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气象局工作总结 > 导航 > 县气象局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气象局工作总结

县气象局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有变化才需要做计划,有了计划才知道有问题。当我们接到新的工作要求,我们摆在面前的事情就是做方案,制定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执行方案,因此不能脱离实际。写方案从哪些方面着手比较妥当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县气象局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欢迎你的品鉴!

县气象局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气象现代化道路,充分发挥气象事业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灾害损失,促进**县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3号)、《中国气象局关于推进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的指导意见》(气发〔2012〕44号)和《新疆气象局推进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方案》(新气发〔2012〕124号)、《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的通知》(新政发〔2015〕45)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县气象现代化的步伐,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广大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结合**县气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转变发展方式,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着力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加快“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步伐,推进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气象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努力创新气象现代化体制机制,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适应当地需求、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气象现代化建设道路。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在**县现有气象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建成功能先进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布局科学的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气象事业支撑保障体系。主要经济区和绿洲区域气象观测站网平均密度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天气预报准确率在2014年水平上提高3~5%,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15~30分钟发出,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稳定在85%以上,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满足**县需求和气象事业发展要求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气象服务领域更加广泛,为实现**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1.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把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均等化计划,纳入政府社会管理平台。丰富气象监测、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影响评估、气候应用、生态环境气象等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依托气象服务系统,推进县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绿色通道”和气象短信“全网”发布机制,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

2.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完善分灾种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社会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气象协理员、村(社区)气象信息员重要作用。建设**县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和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增强易灾地区气象监测能力,提高预报的准确率,满足**县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3.加强关键区域和敏感行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丰富能源、交通和生态等区域特色服务产品,拓宽服务领域。开展生态环境气象监测系统、气象预警系统以及评估系统等的建设,增强**县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重点生态防护林建设“80”工程服务。

(二)加强功能先进的气象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

1.统筹规划建设综合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建立部门间气象观测站网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将各类专业气象探测设施纳入气象综合观测网总体布局。推进气象观测设施的自动化进程,统筹布局气象雷达、自动气象站、移动应急气象系统及环境气象、温室气体、雷电等特种气象观测设施。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各级城乡规划,保证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

2.加强精准化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建立分灾种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风险评估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分区预警准确率和预警时效。实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加快推进暴雨洪涝灾害气象预警平台建设,提升**县主要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加强沙尘监测预警和生态及大气环境气象服务。

3.增强气象及次生、衍生灾害的联合监测预警能力。加强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普查,建立敏感行业致灾气象条件指标体系。建立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和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联合会商重大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影响评估,构建气象灾害应急预警系统。建立能源、交通、农业、生态、旅游、城市及环境气象联合监测预警平台,增强对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的气象应急保障能力。

4.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和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建立行业、部门间气象观测相关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建立气象观测相关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和高速宽带气象信息网络。建立现代气象装备保障体系。

(三)加强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保障

1.加强气象台站设施建设。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公共气象服务、综合气象监测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指挥综合业务平台。加快实现气象监测预警全覆盖,实现乡镇(街道)、敏感区域和行业的气象监测预报、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气象防灾减灾组织网络全覆盖,大力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

2.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把气象科技创新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加强气象精准化预报、灾害影响评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气象服务等技术研发,增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地方气象事业,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将气象干部纳入政府组织人事部门培养计划,将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安全员队伍建设纳入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培养计划。强化气象创新团队培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

4.健全地方气象事业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将发展地方气象事业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安排财政预算时通盘考虑,并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逐步加大对地方气象事业的投入。

5.加强地方气象法制和标准建设。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制度建设。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准备监督检查、防雷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预报预警统一发布、行业气象管理等社会管理。

6.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工作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利用科技、文化、教育等资源,依托各类科普场馆、宣传专栏、气象台站等建设气象科普平台。积极开展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气象宣传活动,推进气象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增强社会公众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四、预期达到效果

1、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气象灾害监测率达到90%以上,全面建成乡镇、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防治自动气象观测站点建设,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发出,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乡镇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制定率达到50%以上,乡镇级气象灾害防御领导机构建成率达到70%以上,气象灾害防御工程纳入对乡镇政府的绩效考核率达到60%以上,乡镇和社区气象灾害防御准备认证率、重大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率、城乡建设可行性论证率、建(构)筑物防雷设施安装率均在2013年的基础上提高10%以上,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年降低50%,人工防雹保护面积增加5%,人工增雨(雪)效益提高3~5%。

2、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大力发展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加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立本县气象致灾指标预警体系,开展无缝隙、细网格、数字化的预报预警业务,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8%以上,24小时气温预报准确率达到70%以上,月、季气候预测水平提高3%以上,1~7天的天气预报城市精细到社区,农村精细到乡镇。

3、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气象信息服务站乡镇覆盖率达到90%以上,气象信息员村覆盖率98%以上,电视天气预报制播率75%以上,气象电子显示屏行政村覆盖率40%以上,气象预警大喇叭行政村覆盖率60%以上,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90%以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普中小学覆盖率90%以上,气象信息行业用户决策采纳率达80%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稳定在85%以上。

4、综合观测:常规气象观测时间分辨率达到分钟级,空间分辨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气象观测自动化率达90%以上,观测信息传输时效不超过3分钟,灾害性天气的监测率达90%以上,观测时空密度和项目基本满足预报、服务的需求。

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程建设。围绕特色农业,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网,建立农业气象服务基地,进行农作物特种观测,开发实效型农用天气预报;开展农业气候资源精细化区划,提高农业气候资源的生产利用潜力,深化气象为农服务方式。

6、信息网络: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完善与通信、媒体的气象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利用“绿色通道”、电视网络、led显示屏、农村“大喇叭”广播系统,实现气象预警信息全网发布;强化气象与各部门应急联动,提高气象应急响应能力,努力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面,信息网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网络带宽达到20m以上;数据存储能力达到0.1p以上。

7、装备保障:建立县级气象装备保障分类分级和社会化保障机制,完善计量检定、标校和装备维护体系,研发智能化技术装备管理系统,对气象装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综合气象观测在线监控平台,开发综合气象观测应用产品,提高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与使用效率,实现观测设备运行实时监控与技术测试、故障远程诊断维修,48小时内设备故障修复率达到95%以上。

8、科技创新:加强与兄弟县(市)、上级部门以及对口援疆单位的深度合作,重点开展精细化天气预报、观测资料融合应用等领域的合作,完善气象科技创新奖励机制,促进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贡献率。区域数值模式解释应用能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科技研发成果的业务转化率达到80%,气象科技服务贡献率达到65%以上。

9、人才队伍:创新气象人才引进、聘用、交流和绩效考评工作机制,改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岗位设置,为气象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系统性地开展预报员和观测员等业务人员上岗资格培训和业务轮训,并通过组织参加创新团队、参与重大业务科研和服务项目,以及学术交流、岗位练兵等途径,强化业务骨干团队建设,提高气象服务专业化水平。本科以上职工比例不小于75%,研究生职工比例不小于10%,中、高级职称比例分别为60%和10%,人才队伍专业结构比例更加协调。

10、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机制更加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和气象执法体系得到完善,气象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增强。在气象灾害防御、特色气象服务等方面出台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5项以上,气候可行性论证覆盖城乡规划、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等领域。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机构,强化考核评估

为加强对实现气象现代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成立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突出重点工作,落实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准确把握发展进程,及时总结经验,确保气象现代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二)强化项目支撑,狠抓任务落实

把气象现代化建设任务纳入“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加快项目立项进程,加强与上级气象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健全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机制,通过向上争取、财政预算列支、部门项目合作等多种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切实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资金需求,提高项目建设效益,以项目实施带动气象现代化建设。

在地方政府、气象现代化领导小组及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认真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服务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工程、基层气象台站能力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工作方案制定,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将责任逐级明确,将任务逐个落实。

(三)扩大开放合作,健全体制机制

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广领域的交流合作,并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县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化为地方政府、生产建设兵团服务,强化气象与农业、林业、交通、电力、水利、旅游等部门的合作,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处置的部门联动、协调配合机制,努力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气象合作新局面。

增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执行力,健全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加强法制和标准化建设,推进气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完善机构设置,优化工作流程。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与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体系。

F132.com延伸阅读

县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县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对环境文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法律、政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而,要求我县环境宣教工作在理念、体制、机制、制度的不断创新,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环境宣教工作的新局面,体现环境宣教事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特征,确保先进的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渗透到全县的社会经济发展事业中。
2002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建立公众参与”的目标,明确了宣传、教育、广电、新闻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等团体的环境宣教职责;2004年,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思》提出“全面推进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一个以党政部门为主体,社会团体为依托,民间社团为补充,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宣教新局面正在形成。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这些要求,规范和引导全县环境宣传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根据盐市环委[2005]2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和建设目标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现我县“两个率先”和建设生态县的战略目标,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为核心,以宣传、教育、广电、新闻、文化等部门和各社会团体广泛参与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的环境宣教专业队伍为保障,创新环境宣教的工作机制,拓展环境宣教的工作内容,全面普及先进环境文化,形成环境宣传教育设施现代化、管理规范化、工作社会化的新格局。2、基本任务(1)大力开展生态警示教育。通过坚持不懈的警示教育,使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公民增强生态环境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来调整自身的环境行为,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大力开展环境法制教育。结合全民普法教育,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使广大公民了解自身的环保权利、责任和义务,自觉与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作斗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3)大力开展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将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列为公民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形成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道德规范。(4)大力开展“环保四进”活动。通过大规模开展环保“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村镇”的活动,把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理念渗透到全县各企业;把先进的环保科普知识、法律法规普及到社区和乡村;通过绿色学校的创建,将环境教育纳入到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全力促进全社会良好环境行为的形成,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5)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将环境保护纳入县党校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与培训;加强对企业干部职工的环境保护岗位培训,全面实施环保操作人员上岗培训。(6)紧密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开展环境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的先导作用和监督功能,借助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宣传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成效,弘扬环保实践中的先进典型,揭露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3、建设目标到2020年,使我县环境宣教的运行机制、人员素质、能力建设与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环保事业的持续创新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文化需要相适应。——环境宣教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环境宣传教育从这环保中心工作服务,逐步向社会各个层面拓展,向推动经济社会活动可持续发展和建立现代社会生态文明方向深化,做到为现阶段实际工作服务与未来发展服务相结合,环境知识普及与环境理论深化、环境文艺繁荣相结合。——建立环境宣教网络体系。通过建立高层次的环境宣教协调机构,将环境宣传教育列入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渗透到各类学校、社会团体的日常工作,形成“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综合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环境宣传教育新格局。——健全环境宣教运行机制。建立党委、政府部门的环境宣教目标责任制度,环保部门与有关部门的环境宣教协商会办制度,环保部门与新闻单位的环境新闻通报制度,环保部门与社会团体的环境信息交流制度等。——建立全民教育机制。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党校必设课程,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代表普遍受到轮训。实现全社会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各类学校在校生普遍受到系统的环境教育;企业的环保操作工全部通过环保技术培训或深造,持证上岗;环境宣教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有明显提高;社会公众普遍了解环境保护基本常识,并在实践中运用。——积极培育环境宣教中介机构和民间社团。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和发展环境宣传教育县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县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的中介机构和民间社团,鼓励企业、团体、个人从事环境宣传教育文化活动,使之成为从事环境宣传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巩固环保宣教机构规范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县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专业机构。通过深化环境宣传教育机构改革,提高宣教队伍素质,积极推动环境宣教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宣教装备与手段的现代化,以适应所承担的各项宣教任务。二、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内容1、建立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宣教管理体制(1)成立各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指导委员会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见》(苏发[2003]7号)对宣传、教育、广电、新闻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等团体的明确,成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委会”)。“指委会”由分管县长任主任,宣传、教育、环保、文化、新闻、科技、出版、广电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等社会团体负责人为成员。各成员单位配设联络员一名。“指委会”办公室设在环保局,环保局的宣教科承担“指委会”日常工作。“指委会”的主要职责为:审议批准环境宣传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并督促、检查成员单位及其归口管辖事业单位落实环境宣传教育重点工作任务;审议重大环境宣传教育决策、计划、活动;指导各有关单位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2)健全环境宣传教育专业机构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承担环境宣传教育职能的行政机构宣教科;成立县环保宣教中心,承担环境宣传教育事务性工作。县环保部门宣教科的主要职责:负责拟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规划、计划,并负责实施;承担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协调宣传、新闻单位对环境重大新闻进行指导和管理,参与涉及环境保护全局性重大活动的新闻报道、评论的审核;牵头组织开展新闻采访宣传活动,定期召集新闻发布会;组织“6·5”世界环境日等环境纪念日和各种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协调党校和各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归口管理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创先评先”工作;归口管理环境保护的社会培训事务;指导和协调中介机构、民间团体围绕环保重点工作开展一系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县环保宣教中心的主要职责:根据年度计划,积极完成各项环境宣传、教育培训等任务;织和承担纪念“6·5”世界环境日等社会宣传活动;承担环境文化、文艺活动;负责环保网页的维护;负责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资料库建设管理。(3)建设环境宣传教育专业队伍环保部门的宣教科配置环境宣传教育专职人员2名,环保宣教中心配置专职人员1名。宣教人员的基本条件:政治素质好,热爱环保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掌握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熟悉环境宣教业务和专业技能,掌握环境宣教工作的规律,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受教育程度应达大专以上,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2、配置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宣教装备(1)设备现代化。宣教人员实现办公自动化,人手拥有一台电脑,宣传科影视设备实现数字化,配备一部摄像机、一套电脑图像制作系统、一台数码照相机。(2)宣教数字化和网络化。配置相应的文字、图像网上传输设备和接驳设施,与省宣教中心“江苏数字宣教”互联,传输信息、资料。(3)资料库建设。资料库建设达到“两化”标准,文字资料收集、储存、查询实现电子化;影视资料收集、整理、存档实现系统化。3、实施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宣教工程(1)环境保护培训工程。分别组织开展党政领导、企业法人、在职职工、学校教师、乡镇街道干部、乡村干部开展生态知识、绿色社区建设、绿色学校创建以及环保治理设施操作人员上岗和环保产业从业人员等一系列培训工作。(2)环境日主题宣传工程。围绕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环境主题日,联合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开展大规模集中宣传教育活动。(3)绿色社区建设工程。到2018年,全县1/4建制社区建成“绿色社区”;到2020年,1/2建制社区建成“绿色社区”。(4)绿色学校创建工程。到2020年,全县所有学校要达到市级“绿色学校”标准,1/3学校要建成省级“绿色学校”。(5)文艺宣传工程。每年,组织3场环保文艺演出。(6)公益广告建设工程。每年,开展为期1个月的环保公益宣传广告片或广播公益广告展播活动。4、建立多元化的环境宣教投入机制(1)加大政府投入环境宣传教育的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业务工作经费以定额补助和定项补助相结合的方法予以保障。2005年,实施环境宣教现代化方案,现配置硬件装备约需15万元;环境宣教业务工作经费不低于30万,以后每年有所递增。(2)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设立县环境宣教发展资金。其来源有:一是有关项目补助;二是国内热心于环境保护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及个人的赞助和捐赠;三是国(境)外有关组织和友好人士的捐赠;四是其它合法资金。县环境宣教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资助环境宣教重点工程和活动的开展,奖励对环保宣教事业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资助有利于环境宣教的社会公益事业等。(3)建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机制通过与有经济实力的相关单位联办各类环境宣教活动等,吸纳系统外资金。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宣教活动的同时,不断提高环境宣教机构的活力。三、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在省、市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完成县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认真分解落实各职能部门的任务、职责,加强检查考核。县环保部门加强对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抓住发展机遇,主动向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争取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加强和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工作,有序推进环境宣教现代化建设进程。县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化班级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化班级建设实施方案

当今社会是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变化需要有综合素质过硬、道德品质优秀的人才,要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在学生管理中落实“立德行、强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爱和发展”,努力实现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规划中渗透现代化班级管理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夯实德育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

1、加强班主任培训,组织班主任开展班主任交流论坛,主题班会观摩,研讨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方法,探索学生管理方法。

2、组织班主任走出去,请进来,听取专家讲座、观看视频更新观念。按计划召开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研讨会。

3、结合我校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实际,开展相关的德育课题研究,提升班主任理论研究水平,解决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

二、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1、各班成立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并由班主任全权负责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制定职责制度,划分学习小组,按照制度对班内各学习小组开展自主管理工作。

2、各班根据学校自主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置班级自主管理组织机构,从纪律、卫生、文体、生活、学习等方面开展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检查与督导。

3、个体自我管理:按照学校自主管理精神,以“规范+自主”为基本策略,强化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主动发展。建议学生每天记录“成长日记”,记录自己每天在学习,生活、管理中的所思所获,反思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目的。

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班主任要学会放权。责权利对等,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自然进入自主管理层面。班干部任用实行民主竞争上岗,它是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运行的加速器。 学生自主管理常见的形式:值日班长制,小组值周制、人人岗位制。

1、班级自主管理:以班级“值日班长”制度为着力点,做好班级内部的自我管理。就是人人要当一天班长,按学号轮流,通过学生担任值日班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条件和空间,激发学生的自律精神和责任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管理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小组值周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班级一周的工作进行组织监督评价。通过实行小组负责制,让每个组的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对班级一日常规进行检查督导,班委会成员起配合指导作用,提高了班级学生的管理能力,减轻了班委会成员的工作负担,使每位同学都为班级管理工作做出一份贡献

3。“人人岗位责任制”就是人人是班级的管理者。每个学生都在集体中负一定的责任,既是干部,又是群众;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班级的荣辱与集体成员息息相关,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得到了普遍的增强。

4、物品承包管护责任制:对教室内的公物及班级添置物品采取学生自愿认购保管,可将班内物品落实到每一个同学,形成我为同学服务,人人为我服务,人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5、通过量化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结合班级学生平时生活、学习表现对班级每一位学生进行忠恳而真实的量化考核,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四、优化班级学习小组建设。

班级学习小组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带动作用,让学习小组成为推动课堂高效的“动车组”。

1、学习小组的成立。班级根据平时学生学习表现、平时检测成绩、各类考试成绩按A、B、C三档划分学习小组,A档属于特优生,B档属于优秀生,C档属于待优生。每组由A、B、C三档学生组成,每组由6—8人组成(6人为宜)。小组长的选拔应为B级以上,具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并乐于为大家服务的学生。

2、学习小组的调整。在运行的过程中,各班主任要依据个民主高效学习小组学生表现和学习成绩的变化情况,半学期或一学期调整一次,也可以依据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表现和变化及时调整。

3、学习小组的培训。班主任要重视学习小组的建设,学习小组管理的关键是小组长的选拔和培训,小组长的培训可采取定期培训(学校教导处或年级组统一、科任教师协同班主任培训)和即时培训(针对小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随时进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4、学习小组的考核。各班主任根据学校学生自主管理评价细则制定班务考核评价办法。由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各部共同对学习小组进行考核,并根据“一绳捆”的原则把考核结果记入小组、小组长、小组成员的德育量化考核和小组综合考核评价中。

5、学习小组的评比。班级要根据各学习小组的考核结果、任课教师的反馈、学生学习成绩和班级考核等情况,按周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文明之星、纪律之星、展示之星、管理之星、卫生之星、学习之星、学习互助之星等等,学校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学习小组、班级进行表彰奖励,并在学校宣传橱窗中进行学生风采展示。

五、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特色。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和落脚点,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创设自我教育载体的阵地和园地。在一个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大力营造班级教育气息,促进学生真诚地与同学 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的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努力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主动发展的高尚情操。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8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3〕85号)精神,现就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打造“学在**”教育品牌奠定坚实基础,为推进**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实施富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
(三)规划进度
第一阶段:到2015年,全市对照省定指标体系,综合得分达40分左右。**区作为省级示范区建设单位,要率先实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浦区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80%左右,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区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60%左右,淮阴区、涟水县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40%左右。
第二阶段:到2018年,全市对照省定指标体系,综合得分达80分左右。**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浦区、洪泽县力争2017年实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金湖县、盱眙县、**区力争2018年实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涟水县、淮阴区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70%左右。全市确保有6个县(区)达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
第三阶段:到2020年,全市对照省定指标体系,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80%,综合得分达90分。所有县(区)均达到省定指标要求。
(四)基本思路
1.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时间跨度长,涉及内容多。要根据规划进度科学研制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要瞄准目标,突出重点,破解难题,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稳步推进。
2.部门联动、各司其职。要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现代化全局中超前谋划教育现代化建设。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针对教育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努力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明确任务、扎实推进。根据全市规划进度和县(区)创建实施方案,将创建工作细化到每一年度,明确各县(区)年度目标任务,强化目标管理,当年任务当年完成,一着不让,确保创建工作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
4.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将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县(区)和相关部门的跨越发展实绩考核体系,明确和落实教育现代化建设各方责任。及时向社会发布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让全社会了解、参与和监督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根据省每年对市、县(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情况,严格兑现奖惩。
二、重点任务
1.实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实施学前教育5年行动计划,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幼小分离,逐步增加幼儿教师编制,落实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每年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取缔无办学资质的非法幼儿园,强化农村幼儿园和城区薄弱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到2015年,90%左右的幼儿在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所有幼儿园均建成为合格幼儿园,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70%;到2018年,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97%,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80%;到2020年,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初步建立,学前1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90%。
2.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各县(区)根据省、市要求,制定本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创建目标、工作内容和序时进度。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开展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教育资源不断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困难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断健全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逐步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严格控制公办学校择校生数量。到2015年,70%左右的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50%左右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到2018年,90%左右的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80%左右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到2020年,所有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所有义务教育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第2页

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
3.实施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推进工程。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推进适度规模办学,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加强内涵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全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努力把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打造成引领**素质教育的品牌工程。构建学校特色发展机制,明确学校特色发展路径,大胆探索实践,积极开展特色办学改革实验。培育特色教育品牌,发展学校特色项目,培养一批体育、艺术与科技特长生。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指导,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公告制度和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建设15-20个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到2015年,全市建成特色高中15所,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三星级以上标准;到2020年,全市所有高中基本实现一校一特,实现优质普通高中全覆盖。
4.实施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发展深化工程。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优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形成一批辐射、示范、引领全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成果。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推动职业学校专业类型、层次和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高度对接,重点建设一批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推进中高职衔接试点,拓宽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继续升学渠道,着力构建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实施职教德育创新工程和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深化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培育一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全面推进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创建。到2015年,基本建成6-8所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1所高水平现代化技工院校,建成2-3个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到2020年,所有学校建成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所有县(区)均建成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5.实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抓住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省扶持政策,进一步整合**高等教育资源,不断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全市大中专院校要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致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高校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率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力推进校企联盟行动计划,支持企业与大中专院校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平台,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合作机制,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引领鼓励毕业生投身创业实践。到2020年,所有大中专院校均建有学生创业基地,打造出一批诚信敬业的高素质创业人才队伍。
6.实施社区教育实用性服务惠民工程。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体系,建成**开放型大学,各县(区)全部建成省级社区学院,基本实现乡镇(街道)省级社区教育中心全覆盖。推进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举办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等学习服务平台。整合和开发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强化社区教育培训功能,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城市社区教育着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和文化生活教育,农村社区教育着重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知识培训。积极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和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语言文字服务体系,全面优化和提升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到2015年,城市社区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率分别达65%和50%,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率达35%,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45%;到2020年,城市社区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率分别达到80%和60%,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率达4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55%。
7.实施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根据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实验室、图书馆(室)、运动场所的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器材的配备,探索个性化的装备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装备水平。强化教育装备的常规管理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到2015年,全市所有学校教育装备水平全部达到二类标准;到2020年,全市所有学校教育装备水平全部达到一类标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建立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更新机制,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大市级数据中心、资源中心和应用中心建设力度,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强教育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核心业务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到2015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85%以上;到2020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90%以上。
8.实施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建设工程。校舍是最基本的公共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机制不变、队伍不散、力度不减”的要求,认真落实政府责任,各级校安办组织架构继续保留,成员单位继续履职,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制度措施继续完善。要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扎实开展中小学校舍加固或新建工作。同时加强对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学校的规划和监管,使之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切实把校舍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建筑。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到2015年,全市所有校舍必须全部符合国家重点类抗震设防标准。
9.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和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按照教育现代化要求,着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所有县(区)建有一所县(区)级教师发展中心,落实每5年一周期的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建立“双师型”、“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完善校长教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加强名校长培养,建立名校长工作室,每年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形成**名校长群体。加强名师培养,深入实施“211名师培养工程”,着力培养200名特级教师、1000名学科带头人和10000名骨干教师后备队伍。到2015年,50%以上县(区)建成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50%左右的县(区)中小学主要学科力争有1名特级教师,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68%和78%;到2020年,所有县(区)中小学主要学科都能有1名特级教师,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75%和85%以上,全市有数名社会广泛认可、成绩卓著的教育教学名家。
10.实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工程。积极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广泛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做好省级教师境外培训工作,开展自组教师、教干境外培训活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境外友好学校,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学生开展短期境外修学旅行或出国留学,探索多种形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新途径,尝试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合作学校。到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有境外友好学校80所,其中,四星级高中都有1所以上境外友好学校。全市具有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学校达50所,中小学教师、教干国(境)外培训达到1000人,学生境外修学旅行达到3000人次;到2020年,全市具有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学校达100所,中小学教师、教干国(境)外培训达到1800人,学生境外修学旅行达到5000人次。建成1-2所优质国际学校,大力开拓国际教育服务市场,面向国内外推介**教育品牌。
三、职责分工
(一)市有关部门职责
1.市教育局。牵头负责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和落实年度目标任务,指导和督促各地、各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配合开展教育现代化年度监测和考察评估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分析省教育现代化监测报告,研究制定相应对策。
2.市编办。按照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根据省编办制定的公办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机构编制标准组织实施。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3.市发展改革委。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发展,保证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推动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完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4.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管理,在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统筹考虑教育发展需求。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信息化水平的要求。
5.市财政局。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依法保障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投入倾斜力度。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投入水平的要求。
6.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支持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等方面扩大办学自主权,严格实施技工院校现代化建设标准。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师资水平的要求。
7.市国土资源局。把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各级各类学校用地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供给。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8.市规划局。指导各地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考虑学校建设发展,在城乡规划中优化调整学校布局。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9.市科技局。支持引导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推动高校应用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成果转化。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产学研结合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要求。
10.市外侨办。支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协同做好外籍教师管理等教育涉外工作。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国际化水平的要求。
11.市统计局。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年度监测,共同做好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数据发布工作。
12.其他部门。其他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教育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
(二)县(区)政府职责
负责制定本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方案和年度目标,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重点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组织攻关,确保实现既定目标,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四、组织保障
1.建立推进机制。市、县(区)政府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教育现代建设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督促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各地要把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建设进展情况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创新思路举措,动员各方力量,确保如期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各地要制定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明确年度目标,建立目标管理制度,细化责任分工,确保完成年度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任务。
2.加大教育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符合“三增长”法定要求。逐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强化经费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估,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确保全市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在全省各市中均位居前列。
3.加强监测评估。市、县(区)教育和统计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年度监测报告,动态掌握各地、各校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强化监测分析,及时研究监测中发现的问题,以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抓好市级示范区建设以及现代化学校和乡镇(街道)的考评工作,依据监测考评结果兑现奖惩。
4.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理念意义和政策措施,积极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广泛动员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支持、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重视教育社会满意度调查,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5.注重依法治教。健全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教育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建立教育咨询委员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和项目实施中的作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加大各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力度,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制和制度保障。


县气象局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县气象局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促进县安全生产的总体稳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呢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国务院安委会关于集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安委[]5号)及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局决定从今年8月到10月底,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以下简称“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现制订方案如下:

一、 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国家及省、市、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以严密的方式、有力的措施、严格的手段、有效的执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切实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着力规范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坚决遏制和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专项行动顺利开展,我局成立“打非治违”攻坚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局长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等同志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管理日常事务,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动员部署,做好的“打非治违”工作。
三、重点领域
突出加油站、加气站、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通讯、非煤矿山、采石场等重点行业和领域。

1.加油、加气站

(1)加油、加气站经行常规年检;
(2)易燃易爆场所存在雷灾安全隐患,未作防雷整改。
2.烟花爆竹
(1)易燃易爆场所未作常规年检;
(2)易燃易爆场所存在雷灾安全隐患,未作防雷整改。

3.建筑施工

(1)新建建筑物建设方未能及时办理报建审批手续;

(2)新建建筑物建设方未能按照按照《湖南省防雷装置技术评报告》经行防雷方案的修改;

(3)新建建筑物施工方未能按照图纸施工;

(4)防雷装置存在施工错误的情况。
4.通讯行业
(1)电信、移动、联通均未作防雷常规年检;
(2)通讯基站雷灾事故频发、存在安全隐患;
(3)防雷保护措施存在隐患而拒绝作防雷工程整改;

5.非煤矿山、采石场
(1)非法盗采、超深越界、以探代采或是无证、证照不全开采矿产资源的;
(2)非煤矿山、采石场设备未作防雷保护措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四、工作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8月20日前)

认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查找防雷安全工作薄弱环节,针对新建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人员密集产所等出现的非法违法典型行为,明确打击重点,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

2.执法治理阶段(8月20日至10月10日)

(1)督促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及时办理报建审批手续。督促建设及施工单位是否依法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深入了解工程项目存在防雷安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研究制定详细整改方案,切实加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2)全面检测加油加气站、通讯行业、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的防雷装置。

(3)对于存在防雷安全隐患的单位根据我局出具的防雷检测报告进行整改,设计防雷整改方案,实施整改,消除隐患;对于不愿意整改的单位,上报名单到专项行动组长,进行执法,督促其整改。

3巩固提高阶段(10月10日—10月30日)

对整个“打非治违”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回头看”,查找工作漏洞,加强和改进措施,巩固工作效果,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工作模式,同时认真总结上报有关工作情况。

五、工作要求

1、“打非治违”工作是从国务院安委会到省安委、市安委层层开展的声势浩大的专项治理活动,都是主要负责人亲自动员部署,要求专项行动小组成员要高度重视,及时传达会议精神,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开展防雷检测活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和企业、单位安全生产。

2、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要通过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我县防雷管理体系,及时消除各类防雷安全隐患。

3、突出重点,严厉打击。突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深入细致全面排查,抓住关键环节,实施精确打击、重点打击、有效打击。

4、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专项行动工作总结于10月31日前报送。

县气象局

8月15日

策划方案,是策划成果的表现形态,通常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策划方案源自于提案者的初始念头,终结于方案实施者的手头参考,其目的是将策划思路与内容客观地、清晰地、生动地呈现出来,并高效地指导实践行动。《县气象局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气象局工作总结”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