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干部挂职心得体会 > 导航 > 挂职干部的心得感想

干部挂职心得体会

挂职干部的心得感想。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挂职干部的心得感想》,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根据县委组织部安排,我作为首批赴挂职干部于2月21日至4月10日,在省海门市海门镇东洲街道办事处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挂职锻炼。在这段时间里,我抱着努力学习,拓宽视野,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处理解决各方面问题能力的态度,始终珍惜机遇,自觉学习,刻苦锻炼,进一步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增长了知识和经验,我主要进行了工作交流、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工作交流是为了促进工作,学习他人长处,增长自身经验。思想交流是为了学习先进精神,坚定发展信念。感情交流是为了交朋识友,多获得信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严格自律,全心投入,是做好挂职工作的思想基础。到新的工作环境,内心无比的喜悦,感激组织能给我这次难得的锻炼学习的机会。但由于语言的关系,我很难听懂别人的讲话,他们知道我听不懂方言,就主动说普通话,我也学着学习他们的方言,主动适应工作环境。自觉以学员的身份认真做好工作,渡过了一个思想适应期。在海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氛围浓厚、服务理念至上的环境中,我真切的体会到奋斗、努力的目标是更好地工作。挂职锻炼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挂职不是镀金,不是享受,而是学习,更是锻炼。“挂职”是一种特殊身份,他代表的不光是自己的形象,更是组织的形象。挂职期间,我严格按照作息时间上下班。上班时,认真阅读有关资料,广泛进行学习交流。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多记、多想,做到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尊重当地领导,团结周围同志,一切服从当地组织部和街道办的安排,严格按照既定日程及内容开展工作,自觉参加挂职街道办的各种集体活动,从未提过不合理要求。

第二,勤于学习,深入思考,是做好挂职工作的基本要求。挂职锻炼是一种新的工作体验,需要学习、思考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初到海门,工作环境、工作对象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为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除自觉参加有关会议,查阅资料、文件和当地报刊外,我坚持深入部门、深入社区了解、熟悉街道基本情况,学习他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取人所长,补己之短,坚持与领导同事们交流思想,听取、学习他们的经验,在交谈中汲取营养,在交流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个人工作能力。

第三,锻炼自我,推介昭苏,是做好挂职工作的最终目的。挂职期间,我加强与当地干部的交流,虚心做他们的小学生,诚心和他们交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宣传昭苏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招商引资项目及优惠政策,使他们更多地了解昭苏。在此我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对待工作的那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和善严谨的处世之道,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他们那里,我更加坚定了努力提升自己能力的决心。同时在和街道办的同事们朝夕相处中,我也学到了为人处世、对待工作的一些方法。本次挂职锻炼使我真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磨练了意志。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以此为契机为起点,努力工作、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为喀夏加尔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挂职驻村的感想



我是学工程的,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农村的关系也不大,平时除了听同事、朋友说些农村见闻,对“三农”工作没怎么了解。前几年看到李昌平在给总理的信中说“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倒是想了解了解“三农”工作的实际情况。1996年,我和团县委的同志一同在乍洋乡水碓村“奔小康”,对“三农”工作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今年,市里决定在全市抽调青年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我又被抽调到城郊乡梨坑村挂职,让我有更好的机会了解“三农”工作。
我挂职的村是城郊乡梨坑村,位于特哈县西北部,北与浙江泰顺交界,是个十分偏远的山村。通过一段时间在村里,与农民直接接触后,我对“三农”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更有感触。
让农民拿不起又放不下的农业
虽然我县近年来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人口和经济的来说,应该说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县。发展好农业带头占全县人口80%的农民的富裕。从全国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对特哈来说更是如此。农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是国计民生稳定的基础产业,又是一个要面对诸多风险的产业,不仅要面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还要面对市场风险,而且由于生产周期长,面对的市场风险远比工业产品要高得多。谈起农业,大部分农民显得无奈。我县是个山区县,从农业的比较优势来说,易于实现机械化作业,需要规模经济的产业,我们是劣势,我们的优势应该在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我们大力发展的药材、茶叶等。发展的方向应该说没错,但农民说起来,大部分叹道“赚不了多少钱”。几个农民给我算了一笔账。一亩水稻,犁田要260元,稻种要30元,一年施的肥料要150元,农药30元,除草剂10元,一般收割7-9担稻谷,按现在的市场价是每担103元,平均来说共800多元,一亩赚300多元。但这当中还没计上人工费用,由于难以实现机械作业,耕田、插秧、割稻、拔草费的工很多,如果用雇工的方式,一天每人35元,更赚不了什么钱。所以现在农村一般用类似合作社的形式,互相帮工。即使如此,一年自己投入的工也要100天左右,折合成人民币,一天仅3 元。茶叶,一亩一年农药、肥料要240元(按现在农民常用的农药、化肥),首春茶一般可以摘10斤茶青,一斤10元,二春茶摘30斤,一斤3-4元,三春茶摘40斤,一斤3-4元。如果一家的茶园面积不大,一般可以自己采摘,如果要雇人采摘,一般摘一斤茶青工钱7-9角。如果不雇工,总的来算,一亩茶园一年也仅赚80元,还不算自己花的工。药材以太子参为例,一亩种要100元,农药、肥料40元,一般挖1担,以现在的市场价600元/担,一亩赚460元。这当中所花的人工都是自己的。如果雇人挖太子参,一般一天35元,而太子参从挖地到挖太子参都十分费工,只亏不赚。从当前农村的这三种主要产业来看,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们的农业优势产业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事实上这几个产业如果超出自家劳动力所能承受的极限,要雇工的话,却是规模越大越亏。也就是说从直观的理解,我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是处于劣势。其中的关键,在于自己投入劳力赚取的利润(一天3-4元)与雇工工钱(一天35元)之间的巨大差距,而这差距能存在,只能说明我们的农业的效益太低了。
要提高农业的效益,只能是走乍洋有机茶叶那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但是没有龙头企业,农民自身如何发展这种高效农业?而情况就是由于这些有机、绿色食品农产品要求较高,品牌树立不易,这些企业不会贸然扩大订单农业规模。其实很多农村的农民也盼望着能发展订单农业,但是却很难很难。虽然难,这却是特哈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特哈农业的出路。
从梨坑村的农业来看,效益不高,但是抛荒地与外出人口并不成比例,大部分农民在农忙时会回到村里种上粮食。之所以放不下这低效的农业,农民们谈起了外出打工的艰辛。由于所受教育不高,大部分缺乏良好的劳动技能,只能是到建筑工地打打小工、踩三轮车,收入来源不稳定,他们要为自己留条后路。这也为我们服务农民指出了方向。
看似矛盾的农民
在村里与农民接触久了,深感农民纯朴、善良。原省政府副省长潘心城曾在梨坑村挂钩帮扶了5年,为村里修通了公路。至今村里的群众谈起来,还念着共产党好。一位老大爷说起潘副省长,直念着“那是个好官哪,下着那么大的雨,他还跑了那么远的山路到村里来。以前哪见过那么大的官到我们村里来,还到我们家里去,还帮我们建公路,好人哪!”说到中央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群众打心眼里高兴,都说党对农民好。农民都说“自古没有说还要交‘皇粮’的,现在中央关心农村,连这都不用交了,种粮还有补贴,还不会富裕,只能怪自己。”今年,村里的粮播面积扩大了60多亩。
梨坑村总共133户449人,其中109户346人外出经商、办厂、打工。其实,一般情况下住在村里的只有50、60人,最少的时候只有20多人。一些媒体曾经形容偏远的农村,剩下的是61、38、99部队,独缺54部队。其实在梨坑,连61、38部队也没有,留在村里的,用群众的话说,一类是老弱病残,一类是没本事的人。年青人不愿留在村里,也不愿回到村里,他们说的最现实的一件事是,回到村里连老婆也没得娶。他们现在最想的是,政府能有优惠政策让他们能在城关建房子。其实当前农村的这种情况也是合理的,它是劳动力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如何引导好。
与农民接触久了,发现了一个农民看似矛盾的地方。梨坑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群众原来与外界接触比较少,受教育程度也不高,但是村民外出的很多,而且外出的102户中有41户在城关建了房子,说明他们大部分在外面过得不错。我们直觉上一般认为近郊的村子农民外出似乎更方便,但事实上近郊的如际头、下村等村的外出人口比例并不算高。而英山偏远的王社等村外出人口也很多。这只能归因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山区有个好处就是不容易饿死人,所以战乱之时,大家喜欢往山区跑。而易受自然灾害的地方,如浙南平阳等地的群众的忧患意识比较强。特哈人爱说“天下绝收,特哈半收”,安稳于饿不死,缺乏雄心,受外界刺激比较少,更容易安于现状。近郊村子的状况就是这样,自然、区位条件比较好,容易发点小财,也就更不愿放弃农业,缺乏创业所必需的破釜沉舟的勇气。而梨坑外出的人口中,有些自己搞剪刀厂,有些开店铺,有些更是到外地跑生意。虽然他们由于素质与机遇所限,还没产生什么大富翁,但我们是不是应该从梨坑人身上学到点什么。
亟需扶持的农村
农民说起眼前之急,一般离不开“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民反映致富的主要障碍。他们认为当前电已经没问题,路、水、电视是他们关注比较多的。的确,到梨坑的路,1996年在潘副省长的支持下修建,由于长年失修,目前路况很差,多处路基塌方,窄的地方只能让吉普车勉强通过,路面坑坑洼洼,只要略有小雨,就无法通行。说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出来长了见识的村民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深知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村里修路等他们也愿意出钱。不过他们还是认为城乡二元格局比较明显,他们认为在城关,居民只有在自己住的巷子等硬化时才要出钱,道路建设等,全部由政府投入。他们也对近年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怀感激之情,但希望政府能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再加大些投入,减少村里自筹资金的比例。今年政府加大农村公路硬化和人饮工程建设力度,群众很欢迎,他们也正积极集资,准备将路基再整修一下,争取明年硬化。
在了解情况中,村民还反映了“三怕”:一怕病灾,二怕野猪,三怕天灾。的确,现在农村返贫的人口当中,大约有10%是由于病灾引起的。而且由于现在医疗比较昂贵,只要家庭中有一个人生一场大病,一般这个家庭就要返贫。群众认为这些人不是因为懒才穷,也就是不是他们认为“没得救”的人,他们很希望政府能有一些帮扶机制,让他们有重新发展的机会。对野猪,群众一般是恨,又无可奈何,现在对野猪不允许随便猎杀,农民也没有猎枪。所以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有关部门能统一组织一些猎杀行动,减少野猪数量,让农业少受点损失。怕天灾,不仅因为农业本身是一个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的产业,而且因为现在许多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毁坏严重,而包产到户后,组织农民兴修农田水利比较困难,特别是梨坑外出人口多,组织起来更加困难。薄弱的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削弱了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除了“三怕”,他们还对农业结构调整也是充满了迷茫。不知调什么,即使知道调什么,也不知如何调,就是当前大部分农村的情况。几年来,他们也尝试了一些新品种,如花菇等,但都没多少收益,或因市场、或因技术、或因没人收购。他们很希望政府在农产品销路是能有些更有力的服务。

干部挂职锤炼心得领会


按照本年全省的同一安排,本年省委与各地联动履行干部提拔培养“六个一批”,首批干部挂职已经启动,一批厅官、县官分赴各县、市、区、乡镇、干事处挂职锤炼,开端了补格式的再培养。这对培养我们年青干部是一个很好的门路,必将产生巨大年夜的影响。干部挂职锤炼一向是我国干部培养交换的重要门路,已成为我国干军部队才能扶植和人才强国计谋的一项重要内容。
起首,下派挂职的干部绝大年夜多半是没有基本工作经历的年青干部,要把他们派下去挂职锤炼,补高低层经历这一课。这是一种后发性的工作请求,原动力不足。派出单位的重要意图是让年青干部熟悉基层的工作实际,增长基层工作经验,但挂职的干部本身不必定有此请求,而接收挂职干部的基层单位自身也没有须要。报纸还引用了宰相张九龄“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选官原则,意思是没有在处所州县任职的经历,就没有担负省级官员的资格。很明显,省直机关的干手下派挂职就是去补课。这个初志是好的,但效不雅就不必定了。因为只是补课,只要课补上了就行了,大年夜家就不会在意挂职的效不雅了。其次,下派挂职的干部身份特别,一方面干部在原单位的职务和其他福利不动,干部的心还在原机关,还要不时与原单位保持密切接洽,分散精力;另一方面干部在挂职的单位也执偾一个不占职数的副职,不在此地拿工资、不在此地考察政绩(不在挂职单位应用考察结不雅),挂职干部一般是合营本地一名引导干部作帮助性的工作,真正深刻基层、介入锤炼的机会不多。特别是上级部分引导的身份,让基层单位把干部当,把挂职当义务来完成,不让干部有闪掉——高高兴惺攀来,顺顺利利回!挂职干部轻易被挂起来。其三,是体系体例汕9依υ题。一是挂职时光稍短,有一年的,有半年的,也有三两个月的。大年夜时光上讲,干部锤炼的效不雅不明显。干部要急速熟悉情况进人浇猾须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夸范畴、夸行业、夸部分的挂职,难度更大年夜。挂职时代,干部可能是方才摸清情况,或者进入了浇猾,还没有真正适应,没有发挥才能就停止了,真正的锤炼目标还没有达到。二是挂职目标性不一致,派出单位目标是让干部去接收锤炼,增长才能,是主动的,而接收单位是完成义务,是被动的,往往欲望借助上级部分下派干部的特别背景,来跑项目、争夺资金、联络关系,看起来是实实袈内涵地为基层作“功德”,但没有达到锤炼干部的目标。再说挂职干部关系不在本地,挂完职也不在本地任职,与本地好处关系不大年夜。所以基层不敢让挂职干部零丁“功课”,害怕承担风险,工作错了也不敢批驳,怕影响关系,其结不雅就是真挂职没锤炼。三是挂职结不雅的短长与干部感化没有挂钩,换句话说挂好挂坏都是一个样,干部何故深刻开展工作?别的,挂职还有一些生活上的不便,大年夜今朝看,挂职照样给干部和基层单位增长了必定的包袱,也影响挂职锤炼的效不雅。
笔者认为,挂职锤炼只是引导干部短期性的职业成长模式,虽说是给年青干部供给了弗成多得的锤炼机会,但不是独一方法,更不是最佳方法。干部挂职的方法很多,有上挂、下挂、外挂等。对于上挂的,往往是到上级部分挂职进修,所以上挂的干部更珍爱机会,效不雅就会好一些;外挂的多半是交换进修,取长补短,两边都很愿意深刻交换,锤炼的效不雅也很好;而下挂的往往是解决干部工作经历问题,是一种补格式的培养,因为派出单位、接收单位与挂职干部本人之间目标具有不一致性,锤炼干部的效不雅有必定差别性。
要让挂职干部真正达到锤炼目标,应安闲个方面深化:一理顺挂职干部治理体系体例,以挂职地治理为主,调动挂职单位的主动性,让挂职地敢于用干部,才能充分发挥挂职干部的积极性,更便于挂职干部快速融入到挂职单位,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达到锤炼干部的目标;二是要建立挂职干部考察鼓励办法,挂职时代的┞服绩作为今后任用或者调剂干部的重要根据,真正解决挂好挂坏一个样的问题,让干部挂职真挂实挂;三是挂职还要保持有重点、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接收挂职单位不易同时安排过多的挂职干部,造成“消化不良”,同时挂职时光不易过短,要让干部真正沉下去,深刻到群众中。

挂职干部任务心得领会


挂职干部工作心得体会_挂职干部工作心得

驻村两年来,我始终牢记组织要求、领导重托和群众期盼,始终保持把自己炼成真金干部的心态,立足第一书记的岗位职责,坚定市委433发展战略的指导方向,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作为联系村精准扶贫的集中突破点。

针对群众对电子商务了解不多、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与乡镇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等采取分组召开社员会、发放宣传单、入户讲解、大学生村官示范等方式,引导群众认识发展电商的必要性、优越性。经过一个多月的宣讲、示范,群众对电商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有年轻人表示想尝试开淘宝店了。

针对部分群众想开网店,但又缺乏技术的情况,我们一方面鼓励其不灰心,保护其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努力争取,让这部分群众率先参加了市县两级举办的淘宝网店培训班。通过学习,这部分群众不仅掌握了相关技术,还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开店的积极性,有的直接买了电脑,催着我们赶紧拉网线,有的主动帮我们宣传电子商务,动员更多的群众拉网线、开网店。

针对群众担心的快递问题,我们一方面积极向上级反映农村快递不便、费用过高、争取补贴等问题;另一方面与村里的班车业主协商,以一元的费用或免费帮村里群众收发快递。同时,我们还与县城的快递公司协商,采取大量寄存、多次销售的方式,从快递公司直接发货,节省了时间和金钱,提高了效率和效益。后来,在政府的鼓励下,物流企业在村里设立了快递点。这样,快递问题迎刃而解。

针对开店群众可能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我们主动作为,提前争取双联贷、妇小贷。同时,动员群众参加村里的扶贫互助协会,为群众发展产业再添一重资金保障。针对更多不能开网店的群众,我们鼓励、引导他们参与电商产业链的供货、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让他们从中受益。

在整个陇南高度重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下,仅仅8个月的时间,草滩村的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就彰显了它的巨大魅力。

一是直接增加群众收入。村民王兴用是草滩的养蜂大户,原来一直发愁自家的优质土蜂蜜卖不上好价钱,甚至卖不出去。自从去年通过我们大学生村官的网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将一千多斤土蜂蜜全部高价卖出后,王兴用就再没为卖蜂蜜发愁了。今年,新蜂蜜刚一出来,王兴用就早早地拿到村电商服务站让我们代售了。村里的其他养蜂大户也竞相效仿。一个多月的时间,仅土蜂蜜一项,就给群众增收十余万元。

二是直接减少群众支出。还是这个王兴用,因为率先尝到了网售的甜头,在网购上也先试先行,从蜂衣、蜂刷、蜂刀等生产工具到手电筒、剃须刀、电磁炉等生活用品,能网购的全都网购。看到王兴用网购的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可靠,其他群众也纷纷效仿,坐车进城买东西的人大大减少。网购商品本身节省的钱暂且不算,仅路费这一项,一人一个来回就节省至少40元。而班车老板通过收取快递费、沿途多载客等,收入也没有减少。

三是改变群众思维习惯。现在的草滩群众,特别是年轻人,买卖东西首先想到的是淘宝,查询信息首先想到的是*,沟通交流首先想到的是微信。昔日,炕头、灶头、地头几乎是草滩群众生活的全部;现在,手机的电量、wIFI的强弱、快递的短信则成了村里不少年轻人的每日必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已经不光是城里人的想法了。村里的年轻人也会调皮地对我说:世界那么大,网上先看看。

自从我们走上了电商扶贫之路,草滩的公路、电路、网路、产业路,路路畅通,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所以,当省委王书记在草滩围绕路字提出理思路,修道路,畅网路,创出路时,干部群众无不倍感振奋。电商,正以它神奇的力量,引领草滩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幸福美好的小康之路!

驻村两年来,我切身感受了扶贫环境的艰苦、群众生活的艰难、脱贫任务的艰巨、广大干部的艰辛,更欣喜见证了乡村面貌的改观、生产方式的改进、生活条件的改善、思维习惯的改变。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从事事业的伟大、面临任务的艰巨、肩负责任的神圣、承担使命的光荣。在贫困山村这条精准扶贫的第一线上、这片建功立业的新天地里,我将更加珍惜这个难得的锻炼提高机会,更加珍视这段宝贵的拼搏奉献经历;我将继续克服生活、家庭和工作上的困难,潜下身心,服务农村,服务精准扶贫!

挂职干部工作心得体会3:

挂职,对于毕业后就一直在部门工作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接地气的锻炼机会,我倍加珍惜,也感触颇深。谈起此次部门镇街干部互派挂职,区统计局工业能源科科长喻安然这样告诉记者。

喻安然到来苏镇挂职,任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并协助完成该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不把自己当临时工,积极主动融入工作,协助完成了永川区第三届运动会来苏镇参赛方案,并积极参与幸福永川快乐坝坝舞来苏参赛队培训人员和参赛人员的组织协调工作;认真学习了工贸企业安全督导知识,并指导企业完善统计基础工作,协助完成来苏镇三经普基本单位清查工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挂职,让我意识到挂职并不是个轻松活,得学会三要。喻安然说,一要端正态度,摆正位置。摒弃外来客的思想和(新部编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_新部编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临时工观点,积极融入工作,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二要认真学习,虚心向镇里的领导和同事学习,深入基层,向群众学,向实践学。三要转作风,干实事。到镇里工作后,我充分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辛苦,深深感受到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的必要性。今后我一定从自身做起,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为基层服务的意识。

接下来,我会继续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摸清来苏镇的企业发展情况,为经济普查做好前期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谈及下一步的工作,喻安然说,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立足岗位,多做贡献,树立好挂职干部良好形象,不辜负组织,不辜负群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