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 导航 > [江文选学习心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江文选学习心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你不妨看看[江文选学习心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江文选学习心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第1版权所有,工作者共同的天地!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江泽民文选》中,对于继续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始终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江泽民同志在领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就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同志强调:“继续解决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提高我们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履行我们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责任,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要靠发展。”
发展必须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坚持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同志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加以检查和总结,看看是不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所以,无论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除了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条是绝对不能动摇的。”
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错失机遇,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滞;抓住机遇,就能赢得发展空间。江泽民同志深刻分析了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敏锐地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定要有主动精神和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发展是分阶段、分步骤的。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思想。
二、深化改革,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计划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1992年6月,江泽民同志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使得多年来争论不清的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一方面,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经济活力。另一方面,要克服市场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国家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指导和调控[江文选学习心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江文选学习心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中包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机制,等等。
三、扩大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紧紧把握经济全球化加快的趋势,强调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提出要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和领域。江泽民同志指出,要“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加速广东、福建、海南、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和开发”,特别强调要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
强调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着眼于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贯彻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要“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明确提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实施“走出去”战略,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长远发展。第1版权所有,工作者共同的天地!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江泽民同志深刻阐明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则。实践证明,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江泽民同志还强调,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始终保持对关键行业、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对我们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总揽全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子。
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解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对经济结构的问题,认识早、调整快,就主动;见事迟、调整慢,就被动。”“不把这件事抓好,就难以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难以在二十一世纪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要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把“三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发挥好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是落实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江泽民同志指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他号召通过几十年乃至整个21世纪的艰苦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区。
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加强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目的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把握客观规律,统一全党认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次全会上,江泽民同志还提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需要处理好的“十二大关系”,体现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注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等思想。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江文选学习心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江文选学习心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江文选学习心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江文选学习心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江泽民文选》中,对于继续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始终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江泽民同志在领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就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同志强调:“继续解决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提高我们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履行我们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责任,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要靠发展。”
发展必须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坚持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同志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加以检查和总结,看看是不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所以,无论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除了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条是绝对不能动摇的。”
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错失机遇,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滞;抓住机遇,就能赢得发展空间。江泽民同志深刻分析了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敏锐地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定要有主动精神和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发展是分阶段、分步骤的。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展阶段。在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思想。
二、深化改革,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计划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1992年6月,江泽民同志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使得多年来争论不清的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一方面,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经济活力。另一方面,要克服市场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国家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指导和调控”。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中包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机制,等等。
三、扩大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紧紧把握经济全球化加快的趋势,强调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提出要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和领域。江泽民同志指出,要“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加速广东、福建、海南、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和开发”,特别强调要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
强调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着眼于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贯彻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要“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明确提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实施“走出去”战略,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长远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江泽民同志深刻阐明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则。实践证明,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江泽民同志还强调,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始终保持对关键行业、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对我们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总揽全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子。
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解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对经济结构的问题,认识早、调整快,就主动;见事迟、调整慢,就被动。”“不把这件事抓好,就难以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难以在二十一世纪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要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把“三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发挥好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是落实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江泽民同志指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他号召通过几十年乃至整个21世纪的艰苦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区。
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加强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目的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把握客观规律,统一全党认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次全会上,江泽民同志还提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需要处理好的“十二大关系”,体现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注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等思想。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共产党员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牢牢把握新时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时代特征,解放思想,积极进取,勇于改革,乐于奉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一、正确把握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时代特征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虽然是党员应具有的本质属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但它的具体内容却是随着党的任务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更新的。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党的任务也不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任务是夺取政权、保卫政权,党员就要带头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和平建设年代,党的任务是巩固政权,为民造福,党员就要带头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本资料权属第1,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第1更多资料报告会上,曾庆红同志指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促使广大党员进一步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去,带领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这就为我们指明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胡锦涛同志强调的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更是为我们指明了新形势下,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要求。
二、正确理解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基本含义
所谓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理解: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情,党员就要带头去做并努力做好;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情,党员就要带头抵制,坚决不做,并与之斗争。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榜样和带头作用。共产党员要在工作、学习和一切社会活动中,以身作则,处处做群众的表率,带着群众干。二是公仆和骨干作用。共产党员要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当群众有思想困惑时,党员要正确给予解答;当群众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党员要主动热情地帮助解决;当群众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党员要挺身而出,全力维护。三是桥梁和纽带作用。共产党员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把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一方面要积极地、主动地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群众真正理解,自觉执行;另一方面要及时地、如实地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保证党的决策能够代表群众的利益,得到群众的拥护。
三、正确处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几个现实问题
1、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个人的人生追求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胡锦涛同志指出:“没有远大的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既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也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矢志不移而为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共产党员要坚持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树立起与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做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要坚持勤奋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坚持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带领群众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开拓进取,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2、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
共产党员作为彻底唯物主义者,既要正视个人利益的客观存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法地获取个人利益,又要使自己的个人利益无本资料权属第1,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第1更多资料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过程中,应注意不损害民利,更不能强夺民利,不能把个人利益的获得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能伤害群众的感情,不能超出法律和政策的规范;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当改革涉及个人利益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顾全大局、服从大局。
3、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
共产党的各级干部既要为政清廉,不以权谋私,又要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的利益。我们要放下架子、深入群众,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要注重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处处为群众着想,切实为群众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对一些因条件限制暂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耐心地说明和解释,得到群众的理解。全体共产党员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使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政策,衷心拥护、主动接受党的领导。
共产党员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江文选学习心得


江文选学习心得最新版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江泽民文选》的重要内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更好地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紧密联系“三农”工作实际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三农”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江泽民文选》(以下简称《文选》)中,有许多深刻论述“三农”问题的重要篇章。这些重要论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文选》,全面把握和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面把握江泽民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我国“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系统反映了我们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及时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三农”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我们党历来重视农民问题、重视农业发展的思想,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整体来谋划,提出了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战略思想。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不能靠任何别的国家来解决”。农业的基础作用是多方面的,“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就不可能有我国的自立;没有农业的积累和支持,就不可能有我国工业的发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他一再强调,农村工作是大头,“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党把农民问题解决得好……革命、建设、改革就顺利进行、蓬勃发展。”因此,“各级党委必须把农业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在上世纪90年代初,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放松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倾向,他及时指出:“全党上下一定要记取忽视农业必然带来严重后果的历史教训,千万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痛。”
稳定、完善农村基本政策和基本经营制度。在一个时期,曾有一些人认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有些地方的农民也担心党的农村政策会变。对此,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他还对家庭承包经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从实践看,家庭承包经营再加上社会化服务,能够容纳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既适应传统农业,也适应现代农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不存在生产力水平提高以后就(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要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问题。”这就为长期坚持家庭承包经营提供了理论支持,给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与此同时,江泽民同志提出要逐步推动经营体制创新,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应该大力支持。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江泽民同志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生产力,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把加快发展生产力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一切政策都要有利于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为此,一是要推进科教兴农。江泽民同志提出,“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切实抓好农业科研攻关、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使农业增长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二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江泽民同志针对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农业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明确提出“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三是要发展乡镇企业。江泽民同志认为,“发展乡镇企业是一个重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方针。各级领导同志对此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努力推动乡镇企业的体制创新和经营方式转变。四是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江泽民同志指出:“结构调整不仅对于增加农民特别是主产区农民的收入意义重大,而且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挑战的关键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保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江泽民同志始终心系农民,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根本是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各项权益。江泽民同志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实现小康,还直接关系到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带动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从长远看还可能影响农产品的供给。”他非常重视农村扶贫开发,强调搞好农村扶贫开发,不仅直接关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而且关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乎党的宗旨的实现,关乎我国人权事业的进展。他特别关注减轻农民负担,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规定,任何单位都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农民负担。”
坚持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我们党在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期实践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进入20世纪90年代,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遇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总的目标是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解决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问题,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问题,要在工业化、信息化的进程中逐步加以解决。”打破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的立法和执法,支持和保护农业,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他还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三农”工作
当前,“三农”工作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繁重任务和严峻挑战。我们要紧密联系“三农”工作实际深入学习《文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三农”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科学发展观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我们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创新,把激发农村活力作为加快发展的基本途径;坚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把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落到实处,努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努力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突出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立足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大力提高单产,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优化粮食发展布局,不断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同时,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数量和质量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优势农产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加强和改善对农民的各项服务。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特别是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坚决防止滥占耕地和基本农田、滥占农民宅基地等问题;逐步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促进农业发展的公共服务能力。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着力解决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个人江文选学习心得


个人江文选学习心得

今天,我也学习了《江泽民文选》。感觉内容十分丰富、通俗易懂,讲述深入浅出、文笔清新可人、旁征博引、洋洋大观。
学习《江泽民文选》,有利于系统了解江泽民同志13年来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历程。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他对创新的重视。有多篇文章提到了创新,如《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经济特区要增强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科学的本质就(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是创新》、《要鼓励原始性创新》、《不断推进教育创新》等等。这体现了江泽民同志的高瞻远瞩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正如江主席所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法宝。中华民族能否实现复兴也取决于我们能否创新。江主席以巨大的勇气,集中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智慧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学习《江泽民文选》有利于增强我们的理论功底、丰富我们的学识、鉴定我们的信仰,更加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我在大学期间,学习了江主席的一首诗——又是神州草木春,同商国计聚京城。满堂共话中兴事,万语千言赤子情。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迫切愿望与崇高使命。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前进之路仍然充满艰难险阻。今天是世界人民反日本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纪念日,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对世界和平的挑衅。学习《江泽民文选》,我们就要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刻苦学习和努力工作,让我们的祖国早日强大起来,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法院法官江文选学习心得体会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问题,一再被我们党高度重视并反复强调,绝不是偶然的。从根本上说,这是现实国情、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贯穿于改革开放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江泽民文选》是“”重要思想的主要代表作,有许多独创性的理论贡献,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今天学习《江泽民文选》,特别是学习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论述,使我们倍感亲切、备受启发。

我个人初步的学习体会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宝贵经验的总结。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党对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和成功把握。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

中全会以后的13年,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一个特殊而又困难的发展阶段。其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握大局,坚持原则,从容应对。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一方面,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线,辅之以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体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不懈地促进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再一方面,我们坚定不移地确保稳定,妥善处理发展中的各类矛盾,沉着应对国内外的突发事件,努力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更重要的是,我们根据形势的变化,把握有度,调控有力,落实有效,娴熟地处理好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相互关系。正是这些成功的实践,使我们的党和国家能够在这不平凡的13年间化险为夷,趋利避害,折冲稳健,开创了一个政通人和、国强民富的新局面。

第二,发展规律的把握。我们党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实践,并没有停留在感性的操作层面,而是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高度给予理性的总结、归纳和提升,形成了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关系的新论断,并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文选》对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大大深化了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比如,在发展的问题上,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比如,在贯彻深化改革的思想时,强调没有改革,我们就不可能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比如,在维护稳定方面,提出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等等。从理论上看,改革发展稳定(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学生无忧网)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如果没有安定和谐的稳定环境,改革和发展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而只有稳定没有改革和发展,只是一种低水平、消极的稳定,也是不可持续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归纳出了“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的精辟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认识。

第三,实践探索的指导。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改革的深化、发展的不平衡、外部复杂环境的影响以及若干突发因素的可能出现,决定了这个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这就需要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更加努力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新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在新形势下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认识,也对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务,是我们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