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读女儿的感恩信有感 > 导航 > 读《命随心改》有感

读女儿的感恩信有感

读《命随心改》有感。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读《命随心改》有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读《命随心改》有感

文/辛华林

我们在生活中不管充满的事平静还是冲突,其最终的结果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或许你认为只有奇迹才能改变你的生活,给你寻找到已久的内在平静,但其实真正的平静来源于自己的内心。此书为我们讲解了态度的重要性,和如何在滚滚红尘中保留一颗平静快乐的心,即如何用改变态度来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从而从每一件事上获得快乐,在繁杂中获得平静。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很随意的感觉,当时只是闲的无聊在图书馆闲逛,看到它的名字是却不由自主的念了出来命随心改,很有意思,也很有意境。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刚刚好是姐姐的青春期,所以带着我也早熟的翻了很多书,其中一本是刘墉的《心灵的四季》,其中有个故事,让十年后的我在看到命随心改后想了起来:每当夜幕降临,天上繁星点点,每一颗星都代表着尘世里的一个人,人的手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纹路,而那些有着星星纹路的人就可以掌握属于自己的星星,做自己的命运主宰,但是刘墉先生最后却说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主宰,如果手中没有星星,也要把天上的星星给摘下来。十年之后的我在回想起这个故事,才真正明白了刘墉先生所想要告诉我们的深意。

小时候的愿望在现在看来已经十分飘渺了,在人生的路上走着走着总会有些迷茫、烦闷、忧郁或是悲伤,也许是因为与人相处,也许是因为时运不济,可是当我看到书中大多数的人都有雄心要改变世界,但却只有少数人愿意改变自己。这句话时,我的心中豁然开朗。的确是如此,当我们在抱怨的时候,当我们在生气的时候,当我们在伤心的时候,真正左右事情和情绪发展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态度和想法。

以前的我在失意的时候总会想世界为什么那么不公平,又或是别人的过错,可是现在我突然发现,真正错的人是自己。上帝从来就是公平的,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也给了你一扇窗,可是悲伤的你总是被内心蒙住了眼,宁愿站在原地抱怨,也不愿向着光明迈一小步,就像泰戈尔说的:如果你在错过太阳的时候流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繁星了。未来的事,我们无从选择;走过的路,我们亦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是握紧手中的星星,改变自己的态度,换一个角度,继续前行。

有时候年少气盛的我总是忍不住要埋怨别人,情绪低落时又总想别人对自己的不好,后来我懂了,人若是连自己的情绪都不能自主,那活着是不是也太累了。人生短暂,恍若三天,这三天我们不是为别人而活,而是对自己的许诺,我们口口声声说要不负青春,不负生命,可是我们连自己的情绪都要受人影响,又如何活的真心快活呢?亲爱的,别让那些讨厌你的人得逞了,只有自己活的开心快乐,这才是对那些人最大的报复,当你幽怨落泪,当你郁郁不前时,不会让任何爱你的人觉得舒心,反而这样的你把快乐给你那些恨你、嫉妒你的人。

命是不是真的能由心而改,只活了不到20年的我可不敢说大话,但是心情和命运完全由自己掌握的感觉确实那样的舒畅、快乐。当然,如今的我们不可能逃离社会的各种网络,各种事、物、人对我们的影响从四面八方而来,如果真的一点感觉也没有,恐怕我们就不是人类了。对于世间的形形色色,也许我们最能做的也是最有效的就是感恩。不管如何他既然发生,就有他发生或存在的必然性,那他对我们的生活就会有些许益处。如果我们也能用自然、感恩的态度来对待不幸、悲伤、难过,那我们的世界会不会多一些快乐,我们的命运又会不会多一丝光明呢?

有时候自私一点也不是坏事,当我们把自己排在最后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如果不去善待自己,那么我们心灵的力量会很弱,又如何去保护你自己在乎的人和东西呢?态度在很多时候决定了很多关键的东西,当遇到苦难的时候,我们要想,人生如此多的选择,我们可以在每一个时间点做出任何不同的选择,不要让自己成了那环境的牺牲品,我们值得过得更好,我们可以面对黑暗依然露出微笑,甚至,我们也可以后悔,可以从头再来。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不会因为一星的陨落,而黯淡了星空璀璨;也不会因为一花的凋零,而荒芜了整个春天。命随心改,在不痛快的时候,悄悄的问问自己,这是不是真正的自己,这又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你就会明白,没有什么是值得消沉悲伤的,换个态度看,自然可以风轻云淡,海阔天空。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有感


今天我看了秘密花园,它主要写:玛丽的父亲在一场霍乱中丧生,她被从印度送回英国约克郡的密素斯庄园,和性情古怪的姨夫一起生活。于是,从小被父母疏远,一直放任自流、任性而自私的小玛丽,在神秘、古怪、阴沉的大房子里被无助包围了。多亏知更鸟引路,玛丽闯入了一个禁闭已久的花园。当被痛苦、绝望折磨的姨夫听从早已经去世的妻子的神秘召唤,重回花园时,他也找到了开启从前的钥匙。

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她醒来时心烦,当看见没人站在她床边。

我有过这样的遭遇,一天早上,我一醒来,一到客厅,一个人的踪影没有,我心里很害怕,后来才知道父母出去开会了。

孩子们一起坚守着花园的秘密,其实就是呵护着对快乐的希望。快乐与痛苦不一样,需要坚韧的坚持。美好的童年一样,是一把开启快乐的钥匙,可以帮助人从沮丧中“复活”。有花园就有未来,有未来就还活着。

每个人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读 有感


昨天,我们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它主要讲了邱少云同志潜伏时被敌人的燃烧弹活活烧死,也没挪动一步的事迹;赞颂了这位伟大的战士顽强的意志和自觉遵守革命纪律的高贵品质.每当我读到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就会想起我去年打扫卫生时所发生的事. 那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家进行了一次大扫除.我把桌子,地上的一些没有用了的纸,本子,废书统统都堆起来,又去拿打火机,准备把这些没有用的东西烧掉.我从底下点着,过了一会儿,火烧旺了,我望着火发呆,竟无缘无故地把一个小指头伸进了火里,"哎哟",我捏着刚刚被烧到的手指发疯似的乱跳,相比之下,邱少云的整个身子被烈火烧了整整半个多小时,都没有发出一声尖叫,而我只烧了一 下手指,就乱跑乱叫,想比之下,我是多么的软弱. 读了这篇课文,我掩倦沉思,心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像邱少云那样,为了整个班,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自己的生命危险.那祖国未来将会多么美好!

读:有感


我读了只有一个地球知道了我们的地球的体积很小,地球的表面积只有5.1亿平方公里.而陆地面积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时说:“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啊,如果我们再不保护地球的话我们的地球就要破碎了!!!

读亡羊补牢有感300字:读《亡羊补牢》有感


《亡羊补牢》虽然只是一则小寓言,但我读后,却学到了不少东西。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放羊的人,羊圈坏了,狼从那里钻进去,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快点把羊圈修好,主人却不以为然。第二天,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主人很后悔,赶紧把羊圈修好了。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丟过了。

读后,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犯一些错误,但我们常常会不以为然,忽视了它,不能及时地纠正过来。我就有过这样的教训。有一次,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我做错了一道题,发现后,我却不以为然,心想:这点小错误怕什么,以后注意一点就行了。可是我没想到,会在期中考试中吃了大亏,这种类型的题全做错了,白白扣了很多分。这时候,我感到很后悔,如果当初我能主动查明原因,改正思路,这些分就不会被扣掉了。

经过这次教训后,我做错了事或题,我都要查明原因,改正思路。因为我知道:亡羊补牢还来得及。

读窃读记有感


今天,我们在唐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窃读记》。

课文中的小女孩因为爱看书而没有钱买书,所以只好去书店窃读。在窃读的过程中,她费尽心思:有时,她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她是别人的小女儿或小妹妹;遇到下雨天,她装作去店里避雨其中还有许多的不便,如:担心书会卖光,害怕被书店老板赶走等等。有时为了把一本书看完,要东奔西走去好几个店,尽管如此,小女孩仍然乐在其中。

看完这篇文章,我仿佛看见一个小女孩在一家书店里看书,书店老板过来对她说:小朋友,你从来不买书,请你以后不要再来这里看书了,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我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小女孩抬起头无辜地看着老板,又低下头,脸红了,她放下手里的书,走出门外。或许她去了另一家书店,或许她再也不想窃读了。(星辰ww)

如今,我们身处书海中,家家户户都有图书,班级有图书,学校也有图书,周末还可以去高大上的书城,任你看个够,也不用担心被赶走我们不仅可以自由自在地看书,还可以毫不犹豫地买下自己喜欢的书。所以我们要珍惜机会,热爱读书,读好书。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与书交朋友,做个爱读书的孩子吧!

读《先生》有感


读《先生》有感

文/胡壮

如果说民国是最近的春秋,先生犹如华夏的背影,渐行渐远。《先生》的遴选标准为:开一代风气的启蒙教育者:性情、经历、作为有传奇性;对当代教育具有参照和启迪。本书十位人物分别是: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先生们为国传承与担当,想庇护小鸡的老母鸡一样,以弱身御强世,对学生教之导之帮之扶之爱之,提供学问坐标系和人格营养,示范风骨与风度,为后辈的成长赢得时间、空间、和方向感。他们将苦难化作光明的文字,用背影证明民族的正面。

百年国史已有镜鉴: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平定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

振兴乏力。教育,国之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百年而导国运,而先生又为教育之魂魄。这段摘自《先生》的话虽短小,却深深震撼了我。教育,不仅关系个人的命运,更关乎整个国家。回想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是一个又一个先生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民族重任,挺直了民族的脊梁。

风雨飘摇,国将不国,先生们前赴后继,为学子们,为中华的未来撑起晴空一片。蔡元培先生几乎一生投身于教育,他前后七次辞去北大校长一职,其中的喜乐沉浮,也有自己才知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几乎耗尽先生一生的心血。先生为国投身教育,全力保护学生,一改官僚养成所之恶劣风气。先生希望学生们能安心学习,在参加政治之前先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可是在那个大环境下,先生这一希望落空了。我不知道当学生们为增收讲义费大闹特闹时,蔡元培先生作何感想。仔细想来,应该是一种陈中国却有带有几分自嘲的哀痛吧。几乎倾尽一生培养出的学生,怎能不痛?

除却校园,也有先生把目光投向了乡村。陶行知、梁漱溟等先生等开展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办平民学校,以造新民,是晏阳初先生的目标。为实现一个更好的世界,先生决定要培养素质更好的人民。为此,他放弃了精致的生活,举家搬到乡下。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定线模式取得瞩目成就。先生胸怀大爱,他要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世界。在那个烽火年代,乡村竟出现稀有的海归博士等人才。似的,为了国家,为了世界,他们放弃了咖啡,拿起了锄头。现在的赤脚医生等制度,亦是从当年的先生们继承来的。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任岁月流逝,教育不倒,中华不倒。莘莘学子,担起国家传承的重担,挺起民族的脊梁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