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 > 导航 > 县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

县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我们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计划。听从公司领导的相关指示,我们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方案,我们在设定方案时应该听取他人更多的意见,博采众长。优秀的文案该怎么下笔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县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县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对环境文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法律、政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而,要求我县环境宣教工作在理念、体制、机制、制度的不断创新,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环境宣教工作的新局面,体现环境宣教事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特征,确保先进的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渗透到全县的社会经济发展事业中。
2002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建立公众参与”的目标,明确了宣传、教育、广电、新闻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等团体的环境宣教职责;2004年,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思》提出“全面推进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一个以党政部门为主体,社会团体为依托,民间社团为补充,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宣教新局面正在形成。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这些要求,规范和引导全县环境宣传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根据盐市环委[2005]2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和建设目标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现我县“两个率先”和建设生态县的战略目标,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为核心,以宣传、教育、广电、新闻、文化等部门和各社会团体广泛参与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的环境宣教专业队伍为保障,创新环境宣教的工作机制,拓展环境宣教的工作内容,全面普及先进环境文化,形成环境宣传教育设施现代化、管理规范化、工作社会化的新格局。2、基本任务(1)大力开展生态警示教育。通过坚持不懈的警示教育,使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公民增强生态环境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来调整自身的环境行为,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大力开展环境法制教育。结合全民普法教育,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使广大公民了解自身的环保权利、责任和义务,自觉与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作斗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3)大力开展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将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列为公民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形成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道德规范。(4)大力开展“环保四进”活动。通过大规模开展环保“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村镇”的活动,把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理念渗透到全县各企业;把先进的环保科普知识、法律法规普及到社区和乡村;通过绿色学校的创建,将环境教育纳入到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全力促进全社会良好环境行为的形成,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5)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将环境保护纳入县党校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与培训;加强对企业干部职工的环境保护岗位培训,全面实施环保操作人员上岗培训。(6)紧密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开展环境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的先导作用和监督功能,借助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宣传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成效,弘扬环保实践中的先进典型,揭露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3、建设目标到2020年,使我县环境宣教的运行机制、人员素质、能力建设与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环保事业的持续创新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文化需要相适应。——环境宣教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环境宣传教育从这环保中心工作服务,逐步向社会各个层面拓展,向推动经济社会活动可持续发展和建立现代社会生态文明方向深化,做到为现阶段实际工作服务与未来发展服务相结合,环境知识普及与环境理论深化、环境文艺繁荣相结合。——建立环境宣教网络体系。通过建立高层次的环境宣教协调机构,将环境宣传教育列入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渗透到各类学校、社会团体的日常工作,形成“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综合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环境宣传教育新格局。——健全环境宣教运行机制。建立党委、政府部门的环境宣教目标责任制度,环保部门与有关部门的环境宣教协商会办制度,环保部门与新闻单位的环境新闻通报制度,环保部门与社会团体的环境信息交流制度等。——建立全民教育机制。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党校必设课程,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代表普遍受到轮训。实现全社会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各类学校在校生普遍受到系统的环境教育;企业的环保操作工全部通过环保技术培训或深造,持证上岗;环境宣教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有明显提高;社会公众普遍了解环境保护基本常识,并在实践中运用。——积极培育环境宣教中介机构和民间社团。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和发展环境宣传教育县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县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的中介机构和民间社团,鼓励企业、团体、个人从事环境宣传教育文化活动,使之成为从事环境宣传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巩固环保宣教机构规范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县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专业机构。通过深化环境宣传教育机构改革,提高宣教队伍素质,积极推动环境宣教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宣教装备与手段的现代化,以适应所承担的各项宣教任务。二、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内容1、建立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宣教管理体制(1)成立各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指导委员会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见》(苏发[2003]7号)对宣传、教育、广电、新闻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等团体的明确,成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委会”)。“指委会”由分管县长任主任,宣传、教育、环保、文化、新闻、科技、出版、广电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等社会团体负责人为成员。各成员单位配设联络员一名。“指委会”办公室设在环保局,环保局的宣教科承担“指委会”日常工作。“指委会”的主要职责为:审议批准环境宣传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并督促、检查成员单位及其归口管辖事业单位落实环境宣传教育重点工作任务;审议重大环境宣传教育决策、计划、活动;指导各有关单位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2)健全环境宣传教育专业机构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承担环境宣传教育职能的行政机构宣教科;成立县环保宣教中心,承担环境宣传教育事务性工作。县环保部门宣教科的主要职责:负责拟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规划、计划,并负责实施;承担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协调宣传、新闻单位对环境重大新闻进行指导和管理,参与涉及环境保护全局性重大活动的新闻报道、评论的审核;牵头组织开展新闻采访宣传活动,定期召集新闻发布会;组织“6·5”世界环境日等环境纪念日和各种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协调党校和各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归口管理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创先评先”工作;归口管理环境保护的社会培训事务;指导和协调中介机构、民间团体围绕环保重点工作开展一系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县环保宣教中心的主要职责:根据年度计划,积极完成各项环境宣传、教育培训等任务;织和承担纪念“6·5”世界环境日等社会宣传活动;承担环境文化、文艺活动;负责环保网页的维护;负责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资料库建设管理。(3)建设环境宣传教育专业队伍环保部门的宣教科配置环境宣传教育专职人员2名,环保宣教中心配置专职人员1名。宣教人员的基本条件:政治素质好,热爱环保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掌握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熟悉环境宣教业务和专业技能,掌握环境宣教工作的规律,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受教育程度应达大专以上,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2、配置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宣教装备(1)设备现代化。宣教人员实现办公自动化,人手拥有一台电脑,宣传科影视设备实现数字化,配备一部摄像机、一套电脑图像制作系统、一台数码照相机。(2)宣教数字化和网络化。配置相应的文字、图像网上传输设备和接驳设施,与省宣教中心“江苏数字宣教”互联,传输信息、资料。(3)资料库建设。资料库建设达到“两化”标准,文字资料收集、储存、查询实现电子化;影视资料收集、整理、存档实现系统化。3、实施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宣教工程(1)环境保护培训工程。分别组织开展党政领导、企业法人、在职职工、学校教师、乡镇街道干部、乡村干部开展生态知识、绿色社区建设、绿色学校创建以及环保治理设施操作人员上岗和环保产业从业人员等一系列培训工作。(2)环境日主题宣传工程。围绕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环境主题日,联合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开展大规模集中宣传教育活动。(3)绿色社区建设工程。到2018年,全县1/4建制社区建成“绿色社区”;到2020年,1/2建制社区建成“绿色社区”。(4)绿色学校创建工程。到2020年,全县所有学校要达到市级“绿色学校”标准,1/3学校要建成省级“绿色学校”。(5)文艺宣传工程。每年,组织3场环保文艺演出。(6)公益广告建设工程。每年,开展为期1个月的环保公益宣传广告片或广播公益广告展播活动。4、建立多元化的环境宣教投入机制(1)加大政府投入环境宣传教育的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业务工作经费以定额补助和定项补助相结合的方法予以保障。2005年,实施环境宣教现代化方案,现配置硬件装备约需15万元;环境宣教业务工作经费不低于30万,以后每年有所递增。(2)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设立县环境宣教发展资金。其来源有:一是有关项目补助;二是国内热心于环境保护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及个人的赞助和捐赠;三是国(境)外有关组织和友好人士的捐赠;四是其它合法资金。县环境宣教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资助环境宣教重点工程和活动的开展,奖励对环保宣教事业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资助有利于环境宣教的社会公益事业等。(3)建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机制通过与有经济实力的相关单位联办各类环境宣教活动等,吸纳系统外资金。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宣教活动的同时,不断提高环境宣教机构的活力。三、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在省、市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完成县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认真分解落实各职能部门的任务、职责,加强检查考核。县环保部门加强对环境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抓住发展机遇,主动向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争取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加强和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工作,有序推进环境宣教现代化建设进程。县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F132.Com编辑推荐

现代化班级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化班级建设实施方案

当今社会是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变化需要有综合素质过硬、道德品质优秀的人才,要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在学生管理中落实“立德行、强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爱和发展”,努力实现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规划中渗透现代化班级管理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夯实德育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

1、加强班主任培训,组织班主任开展班主任交流论坛,主题班会观摩,研讨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方法,探索学生管理方法。

2、组织班主任走出去,请进来,听取专家讲座、观看视频更新观念。按计划召开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研讨会。

3、结合我校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实际,开展相关的德育课题研究,提升班主任理论研究水平,解决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

二、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1、各班成立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并由班主任全权负责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制定职责制度,划分学习小组,按照制度对班内各学习小组开展自主管理工作。

2、各班根据学校自主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置班级自主管理组织机构,从纪律、卫生、文体、生活、学习等方面开展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检查与督导。

3、个体自我管理:按照学校自主管理精神,以“规范+自主”为基本策略,强化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主动发展。建议学生每天记录“成长日记”,记录自己每天在学习,生活、管理中的所思所获,反思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目的。

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班主任要学会放权。责权利对等,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自然进入自主管理层面。班干部任用实行民主竞争上岗,它是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运行的加速器。 学生自主管理常见的形式:值日班长制,小组值周制、人人岗位制。

1、班级自主管理:以班级“值日班长”制度为着力点,做好班级内部的自我管理。就是人人要当一天班长,按学号轮流,通过学生担任值日班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条件和空间,激发学生的自律精神和责任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管理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小组值周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班级一周的工作进行组织监督评价。通过实行小组负责制,让每个组的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对班级一日常规进行检查督导,班委会成员起配合指导作用,提高了班级学生的管理能力,减轻了班委会成员的工作负担,使每位同学都为班级管理工作做出一份贡献

3。“人人岗位责任制”就是人人是班级的管理者。每个学生都在集体中负一定的责任,既是干部,又是群众;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班级的荣辱与集体成员息息相关,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得到了普遍的增强。

4、物品承包管护责任制:对教室内的公物及班级添置物品采取学生自愿认购保管,可将班内物品落实到每一个同学,形成我为同学服务,人人为我服务,人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5、通过量化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结合班级学生平时生活、学习表现对班级每一位学生进行忠恳而真实的量化考核,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四、优化班级学习小组建设。

班级学习小组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带动作用,让学习小组成为推动课堂高效的“动车组”。

1、学习小组的成立。班级根据平时学生学习表现、平时检测成绩、各类考试成绩按A、B、C三档划分学习小组,A档属于特优生,B档属于优秀生,C档属于待优生。每组由A、B、C三档学生组成,每组由6—8人组成(6人为宜)。小组长的选拔应为B级以上,具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并乐于为大家服务的学生。

2、学习小组的调整。在运行的过程中,各班主任要依据个民主高效学习小组学生表现和学习成绩的变化情况,半学期或一学期调整一次,也可以依据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表现和变化及时调整。

3、学习小组的培训。班主任要重视学习小组的建设,学习小组管理的关键是小组长的选拔和培训,小组长的培训可采取定期培训(学校教导处或年级组统一、科任教师协同班主任培训)和即时培训(针对小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随时进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4、学习小组的考核。各班主任根据学校学生自主管理评价细则制定班务考核评价办法。由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各部共同对学习小组进行考核,并根据“一绳捆”的原则把考核结果记入小组、小组长、小组成员的德育量化考核和小组综合考核评价中。

5、学习小组的评比。班级要根据各学习小组的考核结果、任课教师的反馈、学生学习成绩和班级考核等情况,按周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文明之星、纪律之星、展示之星、管理之星、卫生之星、学习之星、学习互助之星等等,学校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学习小组、班级进行表彰奖励,并在学校宣传橱窗中进行学生风采展示。

五、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特色。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和落脚点,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创设自我教育载体的阵地和园地。在一个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大力营造班级教育气息,促进学生真诚地与同学 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的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努力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主动发展的高尚情操。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8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3〕85号)精神,现就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打造“学在**”教育品牌奠定坚实基础,为推进**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实施富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
(三)规划进度
第一阶段:到2015年,全市对照省定指标体系,综合得分达40分左右。**区作为省级示范区建设单位,要率先实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浦区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80%左右,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区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60%左右,淮阴区、涟水县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40%左右。
第二阶段:到2018年,全市对照省定指标体系,综合得分达80分左右。**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浦区、洪泽县力争2017年实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金湖县、盱眙县、**区力争2018年实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涟水县、淮阴区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70%左右。全市确保有6个县(区)达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
第三阶段:到2020年,全市对照省定指标体系,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80%,综合得分达90分。所有县(区)均达到省定指标要求。
(四)基本思路
1.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时间跨度长,涉及内容多。要根据规划进度科学研制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要瞄准目标,突出重点,破解难题,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稳步推进。
2.部门联动、各司其职。要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现代化全局中超前谋划教育现代化建设。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针对教育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努力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明确任务、扎实推进。根据全市规划进度和县(区)创建实施方案,将创建工作细化到每一年度,明确各县(区)年度目标任务,强化目标管理,当年任务当年完成,一着不让,确保创建工作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
4.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将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县(区)和相关部门的跨越发展实绩考核体系,明确和落实教育现代化建设各方责任。及时向社会发布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让全社会了解、参与和监督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根据省每年对市、县(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情况,严格兑现奖惩。
二、重点任务
1.实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实施学前教育5年行动计划,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幼小分离,逐步增加幼儿教师编制,落实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每年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取缔无办学资质的非法幼儿园,强化农村幼儿园和城区薄弱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到2015年,90%左右的幼儿在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所有幼儿园均建成为合格幼儿园,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70%;到2018年,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97%,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80%;到2020年,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初步建立,学前1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90%。
2.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各县(区)根据省、市要求,制定本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创建目标、工作内容和序时进度。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开展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教育资源不断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困难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断健全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逐步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严格控制公办学校择校生数量。到2015年,70%左右的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50%左右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到2018年,90%左右的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80%左右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到2020年,所有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所有义务教育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第2页

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
3.实施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推进工程。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推进适度规模办学,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加强内涵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全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努力把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打造成引领**素质教育的品牌工程。构建学校特色发展机制,明确学校特色发展路径,大胆探索实践,积极开展特色办学改革实验。培育特色教育品牌,发展学校特色项目,培养一批体育、艺术与科技特长生。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指导,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公告制度和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建设15-20个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到2015年,全市建成特色高中15所,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三星级以上标准;到2020年,全市所有高中基本实现一校一特,实现优质普通高中全覆盖。
4.实施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发展深化工程。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优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形成一批辐射、示范、引领全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成果。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推动职业学校专业类型、层次和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高度对接,重点建设一批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推进中高职衔接试点,拓宽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继续升学渠道,着力构建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实施职教德育创新工程和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深化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培育一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全面推进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创建。到2015年,基本建成6-8所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1所高水平现代化技工院校,建成2-3个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到2020年,所有学校建成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所有县(区)均建成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5.实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抓住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省扶持政策,进一步整合**高等教育资源,不断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全市大中专院校要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致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高校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率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力推进校企联盟行动计划,支持企业与大中专院校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平台,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合作机制,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引领鼓励毕业生投身创业实践。到2020年,所有大中专院校均建有学生创业基地,打造出一批诚信敬业的高素质创业人才队伍。
6.实施社区教育实用性服务惠民工程。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体系,建成**开放型大学,各县(区)全部建成省级社区学院,基本实现乡镇(街道)省级社区教育中心全覆盖。推进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举办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等学习服务平台。整合和开发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强化社区教育培训功能,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城市社区教育着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和文化生活教育,农村社区教育着重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知识培训。积极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和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语言文字服务体系,全面优化和提升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到2015年,城市社区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率分别达65%和50%,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率达35%,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45%;到2020年,城市社区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率分别达到80%和60%,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率达4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55%。
7.实施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根据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实验室、图书馆(室)、运动场所的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器材的配备,探索个性化的装备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装备水平。强化教育装备的常规管理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到2015年,全市所有学校教育装备水平全部达到二类标准;到2020年,全市所有学校教育装备水平全部达到一类标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建立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更新机制,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大市级数据中心、资源中心和应用中心建设力度,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强教育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核心业务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到2015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85%以上;到2020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90%以上。
8.实施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建设工程。校舍是最基本的公共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机制不变、队伍不散、力度不减”的要求,认真落实政府责任,各级校安办组织架构继续保留,成员单位继续履职,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制度措施继续完善。要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扎实开展中小学校舍加固或新建工作。同时加强对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学校的规划和监管,使之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切实把校舍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建筑。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到2015年,全市所有校舍必须全部符合国家重点类抗震设防标准。
9.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和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按照教育现代化要求,着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所有县(区)建有一所县(区)级教师发展中心,落实每5年一周期的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建立“双师型”、“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完善校长教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加强名校长培养,建立名校长工作室,每年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形成**名校长群体。加强名师培养,深入实施“211名师培养工程”,着力培养200名特级教师、1000名学科带头人和10000名骨干教师后备队伍。到2015年,50%以上县(区)建成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50%左右的县(区)中小学主要学科力争有1名特级教师,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68%和78%;到2020年,所有县(区)中小学主要学科都能有1名特级教师,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75%和85%以上,全市有数名社会广泛认可、成绩卓著的教育教学名家。
10.实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工程。积极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广泛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做好省级教师境外培训工作,开展自组教师、教干境外培训活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境外友好学校,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学生开展短期境外修学旅行或出国留学,探索多种形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新途径,尝试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合作学校。到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有境外友好学校80所,其中,四星级高中都有1所以上境外友好学校。全市具有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学校达50所,中小学教师、教干国(境)外培训达到1000人,学生境外修学旅行达到3000人次;到2020年,全市具有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学校达100所,中小学教师、教干国(境)外培训达到1800人,学生境外修学旅行达到5000人次。建成1-2所优质国际学校,大力开拓国际教育服务市场,面向国内外推介**教育品牌。
三、职责分工
(一)市有关部门职责
1.市教育局。牵头负责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和落实年度目标任务,指导和督促各地、各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配合开展教育现代化年度监测和考察评估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分析省教育现代化监测报告,研究制定相应对策。
2.市编办。按照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根据省编办制定的公办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机构编制标准组织实施。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3.市发展改革委。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发展,保证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推动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完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4.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管理,在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统筹考虑教育发展需求。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信息化水平的要求。
5.市财政局。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依法保障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投入倾斜力度。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投入水平的要求。
6.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支持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等方面扩大办学自主权,严格实施技工院校现代化建设标准。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师资水平的要求。
7.市国土资源局。把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各级各类学校用地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供给。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8.市规划局。指导各地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考虑学校建设发展,在城乡规划中优化调整学校布局。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9.市科技局。支持引导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推动高校应用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成果转化。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产学研结合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要求。
10.市外侨办。支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协同做好外籍教师管理等教育涉外工作。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国际化水平的要求。
11.市统计局。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年度监测,共同做好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数据发布工作。
12.其他部门。其他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教育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
(二)县(区)政府职责
负责制定本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方案和年度目标,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重点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组织攻关,确保实现既定目标,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四、组织保障
1.建立推进机制。市、县(区)政府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教育现代建设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督促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各地要把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建设进展情况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创新思路举措,动员各方力量,确保如期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各地要制定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明确年度目标,建立目标管理制度,细化责任分工,确保完成年度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任务。
2.加大教育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符合“三增长”法定要求。逐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强化经费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估,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确保全市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在全省各市中均位居前列。
3.加强监测评估。市、县(区)教育和统计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年度监测报告,动态掌握各地、各校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强化监测分析,及时研究监测中发现的问题,以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抓好市级示范区建设以及现代化学校和乡镇(街道)的考评工作,依据监测考评结果兑现奖惩。
4.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理念意义和政策措施,积极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广泛动员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支持、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重视教育社会满意度调查,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5.注重依法治教。健全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教育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建立教育咨询委员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和项目实施中的作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加大各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力度,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制和制度保障。


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加快推进我市气象现代化,力争到2020年建成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及《xx省气象局、xx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xx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合作协议》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xx奋力走在xx北振兴前列的气象保障需求,坚持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方向,坚持深化气象改革,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加快推进气象装备、技术、人才、台站及气象管理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气象预报预测、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构建满足xx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xx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二)主要目标。与全省气象现代化同步,到2020年建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防灾减灾能力、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气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活力和气象人才影响力显著增强,气象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同期先进水平,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二、主要任务

(三)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市、县、乡(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村(社区)气象灾害应急计划,建立健全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多部门合作、协调、联动机制,建立气象与农业、国土、交通、水利、民政、环保、城建、旅游等部门的互动和联合会商机制,完善气象次生和衍生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多部门实时气象灾害共享数据库。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向基层延伸,实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到县、领导协调机构到乡镇(街道)、气象信息服务站到村(社区)、预警信息发布到户、灾害防御责任到人,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加强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建立覆盖社区、村镇的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网络,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街道)和示范村(社区)建设、基层应急示范点、基层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

(四)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气象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气象监测自动化、专业化水平和时空分辨率。建设xx新一代C波段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和联防水平。完善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按照“地方政府主导、气象部门实施”的原则,补建和升级改造乡镇气象观测站,到xx年底实现区域气象观测站覆盖所有乡镇(街道、社区),到2020年底完成区域气象观测站主城区平均间距5公里、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平均间距10公里、地质灾害易发区平均间距7公里的建设目标。建设市级移动气象应急监测车,各县区新增1套便携式移动气象观测站,增强对气象次生衍生灾害及区域环境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气象应急保障能力。

进一步加强气象预报预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预报预警准确性、时效性。建立能够及时滚动制作精细化产品、满足无缝隙气象服务需求的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加快推进中小河流域暴雨地质灾害和城市积涝等气象预警平台建设,提升暴雨和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开展暴雨洪涝、干旱、台风等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提高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水平。

提高预警信息覆盖面。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绿色通道”和气象短信“全网”发布机制。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以农村广播村村通工程为基础,探索建设气象预警应急广播系统。统筹推进学校、医院、机场、车站、港口(码头)、旅游景点、建设工地等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以及农村社区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加快推进市、县两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构和发布平台建设。

重点推进气象监测预警工程、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智慧气象和气象信息化建设工程、淮河流域防汛抗旱气象服务工程、谯城区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工程、涡阳及利辛国家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改善工程。

(五)加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统筹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区气象设施建设,加强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和国家、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开展适合xx的农业适用技术研究,构建xx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开展面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依托物联网、云计算、xx农网等技术、平台,建设气象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强化气象与农业科技及技术推广深度融合,形成农业气象科研试验—示范带动—推广应用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发挥示范影响效应。重点推进以xx市粮食增产气象保障工程、xx北国家级农业气象示范基地、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工程、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县和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农业气象物联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内容的xx市现代农业气象保障工程,全面提高气象为农服务和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

(六)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和标准化建设,推进人影作业装备的更新换代,增加人影作业装备数量,扩大作业规模,形成覆盖全市、布设合理的火箭作业催化体系。建立健全市、县级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作业机构及运行保障机制,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费和作业经费纳入市、县(区)财政预算。推进乡镇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建设,到2020年每县(区)按照“四个一”的标准(一间装备库、一间值班休息室、一个作业指挥平台,一套火箭作业装备)建设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5—6个。各县区全部建成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县。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法和技术研究,开展人工增雨消雹的潜势预报。完善市、县、作业点三级人工影响天气智能作业指挥系统建设。

(七)加强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环境、交通、旅游、城市内涝等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普查,建立敏感行业致灾气象条件指标体系。实施环境气象监测预警工程,建设环境气象观测站网,开展空气质量气象条件预报,开展基于AQI空气质量预报试点,落实重污染天气预警实施细则;实施交通气象监测预警工程,在全市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干线,建设平均间距15公里的能见度监测站,实现对大范围浓雾和局地团雾的有效监测和预警;实施雷电监测预警工程,新建1—2套闪电定位仪、40套大气电场仪组成大气电场监测网,实现城市和重点区域雷电的监测和预警全覆盖;实施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工程,重点加强城市灾害多发区的交通和市政道路干线、内涝易发区的气象监测站点建设,到2020年实现气象监测点覆盖主城区平均间距3公里的目标。

(八)加强气象现代化保障体系建设。适时出台相关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强化对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政策保障与支持。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基本气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见》,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投入渠道。成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构,挂靠气象局。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对县(区)、乡镇政府绩效考核,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气象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把气象科技项目纳入各级政府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计划,促进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将气象干部和科技人才培养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和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吸纳气象领军人才进入市级人才培养工程,落实相应的人才政策。将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三、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气象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县、区气象现代化进程进行评价,加强动态监测,及时调整评价指标,完善推进举措。各有关单位要明确分管负责同志,落实工作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各县、区要比照成立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的议事协调机构,制定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建立气象现代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加大落实督查和考核力度。

(十)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气象事业发展经费。市气象局要会同市直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对气象现代化工作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城市实施方案


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城市实施方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城市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教兴省”和建设教育强省战略,加快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根据《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工作的通知》(xx委办〔xx〕xx号)和《xx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操作标准(xx年修订版)》(xx教督室〔xx〕x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以国家、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改革促进教育发展,以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一区一地一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xx年,创建成为xx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xx年,创建成为xx省教育现代化市。

三、主要任务

(一)依法保障教育经费

1.建立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教育总经费以及义务教育经费均实现“三增长”。征足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教育税费,每年按土地出让收益的10%计提教育资金,统筹用于教育事业发展。

2.严格规范预算和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各类教育经费预算,每年将学校维修建设、设备更新添置和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经费投入值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及时调整经费投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1.完善与城乡建设规划相匹配的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安排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资源。鼓励扶持民办学校规范发展。

2.推进中小学校、幼儿园、城乡成人(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省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5%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90%,城乡成人(社区)标准化学校达到100%。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3.严格控制班额,小学控制在45人以下,初中控制在50人以下,加快实施小班化教学进程。

(三)着力提升教育质量

1.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镇乡(街道)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提升学前教育办园水平。积极深入探索城乡教育共同体、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推动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城乡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广泛开展包括成人教育培训在内的城乡居民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积极培育、扶持社区学习圈。

2.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培育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发挥校外教育基地作用,加强体育、卫生、艺术、科技、心理健康、国防法制等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大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督查力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3.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书香校园”工程,推进智慧校园和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4.推进平安校园创建。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校园安全工作的领导和考核,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追究制,完善“三防”体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全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

(四)全面推进教育公平

1.保障各类群体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资助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幼儿园)建设规划,妥善解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加快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条件,确保适龄“三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基本达到普通儿童少年水平,特殊教育由义务教育向学前和高中段延伸。

2.完善各类评价机制。全面实施以综合素质为核心、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学生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并完善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教师发展评价与激励机制。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全面推进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引导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自主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强化教育督导工作。依法保障教育督导工作经费,积极创建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市,充分发挥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作用,大力提升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水平,有效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五)切实强化师资建设

1.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办法,逐步满足小班化教学的需求。在编教师达到核定编制数的95%以上,提高音体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专职教师的配备数量。

2.全面实施和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农村教师特岗津贴制度,不断提高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3.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市级财政按每年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各中小学校按不少于学校年度日常公用经费总额10%的比例予以落实。

四、实施步骤

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必须采取“分阶段实施,稳步推进”的方针,整个创建工作分六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xx年xx月~xx年xx月)。制定《xx市创建xx省教育现代化市实施方案》,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职责,筹备动员大会,做好创建现代化市实施工作的业务培训。

(二)自查摸底阶段(xx年xx月~xx年x月)。各部门、镇乡(街道)参照《xx省教育现代化市评估操作标准》要求,配合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完成自查摸底,对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的措施与达标的时间。

(三)整改实施阶段(xx年xx月~xx年x月)。各部门、镇乡(街道)参照《xx省教育现代化市评估操作标准》要求,全面完成整改工作。

(四)自查验收阶段(xx年x月~xx年x月)。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根据评定指标进行一次自查验收。各部门、镇乡(街道)根据市验收组提出的意见,查漏补缺,做好并报送台账资料。

(五)申报迎评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完成自查自评报告及申报表,xx年11月15日前向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评估申请。做好迎接省教育现代化市预查与评估的各项准备。

(六)整改提升阶段(xx年x月~xx年x月)。根据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和省评估组的意见,制定专门规划,落实具体整改措施,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镇乡(街道)为成员单位的xx市创建xx省教育现代化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2.加强经费保障。依法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投入多元化保障机制。将各类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按“三个增长”的要求安排教育经费,确保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实现逐年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与教师工资实现逐年增长。

3.加强沟通协调。各相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对照省教育现代化评估操作标准要求,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速度,确保项目指标按序按时有效落实到位。建立健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增强创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4.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查情况及时予以通报。各部门、镇乡(街道)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将工作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过程性监督、检查和指导。

5.加强氛围营造.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载体,建立创建工作宣传交流沟通平台,广泛宣传省教育现代化市创建工作的目标、内容、意义、举措和要求,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先进典型,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和参与创建工作,形成合力,为全市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环境建设实施方案(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实践,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党的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实践为主题,以争当排头兵为目标,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优化发展环境,凝聚发展合力,破解发展难题,开辟发展新路,努力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示范区建设,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重点股室规范化管理。重点加强机关股室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制度、效能、作风、廉政和股室文化七个方面建设,建立股室学习、目标管理、调度通报和轮岗锻炼四项机制,以点带面,加强对重点股室人员的管理,通过开展预警谈话、实行双项廉洁制度、建立重点股室人员勤政廉政档案、开展跟踪监督暗访评议活动、实行重点岗位股室负责人竞争上岗等“五项措施”,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行政效率。

(二)加强素质形象建设。以“三最三为两满意”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提升人事干部素质,树立人事服务品牌。一是突出服务发展。围绕发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围绕发展选拔、任用干部,围绕发展管理、激励党员,真正做到一切围绕发展、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发展。二是突出改革创新。强化创新理念,丰富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创新机制,坚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人事工作,在创新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事干部服务发展的境界和能力。三是突出形象建设。通过解决在党性观念、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树立人事干部公道正派、知人善任的可信形象,清正廉洁、忠诚正直的可靠形象,创新求实、锐意改革的可敬形象,团结和谐、真诚待人的可亲形象。四是突出工作实效。紧密结合人事工作实际,始终坚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素质,以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实际成果检验活动的成效。

(三)加强“三基一化”建设。按照“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要求,努力提高单位“三基一化”水平。加强基本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业务工作规程,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高效有序。加强基本资料建设,及时收集、研究、整理各类基础资料,做好数据统计和档案管理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加强基本功训练,强化业务培训,努力做到业务知识全面,相关法律熟悉,基本技能熟练。加强人事信息化建设,创新人事工作方式,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整合各类信息资源,规范人事舆情发布,促进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四)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利用县广播电视台、局内宣传栏向社会公开承诺。承诺本单位的职能、职责和所有承办的审批项目名称及每一事项的具体办事程序;负责办理的具体科(室)及每一事项的法律法规及依据,当事人申办项目的条件要求、办理事项时所需用的所有手续;单位落实“六制”,即: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同岗替代制情况及违诺举报投诉方式等内容,便于群众监督。

(五)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向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和群众代表发放行风评议表,征求本单位在依法行政、行政效率、规范服务、政务公开和便民利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及建议,明确改进方向,提高全局的行风、政风。

(六)建立完善服务机制。一是建立跟踪服务企业制度。立足单位实际,每月定期到部分限额以上企业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各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利用人事信息网及时发布人才供求信息,为各企业提供人才服务。二是健全发展环境建设举报督查机制。畅通投诉渠道,除开通专线投诉电话外,活动期间增设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举报箱和电子邮箱,在服务窗口设立(放置)效能监督公示牌和效能监督投诉卡,多种形式方便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举报。三是健全发展环境建设评价奖惩机制。对各室、单位每年进行一次发展环境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室单位负责人、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与评先树优、奖励惩处挂钩,提高单位职工对发展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环境建设年”活动的领导,成立局“环境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建成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将本活动作为全局“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全局“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的总体部署进行。各室、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负起加强发展环境建设的责任。按照本《方案》要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真正做到发展环境建设有人抓、抓到位,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做出新的贡献。

环境建设实施方案(二)

为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五年再造一个**区”的目标,根据中国共产党**区委关于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市审计局关于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五年再造一个**区”的重要保证;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审计机关的重要保证;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保证。

二、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思想大解放为先导,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核心,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政风建设、、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五年再造一个**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着力在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向心力、影响力、生命力”六个方面取得明显实效。

三、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的总体安排和方法步骤

活动范围:局机关和全体审计干部,重点是局领导班子。

活动时间:4月份开始到12月底结束。

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共分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学习大讨论(4-6月)

组织广大审计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和中纪委XX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学习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民主政治和作风建设的有关论述;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活动全过程;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学习省纪委八届三次、市纪委四届三次全会和叶正军同志3月10日在区纪委四届三次全委会上的重要讲话。围绕“什么是政治生态环境”、“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如何在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中发挥作用”等专题,集中组织开展大讨论。通过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全体审计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工作决策部署上来,着力解决干部队伍思想观念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审计工作上新台阶。

第二阶段:查摆整改(7月-10月)

(1)召开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摆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查找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通过民主生活会和查摆整改,进一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切实做到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合力。

(2)召开组织生活会。局党支部组织召开生活会,每个党员干部要查找个人思想上、学风上、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深入剖析思想根源,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措施。

(3)开展民主生活会和民意测评。组织对局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帮助找准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征求方方面面意见、深入查找,把问题找准。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对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要明确整改责任人,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对领导干部个人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具体整改措施,认真整改。

(4)开展自查自纠。围绕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五个方面开展自查自纠,科级以上干部要认真填写《政治生态环境建设自查表》。对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自查自行纠正的,不再追究责任。

(5)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开展谈心活动是消除隔阂、增进团结、促进和谐的重要方式和方法。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干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要广泛开展谈心交流活动,积极营造团结友谊、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

(6)开展勤政廉政督查。局纪检监察室要加强对重大审计项目的督查,切实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与管理,树立审计人员良好形象。

第三阶段:建立长效机制(11月-12月)

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要真正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有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作保证。建立健全与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构建惩防体系相统一,与审计机关“五年行动计划”相协调的长效机制。即要健全和完善“鼓励干事”的教育机制、“褒扬勤事”的激励机制、“奖励成事”的用人机制、“鞭策混事”的约束机制、“防止出事”的监督机制、“严惩坏事”的威慑机制以及落实工作的责任机制和督查考评机制。

环境建设实施方案(三)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与优美环境建设,促进人与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目标,优化办公环境,强化环境建设,结合我委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跨越发展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优化美化办公环境,保持清洁、优美、井井有条的办公场所。

二、目标及任务

1、环境建设目标:学习先进典型,在全委范围内深入开展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吸取创建先进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创建为动力,以优美为标准。

2、迅速掀起大搞环境卫生的高潮。卓有成效地改善环境条件,提高环境标准,从严治理,努力把我委建设成为达到“绿化、净化、美化、优化”的“四化”标准的机关。

3、认真执行环境保护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制度。成立创建环境优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在分析以往环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环境建设方面的不足,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整治。以创建环境优美机关活动为契机。在机关各科室、站、中心落实好环境治理工作。

4、深入泛宣传,提高认识。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5”环境建设日、“9.16”世界臭氧层保护等契机,认真学习纪念日的意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通过采用固定、发放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让环境保护宣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从而使全委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到认识环境建设是与生产、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大事。倡导机关全体人员树立“人人关心环保、个个参与环保”的意识,自觉做到“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三、严格执行委员会制定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办公室内摆放达到人均2盆花,坚持每天上班前打扫办公室,保持整洁美观,窗明几净,井井有条。

2、机关会议室及办公场所楼道、楼梯、洗手间等保持清洁无异味,配合工勤人员定期清扫。

3、各科室、站、中心等要搞好外部环境的卫生和门前三包,委文明办定期进行卫生大检查,并予以通报。

4、委办公室、文明办把环境优化建设督查结果纳入年终工作考核内容。

县医德医风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县医德医风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县卫生局关于转发《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医德医风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的通知精神,为加强我院医德医风建设,造就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作风严谨、清正廉洁的医疗卫生队伍,医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经院办公会研究决定医院成立医德医风规范化建设三级领导组织,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德医风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现将实施细则下发到科室,请结合本科室实际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实施细则将纳入半年及年终目标考核管理。
一、医院医德规范
1、医德医风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健全;医德医风建设措施具体并认真落实;收集、处理服务意见及反馈处理意见的渠道健全;患者和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90%。
2、医院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建立医务人员与窗口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行为规范;将医务人员与窗口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行为规范教育列为员工教育规划。
3、严格执行卫生部“八不准”、省卫生厅“五不准”等廉洁行医的规定。有健全的约束机制和监控制度。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廉洁行医教育。
4、严格执行卫生部、省卫生厅关于病人转院工作的规定。严禁推诿病人、拒诊病人。医院用药全部从正规渠道采购,不得使用无批号、过期、变质、失效药品。有转院外检查与治疗,外购药品、医疗器械的审准程序。
5、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和选择权等权益。
二、医务人员行为规范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积极投身改革与建设,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
2、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热爱本职工作,对人民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
3、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尊重关爱患者,服务热情周到,坚持首诊负责制,不推诿、刁难病人,文明行医。
4、对工作认真负责,尊重科学,做到诊断及时准确,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治疗安全有效,护理周到热情;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各项技术操作常规,不得敷衍塞责、玩忽职守,确保医疗安全;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不得泄漏病人秘密和隐私。
5、严格执行各种卫生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脱岗、不串岗;佩戴工作牌上岗,衣帽整洁,举止端庄;互敬互学,团结友爱,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做安定团结的模范;不在工作中推诿扯皮或闹无原则纠纷,不在任何场所发生有损医院声誉的言行。
6、严格执行国家的物价政策和规定,禁止各种名义的乱收费,不准以任何名义私收病人现金,只有门诊和病区收费室为合法收费单位;不准在各种业务往来中收受各种名目的回扣、变相回扣,不得收受各种名目的促销费、开单费等;廉洁行医,不以医谋私、索贿受贿、收受红包和礼品,不接受病人及亲属吃请。
三、医德医风档案制度
医院在岗职工,均建立医德医风档案。作为评价医务人员和行政后勤人员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和政治表现的重要资料,是晋升、晋级、调出、评先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党办不定期的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入医德医风个人档案内。
四、医德医风教育管理制度
将医德医风纳入医院目标管理工作,各科室应制定医德医风教育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医德医风教育。
五、建立医德医风投诉、监督制度
1、医德医风监督员制度。从行政、企事业、新闻媒体等单位聘请责任心强、关心医院发展的同志担任医德医风监督员,由医院党委颁发聘书,监督员有权收集社会各界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宣传医院发展状况。每年召开二次监督员及社区服务单位代表座谈会、每月进行医德医风调查和病人问卷调查,并及时汇总意见,反馈结果。
2、院长接待日制度。由值班院长在门诊办公处接待来访患者。院办公室每月对院长接待日记录本汇总一次,列入对院长(副院长)工作的一项考核内容。
3、医德医风调查制度。门诊病人在就诊前由门诊部发放《医德医风调查表》,病人在就诊结束后将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对医护人员的评价填写在表上,投入门诊医德医风监督箱内或邮寄门诊办公室,每月由门诊部负责回收、处理。住院病人出院后,由医德医风办公室寄发一份《医德医风调查表》,病人将其住院的切身感受和对医护人员的评议填写在表上,寄到医德医风办公室或投入医德医风监督箱,每月底由医德医风办公室负责回收、处理。
4、病员信访制度。由医德医风办公室负责接待病人及家属来信来访。对病人投诉应及时收集整理,由有关部门负责调查处理,并将结果在一月内反馈给病人或其家属。
5、医德医风建设研讨会制度。每年由医院党委、总支组织召开一次职工思想

县医德医风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第2页

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研讨会。
6、职工挂牌、正规着装上岗制度。凡医院工作人员(包括临时工、进修、实习人员)均应佩挂工作牌,着正规工作服上岗工作。
7、工休座谈会制度。病区每月召开一次工休座谈会,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持,对患者反映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整改措施,或向医院有关部门反馈情况,向患者反馈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8、医德医风考核与评价制度,成立医德考评小组,制订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考核评价。
六、医德医风奖惩制度
对模范遵守医德规范、医德高尚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医德规范者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违反医德规范,经教育不改者,分别情况给予处理。

县环境保护工作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


县工作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好我县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县政府有关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属地管理、重心下沉、全面覆盖"原则,改革创新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形成各有所管、各尽其责、信息畅通、集约高效环境监管格局,实现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无死角。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县的要求将大气、水、重金属、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等各项污染防治目标和规划落实到位。

(二)确保污染源环境监管工作到位、污染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三)监督全县工业园区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落实到位。

(四)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控和整治。

(五)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信访、重复访总量,优化生态环境,增强群众环境安全感。

三、网格划分及职责分工

(一)网格划分。设立县、乡镇、村三级责任网格,做到监管有机衔接、不留空白,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管网格管理责任制。

一级网格:以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核心建立一级网格,主要领导为全县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网格监管工作负总责,行使统一指挥、监督和调配全县网格化体系;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负责调度、督促工作具体开展;县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开展网格化具体工作;相关县直部门负责人负责各自工作领域的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承担具体责任。

二级网格:全县共划分18个乡镇人民政府和1个街道办事处为二级网格,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对网格监管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负责指导辖区内相关单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开展好环境保护各项行动,协调处置辖区内环境违法行为。各地应根据辖区内企业污染排放现状,建立县级重点污染源监控企业,把国控、省控、县控重点污染源企业作为县级网格监督管理的重点,适时开展检查。

三级网格:以村(社区)建立三级网格。由各村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对辖区网格监管负总责,指导、协调和监管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协调解决环境保护各项事宜。

(二)网格职责。按照巩固一级网格、优化二级网格、提升三级网格的工作思路,健全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制。下级网格接受上级网格的工作指导和监督,上下级网格间统筹协调,共同完成所担负的环保网格监管工作。

县(一级网格):县政府对全县的环境质量、河流出境断面、饮用水源、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和重点污染源监控管理以及各项污染防治目标和环境信访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责任制及考核制度。配备人员,投入资金,确保网格监管正常运行。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门会议,研究、分析全县重点环境问题,分解工作任务。制定考核细则,负责对下级网格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的考核。县环保局受县政府委托负责全县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对下级网格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指导,并负责向上级环保部门和县政府报告工作。

镇(乡、街道)(二级网格):各镇(乡、街道)主要领导对本辖区的环境工作负总责。制定出台相应的监管内容、监管流程、工作程序等配套制度,建立标准明确、责任细化、考核公平、奖罚分明的管理体系;带领所属网格相关部门落实环境监察制度和要求,明确责任网格化管理的思路,做好网格内环境监管工作,具体组织实施网格内各项环境执法检查工作;参与重大环境专项检查行动,协助一级网格对网格内重点环境监管工作和突出环境违法问题的调查或督查,做好有关环境污染和纠纷的调解工作;汇报、上报本网格单位网格化管理工作进度情况。统筹各部门力量,牵头解决辖区内上级交办、群众举报、媒体调查和自查发现的各类环境保护信访问题。建立环境突发事件、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落实人员、装备、物资器材,开展应急演练,及时处置各种环境污染事故。

村(社区)(三级网格):各村(社区)主要领导在上级网格的指导下开展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对本级环境监管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对辖区内的污染源摸底排查,建立全面准确的污染源基础数据库;在日常巡查中一旦发现环境违法行为,立即上报上级网格,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协助上级网格完成对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及处理工作;及时调查处理污染纠纷和信访案件,防止发生群体性和越级上访事件;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三)部门网格职责。

环保部门: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法规和制度,对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进行综合协调和统一监督,对下级人民政府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开展综合督查;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实施。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排污收费、总量控制、污染减排、区域限批、企业环境行为监管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组织和监督实施;负责本行政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管,协调辖区内各级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并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对环境违法问题进行联合执法,与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建立环境监管执法联动机制,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发改部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实施本行政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拓宽环保筹融资渠道;负责统筹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经贸部门:组织实施全县落后产能、高能耗、高污染的淘汰,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指导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引进、开发、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及科技成果;拟定并组织实施工业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参与拟定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组织推进工业企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负责制定和发布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协调配合各执法部门对落后产能依法实行监管;承担工业企业的节能目标考核,采取措施推进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提出由政府审批和核准投资的重大工业项目的能耗、水耗审核意见,指导协调工业企业节能管理,组织实施工业企业节能监察工作;依照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规定,办理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手续。

教育部门:组织指导各类学校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在突发环境事件和恶劣空气状况下,可能危及师生安全时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采取应急保护措施,保障师生安全。

科技部门: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公安部门:依法查处涉嫌环境刑事犯罪案件和因环境违法需予以行政拘留的治安管理案件;负责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性物品公共安全管理;负责对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进行监督管理,依法组织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辆,协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监督管理;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交通事故、火灾、爆炸和泄漏等各类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

监察部门:负责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有环境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执纪监督问责;参与和监督环境污染事件调查处理,负责环境问题行政责任的追究,对责任追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民政部门: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积极参与涉及环境公害事件的社会救助工作。

财政部门:依照国家规定加强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健全环境监管执法经费保障机制,按部门预算程序将环境监管执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保障范围;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贯彻中央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和经济政策;会同相关部门推动我县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依法加强排污费征收和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推进环境保护税费改革;加强对各部门涉及环境保护专项经费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人社(公务员管理)部门:会同纪检监察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县人民政府确定的环境问题问责调查结论,对负有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落实问责处理决定。

国土部门: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组织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办理建设项目用地的供地手续;开展地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防治矿山地质灾害,负责国土开发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依法取缔非法矿山开采和粘土烧砖等行为。

住建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城乡规划,并经批准后依法实施。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规定,核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防范违法开工建设行为;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督促和指导房建和市政工程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城管部门:城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并负责辖区内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交通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体系规划,推进绿色交通建设;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规定,依法办理交通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组织实施港口、码头、船舶及交通干线污染治理,对职责范围内机动车船的环境污染实施监督管理;加强公路建设工程污染防治和管理;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许可以及交通工具的安全管理,防治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会同和协助相关部门处理公路、水路交通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水务部门:拟定本行政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划定水功能区划,建立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规定,办理水利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组织开展地下水保护和水土流失的预防及治理,预防和治理河道采砂过程中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厂建设及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依法开展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负责城镇供水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和管理。

农业部门:制定并实施本级行政区域农业生态建设规划,制定并实施本级行政区域农业资源区划;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草场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监测和修复治理工作;加强农业野生植物、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牵头管理外来物种;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等生产资料,防止和减少农业生产资料形成的污染;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指导和管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指导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组织实施畜禽养殖业及其他农业节能减排项目。

林业(园林)部门:拟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林业生态建设规划,负责对林业(含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及其生态建设的监督管理;负责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石漠化防治、湿地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工作;加强县城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对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等环境要素的保护。

投促部门:坚持"环保优先",严把招商引资环境保护准入关口,推进流通领域各环节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负责报废汽车管理、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和机动车燃油的供应管理,推动油品升级和油气回收工作。

文广部门:加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的环境管理,防止噪声、震动等污染环境;组织、协调我县有关媒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发布环境公益广告;指导和监督媒体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依法依规查处利用环境问题恶意炒作和新闻敲诈等违纪违法行为。

卫计部门:加强公共场所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对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进行卫生监督监测;指导和监督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治,配合和支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查处医疗卫生机构环境违法行为;指导监督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应用辐射设施设备管理,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和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件应急工作,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中的伤亡人员救治和相关疾病预防工作;根据国家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及研究结果,协助做好与环境污染有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审计部门:加强对环境保护治理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开展专项资金审计,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把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使用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配合县直有关部门做好对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工作的绩效考核。

国资监管机构:督促监管企业强化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的各项措施,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严格奖惩;指导督促所监管企业自觉接受环境执法检查,做好环境隐患排查和整改,加强环境应急管理。

市场监管部门:依照法定职责权限,负责取缔无照经营行为;根据其他部门提供的企业环境信息,充实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示并作为工商监管的参考内容;依法加强对进入县场的野生动物和其产品监管,防止污染环境;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在受理企业申请和审批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和要求。负责机动车安全、环保检测技术检验机构的资格许可,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机动车尾气检测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监督,对用于环境监测的计量器具依法进行计量检定。

安监部门:监督检查重大危险源监控、职责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法查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条件的违法违规行为,防范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

统计部门:将环境保护有关统计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并定期公布;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统计,依法查处弄虚作假行为。依照统计法律法规,及时提供数据,支持有关部门开展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减排统计核算、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经济责任审计和环境问题(事件)问责调查。

法制部门:审查、修改有关县政府组成部门起草并报送政府的加强环境保护地方性草案、规范性文件;对有关部门报送政府审议的规范性文件中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查;加强对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依法办理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复议案件。

部门: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方面的税收政策规定,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污染违法等不符合环保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单位,不予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负责对环境污染违法单位加强税收政策宣传、强化税收征管及税务稽查、进行纳税评估、加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通过税收的县场杠杆作用,强化对企业的环境管理,更好地发挥税收在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过程中的应有作用。

金融管理部门:完善企业征信系统的环境保护信息,加强授信管理,依照法律法规严格管控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信贷;实施绿色信贷,支持企业污染治理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

监管部门:支持保险经营机构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督促保险经营机构认真履行保险合同,建立健全保险理赔服务体系。

供电部门:负责监管能源行业环境保护规划计划、重大项目和产业政策的执行情况,督促输变电企业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监督供电企业严格执行有关部门作出对淘汰、关停企业和环境违法企业的停、限电措施;监管供电企业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差别电价等节能减排电价政策,依法对违规发电企业采取吊销发电上网许可证等措施;.

气象部门: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及时提供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气象信息,拟定气象干预应对措施;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大气污染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

其它相关部门:在政府领导下,结合实际,按照本部门职责,认真落实环境监管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巡查督查常态化。各级网格内相关部门相互配合、联动监管,建立联合巡查制度,定期在本辖区内组织巡查;上下级网格间明确责任、精细管理,定期组织对下级网格工作的督查。巡查工作中,对于网格内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监察;对于有违法排污情况或信访投诉的企业,应视情况加大检查频次;督查工作中,对于下级网格机构,原则上上级机构应做到每季督查1次以上。

(二)及时响应举报和应急处置。各级网格面对环境安全应急事件或接到管辖网格内的环境违法排污举报,原则上应在半小时内准备就绪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非工作日或夜间原则上应在1小时内准备就绪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管辖网格内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执法人员应按照指令要求,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开展前期处置工作,及时向上级网格机构汇报事故情况。

(三)掌握辖区污染底数。各级网格机构人员,应加强对辖区内的抽查,摸排各类排污企业的总数和分布情况,包括环境规划、环评制度、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排污费征收情况,清楚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数量和去向。熟悉主要环境敏感区域、主要环境风险隐患点及群众关注的重点环境问题等。

(四)加强协同合作。在实际监管中,各部门要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工作;下级网格对涉及到的相关部门业务等一系列监管问题的,均可向上级网格或相关部门要求给予支持和指导。

(五)强化宣传监督。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高度关注、广泛支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做好信息公开,及时发布查处情况、挂牌督办案件等相关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畅通公众信息表达渠道,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大胆揭露和曝光一批反面典型,以案说法,加强舆论引导,形成"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编办、检察院、发改局、教育局、经贸局、公安局、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环保局、住建局、交通局、农牧局、水务局、投促局、卫计局、审计局、林业局、安监局、市监局、国税局、地税局、供电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正安县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环境保护网格监管日常工作的开展、督促和指导。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级网格主要责任人要严格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网格实际,做好检查和监管,切实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要适时检查责任网格内重点单位的环保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监管机制。强化区域限批制度,对未完成年度总量减排任务、河流断面水质考核不合格等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依法实施区域限批。强化联合执法机制,环保、发改、经贸、公安、国土、安监、工商等部门要履行部门职责,要服从所辖行政区域的统一调度指挥。

(四)强化责任追究。各级网格要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及日常监管。通过新闻媒体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和各级网格责任单位工作不积极、不作为、监管不力等情况进行公开曝光并通报批评;对工作人员没有履行环境监管职责,导致污染事故发生的,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县政府督查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方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大事项及时报告情况。

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河东区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也已成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政务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快工作步伐。为明确政务信息化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政务信息化工作,根据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能够与国内外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区上下贯通、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把河东区政务信息网络建设成为高档次和高水平的优秀区域性信息中心。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中心,即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四大工程,即河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数据库建设工程和网络经济工程。(一)建设一个中心就是建设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区信息化的技术体制和标准选择,信息网络的总体设计,局域网站点设置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设置,为全区各种信息网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对全区网络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的监控和管理等。(二)实施四大工程1、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外网)河东区政务公众信息网于2003年8月份试运行,它不仅是我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公用信息平台。主要用于对外发布信息,介绍和宣传河东;公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办事程序、工作要求、工作信息、服务承诺,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工作服务水平;公布公益事业、公用设施建设规划和使用管理情况以及其它公用信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逐步建设各类网上交易专业市场,如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林权、公用设施使用权拍卖市场等,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网上交易平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吸纳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河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是我区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全力密切协作。政府各部门要集中精力搞好各类政府信息、地域资源信息和当地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自身信息资源,努力把河东区政府网站建设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准确及时、信息量多、综合性高、实用性强、吞吐量大的“知名码头”,使其成为河东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商业贸易的桥梁、公众教育的学校、经济发展的引擎。(1)网络框架:以区网管中心为龙头,首先实现楼内各办公用房光纤直连;其次,计划3年内楼外部门、街道、重点企业实现光纤直连,在区内达到纵向、横向互通互连。 (2)网络内容:主要围绕为上级服务、为同级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要求,以数据库为核心,将各个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服务型数据库。2、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内网) 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电子政务,对于各级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监管能力,打破垄断分割,实现资源共享,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并将有效地带动整个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我区计划在外网正常运行后,尽快开通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网络运行后,区委、区政府、区直各部门、各街道相互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双向传递,如发送公文、表格、会议通知以及其它办公事务信息,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可以根据权限查阅区委、区政府、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各类文件、区内重要会议资料、常用办公资料等信息。同时,根据上级政府安排,逐步将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接入全国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实现国内政府系统办公业务的资源共享和办公信息资料网上传递;根据需要逐步推进网上交互式办公,逐步实现政务活动电子信息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初步建成“电子政府”。3、河东区数据库建设工程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经济、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重点建设经济、金融、政策、科技、教育、党务、政务、区域经济等23个数据库。各数据库从总体上分为历史年鉴(静态)和月度观测(动态)两大类。⑴综合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阶段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等。B、全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街道办事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和月度观测。C、全区改革的基本情况。分别由区发展计划局、区统计局承办。⑵农业和农村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农业和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概况,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B、各街道办事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街道办事处和各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等;C、全区气象情况,历年降雨情况,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等。由区农业局、区水务局、区林业局、区畜牧中心、区农机中心承办。 (3)工业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工业概况,包括全区工业企业门类、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B、工业运行、特色工业等情况;C、技术进步、名优产品等。由区经贸局承办。(4)个体私营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个体私营大户概况(含个体私营者照片)、产品、价格、销售情况,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B、各街道办事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情况。由区工商分局承办。 (5)商贸流通数据库。A、全区商业网点的分布、人员等情况,市场建设情况;B、整个流通系统经营情况;C、全区物价情况。分别由区经贸局、区工商分局、区物价中心承办。(6)企业与产品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企业的基本情况,10大企业集团的主页,包括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B、8个街道企业的基本情况、重点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由区经贸局、各街道承办。(7)招商引资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B、重点三资、独资等企业的概况、产品规格、品种及价格目录、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意向等;C、全区招商引资的项目、优惠政策、服务机构、办事程序等,由区外经贸局承办。 (8)财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财政、税务系统的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能等基本情况、财政税收各项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街道办事处财政的基本状况、财政税收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分别由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承办。 (9)金融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金融运行状况、金融主要指标(具体到各金融部门)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主要金融市场、外汇、期货、股票行情等情况;C、金融形势和运行态势分析等。由区财政局牵头承办。 (10)科技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科技工作基本情况、人才科技政策、科研攻关项目、产品开发项目、科技引进项目、科研产品推广、科技成果转让及科技人才(拔尖人才)、技术市场等情况。由区科技局承办。 (11)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主要包括:A、新一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情况,全区城市建设概况、重点工程项目及人文景观和各街道小城镇建设的情况;B、全区交通公路网规划情况,道路、油路里程、交通运输情况;C、电力、电信、邮政、广播电视等情况。D、全区环保工作情况。分别由区建设局、区公路分局、区交通分局、区供电部、区网通公司、区移动公司、区联通公司、区铁通公司、区邮政分局、区广播电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12)土地矿产环保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资源、土地管理的基本情况,土地管理的主要政策法规,各街道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情况;B、全区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储量和可开采利用量,开发项目等。C、全区环保工作。由区土地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 (13)教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各类学校师资、在校生和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各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师资、在校生、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B、民办教育政策、民办名校概览。由区教育局承办。(14)医疗卫生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布局、床位、设备、技术力量等情况,120建设情况,预防保健情况,医疗科研成果等;B、各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设备、技术力量情况,行政村卫生室的分布等情况,防保情况。由区卫生局承办。(15)人口与计划生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B、各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情况等),各行政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C、区直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D、计生要情、计生服务、计生信息和计划生育责任等。由区计生局承办。 (16)文体旅游数据库:A、全区文化事业的基本情况、文学艺术家介绍、文艺创作情况等;B、全区旅游资源布局、景点开发等情况。分别由区文体局、区旅游局承办。(17)社会保障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财保、人保等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等情况。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财保公司、人保公司承办。 (18)党务数据库。A、党委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副局级以上干部简历;B、区委领导重要讲话,区委常委会议纪要、区委和区委办文件、《河东信息》、《党务督查》等;C、《河东区党史》。由区委办公室、区党史委承办。(19)政务数据库。主要包括:A、政府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干部职工简历;B、区政府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C、区政府领导重要讲话、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区长办公会议纪要、区政府和区府办文件、《政务信息》、《政务督查》和《参考资料》等;C、《河东年鉴》。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史志办承办。 (20)政策法规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家、省、市近几年出台的主要法规、规章和经济政策;B、近几年区政府出台的农业、工业、个体私营经济、城市建设、财税、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规章、政策等规范性文件。由区政府办公室承办。(21)体制改革数据库。主要包括:A、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任务目标、改制效果等;B、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C、农村改革、教育改革及改革动态等。由区政府办公室、区体改办、区财政局、区经贸局、区教育局承办。(22)区域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街道区划、概况(含书记、主任照片,代表本办事处特色的照片2—3张)、经济综合指标、财政、金融、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科技、城建、土地、矿产、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凡与区直部门承办的20个数据库中一致的项目,项目内容要吻合起来);B、各行政村区划、概况(含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照片、代表本村特色的照片1张),村办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科技、村庄建设、土地、矿产、学校、卫生室、计划生育等具体情况。分别由各街道承办。 (23)公众服务数据库。主要包括天气预报、电视指南、列车时刻、邮电服务(含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网络服务、学习园地、旅游服务等。由区网管中心承办。 4、网络经济工程。主要是积极组织企业上网交易,动员有进出口权的外经贸企业、生产企业、三资企业争取上外经贸网、因特网,开通电子信箱,使用电子邮件;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加入“中国企业产品数据库”;组织企业办好自己的主页,并争取挂靠中经网等大港;积极参与国家部委等单位举办的各类网上招商活动,通过因特网、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等多种形式对外发布招商引资信息;大力倡导企业实施企业内联网建设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生产、管理、决策智能化,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三、政务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1、切实搞好网络组建工作。按照科学合理、节约效能的原则,组织有关专家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具体设计方案进行规划论证。各单位要按照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及时配备本单位组网设备。要按照受益负担原则,由所有参加组网单位共同承担网络建设、维护费用。充分发挥网络整合优势,对区内机关单位现有网络要进行集中清理,能并入区政务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改造后并入,确实不能并入的,要按要求使用,不允许在因特网上传输机关公文资料。新上网络,要经区网络管理机构批准,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投资。2、加强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更新录入管理工作。为保证数据库各类数据和有关资料的可靠性、时效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各单位要严格数据库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数据库的结构格式、把关审核的责任、录入处理工作的程序等,切实搞好数据的搜集、审核、处理和录入。同时要认真研究确定上网的内容和范围,做到既把能上网公布的内容都公布出去,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又要符合保密工作要求,保证不泄密。要转变观念,学会利用网络公布信息和采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工作成果。3、完善制度,强化网络运行管理。信息标准和网络管理制度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技术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制定和完善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密等有关工作程序、工作制度、技术规范,使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各类在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保密知识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装备的能力。4、明确分工,强化电子政务工作的保障措施和责任,确保政务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机构。区政府办公室是全区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管单位,要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好政务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电信部门要大力支持政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证通信线路安全畅通。区直各部门、各办事处要配备专门的标准化微机室,并确定一名领导同志分管政务信息化工作,同时选派责任心强、懂计算机技术的专业骨干人员负责信息资料、数据的搜集、整理、传递和本单位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实行严格的责任制,防止网络使用管理不当,造成设备损坏、资源浪费,甚至发生泄密事故。同时,要将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电子政务培训费和每年的系统运行维护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中学软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中学软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行风建设,树立教育良好形象,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州开展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德发10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软环境改善提升活动,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施教意识,以优良的教育环境、教育秩序和教育质量,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教育保障。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州委五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以群众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为标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和质量意识,充分发挥教育在软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二、组织领导机构:
1、组长:党颖
副组长:王希和线时盛杨伟谭德学
成员:李祥李傣静吴瑞芳杨悦杨祖林杨向东何建良刘光浩段连斌马江尚朝浩张庆沈波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和日常相关工作。
办公室主任:李傣静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充分认识到软环境是生产要素,就是最宝贵的发展资源,就是学校的形象意识,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强化大局意识,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2、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和有效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软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标本兼治,以营造公开透明的办学环境、高效便捷的育人环境、公正廉明的执政环境和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重点,做好软环境建设的提升工作。
4、围绕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师德师风、办事效率、阳光收费等方面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
四、实施方法及步骤
(一)学习教育阶段(4月1日~4月30日)
1、统一认识,形成共识。
加强软环境建设工作,需要学校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制定软环境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制。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参加,做到分工明确,落实责任。
4月5日领导班子集中学习传达州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我校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4月8日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中学习相关文件精神。
4月10日全校教职工大会开展集中动员学习相关文件精神。
4月12日以学科组为单位集中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学习交流会。
(二)自查自纠阶段(5月1日~7月31日)
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围绕教育观念、服务意识、师德师风、办事效率、勤政廉教等方面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查找在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领导干部通过交流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教职工对软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学校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对教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公布。
按德纪发4文件的相关要求,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对学校抓好软环境建设做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认真组织开展“六查六看”和“五评议,一承诺”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整改落实阶段(8月1日~9月30日)
1、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州民一中教师师德行为八要八不要》等相关的教育法律和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进一步强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服务能力、教学质量。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重新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把推动软环境建设工作和教育教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双不误、两促进。
2、进一步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全面实施“阳光政务”、“阳光校务”工程。做到扎实有效,不走过场,把校务公开工作引向深入,及时解决教师和学生反映的问题。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教育改革发展的着眼点、教职工关注的聚焦点、廉正建设的关键点、民主监督的重难点”,实行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凡涉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涉及教师、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等,都要公开,保证民主管理和办事公正。
3、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公开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认真执行国家、省、州的有关文件规定执行,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经州发改委审核批准后分别在学校大门口、教学楼(育英楼)过道和财务室三个地方按规范要求对

中学软环境建设实施方案第2页

外张榜公示,做到了亮证收费。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收费报批制度、收费承诺制度、实行自查自纠制度。加大对有偿家教的教育监管力度。切实处理部分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接受家长吃请等有损教育形象的行为。同时抓好来信来访工作,做到有访必接、有接必办、有办必复。
加强学校软环境建设已经成为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推进学校健康发展的动力,成为实现学校晋级升等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的软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需要学校各工作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依法治校”与“以德育人”的结合,才能达到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推进事业的目的。

注意了,好的策划书不一定按某种格式,或许一篇好文案本身就是一部好的策划书。以上《县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一文能帮助您解决策划书的撰写需求,如果还想阅读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相关内容,请访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