到哪都是别人嘲笑的对象,酒馆的客人,伙计,掌柜。。。。。。。。孔乙己的出现,总伴着笑,嘲笑,就好像,孔乙己生下来就是给别人嘲笑的,到死也是在嘲笑着,到死也是在嘲笑中,一辈子都是个没有尊严的可怜虫罢了,这跟当时的社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当时的人们冷酷无情,互相嘲笑,永远都是个看客。孔乙己为什么没有尊严?因为他科举没有中,同样的都是读书人,丁举人和孔乙己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摔下来的可怜虫和爬上去的胜利者。于是,丁举人可以肆无忌惮地打断孔乙己的腿,孔乙己却无法反驳。我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孔乙己真的无法自力更生吗?文中是这样描写他身材高大,他是有能力自己生活的!可又脏又怕的长衫有毫不留情地告诉我们他根本没有努力!他在自我放任,自我安慰。呵呵,这种人,当然将一无是处。

孔乙己的塑造,是畸形的,不管是身体上,还是思想上。

这篇文章,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迂腐,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麻木不仁,精神思想昏沉对不幸的冷酷,对当时人们自欺欺人的态度的描写,从侧面反映社会的阴暗,对社会的批判。

看到这样一句话,深有感受孔乙己的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但却知道在哪里结束,一段岁月的冷漠,一个旧制度的腐朽,一个时代的没落。这应该就是作者想表达的吧!

边城读后感1100字2024


午后,阳光正好。捧一杯淡淡的香茗,手指轻划过《边城》的书页,心被那抹淡淡的忧伤触动,也被风拂过的惊喜盈满心房。

似乎,我爱上了这幅绝美的画卷。

寥寥几笔勾勒的轮廓,轻描淡写的绘艺,隐藏了所有的喧嚣,边城的人们行走在朦胧飘渺的山水之中,故事也在静静地晕染开来。故事里,古老而静止的风景:茶峒,小溪,溪边白塔,白塔下的一户人家,家中的一户人家,家中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一条渡船。小溪承载起渡船,也承载起老人五十多年的岁月,致使清澈透明,因为老人的朴素xing情。溪边的翠竹叶蝶影婆娑,零零奏响乐声,不仅让吾心如水面粼粼一动。

边城的亲情虽美却脆弱。老船夫经历了丧女之痛,所以他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了女儿的遗孤。爷爷一直都为翠翠活着。正如作者所说: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要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一个老人内心深处的一点柔软和对翠翠的情展现的淋漓尽致。可是,翠翠终究是要长大的,有了爱情的向往。在我这个小小的人儿眼里,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里徒增一抹伦理上的孤独。渐渐的,爷爷讲自己活了一辈子的经验框架硬加于翠翠的经验框架里,爷爷也不懂翠翠的孤独了,再也不懂了。

边城变成的爱情是一场没有结局的童话,令人悲伤。

散发着淳朴气息的乡土气息里,正因为这场爱情,飘零着沉寂的沧桑。我最爱这里面的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都是不凑巧,既然不凑巧,因为朴素的善上难免产生悲剧!天宝的意外死去,导致傩送因为家庭和心里的压抑选择了离开,用纯真的情感一点一点建立的爱情白塔轰然倒塌,翠翠的爱情还未守护便结束了。

这个人也许永远也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给我些许期待又有隐隐的悲忧伤。翠翠便要一直等待这个让她在夜里因他歌声而把灵魂轻轻浮起的男子。(星辰ww)

我禁不住去幻想结局,孤身的翠翠没有了老人,最终等来了傩送,两个人在一起,渡船送客傍晚相偎而坐;夜里数着天上的星星,二老浑厚而富有魅力的歌声唱甜了翠翠,翠翠为二老吹响悦耳的竹笛,然后在音乐,渐渐入梦;也许,傩送遇到了更让他动心的女子,消息传来,翠翠空挽一场梦碎,如她妈妈一般悲惨离去;也许,那一边二老执着的守候着记忆中那个美丽而羞涩的少女,这一头守着一段忧伤的童话,直到青春散尽,容颜已逝,将对二老的爱融入清流,延续到生命的尽头

我总觉得等待也是一种修养,一种独美的意境,一份孤独的守候,一语诗意的问候,尽管傩送不回来,翠翠的等待让《边城》更具情韵了吧!

这一刻,我走不出《边城》了。

不能相守的,未必不幸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