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300字 > 导航 >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800字2024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300字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800字2024。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在读过一本书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800字2024,感谢您的参阅。

《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生平为素材,除了高更的生平经历外,毛姆还赋予斯特里更为鲜明饱满更富有争议的人格。书中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月亮是什么,六便士又是什么?刘瑜先生在《送你一颗子弹》中有一句非常巧妙的话:月亮是艺术和理想,六便士是世俗价值观和欲念,这部作品就是讲述了这样一个生活和艺术,梦想与现实的故事。

小说讲的是一位家庭美满、事业如日中天的证券经纪人斯特里步入中年后人生之路陡然一转,决绝地告别自己的事业、家庭和所有一切,流浪巴黎学画作画的故事。斯特里在异国他乡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但他并不是很在意,认为只要能满足基本需求就足够了。他生了一场大病,德克把他接到身边悉心照顾,他痊愈后抢走了恩人德克的妻子布兰奇,把这个本来温馨美满的家庭拆得七零八落之后又毫无留念地抛弃了布兰奇,致使她最后无法接受吞食草酸自杀。斯特里最后选择远离文明社会到与世隔绝的一个太平洋小岛上专心绘画,他与岛上的女子阿塔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震惊后世的杰作。但他在临死前,却嘱咐妻子把他的尸体和壁画一起用一把火烧掉,和自己的心血一起化为尘土。

这不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诗与远方的故事,斯特里是真的不把功名利禄和外界的评判放在眼里,他在这份旷世奇作完成的过程中就得到了满足,之后会不会被世人看见,能不能得到赞誉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他的伟大在于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并且再也没有为六便士低过头。月亮重要,六便士也重要,性格即命运,命中注定是哪样就是哪样,人不仅要活着,还要生活。专心抬头追着月亮走也好,认真低下头捡地上的六便士也罢,边捡着六便士边抽空抬头看一眼月亮也好,你要有认清自我的勇气,也要给予自己去追寻真实所想的自由。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700字2024


2017年冬,这是我在北方过的第一个冬天。此处的寒意更甚于南方。冬日的上午店里不显繁忙,这给我闲暇的时间静心阅读,今日便拜读了毛姆先生的《月亮和七便士》。毛姆先生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斯特里克兰德先生的事迹,斯特里克兰德在他的眼中,或者在那些认识他的人的眼中是什么样的,这多少有点主观色彩,但并不影响我们去了解这个人。

斯特里克兰德在他四十岁的时候放弃了他所拥有的一切,而仅仅因为他想画画。这个决定在其他所有人看来都很突兀而且疯狂,他抛妻弃子,一个人跑去巴黎,只留给妻子一封信,说他不会再回来了。或者说如果他抛弃家庭是因为一个女人也许更能让人想的通一些,然而并不是这样的,事实就是他要画画,而家庭都是他的羁绊与束缚,跟女人一丁点关系都没有。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他是无情而残忍的,留下一个没有收入来源的妻子和两个没长大的孩子,这是怎么样的一种不负责任!

在巴黎的时候,他的生活过得并不舒适,他住在破旧的旅馆里,没几个朋友,穿得很邋遢,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他的画室里,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只靠一块面包和一瓶牛奶来维持。对他来说只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就是画画,当他为数不多的钱花完的时候,他会去找一份临时工,挣点钱继续买颜料画画。他的话不多,有时候笨拙得很艰难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交谈经常也会尖酸刻薄,对关心他的人冷嘲热讽,还好他朋友本身就不多,从正常人的角度来看,他不是什么好人。他对画画以外的所有的事情都不关心,包括他自己的身体。当他生病快死了的时候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不舒服的时候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有天有人想起他,找到了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他。他的朋友把他抬到自己家里救治照顾,女主人因为经常照顾他,对他生了情愫。当男主人发现的时候,女主人要跟他走,他的这个朋友是一个懦弱的老好人,男主人爱女主人,不想让她无家可归,自己离家走了。斯特里克兰德对女主人并没有感觉,只是为了找她做模特做一幅画。他并不爱这个女人,或者说他的情感里已经没有爱这个字眼,不久女主人服草酸自杀了。对于这件事他也没有愧疚之情,仿佛他已经失去了一个人类所具备的基本感情。他像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他的灵魂已经脱离了这个空间,眼里看到的都是各种幻象,他要做的就是把他所看到的都画下来。

他对舒适的生活漠然置之,无动于衷,他对所有面对的困难坦然以对。我们在看到他所有的缺点之后,若干年后当他的画作闻名于世,或许可以通过他的画作折射向另外一个世界的他,像火山熔岩,炙热,激烈,永不停歇。他想画画,这个算是理想吗?或许仅仅是一个愿望,然后如此决然的舍弃一切去实现这个愿望,无视一切干扰,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当后来他得了麻风病,当上天剥夺了他的视力,他依然没有停止画画,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依旧冷坚定地做他一直做的事情,仿佛要死的不是他,在他临死前的一年里,也是在失明的一年里,他的画画满了墙壁,我很好奇,失明之后还可以画画吗?但他画了,而且画的很好,也许他所看到的景象并不存在于他的眼中,而是固化在他的脑海。他死的时候很少人知道,医生去他家看到了他的画他凝神屏息。他心头升起了一种感情,他不理解,也无法分析。他感到又惊又喜,那是一个人目睹世界混沌初开时也许会感觉到的惊喜。那画气势磅礴,充满肉欲,激情四溢。然而,其中也有某些令人恐惧的东西,某些让人害怕的东西。画出这幅画作的人,已经挖掘到造化的隐蔽的深处,发现了既美丽又恐惧的秘密。画出这幅画作的人,了解到了世人会认为邪恶的东西。画中某种东西是原始的、可怕的。它不是人类的。它让他的脑海出现了模糊的黑色魔法的记忆。它是美丽的,也是污秽的。她死后,她的妻子一把火把屋子连同画作烧了,也许这才是它的归宿。

他死后多年,他的画作闻名世界,各种版本的他出现在人们口中。真实的他从来不是一个好人,但不失为一个勇敢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他的眼里只有画画(或许可以理解为追求美的境界),为此他舍弃了一切。

读完此书,震撼于主人公的决绝,专注。试问自己,当你四十岁时,你会为了一个突然从心底冒出来的理想放弃你现在拥有的一切从零开始吗?父母妻子孩子家庭生活工作?我想我是放不下的。 我羡慕专注的人,为了目标可以努力拼搏,但我还做不到这样,我想慢慢变成这样,这有一个过程。有这样一个努力的朋友倒是极好的,那是光芒四射的品格,当你堕落时,你会看到一束光,银色的,你想堕落这光芒便会刺痛你的双眼,想不被刺痛,那么自己也变成一束光。很幸运,能遇到这样的朋友。好些年了,从未想动笔写过什么,我想我是人丑就该多看书,汲取一些养分,成长一些总是好的,总不能让此心在低级趣味里枯死吧。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900字2024


首先在我写之前我首先要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文艺青年。但因为这本书的知名度以及莫名的缘分,让我有机会阅读此书。

这本书总体篇幅不长,内容却十分丰富。本书中的我以主人公的口吻讲述整个故事,对主要人物的描写一小部分来自于自己,大部分来自于别人的讲述。故事的主角斯特里克兰,是在伦敦一个证券公司做经纪人,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但突然有一天他抛妻弃子,当我去帮其妻子一探究竟时却发现斯特里克兰只想画画。而从这开始,有关这位画家的一系列的故事才算真正展开。

斯特里克兰在巴黎困苦不堪的时候接受了斯特罗夫的帮助,在此期间却和斯特罗夫妻子布兰奇暗通款曲,而后又把她抛弃,最后布兰奇自杀未遂但抑郁而终。在巴黎经历了这些之后他又去了马赛而后远赴南太平洋塔希提岛。在这个岛上斯特里克兰靠救济维生,后经介绍与一个土著人结婚。他们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岛屿上过着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日子,最后斯特里克兰死于麻风病,临死前他已双目失明,最后他在自己住的房间里画了满墙的壁画,并告诉妻子,他死后要把房子烧了,最后他倾其一生所画出来的杰作就这样被烧得一干二净。

通过斯特里克兰的一生可以发现他就是一个为绘画而生的人,这一生,他过得贫困潦倒,但他毫不在乎,他一步步摆脱生活的桎梏,精神的枷锁,终于他最后把毕生所悟表现在临终前的壁画上,而他的梦想实现了就让妻子把它毁了,至始至终他都是一个思想特立独行的人,从来不会为别人做些什么,也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也许就是天才的独特之处。

斯特里克兰一生都在做减法,他甩掉身上所有的负担,专心做好一件事而终有所成。而现实中,好像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在做加法,我们被越来越多的身份困住,也许有些时候适当的放弃反而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文中斯特里克兰的原型是高更,通过这部小说,让我们也更深刻的了解了这位伟大的画家。同时也引发作为人们的思考。一个人是追求位高权重,衣食无忧?还是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都取决于个人的志向,而只要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不应该被否定。与此同时,特立独行的天才不应该被指指点点,而是需要大家更多的包容心和爱心。而天才所留下的作品也作为我们的食粮引领我们向更高的精神世界探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00字2024


曾经大学一门文艺类选修课老师布置了一些课外读书作业,其中一个就是《月亮与六便士》。最后我应该也没去借这本书,学校图书馆的估计被借完了,但我没借只是因为懒。

前几年去东莞出差和表妹在深圳逛图书馆,也看到这本书。因为之前老师的推荐,知道是好书,就拿起来看了。

第一章长篇议论,我以为整本书都是这样了。那时我更喜欢议论,并不喜欢叙事,但我也没有看进去。最后好像放下书又看其他书了。

这次拿了微信阅读的15天免费卡,在目里看到了它,就点进去看了。一开始居然不讨厌,后来甚至有点投入。

于是没事就拿出来看看。最妙的是昨天体检,人家都在排队,当然我也在排队。不过我完全沉浸在这本书中,排到我时反而有种被打扰的感觉。

到今天,才三天左右,就看完了。所以热情这东西是没办法的,可惜当年在学校我对这本书没热情,不然选修课的分数可以高一点。

看这本书时,我想了一件事,如果我像主人公一样,二话不说,放下一切追梦想去,我会死在哪一步?

我可能会死在第一步,就是搞不清自己梦想是什么?而主人公却很清楚,所以放弃了自己证券交易所的工作。

让我作弊一次,假如我清楚自己的梦想,比如是写作。第一件事,要把现在的工作辞掉。问题就来了,接着去编辑部吗?工资减半。或者闭关阅读,工资为零;又或者出去旅游获取素材,工资为负数。

总之我可能养的活自己,但养不活自己的生活。我快三十了,要结婚了,这样搞,还结不结的起?别人能安心跟着我吗?毕竟,搞写作,比书中主人公搞画画,也好不了多少吧。

接下来可能要面对和主人公一样的问题:你的梦想不能给你带来物质的未来,你在乎吗?

如果说仅仅是吃的差一点,穿的差一点,我其实还不太在意。但我很在意周围人的目光,如果我的收入在我们乡镇,是底层;在以前的同学中,是倒数;我恐怕心里难以接受,同学聚会也觉得矮人一头。收入,在很多人眼里不就等于你的努力和能力吗?

最后终极问题来了,如果你坚持了一生,在你死前,没能获得世俗的成功,hai放弃了那么多的东西,你会后悔吗?

主人公不后悔,看到他最后在那个小岛上的一段生活,我也相信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我都很羡慕。虽然没获得世俗的成功,但主人公画出了他最后的巨作。虽然最后眼睛失明,但他内心平静,毫无抱怨。

也许你正过着稳定的生活,稳定的同义词,是在一个固定的轨道上,是卡在社会机器的一环上,是规律到有些单调,单调到一眼能看到很远。你是成功的,安稳的,受人尊敬的,前途光明的;但很有可能,你的内心是不安宁的,心里是有所抱怨的。这样过完一生,你可能会有点后悔。

但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可能去放弃一切,即使想尝试,也会像我的假设,会在中途死好几次。

对于月亮与六便士的选择,我的心中也没有答案。不过目前并没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驱动我,所以,不可以完全和主人公比较。

如书中所说,那是一种掉进水里只想活命的驱动力。一般,有这种驱动力的,八成是个天才。一个人既然能做出这种决绝的选择,他的内心一定有自己的逻辑;只要自己能给自己一个交代,就可以了。

我想如果我拿这个问题问涛哥,他可能会说:咱能不能接点地气,踏实过日子不好吗?再跟我说月亮的事,我一脚把你踹西湖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50字2024


前段时间把社交网络昵称全部改为斯特里克兰,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人充满深深的敬佩,羡慕那样的人,但自己却不敢成为那样的人,虽然自己一无所有,但抛弃所有,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事,真是太难了。

这几天,单位来的来,走的走,围城啊,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到底想做什么,自己也一直找不到答案,但真心想改变,如果改变不了自己,就换个环境吧。读《月亮与六便士》是在那段特别颓废的时间,我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日记上写的满是挣扎。

40多岁,我会在做什么,不敢想象,斯特里克兰在他40岁的时候,抛弃家庭事业,独自一人去学画画,哪怕他画得并不好,甚至少有人买,都到了难以维持自己基本生活的地步,但他还是继续画,画画真的让他疯魔。前不久,一个硕士研究生重新参加高考,选择自己喜欢的医学专业,26岁,还可以有梦想,对比我这条咸鱼,真的太闲了。

40岁以前,斯特里克兰是一个普通市井小民,按部就班的工作,为生活、事业奔波,跟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区别。40岁以后,他放弃所有,选择去画画,自私到了极点,对,完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对妻子完全不管不顾,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还是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唉,这真是个疯狂的世界。

羡慕那些不顾一切追求自己所爱的人,我是做不到了,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但其实想想也没什么可以失去的,可自己想得到的,也不知道啊。你得赚钱,你得养活自己啊!怪这个社会,不给人机会,那还是有那么多人把握住了机会。只能怪自己,真的所有东西都是自己做的决定,每次选择都有风险,做不到抛弃一切,就学会勇敢承担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700字2024


思特里克兰德是一名证券经纪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热衷聚会,尤其喜爱与文艺界人士交往,膝下一儿一女乖巧可爱。

有一天,斯科里克兰德失踪了,风传和他同时失踪的,还有一名酒吧的女招待。

然而事实是,思特里克兰德只身一人到了巴黎,因为,他要画画。

他住在一间破旧的公寓里,常常食不果腹,终年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乱蓬蓬的头发和胡须几乎遮住了大半张脸。大部分时间里,他并没有努力去推销自己的画,身无分文时,不是去打一份零工,就是到处借钱。

一次,在他患病卧床不起时,惜才的施特略夫将他接到家里,和妻子一起悉心照顾。不曾想,病愈后的思特里克兰德却鸠占鹊巢,并霸占了他的妻子勃朗什。

不久,勃朗什自杀身亡。思特里克兰德离开巴黎,在马赛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几经辗转到了南太平洋岛塔希提岛,从此驻留在此,并与当地土著姑娘爱塔结婚。

接下来的三年是思特里克兰德这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他们依靠房子周围的椰子树获取生活所需。白天,他画画看书,晚上就和爱塔在阳台上坐着,抽烟看星空。

不久,思特里克兰德患了麻风病。去世前,在所住的房间墙壁上创作了自己的最后作品,震惊了曾经想为他治病的医生,感叹这幅天才的画作。

遗憾的是,爱塔遵照思特里克兰德的遗嘱,放火烧了那房子,旷世作品也付之一炬。

和梵高一样,思特里克兰德的作品在他死后成了收藏家和生意人追逐的珍品,价值不菲。

思特里克兰德的前半生,是六便士的半生,一个现实且普通的半生。后半生是遵循内心召唤的半生,是我们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如同高挂在天空的月亮般遥远。

已经人到中年的他,突然放下已经拥有的一切,财富、家庭、子女,前往巴黎,超然物外,过着潦倒的生活。日子虽然困苦,但他从不说丧气话,总是带着一副讥讽的神情,甚至在勃朗什为他自杀这件事上,已经没有了基本的人性,他的心中没有别人,甚至没有他自己。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被问及为何离开伦敦,离开家人,宁愿在巴黎过着潦倒的生活时,他只说了一句:我要画画。

在被医生告知他患了麻风病时,他也只是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随后的两年,在病痛的折磨和双目失明中,用在墙上作画,渡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这究竟是真的无所畏惧,还是自我克制的力量,都十分令人钦佩。这一切,都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

这个故事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只是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中间穿插了一个叫阿伯拉罕医生的故事。

阿伯拉罕是一名才华出众的犹太籍医生,即将成为医院领导人之一。在被任命之前,他度了一次假。当他乘坐的轮船停靠在亚历山大港时,他站在夹板上,看着被明媚阳光照耀着的这座白色城市,看着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心境起了微妙的变化,像是上天给了他某种启示,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袭上心头。他当即下定决心,从今以后,要在这里渡过余生。

他提起行李,下了船,将辞职信寄出后,他在亚历山大港的公立医院找了份工作,收入仅够维持生活,和一个希腊女人结婚并生了孩子。而接替他领导岗位的另一个人,则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住着豪宅,享受着本该属于阿伯拉罕的荣华富贵。

问及阿伯拉罕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他说从未后悔过,他对这样的生活很满足,且生活的非常幸福。

看完书后,不禁对究竟哪一种人生是成功的有了思考。

我们现在的生活,比发表《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晚了整整100年,科技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让人们在职业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但依然有人处在焦虑和匮乏的状态里,纠结于眼前的苟且和远方的诗。

该书的作者给了我们答案。

做着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生活在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环境里,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相反,成为一名著名的外科医生,年收入一万英镑,娶到一位漂亮的妻子,这就算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在于一个人要怎样看待生活的意义,在于他觉得对社会应尽怎样的义务,对自己有怎样的要求。

你可以选择满地都是六便士的生活,但有人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但无论怎样,希望都是我们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