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三年行动方案 > 导航 > 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方案

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

为了能更好的以后的工作表现自己,那就需要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制定计划可以指明工作的发展方向,明确工作的目标,使行动更加明确。在写工作计划需要注意什么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

近年来,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抢抓新一轮现代服务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总量规模,提升优化服务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进而带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实施“四化”与绿色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和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战略举措,坚持以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重点,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完善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现代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全面发展。

二、主要目标

**-20xx年,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制创新进一步加快,初步形成高效生产服务体系、优质生活服务体系、均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xx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以上,投资增速年均增长20%以上。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以上,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3.集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建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 家,其中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家。

4.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5家,其中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服务业龙头企业3家。

5.贡献份额明显加大。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力争达到21.2%。

三、重点产业空间布局导向

——构筑三大高地。即充分发挥**旅游、生态、资源的比较优势,积极构筑生态旅游休闲、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三大高地。

——激活三大板块。一是以温泉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武功山景区旅游板块,依托武功山金顶景区、羊狮幕景区和文家温泉以及“福文化”特色,深入实施全市“三山一江”战略,全面融入“大武功”开发格局,努力形成“山上云中草原、山下水上乐园、山脚舒适温泉”的旅游特色,着力将**武功山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东方自然文化福山、中国慢生活基地”。二是以市场商贸流通为主题的武功山大道商业板块,以城市综合体、金岸广场、心连心购物广场、城南国际商贸城为重点,加强商业设施改造,强化购物、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形成业态丰富、功能互补、环境优美的有机整体,共同构建**的现代商贸中心。三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题的城东物流板块,发挥我县接壤宜春、萍乡、新余三市的区位优势,以豪德国际商贸物流城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同时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努力为工业园区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四、主要原则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强化中心城镇服务业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农村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服务网络,实现城乡服务一体化。

——服务四化,融合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推广,以“互联网+”催生服务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服务业城市经济发展活力,以产城融合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调整结构,升级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整合要素,集聚发展。集中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土地等资源要素,创新集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扩大集聚规模,发挥集聚效益。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领域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清理进入壁垒,加快推行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模式,实现基础和公共服务业的提供由政府为主向政府和市场并重转变。

五、主要任务

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突出重点,一产一策,分类指导,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产业体系。

(一)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发展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使之成为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积极培育信息、科技、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加大政策扶持,催生一批企业,促进有关行业从无到有,逐步做大做强。

1.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xx年,全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突破3.52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4.2%。

一是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加快金融机构引进步伐,积极引进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机构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县农村合作银行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村镇银行。

二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科技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发展股权和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小额贷款、创业投资”融资服务型投资基金和对接平台。

三是加强金融服务创新。实施适合本地金融发展的信贷服务方式,探索建立差异化信贷策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信用度的企业在信贷审批、信贷方式、结算服务等方面给予区别对待;进一步简化贸易收结汇和售付汇等业务操作,积极申请在我县设立外汇服务中心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县试点工作。

四是加快推动市场融资。整合财政资金,大力推广“财园信贷通”、“惠农信贷通”、“财政电商信贷通”等模式,建立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融资信贷产品。加快海能实业上市进程,充分利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推动唯冠油压、天锦食品等企业上“新三板”融资。大力推进中小企业通过集合票据、区域集优集合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工具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中票、短融、超短融、私募债等票据融资工具募集资金;建立基础设施、保障房、棚户区改造、产业园区建设等企业债发行项目库,不断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牵头单位:县金融办。配合单位:县人民银行、县银监办、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工信委、县商务局等)

2.物流业。加快豪德国际商贸物流城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物流龙头企业,促进现代物流业态提升。到20xx年,全县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物流平均成本逐年下降。

一是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在建好豪德国际商贸物流城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把新、改建项目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物流中心。在赤谷矿区、工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有针对性地建设矿产、建材、农副产品等行业物流中心;在县城周边建设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在各乡镇建设物流配送站,形成便捷迅速的物流运营网络。规范快递业发展,促进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制造业、仓储物流融合,协同发展,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构建农副产品快递配送服务网。

二是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县物流信息平台与万吉物流信息平台对接,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鼓励物流企业在全国各地布局网点,积极在县物流信息平台上共享资源信息。完善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平台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跨区域、多领域的信息网络联盟合作。

三是引进和培育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大力扶持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重点培育或引进一至两家集仓储、配送、拣选、流通加工等功能于一身,拥有现代化装卸设施、示范作用显著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促进现代物流业态提升。

(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委、县财政局、县邮政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3.电子商务业。以推广普及电子商务应用为重点,培育电子商务特色产业集群,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在全县的应用和普及,促进电子商务跨越发展。到20xx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 亿元。

一是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工作,根据自身产业和产品特色,建设一批农村“淘宝村”,促进全县电子商务集聚发展。

二是培育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以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特色工艺品、旅游等优势行业为重点,推广普及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广大企业依托第三方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等网络销售终端,支持传统商贸企业依托自身在流通体系的丰富经验和品牌、渠道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建设网上批发市场和网上电子商城,实现线上、线下相互结合,优势互补,促进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竞争力。

三是发展壮大网商队伍。优化网商发展环境,支持大学毕业生、个体商户通过电子商务创业,壮大我县网商队伍。积极开展培训教育,指导网商提升整体运营水平,由“创业团队”、“家庭网商”向管理先进、设施完备、制度完善的现代电子商务企业转型。大力培育、挖掘和树立一批网商成功案例,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网商奖评活动。

(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委、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4.信息科技服务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充分挖掘信息消费潜力。提升科技创新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协作、功能完备的科技服务体系。到20xx年,全县信息消费规模能力力争达到2.6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03%。

一是完善宽带等信息基础设施。深入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基础通信、互联网、广播电视“三网融合”步伐,大力发展第四代等移动通信(4G)网络,提高光纤入户普及率,实施城市核心区域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引进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和数字内容服务。

二是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惠民”工程建设,推动教育、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各领域资源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重点推进“数字城管”建设,推动城市管理运营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和精准化,实现城市管理资源共建共享。

三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电子信息、液压机电、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力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创业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科技服务公共平台,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或工业设计中心,扶持企业发展专业研发服务,积极发展分析测试、检验认证、计量校准等技术服务,培育壮大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引进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促进技术产权交易。

(牵头单位:县工信委、县科技局。配合单位:县电子政务办、县发改委、县住建局等)

(二)突破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重点发展旅游、文化创意、商贸等行业,打造全省旅游强县和中国福文化生态名城,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步伐,为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和文化产业大市等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发展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家庭服务等行业,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推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1.文化旅游业。突出“文化、生态、休闲”三大主题,坚持点、线、面一体化建设,构建以武功山为龙头、山上山下多极支撑的景区景点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以“福文化、乡村休闲、山地观光”为核心的多元化文化旅游体系服务功能。到20xx年,全县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总人次分别达到28.4亿元和330万人次;全县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一是进一步加快武功山旅游开发。依托“云中草原”、“温泉之都”特色自然资源和丰厚的福文化人文景观,加快温泉小镇建设,着力开发观光祈福、康养避暑度假、运动休闲三大核心产品,提升改造九龙山景区、发云界景区,完善景区交通、宾招、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功能,把武功山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东方自然文化福山”、“中国慢生活基地”、“名山秀水康养型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森林生态型国家公园”。争取成为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与宗教文化旅游名山”,力争进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行列。

二是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加快**生态旅游观光带建设,开发建设好枫田车田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和石溪生态旅游村,将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塘边景区、车田景区积极建设并申报国家四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加紧打造楼下村、石溪村两个4A级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创新发展文化旅游。打造“福文化”系列娱乐休闲活动,在塘边、柘溪、武功山、武功湖等旅游景区等推出一批游客互动体验表演项目,重点以**表嫂茶、吃新节、中秋烧塔、**火腿节等展示**风俗文化传统。

三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改善旅游外部交通条件。争取旅游公路建设省级支持力度,尽快开工建设泰山至**环武功山旅游公路,做好宜春—**—**高速公路、分文铁路升级改造、咸宜吉铁路规划前期工作,提高**大旅游可入性。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加快旅游精品景区景点、特色旅游村镇的供水、供电、金融、网络、通信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县旅游服务中心,提供旅游信息发布和旅游咨询服务,发展BTC及BTB等电子商务。

四是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大力开发旅游系列商品。以绿色食品、名优土特产、手工艺品为突破口,重点打造旅游食品、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三大系列,重点开发**火腿、古黑陶、带皮牛肉、**小鱼干、竹木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加大旅游营销和宣传力度,围绕开发客源市场目标,紧扣“古樟神韵,休闲**”品牌理念,整合各级各类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方式,多范围、多渠道、多场合加强**旅游形象宣传。建立旅游客源地营销渠道,进一步加大对周边省会城市、全国重点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宣传营销力度。

五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壮大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为主导, 推进文化创意与旅游、科技、制造、贸易等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庐陵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加快乡、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深化“四大”品牌,带动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扎实开展农村文化“五项活动”,力争每年完成戏曲全创作1个、半创作2个、移植3个的戏曲“123”目标。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旅游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广新局、县商务局、县科技局等)

2.商贸业。按照“拓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建设大市场”的要求,推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到20xx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6.96亿元,年均增长 14%以上。

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布局规划。深入实施《**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20)》,有序引导城市商业网点建设,促进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增强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能力。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城南国际商贸城、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社区连锁便利店、蔬菜直销店、家政服务、快递服务等便民商业网点,完善社区商贸服务体系。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在洲湖、**等重点镇规划建设一批乡镇商贸中心,改造提升乡镇农贸市场和农家店。

二是积极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促进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现代商贸业发展,引进新型商贸业态、经营模式和新兴消费方式,拓展品牌代理、总经销和特许经营。鼓励零售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知名商号、著名商标, 支持培育品牌建设。积极推动心连心、爱心等大型零售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

(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委、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3.健康养老家庭服务业。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作用,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到20xx年,全县每千名老年人床位数达到28.5张左右;全县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达到3.5张、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合格全科医生2名。每年培训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500人。

一是促进社会办医多元化。坚持公立医疗机构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每个行政村重点办好1所标准化卫生室,在**城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社区设置1所卫生服务站,每个乡镇重点办好1所卫生院,县级重点办好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加快推进县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社会资本办医,鼓励社会资本以出资新建形式投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业,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

二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全覆盖。到20xx年,全县城乡社区基本建立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巩固发展机构养老服务,重点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保障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要,缓解机构养老供需矛盾。

三是大力发展全民健身。加强城乡居民多功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培养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组织,以及运动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

四是大力发展家庭服务。推广“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发展模式,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共同发展的家庭服务市场和经营机构,鼓励各类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业规范、标准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家庭服务业,促进家庭服务企业规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发展。推进发展残疾人服务业,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推动残疾人居家服务和日间照料服务。政府向具有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开展购买服务试点。到20xx年,全县家庭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牵头单位:县卫计委、县民政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县残联等)

4.房地产业。以保持全县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主线,健全商品住宅供应市场,初步构建政府提供基本保障、市场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力度,推进经适房、廉租房、公租房“三房合一”,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模式,未来三年,全县计划新建1200套保障性住房 。加快推进新一轮棚户区改造,确保棚户区改造项目早部署、早落实,通过促进城市棚户区改造为房地产市场助力。未来三年,县中心城区计划改造城市棚户区 788户。

二是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结合城南旧城改造、城东新区建设和城市服务业发展,优化商业地产区域布局,合理引导商业地产投资需求。鼓励房地产企业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活跃存量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贯彻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发展各项政策意见,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确保符合条件的职工应贷尽贷。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住房自住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落实契税补贴政策,实施二手房交易优惠政策。

(牵头单位:县房产局。配合单位: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金融办、住房公积金**办事处等)

六、重点工程

(一)加大有效投入,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工程。盯紧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大力引进金融、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立完善重点服务业项目库,做好项目跟踪和监测分析,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加强服务业重大项目谋划,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加大全县服务业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服务业项目对稳增长的作用。

(二)增强服务创新,实施优势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到20xx年,培育形成3家市级服务龙头企业,2家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中大型服务企业。

(三)提高支撑能力,实施集聚发展提升工程。加快武功山旅游休闲度假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配套完善,增强要素吸附力、产业支撑力和辐射带动力。编制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一批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提高产业集聚度。加快推进商贸、商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建设完善城市综合体,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四)加快联动发展,实施产业融合突破工程。依托县工业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第2页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鼓励制造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形成以服务引领制造、以制造促进服务的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区中园”建设,合理布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心,为制造企业提供科技研发、设计咨询、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品牌推广等专业服务。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五)构筑竞争优势,实施品牌和标准化打造工程。积极推动服务业企业品牌创建,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服务业品牌企业。积极发挥我县“老字号”品牌优势,加快保护开发,实施品牌提升。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制定一批服务业地方标准,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

(六)夯实发展基础,实施服务业人才培训工程。落实人才强县战略,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实行与引进科技人才相同的激励政策,引进国内优秀的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激励机制。结合农民转移,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服务业领域创业和就业,积极与省内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服务业紧缺人才和专业人才,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服务业人员素质。

七、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体系,凝聚发展合力。完善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能职责及人员编制,统筹实施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定期研究服务业发展,完善年度考核和工作督查,协调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二)完善统计体系,强化部门统计。健全服务业统计调查、监测和评价体系,加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协调互动,实现服务业统计全社会、全行业覆盖。夯实服务业统计基础,加强统计基础和信息化建设。加强部门统计工作规范管理,促进服务业统计数据交流与共享。

(三)建立考核体系,落实责任目标。加强服务业绩效评价考核,建立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业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坚持重点工作与经济指标相结合、量化目标与工作任务相结合,明确责任,齐心协力,推动全县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四)营造政策环境,支持发展重点。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服务业发展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县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优先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

FWr816.Com拓展阅读

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

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努力将我市成为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和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根据《xx市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抢抓中省市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和大交通改善重大机遇,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科学构建“一心引领、两廊延展、三区带动、四线串联、五品融合、六业联动”发展布局,围绕“强基础、提质量、增效益、补短板”,着力打造城乡联动、多元发展、要素集聚、功能完备的生态休闲、亲水娱乐、康养度假、特色民宿、富硒美食旅游产品体系,培育旅游核心竞争力,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力争用3年时间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富民强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强力引擎。

二、发展目标

(一)经济指标。2017-2019年,全市旅游年接待总量分别达到3265万人次、3493万人次、37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实现194亿元、224亿元、259亿元。

(二)具体目标。力争到2019年,创建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4家4A级旅游景区和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培育1家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和6家龙头旅行社;创建3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和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三、重点任务

(一)强基础,聚焦“一山、一湖、一城”,培育旅游核心竞争力

1.??创建南宫山5A级景区

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要求,提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早日将南宫山建设成为秦巴地区知名的宗教文化体验旅游区。2017年,通过5A级省级资源评价,纳入全省5A级景区创建备选名单;大雄宝殿、旅游厕所、南北大门旅游服务区等建设。20xx年,完善创建实施方案,重点实施观光索道、智慧景区、标识体系、安保设施、环卫设施等建设;保护性开发桂花古梯田、龙安茶园、花里千亩莲花等原生态农耕体验乡村旅游项目。2019年,对照标准,查缺补漏,全力做好国家旅游局迎验准备,力争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

:xx县政府??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2.??建设瀛湖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按照“湖城一体”发展要求,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围绕“一轴三核三区”空间格局,加快实施瀛湖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建设项目。2017年,委托旅游专业机构全程指导5A级景区创建,启动5A级景区创建调查摸底、可行性评估等前期基础工作;完成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创建;以提升外部形象为重点,完成瀛湖大坝旅游服务区综合改造、金螺岛提升改造、银汉翠屏旅游服务区建设工程。20xx—2019年,以丰富旅游产品建设为重点,规划实施瀛湖水画小镇,流水旅游服务区、度假区、富硒茶谷、康乐养生区、富硒生态科技观光园,瀛湖生态农业休闲体验区、民俗文化基地、环湖马拉松竞赛赛道、夜游瀛湖,吉河绿动主题公园,香溪洞牛蹄岭红色旅游、4A级景区提升等功能性产品体系建设;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重点,提升完善游客中心、标识体系、旅游厕所、安全设施、智慧旅游、景区道路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通过5A级景区创建省级资源评价,纳入全省5A级景区创建备选名单。

责任单位:瀛湖生态旅游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市规划局、市质监局、市体育局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3.??建设中心城区“一江两岸”

按照“湖城一体”发展要求,规划建设瀛湖中心城区一江两岸环江百里休闲旅游观光带,统筹实施文化旅游、体育运动、亲水体验、休闲观光等重点工程。2017年,结合棚户区改造,启动建设鹭湾中央公园、新罗公园、江滩公园三期、西津公园,打造美食文化购物特色旅游街区;强化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xx大道、江北大道、巴山路、316国道城市过境路、金州北路等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提升绿化、亮化,完善交通、旅游标识;中心城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000辆。20xx—2019年,围绕城市旅游发展,按照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要求,继续深化一江两岸建设;持续推进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增加公共停车泊位、城市公厕数量;规划建设城市休闲绿道、自行车道和城市特色街区。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市规划局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二)提质量,做精做强旅游产品开发

4.巩固提升4A级景区

2017年,对照创建标准,提升全市4A级景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游客中心、停车场、标识体系、环卫设施、旅游厕所、安全设施、智慧旅游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20xx—2019年,丰富4A级景区参与性、游乐性、消费性旅游业态,强化景区管理,提供优质服务,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支持鼓励有条件的景区,积极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责任单位:有关县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5.加快重点景区开发

2017年,加快汉滨鱼姐河、宁陕悠然山、石泉云雾山鬼谷岭、鬼谷庄、雁山瀑布、紫阳擂鼓台、平利芍药谷、正阳大草甸、旬阳神仙洞、xx庙山寨等新景区开发,力争3—5家建成开园。20xx—2019年,推进汉阴凤堰古梯田、宁陕秦岭峡谷乐园、岚皋神河源?千层河、紫阳任河漂流、大巴山茶马文化旅游区、高新秦巴生态文化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建设,完善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力争创建4家以上4A级景区。

责任单位:有关县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6.加强红色旅游项目开发

加快建设汉滨牛蹄岭、旬阳红军纪念馆、宁陕江口红色旅游风情小镇、xx天宝三苦精神体验园等红色旅游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强化配套功能,打造集瞻仰缅怀、国防教育、红色感悟、休闲度假为主题的现代红色文化旅游精品景区。

责任单位:有关县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7.培育旅游新业态

2017年,规划开发石泉云栖后柳民俗客栈、紫阳文笔山道教文化养生园、恒口沐尚温泉、岚皋西部水域度假城等康养旅游项目。20xx—2019年,完善提升石泉秦巴水乡、平利马盘山自驾车营地;规划建设瀛湖流水、宁陕秦岭峡谷乐园、岚皋神河源?千层河、汉阴凤堰古梯田、镇坪飞渡峡?黄安坝自驾车营地,构建xx市自驾车营地体系;规划建设瀛湖水上运动中心、xx湖汉江游艇俱乐部、宁陕上坝河山地运动中心、皇冠自行车赛道、平河梁运动员训练基地、镇坪化龙山山地户外运动旅游基地等体育旅游项目;结合汉阴、石泉通用机场建设,策划开发低空旅游项目。??

责任单位:有关县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旅发委、市体育局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8.狠抓乡村旅游示范工程

(1)全面完成石泉明清古街区、旬阳蜀河古镇、xx桥儿沟街区3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加快汉滨流水滨湖小镇、县河欢乐水镇、恒口文化古镇、石泉后柳水乡小镇、宁陕皇冠健康小镇、紫阳焕古硒茶小镇、岚皋南宫山旅游小镇、旬阳县城关太极古城、平利长安休闲茶镇、瀛湖水画小镇等10个旅游特色小镇和汉滨区流水镇七里村、汉阴县漩涡镇东河村、石泉县后柳镇永红村、宁陕县筒车湾镇七里村、紫阳县向阳镇营梁村、岚皋县四季镇天坪村、平利县城关镇三里垭村、镇坪县曙坪镇阳安村、旬阳段家河镇薛家湾村、xx县城关镇群力村等10个重点旅游示范村建设;鼓励支持“十镇十村”积极开展3A级以上景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品牌创建。

责任单位:有关县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市扶贫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2)加大全市254个国家旅游扶贫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挥各村特色优势,开发田园观光、农家美食、山货购物、民俗体验、瓜果采摘、手工制作等旅游项目。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扶贫局、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9.推进旅游示范县创建

按照全省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部署要求,加快石泉、岚皋、宁陕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适时启动有关县区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三)增效益,提升旅游要素配套供给能力

10.发展特色住宿

(1)培育1??家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全市旅游接待床位达到7万张以上;支持旅游住宿业特许连锁经营和品牌化经营;引入知名旅游饭店管理企业,促进旅游住宿业管理服务;形成城市集散、景区延伸、镇村辐射的旅游住宿格局。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

配合单位:市商务局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2)大力发展特色民宿,重点培育秦岭隐居民宿、汉水江村民宿、巴山人家民宿等地域特色品牌,石泉、平利县发展5家,汉滨、宁陕、岚皋县发展4家,汉阴县发展3家,紫阳、旬阳县发展2家,镇坪、xx县发展1家。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11.构建快捷交通

(1)认真落实《交通部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交规划发〔2017〕24号),构建全市旅游大交通骨架。争取西渝高铁开工;加快富强机场、平镇和安岚高速公路建设;推动“西康、十天”、“西汉、十天”和“西汉、西康”连接线建设;加快??541 国道和 316 国道改造建设;提升汉江沿线水运码头建设,打造兼具出行、观光、娱乐功能的水上旅游交通。增强景区、县域互通互连,规划实施瀛湖--紫阳洞河及环湖路、平利县城--天书峡、汉阴双河口镇--宁陕上坝河、旬阳县城--羊山、岚皋石门--神河源等景区连接线公路建设;积极推动旬阳--平利、岚皋--重庆城口连县道路建设;规划设计汉滨凤凰山省级森林公园--紫阳擂鼓台--汉阴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连接道路。提升交通引导服务能力,强化国道、省道、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港湾、观景平台等建设;分期规划4A级以上景区外连公路线具备条件的路段,建设完善沿线绿化、交通标识、自行车绿道和重要节点的旅游驿站,打造串联景区景点,方便游客自驾、骑行、徒步的最美景观公路线。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旅发委、有关县区政府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2)加快xx机场建设,力争早日通航。

责任单位:高新区管委会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3)加快中心城区至瀛湖旅游轻轨可研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配合单位:瀛湖生态旅游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汉滨区政府、市级相关部门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12.培育龙头旅行社

培育6家以上龙头旅行社,创新经营管理,积极应对散客、自驾游等大众旅游时代的消费新需求;引进国内外知名旅行社及重点客源市场大型旅行社落户我市,引进客源,开拓市场。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13.打造xx美食

以富硒、有机、绿色为特质,挖掘、提升、创新xx美食小吃、特色菜肴、传统宴席,丰富产品体系,打造美食品牌;指导支持各县区建设美食旅游综合体,开发特色美食街区,发展美食农家;培育20家以上xx美食特色店、老字号、示范店;引导xx餐饮企业加大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烹饪大赛??和技能比武;吸收国内外餐饮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促进xx餐饮服务体系建设。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14.做强旅游购物

(1)引导提升旅游消费,在旅游城镇及景区发展特色旅游购物商店;在星级饭店设立旅游商品销售橱柜;旅游购物在旅游综合收入中达到??20%以上。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2)扶持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加强以富硒产业为主的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15.壮大文化娱乐业

加快发展大众娱乐业,全市培育文化娱乐市场主体600家以上;鼓励支持文化演艺团体及企业,策划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组织开展文化演艺进景区活动,彰显xx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

责任单位:市文广局??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四)补短板,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6.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

(1)发挥区域交通枢纽优势,规划建设xx市旅游服务集散中心,并逐步发展成为秦巴区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2017年,完成选址;20xx年,完成准建审批手续,争取开工建设;2019年,力争建成投入使用。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环保局、高新区管委会??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2)建设县级游客服务中心,提供游客咨询、引导等服务。2017—20xx年,率先启动石泉、岚皋、宁陕3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游客服务中心建设;2019年,加快推进其他各县区游客服中心建设。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3)完善升3A??级以上景区、旅游特色名镇、旅游示范村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功能,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4)在省级以上森林公园规划建设森林驿站,为自驾、骑行、徒步游客提供咨询、休息、补给、车辆借还等旅游服务。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17.加强标识体系建设

(1)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加快境内道路交通旅游标识系统建设。2017—20xx年,完善提升已建成高速公路、国省道路、4A级景区外连主干道路交通旅游标识系统。2019年,规划建设新建道路交通旅游标识系统。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2)按照“秦巴明珠,生态旅游”城市建设要求,完善提升城市交通旅游标识。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3)按照A级景区建设标准,完善提升3A级以上景区标识体系建设。2017—20xx年,提升完善4A级景区标识体系建设。2019年,完成3A级景区标识体系建设。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4)按照A级景区建设标准,完善提升重点旅游村镇标识体系建设。2017—20xx年,重点实施“十镇十村”标识体系建设。2019年,逐步有序推进其他重点旅游村镇标识体系建设。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18.推进智慧旅游系统建设

2017年,全市旅游星级饭店实现免费无线WIFI全覆盖。20xx—??2019年,按照“智慧xx”建设总体要求,完成市级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加快数字景区建设,全市4A 级以上景区实现智慧化管理。2020年,全市3A级景区和重点旅游村镇实现重点区域WIFI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

配合单位:市工信局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19.继续实施“厕所革命”行动

(1)依据标准完善提升星级饭店厕所;在景区景点、重点旅游村镇新建旅游厕所185座,改建55座。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2)在城市公园、特色街区、广场、车站、码头等人流聚集场所新建城市公厕40座,改建30座。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3)规划建设、完善提升公路服务区厕所;在国道、省道重要节点,新建厕所20座,改建10座。

责任单位:??市公路局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4)指导非星级饭店依据标准完善提升厕所建设;规划建设、完善提升加油站厕所,新建10座,改建20座。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5)按照市政府“厕所革命”建设管理行动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按年度完成建设任务。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完成时限:2017-2019年

四、强化保障,大力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一)完善机制,统筹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20.成立xx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综合协调职能,统筹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按照国家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结合中省市相关改革创新政策,支持县区旅游部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

配合单位:市编委办

(二)规划引领,科学组织旅游产业发展

游驿站规划》、《xx市自驾车营地规划》;指导各县区编制相关旅游规划。??21.围绕“十三五”旅游规划,编制完成《xx市西城洞天风景名胜区旅游策划》、《巴山之巅高山草甸旅游区策划》、《xx市旅游交通标识体系规划》、《541国道xx段旅

责任单位:旅发委

配合单位:各有关县区、市级相关部门

22.挖掘用汉江优势资源,编制完成《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围绕中心城一江两岸、xx湖开发,编制完成《xx“湖城一体”发展规划》;结合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编制完成《xx市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编制,重点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配合位:市旅发委

23.编制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充分考虑城市旅游发展与旅游城市建设需求,助推休闲养生的“秦巴明珠”建设。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各县区政府

24.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将旅游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切实保障旅游业发展土地供应。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三)加大投入,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25.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重点支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旅游项目规划编制等。创新投融资体制,用好ppp政策,鼓励吸引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xx市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xx市产业发展基金实施细则》,重点加大对旅游发展支持力度,促进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旅发委

26.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扶持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扩股。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27.精心策划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引进3—5家知名企业落户xx,注入优质资本参与我市旅游项目开发。

责任单位:市招商局??

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旅发委

28.捆绑项目,加快旅游发展。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四)管控资源,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9.强化涉旅项目的审查,加强项目管理,确保旅游资源有序开发。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30.建立旅游资源利用的准入退出机制,对占有资源而不能按期合理利用的投资者坚决收回资源使用权;对不合理开发建设导致资源环境破坏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追责。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

31.认真落实环境生态红线管理规定,严格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五)人才兴旅,提供产业发展人才保障

32.聘请知名旅游研究学者、旅游行业专家等优秀人才,组建支持xx旅游发展的高级智库;制定xx市旅游教育人才培训三年计划,对旅游管理人才、服务人员分类分期分批开展培训。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

配合单位:市教育局、xx学院、xx职业技术学院。

33.推进院地合作,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六)核问效,确保认真落实职责任务

34.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市对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根据发展任务和部门职责,量身制定考核细则,实行差异化考核;建立旅游发展奖励激励机制,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责任单位:市考核办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35.将市级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旅游工作任务纳入年度督查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检查,通报点评,挂牌督办,狠抓落实。

责任单位:市政府督查室

配合单位:市旅发委

扫盲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扫盲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22号)、《**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通知》(**教办〔20**〕42号)等文件精神,将扫盲教育纳入常态化工作范畴,通过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组织开展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制定《**区扫盲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年~20**年)》。

一、明确目标

开展扫盲教育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守法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要求,是消除贫困和落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工作。扫盲对象为区域常住人口中的文盲人口。1997年,**区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获得全国“两基”先进区称号。20**年,**区制订了《**区进一步加强扫盲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教〔20**〕99号)。经过三年努力,全区共扫除文盲人口5475人,文盲率从2.68%下降为1.995%。新一轮全区扫盲工作目标是:20**年~20**年计划扫除文盲2**0人。其中,20**年扫盲1200人,20xx年扫盲520人,20**年扫盲440人。至20**年,全区文盲人口率控制在1.6%以下。“**”末,全区文盲率降到1%以下。

二、创新举措

(一)遏制新文盲人口产生。继续做好户籍适龄儿童入学工作,切实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额巩固工作,努力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控制辍学率。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通过合理规划,积极部署,努力增加公办中小学、外来工子弟小学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学位,最大限度地减少新文盲产生。

(二)健全扫盲教育工作机制。积极筹措扫盲工作经费,进一步完善奖补机制,对承担扫盲工作任务的学校进行奖补,每年投入20万元作为扫盲教育工作经费,各街道(镇)按不少于50元/人标准予以配套;要将扫盲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街道(镇)、学校考核内容,确保扫盲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并对开展扫盲教育任务完成好、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牢牢把握“以学技术为切入口,通过学技术带动学文化”这一扫盲教学改革方向,灵活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文盲人员参加学习,在省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文盲人员实际需求,不断改进扫盲的手段和方法;采取集中办班、送教上门、承包教学、子女教父母识字、以测代扫等方式灵活施教,充分发挥学校、农村中小学远程现代化教育设备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肢体语言等方法,增加扫盲学员学习兴趣;根据扫盲对象对生产、生活的基本学习需求,积极探索利用文字、影像、声音、图片等多种途径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脱盲标准和测试方法。

(三)加强扫盲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对扫盲工作的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经费安排、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建档和归档的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将在职在编教师承担扫盲教学任务计入工作量,对超课时的给与一定补助;重点建设好扫盲教育的管理、组织、教学三支队伍,通过组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我区扫盲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四)实施文盲人口动态管理。各中小学校和成校要积极联系社区、村居,组织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名学生一个家庭、一名教师一个自然村(社区)、一所学校一个街道(镇)”的分工要求,走村入户,进企入厂,及时登记造册,不断健全与完善文盲人口档案资料。同时,做好动态监控,重点关注流动人员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中的文盲人口变动情况。

(五)提升扫盲教育工作实效。要立足于文盲群体,努力为文盲人口提供通俗易学、有助于生产生活且符合成人学习特点和需求的扫盲教育。要将扫盲教育与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中职学校社会培训和残障人员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使脱盲对象掌握1~2门生活或生产技能,努力增强扫盲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对考试合格的脱盲学员发放统一编号的脱盲证书。通过“以考代扫”提高扫盲工作效率,对人口普查中登记为文盲但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又无任何文化程度证明的青壮年,可以组织他们直接参加脱盲考试,考试合格视为脱盲;对已经通过培训获得相应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或单项技能证书)的,经扫盲教学点学校考核认定合格,可视为脱盲。

三、落实责任

(一)明确职责分工。教育行政部门是扫除文盲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要认真做好扫盲规划、扫盲教学和管理工作,深化扫盲管理队伍、教学队伍和科研队伍建设。要建立分片包干制和校长责任制,全区各中小学、成校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扫盲工作。各成校要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根据上报计划数120%以上确定年度工作目标,持之以恒地抓好进度、落实保障,完成扫盲工作任务;各中小学要根据具体实施办法及教师需求计划,做好教师动员工作,积极推荐优秀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将授课任务折算成工作量(超课时的给与相应补助),并在年度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要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学生会和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以团支部、学生社团、班级小组、中队、小队活动等形式,以小学高年级以上中小学生为主体,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家庭、社区、村居开展扫盲活动。

(二)规范实施流程。组织开展扫盲试卷的编制工作;依规、如实填报《**区扫盲测试申请表》、《扫盲教育培训花名册》、《丧失学习能力文盲人口汇总表》、《**区死亡文盲人口汇总表》、《**区新增文盲人口登记表》等各类表格,进一步完善台账资料;继续实施好扫盲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一次的报告制度(即1月、4月、7月、10月的15日前);抓好扫盲培训、测试、批卷等各项环节的规范管理,及时将测试时间、人数、地点、监考人员等信息报区教育局备案,并接受抽检;进一步加强脱盲证书管理,各校测试完成后须凭《测试申请单》、《花名册》等材料参加验印。

(三)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区社区教育学院、各成校要将扫盲教育纳入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常态化工作范畴,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不断加强管理、组织、教学三支队伍的建设;要将扫盲教育与社区教育“千百万”工程、“新**人学习之家”和谐工程建设等品牌打造工程结合起来,与新市民教育、农民教育、老年教育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学习型社区建设结合起来,要把学识字与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生活教育、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要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惠民的高度出发,结合区域实际,认真制定符合片区文盲人群特点的教学计划、教学形式和具体实施办法,有计划组织扫盲对象参加学习。

(四)做好脱盲人员信息更改。各成校要与所在街道(镇)户籍管理部门进行对接,及时将脱盲人员文化程度变更为“小学”。在进行人口普查或其他统计时,学员出示脱盲证书等有关证明的,不再视为文盲。

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养生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及“城镇化”等主题,深入实施

“旅居兴县”战略,按照《**县“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总体要求,突出山水、文化、物产三大资源优势,强化旅游资源整合,促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努力将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全力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乡村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目标

按照“多业融合,全县一景”、“原真文化,多点集聚”的发展理念,通过项目推进、服务提升、基础配套、体制创新等举措,力争到2015年末,我县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建设初显成果,基本建成“产业基础稳固、品牌特色鲜明、空间布局合理、产品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优美、配套服务优良”的华东地区重要的乡村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并成功申报成为省级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产业基础稳固:以我县目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趋势为依据,力争至2015年,全县旅游接待量超600万人次,旅游人均消费达到600元,实现翻番,旅游总收入超35亿元,实现旅游经济的倍增的目标。

品牌特色鲜明: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根本,以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为主线,以环大盘山旅游区、东北台地旅游区、云山旅游度假区等核心区块为重点,全力打造“山水**,休闲养生好地方”的旅游品牌形象。全面推进旅游项目精品建设,力争成为全省高品质旅游景区(项目)最多的县市之一。

空间布局合理:综合开发**的山水、物产、文化资源,依托全县交通网络格局,形成一核(安文—云山旅游综合服务接待中心)、两翼(环大盘山旅游区、东北台地旅游区)、三线(皇家茶场、南孔阙里、山祖水源)、多节点(以管头、横路、大皿、榉溪、梓誉、马塘等为重点的旅游村落)的空间发展格局。

产品体系完善:注重旅游产品创新,契合市场需求,紧抓市场脉搏,大力发展乡村休闲、生态避暑度假、民俗文化体验,以及运动康体健身等四大主题旅游产品,同时积极引入自驾车营地、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以及探索温泉养生、高山滑雪、攀岩、空中滑翔等新型旅游产品,形成类型丰富、内容创新、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体系。

生态环境优美: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国家生态县”建设,严格控制生产、生活污染,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使全县的空气质量、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均名列全省前茅。

配套服务优良:打造覆盖全县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县域1小时旅游交通圈,通景公路全域覆盖;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促进大众交通和旅游交通的无缝对接;创建智慧旅游系统,推进旅游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旅游管理及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规划统领

1.明确总规地位。尽快启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旅游总规”)的修编工作,进一步梳理县域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明确旅游产业定位及发展目标,完善旅游项目库,进一步强化旅游总规的统领作用。

2.完善规划体系。以全县旅游总规为指导,在科学策划的基础上,完成《专项改革试点县规划》、《全县休闲观光农业基地规划》、《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3.强化规划衔接。加强旅游主管部门对全县涉旅项目的前置审核,未经旅游主管部门前置审核备案的涉旅项目不予立项。强化旅游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工业、农业、林业、文化、商业等各类相关产业规划的衔接,力求各类规划兼顾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科学整合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统筹效益最大化。

(二)项目推动

1.整合提升东北台地旅游项目。以管头村为核心,通过乡村绿道,串联横路、马塘、向头、佳村、陈界、廷潭岗、东里、大山头等村落,玉山古茶场、水下孔、十八涡、舞龙峡等景区景点,万苍金土地休闲观光农业园等景观农业,形成我县东北部旅游核心。整合各村落农家乐旅游产品,形成“乌石人家”统一对外营销品牌,逐步树立鲜明的市场形象。

2.推动环大盘山旅游项目建设。以大盘山为核心,积极推进花溪、百杖潭、灵江源森林公园等景区,以及榉溪、大皿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开发漂流、溯溪等特色水上游乐项目,形成我县南部旅游核心。

3.提高城区商贸旅游功能。利用花溪景区、云山旅游度假区与县城之间的地缘优势,发展影院、酒吧、茶艺休闲、康体养生等旅游产品,丰富城区的夜游项目,拉长旅游产业链;加快西山、新兴街等区块开发,增强娱乐、消费等旅游功能;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整治违章停车、占道经营等现象,营造“文明县城”的城市环境;通过洁化、绿化、美化、亮化等手段,提高文溪两岸的景观风貌。

4.加快云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度假区基础设施和广天休闲山庄、**养生不夜城、大盘山博物馆、中华养生园等项目建设,加大园塘、黄檀林场招商力度,加快温泉堪探、开发进度,力争三年之后出产品,五年之后树品牌。

5.创新旅游项目。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入及创新旅游项目,重点探索发展云山旅游度假区的温泉养生旅游项目、青梅尖高山避暑项目、皇城湖区块旅游项目和鞍顶山等地高山滑雪、滑草、攀岩类体育旅游项目,以及云山旅游度假区、高二、维新、双溪等地的旅游养老项目。

6.提升现有景区品质。三年内,创建大盘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盘山国家地质公园、管头村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在现有基础上,力争每年新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2个。

7.发展精品乡村旅游。以管头、横路、大皿、榉溪、梓誉、马塘等村为重点,发展精品乡村旅游。其中①管头与横路村主要通过农家乐产品的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精品乡村民宿、青年旅社、银发公寓等多层次乡村度假项目;②大皿村以明清古建筑以及丰富的民俗活动为核心,重点整治村落环境,完善旅游服务要素,打造“江南小凤凰”;③榉溪村以孔氏家庙为核心,开发以耕读文化为主线的乡村旅游项目;④梓誉村以宗族文化为核心,开发体验型乡村旅游项目;⑤马塘村以玉山古茶场为依托,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加大其它19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力度,使历史文化村落成为今后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

(三)产业融合

1.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充分利用我县茶叶、中药材、食用菌、水果、蚕桑、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基地及高山梯田风光,通过景观营造、设施配套、线路整合等手段,使其成为集产业观光、科普认知、农耕体验、摄影写生、旅游休闲、采摘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产基地。同时积极探索家庭式的主题农场项目建设,创新农业旅游发展与运作模式。

2.旅游与林业的融合。通过全县的绿化、美化,加强不同季节花卉及色叶树种的种植,实现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提高县域空间的景观效果,改善城市及村镇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村镇、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

3.旅游与商贸的融合。结合旧城区改造、云山旅游度假区与新城区开发建设及尖山、双峰等城镇发展,加强旅游与城镇第三产业的融合,逐步打造集旅游商贸于一体的特色街区,提升城镇商贸旅游的比重与品质,大力发展城镇商贸旅游,发挥“旅游小镇”集散功能,集聚消费人气。

4.旅游与文化体育产业的融合。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将玉山的赶茶场、高二的七夕节、深泽与双峰的炼火、万苍的谷将山庙会、盘峰的祭孔大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旅游项目,积极开发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推动“民俗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依托我县与横店影视城的地缘优势,积极接受其产业辐射,利用我县境内梓誉、大皿、榉溪、横路等原生态的村落环境及景观风貌,积极发展影视创作、书画创作等文创产业,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凭借我县空气清新、水质纯净、环境优美,适合户外运动的优势,加强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培育发展滑雪、滑草、山地自行车等户外康体运动旅游项目,与我县传统的山水观光旅游项目形成互补。

(四)设施配套

1.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县内交通网络建设,加强与周边县市交通对接,积极推进形成“四纵三横十六连”的区域骨干交通网络。完善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开通**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专线。三年内完成磐新线窈万段、42省道一期、40省道三期等公路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杭绍台高速公路。完善各景区、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指示系统,健全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加强公共交通和旅游交通的对接。建设县旅游集散中心和尖山旅游集散中心。启动东北台地玉山、尖山、万苍等地的田园休闲绿道建设,依托沿途的特色乡村、景区景点以及工农业生产旅游点设置服务驿站,为“骑友”和“驴友”提供配套服务。

2.提升住宿档次及特色。以“鼓励发展特色主题酒店,大力发展经济型快捷酒店,合理发展高星级酒店,提升发展社会及乡村旅店”为原则,实现旅游住宿接待设施多元化发展。重点提升以管头为代表的乡村民宿品质。支持城市商务酒店、度假酒店/度假村、主题特色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青年旅社、汽车旅馆、露营地、民宿(家庭旅馆、农家乐)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住宿级配水平。创建1家四星级酒店、1家主题特色酒店、4家三星级酒店。

3.打造地方餐饮特色。培育一批“名店”和“老字号”餐饮品牌企业,挖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和美食佳肴;推出特色菜肴系列,如绿色有机餐饮系列、中医药养生药膳系列、有机茶养生宴系列;培育城镇特色餐饮街区;积极举办美食节庆活动。

4.提高旅行社经营水平。规范全县旅行社运营机制,鼓励现有旅行社的兼并、重组,培育旅行社龙头企业。三年内争创四星级、三星级旅行社各1家。通过加强培训、强化管理等方式提升全县导游总体水平。

5.增加旅游购物比重。促进农特产品、工业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大力挖掘和开发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重点培育6家以上集基地、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旅游商品龙头企业;以“浙八味”特产市场为依托,通过线路组合、设施完善、规范管理等举措,建立以中医药保健品为主体,包含茶叶、菌菇、果蔬等物产的旅游购物基地;加快城区、云山商业街区和综合性旅游购物商场建设。

6.丰富休闲娱乐业态。以云山旅游度假区为依托,新建高品位休闲养生街区,开发中药熏蒸馆、药浴馆、药膳馆、中医针灸馆、推拿馆等中医药养生保健项目,使之成为**高档养生休闲中心。整合创新民间传统文化节目,建立一支专业的旅游演艺队伍,打造一台特色鲜明的旅游演艺产品。

7.构建智慧旅游体系。建立涵盖县旅游局、旅游企业、旅游行业协会及乡村旅游点的网站体系,健全旅游咨询、信息发布、在线预订、行业管理等功能,构建**旅游服务信息数据库;以花溪、百杖潭景区为试点,推行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推进电子语音导游讲解系统建设;充分依托高速服务区、各主要景区、乡村旅游经营点等设置二维码信息咨询体系。

(五)营销服务

1.拓宽营销渠道。整合县域旅游相关营销资源,积极与周边县市区合作,提升联合推介、市场营销机制,实现渠道共享、客源互送。加强与杭、甬、温、台及沪、苏等主要客源地旅行社、旅游中介机构的沟通协作,鼓励本地旅行社积极开拓地接业务,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积极与知名旅游电子商务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构建旅游电子商务营销网络。

2.组建县旅游形象推广中心。由涉旅企业、政府共同出资,组建县旅游形象推广中心,负责全县的旅游景区、宾馆饭店、重点旅游村落、农业观光基地、休闲山庄等的统一营销、包装、推广,实现全县旅游营销一盘棋运作。提高**旅游品牌意识,加强旅游品牌商标注册。

3.创新营销方式。制作**旅游形象片,构建**旅游主题形象体系,在杭州、上海、苏南等主要客源市场的主流媒体进行播放。鼓励各旅游景区拍摄微电影,在本景区网站、全国知名旅游网站及门户网站上播放。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开展微博、微信营销。

4.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现有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购物市场等的服务标准,提升我县旅游服务总体水平。增加与旅游类院校合作,加强各层次、各类型旅游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建设旅游诚信体系,深入开展旅游消费场所推荐活动,建立旅游行业协会组织和监管机制。

(六)管理统筹

1.构建大旅游管理体制。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常务副主任,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旅游发展委员会(简称“旅委会”),负责统筹、协调等工作,全面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旅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旅游局)。同时成立**县旅游协会,强化行业监督与自律。

2.启动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整合利用行政资源,努力使我县进入浙江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1+6+X”行列,申报成为全省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之一。

3.成立县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整合全县涉旅资产,组建县旅游发展投资集团,为我县旅游发展提供投融资和创业平台,为我县旅游集约化经营和科学管理创造条件。

四、保障措施

(一)优化政策措施

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旅游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积极参与投资旅游开发项目,积极鼓励农户参与旅游创业,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县旅游的营销宣传等,有效保障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二)纳入年度考核

落实各个项目的工作责任分解(见附件),确定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由旅委会办公室制定具体的评价办法、考核机制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及时把握工作导向。建立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推进工作,及时破解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三)营造工作氛围

充分认识我县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各种宣传载体使我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建设乡村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的意义、任务和进程,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形成各方齐心协力抓旅游、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为巩固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果,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解决“入园难”问题,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二〔**〕9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均衡、协调发展,推进教育公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元需求。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提高学前教育保教水平,切实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在农村每8000居民、城镇社区每4000-5000居民建设一所标准化幼儿园的要求科学规划布局全县幼儿园。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加大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逐步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到**年,每个乡镇(街道)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举办适量的责任区、大村、联村幼儿园,有条件的村小开办幼儿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所数占全县幼儿园总数8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全县在园幼儿总数的50%以上;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显著提高,全县建成1所以上省级示范性幼儿园、4所以上市级示范性公办幼儿园,全县学前一年教育率达到98%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以上。

(二)年度目标

1.**年度目标:完成8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其中新建桐木漯、荒塘、棉花坪等3所少数民族乡中心幼儿园;新建仁和镇李家铺责任区、水市镇梅岗责任区、湾井镇下灌责任区、九疑山乡鲁观责任区、鲤溪镇柏万城责任区等5所责任区幼儿园。

2.20xx年度目标:完成11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其中新建舜陵街道公办幼儿园1所;新建冷水镇、保安镇、天堂镇等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建中和镇新开责任区、禾亭镇琵琶责任区、太平镇岭头源责任区、冷水镇上宜责任区、湾井镇湾井责任区、保安镇中心铺责任区等6所责任区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1所村级公办幼儿园。农村2所公办幼儿园创建成市示范性幼儿园。

3.**年度目标:完成9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其中在桐山、文庙街道各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新建九疑山乡中心幼儿园1所;新建冷水镇东城责任区、云潭责任区,太平镇下坠责任区,九疑山乡麦地责任区等4所责任区幼儿园;新建、改扩建2所村级公办幼儿园。县机关幼儿园创建成省示范性幼儿园,农村2所公办幼儿园创建成市示范性幼儿园。

三、具体措施

(一)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1.启动城区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工程。县城社区公办幼儿园按照6班至12班的规模建设,以县财政投入为主,积极向省、市争取资金支持。通过补助办园经费等方式,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街道利用国有和集体资产举办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公共资源举办学前教育机构。

2.实施乡镇责任区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按规划独立新建公办责任区幼儿园。乡镇责任区幼儿园建设资金以县财政投入为主,由县、乡镇人民政府共同承担,管理方式参照乡镇中小学校办法落实独立法人地位,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要优先保障当地责任区幼儿园建设用地,可以充分利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比较便利、环境适宜办学的责任区内的原供销社、粮站、畜牧站等闲置资源,并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校舍设施、教育器材及教师等资源。

3.实施农村村级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举办适量的大村、联村幼儿园,有条件的村小开办幼儿班,重点解决好连片特困村、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村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努力实现就近入园、方便入园。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农村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和建设规划,优选区域,合理布点,推进公办村级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公办村级幼儿园建设资金以县为主,由县、乡、村共同承担,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由本责任区的公办幼儿园管理。

4.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从20xx年起,县城、乡镇在新城开发、新建住宅区时,凡住宅小区人口5000人以上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建设好6个班以上的幼儿园。县国土部门优先保障幼儿园建设用地,将明确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不得批准建设规划;对改变性质和用途的,要限期整改,不能限期整改到位的,责令停工,将开发商列入不良信用记录,并在市县主流媒体通报,不予办理工程验收等相关手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不具备配套幼儿园建设条件的城市住宅小区,开发商应向县政府上缴幼儿园异地建设经费,由县政府根据全县幼儿园建设总体统筹安排,用于幼儿园新建或改建、扩建项目。城区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产权国有,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使用。

(二)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1.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导。根据幼儿园数量和布局,划分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安排由各督学兼任专职教研员,定期对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完善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城市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及时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导向,着重加强对师资配备、教育过程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要注重幼儿安全和习惯养成教育;加强对幼儿园教材、教师指导用书、幼儿图书和玩具、教具的配备与选用指导;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引领和倡导各类幼儿园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与园本教研活动,满足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重视对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禁各级各类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2.健全幼儿园监管体系,提升办园水平。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县政府履行主体责任,有关部门按职能履行职责,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和随机抽查制度。县教育局要充实管理力量,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质、教师资格、办园行为、收费等的监管,建立幼儿园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发布幼儿园基本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学前教育专项督导,每年要定期对全县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并向社会公布结果。县卫生部门要切实把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指导,落实儿童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县公安、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指导。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定期自查自纠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对卫生、消防、园舍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消除,对事关幼儿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应充分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

3.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县交通、运管、防疫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管与指导;幼儿园用车要纳入全县中小学校校车管理范围,规范管理。幼儿园所在街道、乡镇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县物价、财政、教育等部门要依据《湖南省幼儿教育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结合我县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依据幼儿园等级确定全县公办幼儿园、学前班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查处各种乱收费的行为。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整体素质

1.足额配备幼儿教师,扩大幼教师资来源。县编制部门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通知》(教发〔20xx〕1号)有关规定,核定教职工编制。要在三年内通过多种方式配齐配足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满足学前教育正常教育教学的需要。对四个少数民族乡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要采取倾斜政策,列入事业单位编制。要健全幼儿教师、园长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多渠道扩大幼教师资来源。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为农村幼儿园培养一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教师;适当聘任优秀的幼儿园退休教师,到教师资源短缺的农村学校任教或开展巡回支教;县教育局要做好乡镇中心校和责任区中学富余教师的分流工作,选择适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经专门培训后转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或后勤工作,其身份和待遇依法予以保障;引导具备相应资格的非幼教专业大中专毕业生,经专门培训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后担任幼儿教师;建立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培训体系,**年底前完成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

2.依法保障和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要完善落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保障、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等政策。完善公办幼儿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解决好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引导和监督民办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足额足项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边远山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政策享受边远教师特殊津贴。公办幼儿教师在评优评先、进修培训、职称评聘、福利待遇方面与公办中小学教师一视同仁。

(四)健全学前教育投入体制,多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1.坚持以财政性投入为主。县财政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根据需要每年安排20万元财政性资金作为幼儿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教育费附加和其他地方教育费附加中用于学前教育的比例应不低于10%。财政部门要在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中专项列支学前教育经费,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要逐年提高,到**年达到6%以上。确定公办幼儿园每期按生均200元的公用经费或参照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性拨款标准拨付。县财政要把公办幼儿园购买幼教玩具资金列入预算,保证幼儿游戏够用。

2.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落实用地、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办园。凡投入100万以上新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县政府按5-10%予以税费减免。根据普惠性资源布局和幼儿入园需求,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等方式,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参照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适当补贴。出台并完善认定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实施办法,对扶持对象、认定程序、成本核算、收费管理、日常监管、财务审计、奖补政策和退出机制等作出具体规定。鼓励民办园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满足家长不同需求。

3.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公办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家庭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比例。

(五)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1.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政府职责。落实县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公办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1至2次联席会议,通报公办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研究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县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公办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把发展公办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县为主、分级管理、部门分工合作的公办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督导评估机制。将公办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县政府落实教育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2.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县教育局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县发改委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县财政局要加大投入。县编委办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县住建局、国土局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县物价、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县综治、公安、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县卫生局要加强对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督指导。县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3.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县政府将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各乡镇、街道年度考核指标,每年对各乡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计划进行专项督查。各乡镇、街道也要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县政府设立学前教育先进单位奖、幼儿园建设成就奖,奖励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和单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个人。对不承担责任,将学前教育推向市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不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镇(街道),要追究其主要领导的责任。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全县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二〔**〕9号)和本行动计划精神,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公办学前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树立学前教育发展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我县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健康发展。

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合肥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 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 发〔2012〕5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化体教结合的意见》〔皖政办〔2013〕5号:),进一 步推动合肥市学校体育科学发展,全面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结合 我市实际,特制定《合肥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党的精神,以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牢固树立“健康第一” 的理念,围绕“提升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目标, 以中小学校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基本条件达标为切入点,以重普及、促提高为原则,着眼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 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 美育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合肥市现辖肥东、肥西、长丰、庐江4个县,县级巢湖市,

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行政区,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2一

14个省级开发区,全市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2 万人。截止2012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118所,其中中等 职业学校86所,普通高中113所,普通初中250所,小学964 所,幼儿园698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国防教育学校1所;中等及以下学校在校生114.8704万人,教职工1. 67万人。

全市中小学基本能按照部颁标准开设体育课,基本开足体育课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组织开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积极开展“体育、 艺术2 + 1项目”试点工作和“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制定下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的通知》,督 促全市中小学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和课外校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大 课间体育活动,丰富学校大课间活动内容,把体育课、早操、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营造“人人踊跃参 加、班班积极组织、校校形成特色”的良好氛围。

2010年,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 局、人社局、卫生局、体育局、团市委、妇联等8部门联合制定的《合肥市加强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 了政府、职能部门统领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坚持组织开展初中 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不断调整优化测试项目和方式,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运动与健康”维度的实证材料,并计入升学录取总分。学校体育工作已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之一。

我市学校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仍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 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体育工作整体发展水平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要求不相适应,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还没有完全落实,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和器材等教学资源与《国家学校 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仍有差距,一定程度制约了青 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学校体育工作更加规范,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学生体质明显增强,体能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学生体 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更加完善,体教结 合机制更加健全;青少年体育竟赛活动日趋活跃,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涌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总体达到国家标准, 逐步配齐体育教师,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 制。全面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到2015年,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不低 于 20、

四、主要任务

(一)规范体育课程,丰富课外体育活动

1、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创新方式、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 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大课间活动 因校制宜,自主多样,全员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日常,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安排课外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 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积极探索创新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 容、方式和载体。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落实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初中、 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 小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参加体育锻炼。

3、精心组织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扎实开展“体育与艺术2+1”活动,致力于培养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4、开展中小学生体育竟赛活动。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共同组织实施年度中小学生竟赛计划。各级各类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 次以田径为主的学校综合性运动会,因校制宜组织开展体育节(周〕、专项体育竟赛,增设竟技体育项目外的健身、娱乐类运动项目,广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

5、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通知》(体群字【2009】54号)精神,打造我市校园足球特色品牌,创建合肥市高中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建立完善小学、初中和高中足球联赛三级联赛体系,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 展健康成长。

(二)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中小学生体育学业水平纳入中小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评估体系中。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 健康状况等记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及 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

2、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逐步增加初中毕业体育考试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权重,探索将学生曰 常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体育考试总分之中。

3、将高中学生健康素质纳入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制度,发挥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 作用,促进和保证体育课教学,以及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 开展,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发挥学校体育评价的重要作用,丰富高中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内容,实现857。以上的学生能 达到《标准》及格等级以上目标。

(三)推进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1、科学合理规划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布局,做好我市体育运动项目小学、初中、高中训练衔接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申办校办运动队,体育部门对承担参赛省级比赛和省运会的校办运动队队员,给予市级训练单位队员的同等待遇。

2、完善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按照《关于规范中小学体育特长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合教【2012】171号)要求,组织 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工作。建立体育特长生“绿色通道”入学保障 机制;优化全市学校体育项目网络布局,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以上;国家及省级青少年体育倶乐部10所以上;省 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8所以上、体育专项特色学校2所以上;市 级单项训练基地10所以上。

(四)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1、落实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合政办【2013】11号)要求,多 渠道配齐配强专职体育教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到 2015年要对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一轮。2015年,配齐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

2、完善体育教师保障政策,切实提高体育教师待遇。按照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原则,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国家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工作、课外体育活动、体育 竟赛、外出学习培训、运动队训练和管理等纳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和绩效考核范畴。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 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五)加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 支持力度,逐步改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将农民体育健身工 程、全民健身路径等公共体育设施安排在中小学校或周边。2015年,全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初步达到国家标准;新建学校体育 场地、设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六)大力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开放工作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佘和节假日坚持向学生开放,体育部门管理的体育场地设施和科研设备为学校课外活动、课佘体育 训练提供便利。全市〔区、县)公办中小学校符合开放条件的室 内外体育场所及其配套设施,在确保校园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及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佘锻炼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到2013 年底前全部向社会公众开放。各县(市〕、区政府将学校体育设 施向社会开放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参照市级学校体育设施 向社会开放经费保障办法,县(市〕、区政府设立专项经费,保 障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有序运行。体育部门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项资金资助开放学校添置和更新体育器材。

(七)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 和年度报告制度

1、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中小学校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公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分析、评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从2013年起,组织开展中小学体 育工作评估,各区、县级教育部门组织学校开展自评,市级教育 主管部门对评估结果进行复核检查与认定,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2、实行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和公示制度。重点报告和公示学校体育开课率、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 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监督电话等。各县、 区教育主管部门逐级上报本行政区域学校体育工作情况,市教育主管部门对所报情况进行公示,定期通报学校体育工作情况。

(八)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健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机制与校园体育意外伤害事件的应 急机制,形成包括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过程管理、赔付等学 校体育风险管理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各学校要制定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 责任制。加强对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使用管理,切实保证使用 安全。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与分工

认真履行职责,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本级政府年度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体育部门参与,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教育部门完善相关政策,加强指导 和监管,将体育工作纳入各类教育规划;发展改革部门把提高青 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学校体育和体教结合工作;财政部门完善支持投入政策,并给予必要倾斜; 体育部门在技术、人才、场地和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 度。充分发挥市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布置、协调、检查学校体育工作落实与推进。

校长为学校体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二)完善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体质公告制度

各学校每年分别对所有学生开展一次健康检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以检查及测试结果为基础,给每名学生建 立健康档案。到2015年,学校普遍建有学生体质监测室。建立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公告制度,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学校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 向学生家长通报有关情况。加强管理,创造条件,保证学生体质 健康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督导检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奖恁机制

教育督导机构研究制定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和体教结合督

导检查办法,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导。

健全学校体育保障机制和工作奖惩机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把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体教结合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教育、体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 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对 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学校、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评优 评先、学校主要领导的业绩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四)加强宣传工作,营造学校体育良好发展环境 认真宣传学校体育工作和体教结合的政策要求、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釆取多种方式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广泛传播健康 理念,引导广大青少年、各级各类学校和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 观、人才观和健康观,形成珍视健康、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合肥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3年9月27日印发

学前三年行动计划3篇


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近年来,蓬莱市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推动了学前教育科学、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82所,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38所,省级实验园1所,省级示范园6所,烟台市级示范园21所,烟台市级一类园24所。全市在园幼儿9768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4.8%,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100%。幼儿教师(含园长)566名,学历达标率达到98.7%,专业合格率达到91%。20xx年6月16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头条以《偏远农村孩子也能上公办园》为题,全面介绍了蓬莱市在学前教育建设方面的经验。

一是增加经费投入,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一方面,市委市政府把学前教育作为重要惠民工程,逐年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其中20xx年投入700万元。同时,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园舍建设,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6所,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基本满足学前幼儿入园需求。另一方面,市教体局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表彰奖励制度,每年都对学前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专项表彰,设立专项经费,奖励有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同时,严格按照《烟台市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暂行管理办法》,将各项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实处。20xx年,安排专项经费34.78万元,对933名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给予资助,资助比例达到10%。

二是拓宽筹资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按照“地方政府拨一块,幼儿收费取一块,社会赞助拿一块”的渠道,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幼儿园建设步伐。一方面,引导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在小区建设之初,根据小区规模,配套建设幼儿园,建成后无偿交由教育部门主管。二小幼儿园就是海梦苑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后无偿交给第二实验小学管理,学校安排了一位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中层领导任园长,目前该园已交付使用。另外,和谐家园小区和半岛兰庭小区均配套建设6个班级以上规模的幼儿园,近期将交付使用。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为改善居民孩子上学条件,抹直口社区投资近3000万元,精心打造的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华澳幼儿园,对本社区的孩子实行免费入园。5月份,该幼儿园又投资近百万元,新购置了两辆标准校车。

三是建设乡镇中心园,倡导普及学校办园。一方面,利用校舍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根据学龄人口分布情况深入实际,科学测算入园人数,科学合理建设中心园。同时,每一所中心园,选派中心小学的中层领导担任园长,并培训部分专业素质高的年轻小学教师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当中,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另一方面,采取召开专题会议、外出考察、参观等形式,不断提高小学校长学前教育工作的认识,倡导和普及学校办园,同时鼓励校长们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园条件,扩大办园规模。坐落在蓬莱市南部山区的王庄小学幼儿园是宋校长利用一年多的时间,硬是在一个废弃的厂房上改建起来的,前来检查验收的领导说:没想到在这么偏僻的南部山区,竟然能有一所这么漂亮的幼儿园,蓬莱的学前教育管理真是“横到边,竖到底”;龙山店小学幼儿园是利用中学富余校舍多方筹资,将原来破旧不堪的旧校舍改建成了一所花园式幼儿园,这两所幼儿园现都已通过烟台市级示范幼儿园的达标验收。目前,蓬莱市农村小学办园率达到84%,86%的学校办园达到了烟台市级一类幼儿园标准。


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二: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4698字)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1号)精神,推动本市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结合本市学前教育发展特点,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本市学前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全市户籍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常住人口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0%以上,边远山区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全市建成了一批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面向0至6岁儿童和家长的多种形式的保育和教育服务格局正在形成,幼儿园保教质量普遍提高。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1245所。其中,教育部门举办的347所,集体举办的234所,其他部门举办的219所,民办的445所;在园儿童27.8万人;幼儿园教职工37227人,其中,专任教师21677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7.84%;学前教育专项经费逐年提高,“十一五”期间,市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累计达到5亿元,20xx年市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达到5亿元左右,幼儿园办园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面临的问题。

北京作为首都,学前教育发展在总体上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出生高峰到来、外来人口涌入带来的新增入园需求,学前教育的质量、布局、结构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需求还不相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入园难”问题比较突出,户籍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尚未得到完全满足,常住适龄儿童学位缺口较大,师资供给不足;二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住宅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不到位,农村幼儿园基础薄弱,局部地区“入园难”和入公办园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三是幼儿园运行成本日益增加,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明显偏低,现有投入不能满足其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需要,部分幼儿园存在收费不规范的行为;四是城乡结合部地区无证办园在安全、质量等方面问题突出,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治理难度很大。

二、发展目标

学前教育发展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证基本、广泛覆盖,公益普惠、优质多样,保教结合、科学育儿,依托社区、就近就便”的原则。根据国家提出的三年有效缓解“入园难”的总体要求,按照本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对城乡建设和人口格局要求,通过统筹资源、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开放创新,规划建设并改扩建769所幼儿园,使全市幼儿园总数达到1530所左右,全市公办性质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比例达到65%以上。

20xx年至20xx年分别增加学位约2.7万个、2.4万个、2.4万个,共增加学位约7.5万个。满足户籍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学前三年学位供给实现全覆盖,入园率由85.6%提高到95%以上;努力提高常住适龄儿童入园比例,学前三年学位供给覆盖率和入园率由80.8%提高到90%以上,使“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对目前未能入园的在京适龄儿童及家庭,提供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指导服务。

三、主要举措

(一)实施三项工程。

本市将通过加大投入、扩大资源、改善条件,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提供“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3年内将启动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幼儿园条件达标工程和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工程等学前教育三项工程。

1、实施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3年内,市、区县两级政府安排20亿元基本建设资金和18亿元财政专项经费。一是用于370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建设及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二是用于将接收的147所小区配套幼儿园装修及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三是用于扶持举办小规模幼儿园的经费投入;四是用于举办小学附属幼儿园、扩班等的经费投入。

2、实施幼儿园条件达标工程。3年内,市、区县两级政府将安排7亿元资金,根据本市幼儿园、托儿所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对250所左右的中央及地方各部门办园、街道和乡镇集体办园的房屋、设施、设备进行条件达标改造。

3、实施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工程。3年内,本市将扩大幼儿教师的培养规模,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确保幼儿教师师资供给,普遍提升幼儿教师素质。一是通过加强市属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力度,办好大专及以上层次的幼儿教师培养院校,建立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扩大招生规模,同时,通过公开招聘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转岗等途径拓宽师资来源。3年内要培养和输送5000余名幼儿教师和4000余名保育员,确保基本满足师资需求。二是采取分层、分类和重点项目结合的方式,做好各类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包括非师范类幼儿教师上岗培训、农村富余中小学教师转岗为幼儿教师培训、新建小规模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培训、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培训、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培训、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培训、结合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培训等。3年内,市、区县两级政府将安排1亿元左右经费,累计完成3万人次的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95%的幼儿园园长和85%的幼儿教师达到专科及以上学历水平。

(二)落实六项措施。

1、多种形式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一是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二是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建设小学附属幼儿园,利用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三是鼓励、支持中央及地方各部门办园;四是扶持并稳定街道、乡镇集体办园;五是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部;六是在农村地区每个乡镇建设1至2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同时根据本市村庄规划标准的要求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附属分园,覆盖到每个村。

2、做好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接收、使用和管理。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并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对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区县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者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小区规划、建设、审批、验收、使用等各个环节落实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确保小区适龄儿童有幼儿园上、上得起幼儿园。

3、进一步鼓励规范民办幼儿园。鼓励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特别是对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幼儿园,要采取减免租金、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同时,可结合实际,根据本市举办小规模幼儿园有关规定,积极探索创办小规模幼儿园,满足辖区内适龄儿童优质、便利、多样的入园需求。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管理,鼓励民办幼儿园进入分级分类管理范围。依法保障民办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与公办教师同等待遇。

4、加大政府投入,实施奖励补贴政策。落实财政投入“五有”政策,即“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一是提高教育部门办园生均经费标准,由每生每年200元提高到每生每年1200元;二是参照教育部门办园生均经费标准,对中央及地方各部门办园、街道及乡镇集体办园进行定额补贴;三是对接受政府委托、办成普惠性幼儿园的民办幼儿园,采取减免租金等补贴政策,对连续两年考核成绩优秀的民办幼儿园,参照教育部门办园生均经费标准给予一定奖励;四是通过减免保育费等方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3年内,市、区县两级政府安排3.6亿元经费对实施以上政策予以支持。

5、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机制。根据本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市财政、教育部门规范幼儿园收费,制定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调整收费标准。同时,进一步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民办幼儿园收费价格备案程序。实行幼儿园收费公示制度,加强幼儿园收费监管,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查处违规收费问题。

6、形成幼儿园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二是坚持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提高保教质量,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坚决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三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年检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区县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四是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各区县政府要进行全面排查,制定管理办法,加强指导,监督整改,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标准的,要依法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五是强化幼儿园安全防范,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指导。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四、工作要求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要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督导制度,制定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督导检查。市政府将在统筹制定全市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基础上,加强对全市学前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将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区县、乡镇(街道)工作考核内容,对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区县给予表彰奖励。通过重点项目投入等方式,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制定贫困儿童及特殊儿童的资助政策,促进本市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区县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负责统筹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调整学前教育机构规划布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教师和设施设备的配备、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及学前教育经费的筹措,建立经费奖励扶持政策,确保辖区内3至6岁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制定管理办法,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加强对无证办园的治理。结合区域适龄人口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制定本区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分解落实年度任务,到20xx年有效缓解“入园难”。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二)各相关部门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力量,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即将出台的幼儿园编制标准要求,修订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大幼儿园建设发展力度,配合教育部门和各区县确保新建118所幼儿园落实到位,并会同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规范幼儿园收费,制定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调整收费标准。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研究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投入保障政策,确保本计划中提出的经费投入到位。城乡建设、规划、教育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认真落实本市关于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关意见,督促检查区县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与规范管理,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监、安全监管、药监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与管理。


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三: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4445字)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推动我县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满足广大适龄儿童对优质启蒙教育的需求,结合县域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教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以“促普及,抓规范,重特色,上水平”为总体思路,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财政支持、多元投入”的发展机制,加快普及学前3年教育,促进全县学前教育优质、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展现状

全县现有人口31万,辖9镇1乡(20xx年计划撤并2个乡镇),共有学前教育机构27所,其中城区有县办示范幼儿园1所,青化、汤峪、齐镇3个乡镇各建有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附设学前班的公办小学2所,21所民办幼儿园已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全县目前共有3-6周岁幼儿8287名,各类幼儿园在园幼儿7616名,学前一年入园率为98.7%,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1.9%;全县现有保教人员349名,具备幼师资格的教师163人,专业合格率46.8%。据测算,全县每年新增幼儿约2100名,现有0-3周岁幼儿7260名。近年来,我县学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基础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内部管理不断加强,保教水平显著提升。但投入不足、优质资源短缺、办园水平参差不齐、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我县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县示范幼儿园为引领,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实现教育发展的结构性新突破。用3年时间,共计投入6700万元,在县城城区建成3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成2-3所公办幼儿园,保留1—2所办学条件好、质量高的民办幼儿园,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二)、具体任务

--20xx年,投入2900万元,在县城城区新建1所高规格、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在 各改建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充实提高 公办中心幼儿园内设配备,县示范幼儿园创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初步建立县、镇两级公办幼儿园网络体系。实现学前一年教育全普及,力争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3%以上。

--20xx年,投入1400万元,建成1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在 各改建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面建成县、镇两级公办幼儿园骨干体系。更新充实公办幼儿园内设,提高办园层次,创建一类园3所;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力争幼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达到60%以上,促进学前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实施民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规范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力争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以上,解决“入园难”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20xx年,投入2400万元,在 各新建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成1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在 各改建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进一步改善公办幼儿园办园条件,优化保教管理,创建一类园5所,壮大公办幼儿园骨干体系;实施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工程,打造一批特色幼儿园;力争使幼师队伍专业合格率

达到85%以上,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四、行动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

1、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各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依法将学前教育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县政府从20xx年开始起,将把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作为对各镇政府教育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2、坚持实行“政府负责、分级管理、部门联动”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县长王丽同志任组长,教育、发改、财政、物价、人事、公安、卫生、建设、民政、劳动保障、妇联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学前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全县学前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在县教体局设立办公室,由县教体局局长杨广利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教体局成立推进学前教育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股室管理职能。县政府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教育局负责抓紧完善政策规定,严格准入要求,加大基础建设,充实师资,深化教研,加强对保教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编办负责根据国家要求,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改局负责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物价局负责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管理;财政局负责制定落实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把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财政预算;建设局和国土局负责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社局负责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工资待遇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和教职工社会保障政策;综治办、公安局负责加强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卫生局负责监督指导幼儿园膳食营养与卫生保健;民政、工商、质量监督、安监、食品药监等部门分别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登记、设施设备、餐饮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

(二)加大投入,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幼儿园建设

1、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经费投入。一是把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财政预算,积极筹措经费,逐年增加投入,建好、管好、办好公办幼儿园。二是实施项目带动,在落实县级配套、争取省、市“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工程”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加大争资金、跑项目力度,参照《陕西省幼儿园建设标准》,按“新建1所500万,改建1所100万”的投入,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突破幼儿园建设资金瓶颈。采取“政府拨一点,幼儿园挤一点”的办法,分期付款,添置内设,自主滚动发展,不断提高办园层次和水平。

2、整合布局调整资源,解决公办园建设的校舍问题。采取“分类实施、撤并同步、功能转换、重复利用”的办法,在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学校撤并后的闲置资源,按照“把设施配备条件较好的初中改建成联合小学,把位于乡镇中心区的小学改建成公办幼儿园”的模式,改扩建一批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

3、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在城区建设中,立足统筹城乡一体化大背景,按省级优质园标准,认真规划建设好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做到与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从20xx年起,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一律不予审批。对不具备配套幼儿园建设条件的城区住宅小区,开发商应缴纳幼儿

第4/7页

园异地建设经费,由县政府统筹安排幼儿园建设项目。项目竣工验收要重点检查配套幼儿园建设情况,园舍经发改、建设、教育、卫生等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是教育事业的政策性投资,作为公共教育资源,属国有教育资产,应交由县教体局管理,不得改变性质和用途。

4、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坚持“公民办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和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一是完善配套政策,落实税收、教育用地、园舍建设等优惠政策,采取经费资助、出租、转让闲置国有资产等方式,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对办园质量较高的民办园给予适当的奖励。二是核算成本,根据市场需求实行弹性收费,适当提高民办园收费标准,保护和激发社会力量投资办园的积极性。三是由县教体局负责,落实“六同”待遇,把民办幼儿园教师纳入统一管理。

(三)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努力提高保育质量

1、规范办园行为。一是严格准入制度。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治理无证办园。二是实行分类管理。民办园按优质园、标准园、合格园,公办园按省级示范园、一类园实行分类定级评估,鼓励民办幼儿园开展特色品牌建设。三是加强安防措施。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积极落实安保设施和人员设备。协同公安、交管和卫生、药监等部门,加大对幼儿园校车和食品卫生的联合监管。四是规范收费行为。公办幼儿园收费实行政府定价,费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办园成本核算、报备、审核和公示制度,严厉查处取与赞助费和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为由收取额外费用等违规行为。

2、提高保教水平。一是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

第5/7页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xx幼儿保育保教常规要求》,明确学前三年保教目标,规范使用幼儿教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保教结合,满足学前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二是健全教研网络,大力开展学前保育、教育研究,依托课题引领,推动学前保育水平提升整体。 三是坚持开展每年一次,两年一轮的学前教育督导活动。由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组织人力,聘请专家,通过实地考察、查看资料、现场咨问、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幼儿园设施建设、园务管理、保教管理、师资建设和卫生保健等工作进行全面的视导检查,努力打造一批特色示范幼儿园。

3、拓展服务功能。在县示范幼儿园开展面向社区家长的早期教育培训和咨询活动,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县直属示范幼儿园和各镇中心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婴幼儿教育指导服务网络。

(四)加强师资建设,努力提高幼师队伍整体素质

1、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一是对公办幼儿园进行独立核编,按照“一班两教一保”的标准,核定配齐专业教师和保育人员。二是公开招聘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幼师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计划20xx年招聘30名,20xx年30名,20xx年30名,三年共配备90名幼儿专任教师充实到公办幼儿园。三是将撤点并校后在小学任教的幼师专业的教师进行分流,选拔一批热爱幼教、素质高的年轻教师到乡镇公办幼儿园任教。2、加强师资培训。制订和完善幼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规划,逐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大力开展以提高保教能力为重点的幼儿师训,建立三年为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加强园长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建设业务优秀、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

3、保障幼儿教师待遇。严格执行幼儿教师和保育员持证上岗制度,幼儿教师须持有幼师专业资格证,保育员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并受通过保育培训。公办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参照公办幼儿教师工资标准,合理确定民办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水平。民办幼儿园举办者要与聘用教师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兑现工资,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五)加强宣传督查,确保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1、加强宣传。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意义和学前教育的成绩,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

2、实施专项督导。县委县政府督查督办室要依据《xx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对各部门、各乡镇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全面落实经费投入、资源配置、保教管理、人员待遇等要求,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3、健全多维监控机制。通过家长评议、专项督查和社会调查等方式对幼儿园办学效益进行评价,扩大幼儿园管理开放度,提高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三年行动方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