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述职报告观后感 > 导航 > 《李学生》观后感

述职报告观后感

《李学生》观后感。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李学生》观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李学生》观后感

李学生是睢阳区包公庙乡的一名农村青年。2005年,他在浙江省温州市打工时,奋不顾身迎着飞驰的列车,从火车道上救下了两名儿童,而他却壮烈牺牲。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称赞李学生是平凡中的伟大。

近期观看的由万济江编剧,祁明杰、孙逊故事改编的《李学生》这部影片,就是以英雄为原型,描写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历程,给人启迪,令人感动,催人奋进。

一、他身上凝结的道德光辉,全面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影片开始的场景,到最后人性的升华,无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身上的具体实践。一开始,他为了不负借债还钱的承诺,离开生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孩子,孤身一人到外地打工,体现了诚实守信;遇见小偷行窃,他勇敢地冲上前去,体现了见义勇为;拾到别人的提包,他不为所动,还给失主,体现了拾金不昧;为了工友们能一起找到工作,他宁愿放弃自己的打工机会,也要和工友们同甘共苦,体现了团结友善;当工友们遇到困难时,他毅然伸出援手,体现了助人为乐;对于父亲和女儿的关爱之情,体现了孝老爱亲;到影片最后的英雄壮举,体现了舍己救人正是这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为观众展现了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型人物形象。

二、他身上彰显着人性的光辉,对商丘好人品牌有了深度挖掘。商丘好人品牌的打造发轫于2005年,李学生的惊鸿一跃温暖两座城、感动全中国。多年来,商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德育城,以文化城,持续打造品牌效应,并随着商丘好人群体不断壮大,由一而十,由十而百,由百而至千,由个体的自觉到群体的自发再到整个社会的共同行动,李学生的人性光辉照耀着无数商丘好人前行的路。

三、演员表演真实可信,感人至深,融入了太多对英雄的景仰和对正能量弘扬的社会责任感的触动心灵的光辉。诸如李学生的扮演者宋禹,笑容温暖治愈人心;张兰的扮演者滕艺,淳朴善良而富有爱心等。

总之,这是一部难得的好影片,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经典之作,在平凡中展示了人生的光辉。


FwR816.com小编力荐

《李学生》电影观后感节选


《李学生》电影观后感节选

我感动于他为了不负借债还钱的承诺,离开生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孩子,孤身一人到外地打工的诚实守信;感动于他遇见小偷行窃,勇敢地冲上前去的见义勇为;感动于他在自己身无分文的情况下拾到别人的提包,却不为所动,还给失主的拾金不昧;感动于他为了工友们能一起找到工作,宁愿放弃自己的打工机会,也要和工友们同甘共苦的团结友善;到影片最后铁轨救人的英雄壮举,我更为他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

他没有想到成为英雄,他已经成为了英雄;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他已经留下宏伟的篇章;他没有想感动别人,他的善举已经感动了温州,感动了商丘,感动了中原,感动了中国。他就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李学生。

第一段是李学生刚到温州,在车站碰到乞讨的人,李学生自己也没钱,从家出来到时候还是邻居大姐给他塞了点钱,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拿钱出来想给乞丐一点帮助。

第二段是去吃饭时,捡到包,得知是顾客留下的,老板也不愿保管,自己就在那等着失主自己来领,冰天雪地,他则一直蹲在那等着,直到很晚才离开。

第三段是李学生救火,工厂发生火灾,火势已经很大,想到火中还有两个煤气罐,李学生还是奋不顾身的冲进去,把煤气罐扛出来,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和人身伤亡。

最后便是他铁轨救人,他走在路上看到两个小孩子在铁轨上玩耍,眼看就要发生意外,李学生抛开手里的东西冲了上去,当他把第二个孩子推出去,火车在他身上碾过,他的壮举感动大家,潸然泪下。

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是的,正是由于他的淳朴,他的勇敢,他的诚实,他的善良,才能受到老板娘的帮助,才能受到工友的拥护,也才能捕获张兰的欢心。

我佩服你,李学生。

很多的时候,平凡的我们也会遇见很多危难时刻,但能像李学生这样站出来的人,少之又少。

《李学生》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影片中涉及到了商业中的诚信问题,诚信是一个企业的根基,更是个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时代,总有向善的主流。1

李学生给予我的感动,来自于他舍生取义的价值选择。古往今来,纷纷世事无穷尽。为这至高无上的义,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者不胜枚举。李学生就是新时代舍生而取义者也。

小人物,却拥有大格局。

最真的性情,最深沉的爱。

在物欲横流的铜墙铁壁的物质化世界中,李学生无疑是一股清流。他是新时代的雷锋,以他人的安危为重,以自身的安危为轻,总是处处为他人着想,视金钱为粪土,视情义为黄金,他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也是大家心中的老好人,他的憨态他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努力生活的样子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不是有人感叹当今社会似乎陷入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底线下移、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危险境界吗?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迫切需要呼唤英雄归来,需要用榜样的力量凝聚党心民心,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引领人。

《李学生》正是这样一部感染力很强、弘扬正能量的主旋律影片,相信该片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李学生是个平凡的人,但他是一个不平凡的英雄,他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也是我们河南人学习的榜样。

李学生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精神已转化为永恒的力量,依然在温暖着我们的世界、匡扶着社会的正气、鼓舞着我们前进的脚步。

本以为是一部十分枯燥的电影,然而在真正观看并聆听电影编剧和主演的讲述之后,才真正发现这部电影的感人之处。

他救人这一举动看似突然却并不意外。他本就是一个乐于助人,有正义感和奉献精神的人,最后一刻的举动正是他人品的写照。

在这样的世纪里,我曾经不相信这世上有一些人为了他人而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现在,当我看见李学生事迹的时候,我的灵魂得到了升华,我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因为我不再失望,生活之花朵在我的心放!李学生的事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河南人的高尚品格和这位出自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英雄所产生的背景。希望国人多关注那些给中国带来安慰和敬佩的河南人,还中原一块晴空,还河南人一份微笑,一份包容。 李学生的事迹对国人是一种震撼。社会上对民工与河南人有太多的偏见。李学生的事迹使一些原来对民工、对河南人有成见的人进行反思,进行重新定位。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我们每一位青年人更要把学习李学生化为实际行动,立足本职,自强自立,诚信。

平凡与伟大在他身上融为了一体,他平凡的生命里散发出了伟大的光辉!

影片放完了,但温暖还在,这温暖像火种,它有点燃人心的力量,我们中华民族不正是有这样的火种一直传递才造就了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吗?今天,李学生走了,但我们会接过他的火种,继续传递下去。

壮举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来源于中国优秀文化濡育,源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助人为乐的品质。

憨厚质朴的他失去了生命,却牵动中国亿万人的心。谁人不怕死?但他不怕!13年寒来暑往,中国人没有忘记平凡又可贵的他。

电影散场,我久久不能平静,我几经动容,心灵受到了强烈撞击连救两人,第一次也许是冲动,而第二次,就是品质。多么可贵的品质!

孝义为天,百善根本。还记得,第一个异乡新年,李学生用老板的电话向老父亲拜年,隔着电话,磕头的声音比绽放的烟花还重。

忠信为人,有德不孤。饭店老板出事故导致他失去了打工的第一份工资,但他却依然决定帮老板娘渡过难关;失业同事一起找工作,他毅然拒绝了只聘他一人的公司;虽为找不到工作发愁,当捡到装有巨款的包时,却连夜冒着风雪等待失主

仁勇一念,大爱无声。呼啸的火车开过,画面瞬间定格、声音戛然而止。两个孩子得救了,李学生的生命却永远停留在了37岁。

李学生用大爱和大善对待他的人生和整个世界,国家和人民会永远记住他。

李学生就是一个作为平凡之人而作出不平凡壮举的英雄,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民族道德的力量,向观众完整地呈现了一个大写的人。


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难忘夏末秋初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其他几位同事奔赴文化中心,去看了一场电影--《李保国》

在观影之前,我对李保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女儿的一个同学就在河北农业大学就读,他和一帮孩子到我家玩儿的时候就曾经谈论过这位农民教授事迹;老校长在岗的时候,组织我们在书法室观看过相关的宣传片,我印象很深。此次观影之后,我对李保国的了解更深了。

李保国30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艰苦的农村,带领学生们在这里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实现绿水青山,经他培育的富岗苹果卖到百元一个的天价,绿岭薄皮核桃享誉全国。李保国把自己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也印在了河北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带领全村人民实现了集体致富。然而李保国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表示:虽然过去做了不少工作,也富裕了不少乡村,但太行山连片特困区还有很多农民没有脱贫,我想尽快把技术大面积推广出去,改变河北山区面貌,让山区真正实现山绿、民富、村美,让山区人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2016年4月10日他因病逝世,年仅58岁。

作为一名党员,他不忘初心、忘我工作,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的精神品格,他是拓展深化太行山道路的优秀带头人,做出了许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实绩,用生命践行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爱岗敬业。35年来,他从没有在开会、调研等事务上,或因为自己的原因调整过或耽误过一次学生的课。他把自己变成了农民。他是文化人,却始终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他脸色黝黑,穿着朴素,和农民一起开山、栽树,走家串户体察农民的困苦,给农民讲授种植技术,自掏科研经费给太行乡亲们力所能及的技术帮助,下乡指导不给农民添负担,从来都不要一分钱。

我想,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把他务实的作风和质朴的品质,扎根基层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而我校教师已经在这样做了。近期,我校正在为教学评估作紧张的准备工作,备课、整理资料、完善小组合作虽然大家累得时而活动颈椎,时而捶捶老腰,有的在吃降压药,有的在吃止痛药,有的感冒很严重,但都大家在默默地干着,忙着,虽然偶尔炸毛儿,但谁也没有因为挨累和身体的问题而降低对自己工作质量的要求。踏踏实实干活,实实在在付出,这,不但是李保国精神,也是我们农村教师身上闪烁的一种朴实无华的教育精神。


李保国电影观后感


李保国电影观后感

今天晚上单位组织观看了《李保国》,我深深的被李保国的事迹所感动,一个河北农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省管专家、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看上去却像是一个略显沧桑,上了年纪的农民,把我变成农民,农民才能变成我是他说的最多的话。三十年扎根山野,倾情奉献。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秃岭丢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用责任和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变成现实。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来演绎着不平凡的一生。

李保国30 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艰苦的农村,带领学生们在这里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实现绿水青山,经他培育的富岗苹果卖到百元一个的天价,绿岭薄皮核桃享誉全国。李保国把自己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也印在了河北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带领全村人民实现了集体致富。然而李保国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表示:虽然过去做了不少工作,也富裕了不少乡村,但太行山连片特困区还有很多农民没有脱贫,我想尽快把技术大面积推广出去,改变河北山区面貌,让山区真正实现山绿、民富、村美,让山区人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的生命价值依然在发光发亮。他是党的儿子,是人民的儿子,是太行山的儿子。他是一颗种子,在巍巍太行扎根生长;他是一把火炬,点亮了山区扶贫的希望之光;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前行。

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学习他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我也是一名党员,工作中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干事冲在最前头,不怕苦不怕累,传播中华传统美德,淡薄物质财富,追求永远的精神财富。


《李茶的姑妈》观后感


《李茶的姑妈》观后感

我们祖国的伟大生日刚刚过去,相信大家一定趁着假期去好好玩了一把。假期期间也推出了很多好看的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看呢。在假期小编看了一部电影:《李茶的姑妈》,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小编的观后感。

这个电影主要讲的是李茶(宋阳饰)这个穷小子,他的姑妈(卢靖姗饰)却是全球女首富。自从李茶出生后二人便未曾谋面。为了娶到势利眼商人大渣集团董事长的女儿,李茶请求姑妈出面牵线搭桥。正逢大渣集团面临公司破产,所以董事长很看重这门婚事。而又恰逢大渣集团总经理梁杰瑞(艾伦饰)父亲所在公司面临经济危机,梁杰瑞的父亲只有寻死骗保这一个方法来挽回公司,出于孝顺梁杰瑞不希望父亲寻死,就给父亲出主意追求李茶的姑妈来得到钱。可各怀鬼胎的一行人却误将大渣集团的员工黄沧海(黄才伦饰)当成了李茶的姑妈。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黄沧海、李茶连同梁杰瑞三人将计就计组团来假扮姑妈,正当众人纷纷讨好这位假姑妈时,神秘的真姑妈也现身了,一连串爆笑的故事也就发生了

黄沧海,虽然只是大渣集团的一位小职员,却十分积极上进又孝顺。为了让母亲不担心自己,他就在大别墅里各种摆拍,展示自己的生活多么好,让母亲放心。更为了自己有升职加薪的机会,他不惜多次挑战女装,并且在女装与男装之间来回倒换,与时间赛跑。他心中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职位。

对于大渣集团的董事长和梁杰瑞的父亲来说,李茶的姑妈可能就是一堆钱而已,根本毫无感情可言。但是就是为了这堆钱,这两个男人不惜放下自己的尊严去争取李茶的姑妈的芳心。这种努力的精神也是实在值得敬佩。

李茶作为电影的主要人物,他的主线任务就是追大渣集团老总的女儿露露。而为了追到露露,李茶也是非常努力。他会想办法在露露最喜欢吃的杏仁豆腐里放上求婚戒指,用这种策略来追到露露。露露因为嫌他烦,随便指了座岛,就让他去岛上摘花。没想到他竟然真的去了,但是岛上没花,他就尽自己的努力用岛上的叶子粘了朵花出来,也是十分用心了。最后终于追到了露露。

所以,看完这场电影小编觉得,无论你是谁,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的梦想多么伟大或者渺小,只要你努力去做,尽全力去争取,小编相信你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愿望。


《李保国》电影观后感


《李保国》电影观后感(1)

学习李保国愚公精神 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近日,电影《李保国》正在热映,为学习李保国精神,我们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此影片。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看完了电影,内心汹涌澎湃,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一名普通教授。他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他见不得百姓受穷,一头扎进穷山沟,10多万农民因他而脱贫,被誉为太行新愚公。年仅58岁的他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留给人们无尽的悲痛。

观看完电影,大家热泪盈眶。哀思之后,我们更应该化悲痛为力量,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他甘于奉献、不为名利的精神追求,传承他待百姓似亲人的为民情怀,弘扬他让荒山披绿、穷岭生金的责任担当。李保国同志既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李保国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不会走,他的事业不会走,燕赵大地一定会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李保国,汇聚起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磅礴力量。

我们要把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活动与两学一做紧密结合起来,用李保国同志的感人事迹与崇高精神引领党员干部做合格党员,坚持苦干实干,立足岗位奉献,勇当时代先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学习活动与推动河北广播电视台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奋斗激情,强化广大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弘扬担当精神,为促进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事业、产业更好、更大、更高、更快、更强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李保国》电影观后感(2)

太行山上新愚公

活着干,死了算!我最骄傲的是,我变成了农民,千千万万个农民变成了我!不要总想着爬多高,要多想着根扎多深一句句话语朴实动人,一个个片段扣人心弦,一段段故事感人至深。影片结尾,身着红色冲锋衣的李保国大踏步走在前面,身后,不计其数的青年学子步履铿锵前赴后继,浑厚激昂的画外音恰到好处地响起: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以前,听过李保国同志的事迹报告,那么多感人的故事,被他身边的人用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来,已经感受深刻,如今立体的画面呈现眼前,这位太行山上新愚公的伟岸形象和伟大情怀更加令观者动容,其情其景感人至深,直达肺腑。作为当代的英模人物,李保国最突出的事迹是科技扶贫,精准扶贫。电影是形象的艺术,如果只是从工作角度塑造李保国形象,就显得有些单薄。为此,影片还通过一些生动的细节彰显了知识分子的个性和情感:在参加会议时,他因为领导讲的空话拂袖而去,当农民面临危机时,他又能放下所谓的面子,亦屈亦伸而不失风骨;贤惠的妻子为缓解丈夫的压力,邀请他跳舞,他却因走神而掉下戏台;他想为妻子过个惊喜的生日,不料却记错了日子这些小细节小浪漫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使得电影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立体式多角度地诠释了真实的李保国形象。

一件事,一辈子,心系太行山,魂归太行山,只求默默无闻地坚持做好本职工作,这一坚持就是三十五年。这对平凡岗位上工作的我和我们,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号召,扪心自问,不正是差的这份担当、坚忍和大爱吗?观影后深思,如此,才能找到学习李保国精神的方向,才会脱离思想的困惑,迈出坚实的步伐。

《李保国》电影观后感(3)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日前,按照台(集团)机关党委安排,新媒体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电影《李保国》,这部影片生动讲述了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同志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当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情怀,是一部反映时代英模事迹的主旋律精品。

影片从1996年开始讲起,当时的农村经济和农业知识普遍落后,李保国决心进入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帮助农民,在农民对他的质疑中,李保国一次次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帮农民搞产业,为农民打品牌,帮着农民进行产业升级,最终感动了他们,使得农民们富裕了起来。作为一名农业老师,李保国得知自己身患重病,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陆超毕业后能够选择留在太行山继续帮助当地农民,而陆超最终被老师的精神所感动,努力成为和老师一样的人,帮助更多的百姓脱贫致富。电影《李保国》带我们走进李保国老师生活过、工作过的地方之后,使他们从心里开始觉得这样的人才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真正的灵魂所在。种果树这么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李保国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把平凡做到了不平凡,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大家一致认为,李保国是太行的赤子,这片热土培养了李保国,还有他的老师以及学生,他们一代一代传承,为太行披绿、为富民奉献,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新媒体中心每一位党员一定要立足岗位,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敢于创新。为台(集团)加快产业发展,推进绿色转型,开启新时代河北广电改革新征程贡献力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