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 导航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00字2024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00字2024。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00字2024,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曾经大学一门文艺类选修课老师布置了一些课外读书作业,其中一个就是《月亮与六便士》。最后我应该也没去借这本书,学校图书馆的估计被借完了,但我没借只是因为懒。

前几年去东莞出差和表妹在深圳逛图书馆,也看到这本书。因为之前老师的推荐,知道是好书,就拿起来看了。

第一章长篇议论,我以为整本书都是这样了。那时我更喜欢议论,并不喜欢叙事,但我也没有看进去。最后好像放下书又看其他书了。

这次拿了微信阅读的15天免费卡,在目里看到了它,就点进去看了。一开始居然不讨厌,后来甚至有点投入。

于是没事就拿出来看看。最妙的是昨天体检,人家都在排队,当然我也在排队。不过我完全沉浸在这本书中,排到我时反而有种被打扰的感觉。

到今天,才三天左右,就看完了。所以热情这东西是没办法的,可惜当年在学校我对这本书没热情,不然选修课的分数可以高一点。

看这本书时,我想了一件事,如果我像主人公一样,二话不说,放下一切追梦想去,我会死在哪一步?

我可能会死在第一步,就是搞不清自己梦想是什么?而主人公却很清楚,所以放弃了自己证券交易所的工作。

让我作弊一次,假如我清楚自己的梦想,比如是写作。第一件事,要把现在的工作辞掉。问题就来了,接着去编辑部吗?工资减半。或者闭关阅读,工资为零;又或者出去旅游获取素材,工资为负数。

总之我可能养的活自己,但养不活自己的生活。我快三十了,要结婚了,这样搞,还结不结的起?别人能安心跟着我吗?毕竟,搞写作,比书中主人公搞画画,也好不了多少吧。

接下来可能要面对和主人公一样的问题:你的梦想不能给你带来物质的未来,你在乎吗?

如果说仅仅是吃的差一点,穿的差一点,我其实还不太在意。但我很在意周围人的目光,如果我的收入在我们乡镇,是底层;在以前的同学中,是倒数;我恐怕心里难以接受,同学聚会也觉得矮人一头。收入,在很多人眼里不就等于你的努力和能力吗?

最后终极问题来了,如果你坚持了一生,在你死前,没能获得世俗的成功,hai放弃了那么多的东西,你会后悔吗?

主人公不后悔,看到他最后在那个小岛上的一段生活,我也相信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我都很羡慕。虽然没获得世俗的成功,但主人公画出了他最后的巨作。虽然最后眼睛失明,但他内心平静,毫无抱怨。

也许你正过着稳定的生活,稳定的同义词,是在一个固定的轨道上,是卡在社会机器的一环上,是规律到有些单调,单调到一眼能看到很远。你是成功的,安稳的,受人尊敬的,前途光明的;但很有可能,你的内心是不安宁的,心里是有所抱怨的。这样过完一生,你可能会有点后悔。

但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可能去放弃一切,即使想尝试,也会像我的假设,会在中途死好几次。

对于月亮与六便士的选择,我的心中也没有答案。不过目前并没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驱动我,所以,不可以完全和主人公比较。

如书中所说,那是一种掉进水里只想活命的驱动力。一般,有这种驱动力的,八成是个天才。一个人既然能做出这种决绝的选择,他的内心一定有自己的逻辑;只要自己能给自己一个交代,就可以了。

我想如果我拿这个问题问涛哥,他可能会说:咱能不能接点地气,踏实过日子不好吗?再跟我说月亮的事,我一脚把你踹西湖里。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700字2024


思特里克兰德是一名证券经纪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热衷聚会,尤其喜爱与文艺界人士交往,膝下一儿一女乖巧可爱。

有一天,斯科里克兰德失踪了,风传和他同时失踪的,还有一名酒吧的女招待。

然而事实是,思特里克兰德只身一人到了巴黎,因为,他要画画。

他住在一间破旧的公寓里,常常食不果腹,终年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乱蓬蓬的头发和胡须几乎遮住了大半张脸。大部分时间里,他并没有努力去推销自己的画,身无分文时,不是去打一份零工,就是到处借钱。

一次,在他患病卧床不起时,惜才的施特略夫将他接到家里,和妻子一起悉心照顾。不曾想,病愈后的思特里克兰德却鸠占鹊巢,并霸占了他的妻子勃朗什。

不久,勃朗什自杀身亡。思特里克兰德离开巴黎,在马赛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几经辗转到了南太平洋岛塔希提岛,从此驻留在此,并与当地土著姑娘爱塔结婚。

接下来的三年是思特里克兰德这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他们依靠房子周围的椰子树获取生活所需。白天,他画画看书,晚上就和爱塔在阳台上坐着,抽烟看星空。

不久,思特里克兰德患了麻风病。去世前,在所住的房间墙壁上创作了自己的最后作品,震惊了曾经想为他治病的医生,感叹这幅天才的画作。

遗憾的是,爱塔遵照思特里克兰德的遗嘱,放火烧了那房子,旷世作品也付之一炬。

和梵高一样,思特里克兰德的作品在他死后成了收藏家和生意人追逐的珍品,价值不菲。

思特里克兰德的前半生,是六便士的半生,一个现实且普通的半生。后半生是遵循内心召唤的半生,是我们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如同高挂在天空的月亮般遥远。

已经人到中年的他,突然放下已经拥有的一切,财富、家庭、子女,前往巴黎,超然物外,过着潦倒的生活。日子虽然困苦,但他从不说丧气话,总是带着一副讥讽的神情,甚至在勃朗什为他自杀这件事上,已经没有了基本的人性,他的心中没有别人,甚至没有他自己。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被问及为何离开伦敦,离开家人,宁愿在巴黎过着潦倒的生活时,他只说了一句:我要画画。

在被医生告知他患了麻风病时,他也只是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随后的两年,在病痛的折磨和双目失明中,用在墙上作画,渡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这究竟是真的无所畏惧,还是自我克制的力量,都十分令人钦佩。这一切,都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

这个故事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只是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中间穿插了一个叫阿伯拉罕医生的故事。

阿伯拉罕是一名才华出众的犹太籍医生,即将成为医院领导人之一。在被任命之前,他度了一次假。当他乘坐的轮船停靠在亚历山大港时,他站在夹板上,看着被明媚阳光照耀着的这座白色城市,看着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心境起了微妙的变化,像是上天给了他某种启示,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袭上心头。他当即下定决心,从今以后,要在这里渡过余生。

他提起行李,下了船,将辞职信寄出后,他在亚历山大港的公立医院找了份工作,收入仅够维持生活,和一个希腊女人结婚并生了孩子。而接替他领导岗位的另一个人,则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住着豪宅,享受着本该属于阿伯拉罕的荣华富贵。

问及阿伯拉罕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他说从未后悔过,他对这样的生活很满足,且生活的非常幸福。

看完书后,不禁对究竟哪一种人生是成功的有了思考。

我们现在的生活,比发表《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晚了整整100年,科技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让人们在职业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但依然有人处在焦虑和匮乏的状态里,纠结于眼前的苟且和远方的诗。

该书的作者给了我们答案。

做着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生活在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环境里,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相反,成为一名著名的外科医生,年收入一万英镑,娶到一位漂亮的妻子,这就算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在于一个人要怎样看待生活的意义,在于他觉得对社会应尽怎样的义务,对自己有怎样的要求。

你可以选择满地都是六便士的生活,但有人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但无论怎样,希望都是我们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500字2024



这本书我最开始读不进去,所以我是从中间开始读的,读完以后,翻过来再从头开始,这样对于前边一些铺垫,倒是有更多理解。

有好几个朋友都和我说:不喜欢书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

正如这些朋友一样,我最开shi也不喜欢这个人,这种毫无责任感,毫无道义,违背友情、爱情的男人,竟然是一个故事的主人公,然后他竟然是一个天才。这让我们不能够接受。

我想大多数人最开始都难以接受。

但毛姆这个作者,他只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他并不是要塑造一个让人民大众都喜欢的角色,他以一个和我们一样看客的身份在讲述这个人,甚至,书中的我,一度也非常的讨厌他,就连迎头碰上,都不想打招呼,想甩开他,所以作者,并不是要去写一个让万人敬仰的角色,他不仅在给我们展示一个天才的成长之路,也在展现一种人性,一种多样化的人性。

正如书中所说:那时,我还没有懂得人性是如何的矛盾,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做作,高贵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恶中有多少善良。如今我是充分懂得了,小气与大方,怨怼与仁慈,憎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中的。

如果要给这本书画重点的话,我就画这一段,因为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是,它让书里主人公所有矛盾的行为,都得到了解释,也许我们还是不能够接受,但现实的存在,并不以我们是否接受为转移,试问我们自己,谁又没有隐瞒过或者欺骗过呢?

关于月亮和六便士,书中并没有明确的点出,但是我想,从每个人的行为,我们可以读出他们心中的月亮和六便士。

斯特里克兰在40岁以前的生活,是六便士;他要画画的梦想和信念是月亮。

施特略夫的妻子,嫁给她并不爱的施特略夫这件事情,对于她来说是六便士,斯特里克兰是她的月亮。

施特略夫把帮助有才华的画家当成他的月亮。

书里还提到一个医生,他叫什么名字我不记得了,但他抛弃正在上升的职位而跑去一个镇上娶了一个平凡的女人为妻过着简朴但悠闲的生活,这正是他的月亮;而他的同学顶替了他的位置成了一个社会上大的视觉认为成功的人,也许这同样也是他的月亮吧。

月亮和六便士本身并不冲突,更不会对立。在弯腰拣六便士的时候也可以优雅得体,如果不那么贪婪,我们原本不用那么卑微、虚伪的去对待六便士,金钱本没有罪恶,罪恶的是贪欲永无止境的贪欲。如果让贪欲把控了人心,即使是纯洁的月亮也会蒙上厚厚的灰尘,但最终,我们都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共同读书的一位教授说:我们做不了斯特里克兰,那我们可以选择做施特略夫。

这本书里,我特别怜惜和尊敬的人之一是施特略夫,其二是斯特里克兰的最后一个女人爱塔。

这里先说施特略夫。

这个世界上,有人是天生的天才,就像斯特里克兰;有的人就是天生的伯乐,就像施特略夫。

施特略夫是一个画家,也是对于艺术有执着追求的一个人。

但他穷尽一生,可能也没有画出他心中渴望的那幅画,这对于一个追求艺术的人来说,是非常难受的。

所以他对于那些有天赋的画家,及其的崇拜、欣赏、甚至怜惜。有的人手上拮据,找他借钱,哪怕明知有借无还,他也无所谓。他和斯特里克兰性格不合,总是说不来几句话就吵起来,但这完全不影响他对于斯特里克兰在绘画上的欣赏和支持,他得知斯特里克兰病得快要死了,就非常的难过自责,他说我怎么可以任他这样呢?我应该早一点找他的,他想方设法把斯特里克兰接到家里,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的照顾呵护,甚至后来,在斯特里克兰做了那件人神共愤的事情后,他心爱的妻子也为斯特里克兰自杀,他怒火中烧,心痛得恨不能去死,也许他甚至想杀了斯特里克兰。

但是后来,他看到了那副画,就是那副斯特里克兰为他妻子画的画,他再次因为斯特里克兰的艺术天份而叹服那种艺术境界,可能是他自己一辈子都不能企及的境界,他陶醉其中,忘了怒火,忘了仇恨,心里只有一个天才的画家的存在他要保护他呵护他,让他的天赋得以充分的表现出来,所以,可怜的施特略夫,又邀请斯特里克兰去他的家乡荷兰。

这也是一个为艺术而痴狂的人吧,这个看似平常,窝囊,丑陋的男人心里,也烧着一团火吧,如果他不去做这些,可能也会被烧死。

爱塔,是最后陪伴在斯特里克兰身边的人,她爱他,是一种至真至纯纯粹得没有自我,没有任何要求,是单纯的只要爱你,只要你在我身边,至于你有没有那么爱我,你有没有钱给我,这些都不存在的,你在我看得见的地方,让我照顾你,让我为你生儿育女,我就很幸福很满足了。

这样的爱是真正无私的爱,但现实里只有极少极少数的人才有可能做到,甚至我们活过一生,恐怕也难以见到。斯特里克兰何其幸运以及幸福,可以得到这样的爱。

我们大多数时候在计较,在核算:你爱我多一点还是我爱你多一点。

如果说到中年夫妻和家庭,应该也有很多在计算你为这个家付出多点还是我付出多一点。

爱塔是不计较这些的,她照顾斯特里克兰的生活起居,做他的后盾,直到他得了人见人怕人见人恨的麻疯病,她都不曾离开他,当他为了她和家人的健康准备离去时,她说:除非我死,你要是走了我就去那棵树上吊死。

她照顾他直到他死去。

毛姆在述说这个女人的时候轻描淡写,没有刻意去宣扬她的伟大和无私,就好像人群中路人甲一样的不起眼,也许对于她来说,确实就这样普通平凡的。但她的平凡的爱却又让我们忍不住回想,忍不住慨叹。

之前读了毛姆的另一部小说《人性的枷锁》,那本书我断断续续看的,所以很多情节已经无法连贯,一些想法也没能及时的记录下来,准备有时间再重新细读一遍,而且我准备把他的书都读一遍,因为毛姆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探讨和思考,对世俗道德的追问,以及对爱情、对梦想这些东西的感悟。

也许由于我的经历比较坎坷,从小外貌的胎记、疾病、残疾、寄人篱下、贫穷,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沧桑和裂痕,充满了自卑和委屈,我看到太多的人性的黑暗,但也感觉到许许多多陌生的关爱虽然只是一点点,但已经够了,可能正常人需要很多很多的爱才能够温暖,但我只要不被黑暗完全的吞没,只要我还能看得见一丝光,我也觉得够了。

所以我喜欢静静的观察人性,我要自己知道人性的多样,让自己去接纳去调整。

如果我终其一生都够不着月亮,那便让自己,让自己的六便士成为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50字2024


《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主要讲述了一位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为追求心中的梦想,抛弃一切,一声不吭地从伦敦孤身一人去往巴黎,一路为梦想而奔波奋斗。

阅读初始,我并不喜欢斯特里克兰,他的所作所为让人费解,甚至觉得有些荒诞和过分。他对现实社会没有是非观念。责任、家庭、世俗的认可,这些现代社会所衍生的价值观,被他远远的抛在身后,弃之如敝履。他抛弃自己美满的家庭,让他的妻子陷入崩溃,让自己的孩子遭受家庭的变故。在巴黎,他遇到了老好人德克斯特洛夫,但他的出现让斯特洛夫的家庭支离破碎,而他还能摊摊手说,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他性情怪癖,他那副对尘世的嘲讽,他的粗鄙,他的潦倒和他的骂骂咧咧的模样,着实让人喜欢不起来。

但换个角度,我对他能有勇气活出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对艺术、对梦想的追求却表示无限敬佩。斯特里克兰,在他活到四十岁,浑身已沾染了俗气时,能毫不回头,抛弃一切,内心的坚毅已彻底震撼了我。正如毛姆所说他好像是一个终生跋涉的朝圣者,永远思慕着一块圣地。斯特里克兰不断地推翻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伦敦到巴黎,从马赛到塔希提,始终疯狂寻找。他居无定所,穷困潦倒,时常睡大街,时常好几天不吃东西,但尽管如此他也从来不曾抱怨生活。他一生都在与梦想和生活在斗争,最终他都会选择他心中的月亮。他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不在乎作品的成功或者失败,不在乎诋毁或者赞誉,热爱绘画,只是血液和灵魂里一种井然有序的愿望。最终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找到自己的灵魂栖息地,找到创造的灵感,并且创造不朽之作,将人生价值彻彻底底地注入到了灿烂的画布中。

梦想与信仰,从我们呱呱落地起,就与我们相随,本是灵魂一部分,但在现实生活的不断浸染中被磨灭。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这样一个斯特里克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断地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们都有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面对欲望,面对肉体的折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被名利与金钱吸引,习惯了舒适安逸的生活,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忘记了曾经儿时的梦想,缺少勇气、缺少意志去突破自己,在不断地斟酌与妥协中选择舒适,过着平淡、中规中矩的人生。

人活着,需要六便士,也需要月亮。纵然脚下铺满了便士,也希望我们不忘初心,眼里能看到月亮,做那个追逐星辰的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300字2024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看见的月亮,偶然看见这句话,仍是满心欢喜,便再次回看了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书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原是位证券经纪人,有着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人到中年却突然舍弃一切,离开家乡,义无反顾的去追求自己所热爱理想。这看似荒诞无奇的事情,却如实发生。不得不说,惊叹之余,更多的是佩服和羡慕那份勇气。

反观如今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了更加富裕充分的条件,但理想似乎还是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词,或许说出来大家都一笑了之。但这本书告诉我们,不是天才,依然可以勇敢,我们始终有逐梦的权力。或许如书中所言,在逐梦路上我们都像是一个终生跋涉的旅客,不停地寻找一座很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庙。或许有人说这像是永远追不到自己尾巴的猫,但子非余焉知余之乐呢!

翻开导读,第一句话便是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梦可是梦境,亦可是梦想,这本书的主人公,自然是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梦想如月亮般皎洁而遥不可及,却又令人向往无穷,所以他才在事业美满家庭幸福的稳定生活中毅然放弃一切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寻找真正的自己。梦想还没照进现实,便要面临穷困潦倒的世俗生活,恰恰六便士象征的这一现实生活。书中以第一人称我叙写,一个个故事在我的眼中接连发生,我可以是世上的每一个人,代入书中随着剧情起伏体会人生百态,收获感悟,也能自我反省。奥斯卡王尔德写下过这样的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谋生只是单纯的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状态,而生活是仪式感,做你热爱的事情,过你舒适的世界,跟随自己的内心深处,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思考并选择其一,但往往是难以两全其美的。

只有诗人和圣人才会在柏油路上浇水,满怀信心地期望能长出百合花来回报他们的辛劳。这是书中的一句话,看似荒唐,竟然有人妄想让柏油路生出生命,拥有色彩。但当我们细细品读,只有诗人和圣人才可以,他们有什么品质?为了理想而奋斗,追逐生命中唯一的光,不管周围侵袭的黑暗,只看着那烤人灵魂的热,奋不顾身扑上去,像飞蛾一般。那是对月亮的敬重啊。我们的一生该如何去追求,是得过且过还是砥砺前行,这值得我们去思考。世上有很多的不可能,但大多数不可能也许有可能存在,正如被判了死刑的癌症晚期患者从死神手里逃脱一样,我们要敢于去追逐理想,哪怕那理想在别人眼中就是个笑话。

只要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毛姆在书中写的这句话更加印证了他不畏万难的品质,诗人是浪漫的,某些时刻,他的浪漫让你以为这是一种温柔的情怀,然而,实则不同,诗人的浪漫是执着的表现形式,一种带着诗人特有的美感的表现形式,不可忽略的是其中的执着,为了那个理想,那个也许不被世俗认可的理想。世人笑他疯狂的执拗,他内心却无比的欢喜,只因为追梦在路上,渴望刻骨铭心,即使这一路痛彻心扉,一路坎坷,一路变数,一路刺激,追逐着,向往着,不论结果如何,不求世人的理解,他就是他,心有所向,处处天堂。而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坚持不懈也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他必定经历了常人没有经历的挫折与磨难,但是一切都走过来了,阳光也好,风雨也罢,经历过不可能的极点,才能有不惧怕一切的可能,柏油路上也可以用血汗和泪水哺育出鲜花,圣人的坚信让保罗高更也坚信理想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是梦想,六便士是现实,毛姆笔下的斯特罗夫选择了拥抱月亮,放弃手中的六便士,这无论在任何时期的人们看来都是一种莫大的勇气。而现实中的人总是喜欢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就像人们会因为贫穷失败而放弃理想随便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女人会因为无法遇到真爱而放弃追寻随便找以为体面的丈夫过一段看似美满的婚姻。生活中有太多事阻碍着我们对梦想的追寻,而在这一个个岔路口之中,我们渐渐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初心,看不到月亮,便只低头于地上可怜又可悲的六便士,望不见星空,便以为自己卷入一片无尽黑暗。斯特罗夫看似荒诞无稽,莽撞无畏的举动,又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奢望,他的贫困潦倒的生活不会令任何一个人称赞与羡慕,但他饱满激昂的精神世界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敬佩的!

书中写到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何尝不是呢?我们活在当下,不得不去考虑他人的想法,不得不去顾及他人的感受。就如同考上大学当我们选择专业、选择就业时,我们当中许许多多的人要听从父母师长的安排,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又有哪些人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活的呢?我们察言观色,成为了不想成为的人,成为了不得不成为的人。书中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了主人公选择的教材,还探讨了我们在未来路上可能要遇到的事情,更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迷失了本心,我们可以察言观色,但不要忘了原本的我们,在克服困难时,在追逐梦想时,在做真正坦荡的自己时,要保持那份独特性,要勇敢追求幸福。

月亮与六便士,代表的不仅仅是理想与金钱之间的抉择,更是代表着我们内心深处的选择与世俗为我们做出的选择,我们可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活着,匆匆忙忙劳劳碌碌一辈子;但是我们更可以为自己而活,遵从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这世界本来就没有太多是与非,无愧于心就好。有人说,月亮遥远,追求一生,不过是水中捞月,镜花水月一场空而已。比起我们追逐到手的月亮,追逐的过程才是更加美好有趣的不是吗?也有人说,面对月亮那么遥远的事,立足当下,专心于六便士的便利,难道不好吗?如果这样想,岂不是更像井底之蛙,满足于枯井上的蓝天,却不知枯井外的天空,多么广阔无垠。享受追逐月亮的过程,在追逐中找寻人生的价值,才不负此生。

人生正如一场美梦,枕着月亮,踏风远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00字2024


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过着六便士的生活仰望着月亮。我也是如此,但又有些不同。我不断的朝着月亮跑去,但是我没法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将自己的外衣一层一层的脱掉,抛下一切便启程。我想绝大多数像我一样的人都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容器里,天生带来的活泼与棱角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变淡慢慢的被磨平。人们的一举一动dou要符合着普世的准则,稍有不同,环境就会变本加厉的还给你,杀你个措手不及。

我时常是个愤世嫉俗的人,不屑于循规蹈矩,不屑于把自己外表打磨的光亮,好让自己不论在哪个角落都显得相称。我也时常钦佩像林黛玉那样的人,不为世俗所动。

可是我仍然是个矛盾的人。因为我发现,我慢慢的变得会看人脸色说话了,我慢慢变得圆滑了。爸爸曾经经常教导我,做事情总得留个心,不然像你这样的出去,不免上当受骗。果然,上过几次当后,我变得机智了。你看,我现在生活的还不错,或多或少也是受恩于它。

我常常问我自己,我追寻的是什么?我给不出一个很好的答案,但又好像已经有了答案。我想象过年轻时为事业奋斗,老来和另一半隐居山林。想想空来淘米浇地,闲来看书解闷的生活也还算是不错。但是,这些梦想又多是不现实的。罗胖说,大多数人去古镇旅游都期望白天看到小桥、流水、人家,晚上回了宾馆躺着的是沙发,做的是SpA,面朝着的是带着江南烟雨的河流,背对着的是超级豪华大酒店。你看,人们希望的和真正的做法总是矛盾的。我或许也是一样的,我也是容器里的一员。

于矛盾中求生存本身就是困难重重,但不可否定的是,它仍然是生活的常态。是的,所以很多人都过着六便士的生活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可是,我知道的,我不能这样。

虽然,这让人悲愤不已的过去,仍然在继续。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00字2024


这世上的普通人应该都没办法活得像斯特里克兰德一样吧!这是读完《月亮与六便士》的第一感觉。思特里克兰德的活法是我最向往的,但可能这一生都无法达到,归根结底,还是得依靠别人看法而活着。

也许我的内心还是不够强大,依旧需要别人的肯定,所以无法完完全全活得自在吧。面对那些负面的声音,即使知道那只是一种观点的表达或是情绪的发泄,并不针对自己,但仍会感到不小的失落。

我恐惧被人群的河流抛洒在外,但仍然渴望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我渴望表达与听到不一样的声音,但仍害怕接收到异样的目光。这也许也是人这种群居动物的弱点吧。思特里克兰德克服了这种弱点,他完全不惧别人怎么看他。而这种不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是人的本能,而成长过程中,而我们总是被那些让想象中的世界颠倒的事情伤害(让我想起了《牯岭街少年sharen事件》),于是不再对这个世界抱有希望,认为事实就是这样,并以存在即合理为自己开脱。而对于表达不一样的见解的行为,我们也害怕遭到别人的否定,好像被全世界抛弃。但其实这也是正常的感情,是人xing的弱点之一。

我很佩服那些能够大胆讲出自己所想,不畏惧别人怎么说,并且仍相信通过努力能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这样的人一定拥有强大的内心,就算受尽打击、遍体鳞伤,仍然尽己所能滋养着世间这块盐碱地,并相信播种后会开出最美的花结下最甜的果,一次又一次被毒辣的太阳灼伤也不放弃失望(体会到了这些的我现在听《成名在望》和《imagine》超有感觉啊,也更理解泰戈尔的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抱之以歌)。

反观现在,我们每个人与别人交流好像都带有一种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的目的,而对于那些我们无法反驳的言论,只有人身攻击的唾沫在空中横飞,殊不知我们在用多骇人的刑具折磨别人。

很多人被世界伤害,变得麻木,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必须麻木,我们也许没有见过奇迹,也不相信奇迹会发生,但也应该给所有努力的人足够的尊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应该是所有人的最大理想,我们无法做到,但一定有人可以,我们说不出是哪一种声音会实现这个愿望,所以给所有的声音都致以最大的善意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