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研究性学习方案 > 导航 >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方案

研究性学习方案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方案。

与其忧虑未来,不如计划未来。想要活动有序且顺利地开展,我们要事先规划好一个阶段的工作方案。能否制定出一份高质量的方案,是对职场人士策划能力、文字功底等的直接检验。怎样规划一份详细的方案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方案,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农村初中中培养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是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引起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因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尤其重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物理学科在中学阶段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既有系统的理论、精确的计算,又有生动的实验,而且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也联系紧密,应用性强。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多样性。

家庭和社会的重视程度对物理学习也有不可乎视的影响。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有着更强的动机,为自己,也为了不辜负众人的期望。另外,一些消极因素,对物理学习动机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所以,研究探讨农村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动机,及时掌握教育对象的情况,对于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本方案旨在以已有的学习动机理论为指导,积极地研究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发展规律及培养物理学习动机的方法,为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提高农村初中生物理学习动机水平,促进物理教学和目标的落实提供实践的依据。

二、文献综述

在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今天,学习动机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以往的研究均表明,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中的成就动机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刘晓明等,1991);教学中不同的目标结构会导致学生形成不同的学习动机,从而取得不同的学业成就(郭德俊等,1994)。这些研究均从不同角度分别对学习动机进行了探讨,且着重研究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对于物理学习动机的研究,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滞后于一般学习动机的研究。表现在或未能及时吸收已有的一般学习动机理论,偏于经验性的调查分析;或照搬一些学习动机理论,未能反映物理学习的特点;对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研究也较笼统。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越来越注重改善学生的内部动机系统,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为研究的重点。

三、研究的实践意义、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关于学习动机的问题,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因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理论价值

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动机的作用可表现为确定方向,提供动力,控制进程,促进成功等几个方面。我们教育者应该重视和遵循动机作用的规律,通过本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论证动机理论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上的应用,力求使学习者保持适度的动机强度水平,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研究目标

1.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内容。

遵循发展性、主体性、活动性、系统性原则,通过开设激发农村初中生物理学习动机为主线的系列活动及上好每一节课,探索出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如何激发的方式,初步形成一套适合的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

新课程改革要求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逐步培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验。

3.根据影响初中生物理学习动机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甚多,重要的是研究哪些因素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依据这些因素进行改进我们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深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五、研究内容

1.研究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2.研究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学习动机形成原因,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等。

3.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学习动机理论,制定出物理教学中切实有效的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方位、多角度开展对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同一课题的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研究方向,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向指导。

2.调查研究法:家奥苏伯尔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再参照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及有关专家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成果,把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分为6种基本类型。每个类型均包括若干项调查项目,制成调查表。

3.实验研究法:从该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假设出发,有效地控制无关因素,成功地操作相关条件,科学地观察,开展研究实验,检验理论设想,丰富研究形式。

4.行动研究法:激发初中生物理学习动机,行动结果是检测课题绩效的主要途径。

七、研究措施

1.调查现状

首先确定调查的对象为农村初中初二、初三学生。其次,按不同的调查方法组织具体的实践操作,下发调查表、座谈、专访、测试等,采用切实有效的调控措施,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实效性。再次,清点整理调查材料,查漏补缺,保证调查材料符合教学科研要求。

最后,对材料进行分析,了解成因,对策建议切实可行。

2.实施实践

加强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的学习动机理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督促、激励等方式促进学习动机创建。研究课堂教学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创建民主、开放、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为课堂教学找到好的方式方法。

八、研究步骤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在准备阶段中,应精心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查阅有关文献、作一定的调查研究、进行调查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9月)。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整理和分析资料。开展好日常教学活动,积累研究资料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撰写,典型案例等。

3.总结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全面总结、回顾研究的全过程,利用研究中获得全部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与思考,从而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发现教育的规律。形成总结报告。

九、理论基础

1.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代表人物斯金纳。主要观点:把强化看成是激发动机的必要条件,认为有效地使用各类强化能够激发和维持外来动机。

2.人本主义的需要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主要观点:将需要区分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7种,前4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后3个层次为高级需要。该理论认为人的各层次需要都与学习有一定的关系。

3.成就动机理论

代表人物阿特金森。主要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可以通过成就动机训练来培养。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往往是追求成功而且不怕失败,竭尽全力争取好成绩。

4.归因理论

代表人物海德、罗特、维纳。主要观点: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学生会对学业成就进行归因,归因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不一样,通过归因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习得性无力感理论

代表人物塞利格曼。主要观点:习得性无力感简称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连续失败的体验会使人产生无力感,要注意消除学校的“不可控状况”和学生的“结果不可控”认知。

6.自我效能感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主要观点: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采取让学生体验成功等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7.成就目标理论

主要观点:成就目标理论将成就目标划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主张在学校教育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掌握目标定向。

十、预期效果

本课题将以研究报告,包括、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预计一年完成。

f132.com扩展阅读

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的学校体育通过十五年来的改革,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教学体制,正走向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教学体制,我们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方法,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开辟了新的天地,使我国学校体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向开放的新体制过渡,新的过渡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正在实施之中。然而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出现的学生爱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要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在其中设立了三个层次的递进目标:一是课程目标,其中第二点指出:"要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二是领域目标,其中运动参与目标的第一点指出:"要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这也就是要求学生对体育要有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三是水平目标,它指出"学生要对体育与健康课表现出学习兴趣"。可见本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还没有实际的、可供大家操作的东西。为此,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就非常值得研究了。

二、课题的界定

1、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

2、小学生体育兴趣

小学生天真活泼,具有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兴趣。他们把体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满心欢喜,表现兴趣盎然,不知疲倦。但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体育兴趣也有一些变化。研究表明,一至三年级为充分活动阶段,他们多选择游戏、跑步等技术简单、富有趣味的活动;四年级为变化剧烈阶段,喜欢球类者急剧增多,占53.1%,不喜欢球类的占14.4%,体育兴趣有明显分化;五至六年级为喜欢学习运动技术阶段,有更多的学生喜欢跳高、跳远、武术、球类等有一定技术、技巧的动作项目。但整个小学阶段兴趣不够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这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课题研究的理论性目标

体育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宋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就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把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把学生潜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他们的认识活动中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密切相连,也和支持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直接相关,它贯穿于体育学习中的知识习得、技能掌握和身心发展之始终。因此,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要加以分析、研究,探索解决的方法。这对今后进一步实施,加快推动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2、课题研究的实践性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体育、爱学体育、学好体育。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调查研究

2、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

3、提高小学生体育兴趣能力的操作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1、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通过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喜欢从而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动力

五、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成果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小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教育专家谢月芳在《关于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小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六、选题依据

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前体育课提倡的成功教育、快乐教育,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引导人们实现远大理想的第一步。美国教育学家杜葳曾经说过:"教师应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建设、引导和帮助,创造儿童喜爱的环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兴趣这一心理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受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教学理论的偏差,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的现象,使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偏项的现象,很多学生逐渐的对体育课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很多学生上课懒散、练习质量不高、怕苦怕累,这种现象在小学高年级中尤其突出。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呢?是什么原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越来越差呢?再全面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如何提高每个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加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资料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时间成果,结合本校的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2、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的现状,看看哪些体育项目是学生比较喜欢的

3、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的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9--2013.12)

(1)确定研究的对象、范围

(2)收集相关的各类资料,做好资料调查的表格

(3)制定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4.3--2014.12)

(1)将课题方案具体细化,有专人负责执行,开展全面实施

(2)开展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为结题收集充分的研究资料和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2014.12--2015.7)

(1)课题进入总结阶段

(2)完成整理研究资料及档案

(3)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

(4)召开结题汇报会,请专家、领导鉴定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方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2、完成研究论文

3、对以后再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效率上提高一定的参考意见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构建》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构建》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将走进我们校园,走进师生生活,为了应课改新形势,适应语文学科发展要求,我校承担了咸阳市教育科研课题《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实践》,根据课题的研究需要,我们分四个子课题分项专题研究,课题《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构建》就是其中一个子课题。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主性的不断销蚀,这是一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它不能适应的发展形势。构建新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构建》课题研究正是适应了这一形势而提出来的。
二、理论假设
课题研究探索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途径,课题研究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构建策略,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分享合作的喜悦,探求精彩的未知世界;唤醒、激发、提升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自主教育;着眼于学生全面成长,促进学生学习技能、过程、情感等方面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形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批判意识、怀疑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指导思想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构建》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纳要》,是本课题研究的总纲。《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方式的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独特的人、有独立意义的人,是该课题研究的归宿。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任务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模式,转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唤醒、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养成优良的学习品质,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构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实现心灵对话。研究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途径和策略,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五、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一)研究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
1、采取理论研究法:研究《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方式的理论,学习借鉴教育界关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专著及相关论文与经验材料。
2、采用实践法:实践师生交住、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3、采取调查法: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方式方面的实际情况,为课题实验、研究积累原始资料。
4、采取材料分析法:收集实验材料,分析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二)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研究,坚持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坚持循序渐进、独立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经验与创新结合的原则。
六、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1—2003、6) 成立子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1、组织研究机构,确定研究人员和研究对象,做好课题分解及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
2、讨论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
(二)研究实验阶段(2003、7—2005、10)按照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及时总结。

1、课题从下面几个方面研究、实验。
教学方式方面:
(1)体现师生互动,实现有效对话教学。
(2)以学论教,改变课堂教学评价。
(3)灵动调整,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方面:
(1)引导自主学习方式的构建,完成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引导合作学习方式的构建,让学生分享合作的喜悦。
(3)引导探究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乐于探求精彩的未知世界。
2、分专题研究、实验。
3、及时总结、撰课题研究论文。
(三)总结阶段(2005、10)完成课题的总结工作:形成研究报告。
七、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研究论文若干篇。
3、实验课教学设计若干份。
八、课题组织机构
组长:姚 丹
组员:麻永华 王亚娟

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只要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就是好的策划书。《《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方案》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研究性学习方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