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有关经济发展的演讲 > 导航 > 在商品经济下的发展及社会效应

有关经济发展的演讲

在商品经济下的发展及社会效应。

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就一直有成功的可能性。在我们需要重要时刻重要场合进行讲话时,我们应该写一篇简单的演讲稿来帮助自己。演讲时的语言最好简洁易懂,到底怎么样才可以写出来优秀的演讲稿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在商品经济下的发展及社会效应,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众所周知,美国是全球演讲业最发达的国家,每年仅“直接演讲业”的产值就高达二十几亿美元,可见其演讲商品化的发展程度。我国的演讲活动虽然并未形成一种产业,也尚未出现职业演讲家,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演讲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具体如下:
一、商品经济意识的介入客观地说,在商品经济意识的作用下,今天的人们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这就不可避免地促使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演讲者,重新以商品经济的眼光观察社会、透视人生、辨析复杂的人际关系,阐发深刻的思想哲理,以把握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例如:
“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竞争已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才的竞争,在优胜劣汰中,每个有识之士都会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然而人才何在?在于发现、寻找,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自我推销。”
这是陈驹在题为《时代需要推销你自己》的演讲中说的一段话。演讲者以充满商品意识和竞争观念的“推销”一词立论,深入阐述了在人才竞争中勇于“自我推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我们翻阅报刊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诸如《市场——一所新大学》《幸福未涨价》一类的演讲题目。由此可见,商品经济意识的介入,使演讲这一现实活动,体现出了多么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商品经济活动的介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活跃,无论是商品广告、市场营销,还是商贸洽谈、交易论辩,都离不开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演讲作为一种有效的媒介手段,在商品经济活动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无庸置疑,正是一些商品经济活动的广泛参预,使之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一片独具魅力的风景所在。例如:
“恩格斯说过这么一段话:‘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乐、肉欲、虚荣、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简言之,即他本人暗中所迷恋着的一切龌龊行为……’公司经营从根本上是服务于顾客,但绝不能以‘庸人’暗中所迷恋着的一切龌龊行为来迎合与满足之,用这种方式赚来的钱也必然是肮脏与不洁的,因为它损害了人类至高无上的尊严!”
这是胡平在公司开业典礼上以《商道与尊严》为题发表的一段演讲。演讲者引述恩格斯的言论,旗帜鲜明地鞭挞了在商业经营活动中损害人类尊严的“一切龌龊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给人以强烈的警示。这类商品经济活动的广泛参预对演讲业的发展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商品经济语汇的介入演讲是一种语言艺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大量传播商品经济信息的语汇已介入到各种商务演讲中来了。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经济交流不断扩大与深入,许多体现现代商品经济色彩的外来语汇也被大量地吸收过来,并派生出各式各样的新语汇,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交际语言的实用性与表现力。这种符合语言发展客观规律的文化现象,也就成了演讲业发展的一个强力推动剂。例如:“在当前我国经济仍面临着生产建设资金投入短缺问题的同时,消费品的生产量和进口量的强势增长却偏偏要处处挤投资,争原料,抢能源,占市场,形成难以抑制的、居高不下的膨胀刚性,而这又恰恰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初始阶段的大忌。难怪一些海外朋友曾不客气地指出:国内的进口狂热和超前消费简直就是‘破产行为’!”
这是史策在题为《快从集团消费中警醒》演讲中的一段话。演讲者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矛盾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集团消费”的严重危害。语势强烈的表达中融入了不少经济语汇,鲜明地体现了具有时代信息的语言特色。
四、新形势下演讲的社会效应那么,新形势下演讲的这种新的发展态势将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效应呢?
(一)交际效应。演讲是一种社会性的交际活动。它采取商业性实践活动方式的意义,不仅反映在扩展的交际领域上,而且表现在获取的交际效应上。不管是开业庆典、公益赞助,还是商务宴请、经贸馈赠,演讲者的致辞都将产生特定的社会交际效应。这种效应,既可以调节人际关系,又能够增强社会效益。
(二)广告效应。演讲是一种公开性的现实活动。它势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发挥作用。强烈的广告效应,就是这种影响的一个重要体现。在竞选、应聘、营销、义卖等社会活动中,人们就是充分利用了演讲的广告效应,为自己或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的。这不仅可以向社会展示个人的才智,而且能够为群体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不要采集我的
(三)信息效应。演讲是一种交流性的信息活动。它的社会作用的增强,适应了现代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演讲的商业性实践活动中,信息的传播和反馈,就成了演讲者语言表达的动因和现场交流的实效。正因为这种信息效应体现了演讲的巨大优势,所以,这种优势又反过来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四)价值效应。演讲是一种功利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演讲者运用演讲的方式,向听众传播思想、学识、经验、技术等等,其目的就是促使听众提高认识,努力行动,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这就是演讲的价值效应。目前,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听取著名经济学家的学术演讲和成功企业家的事迹演讲报告,就反映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实践表明,在现代社会中,演讲已经开始采取商品式价值实现手段,因为这不仅是市场经济规律使然,也是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我们相信,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也势必为我国演讲业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只要我们用社会主义经济观和价值观引导这种走势健康发展,那么,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演讲事业,前程一片辉煌! 

f132.cOm更多演讲稿扩展阅读

“澳洲的兔子”——法律经济学的兴起及发展“澳大利亚的兔子”——法律经济学的兴起及发展


/ 文章摘要:法律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法律问题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其在短短几十年里,在西方尤其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并传入我国。对法律经济学一方面应看到它的研究方法与观察视角的新颖性与独特性;但另一方面也不能片面夸大其作用,将法学泛经济化。

关键词:法律经济学 效益 资源配置 法律现实运动 法学泛经济化 法律的经济价值 定量分析 事前分析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一门新兴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新的法学流派,开始跻身于传统法学流派之林,并因其视角之新颖,方法之独特和实际的运用价值,越来越引人注目,影响不断扩大,在法学界尤其在西方界地位日益提高。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重要课程,并且拥有自己的专门的学术刊物和有关的学术研究机构。本文试图从法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轨迹和当前研究状况方面对其作一个简单介绍,并予简略评析。
一、法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法律经济学,即用经济学的概念与方法去研究法律问题的一门学科。在西方尤其在美国,一般将其称为“法学与经济学”。例如,该理论研究领域中最具权威性、代表性的刊物就冠名为“法学与经济学杂志”(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著名的法律经济学家波斯纳称其为“法律的经济分析”;此外,该学科还有一些类似的称呼,如“法律的经济学研究”、“经济分析法学”等。概括而言之,它是一门由法学和经济学相互滲透相互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
法律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律的成长、结构、效益及创新的学说,其核心思想是“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要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益并促使其最大化,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它几乎涉及到所有的部门法领域,既包括、,又包括、、等。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解释法律现象与现实的全新的方法论结构体系,提供从法律的价值等基本理论到具体法律制度的分析工具,它可用来服务于整个法律制度,也包括经济法制的变革和完善。
二、法律经济学的发展轨迹和研究现状:
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的思想自始就有。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就有了用经济观念分析法律规则的思想。到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认为,“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而已。”
“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是广泛地论及了法律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因此,有人称马克思主义的为“经济学研究的法理学”。
而经济学与法学的真正结合肇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由于当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剧烈冲击使法律在此时显得苍白、无力与无能,促使人们寻求新的法律模式。这就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法学研究内容,改变纯粹的逻辑推理式的法律演绎和归纳法,于是在美国兴起了法律现实运动。人们开始将法律与包括经济在内的相关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便能对已经出现的社会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此背景下,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率先酝酿课程设置的改革,经济学开始成为法学院的正式课程,芝大也由此获得“法律经济学发祥地”的美誉。1958年,芝大法学院经济学教授阿隆迪莱克特(Aron
Director)创办了法律经济学方面的最具权威性、代表性并对该学派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的学术刊物——《法学和经济学杂志》,该杂志对推动法律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初之前,法律经济学仅局限于分析反托拉斯法等少数政府管制经济的成文法规,被人称为“旧的”法学与经济学。到六十年代初,芝大法学院高级研究员科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社会成本问题》和卡莱布雷斯的《关于风险分配和侵权行为法的若干思考》这两篇论文的发表才改变了这一局面,被认为是开辟了“新的”法学与经济学的广阔领域。到了七十年代,是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芝大法学院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的发表。该

书后来多次再版,成为法律经济学史上的经典性著作。在该书中,波对法律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并且几乎对所有的部门法领域进行了经济分析。至此,法律经济学作为一个新的法学流派,终于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而臻于成熟,并为人们所接受。
法律经济学在其短短的几十年里就象是“澳大利亚的兔子”,在“知识生态学”中找到了一块真空地带,并以惊人的速度填补了它,其发展与成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法律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日益繁荣与深入,法律经济学的影响日益增强,其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由最初的“一枝独秀”到进入“春色满园”,越来越多的法学院与商学院开设了“法学与经济学”课程,有关论著接连问世,学术刊物日益增多,除原先的《法学与经济学杂志》外,又创办了《法学与经济学研究》、《法学与经济学评述》、《法律、经济学和组织杂志》、《法和经济学国际评论》等刊物。法律经济学也不仅仅囿于学术研究的“闺房”,而开始向司法渗透并对司法活动产生影响。如在威廉诉英格理斯一案中,法官为了支持自己的判决,“在判决中将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以及有关它们同确定掠夺性定价的做法之间的关系的讨论也包括进去了”。⑤在美利坚合众国政府诉卡罗尔拖轮公司一案中,法官汉德(Learned
Hand)提出了著名的汉德公式:BPL,即只有在潜在的致害者预防未来事故的成本小于预期事故的可能性乘预期事故损失时,他才负过失侵权责任。
法律经济学最早诞生于美国,但其迅速在各国传播,日益成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学流派。在我国,近几年来,法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研究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相对于美国等国家,我国法律经济学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正如专家指出:“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归根到底是通过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分配与再分配,使权利与义务及其界限最优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我们的立法与执法应当适应这种改革,把效益作为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标准。为此,加强对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研究,吸收其合理成分,用效益论来补充和改造我们的法律理论,是完全必要的。” 根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经济角度对既有的法律重新评价分析,同时设计出以效益优先,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法律法规,对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法律经济学的几点认识:
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诞生发展至今,一路上都伴随赞誉与诋毁,既有人为之喝彩,也有人不以为然。本文试图从价值观与方法论上对其作简略评析:
无疑,发展经济与弘扬法治是人类的共同目标。法与经济作为社会的两大主题,已构成时代的基调。如果用单纯的法学或经济学的原理去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或社会现象,无论如何都是只窥一斑。法律经济学以其新颖的视角,独特的研究方法将两大目标关联在一起,成为本世纪法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创新。正如西方学者指出:“在以往五十年中,法学思想方面发生了一种转向于强调经济的变化,把追求最大限度的需要作为重点。”但另一方面,过分的法学泛经济化,抬高经济分析方法而贬低、排斥其它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法学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有害的。在法律中的具体应用首先应体现在价值层次,亦即在公正、正义等基本价值名目中,为“效益”跻出一席之地,形成正义与效益双重标准的法律价值观;其次在立法、执法等层次上,应贯彻效益优先思想,突出法律的经济价值,并以此作为评判法律优劣、成败的一个客观标准。
在方法论上,法律经济学别具一格,它运用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法律进行分析,具有明显的定量分析的优势,它使人们的思维更趋于准确。经济学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事前分析,而法律仅仅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法律经济学将事前分析的方法引入法学研究,可以对新法的制定或法律的修改后果进行事前分析,预防或避免法律制定的重大失误。这种方法大大开拓了传统法学研究方法的视野,丰富了法学研究的内涵,是法学研究方法论的重大变革。但认为经济因素能解释人类行为的所有方面,以经济学概念将正义、权利、义务、过失等传统法学概念取而代之,将法学泛经济化无疑也是有失偏颇的。因此,实事求是地说,经济学方法只是研究法学的一种方法,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其作用。要知道,任何一种法学流派,都有其缺陷和适用界限。但必须有一点明确,那就是运用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分析法律问题不仅重要而且必要。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并将其运用于我国的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对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吕忠梅、刘大洪:《经济法的的法学与法的经济学分析》,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203页。

《马恩列斯论法》,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7页。
《马恩列斯论法》,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9页。
Richard A posner: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La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经济运行及经济结构调整汇报会上的讲话



在经济运行及经济结构调整汇报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省经济运行及经济结构调整汇报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期间江泽民同志在我省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整个经济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午,振华同志已经通报了有关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我完全同意,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抓好落实
前不久,省委组织督查调研组,分赴各地、市,对贯彻落实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的工作进行了督查调研,发现了一些好的做法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对各地工作起到了督促、推动作用,也为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工作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这次会上又听了各地、市的汇报。总的看,各地在贯彻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中,思想重视,态度积极,行动迅速,开局不错。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的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仅仅是个开始,调整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在组织领导、深化改革遗迹推动“五项创新”等方面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差距,这些都亟待研究解决。
全国“两会”期间,江泽民同志到我省代表团重点就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阐明了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意义,指出了应当重点抓好的七项工作,强调了应注意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并对我省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要求我们按照已确定的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方案,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努力抓出成效。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论述精辟,针对性很强,为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把认识提高到江泽民同志讲话精神上来,以理论上的清醒促进思想上的自觉和行动上的坚定,扎实有效地推进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下面,结合我省实际,我就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工作,讲一些体会和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认识
从运城调产会特别是省委七届九次全会以来,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对经济结构调整已基本取得了共识。但是,对照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我们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有明显差距,亟待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江泽民同志在讲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时指出,“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正在加速进行,既对我们构成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面临日趋激烈纷市场竞争,如果不能抓紧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难以实现新的更大发展。”江泽民同志是从放眼世界、洞察未来的战略高度来论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的。就此,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学习体会。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世界性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势所趋。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就是在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实现的。美国从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适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注重开发和泣用尖端科技,发展信息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原有产业的优化升级,出现了近年来的所谓“新经济奇迹”。日本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曾保持了近二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后来也暴露出一些经济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发展的“泡沫”问题。因此,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日本又进入了新的大调整时期,至今仍在进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也长达二十年,前几年的一场危机又迫使其开始了又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在一些国家已经收到成效。当前,世界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大调整时期,各国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以此创造经济增长的新优势。从我国来看,东部发展较快的省份,如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也都适应这一趋势,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千方百计提高产业档次。内陆省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省份,目前也在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纷纷采取调整经济结构的种种重大举措。放眼国内外,不难看出,哪里调整结构动手早,行动快,哪里就会掌握主动权,或者主动更加主动,或者被动转为主动,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省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更需要加大调整的力度,不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同全国的差距必将进一步拉大。现在,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还缺少紧迫感和危机感,缺乏战略眼光。有的左顾右盼,患得患失,抱残守缺,认为结构调整是长期任务,可以慢慢来;有的认为结构调整固然重要,但现在经济环境不宽松,连工资都难以保证,当务之急是先保吃饭,顾不上调整和发展;少数贫困县领导对结构调整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有的空喊,并没有真抓实干,如此等等。这样的认识不改变,就无法适应国内外发展的大趋势,势必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更加落伍,更加被动。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
经济增长的内涵和质量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主要标志是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在逐步减少,发达国家已开始从资源型转向技术型,从数量型转向品种型,从主要依赖实物成本转向主要依赖知识成本。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对经济结构调整起着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快了产业升级的进程,特别是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蓬勃兴起和广泛应用,已使一些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传统产业被大规模地改造转移,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倔起。如二战后发达国家曾重点发展的传统重化工业等支柱产业,有的已经被电子、原子能、航天、信息等高新科技产业代替,有的则已被现代高新技术所改造。近年来,我国沿海发达省份的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一般加工型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已开始被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代替。同全国相比,我省的科技发展缓慢,高科技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只占%,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传统产业比重大而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技术装备陈旧而技术改造滞后,产品档次偏低而新产品开发升档乏。对这类问题的严重性,有的同志看得较为深透,有了改变现状的紧迫感,但也有些同志并未真正解决认识问题。如在结构调整中,有的地方选定的潜力产品中大多还是资源开发和初加工产品,对传统产业如何改造、提高,下功夫不够,对高新技术产业不敢问津。有的认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沿海发展快的地区甚至是发达国家的事,一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是抱怨没有人才、没有资金,就是抱怨环境不好。这些认识严重阻碍经济结构的调整。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改造老工业基地,使传统产业和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又指出要“有选择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两个方面,对于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都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传统产业的改造,还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核心问题都是要用新技术来武装。这一点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现实选择。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口益加快,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其突出表现是跨国公司的影响不断加大,全球企业并购规模急剧扩大。年全球企业并购金额已达到了万亿美元。我国即将加入,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和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空前加大,我们面临的市场争夺之战将空前激烈。经济全球化主要是发达国家推动的,由于它们在科技、劳动力素质上占有明显优势,加上它们在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中的主导或操纵地位,再加上它们在政治、军事上的恃强凌弱,这种全球化是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对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也为我们进一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发展资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可以说全球化对我们是利弊并存,挑战和机遇同在。正如有的专家所说,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就会机遇大于挑战,利大于弊;运用得不好,就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弊大于利。如果我们不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就没有优势可言,就难免被动挨打。我省地处内陆,经济和科技落后,人才和资金匿乏,我们的困难更多,调整的任务更为艰巨。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因势利导,趋利除弊,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我省经济的较快发展和某些方面的跨越式发展。任何闭关锁国、坐井观天、关起门来自吹自擂,或者因落后面望洋兴叹、畏难而退、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没有根据的。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年奋斗目标,关健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根本转变发展到今天,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应该有新的要求。从战略上全面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这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深层次要求和根本出路。就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而言,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中,把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其生机和活力,从而增强整个国有经济的素质,增强其控制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与此同时,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实际上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抓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能有力地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发展和深化,而且把两个根本转变内在地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在论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意义时说,这种调整是“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在这里,一个“根本出路”,一个“根本性措施”,就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极端重要性讲透了。在讲到其所以重要的理由时讲了两条,第一条是说“经济结构调整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把结构调整落脚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上;第二条理由是说“调整经济结构是解决深层次矛盾的重要措施”,把改变结构不合理状况落脚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这两个“落脚点”,深刻阐明了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统一;而讲话中关于搞好结构调整,必须深化改革、按市场规律办事、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建立新体制和新机制,以及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等论述,则是把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同经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
二、正确处理调整和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调整,以调整促发展
从总体上讲,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江泽民同志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对二者辩证关系的科学揭示。各地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处理好调整与发展的关系,不能借口调整而忽视发展;也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经济发展得快一些,可以为结构调整创造更为宽松的经济环境;结构调整进展快一些,可以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增强发展后劲,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从全省来看,个地、市情况不同,从农业基础和条件到工业发展水平,从经济结构的现状到地方财政状况,从国民素质到文化教育基础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要求大家齐步走,但我们希望有条件的地区,现在发展态势比较好的地区,在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问题上,要力求搞得更好一些,发展得更快一些。条件较差、发展和调整难度较大的地区也要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谋求进展。有的在困难地区工作的同志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我懂,但现在是“近忧在前,无暇远虑”,保吃饭都困难,顾不上搞那些较大、收效周期较长的结构调整啊。这样讲当然不无根据,但应当清醒的是,眼前的“近忧”正是过去缺少“远虑”的苦果;今天,如果因为“近忧在前”,就不顾及长远、加快调整,近忧就会更忧,中长期发展问题也不会得到解决。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虑长远者不可能解近忧。当然,在具体工作中,调整和发展可能会产生一些暂时的矛盾,比如关停一些规模小、效益差、污染大的企业时,如果不能及时把一些生产升级换代产品的好企业做大,就会暂时影响一些发展速度。但这个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产业升级优化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而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抓好结构调整,坚持在调整中发展,以调整促发展。只要我们狠抓调整使之尽快见效,使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就会加速发展。何况,在安排中长期重大项目的同时,也要考虑上一些适应市场需要的效益好的短平快项目,以弥补结构调整对当前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大家不能有丝毫的放松。省里今年下的指导性发展指标不高,有不少地、市也相应调低了指标。留有余地是对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要力争发展得快一些。去年省政府提出“实事求是,千方百计”,这是一个很好的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不吹牛,不虚报浮夸;千方百计,就是尽最大努力,而不是在思想上、工作上松懈,甘居落后。只有发展快了,才能解决财政困难和人民生活水平低的问题,解决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慢的问题。
三、积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调控、引导和推动
搞好结构调整,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从企业来讲,许多企业的经营者还缺乏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意识,遇到问题,往往不是主要“找市场”,而是主要“找市长”。一些企业不会也不敢利用各种市场手段配置生产要素。有的企业的领导,认为自己选的产品效益好,而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大,但又不愿意让别人来投资,一心想向政府要钱自己干。诸如此类的想法和做法,严重影响着结构调整的进程。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引导企业强化主体意识,引导企业面向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在选定潜力产品项目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广泛的深入的市场调查,在真正认准市场和产品的前提下,努力把产品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做新。要敢于和善于利用各种市场手段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比如,在收集和传递市场信息方面,要鼓励、引导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包括网络,收集、利用市场信息。再如,在解决资金问题上,要千方百计把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引进外资等融资手段充分运用起来。同时,要建立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企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从政府方面来说,现在,有的地方和有的领导干部,在进行结构调整中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由政府“包打天下”,如定项目、定产品、跑资金、跑营销,等等。这种不以市场为导向,不以企业为主体,而由政府越俎代庖的做法,出力不讨好,往往事与愿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这样的经验教训已经够多了。因此,要坚决改变以传统的计划手段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习惯做法。当然,对结构调整,政府要结合实际,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保证结构调整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目前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要特别注意通过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坚决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要防止那些生产能力已经过剩、没有销路的产品以“潜力产品”的名义“搭车”上路。省里和地、市都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对那些市场虽然一时看好而市场容量不大、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项目,要不要上,能不能做大,必须采取科学、慎重的态度。同时,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结构调整,为潜力产品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各级政府的作用,在于协调、推动、引导,这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政府既不包办代替,同时又要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加快结构调整,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直接地表现在产品的品种质量和科技含量上,而且更深层次地体现在对经济结构的内在影响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过程,是使经济结构适应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过程。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生产关系,而新的生产关系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经济发展史特别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每一项新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出现往往会带动和形成一批新的相关产业,每一次大的世界性科技浪潮都会引起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以至整个经济结构的深刻而持久的变动。因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高度重视科技对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发挥科技作用,就要从我省产业结构的实际出发,重点抓好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每搞一项技术改造,或开发一个新产品,或建设一个新企业,都要衡量一下它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处于什么地位,有没有技术上、质量上、成本上的优势,能不能占据本行业中的技术制高点。要力求做到技术先进,核心技术起点高,要争取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档次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增强,产品占领市场的份额才会扩大,占领市场的时间才会相对延长。
要发挥科技的作用,关键是要充分重视和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是科技发明的主体,也是传播推广科技的载体,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人才,既包括科技人才,也包括管理人才、技术工人队伍。去年上半年,省委政研室做过个调查,大量事实表明,我省人才外流的现象相当严重。而这种状况与一些地方和部门浪费人才甚至压制人才的情况同时存在,这给我们发挥科技作用造成极大困难。为此,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出台保护人才、吸纳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政策,建立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调动和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要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
要发挥科技的作用,就要力求在科技发展上有所跨越。江泽民同志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保证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提高抗御各种风险冲击的能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进程表明,并不是先进的就永远先进,落后的就永远落后;也不是拥有先进技术的就永远拥有,没有先进技术的就永远不会有。即使现在技术比较落后,或一时还难以开发出新的科技成果,但只要有相信科技依靠科技的坚定意识、有不甘落后争创一流、敢于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雄心壮志,就会千方百计去创造环境条件,寻求开发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途径并不断取得成果。这样就能够使自己后来居上。对企业来说,自己设立机构,进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这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力量所限,还必须依靠产学研结合的体制,还要尽快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体系和机制。大中型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中心,充实队伍,加大投资,同时还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力做好对国内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消化工作,充分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充分运用全社会的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为我省产品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服务。如此,我们就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进而实现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经济发展的起超。后发展地区所具有的后发展优势,就是体现在它能够博呆众长,提高起点,发挥优势,跳跃发展,从而实现后来居上。这样的例子在经济发展史上举不胜举。甘居落后,不思进取,或消极观望,无所作为,只知跟在别人后面爬行的现象,应该坚决加以扭转。
五、努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是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经济结构调整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结构调整中必须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着力解决好国有经济的“集中”和“退出”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对国有独资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力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发展和组建一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下决心让国有经济从一批行业和企业退出来。改变国有经济战线过长,一批国企半死不活而我们又无力兼顾的状况,也可以给非国有经济发展让出一个发展的空间。现在我省总的情况是,该进的进也难,应退的退也难,可以说是进退两难。不少国有企业,只要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就不想退出国企范畴,这中间有认识问题,也有具体工作问题。从认识上说,我认为应当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全局着眼,更加解放思想,尽快想办法促使一批国企退出来,以便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把确应加强的少数国有大型企业搞得更大更好。有进有退,为进而退,以退为进,以退促进,才有可能突破这个难题。
在坚持国有、集体经济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目前,我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余地还很大。应引起注意的是,在多数地、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构成主要集中在三产中的商贸、餐饮、娱乐、生活服务等行业,尽管它们在缓解就业压力、吸纳劳动力、提高城市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产业质量不高,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大。为此,各地必须加强调整的力度,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产业多元化发展,特别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第二产业特别是科技企业。
六、深化企业改革,激活结构调整和发展的主体
企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企业缺乏活力,调整结构就缺少主体,上潜力产品就缺乏合格的载体。所以,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的同时,必须抓好企业的改革。前一段,各地在调整经济结构中比较关注的是定产品、上项目,面对国有企业改革重视不够,甚至有所放松。如果国有企业改革得不到进一步深化,不仅要影响国企改革和发展三年目标的实现,而且要影响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各地要坚持稳中求进,因企制宜,一厂一策。不论何种形式的改革,都要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尊重职工群众的选择,反对不从实际出发,不深入企业,不深入职工,坐而论道,搞形式主义,搞翻牌式的“改革”。对于利税大户企业的改制更要积极慎重,要精心选择改制办法,认真研究改制方案,确保企业改制后国家增加税收,企业增加利润,职工基本就业和个人增收。要克服畏难情绪,积极进取,进一步拓宽改革的思路,用创新的精神解决好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认真做好资产评估、审计、产权界定和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特别要抓好已改为公司制企业的规范工作,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好股权设置、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等方面的遗留问题。国有大中型企业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推进内部机制创新。要坚持“三改一加强”,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工作,重点抓好人本管理、营销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要进一步健全对企业厂长、经理的制约、激励机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人为因素搞垮企业;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广大企业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带领职工为搞好企业而拼搏进取。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防止错误理论的误导,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同样也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七、切实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我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省份。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业结构长期不合理,尤其是高耗能工业多。我们要以这次结构调整为契机,下大力抓好清洁能源区建设。通过对煤炭的洗选、加工、转化等措施,搞好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防治污染;通过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能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要按照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和环境达标标准,逐步关闭“五小”工业,坚决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同时借机发展环保产业,发展非煤产业。各地新上项目,必须达到国家有关环保规定标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眼前的发展。同时,要结合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逐步改变水土严重流失和水资源匿乏的状况,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八、做好群众工作,保持社会稳定
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会涉及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出现一些企业关闭破产,部分职工下岗分流的情况,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群众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要坚持党的,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悉心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和方法。要深入基层,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要大力宣传改革开放的成就,使广大干部群众提高克服团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二是要满腔热忱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认真执行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两个确保”,切实解决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同时,要积极开辟就业渠道,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当前特别要注意解决好煤炭行业的脱困问题和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三是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养老、失业、医疗和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范围。
最后,我讲一讲加强领导和狠抓落实问题。首先,是要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的论述,并以此为指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切实增强搞好经济结构调整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现在,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工作努力,作风深入,但也确有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作风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片面追求所谓“政绩”,耍“花架子”,搞“形象工程”,结果往往造成大量人财物的浪费,最终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的领导干部,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或者热衷于跑门子、拉关系,或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或者滥位黩职,以权谋私。这种状态不改变,当然谈不上抓好结构调整工作,也谈不上做好其他工作。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党政机构改革即将开始之际,一些干部人心浮动,过多考虑自己的进退去留,没心思抓工作。需提醒的是,机构改革很快就要展开,大家思想有点考虑是正常的,但不能因为考虑个人的进退去留影响正常工作。大家一定要顾全大局,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在一天职,就要尽一天责。县以上领导干部要结合“三讲”和“三讲”回头看活动,解决好思想作风问题。其次,加强组织领导,集中力量,同心同德,协调一致地抓好结构调整,保证今年起好步。各级党委、政府要统揽全局,统筹规划,确定科学的调整思路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点面结合,全面推进。要积极引导和协调各方加大“五项创新”的力度。党委、政府及下属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并

通力合作抓好调整。各级党委的主要职责是调查研究、宏观决策、督促检查、搞好舆论引导、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各级政府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在具体政策的制定、重点项目的审定、环境的治理、资金的协调解决等方面真正负起责任。对各级政府来说,搞好经济结构调整,是职责所在,责无旁贷,自当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勇挑重担,务求必成。前不久,省委常委已就经济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由刘振华同志全面负责,刘泽民、薛军同志协助;其他具体工作,由各位分管副省长具体抓好落实,并负责协调好部门间的关系。各级党委、政府也要像省委这样,建立领导干部工作负责制,切实把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落实到人头,并把责任完成状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是否胜任和合格的重要内容。党政各部门,一定要从发展山西、振兴山西的大局出发,积极主动地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为全省的调整经济结构创造宽松的环境。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和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要大胆选拔一批政治思想好、懂经济、懂科技、善管理的优秀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中去。要注意保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相对稳定性,确保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连续性。同时,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举办专题理论学习班、研讨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结构调整工作的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使自己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内行。
关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们的思路已经明确,大政方针已经确定。针对大家汇报的起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振华同志讲了明确的意见,作了切实的部署,就按振华同志讲的办。会后,要尽快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现在的任务就是落实、落实、再落实。要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抓住机遇,大胆探索,扎实工作,把高昂的工作热情与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无论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困难和风险,我们也一定要努力实现一年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明显见效的目标,使我省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以优异成绩向党中央、向三千万山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乡党委、政府决定召开全乡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客观全面总结XX年上半年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XX下半年全乡工作,动员全乡上下“咬定新目标、再跨新台阶,开创大马发展的新局面”,推动xx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过去的一年,在全乡上下齐心协力、辛勤努力下,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在此,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乡党员干部职工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我乡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x乡长对全乡XX年上半年工作作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对XX年下半工作作了详细周密的安排,我都完全赞同,大家对x乡长的讲话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各自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6月30号,县委组织召开了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在充分肯定去年工作成绩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今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工作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工作任务。会议概括了我县XX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特点:一是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的好路子。全县上下紧紧扭住项目建设、中心城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强力组织突破,培育了一批增长点,开成了一批新亮点;二是创出了一个科学发展的好局面。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重大转变,骨干企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幅提升;三是呈现出城乡协调发展的好势头,中心城区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了一批民生工程。城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变化明显;四是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显著。会议明确了XX年下半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xx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努力保持干部队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保持经济发展的可喜态势,努力保持事业繁荣的良好局面,务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全乡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把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上来,全面把握新形势,深入分析新问题,科学制定新举措,不断开创新局面。

二、肯定成绩,坚定信心,正确认识我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上半年,乡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发展理念,强化发展举措,把主要精力放放在重点工作推进上,以大项目为抓手,突出工业兴乡、项目立乡战略的措施,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干”精神,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思路,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我乡经济社会已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只所以综合实力位次前移,我们得益于捕捉住了各种机遇,千方百计推动我们自身的发展。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要着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开放活县、建市撤县”四大战略,特别是在工业发展上,要着力培育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形成几个在全省全市叫得响的产业基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了依据。我们坚持把大马的发展放在全县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努力做到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同频共振,使科学发展观在大马具体化,全力组织实施工业强乡、项目立乡战略,适时提出了年内建成“3家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企业5家”的发展目标,同时把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把社会事业、改善民生摆上重要位置,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可以说,我们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了实实在在的操作抓手和撬动支点。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乡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大马实际,符合大马人民的共同愿望,对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越来越突出的彰显作用。

第二,突出了重点,牵住了发展的牛鼻子。没有重点就没有全局,抓不住重点就难以把握全局。抓准重点、带动全局,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工作重点往往也是工作过程中的难点,就上半年的工作重点而言,我们集中精力,想方设法,牢牢把握“狠抓工,强抓农,咬定发展不放松,搞好城建优环境,带好队伍促稳定”工作思路,在一些关系全局的工作上取得了新突破。一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我们成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制定了项目建设推进措施,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建设责任人,在财力、物力、人力等各个方面为项目建设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使工业经济稳步提速。投资1.6亿元的河南松凌木业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新增税利可达XX万元;总投资3000万元的尉氏县怡人油厂项目进展顺利,投产后年实现年产值1100万元,利税410万元;引资1500万元的尉氏县富国金属、投资1500万元凯迪金属等8个项目正加紧建设,板材加工、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百河酒业等产业,也有了长足发展。三农发展步伐加快。农作物生产加工、畜牧产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以培育新型农民为方向,扎实推进“让每一个青壮年农民拥有一技之长”专项行动,劳务输出水平不断提高,劳务收入显著增加,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积极引导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劳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比XX年增长20%。二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乡确定3个村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涌现出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三是民生进一步改善。教育、卫生、文化、劳动保障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力实施“一分钱创安”工程,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信访工作制度,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第三,落实了责任,注入了发展的源动力。要把各项规划和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充分调动全乡上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责任体系。乡党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团结全党员干部群众一起抓产业、抓发展,乡村领导成员加快发展的认识更加统一,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先后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乡机关站所室目标任务百分量化考核实施办法》、《村支书、主任目标任务百分量化考核实施办法》、《信访工作领导包案制度》等一系列文件,把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社会事业、社会稳定等各项指标,具体分解到乡党政领导、乡直部门及各行政村,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大马乡赶超的压力增大、任务繁重;工农业发展不平衡,运行的质量有待提高;在工业经济发展上,项目支撑力度有待加强;重点项目的立项、用地等困难明显加大,部分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较慢。要加快大马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正视和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全乡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采取切实的措施,务求在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上取得新成效。

三、抓住关键,重点突破,明确XX年工作任务

XX年是贯彻落实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乡实施工业兴乡三年规划的关键年,做好XX年的工作,对继续保持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意义重大。XX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xx大精神,以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开拓新局面,再创新辉煌,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全面完成XX年各项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开放兴乡”战略,力求招商引资新突破

一要在“大”字上下功夫。即:下大力气,抓大项目,建大格局。继续在全乡大力营造上下高度重视招商引资,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大开放”格局,充分利用我乡各方面优势和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引进能引领我乡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的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

二要在“新”字上花气力。即:创新招商新形式,激活招商新机制,拓宽招商新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利用资源,实现“零土地”引外,开展“产业链”招商,“借梯登高”。不断完善“谁引进,谁受益”的激励机制,对引进重点项目、大型项目视情况特事特办。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领域,促进招商引资向一二三产业领域延伸,均衡发展。

三要在“优”字上出重拳。即:提供优质服务,营造优良诚信环境,优化经济结构。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加快发展必须扩大开放,学会借力。然而,“良禽择木而栖”,这就需要筑好“巢穴”。为此,必须首先练好内功,要加强培训教育,逐步提高全员的素质;要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和效能,要改善软环境,特别是服务环境方面下大功夫;要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软、硬”条件,为借引外力,推动发展搭建良好平台。在引进项目上,各有关单位要统一思想和行动,讲大局,开绿灯,出实招。牢固确立诚信为本理念,倾力打造大马“诚信认真、有求必应”的服务品牌。大力引进工业投资战略者项目,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要努力发掘管理工作新潜能。主要强化“三大建设”,一是强化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储备,瞄准国家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力争更多大项目、大工程进入省市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围绕我乡支柱产业,精心编制一批新建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二是强化制度建设。继续坚持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项目准入制度、督查考核机制、乡领导跟踪落实制度,积极探索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健全绩效考核奖惩机制等新的促进机制。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把招商引资人才的培养使用,作为“人才兴乡”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研究制定招商引资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并制定相应配套的政策和措施。

(二)善于趋利避害,打破发展瓶颈

在准确把握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大机遇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克服的主要困难和制约因素,高度关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趋利避害,未雨绸缪,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努力掌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一是要充分认识从紧货币政策的重大影响,努力在争取资金上下工夫。今年中央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各银行的信贷规模,各银行的放贷规模将大大缩小。特别是靠贷款投资拉动增长的企业,要高度关注这一宏观政策,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加强与银行对接,争取资金的同时,务必要另辟蹊径,解决融资难题。

二是充分认识严把土地“闸门”政策的重大影响,努力在拓展发展空间上下工夫。控制土地和控制贷款规模是国家控制投资过热的重要举措。国家将对项目建设新占土地严格限制,要提高占地门槛,对于已占土地将用税收的办法加以控制,无度不科学占用土地将支付巨大成本。为此,要转变思想,适应形势,及早谋划发展节地、集约经济项目,尽量减少占地成本。

三是充分认识国家节能减排和项目管理上的新精神,努力在项目前期上下工夫。国家对节能减排提出的刚性要求,要从节能减排入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各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各企业要主动应对,及早动手,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使废气、废水等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同时,今后对新上项目要严格节能环保评估审查,杜绝引进高污染企业。

(三)全面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发展栽植速生杨,取得良好生态和经济效益;认真做好论证,科学制定小杂果发展规划。畜牧产业发展,要以岗发肉联公司为依托,进一步探索实施“公司+农户”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我乡生猪养殖规模,为肉食加工企业的引进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大力支持发展规模牛羊养殖。在劳务产业发展上,一方面要以县“阳光工程”为牵引,宣传动员全乡农民工积极参加免费培训,让每一个青壮年农民拥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形成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在新农村建设上,要认真组织实施安全饮水、户用沼气、乡村道路维护、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加大农综开发力度,认真做好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治理工作,不断提高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关单位要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产业支撑、群众认可”的原则,建成一批高标准新农村示范村。

(四)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改善民生,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来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突出抓好教育事业发展,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减轻群众教育负担,办好人民教育。要着力解决群众就医难和看病贵问题,以医疗保障全覆盖为目标,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要继续保持“国优”标准,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做好就业再就业、劳动保障等工作,认真解决城乡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要继续推进“一分钱创安”工程,以平安大马建设为载体,完善防控网络,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放心、安心、舒心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切实把工作做得细之又细,防患于未然,确保万无一失。要以创建林业生态示范乡为目标,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注重环境保护,落实好节能减排指标。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实现

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今年经济工作的思路已经清楚,目标已经确立,重点已经明确,关键是抓落实。全乡上下要振奋精神,强化举措,攻坚破难,真抓实干,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确保目标实现,必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推进落实。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思想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当前我们与全县四强乡镇相比,表面上看是条件不如别人好、总量不如别人多、质量不如别人优、速度不如别人快,但根本原因还是理念不如别人新、思路不如别人宽、眼光不如别人远、干劲不如别人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观念;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作风;悲观失望、妄自菲薄的情绪;都是思想不够解放的具体体现。我们承认落后,但不能成为安于现状的借口,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的理由。在客观物质条件已经具备的前提下,成就一项事业,精神力量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谋求新跨越,需要我们满怀激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狠抓落实。

一是要以创新发展观念理思路。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抓经济工作必须不断创新发展观念。没有新观念就不会有新思路、新举措,不会实现好发展、快发展。为此,要学会统筹考虑发展,搞板块经济,做好区域布局。要拉长短板,扬长优势,依托我乡优势加快发展步伐。

二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工作。责任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境界。历览古今,那些有抱负、有作为、受人尊敬者,都是以国家、民族、百姓的利益为己任。

三要以奋发有为的激情创一流。干事创业,凭的是精神、比的是气魄、靠的是激情。只有保持奋发向上、勇争一流的工作激情,才能唤起责任、创造奇迹、铸就辉煌。对每一项工作和任务,不管大小,无论轻重,都要始终保持一股闯劲、一股冲劲、一股韧劲,力求先人一步、胜人一筹、快人一拍,追求卓越,争创一流。要以“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气魄,披荆斩棘,闯出新路。

四要以执着奉献的精神干事业。要始终保持一种干事创业的奉献精神、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用心成事。只有认真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要坚持事业为上、责任为重、工作为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真正把心思凝聚到事业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到工作落实上。

(二)确保目标实现,必须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狠抓落实。实干兴业、实干兴乡。要大力倡导实干之风,大力培养务实、落实、实干精神,以实干为先、以实干为本、以实干为荣,锁定目标,一以贯之,务求实效。敢抓难的、敢碰硬的、敢抓散的、敢治乱的,以铁的手腕抓好各项工作。

一要盯着问题做工作。难题来了,困难来了,问题来了,绕是绕不过去的,躲是躲不过去的。我们必须面对困难,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地解决。发展的路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要一根杆子插到底。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就是具体,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落实。

三要动真碰硬。在推进工作中,只要是为了全乡的利益、群众的利益,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敢于得罪人。乡党委、政府对干事者坚决支持、坚决撑腰,坚决为干事扫清道路、创优环境。对不能和乡党委、政府保持一致,不求发展,搞杂音,使横劲的,要坚决予以处理。

(三)确保目标实现,必须以过硬的干部队伍抓好落实。实现大马的跨越发展,特别需要一支政治过硬、能征善战的坚强铁军。

一要坚持正确的导向选好队伍。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干事创业,是实现每一个阶段目标任务的根本之道。要求全乡党员干部要“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我们讲的老实人,不是那些庸庸碌碌、无能无为的人,而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人。与老实人相对照,也有一些投机钻营者,不讲党性,不重品行,把精力和心思放在跑门子、托人情、拉关系上,整天琢磨人。在这里,我奉劝大家,要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大马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多琢磨事,才能会干事、干成事。因此,不让老实人吃亏,是选人用人的重要原则。乡党委将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检验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二要坚持在一线锻造队伍。要在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中锻炼干部,以实干检验干部、以实绩评价干部。让那些真抓实干、敢做敢为、忠诚干事的人有舞台、有后盾,没有后顾之忧,放开手脚大干;要让那些作风浮漂,只说不干,没有创造性,打不开工作新局面的人没面子、混不下去;对影响大马发展的错误观念,坚决纠正;对阻碍大马发展的不当行为,坚决避免。

三要坚持严格的制度管理队伍。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没有毛病。但原则不能背离、纪律不能违反、党纪国法的“红线”和做人做事的“底线”不能突破。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对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抵制什么,必须划清界限,心中有数。要严格遵循中央及省市县委各项规定,办事讲原则,处事不落俗,作风不浮躁,永保共产党员先进本色。

同志们,开放竞争更加激烈,发展任务更加繁重。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奋发有为,努力谱写xx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澳洲的兔子”——法律经济学的兴起及发展“澳大利亚的兔子”——法律经济学的兴起及发展演讲范文



文章摘要:法律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法律问题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其在短短几十年里,在西方尤其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并传入我国。对法律经济学一方面应看到它的研究方法与观察视角的新颖性与独特性;但另一方面也不能片面夸大其作用,将法学泛经济化。

关键词:法律经济学 效益 资源配置 法律现实运动 法学泛经济化 法律的经济价值 定量分析 事前分析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一门新兴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新的法学流派,开始跻身于传统法学流派之林,并因其视角之新颖,方法之独特和实际的运用价值,越来越引人注目,影响不断扩大,在法学界尤其在西方法理学界地位日益提高。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重要课程,并且拥有自己的专门的学术刊物和有关的学术研究机构。本文试图从法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轨迹和当前研究状况方面对其作一个简单介绍,并予简略评析。
一、法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法律经济学,即用经济学的概念与方法去研究法律问题的一门学科。在西方尤其在美国,一般将其称为“法学与经济学”。例如,该理论研究领域中最具权威性、代表性的刊物就冠名为“法学与经济学杂志”(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著名的法律经济学家波斯纳称其为“法律的经济分析”;此外,该学科还有一些类似的称呼,如“法律的经济学研究”、“经济分析法学”等。概括而言之,它是一门由法学和经济学相互滲透相互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
法律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律的成长、结构、效益及创新的学说,其核心思想是“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要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益并促使其最大化,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它几乎涉及到所有的部门法领域,既包括民法、经济法,又包括宪法、刑法、行政法等。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解释法律现象与现实的全新的方法论结构体系,提供从法律的价值等基本理论到具体法律制度的分析工具,它可用来服务于整个法律制度,也包括经济法制的变革和完善。[1]
二、法律经济学的发展轨迹和研究现状:
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的思想自始就有。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就有了用经济观念分析法律规则的思想。到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认为,“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而已。”
“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是广泛地论及了法律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因此,有人称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为“经济学研究的法理学”。
而经济学与法学的真正结合肇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由于当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剧烈冲击使法律在此时显得苍白、无力与无能,促使人们寻求新的法律模式。这就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法学研究内容,改变纯粹的逻辑推理式的法律演绎和归纳法,于是在美国兴起了法律现实运动。人们开始将法律与包括经济在内的相关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便能对已经出现的社会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此背景下,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率先酝酿课程设置的改革,经济学开始成为法学院的正式课程,芝大也由此获得“法律经济学发祥地”的美誉。1958年,芝大法学院经济学教授阿隆迪莱克特(Aron
Director)创办了法律经济学方面的最具权威性、代表性并对该学派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的学术刊物——《法学和经济学杂志》,该杂志对推动法律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初之前,法律经济学仅局限于分析反托拉斯法等少数政府管制经济的成文法规,被人称为“旧的”法学与经济学。到六十年代初,芝大法学院高级研究员科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社会成本问题》和卡莱布雷斯的《关于风险分配和侵权行为法的若干思考》这两篇论文的发表才改变了这一局面,被认为是开辟了“新的”法学与经济学的广阔领域。到了七十年代,是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芝大法学院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的发表。该书后来多次再版,成为法律经济学史上的经典性著作。在该书中,波对法律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并且几乎对所有的部门法领域进行了经济分析。至此,法律经济学作为一个新的法学流派,终于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而臻于成熟,并为人们所接受。
法律经济学在其短短的几十年里就象是“澳大利亚的兔子”,在“知识生态学”中找到了一块真空地带,并以惊人的速度填补了它,其发展与成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法律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日益繁荣与深入,法律经济学的影响日益增强,其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由最初的“一枝独秀”到进入“春色满园”,越来越多的法学院与商学院开设了“法学与经济学”课程,有关论著接连问世,学术刊物日益增多,除原先的《法学与经济学杂志》外,又创办了《法学与经济学研究》、《法学与经济学评述》、《法律、经济学和组织杂志》、《法和经济学国际评论》等刊物。法律经济学也不仅仅囿于学术研究的“闺房”,而开始向司法渗透并对司法活动产生影响。如在威廉诉英格理斯一案中,法官为了支持自己的判决,“在判决中将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以及有关它们同确定掠夺性定价的做法之间的关系的讨论也包括进去了”。⑤在美利坚合众国政府诉卡罗尔拖轮公司一案中,法官汉德(Learned
Hand)提出了著名的汉德公式:BPL,即只有在潜在的致害者预防未来事故的成本小于预期事故的可能性乘预期事故损失时,他才负过失侵权责任。
法律经济学最早诞生于美国,但其迅速在各国传播,日益成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学流派。在我国,近几年来,法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研究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相对于美国等国家,我国法律经济学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正如专家指出:“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归根到底是通过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分配与再分配,使权利与义务及其界限最优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我们的立法与执法应当适应这种改革,把效益作为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标准。为此,加强对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研究,吸收其合理成分,用效益论来补充和改造我们的法律理论,是完全必要的。” 根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经济角度对既有的法律重新评价分析,同时设计出以效益优先,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法律法规,对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法律经济学的几点认识:
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诞生发展至今,一路上都伴随赞誉与诋毁,既有人为之喝彩,也有人不以为然。本文试图从价值观与方法论上对其作简略评析:
无疑,发展经济与弘扬法治是人类的共同目标。法与经济作为社会的两大主题,已构成时代的基调。如果用单纯的法学或经济学的原理去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或社会现象,无论如何都是只窥一斑。法律经济学以其新颖的视角,独特的研究方法将两大目标关联在一起,成为本世纪法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创新。正如西方学者指出:“在以往五十年中,法学思想方面发生了一种转向于强调经济的变化,把追求最大限度的需要作为重点。”但另一方面,过分的法学泛经济化,抬高经济分析方法而贬低、排斥其它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法学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有害的。经济学理论在法律中的具体应用首先应体现在价值层次,亦即在公正、正义等基本价值名目中,为“效益”跻出一席之地,形成正义与效益双重标准的法律价值观;其次在立法、执法等层次上,应贯彻效益优先思想,突出法律的经济价值,并以此作为评判法律优劣、成败的一个客观标准。
在方法论上,法律经济学别具一格,它运用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法律进行分析,具有明显的定量分析的优势,它使人们的思维更趋于准确。经济学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事前分析,而法律仅仅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法律经济学将事前分析的方法引入法学研究,可以对新法的制定或法律的修改后果进行事前分析,预防或避免法律制定的重大失误。这种方法大大开拓了传统法学研究方法的视野,丰富了法学研究的内涵,是法学研究方法论的重大变革。但认为经济因素能解释人类行为的所有方面,以经济学概念将正义、权利、义务、过失等传统法学概念取而代之,将法学泛经济化无疑也是有失偏颇的。因此,实事求是地说,经济学方法只是研究法学的一种方法,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其作用。要知道,任何一种法学流派,都有其缺陷和适用界限。但必须有一点明确,那就是运用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分析法律问题不仅重要而且必要。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并将其运用于我国的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对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吕忠梅、刘大洪:《经济法的的法学与法的经济学分析》,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203页。

《马恩列斯论法》,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7页。
《马恩列斯论法》,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9页。
Richard A posner: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Law ,第21页
克拉克森和米勒:《产业组织:政府、证据和公共政策》,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677页。
张乃根:《经济学分析法学》,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20-22页。
张文显:《当代西方法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64页。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5页。

“澳洲的兔子”——法律经济学的兴起及发展“澳大利亚的兔子”——法律经济学的兴起及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随着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到来,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相继出现能源、原材料短缺,这为西部地区资源依托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作为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突破,循环经济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割裂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弊端,要求以与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开环式经济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和我国的发展历程,都曾出现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酒泉戈壁荒漠面积占7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2/3、世界平均水平的1/6,森林覆盖率只有1.4%,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脆弱,自净能力不强。但长期以来,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过度垦荒,移民开发,超载放牧,超采地下水等因素,导致了土地沙化、河流枯竭和湿地减少,自然生态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工业“三废”及城市生活废水、垃圾排放,造成了河流、水库及空气污染,这些己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污染排放总量逐年减少,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资源利用率低,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依然较大。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道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维持经济增长,以末端治理为环境保护手段,将会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方面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重建生态环境的任务己刻不容缓。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循环经济来保证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
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的土地光热条件优越,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比较优势较好。经过多年的发展,矿产资源采选和农产品加工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业层次低,产品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业仍处于初级产品阶段,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停留在采选层面,农产品加工转换增值率仅为25%,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加工工业仅占重工业的11.8%,比全国低29.3个百分点,属于典型的原料型生产,存在着资源消耗量大、产出效率低、浪费较为严重等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受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和产业边缘化等因素制约,我市能源、原材料的高消耗问题更为突出。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永续开发利用。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关键时期,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建立环境经济体系的成本较低,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按照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生态工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经济发展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拉长矿产品和农产品加工链条,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由初级原材料输出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

发挥演讲的气势效应


古人云:话须通达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演讲气势就是演讲内容和表达形式相结合而显露出来的一种气度和神韵。它使演讲体现出震人耳目的浩荡气势和磁性力量,以此去打动听众,震撼听众的心灵,使其对演讲所阐述的道理,认识上坚信不移,行动上坚持不懈。
演讲的气势来源于演讲者对真理及时代精神的把握和对自我真理在握的自信心,它是以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形式综合表现出来的。如果想在演讲中充分显示气势的力量,起码要把握以下三点:
理足而气壮。演讲气势效应是一种力量的体现。其实质就是一种理性的力量,它源于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所阐述的观点是具有时代感、独创性、深刻性和真理性的。就是演讲者站在时代发展的峰巅之上,充分展现时代的特点和气息。在向人们心灵的深度和广度的探究中,折射出崭新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使人们从演讲中听到时代精神的回响,感受到生活光流的碰撞旋转,体会到理想人格的价值。演讲的气势效应在于“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和所闪现的智慧火花,对社会对人生的真知灼见,对事理创造性的阐发;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令听众事理大白,茅塞顿开。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理直气壮”,它说出了演讲理直气就壮、理不直气难壮的深刻道理。同时,演讲内容的理足,还需要壮美的语言来表达,也就是说演讲的气势还来自语言巧妙而艺术的运用上。演讲的语言要字正腔圆,清新流畅,生动感人,活灵活现地阐述真理和抒发感情。一般说来,铿锵的语调,排比对偶的手法都可以加强演讲的表达力量,显示演讲的不凡气势。
情真而意切。情感是艺术的灵魂,也是演讲气势动力的源泉。没有演讲者的真挚情感的流动、跳跃和燃烧,演讲气势就无从谈起。演讲者只有用血、用泪、用自己的生命激情去呼喊、去敲击,才能叩开听众的心扉,产生征服人心、震撼灵魂的演讲效应。所谓情真,就是真挚感情的抒发,不言词虚浮,不矫揉造作,保持说话人的自然本色,使人听后感到自然,乐于接受。李燕杰同志的演讲之所以生动感人,气势非凡,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就是因为他无论讲爱国之志,还是民族之魂,或讲正气之歌,吐露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情真还应表现在情感的深沉与丰富上。构成演讲气势的情感,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这样才能激起听众感情上的波澜,这就要求演讲者的情感必须具有凝聚性和交融性,善于浓缩和强化情感。当演讲进行到关键时刻或达到高潮时能立刻形成强有力的情感暴发力,给听众以强大理性情感的冲击,使其心灵受到震颤,就能使台上台下形成“情通理达”交融和谐的演讲气势效应。
意切,就是演讲的气势必须符合演讲的主题、听众和时境情况,也就是演讲的气势要切旨、切己、切近听众、切近生活。演讲时,演讲者总是以一定的身份,在特定的环境里,面对特定的听众表达自己的一定观点和思想感情的。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演讲者必须考虑演讲气势是否有利于升华演讲的主题,能否与自己和听众的实际情况及演讲环境相符。这就要求演讲者必须从现实生活和听众的思想需求、认识水平与欣赏习惯出发,充分利用客观环境的有利因素,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达主题和抒发情感,才能激发听众的兴趣,引起共鸣,产生良好的演讲气势效应。
德深而技精。我国古代人们就非常重视气势方面的修养。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他的语言表达,内容充实丰富,博大精深,摇曳多姿,清畅流利,跌宕有序,层层推进,其气势“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演讲是演讲者内心世界的表露和人格的再现。演讲的气势是演讲者思想、品格、文化、情感、艺术的综合反映。要充分发挥演讲的气势效应,演讲者就必须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和磨炼。首先就要努力学习,有雄厚的知识储备,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思想认识水平,准确掌握时代的脉搏,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有超人的透视度和横阔度,对事理能作出更全面、更深刻、更尖锐、更正确地创造性阐发。令听众不由自主、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的思想,抛弃错误的观点。其次,要加强思想品格的修养。要言行一致,公正无私,朴实大方,亲切热情,给人一种师表美和信任感。再次,要加强情感修养。演讲者的情感不是演讲时临时外加的,而是内在的,是长期陶冶的结果。现实生活是培养感情的沃土,演讲者要主动投身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分析研究更多的人和事,在实践中与方方面面的人接触交往,体会不同角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表现,从而使其生活基础更深厚,培养出更加丰富、强烈而浓厚的思想感情来。演讲者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还必须善于在听众面前表达真挚的情感。一方面应纯熟地掌握、驾驭和抒发情感的艺术和技巧,另方面还应以独特的眼光和艺术的敏感去发现、选取生活中那些独具浓厚感情色彩的材料,并以独特的艺术智慧去构思和表现。不仅能晓之以理,更要善于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听众由情明理,受到巨大的感染和震颤,真正感奋起来,去积极行动。最后,还要加强语言的锤炼。演讲者要培养对语言的浓厚兴趣,养成贮存语言的良好习惯,把平时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一切有表现力的、熠熠闪光的语言搜集起来,并有意识地经常运用到口语中。同时还要在选词、炼句、谋篇上狠下功夫。要准确选择词语,恰当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句式,巧妙而精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把精深的思想、丰富的感情浓缩到最有表现力的语言里。讲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入耳,想起来余味无穷。态势表达要文雅适度,能创造出一种美的形象和美的意境。使听众在形象美的陶冶中,加深对演讲主题的理解,受到思想道德的感化。 发挥演讲的气势效应 相关文章:让即兴演讲开场白“兴味”十足演讲技巧学习篇营销演讲之如何使用手势卡耐基的演讲谈判准备术从听众的角度思考和设计演讲口语表达及演讲技巧独具独运的演讲开场白做人要勇于表现自己查看更多>>

演讲技巧


当然,演讲的气势表达必须服从演讲的整体需要,气势的真情表露,并不等于放肆,并不是一味地语调高昂,张扬声威。在气势表达上应掌握好分寸,牢记表现主题这个宗旨,把好感情的阀门,注意控制感情的流量。切不可为气势而气势,不加节制,使演讲气势表现为“过分”状态,引起听众的逆反心理,进而损伤演讲的效果发挥演讲的气势效应 相关文章:让即兴演讲开场白“兴味”十足演讲技巧学习篇营销演讲之如何使用手势卡耐基的演讲谈判准备术从听众的角度思考和设计演讲口语表达及演讲技巧独具独运的演讲开场白做人要勇于表现自己查看更多>>

演讲技巧

以上精彩《在商品经济下的发展及社会效应》内容由我们的范文资讯网演讲稿频道小编整理而成 ,如果以上内容对您还没法解决写作需求,可以继续浏览我们为您准备的“有关经济发展的演讲”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