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建设规划方案 > 导航 >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方案

建设规划方案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方案。

百年寿限不准有,百年计划不可无。在工作即将开始进行时,我们应该提前制定好一份工作方案。活动方案是为了防止不可抗因素破坏活动的进行。写好一份方案需要我们多多学习!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方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方案

根据中共**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编制2015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村实际,编制本方案。

一、**村村情概况

**村距**县城17公里,共10个农经社,农户416户,总人口1462人,全村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87亩,现有林地面积3050亩,森林覆盖率71%。2013年新建村多功能活动室1个,面积90平方米,现有村卫生站1个、云峰小学1所、省重点电业企业500千伏变电站1个、重点佛教基地**寺1个;村级水泥路5条7.5公里,2014年整治和新建山坪塘52口、蓄水池28口,基本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人均纯收入7266元,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00人,2014年—2015年实施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打造稻、鱼、果、禽基地。

二、2015年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规划

1、实施扶贫解困计划:2015年对49户建卡贫困户和精准扶贫户采取政策扶持、资金帮助、项目支撑,干部挂、包、帮等多种形式进行帮扶,2015年计划脱贫18户以上。

2、实施农村住房改造: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新建6户,风貌改造30户,建设生态家园户50户。

3、新建农家乐1个:引进业主投资200万元以上新建高标准农家乐1个,集餐饮、修闲、住宿、钓鱼、观光农业为一体,增加农民收入。

4、公路建设计划:争取国家政策,力争加宽改造现有村级主要干道4.5公里,提升公路等级和质量,实现农村客运,方便群众出行,对已建成的组级公路加强养护和管理,保证晴雨畅通,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产业规划:①、加强对现有2300亩林竹的管护,提高单产量。②、种植业上加强对300亩新栽核桃苗的施肥与管理,力争早日投产,在原有基础上新发展100亩。③、养殖业方面:依托现代农业发展机遇,新发展林下养鸡家庭规模户8户、养猪户4户(平均每户每年出栏200头以上)、养羊户2户、养鱼50户。

6、加强农村安全饮水:新建分散式安全饮水点8处,解决全村416户1462人的饮水问题,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7、完善**寺佛教圣地,传承佛教事业,加强对佛教人员的管理,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开展佛教事业,提高**村旅游文化发展,提高知名度。

8、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村上新配备2名卫生保洁员,每个村民小组配备保洁员1—2名,具体负责对环境知识的宣传,生活垃圾的回收与处理,逐步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的处理摸式,农户自建卫生厕所,动员农户实施“五改”工程,即改厨、改厕、改圈、改水及绿化美化工程,五改率达到80%以上。

9、稳定农村劳务输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保持在300人以上,人均纯收入略高于全镇平均水平。

10、加强对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按照幸福美丽的新村标准,逐步实现村风文明、管理民主、人民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

F132.com延伸阅读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管理实施意见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管理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的各项安排部署,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的意见》(川委办〔2020〕22号)、《**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川财农〔2012〕75号)和《**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年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川新农办〔2015〕5号)等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和规范对我市新村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不断激发在各项目建设中群众的广泛参与,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城乡一体、产村相融,规划引领、集约高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群众、改革创新”的原则,围绕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整体把握好在“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四大”问题,即解决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的问题,解决好“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同步推进的问题,解决好新村建设中新建、改造与保护的问题,解决好党政引导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问题,做到工作思路明晰,发展定位科学,推进措施扎实,群众广泛参与,有效促进市域产村相融和一二三产业间的融合互动发展的持续深入,从而更好的实现助农增收后劲持续有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

二、适用范畴

新村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新建新村建设和整治新村建设中所涉的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配套产业发展项目;以新村建设为载体,实施的产村相融、一二三产业间融合互动发展中所涉的基础设施、风貌提升、环境综合整治、村级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及配套设施建设等。

新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包括:省级财政预算安排,重点用于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项目专项资金,本级项目财政配套资金;本级财政新农村建设预算投入资金。

三、主要内容

(一)新村建设规划

1.规划编制原则。新村(聚居点)建设各项目的实施,需坚持规划先行和集约节约用地原则,新村建设规划要充分与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乡镇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市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应遵守《**省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和〈**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川建村镇发〔2012〕255号)规定,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严格新村选址,坚持避让洪灾淹没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线走廊控制区、重点建设预留区、特殊资源保护区、行洪道泄洪区,确保选址安全。对经依法批准的新村建设专项规划,原则上不得修改,确需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必须按原审批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2.规划编制重点。新村建设规划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充分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及地形地貌实际,尽量保持农村特色和田园风光,体现地域特色,“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结合建设新村定位,配套完善新村内给排水、供电、供气、道路、绿化、环保等基础设施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

(二)新村房屋建设

新村房屋建设要整体把握“建、改、保”三种形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应建必建、应改必改、应保必保,防止借“建、改、保”之名不作为、乱作为。

1.新建新村聚居点。新建新村建设要按照“统规自建”的要求,注重吸取建房农户意愿;要尽可能依托集镇和中心村,纳入城乡体系建设规划;要充分与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和旧村落改造提升相结合;要坚持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原则。项目实施要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增强聚集服务功能。

2.旧村的改造提升。农房改造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注重结构加固和内部改造,突出农房整体功能提升,院落环境整治工作重点,对农房外观风貌塑造要注重简洁大方、特色耐用,防止浪费;对有历史文化元素和价值的传统村落民居,注重保护性修缮要与全面实施文化传承行动相结合,不能盲目进行,要结合旅游发展,围绕服务功能增强,严加保护修缮和利用,打造一批文化价值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浓郁的传统村庄院落。旧村的改造行动,要注重尊重农民意愿,愿改则改,愿建则引导进入规划聚居点按“统规自建”的要求进行新建。

(三)新村环境整治

1.新村环境综合整治要与农村生态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突出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工作重点,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和对农村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棚舍乱搭的“三乱”现象的治理。

2.公共服务设施要注重建管结合,重点要完善运行维护管理措施,构建常态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整体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四)产村融合互动

以新村建设等实施项目为载体,与我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进程相结合,与地方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相结合,整体提升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价值。项目实施要依托各区域间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突出新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重点,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事体验、休闲度假、运动健身、山水田园等乡村旅游精品区、乡村旅游带,实现生态资源、特色农业、新村(聚居点)建设间的有效融合和互动发展,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后劲。

四、项目管理

(一)项目申报。新村建设(包括新建新村建设和整治新村建设)所涉项目的申报,各镇乡要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按照市委、市政府“连带成片”推进的要求和产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项目实施区域。镇乡申报的新村建设要结合相关项目实施要求,明晰思路与发展定位,明确具体的建设时间、地点、内容、投资规模、资金筹措、预期效益等内容及项目的组织、管理、实施等措施。

(二)项目审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部署,根据相关项目实施要求,结合镇乡的申报情况,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实地踏勘,经报市政府核定后,确定项目实施区,并按照“看得见、摸得着、有指标、能考核”要求,拟定项目实施方案,按实施项目要求上报审批。

(三)项目实施。

1.业主单位的确定。项目实施原则上以项目实施区村委会作为业主,按照群众“一事一议”项目实施程序要求(附后),成立项目建设监督小组和资金理财小组,全程参与项目实施监督,实施区所涉镇乡对项目实施实行全程监管。

2.项目实施方式。一是对需选择施工单位实施的建设项目,业主单位要严格按照上级批复的实施方案、职能牵头部门的规划预算、财政局的预算评审等要求组织项目实施。对施工单位的选择,要在严格履行民主程序的前提下,按照群众“一事一议”项目实施程序要求,通过自主招标(比选)方式,择优确定施工队伍。二是对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确定的自建项目,如:新村整治中所涉的庭院整治、环境治理、蓄水池等,按方案确定内容及规划、预算投入资金的要求,由项目实施业主在严格履行民主程序的前提下,组织村民自建,实施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实行先建后补。三是对按实施方案所确定的产业发展内容,原则上由项目区群众按规划要求自行组织实施,经验收合格后按实施方案的补助标准实行以奖代补。

3.项目推进要求。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项目实施进度要求组织项目实施,原则上实施项目在本年度12月31日前完成。对按实施方案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未启动的项目根据实际将做适当调整;项目实施按进度要求,实行月报制,对推进不力,服务不到位、工作不作为的部门与镇乡,市政府分管领导将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作为下一年财政投放资金的重要参评条件。

(四)项目验收。

1.验收范围。符合意见中规定适用范畴新村建设项目。

2.验收申请。项目竣工后,项目建设单位要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对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和总结,项目实施镇乡、组织自查,初验合格后再向市级牵头部门提供相关验收资料,申请验收。

3.验收内容。按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对建设任务完成及质量达标情况、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村民参与及受益情况、项目效益及后续管理制度、项目档案管理等整体验收。

4.验收程序。实行村级初验、镇乡复查,市级组织验收,其中:对技术含量高、工程量较大、工期较长的项目,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镇乡实际实行分阶段验收。

5.验收报告。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计划执行情况、项目投资完成情况、项目技术达标情况、项目质量完成评级及验收结论(对桥梁、新建道路等实施项目,由责任部门或实施镇乡牵头按相关要求规定组织验收)。项目验收报告需附验收表,载明验收结论、有验收组长和成员的亲笔签字,并标明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等。对验收未通过的项目,验收评价工作小组应提出明确的整改措施和限期完成时间,无法整改或整改后仍不能通过验收的项目,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有关规定处理。

(五)部门职责。为确保各项目建设推进有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市上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小集镇办、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局、市审计局、市林业局等相关部门、项目实施镇乡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领导小组成员间,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其中:

1.市小集镇办牵头,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区所涉新村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其中包括新建新村聚居点规划、农房户型图、农房风貌改造图)、新村建设配套实施相关项目(亮化工程、停车场、排水工程等)的规划设计、投资预算及实施中的指导。

2.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全面负责项目实施所涉道路及道路交安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预算及项目实施中的指导。

3.市农业局牵头,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区的产业发展、产业便道、蓄水池建设的规划设计、预算及项目实施中的指导。

4.市水务局牵头,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区所涉给水工程和水利设施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预算及项目实施中的指导。

5.市文广新局牵头,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区农村古建筑的普查与保护,够条件的要列入县级文物保护。

6.市财政局牵头,负责项目工程的预算评审、结算评审,并按照县级财政报账制的要求,全面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管指导、资金整合和报账指导等相关工作。

7.市供电公司或乐电**分公司牵头,负责新村建设所涉群众用电的规划设计、预算及实施。

8.所涉镇乡牵头,对项目实施所涉的建设行为、相关质量、安全和资金管理等实行全程监督,全面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指导工作,协调解决新村(聚居点)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同时按相关要求及时上报项目建设进度。

9.整个工作开展由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小集镇办按照省、乐山市及我市对项目实施的相关要求,作好项目实施方案的拟定,协力抓好项目实施中的相关协调及统计上报工作。

五、资金管理

(一)加强报账管理。实施项目严格按照“县级财政报账制”的要求,结合不同的实施方式,分类实施报账管理。

1.对选择施工队实施的建设项目(包括新村用电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须提交相关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验收单、审核报账申请单、具有法律效用的承包合同和工程预、决算及审计或评审报告、项目公示公告书等,经市财政局审核合格后,在其相应的项目预算评审资金中支付其项目建设资金。

2.对群众自建的实施项目,经相关职能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后,按实施方案补助标准实行先建后补,报账时需提供相应的支付原材料和技工工资原始凭证、验收合格单、现金补助兑现登记表等。

3.以奖代补支持的产业发展项目,经验收合格,按实施方案补助标准通过“一折通”方式直接补助建设农户。报账时需提供项目实施业主与农户签订的项目自建责任书,包括户主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及建设内容、补助环节、补助标准等内容及验收合格单(包括户主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建设内容及受益农户签字等)。

(二)严格资金支付。

1.要严格按照“规范管理、公开操作、县级财政报账、专账核算、公告公示”等要求,严格财政性专项资金的拨付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坚决杜绝财政项目专项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各种津贴和福利补助、平衡预算、弥补办公经费等。对未列入项目实施计划的、未按规定使用资金擅自改变项目规划或实施方案的、主管部门未出具审查意见的、存在质量问题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使用“白条”或不合法单据审核报帐的、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等不予报帐或拨付资金。市财政报账时,项目实施人对各种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负责。

2.实施项目中所涉的规划设计、预算、地勘、图审等费用,由项目所涉的牵头部门或镇乡按市政府相关规定办理。

六、建后管护

根据“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省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手册》(试行)要求,切实加强建成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

新村建设实施方案


新村建设实施方案


新村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魏岗镇新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总要求,坚持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题的原则,全面落实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的四自方针,全面推进并加快我镇新村建设步伐。
二、任务目标
到目前为止我镇已破土动工的村有大陈、谭营、蒋庄、刘各、马厂等五个村,这五个村要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及时处理和化解好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各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快进度,力争早日实现复垦目标。其他未动工的村要广泛发动,全面动员,组织有意向的群众或村民代表到已成型的新村去观摩,以便强化群众进行新村建设的意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做到“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的事,群众办”,做到成熟一个,开工一个,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新村建设这项工作在全镇铺开。
三、实施办法
1、成立组织,强化领导
镇政府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高士宏,副组长:李宁、路庆臣、芮成武,成员:马厂、魏岗、刘小庙三个督导组全体成员、怀济田、芮成文、李栋、雷磊、张英华。
下设新村建设办公室,主任:赵心林,内设土地置换组,组长:李培才,质量监督组,组长:芮成文,资金管理组,组长:怀济田。
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包村干部为村级领导小组的指导员。
2、抓住重点,稳步推进
新村建设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牵涉面广,困难程度大,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做到快而好,稳而实,就必须要抓住工作的牛鼻子,即:宣传发动是基础,整村推进是重点,群众参与是核心,公开透明是保证,干部引导是关键。
(1)宣传发动是基础,新村建设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使广大群众知道新村建设的意义、目的、目标、要求、打算、设计方案、规划日程等,以及他们在新建设过程中所能得到的补偿和新建成后他们所能享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内容。使广大群众人人明白,积极主动参与并配合此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广泛发动,深入宣传,要开好广播会,群众会,村民代表会,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2)整村推进是重点,新村建设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土地复垦,复垦的前提就是清理老村界内地面上的一切附属物,为确保数量和质量,镇委、镇政府要必须实行整庄搬迁,做到开工一个村,完善一个村,全部复垦一个村,不留尾欠,不留后患。
(3)群众参与是核心,新村建设的核心工作就是做好群众工作,在新布点的基础上,在限制面积的前提下,放手让群众讨论,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规划,自己建房,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事自己管,镇村绝不越俎代庖,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公开透明是保证,复垦经费必须不折不扣的全部用于新村建设和土地复垦,真正做到公开透明,为此,镇委、镇政府明确补偿标准如下:
老村内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土墙建筑房屋500/间,砖墙建筑房屋800元/间,楼房(含平房)1000元/间,老村界内除房屋以外的其他地面附属物的清除补偿标准为400元/亩(如上级出台新的拆迁补偿标准,即按上级文件执行,已拆迁的补偿过的不再重新补偿),财务透明了,群众理解了,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融洽了干群关系,更便于现在和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
(5)干部引导是关键,任务、目标明确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新村建设牵涉到千家万户,牵涉到土地租用,调整和分配这这一系列工作,靠群众自己商量是很难达成一致并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干部要深入一线,调查了解,综合各种意见,结合实际,做出相应的引导和处理,最终实现化解矛盾,消除误会,建设新村,土地复垦的最终目的。
四、严肃纪律,强化督导
新村建设是一项政府投入多,基础设施建设量大的社会、民生工程,这就要求各级组织和个人要严格按规矩办事,把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放在首位,镇政府将加强管理和督导,及时摸排和掌握各村新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了解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或打不开工作局面的村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必要时要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规划方案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西北部,与****乡、**镇接壤。2016市下达我乡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把项目拟定在**村。该村由原灯台村和**村合并而成。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30人、467户,平均海拔700米,耕地面积170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属**乡典型的高山旱山村。

二、项目实施的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80万元,其中市财政局安排资金62万元,群众自筹18万元。 为了切实做好项目建设,该村支部、村委召开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会议及社员会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发展规划。

1、道路建设:拟定对原**村1.2公里村道进行硬化,修建宽4.5米、厚0.2米的水泥路面,需投入资金65万元,其中项目资金49万元,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群众自愿筹资16万元。

2、水利建设:拟对罗家湾山坪塘进行维修整治。因洪水、暴雨的影响,罗家湾山坪塘边坡发生滑坡,溢洪道严重堵塞,危及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同意拟定对该山坪塘进行整治,对溢洪道进行疏通及内外坡进行加固,需投入资金15万元,其中项目资金13万元,群众自筹2万元

三、项目实施的措施

为了项目更好地实施,乡党委班子到**村村委会召开了专题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定了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项目推进有力。

一是乡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乡驻村干部、广播站、党政办人员为成员,具体对项目规划、实施等进行指导和监督。

二是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小组。由村支部书记杜开友任组长,村主任、副主任任副组长,村纪检人员、该社社长及群众代表为成员,对实施的项目负总责。

三是成立项目实施质量监督小组。由村纪检员王庭武任组长,成员由该社推荐老党员或群众代表组成,负责对各个项目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

四是成立项目资金使用监督小组。由村副主任王映波任组长,成员由该社群众推荐组成,具体对项目资金及群众筹资款的使用进行监督。

四、项目实施达到的效益

原**村道路建设能解决多年来群众的出行难问题,涉及7个社、800余人,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罗家湾山坪塘的维修整治,排除了安全隐患,。涉及350余亩良田及80余户农户、3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农民新村建设实施意见


农民新村建设实施意见

xx镇党委、政府:
根据巴南府发(20xx)185号文件精神,按照党委、政府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情况,xx农民新村建设特拟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20xx年7月2日,xx村两委组织召开了“xx农民新村”建设论证暨动员大会,会议有村两委全体成员、全村村民代表和部分建房户代表参加,大会讨论并通过了“xx农民新村建设”的一些具体办法(会议记录附后)。又于20xx年7月5日召开xx农民新村建设征地补偿大会,会议由中间户社顶头户小组全体社员参加,全体社员一致同意并全力支持村两委工作(会议记录附后)。
二、xx农民新村建设的具体位置现决定在中间户社顶头户小组(小观场口中大公路两面至五步河边),占地面积20余亩,土地补偿按照村委“7.5”会议协定,每亩按人民币贰万贰仟零伍拾元一次性补偿农户,现已全面落实并全部补偿到位(附土地经营权转让协议样本于后)。
三、“xx农民新村”入住的对象为原小观片区的持农村籍户口的村民,现报名已逾130余户,人口总数超过500人,其中已收取农村房屋产权证或集体土地使用证62户。
四、建设方式:
1、按照村两委“7.2”会议精神,由村两委牵头和选举出的3名建房户代表一起组成“xx农民新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详见“xx农民新村联合建房协议”)。
2、由工作组出面,请重庆大地建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新村的规划设计(主体按巴渝民居风格),并聘请重庆科诚监理有限公司进行质量监督。
3、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工作组已联系重庆大江水电建筑公司(采取议标方式)进行现场论证和测算,房屋成本、广场建设、景观大道硬化,三大项控制在每平方米800元以内,由工作组为甲方(代表所有建房户为发包方进行所有单项工程的发包工作)。
4、房屋及所有配套设施费群众按每平方米1000元进行集资,集资分三次完成,签“联建协议”集资20﹪,工程主体完工后集资50﹪,交房集资30﹪。
5、由村党委副书记胡莹任出纳,建房户代表张国平、余堂平、姚登高监管,工作组总体向建房户负责,定期公布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特报以上方案请审议指正

美丽新农村建设方案


美丽新农村建设方案

为加快建设美丽孙家畈、精致孙家畈、幸福孙家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全域打造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优、村庄环境美、乡风文明好、基层基础实的幸福美丽新农村,经过村委会讨论调研后特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美丽的孙家畈村,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大墅镇枫树岭脚,全村地域面积5.1平方公里,共197户,617人,耕地面积457.4亩,其中水田面积427亩,山林面积5473亩。茶叶产业稳步发展,平均每年新发展早生良种茶10亩,毛竹产业快速壮大。通过实施“低改垦抚、培育龙头、基地带动、内扩外移”四大战略,创建了以孙家畈村粮食功能区块为中心的百亩粮田示范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逐年扩大土地流转面积。2009年初完成了孙家畈村的线路进行改造,推广化工程, 2010年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并及时对村内自来水工程进行了新装与改善工程,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基本实现了村主要道路硬化,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洁美庭院、美化家园”等活动,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村庄内露天厕所改造60%,卫生厕所入户率均达95%。

二、村主要特色和资源

1、优越的地理位置

古人云:最佳风水莫过于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不错的,孙家畈背靠大墅镇第一高山--公山尖,安如泰山,几千年来自然灾害都悄悄躲过。一弯新月似的河流唱着歌从村前流过,给孙家畈村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和人才。左边是绿油油的高产示范水田,像条青龙似的守护村庄。新淳杨公路如一条巨龙似的,跨过高山,越过平原,趟过河流,呼啸着从孙家畈村右边前盘旋而过,这条致富的路将开启孙家畈崭新的篇章。孙家畈村是淳安县黄金旅游线上的一块璞玉,有待大家一起来开发。

2、源远流长的人文

孙家畈村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人文故事,例如:能呼风唤雨的乌龙大王,跋山涉水只等闲的赤脚大仙,知识渊博的解晋,少时游学乐施的方腊,勤俭持家的草席大王……翻开孙家畈村谱,无数野史传说扑面而来,令人新奇而沉醉。这些人文故事,只需要发动村中老人回忆记录,然后稍加修改润色,便是绝妙的故事,都可以作为旅游开发的支点和启示点。

3、不能忘记的革命历史

昔日革命领导人方志敏,带领红军经孙家畈的公山尖峡谷,遇到当地地主武装围堵,元气大伤。后突围后,辗转到白马,终于被俘,解押到江西上饶,最后壮烈牺牲。现在公山尖的有个山谷,含铁矿比较多,好像个天然的录音盒,每逢雷雨大作时,隐约有枪炮隆隆作响,仿佛在重播历史的电影。可以建造革命英雄纪念碑,成为爱国革命教育基地。

4、伟岸挺拔的公山尖

千岛湖的旅游已经形成品牌且发展势头强劲,但是佛、禅、寺的文化建设项目更是地域难找和资源稀缺;经过察看“公山尖、万佛山生态游”项目在千岛湖西部。我们建议:我们可以利用轮廓粗线条设计、因此稍微开发就可以接待游客的,由此产出周期和回报比都是相当明显;只要因地制宜、立足保护、科学利用、这个项目就是确实可行的哦。 资源优势、宗教资源: 1、千岛湖正在建设“国际旅游休闲综合体”,我们依附千岛湖的当地品牌、并且大市镇距杭州市100个城市综合体发展规划之一的姜家风情小镇“千岛湖遂安古城小镇”(已建成开放)和“东方好莱坞”(淳安县政府招商引资几十亿正在开发中)轮渡过来20只有分钟左右,两者因为距离近所以今后的辐射作用会相当明显;如果我们这个景点建成了、那么以后游客既能“在姜家做一回古城的守望者”、20分钟过来我们这里“又可以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2、此项目在大市镇孙家畈村、在镇中心所在地,所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另外15分钟的地方就有高山悬崖b(洞坞自然村)可以做“悬空寺庙”c的项目期待开发中、 20分钟有下姜村“习近平和张德江帮扶的“新农村宣教点”d以及农家乐e可以接待、还有中途的花石源口“七都港大漂流”f“沙滩项目”g和下姜村口的“阴坞石公石母高山景观”h(山上面的高山景观那是相当的好),目前条件成熟了这些项目都需迫切开发中; 这里当地有这么多比较集中的优势资源,如果各方经过协商,几个村共同组建《西部山野旅游联合体》或者是“千岛湖西部旅游集团”那么大家就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旅游景点的品牌口碑定会是含金量十足;各方可以进行整体合作租赁开发、采取单项建设、资源合作经营权初定多少年不得改变来联合操作、所以这个项目的启动对当地其他资源的宣传、开发和带动作用相当明显; 3,此项目初步启动后进行立项、依靠政府进行再融资,对附近有这么多的景点可以结合起来操作、对当地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大发展将会起到大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利商富民和谐发展的时代推手; 4,这个项目地域所在大市镇、附近就可以建设“土特产的集中销售市场”来为游客服务和提升部分农富产品的潜在价值给农民增加收入。 5,千岛湖和当地的佛文化还不浓厚、有这个项目对当地旅游的资源利用和文化内涵是一大提升、立项和开发的过程定会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圣贤者乐佛。万佛山生态游是集“田野风光--悬崖峭壁--佛宇庙寺--文化提升--影视基地(附近20分钟轮渡的姜家几年后就有)”这样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到这里在灵山、秀水和悠然南山的意境之中感悟佛教的真谛、品味人生得失、升华人生境界;---其资源品种之全、品位之高、韵味之雅在当地是独一无二的,其品牌的价值将来是非常超值。目前是打造万佛山生态旅游的最佳时期;然后进行立项、依托政府进行再融资来改造和提升,根据时代功能分不同的阶段来对山上面的“万佛”进行细分、利用和雕刻(佛文化的有些内涵补充和提升是需要几百年的传承和发扬的事情)。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纳文明财富”。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万佛山”生态游;集“田野风光--佛宇庙寺--悬崖峭壁--附近今后有影视基地”,这样几位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生态休闲旅游项目,使游客来了以后在灵山、秀水和悠然南山的意境之中品味人生得失,感悟生命的价值、领会佛教真谛的境界是不言而喻。我们可以采用当地农村土地入股和资源入股、其他资金入股、智力入股和政策入股的股份方式进行现代企业的公司化操作方式,各方进行整体租赁开发、采取单项建设、资源合作经营权初期定50年不得改变,入股资金3年后经过公司协商(80%股份同意后)转让给个人或者政府均可。

5、乐于奉献的乡贤

孙家畈工业资源匮乏,村级经济落后,是个外出打工最多的村庄,每年有大量的热钱是通过外出打工者汇回村中的,而且有很多打工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跃为老板。村中无数新洋房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无不展现出村民殷实的家底。我们可以利用大年初一,广发英雄帖,邀请外出打工者来村委会喝喝茶,畅谈建议,为孙家畈出一份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会有故事发生。

6、崭新的规划蓝图

孙家畈村紧密团结在淳安县委周围,依托老百姓,群策群力,搞好科学规划,我们计划在三个月时间做出《孙家畈村规划蓝图》,对孙家畈整体旅游项目和农林项目进行统一规划,而且报上级领导审批。我们可以将蓝图配上效果图,做成路边灯光平喷绘广告,吸引来往客商前来考察投资。在此基础上,发动村民乡贤的力量,编辑彩印好《孙家畈招商引资规划书》,利用邮政渠道投寄浙江省部分企业领导和旅游投资人,吸引外资搞旅游建设,带动村级经济发展,从而走上一条环保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富民之路。

三、主要发展思路

以为统领,紧密团结在淳安县大市镇政府领导周围,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为目标,按照把孙家畈打造成“生活富裕、精致向上、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村庄整治、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培育和精神文明提升为切入点,以村庄疏理改造、地方服务标准推行、精品村庄建设、整治精品线打造、森林孙家畈行动和村级集体经济培育为重点,精心打造富裕之乡、生态之乡、精致之乡、休闲之乡、和谐之乡。

四、基本原则

1、因村制宜、坚持争创特色原则。只有富有乡土特色,才有生命力,我们要立足孙家畈村庄实际,从现有条件出发,分类指导,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充分挖掘地理、资源、人文优势,因村制宜,从全面普及向突出重点转变,从面面俱到向体现特色转变,积极营造各具亮点特色的新农村。

2、政府引导、坚持群众主体原则。要综合运用政府政策引导、项目扶持、规划指导、试点示范等政策手段积极推进孙家畈新农村建设,要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自觉行动,成为推进孙家畈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

3、量力而行、坚持注重实效原则。要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理性建设,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4、整体推进、坚持突出重点原则。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重点,以点扩面,整村整片整乡推进,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量化任务、倒排工期、落实保障,切实完成目标任务。

五、目标任务

(一)实现村庄建设新面貌

1、大力推进整洁村容改造。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宜通则通”原则,加大整治力度,全力推进村庄梳理改造,通过宅基地复垦、梳理式改造、零星宅基地整理和村集体统一经营,全面完成“一户多宅”清理整治,继续推进闲置房拆除,完善村庄布点规划,明确村庄发展导向,留足建设发展需地,合理规划农村新区、村庄景观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整乡整治铺垫基础。

2、切实提高村级服务标准。继续在全乡推广美化家园地方服务标准,在孙家畈村开展门前三包、村庄保洁、庭院美化等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垃圾日产日清动态保洁,全面清理乱堆放、乱张贴、乱悬挂现象,积极推行星级评优制度,建立保洁、评优、督查队伍,落实激励机制,定期组织评议、考评活动,结合建设生态景观、休闲公园等公益设施,努力把庭院打造成精致的小品,把村庄建设成美丽的家园。

3、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在全乡推行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实施市级全面小康村、中心村、特色村创建工作,完成乡农民集聚区市政道路建设,启动商住楼和多层公寓开发,农村网络公路实现基本覆盖,实现星级农民会所、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医疗服务站全覆盖,村内道路全面硬化、亮化、洁化、美化,农村面貌切实改观、村级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4、打造特色星级村庄。以土地集约利用、布局精致实用、设施功能完善、环境生态美观为目标,全面提升村庄建设品质,实现墙面粉刷立新、道路清致优雅、景观布点成群,充分挖掘村庄资源特色,形成生态旅游、田园风光、滨海风情、文化特色四种发展导向,把村庄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人文历史进行融合串联,开发乡村文化风情体验和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公山尖等村级旅游景点,形成一日乡村游精品线,实现村美民富人和政通的目标。

5、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利用孙家畈丰富的农产品,致力无污染绿色高山农产品生产,尝试“公司--村委--农家”模式,摸清市场脉搏,开辟村级企业,打造村级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1)、“千岛湖老妈牌”豆瓣酱。 利用村里种本地土生土长的大豆,生产各种口味的豆瓣酱(甜酱、辣酱、土酱……),并申请专利品牌,大打亲情牌。因为这种豆瓣酱是60.70.80.90上学必备佳肴,也是那个年代淳安学子外出苦学生活的一面镜子,能呼唤起外地打工成功者回家创业的心弦,能批量生产,相信也能打入外面的市场。

(2)、“孙家畈牌”豆制品。我们充分发动村民种植老牌子大豆,杜绝转基因大豆,然后统一工艺,开展深加工:嫩豆腐、老豆腐、豆腐干、薄和厚的百叶、豆腐衣、腐竹、素鸡、油豆腐、豆腐、豆浆、豆腐丝、豆腐皮、豆腐干、腐竹、素火腿等。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豆腐皮、豆浆、腐竹等;豆鼓、豆腐乳、臭豆腐等统一商标,多元化渠道销售。 (3)、“公山尖牌”干菜制品。孙家畈最高的山峰是公山尖,我们利用屋前屋后,发动群众种植可以制作干菜的蔬菜,例如绍兴的梅干菜,可以泡汤喝,绍兴很多大老板酒足饭饱后,来一小碟臭豆腐,加一碗梅干菜泡汤,可以津津有味地品尝个半天。甚至有的大老板开着豪车乘飞机来到某一小店,去品尝梅干菜汤。这就是一个字-- 土 !土得掉渣的东西才能深入人心。 (4)、“磨心尖牌”(千里岗牌)茶叶。淳安县最高峰是磨心尖,高1522.5米,千里岗山脉最高峰。 我们统一发动茶农,统一工艺,统一标准,统一注册,统一销售茶叶,杜绝打价钱战,杜绝恶性竞争,争取做精品,打造村级名茶。

(6)、策划特色旅游项目。休闲观光旅游业方兴未艾 ,诸暨赵家镇就是打造千年香榧林(国家森林公园)和樱桃节这两个拳头产品,诸暨同山的酒文化--同山烧,山下湖的珍珠美丽旅游线,大唐的袜子节,枫桥的衬衫节。我建议可以参考攀岩、户外探险等刺激性的旅游项目,争取体育局的支持。

(7)、成立孙家畈休闲山庄。 我们可以以股份形式参股,吸引外地创业者回乡投资,人多力量大,而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脉,甚至可以以固定房子资产反馈给投资者,让投资者放心安心。由村委会统一管理,经营,然后统一分红。

A、特色山珍--种植或收集山上的野味,例如:地衣、马兰头、野蕨菜、蘑菇、竹笋、娃娃菜、高山蔬菜……

B、特色水产--田鱼(丽水青田特有稻田养殖,可以引进)、大鲵(人工养殖娃娃鱼)、石斑鱼、汪刺鱼、鲶鱼、桂鱼、乌鲢……

C、特色养殖--野猪、天鹅、梅花鹿……

D、特色垂钓--人工鱼池、摸泥鳅、钓黄鳝、采莲蓬……

E、特色休闲--攀岩、野外拓展训练、真人CF枪战……

F、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完善村谱,走访老人,回忆革命事迹,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馆)

G、开心农场-- 我们可以建设小块开心农场,用篱笆围出一小块,架上摄像头,通上网络,出租给杭州上海城里人,帮他们打理。

H、夕阳红村居--利用到公山尖的大路边,建造一些具有江南特色的小房子,租给城里人来养老度假,利用他们的消费市场带动村级经济。

7、发展电商营销项目。 利用村电脑室,组建电子营销员,大力推进电商换市,拍摄网络视频,开设孙家畈网站,请专业的老师指导网站建设,网络营销,把孙家畈推广到杭州、上海、全中国。开设“孙家畈旅游节”(草莓节、葡萄节、茶叶节、野外生存拓展节……),邀请电影电视导演来孙家畈采访选景等,扩大知名度,吸引杭州上海老年人来孙家畈来旅游观光、养老休闲,打造旅游金字招牌。

(二)实现淳杨靓丽新干线

1、打造新干线精品风景线。以营造亮点、精致打造为目标,围绕村级主干道路全面推进沿线村庄整治,主要实施沿线植树绿化、道路整治亮化、墙体立面改造、违章搭建清理、景观全线布点等五项内容,重点完成村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面”实现全域打造。

2、推进“森林孙家畈”行动。按乡村扩绿添景、庭院增色提档要求,大兴植树绿化,做到村村有计划、户户有落实、人人有任务,重点开展护村林建设、村道绿化、河道绿化、庭院绿化、公共绿化,全面普及农村公园,森林村庄基本覆盖,建设“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生态园林乡村,实现村庄美、景观美、生态美。

(三)提升孙家畈村人文素养

1、提升文明素养。着力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开展人文、爱国主义国防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村蕾计划”等行动,普及科普知识,积极创建市县级文明村、科普示范村,将新农村建设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和激励全乡人民爱护家园、建设新农村,意识到不仅要家里美,更需要村庄美,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实现农村居民素质提升,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理念。

2、繁荣农村文化。加大文化教育投入,新建乡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基本实现村落文化宫全覆盖,普及农村图书室、教育室、宣传长廊等文化场所,大力培育农村文化人才,推进农民工程,完善村级信息网络建设,着力打造智慧村庄。推进农村文体活动,全面更新文体设施,建设健身公园、活动中心等文体娱乐场所。加快文化阵地建设,普及农村妇女健身队伍,发展壮大孙家畈舞狮队、竹马队、女子排舞队、孙悟空组合唱等民间文艺组织,推进民俗文化村市重点文化企业建设,积极举办农民文化节和各类文艺活动。

(四)实现农村经济新发展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化技术提升农业,用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用生态化理念打造农业。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不断扩大规模化、设施化、精品化基地面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围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名特优农产品影响力和附加值;开展观光休闲农业高效设施农业。

2、培育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力支撑和发展后劲,各村要立足实际,深挖潜力,用好资源,创新思路,着力增强造血功能。提升现有集体资产,学习借鉴孙家畈村经验,对已发展村级资产,加强科技创新和后续管理;灵活利用村级资源,用好生态人文资源、集体房产资源以及村庄梳理改造的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鼓励村企合作开发,兴建村级经济发展项目;积极探索吸引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等新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新发展。

(五)和谐村级基础网络

1、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干部、党员先锋作用,率先垂范,全力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村。通过组织教育培训、外出考察,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的能力;通过推进活动,评选好干部、好搭档、先锋党员,树立先进学习典型,充分激励工作积极性;通过实施后备干部培育行动,积极吸纳农村优秀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的基层干部队伍。

2、引导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广泛宣传、示范带动,让群众看得到成绩,听得到实效,学得到做法,使新农村建设深入民心;通过开展“美化家园·争创百佳”活动,有效激发群众建设家园积极性;通过发挥代表、妇女、青年作用,建立代表督查、妇女评星等多支队伍,积极引导群众自觉配合、主动参与;通过发挥新农村建设同乡促进会作用,凝聚人心,聚全乡之力建设新农村,形成村村互比、户户互督、人人参与、合力共建的良好局面,为整乡打造奠定扎实基础。

3、推进村级管理创新。借鉴“枫桥经验”,推进“六五”普法教育,化解基层矛盾问题,实现农村和谐稳定。借鉴城区物业管理经验,开展农村社区化管理试点工作,在村庄建设、民主管理、便民服务、绿化养护、社会治安以及三资管理上探索高效可行的管理模式,促进村级管理创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六、实施步骤

本次工作实施时间为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分四个阶段推进。

1、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2月)。乡村两级联动,逐级召开动员大会,拟订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队伍,部署落实前期准备工作,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2、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3月1日-2013年11月15日)。对照本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各职能办公室制订实施细则和考核方案,将任务落实到村,责任到人,各村按照任务要求,因村制宜拟定工作方案,全面组织实施,以实际行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幸福美丽家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3、考核验收阶段(2013年11月-12月30日)。由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牵头,党群、宣传、农业、城建、政法、妇联、团委、文化站等职能办公室组织实施,联合相关部门、党代表、人大代表、老干部组建考核组,对各村、各项目进行月督促、季抽查、半年巡查、全年考评,使整乡打造幸福美丽新农村行动扎实推进、有力实施、取得实效。

4、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12月1日-2014年2月20日)。各村要对照任务要求,做好年中、年末总结,开展“回头看”活动和自查自评,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通过实践经验积累,不断推进工作进程,为新农村建设提升发展奠定基础。

七、保障措施

1、领导挂帅,责任落实。实行书记、村长领导亲自抓、村委分头抓,明确人员,落实资金,加强协调,抓好落实。成立以孙家畈村委书记为组长,村长为副组长,打造幸福美丽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检查、指导、督办、考核。

2、多种宣传,点燃氛围。通过会议发动、广播宣传、横幅、网络信息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在全村范围内全面掀起新农村建设工作热潮,做到家喻户晓,及时总结好思路、好经验和好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努力营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3、政策激励,保驾护航。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行以奖代补,对森林孙家畈行动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财政将分别每年补助,对村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村庄整治等将继续给予大力扶持。加强干部工作激励,将本项工作列入联村干部、村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提高干部考核激励基数,对做出积极贡献的干部、群众给予表彰激励。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开展千村美丽、万村整洁、水路房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改善行动,有重点、分层次推进全县以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为重点的“千村美丽”示范工程建设,把**村建设成为生态产业持续发展、基础条件全面改善、环境面貌整体提升的宜居宜游美丽村庄,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行动计划》,结合**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乡**村位于**县**乡最南端的**,距离**县城25公里,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古迹为一体的高原生态村,区域内有**等自然人文景观。2011年被**市确定为全市旅游专业示范村。区域内的**生态休闲旅游区被评为“绚丽**”2013十佳旅游景区、全国山地户外训练基地,**国际自驾游营地获评西部自驾游示范营地,入选2013中国旅游风云榜自驾游宿营地排行榜十强,**油菜花景观获“中国美丽田园”称号。2014年,**村被列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生态、绿色、和谐”为主题,以农村环境整洁为突破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按照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的目标,坚持点、线、面相结合,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力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着力将**村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村庄布局合理、村容村貌整洁、产业支撑有力、公共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群众生活幸福的美丽家园,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文底蕴的美丽乡村。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村地域特点、产业条件和发展水平,结合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规划,统筹兼顾当前与中长期发展需要,确定建设重点,细化美丽乡村行动点、线、面的区域布局和功能定位,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有重点、分阶段逐步推进实施。

2、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立足**村经济基础、资源秉赋、区位优势、人文积淀等条件,实行梯次培育,优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突出抓好村庄整治和交通主干道沿线、风景区建设,在此基础上,顺应发展变化趋势,区分轻重缓急,实行环境整治和改造提升相结合,逐步完善配套,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哄而上和违背群众意愿的大拆大建,杜绝劳民伤财,确保取得实效。

3、坚持城乡统筹,彰显特色。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在着力提升**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注重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中丰富的生态内涵,统筹抓好**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绿化美化、历史遗存与文化保护开发等各项建设,凸现农村农业生态理念,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乡村田园特色,防止贪大求洋和千村一面。

4、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充分调动农民自身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示范引导,建立政策扶持、资源整合、部门协作、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防止大包大揽和形象工程。

5、坚持发展创新,长效推进。立足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拓展思路,大胆突破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等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完善手段,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整合行政资源、集中社会力量,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协同协作的良好局面,巩固和发展建设成果。

四、总体目标

围绕“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思路,突出“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发展定位,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加快完善**村旅游观光、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设施,推动旅游资源向旅游产业转变,把**村打造成为“色彩天堂”的观光区、农家生活的体验区、通道经济的服务区,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的建设目标。

1、公共服务便利。立足完善公共设施,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在全面改善安全饮水、村庄道路、村民住房、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健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网点等公益设施,满足农民购物、休闲、娱乐、教育等日常需求。

2、村容村貌洁美。在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的基础上,促进居住社区化。村庄建设结构合理,整体布局错落有致,房屋建筑特色明显,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历史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较好地体现“美丽乡村”丰富内涵和鲜明地域特色。

3、田园风光怡人。以生态经济为引领,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田园风光秀美怡人,乡村生态旅游长足发展。

4、生活富裕和谐。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农民收入水平较高,物质生活富裕,文化生活丰富,邻里关系和谐,社会治安良好,乡风健康文明。

五、建设布局

按照“一轴四区”的功能分区和布局优化、产业强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五化”建设要求,重点围绕227线这一中心轴,建设四个功能分区。

1、休闲观光区。以**村文化广场为起点,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设置旅游公示栏、线路图,设计建设环村旅游路线,修建休闲观光亭和触角式的花海栈道,建设户外写生基地,推介骑马、骑骆驼等旅游休闲体验项目,开展历史遗迹、民俗风情讲解服务,让旅客近距离接触菜花,漫步花海,感受花香。

2、农家生活体验区。规划建设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观农家景、购农家物”为内容的农家生活体验区。突出农家特色,改造现有农户住房、庭院、厕所,修建农家乐、农家宾馆;突出农家风味,建设家庭式“开心农场”、“开心牧场”,让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开发牦牛肉、羊羔肉、土鸡、搓鱼子、咸油菜、黄参等农家特色小吃;突出田园风光,建设农家功能院落,让旅客住在农家,吃在农家,欣赏乡村美景,感受农家生活风味。

3、旅游产品展销区。围绕旅游产品研发,开发真空包装的千层饼、蜂蜜、花粉、菜籽油、土鸡、土鸡蛋等农副产品,刺绣、十字绣、钻石绣、串珠、鞋垫、千层底布鞋等传统民俗手工制品,围绕奇石、玉石开发,支持玉缘商贸有限公司开发一批石材雕艺旅游纪念品。在停车场附近,修建商业一条街,积极展销旅游产品,增加旅游收入。

4、生活服务区。配套修建停车场、公共厕所、加油站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金融、邮政、通信、餐饮、超市、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网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六、建设重点

1、基础设施改善工程。结合扶贫开发、农村危旧房改造、乡村道路建设、水利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文化共享工程、体育健身等项目的实施,加大项目整合力度,配套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体育广场、医疗卫生、农家超市等服务设施,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健全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全力打造“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服务优良、环境宜居、便民利民、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社区。年内硬化二、三、四、八组道路7.6公里,修建步行栈道0.8公里,铺设路沿石1.5公里,铺设渗水砖2500平方米,改造二、三、四组饮水工程4公里,治理排水渠0.8公里;新建小康住宅30户,改造门面100户;亮化道路2.9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55盏;新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1处,设置旅游公示栏1处。

2、环境整治工程。以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能源为重点,推进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广泛开展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清院落及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着力建设“村庄绿化、道路硬化、环境净化、街道亮化、家庭美化”的生态文明新村,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保护好农村原生态的田园环境。沿227线绿化人行道1公里,栽植云杉300株;村内栽植云杉960株。修建垃圾集中堆放池2个。配套垃圾箱80个,卫生改厕100户,制作文化墙214户813平方米。

3、产业培育工程。坚持把特色产业培植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作为示范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来抓,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行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集中度,夯实农民收入倍增目标的基础。积极推进饲草等特色产业发展,新建饲草、苗木千亩示范基地1个,引进油菜新品种,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的高芥酸油菜3500亩。投资150万元改建新建农家乐10户。与兰州商学院等高等院校积极衔接,修建户外写生基地。坚持旅游产业组织化推进,发展旅游专业合作社2个。

4、农民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民素养提升作为美丽村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提高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为目的,采取聘请专家指导、选派技术人员驻点、开展集中培训、组织赴外观摩、示范农户带动等多种形式,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确保示范村每户中有1名科技明白人,所有外出务工人员掌握1至2门致富技能,努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年完成农民培训400人(次)。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倡导文明新风,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努力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有生活质量的“四有”新型农民。严格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议事、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等村级民主管理制度,让农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村民参与管理、支持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加快村级民生事业发展,力争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以上,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计划生育指标考核合格率100%,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治安秩序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90%以上;加强诚信建设,提高村民诚信度,诚信农户达95%以上。

七、投资概算

**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总投资2201万元,其中: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和整合其他项目资金872.6,群众筹资筹劳648万元,招商引资680万元.

1、硬化四、八组道路5公里(宽4米,厚度35厘米,配套边沟等),投资145.6万元;

2、修建步行栈道0.8公里,投资22.4万元;

3、铺设路沿石1.5公里、渗水砖2500平方米,投资22.7万元;

4、改造二、三、四组饮水工程4公里,排水渠治理0.3公里,投资10.3万元;

5、新建小康住宅30户,改造门面60户,投资385万元;

6、亮化道路2.9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55盏,投资29.2万元;

7、新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1处、硬化场地800平方米,设置旅游公示栏1处,投资115.2万元;

8、沿227线人行道绿化1公里,栽植云杉340株,投资42.64万元;

9、村内绿化1.5公里,栽植云杉960株,投资37.1万元;

10、修建垃圾集中堆放池2个,配套垃圾箱80个,投资75万元;

11、制作文化墙214户813平方米,投资3.66万元;

12、改建新建农家乐10户,投资450万元。

13、招商引资860万元,修建户外写生基地1处,发展旅游专业合作社2个。

八、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的系统建设工程。为了加强工作协调,一是县委、县政府成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谋划部署、协调指导和组织推动。二是**乡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组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建设的具体目标要求,分解靠实年度任务,明确落实工作责任,严密组织实施,加强工作协调和督促,按时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各涉农相关部门都要围绕各自任务,确定领导和工作人员,明确职责,靠实责任,全力以赴推进,真正做到“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

2、广泛宣传,层层动员。一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层层动员,使示范点建设的目的意义、工作内容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积极动员、引导和激励群众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二是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组织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中的作用,以自下而上“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机制为抓手,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在村民民主议事集体协商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原则,优先解决群众最紧迫、最需要的公益事业,逐步破解基本民生难题。三是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推进项目公开、合同公开、投资额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四是深度挖掘先进典型,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新进展、新成就、新典型,深入总结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3、整合项目,加大投入。一是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在省级财政预算中安排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市县财政同比例进行配套补助,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四两拨千斤”和“聚合”的作用。二是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以美丽乡村示范村为平台,加大扶贫开发、危房改造、通村道路、安全饮水、小城镇建设、农村改厕、土地整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造林绿化等相关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做到项目多渠道争取,资金集中使用,成果各方共享。三是积极引导各类能人返乡回村创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美丽乡村建设领域,多渠道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着力构建筹资和多元化投入新机制,吸纳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4、改进作风,真抓实干。一是把人居环境改善纳入“三农”工作考核内容,强化整体工作的调度运转、全面指导和督查、衔接各方面工作,紧紧围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建立季度通报、半年检查、年终考评工作制度。二是采取“专项督查、跟踪督查、综合督查、调研督查”等方式,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干事办事效率。三是审计、监察、财政和规划项目的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和规划执行的监督检查责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保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5、改革创新,完善机制。一是积极探索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加大创新力度,争取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生态农业、农业支持保护、农村金融、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二是及时跟进美丽乡村相关设施的营运和管护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自来水管理、道路养护、垃圾污水收集处理、村庄卫生保洁、矛盾纠纷化解的长效机制。三是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落实和完善“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制度,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民主法制治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好邻里”、“好儿媳”、“和谐家庭”、“美在农家”等创评活动,深度挖掘凡人善举,倡导新风正气,发挥典型引导作用,大力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带动农民整体素质、思想境界、道德操守大幅提升。

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镇三二村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和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精神和临泽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基本情况

**镇三二村距**镇人民政府10公里,位于**镇西部。现有9个合作社,415户,1503人,耕地面积5950亩,2013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881.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47.5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在整村流转土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张掖国家级玉米种植“四化”示范基地为契机,稳定土地流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各项产业转型跨越发展,以肉羊、肉牛为主的支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露地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不断凸显,全村已形成机械化玉米制种、日光温室蔬菜,露地葡萄,奶、肉牛产业,劳务输出的五大产业格局,建立机械化玉米制种5000亩,建造日光温室100座,钢架大拱棚50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5000平方米的连体拱棚1座,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1个,饲养肉牛1300头,肉羊6800只。

二、建设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三二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人居、环境、经济、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四化”示范村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做到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明显优化;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建设内容

(一)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防洪工程建设 沿北部山坡新建防洪堤坝3公里,修建泄洪闸3座,开挖泄洪渠3条,长1.5公里。

2、村社道路建设 对5条12公里田间道进行砂石铺垫,

对村委会3条4公里主干道铺油罩面。

3、土地平整项目 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对我村涉及天生场的4、7、8、9社农户进行宣传动员,进行土地平整,平整土地4000亩。

(二)加强环境治理,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1、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修建垃圾池2个,购买垃圾车20个,垃圾桶45个,垃圾斗19个,架设排污管道300米 。

2、危旧房改造 完成危旧房改造10户,使村整体面貌得到提升。

(三)优化公共服务,完善服务设施

1、在村委会主干道两侧架设太阳能路灯60盏,实现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

2、抓好村庄绿化,在村社主干道两侧修建花栏,并对村委会4公里主干进行绿化,栽植国槐1000株。

(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1、葡萄专业村建设 立足北部荒滩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我县对发展现代农业进行扶持的政策机遇,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葡萄产业,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转型增收致富之路。通过宣传动员,典型引导,动员农户在在北部荒滩新定植露地葡萄600亩,达到1000亩,修建蓄水池2个,埋设管道12公里,配套1000亩葡萄管灌设备。新增变压器4台(100K)提高村民诚信度,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筹资及资金概算

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在运转经费筹措方面,在省、市、县三级财政拨付项目经费的基础上,乡政府和村委会积极筹措必要的经费,确保人员工资和日常工作运转费用。我村美丽乡村试点建设项目计划总953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229万元(省以上172万元,县级57万元),部门整合资金676万元,村级筹集资金48万元(群众筹资筹劳42万元,村集体投入6万元)。具体计划如下:

1、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43.2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66万元(省以上124.5万元,县级41.5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40万元,村级筹集资金37.2万元(群众筹资筹劳37.2万元)。

(1)道路建设:计划投资163.2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06万元(省以上79.5万元,县级26.5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0万元,群众筹资筹劳17.2万元。主要对5条12公里田间道进行砂石铺垫,以及对村委会3条4公里主干道铺油罩面。

(2)防洪工程建设:计划投资80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60万元(省以上45万元,县级15万元),群众筹资筹劳20万元。

(3)土地平整项目建设:计划投资400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400万元,平整土地4000亩。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总投资70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63万元(省以上47万元,县级16万元),群众筹资筹劳5万元。

(1)村庄绿化:计划投资10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8万元(省以上6万元,县级2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万元,主要在村社主干道两侧修建花栏,并对村委会4公里主干进行绿化,栽植国槐1000株。

(2)路灯架设:计划投资60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55万元(省以上41万元,县级14万元),群众筹资筹劳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

3、卫生及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总投资48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8万元。

(1)环境连片整治:计划投资42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42万元。 修建垃圾池2个,购买垃圾车20个,垃圾桶45个,垃圾斗19个,架设排污管道300米。

(2)危旧房改造:计划投资6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6万元,完成危旧房改造10户

4、特色产业发展:计划投资192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186万元,村集体投入6万元。

1、葡萄专业村建设 :计划投资167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161万元,村集体投入6万元。主要在北部荒滩新定植露地葡萄600亩,达到1000亩,修建蓄水池2个,埋设管道12公里,配套1000亩葡萄管灌设备。新增变压器4台(100KW1台、30KW3台),建设高压线600米,低压线300米,20KW高扬程水泵4台,定制防风林带4公里。

2、蔬菜示范园建设:计划投资25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25万元,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新建占地5000平方米连栋拱棚2座。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成员为组员的三二村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落实工作责任,严密组织实施,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办黑板报、设宣传栏、悬挂横幅、张贴、召开会议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3、形成工作合力。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牵头作用,三二村党支部、村委会履行建设试点工作的主体职能作用,乡上各有关站所和乡属机关单位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形成推进试点工作的整体合力。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三二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共同进步,持续发展。

4、狠抓工作落实。按照方案要求和建设标准,明确人员、任务、职责、时限要求,加强监督检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解决,确保按时限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人文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4

人文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提升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民族灵魂的塑造。不断挖掘教育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内涵,锻造和培育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能铸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国家和民族才能两翼齐飞,屹立于世界之林。现代社会呼唤现代教育培育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才,呼唤现代教育塑造民族的灵魂。纵观国外,人文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但人文素质令人堪忧,“只有技术,没有文化”。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中急需重点研究的问题。

加强人文校园建设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人文校园是以人为本,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励,充满了人文智慧和人文关怀,充满思想、底气和智慧的校园。是以提高师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校园文化为根本。建设的程度集中反映出师生、学校的发展、精神风貌、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等状况。在人文校园的熏染和浸润中,师生的活力被激发、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富有特色、学生富有特长,课程富有特点,学校教育不断产生新质,积淀深厚文化底蕴。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的精神家园,是凝练学校文化精神,打造校园文化精神品牌的关键,是提高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标志,更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建设人文校园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文件精神和綦江县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文校园建设的实施意见》促进人文校园建设,切实增强校园文化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推进特色学校的形成,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建设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校园文化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物质文化熏陶人,以制度文化规范人,以人文化的研培塑造人,以人文化的课程培养人,以人文化的活动培养人,以人性化的关怀爱护人为人文校园建设思路。积极创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特色化、和谐化、多样化的精神家园、学习乐园、生活公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人文校园。

二、创建目标

1.2011年7月—2011年12月全面规划,动员布署。

⑴精神文化层面:让全体师生员工在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方面形成共认,创设“一个理念”、“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个校训”、“六种作风, “十个共识”为目标,提炼学校精神,提高全民素养、提升文化品位,建设有特色的人文校园。

⑵物质文化层面:对学校的环境布置、建筑设计、室内外装饰等物质条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力求做到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传递学校教育信息,渗透学校意志、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充分发挥育人作用,激励学生、教育学生。

⑶制度文化层面:形成校园内丰富多彩的各种制度,让制度内化为个体符合制度规范的自觉要求。通过制度的贯彻、执行把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围。

⑷文化活动层面:搭建各种活动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去参与,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得到润育和丰满人,塑造自己完善人格。

⑸人文化的研培层面:把高标准的塑造教师人格形象、增强教师人格魅力,提升教师的业务技能,放在首位。建立人文化的研培体系,外塑仪表,不断完善自我形象;内修素养,不断提升自我内涵;夯实本位,不断升级自我能力。采用“在学习中夯实基础、在研究中发展创新、在反思中提升理念、在互动中共同成长的研培方式,内外兼修,努力塑造 有品位、有魅力”的典型教师。

⑹人文化的课程层面:在人文化的管理体系下建立以“人文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整合显性课程,落实新课改精神;挖掘隐性课程,积淀文化底蕴;开发校本课程,系统开设“2+x”拓展性课程,强化习惯养成,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努力塑造高素质人才。

⑺人文化的关爱层面: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构建人性化的关爱体系,开设心灵驿站、开展网上沟通、实施心理辅导机构等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充分的挖掘教师的智慧和才能,设立最佳创新奖、探索奖、进步奖,园丁奖,最有希望奖、顾全大局奖、比翼双飞奖和和谐团队奖等,关爱教师的精神需求;关爱教师的家庭生活,让家庭生活充满的人本关怀。

2.2012年1月—2012年12月按指标建成人文校园。

3.2013年1月—2015年10月实施研究,总结提炼。

4.2015年10月—2015年12月自评申报,考评达标。

到2015年,学校达标建设成为人文校园,师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校充满人本关怀,学校更具特色、品牌和亮点。

三、创建原则

1.思想性原则: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人文校园建设。

2.人本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人在人文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把教育人﹑培养人、感染人、激励人作为人文校园建设的工作方向。

3.科学性原则:人文校园的建设需要科学、规范的运作。从方案的设计到规划的拟定,从人文精神的提炼到人文景观的建设,从办学理念的提升到办学思路的调整,都需要坚持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4.动态性原则:校园人文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要有前瞻意识,坚持与时俱进,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

5.整体性原则:人文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要做到整体格局与建筑相宜、语意与区(室)相宜、装饰与环境相宜、图案与文字相宜、历史与现实相宜、动态与静态相宜、美感与育人相宜。

6.特色化原则:在人文校园建设中,做到规划和设计格调鲜明,内容的选择和编创具有创意,既注重规范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7.主体性原则: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观点,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8.体验性原则: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活动体验,促使学生通过体验转变观念。

9.熏陶性原则:借助有益的人文素材和人文环境给学生以潜移默化式的熏陶。

10.创新性原则:建设与实施要围绕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建设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校园文化为目标,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科学的创新精神指导和组织实验工作,力求在培养途径和模式构建上有新突破。

四、主要任务

㈠突出核心性,搭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及新平台

1.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⑴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

⑵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结构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加强对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途径方法构建和实施

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

创建开发机制,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素材和人文教育培养资源。确立筛选原则,按照培养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归类提炼素材和资源,以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素材和人文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人文教育”系列校本教材。

把加强学科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人文教育作为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科研和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着力建设充满人文气息的“人文课堂”,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素的教学,在学科教学中寓人文教育于学科教学中;在地方课程中开设系列人文选修课;在活动类课程中,贴近生活、体验感悟、得以内化;在校本课程中设计“2+x”拓展性课程,拓展人文教育领域,实现其健康的意志品格塑造、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加大素质教育推进力度,促进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⑵深入推进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

红色歌曲、经典名著、革命故事、励志箴言等蕴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构建以“唱读讲传”四位一体活动体系及内容,传唱励志、感恩、校歌班歌等歌曲;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构建实施方案、操作流程,实现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和精品化,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的有效载体、成为学校塑魂工程和素质教育创新工程。

⑶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巡回宣讲和专题讲座

成立学校、年级、班级宣讲团,深入到各学区、各年级和班级广泛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每一个学生知晓其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邀请专家学者和有专门研究的学生家长来校举办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会和专题辅导会,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和推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并不断将活动引向深入,取得实效。

⑷依托学生社团、小组活动广泛开展学习研究活动

依托少先队、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社团,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活动,在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加强对学生学习型社团活动的领导和指导,指派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加强对社团学习研究活动的指导。加强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学习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组织社团成员学习研究的能力。

⑸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教育平台

在校园网站、班班通、QQ群、红领巾广播站上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研究专项平台,围绕其基本内涵,分别设置相应栏目,并将有关学习资料、理论文章和工作文章注入到栏目中,供广大学生们学习使用和借鉴。

⑹开辟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传统节日、重大庆典等时间,通过领导讲话、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演讲赛、辩论赛、征文赛、黑板报和开办宣传橱窗等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3.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领导

⑴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大力支持、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校共同关心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强大合力。教导处、德育处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年级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切实负起责任,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⑵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保障机制

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立完善保障机制,要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条件,部门干部、建立指标评估考核班主任和教师工作,设立专门的表彰制度和奖励制度,确保教育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者队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队伍素质的高低、工作的态度和精神状态。构建一系列措施,提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一支政治可靠、作风顽强、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兼职教育工作者队伍。

㈡突出特色性,锻塑、凝练校园精神文化“一个理念”、“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个校训”、“六种作风, “十个共识”

1.提炼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不是简单的外在植入过程,也不只是仅仅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而是一个在追求教育本质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应通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精神文化。学校教育就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作为基础教育,就是习惯加特长的教育。好的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加强师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协调科学发展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定格为“习惯成就一生”并加以阐释,丰富其内涵,使之成为办学、治校、育人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2.塑造一种精神。培养狼道精神。

3.培养一种意识。用“大福利观”引导全体教师乐于奉献。

4.践行一种校训。“踏实做事,诚信为人”

5.打造六种作风。(校风、党风、干风、教风、学风、班风)

积极向上的校风

形成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形成健康和谐,踏实肯干,积极向上、不断奋进、情满校园的校园风气。编制校赋,创作校训,设计校旗、校徽,让其图文并茂,寓意深刻;创办校报、校刊、校歌,确定校树、校花体现本校特色,反映学校师生的文化生活;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展示学校历史变迁、重大事件、典型人物和素质教育成果;建成校内人文基地,使全体师生对学校精神具有认同感和自豪感。

3.锤炼敬业奉献的教风

加强人文建设,焕发校园人文生机,最根本的是加强教师人文建设,一所学校人文品位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关键取决于教师群体素质。在倡导班子要具有“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让教师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教师树立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骨干、名师制定工作和教师帮扶计划下,锤炼出敬业奉献的教风。

4.培育勤奋进取的学风、班风

加强对师生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师生的思想行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行为等习惯,以此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班风,引导师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人的事情帮助做,集体的事情一起做。

6.达成“十种共识”。 即一校徵、一校旗、一刊、一歌、一树、一花、一陈列室、一荣誉室、一展示室、一基地”

5.建立一种关系。即建立一种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把人文校园建设与文明单位建设融为一体。努力构建 “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群体的新型关系,即“领导与朋友” “师长与朋友” “朋友与朋友”的关系。构建一种平等、和谐、融洽、友爱人际关系。

㈢突出品位性,创建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实施、生活资料等等,是人文校园的外在标志,更是人文校园生成的条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文化风格和精神风貌。

1.营造靓丽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

构建人性化的自然环境,创建花园式的绿化环境,把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三化”工作落实到位。

2.打造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环境。构建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创建完善的校园文化网站,为校园的文化内涵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文化交流平台。

3.塑造高尚优雅的校园人文环境

⑴形成浓郁的标语、标识文化。

在校门口、球场边、教学楼、楼层走廊、学术厅、功能室、在教室、悬挂标语。在校道门口,楼梯口拐弯处,办公室、绿化带等醒目位置设置标识。建设警示标语,征集各种警示标语,与文化标语相得益彰,彰显人文校园特色。

⑵形成丰富多彩的橱窗文化,展板文化,墙体文化,建成沟通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园地,学生文化活动的阵地。

⑶开辟主题鲜明的楼层文化。各个楼层确立不同的主题,分别建成“艺术走廊”、“名人走廊”、“科技走廊”、“双语走廊”、“随笔走廊”“灵动走廊”等主题鲜明的楼层文化。

㈣突出规范性,建设完善学校制度文化

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实施人性化管理。规范学校人性化建设实施行为。

1.建立三级管理机制

成立校级领导班子统筹规划制定发展目标,学校教导处、德育处制定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和全过程管理,年级组和教研组拟定学期计划,组织研培活动,负责反思总结。形成高效运作的管理机制。

2.建立健全各项可行的规章制度

建立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领导小组的例会制度,人才培训制度,学校经费管理制度,领导小组管理职责,教导处德育处工作职责,年级组和教研组工作职责,教师常规管理要求,研培制度,实施综合评价量表,课程资源开发制度,学校人文校园建设民主参与决策制度,科学规划制度。

3.建立民主参与机制

发扬民主管理,建立领导小组议事例会规则,搭建民主管理通道,形成教代会、专家、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决策校园人文建设。

4.建立课程开发机制

挖掘人文教育素材,建立筛选原则,评估素材价值,制定标准分类,构建人文教育内容体系,确立编制原则,构建校本教材。

5.建立活动实践机制

建立活动实践系列制度及方案,设计多样化活动形式,构建操作流程,评估活动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师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6.建立环境熏陶机制

建立多样化的人文物质环境,以个体和集体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反思行为内化自我。

7.建立考评机制

建立教师工作考评细则、师德师风考评细则、学生家长考评细则等多项考评制度;建立考评操作体系;每学期学年对教师进行考评。

8.建立多种激励机制

采取树立典型,团队与个人评选,政策奖励,政策奖励,鼓励师生优先发展。

9.自我发展机制

建立外部监控与保障的指导评价体系,建立学校内部组织职责,制度标准,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的自我评价体系,实行自我评价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实施评价,评估学校人文建的发展程度。

10.建立监督保障机制

建全组织,健全监督评估组织,明确职责,完善制度(支部会,民主生活会、教职工大会等制度,及人文校园建设质量监控制度和评估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做好内部的监督保障工作;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督学团参评制度。)以科学的标准具体操作流程实施,监控评估保障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的工作。

㈤突出精品性,建立以“人文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实施教学

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设置,以基础类学科课程、活动类课程、探究类课程,励志修身类课程,拓展课程为基点,建立以“人文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1.基础类课程。构建“三层六度”新型课堂,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⑴加强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改革,建立新型课堂,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⑵加强体育、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建立新型课堂,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⑶加强其他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分析研究学生人文教育的切入点,建立学科人文教育内容体系。以“三层六度”新型课堂为导向,构建适合于学科人文教育的新课堂。

2.活动类课程。开设间操课,项目内容体现趣味性、特色性、创新性,活动开展多样性,开展体现流程性即:响铃后分班教室外排队—-有序到操场集合---课间操---自编操---分组活动---集合整理总结。以加强发展学生体育能力、习惯、兴趣、意识等人文素质的培养。

3.实践探究类课程。设计人文实践活动序列内容,确定基本形式,以艺术节、文艺演出、欣赏电影、话剧、艺术表演、参观博物馆、人文景点等活动形式开展艺术熏陶活动,欣赏艺术、感悟人生;以学生科技节、运动会、远足、拓展训练、值周管理、对外交流活动、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参与生活、感受人生。

4.励志修身类课程。设置励志修身内容,安排励志修身内容进入课堂进入活动,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提高修养、塑造人生。

5.拓展性课程,以选修类为主,开发校本课程,系统开设“2+x”拓展性课程。

⑴调整课程计划。每周五下午安排两课时开设“2+x”拓展型课程。

⑵制定“2+x”拓展课程实施方案,确立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培养目标、“2+x”项目及系列内容、组织形式、管理措施、评价方式。

⑶建立“2+x”拓展课程教学管理系列制度。如项目实施方案、技能培训安排意见、学期教学计划、课时教学教学设计、课堂活动记载有评价方案、课后反思。

⑷开发利用“2+x”拓展课程资源。建立校本课程开发机制,挖掘课程素材,建立筛选原则,筛选课程内容,形成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实施内容的系列性、层次性、拓展性和延续性,以此构建“2+x”拓展课程项目内容系列校本教材。即体育类:门球、足球、篮球、乒乓球、跳远、短跑、踢毽、象棋等。艺术类:合唱团、朗诵、器乐、舞蹈版画、中国画、泥塑、十字绣、剪纸、书法。科技劳技类:车模、海模、空模、建模等。

⑸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设置“2+x”拓展课程项目门类。

①体育类设为田径类项目:六类跑,一类跳,一类投。四类球,两类操。两类民族传统类项目。

②艺术类

艺术表演:两种唱。三种舞。三种吹奏乐器。三种键盘乐器。中外民族弹拨乐器、打击乐器等。曲艺,课本剧等。故事、朗诵、相声、快板等。地方曲艺:方言小品等。

美术:版画、素描、写生、中国画、水彩(水粉)画、漫画卡通、电脑绘画等。工艺、设计,竹木材、土陶艺、纸材、线材、石材、纤维等。塑型、剪纸、刺绣、编结、针织等。

书法:硬笔、软笔规范化书写、书法作品等。

摄影:人物、景物、自然摄影;数码摄影(摄像)、胶片摄影合成等。

③科技、劳技类:

制作:废旧物体小制作,车模、海模、空模、建模、等制作,电脑设计制作。

科技实验:

种养植:花草木种植

小课题研究:

科技小发明、机器人项目等。

科技、综合实践:研究报告,创新论文和环保征文,手抄报等。

⑹加强活动教学研究,建立“活动—操作”模式。(建立学习目标,激起学习需要;参与实践活动;分析活动结果,概括学习所得;反思活动过程,促进迁移运用。)

⑺搭建展示平台。建立“2+x”特色技能展示队伍,落实名称 及展示内容;建立展示形式,(校内开辟“文化长廊”,艺术陈列室,公开展示、陈列学生的优秀作品,利用体艺节、科技节、六一节、广播站、主题班会、县际活动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⑻是构建“2+x”评价体系。构建以技能标准重点的,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特长发展的“2+x”评价体系。

⑼建立保障措施。加强人、财、物三方面投入,改善活动实施和教学条件。

㈥突出主体性,搭建人文化的研培新体系

1.外塑仪表,师德教育为核心,开展“超越自我、做有思想、有能力、高品位的人”系列活动, 不断完善自我形象,努力塑造具有“大爱心”、“大智慧”、“大胸怀”的新时代教师形象。

2.内修素养,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构建三层次,个人层次、自我反思;小组层次、同伴互助;集群层次、专业引领;开展系列活动,研究“我们的教学问题”、讲述“自己的故事”、提高综合素质 、成立班主任论坛等,不断提升自我内涵。

3.夯实本位,建立科研工作与常规教研工作整合机制,自学与自练等机制,集体备课机制,采取“走出”与“请进”的学习机制,常规教研活动机制,不断升级自我能力。

㈦突出系统性,构建全员全过程育人新格局

1.突出一个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习惯成就一生”引领学校文校园建设。

2.创设学校精神

⑴一种精神:狼道精神

⑵一种意识:用“大福利观”引导全体教师乐于奉献。

⑶一个校训:“踏实做事,诚信为人”

⑷一个关系:建立一种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⑸六种作风:校风、党风、干风、学风、教风、班风

⑹十个共识:一校徵、一校旗、一刊、一歌、一树、一花、一陈列室、一荣誉室、一展示室、一基地

3.创设校园物质文化

⑴自然环境:创建花园式的绿化环境,把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三化”工作落实到位。

⑵校园网络环境:构建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创建完善的校园文化网站,为校园的文化内涵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文化交流平台。

⑶校园人文环境:塑造高尚优雅的校园人文环境

4.建立六套体系

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涵体系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体系(教材)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教学实施方式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活动实施方式

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领导体制

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机制

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保障机制

⑵人文校园制度文化体系。

⑶“人文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⑷人文化的研培体系。

⑸人文化的关爱体系

⑹人文化的评价体系

5.创设十大文化

⑴经典与现代相结合的环境文化

⑵课改与课题相结合的课堂文化

⑶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德育文化

⑷展示与交流相结合的活动文化

⑸人本与规范相结合的制度文化

⑹书香与读讲传相结合的弘扬主旋律文化

⑺聆听窗外与励志修身文化

⑻家校合作与新父母塑造文化

⑼师生共写随笔文化

⑽双语口才交际文化

⑾儒雅与动感相结合的艺术文化

⒍构建推行“六种模式”,促进人文校园内涵发展。

⑴行政管理模式

⑵德育教育模式

⑶课堂教学模式

⑷五种课程改革模式

⑸学习型校园的创建模式

⑹文明礼仪示范校和文明单位创建模式

五、工作保障

㈠提高思想认识

人文校园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校长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的重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广阔途径,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把人文校园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来抓;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通盘考虑,积极推进,力争在2015年底初见成效,建设具有特色的人文校园。

㈡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校长亲自挂帅,负总责。下设工作机构负责制订实施方案和建设标准,开展检查指导、考核评价等具体工作,全体师生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职责,扎实有序地推进人文校园建设。

㈢科学安排,统筹兼顾

学校要将人文校园建设活动与提高教育质量、创建标准化学校和争创教育名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加强校园硬件建设促学校人文环境的形成,以优化学校“三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开展各项校园活动促进学校的育人效益的提升,以人文校园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做到人文校园建设与学校其它重点建设工作统筹兼顾,齐头并进,成效明显。

㈣加大投入,增强保障

不断增加对人文校园建设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合理安排全体师生参与到“人文校园”建设中来,积极为校园建设献策献力;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校园建设必要的合理的经费投入,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㈤制定人文校园建设工作要点指导意见

各部门在人文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和部门职责,制定具体方案,体现出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并彰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人文发展、持续发展这一特点。

㈥加强督导与评价考核

建立人文校园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人文校园建设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和随机对人文校园建设进行过程性检查、阶段性评估和终结性验收。对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的年级,班级以及有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

㈦落实责任追究

对没有按照规定启动人文校园建设和敷衍应付的年级,班级以及个人,要追究责任,同时取消学校的年度创优评先资格。

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实施方案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按照《**年**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市基层文化广场建设,实现“到**年底每村建有一个文化广场”的任务目标,特制订《**市美丽乡村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实施方案》。

一、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文化广场是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开展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对于解决农村基础文化设施缺乏,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健全和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统一功能。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要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做到与乡村绿化、亮化、美化同步。鼓励文化广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相临而建,使之具备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青少年活动等综合服务功能。

(二)整合资源,合力推进。注重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统筹各级政府和各乡镇街道对公共事业的各种投入,发挥政策在资金引导等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农村文化广场有效融资机制,通过整合资源,使各项建设同步到位。

(三)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农村文化广场作为环境宜居、娱乐休闲、户外疏散的公共设施,要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在确保基本建设标准的基础上,人口较多、有条件的村,可视情况增加建设规模;人口较少、经济欠发达的村,可按人均0.6-1平方米的标准规划建设文化活动广场。

三、**年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一村翠绿、一塘清水、一处广场、一院洁净”的“四个一”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到**年底实现全市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村建有一处涵盖文艺表演区(“百姓大舞台”)、体育健身区、娱乐休闲区,适宜常年演出,原则上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二)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标准

根据我市村情实际,制订二类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标准:

一类标准:

①1000平方米以上的硬化活动场地,绿化率不低于30%,设计实用美观。②功能分区合理,有适宜常年演出的文艺表演区(“百姓大舞台”)、体育健身区、娱乐休闲区。③文艺表演区要有宽阔表演场地,具备条件的要设置表演舞台、灯光、音响等设施;体育健身区有健身路径和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设施。④建有文化宣传长廊,配备10米以上的宣传橱窗。⑤广场临近建有村级综合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内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培训室、排练室、游艺室齐全。

二类标准:

①500平方米以上的硬化活动场地,绿化率不低于30%,设计实用美观。②功能分区合理,有文艺表演区(“百姓大舞台”)、体育健身区、娱乐休闲区,适宜常年演出。③文艺表演区要有宽阔表演场地,具备条件的要设置表演舞台;体育健身区有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设施。④建有文化宣传栏,配备5米以上的宣传橱窗。⑤广场临近建有村级综合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内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培训室、排练室、游艺室基本齐全。

备注:1、人口总数在800人以下、经济有困难的村文化广场面积可适当减小,但不得低于人均0.6平方米;2、由多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广场分布多处的情况,可累各计算本行政村的文化广场总面积。

(三)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是基础,管理和使用是关键。各镇街要在抓建设的同时,结合**市“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惠民工程这一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按照“一个广场、一支队伍、一套制度、一个品牌”的要求,做好文化广场的管理和使用。“一支队伍”即每个村居组建1支以上的文艺队伍,有基本的演出服装道具,能够在“百姓大舞台”规范正常的活动。“一套制度”即建立健全文化广场长效运行机制,成立专门领导班子,派专人负责文化广场的使用管理和群众队伍的组织,做到有规章制度、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宣传报道、资料留存,并严格执行。“一个品牌”即每个村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历史文化资源和特点,形成一个文化品牌。

四、实施步骤

1、**年1-3月份,各镇街依据《实施方案》和建设标准、技术导则,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和基础条件,对所有农村文化广场进行规划设计汇总,市相关业务人员对建设村居进行指导支持。

2、**年4-6月份,实施示范带动,确定中心店镇、香城镇两个镇为全市示范镇重点打造。同时全市每个镇街要确定3—5个农村文化广场为示范点,为各村树立样板,调动文化广场建设的积极性。适时召开全市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现场会。

3、**年4-10月份,多措并举推进文化广场建设。对已建成的文化广场要加强管理和使用,重点组织好文化活动。对正在建设的文化广场,严格按照建设标准施工;对个别确实暂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充分利用村委大院、村内空闲地带等活动场所,开辟场地,建设简易的文化广场,确保**年底前达到建设目标。

4、**年11-12月份,对各镇街任务目标逐一验收,对完成建设任务较好的镇街进行表彰奖励。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镇街要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做到责任落实到岗、明确到人。

2、多措并举,强化资金保障。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将农村文化广场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要创新投入方式,采取“财政支持一点、村里自筹一点、共建单位帮助一点、群众投劳一点、社会捐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统筹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青少年阵地等部门资金,集中扶持文化广场建设。鼓励个人投资建设文化广场。

3、加大宣传,营造全民共建氛围。新闻媒体要开办专栏,及时刊播报道文化广场建设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欢迎阅读范文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方案》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策划方案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建设规划方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