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服务体系方案 > 导航 > 拉动内需项目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

服务体系方案

拉动内需项目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

为了让领导看到自己的努力,此时我们完全可以认真考虑一下如何撰写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让人有了前进奋斗的目标,工作计划怎么写简短有效?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拉动内需项目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拉动内需项目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


我县对中央拉动内需建设项目高度重视,严格按中央、省市的要求成立筹建领导小组,于3月28日四个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到10月24日四个建设项目都能圆满按计划顺利完成。现将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增项目建设情况
新增建设项目结合我县四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实际建设分别为:
1、葵山镇新建面积为605平方米,需投资6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万元和省配套10万元(已落实);主体工程资金差30万元,附属工程需投资10万元(含挡墙、大门、围墙、场子、侧所、绿化等),资金缺口40万元。
2、龙庆乡改建面积为200平方米,扩建300平方米计500平方米,工程已完工,需投资3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资金缺口5万元。;
3、五龙乡改扩建面积为610平方米,工程已完工,总投资6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5万元未到位。主体工程资金差37万元。附属工程需投资16万元(含挡墙、大门、围墙、场子、侧所、绿化等),资金缺口53万元。
4、竹基乡新建面积为550平方米,工程已完工,需投资4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5万元未到位,主体工程资金差23万元,附属工程需投资10万元(含挡墙、大门、围墙、场子、侧所、绿化等),资金缺口共33万元,
二、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1、四个项目建筑总面积:2265本文 平方米,服务所建设需投资216万元,附属工程需36万元,计252万元,到位资金中央100万元,省配套20万元,县配套5万元,下差132万元。
2、 项目前期工作支付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1.2万元、地勘2万元、设计4万元、图审1.2万元、预算0.5万元、审计0.4万元、环保许可0.4万元、建设许可0.42万元、招投标代理费0.4万元,招投标服务费0.72万元、监理费2.8万元,累计前期支付13.64万元;
3、项目工程投资支付情况:葵山镇计生服务所工程已支付52万元,竹基计生服务所完成工程23万元;五龙乡计生服务所完成工程款41.73万元;龙庆乡计生服务所完成工程20.5万元,四个乡镇工程共支付资金141.73万元。
4、累计完成投资情况:四个项目建设总投资216万元,已支付141.73万元,完成64.13%其中:中央投资100万元,完成100%,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完成50%。
三、项目建设的工作经验
按中央提出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我县高度重视在接到文件的次日,立马成立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布置。由于四个建设项目是在四个乡镇,离城远的有60多公里,让各乡镇办理相应的手续,往返的人力、物力较大,时间紧、任务重,针对这种情况,局机关成立项目建设小组,抽精兵强将负责办理四个乡镇相关建设手续,节约了人力物力,加快了项目建设进程到10月20日四个项目圆满按时限完成,现已全面竣工。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竹基乡配套资金15万元,五龙乡配套资金15万元,计30万元未到位。
2、项目要求建设面积和项目所给资金不足,工程资金落实困难。


fwR816.coM精选阅读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根据国家、省、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提升我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大工程”,加快构建广覆盖、强保障、一体化、可持续的具有##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城乡、区域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1.促进劳动就业创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万人,引导和帮助0.6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城镇劳动者总体就业率和农村劳动力总体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培训力度,提升劳动就业能力,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2500人。促进和谐劳动关系,规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

2.改善社会保障服务。实施“金保工程”,扩大“市民卡”智慧付费功能在我区定点医疗机构应用,继续扩大省 “一卡通”医院作为我区定点单位。扩大职工基本养老险参保覆盖面,力争至年底各类养老保障参保人员达到82万人。加大《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区实施细则》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医保政策的认识度,推进我区基本医疗保障与主城区全面接轨。

3.提升公共教育水平。推广优质学前教育,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65%以上;加快幼儿园建设,全区标准化建设达标幼儿园比例力争提升5个百分点。加大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城乡同步执行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业务费,现代教育装备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安排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奖学助学金1000万元。强化培训学习和人才引进,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推进实施乔司职高等改扩建工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做好农民素质培训和“双证制”教育,分别培训25590人和3300人。

4.完善全民健康体系。深化基层医疗机构改革,探索突破绩效工资内部比例政策和符合现代管理的考核新体系。加强区级医疗机构建设,推进区中医院整体迁建等工程。科学布局社区卫生服务站,深化与上级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工程。普及中医药服务,95%的中心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促进农民健康保障,60岁以上参保老年人体检率达到 80%以上。大力开展“健康##”工作,推进健康城市创建。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特别扶持制度,计划发放各类奖补资金4645万元。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药品质量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整治、食品生产行业动态量化分级管理,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

5.普及公共文体活动。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做好省、市统筹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提升工程,开展浙江省文化强镇、体育先进街道等创建工作。提供公共文化产品配送,开展“相约周末”文化夜市和职工大舞台系列等活动。建设数字图书馆,共享文化信息资源。举办全区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班,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素。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开展“流动少年宫”进农村(社区)活动。

6.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做好全区低保规范化建设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扩大医疗困难救助人员范围。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000张,实现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占老年人口的4.5%。做好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及城镇“三无”对象供养工作。进一步加大救助站、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力度。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提供残疾人康复和托(养)帮助,对临平城区市政道路无障碍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整治。

7.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加快推进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培育壮大中泰竹笛“电商村”,探索创新农副产品网上交易新模式;深化农民信箱应用,打造网络品牌,发展网络促销。

8.改善基本住房保障。完成农村村民住房改造2200户以上,安排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00户。完成125.5万方老旧小区改造;老小区居民天然气用户改造8000户。塘栖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2600万元。安排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项目9个,搬迁项目1个。

9.加快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建设施,敷设污水管网80公里。改建垃圾中转站,实施主城区交通拥堵治理项目,推进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百村示范千村”美丽乡村工作。实施大气污染整治项目,加大“四边三化”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建设,积极创建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村)。做好村邮站日常维护及部份站点更新工作,建设E邮站10个。继续开展广电低保工程,加快推进传输网改造、移动通讯网建设、数据网建设。

10.提供民工关爱服务。推进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全年完成企业职工技能培训4000人。开发“##区义务教育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预登记及查询系统”,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五常中学等项目,扩充教育资源,提高接纳能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协调,统筹推进。加强统筹协调,增强工作合力,召开部门联络员会议,跟进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时梳理研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有效落实行动计划任务,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

2.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分解、细化、落实涉及多部门、多内容的综合性服务项目,相关数据指标要明确分类、归口管理。各职能部门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年度计划的责任主体,要统筹安排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和进度,层层分解任务,抓好工作落实。

3.督查进展,强化监测。一是加强监测评估。结合国家、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要求,根据我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年度行动计划要求,加强对各主要指标落实情况的评估监测、分析总结,切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加强督查通报。区级有关部门每半年向区发改局报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年度计划实施情况。区发改局要加大督查力度,及时向区政府提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详细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体系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根据《甘肃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xx—2020年)》和《xx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xx—2020年)》,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xx区始建于19xx5年,位于河西走廊中腰东部,南临永昌县,北靠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东连武威市,西接张掖市山丹县。总面积30xx0平方公里,辖2个镇、xx个街道办事处、2xx个行政村、xx个城市社区。20xx年全区生产总值xx0.xx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xx4.49亿元,区级地方财政收入4.0xx亿元,财政支出10.xxxx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32xx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xx2xx2元。20xx年全区常住人口23.3xx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xx万人,乡村人口2.33万人),城镇化率90.xx%,贫困人口5xxxx户、xxxx4人。

(二)卫生资源现状。20xx年末,全区共有卫生104家,其中:中1家,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家(市、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卫生室2xx家,个体诊所4xx家。区属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xx0张。专业技术人员3xx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xx9人、护士xx5人、其他医技2xx人、村医43人。每千人拥有病床数、每千人卫技人员数、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注册护士数分别为0.2xx张、1.5xx人、0.xx人和0.xxxx人(不含市级医院)。共有DR X光机2台、C型臂X光机1台、电子胃镜1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台等大中型设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备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心电图等设备,两镇卫生院配备xx0急救车。基本建成了由医院、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二五”末,我区已连接甘肃省卫生信息专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在区属公立性医疗机构运行。

(三)资源利用情况。20xx年,全区医疗机构总诊疗达31.xx万人(次)、住院31xx5人(次)、门诊人次31.5万人(次),其中:中医院住院人次2000人、门诊人次5.23万人;基层医疗机构住院人次xxxx5人、门诊人次2xx.2xx万人。

(四)居民健康状况。20xx年,人均期望寿命xx5岁,孕产妇死亡率为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保持100%;婴儿死亡率为xx.9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53‰;国家疫苗规划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五)中医药发展状况。按照《xx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区中医院住院治疗起付标准相应降低20%;其支付比例在同级医院原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xx%,为患者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20xx年,全区中医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39.xx%、中医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52.9%、中医药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30.4%。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本满足群众中医就医需求。

(六)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在区中医院建成了2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每年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在省、市级医院进修,专业人员进修率达到90%以上。累计培训全科医生54名,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录大学生xxxx名,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共xx4人,较5年前实现了翻番。强化护理队伍建设,服务质量和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七)居民主要患病病种情况。

20xx年门诊顺位疾病: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糖尿病、急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

20xx年住院顺位疾病: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上呼吸道感染;

20xx年死亡病例前5位疾病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意外伤害。

二、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区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中医药优势都将为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医药发展将持续推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将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健康中国”、“健康甘肃”、“健康xx”和“健康之区”建设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促进模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深入开展,加速健康服务业发展。同时,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城镇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以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将迎来加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二)挑战。

——医疗资源结构不尽合理,服务能力不强。由于历史原因,xx区辖区内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两大公司医院和两所市级医院,区属医疗机构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全区医疗机构床位规模仅xx0张,专科服务能力较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建设差,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且结构不合理;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还较低,诊断水平较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缓慢,中医药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服务能力不足使患者外流比例高。从社保的数据分析看,20xx年,乡镇、区级、区外住院人次比例为4.4xx%、xx.35%、xx9.1xx%,费用比为1.9xx%、xx.54%、91.5%。可以看出我区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复杂的病例就需要到市级及以上医院转诊。

——卫生技术人力资源不足。卫生技术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匮乏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由于地方医疗条件不佳、人员待遇不高等问题,难以吸引优质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因用人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优秀人才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待遇得不到提高,发展空间得不到满足,造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才流失严重;千人口床位数、千人口医生数都低于周边地区,成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瓶颈。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人才短缺,严重影响了全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老龄化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新需求。到2020年,我区常住人口预计将达到25.xx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2%以上,城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均衡与快速城镇化进程的矛盾日益突出。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全区xx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0.xx%,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老年病专科服务等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老龄化服务诸多薄弱环节问题将更为凸显。

——影响居民健康的卫生问题发生变化。居民的健康意识并未能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相应提高,加之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仍然较低,合理营养的问题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致使居民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几率上升,严重影响了居民健康,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传染病仍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对居民健康构成很大危害。另外,由人口流动、交通事故等其他社会因素造成的意外损伤人数也逐年上升。

——公共卫生体系仍比较薄弱。xx区疾控、妇幼、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不健全,应对重大疾病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薄弱。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区卫计局、区中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部分医疗机构内部信息化水平较低,全区信息化整体水平距国家和甘肃省对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要求尚有不小差距。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主线,以信息化为支撑,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卫生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健康需求导向。以满足全区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解决健康问题为导向,科学合理布局,优化调整结构,保持适度有序发展,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促进上下协调联动、各地均衡发展。

(二)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发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作用,促进公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三)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顶层规划设计与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坚定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格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四)坚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机构采取不同发展策略和发展重点,加快区域卫生事业的发展,树立整体医学理念,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五)坚持中西医并重。遵循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基本方针,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区对中医药工作的倾斜政策,切实加大中医药事业投入力度,保障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

三、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多层次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上下联动、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到2020年,全区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控制在9.95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公共卫生人员数分别达到3.5xx人、5.3xx人、0.9人,医护比达到1∶1.2。(含两大公司、市级医院和市级民办医院)

第三章 医疗卫生机构布局

一、总体布局

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区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各机构按照区、乡镇(街道)、村(社区)3个层级梯度配置。机构设置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

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xx区公立医院为区中医院。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公立和社会办两类。其中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两级。社会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务室、门诊部(所)等。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精神卫生、急救和综合监督执法等机构,均由政府主办。

二、医院布局

(一)公立医院。

1.功能定位。公立医院是我区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充分发挥社会“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网”的功能。主要承担xx区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是政府向区级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同时,结合xx区实际,要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诊疗,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

2.机构设置。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布局、均衡配置原则以及市区规划相关要求,结合xx区实际,在区级设置1家医院(区中医院),突出龙头作用。同时,结合区中医院迁建项目实施,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在双湾镇陈家沟村华丰自然苑旁设置区中医院分院,建成集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养中心。

按照《xx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xx-2020年)》的部署,配合市级设置以市区为中心、服务半径为50公里的城市医疗主服务圈。圈内实行一体化医疗,即主服务圈内建立1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并向基层延伸,托管辖区内各家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通过薪酬制度改革,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多点执业,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硬件设施由后勤服务机构统一管理。同时配合市级,建立1家市级妇幼保健院、1家市级康复医院和N家专科医院(包括感染性疾病中心、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和肿瘤医院等),分别向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派出门诊医生,以方便患者就近就医。

(二)社会办医院。社会办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社会办医院可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可以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需求;可以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精神病人医养等紧缺服务,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的定点服务机构范围,并执行与相同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同等的补偿政策。

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1.xx张床位数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促进社会办医成规模、上水平发展,加快形成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格局。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一)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上级医院转诊急危疑难重症病人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并受政府委托,承担辖区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综合管理、业务指导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等。双湾镇中心卫生院除具备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外,还应开展普通常见手术,承担农村急救等职能,着重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并承担对周边区域内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工作。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村、社区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

其他医务室、门诊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居民健康需求,提供相关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其提供的服务予以补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师生的公共卫生服务,协助和指导其做好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到2020年,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机构设置。依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行政区划等综合因素,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到2020年,在每个乡镇办好1所由政府主办的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在城市每个街道设置1个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立xx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服务人口达到1万人以上;对中心难以覆盖的区域,以0.xx万服务人口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新建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使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总数达到2xx个,努力打造“城乡社区xx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社会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由市场进行调节。

四、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一)功能定位。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向辖区内提供专业公共卫生服务,并承担相应管理工作的机构。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承担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任务以及相应的业务管理、信息报送等工作,并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

(二)机构设置。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疾病预防控制的基层网络。

2.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设立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两镇各设立1家计划生育服务站,加挂健康教育所的牌子,承担健康教育工作;村级保留计划生育服务室。

3.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根据《金昌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xx-2020年)》,立足xx区现状和人口实际,本着资源节约,精干高效原则,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与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4.紧急医疗救援机构。依托区中医院设立区级急救中心,承担辖区内紧急医疗救援职责。

5.精神卫生机构。在区中医院设置精神卫生科,鼓励民营资本开设精神病专科医院。

(一)医院。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为重点,按照医院级别与功能任务的需要确定床位与人员配比,医护比达到1∶1.2。加强中医康复、临床医师、儿科医师、精神科医师、妇幼医师、药师等紧缺医技人员培养。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在岗培训制度。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xx人以上,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全科医生。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0.9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数按照全区常住人口1.xx5人/万人的比例核定,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总人数的xx0%,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xx5%。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人员一般按照1人/万人的比例核定,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总人数的xx0%。综合监督执法机构按照0.9-1.1人/万人的标准配备专职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人员。急救中心等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应当根据服务人口、年业务量等进行配备。

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完善岗位设置管理,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原则上不低于xx0%),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卫生人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评价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三、设备配置

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原则,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

(一)资源共享。按照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为提高使用效率,节约资源,积极发展专业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

(二)分级管理。大型医用设备按照品目分为甲类和乙类,实行属地化管理,分级负责。

四、技术配置

要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加强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基层和区域的专科水平,逐步缓解城乡、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注重中医临床专科的建设,强化中医药技术推广应用。

到2020年,全区争创3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形成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为主体,院级临床重点专科为基础的重点专科体系。在区中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xx0%的村卫生室开展中医健康干预服务。

五、信息资源配置

“十三五”期间的信息资源配置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纵横联网,规范标准、资源共享,多方投资、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覆盖全区的信息网络系统。到2020年,区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建立起跨机构的人口健康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逐步实现信息网络平台无障碍联通。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均建立起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标准化的业务信息系统,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全覆盖和信息共享,全区实现每位居民拥有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1张功能完善的健康卡。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务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实现就医“一卡通”。

依靠大数据支撑,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加强远程医疗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业,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对医疗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和医疗质量服务监管,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医疗等新兴技术在健康服务中的应用。

第五章 政策保障

一、政府主导,多元办医

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对新建城区等薄弱区域,有计划、有步骤建设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重点加强中医、儿科、全科、老年护理、口腔、康复等薄弱领域服务能力的建设。加强区中医院服务能力,提高医疗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协同发展,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率。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社会力量办医可以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的服务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中医诊所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其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予以补助,并在准入许可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探索公立医院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科学评估办法,形成投入主体多元化、投入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

二、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

坚持“管理机构下基层、疾控机构进医院、健康教育进家庭”以及“保健在家庭、小病在乡村、大病不出区”的工作思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区中医院成立公共卫生管理科,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密切合作,承担辖区内一定的公共卫生任务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强化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培训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等协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职责,着力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联防联控以及高危孕产妇和儿童的筛查、诊治、管理工作,加强卫生综合监督部门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检查。

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以积极、科学、合理、高效为原则,做好中医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加快区中医院建设与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持续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和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骨干医师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康复护理服务领域的特色优势和在健康服务业中的优势,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养老、康复等服务,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和对外交流。统筹用好中西医两方面资源,提升基层西医和中医两种手段综合服务能力。

三、上下联动,医养结合

综合运用医保支付、价格杠杆等措施,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打破不同医院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接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隔膜,建立服务圈内医疗一体化管理,让医院的门诊下沉到社区、乡镇,让医院的专家下沉到居民身边,让医院自主决定病人留社区(乡镇卫生院)还是转进医院,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诊疗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基层能力不强和人才下得去留不住的难题,彻底避免机构间利益纠纷造成的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从而使分级诊疗制度扎实落地。

按照《xx区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制度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医养结合机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服务需求设置老年养护、临终关怀床位或转型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通过开展养老联合体、签订机构间协议合作机制或老年居民契约服务关系等多种形式,到2020年,确保xx0%以上的老年人能依托社区和家庭实现日常保健、日间照料、医疗康复、生活照护、家政服务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到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利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年为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xx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xx0%以上;到2020年,区中医院完成老年病科建设,开展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工作,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机构养老床位的xx%以上,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探索多种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形式,在医养结合机构和老年群体中积极推广和应用药膳,探索建立“食养(疗)”、“药养(疗)”、

“水养(疗)”、“沙养(疗)”、“文养(疗)”等中医药特色养生、养老新模式。

四、改革创新,调整资源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实行医药分开。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执业保险,加快发展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等第三方调解机制,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按照严格规划增量、科学调整存量的原则,合理确定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和布局,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布局和结构的优化调整。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照相关规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设施配套。对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标准化建设。通过非专科人员全科化转岗培训,填补基层医疗机构空虚的现实,彻底解决基层空虚难题,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严格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准入制度。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转化,加强村医培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学历层次。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临床培训基地和基层实践基地。医疗卫生机构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培训的功能,落实区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接受3个月以上的半脱产培训并实现培训全覆盖。建立1所卫生计生人才培养基地,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儿科、乡村医生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

积极招录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公共卫生及计生机构工作,提高人员学历水平。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加强专科护士培训,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提高护理人员待遇。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到2020年,区属各医疗机构所有新进拟从事临床工作的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中医类和中西医结合类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均需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六、推动“互联网+”,发展健康服务业

积极推动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开展远程服务和移动医疗,不断丰富和完善医疗服务内容和方式,逐步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延伸健康服务。不断加强信息手段在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方面的应用,促进医疗机构强化管理、精准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加快多元办医格局的形成。鼓励以多种方式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中医药医疗保健、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和第三方服务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第六章 组织实施与监督评价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工作的领导,把规划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和考核体系。

区卫生计生、发展改革、财政、城乡规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编制、工信、民政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协调一致地推进区域卫生规划工作。在卫生计生方面,要制订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在发展改革方面,要将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安排,依据规划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基本建设管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财政方面,要按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落实相关经费;在城乡规划管理方面,要依据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审批建设用地;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快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在机构编制方面,要依据有关规定和标准统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其他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相关工作。

二、强化投入保障机制

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和谐发展的政府投入机制。探索政府购买医疗卫生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政府投入方式,并探索利用社会资本促进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机制转变和效率提高。坚持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公益性,完善政府卫生计生投入机制,落实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经费等投入政策。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优势的财政补助政策。要切实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和重大、重点传染病防治经费投入。

三、创新体制机制

本规划主要内容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在实施推进过程中,要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衔接,为规划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切实落实对公立和社会办非营利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政策。明确政府的医疗卫生投入责任。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实行医药分开。加快建立以基本医保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建立更加合理的医保付费机制。加强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管。

四、严格规划实施

及时发布机构设置和规划布局调整等信息,将纳入规划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提条件。所有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医院的设置和改扩建、病床规模的扩大、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无论何种资金渠道,必须依据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和程序,严格管理,未经批准,用地不得改变,项目不得建设,确保规划实施到位。

五、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价,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成立专门的评价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打造统一的规划信息平台,建立规划建设与行业管理的联动机制,实现项目建设统一规划、管理联动、建设协调,加强规划衔接。

计划生育冬季服务月总结


计划生育冬季服务月总结

[推荐]计划生育冬季服务月总结
根据省、市、县计生工作的要求,针对我乡第二次明查暗访存在的问题,乡委、乡政府决定,从11月2日开始,在全乡开展冬季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完成了今年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工作任务,突破重点难点。

自开展本次活动以来,我乡完成各种计划生育手术47例,其中结扎19例(两女户3例),上环18例,人流3例,引产2例,知情选择5例。20xx年至20xx年未结案数为44例,应征收金额68440元;20xx年计划外出生25例,立案数16例,应征金额296920元。本次活动累计兑现社会扶养费29000元;结案5例。这次活动共分三个阶段,第一是宣传准备阶段(11月2日─11月10日),主要是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工作计划,进行宣传发动。第二是检查清理阶段(11月11日─12月10日),主要是清理计划生育资料,认真核对卡册、村级台帐;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花大力气对计划外怀孕进行终止妊娠;对当年收集尚未结扎、放环对象及时采取措施,落实到位;对计划外征收社会扶养费未落实对象,排查核实,立案调查,作出征收决定;对尚未到位的生殖健康检查对象动员到位;推行避孕与节育方法知情选择,程序规范,资料齐全,提高优质服务;加强对计生专干和驻村干部业务培训。第三是总结验收阶段(从12月11日开始),主要是计生办进行自查,总结经验,迎接省、市、县年度考核。
活动的两大重点分别是:一、社会抚养费大征收。计生办对20xx年9月30日之前的违法生育案件要彻底清查,所有案件均要立案调查,并作出征收决定;在征收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杜绝“面子案”、“人情案”;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违法生育对象,选择“钉子户”或反响较大的对象,申请县人民法院予以强制执行,以造成强大的影响和声势。二、四项手术大落实。对历年来遗留的应扎、应放环对象,要及时做好动员和服务工作,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对不符合生育政策的怀孕对象,要花大力气做好终止妊娠。知情选择程序要规范,资料要齐全,杜绝“室内操作”。

二、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一是将全乡分为三片来管理。各片组长负责督促、指导所包片的计划生育工作,各驻村干部负责所联系村的计划生育工作,要求切实抓到位,确保全乡迅速掀起冬季计生活动高潮。二是乡党委、政府一把手集中精力,切实做到亲自部署、亲自检查,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三是计生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参谋助手,搞好优质服务,加强后勤保障和业务指导,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乡计生办对各村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促、落实,将需要送交法院的计生案件彻底清查送交法院。对历年来遗留的应扎、应放对象做好动员和服务;派出所及时将户籍登记等信息提供给计生办;乡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对违反计生政策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按有关计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进行处理;各村围绕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各阶段工作,开展宣传工作。

四、督查督办,严格奖罚。

1、活动期间,乡委、乡政府从党政、纪检、监察、组织、计生、宣传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领导小组,对全乡冬季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进行全面督查,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2、12月中旬,整个活动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驻村干部,严格追究责任。

本次冬季计划生育服务活动任务重、要求高,乡党委政府把本次活动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各驻村干部集中精力,全面完成冬季计划生育服务活动的各项任务,确保完成全年的各项计生工作任务,坚定信心,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再创佳绩,为确保我乡进入优质服务合格乡、争取优质服务先进乡,为全面建设梅溪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而努力奋斗!

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任务及建议


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任务及建议


一、我州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激活社会服务资源、构建相关服务平台、开发服务产品、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切实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社会化服务。
(二)工作目标。通过3至5年的努力,建立我州公益性服务和商业性服务相结合,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功能健全、服务完善、分工合理、体系完备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具体分阶段目标任务是: 20xx年,制定推进我州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组建红河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引导和支持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开展服务;20xx年一20xx年,公共服务体系规范运行,公益性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商业性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的服务体系。
二、我州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服务体系是以中小企业为特定对象,为中小企业创立、发展提供扶持与服务的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服务体系包含信息服务、创业辅导、教育培训、信用担保、技术创新、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维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当前应根据中小企业发展中急需的创业培训、信息服务、融资担保和维权保护等内容建立“五个平台”。
1、建立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州级相关部门和各市县要充分挖掘现有培训资源,选择评估相关培训机构,建立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围绕“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向创业者提供项目筹划、创业园地、技术应用、人员培训,以及工商管理、税务征管、财务会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知识产权、融资投资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面对有创业意向和条件的人员举办各种专业技术、职业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解决初创阶段的困难,不断催生小企业,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强对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帮助企业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现代管理制度,切实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彻底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畅和滞后问题,决定集中3年时间建设全州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平台以“红河?中小企业网站为中心,上联中国云南?中小企业网站”,下联各市县分站和企业,形成省州县企业五级联网,实现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达到采用选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打造全州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的目的。依托网络平台为中小企业开展政策法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投资融资、企业管理、电子商务、技术创新、产权交易、法律维权等服务。逐步建立网上企业库、项目库、人才库、产品库、技术专利库等各类信息库。充分利用我州国家级口岸的区位优势,建立面向东盟的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与国际信息接轨,为我州中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公平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创造条件。
3,建立融资担保服务平台。目前我州融资担保体系已有一定发展,但与全州中小企业发展及不适应,存在机构量少、规模小、作用发挥不大,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快扶持发展和规范管理,决定从今年起到20xx年,有条件地对州内兴办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给予财政资金支持,扶持原则、扶持条件和扶持办法以及管理办法执行《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规定。
4.建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州和各县(市)人民政府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快制订和实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计划,建立各类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网络,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技术开发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新产品设计、设备与产品测试以及生产力促进等服务机构。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关机构的专门技术实验室和测试基地向中小企业开放。组织科技服务机构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技术诊断、技术鉴定活动。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加强技术研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生产工艺,走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相结合的路子。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建立10个州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含新产品开发中心);鼓励企业提高技术,申报省的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新产品开发中心。对州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和州内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含新产品开发中心)由州级财政一次扶持资金30万元。
5.建立维护权益服务平台。州县企业减负工作办公室等各有关部门和法律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维护权益等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增强业主法律意识和依法治企能力。鼓励法律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援助,设立法律服务热线,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等服务。依法督促中小企业及其职工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社会保险,真正做到维护职工的社会保障权益。
三、建议加大对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财建[20xx]124号)文件精神,建议从20xx年起,州政府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拉动内需项目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服务体系方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