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 导航 > 教学体会:爱可以驱散孤寂的阴霾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教学体会:爱可以驱散孤寂的阴霾。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教学体会:爱可以驱散孤寂的阴霾”,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孤寂的孩子是一只是猫头鹰,心灵在黑暗的夜间活动,在黑暗中坚守黎明的到来是他们的存在方式。幼小的他们孤寂地走在生活的道路上,无休止地踉跄前行,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和他们一同前行的路人的一抹微笑,一句鼓励,一份信赖,一份赞同,这看似毫不奢侈的要求,却是我们最难给予彼此的。
在我所代课的班级里有一个小男生,他就是一个孤寂的孩子。思念着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盼望着早日长大,帮着父母操持家务,他每天默默无闻,望着窗外,我知道窗外的世界有他的牵挂,也有着他对未来大大的憧憬。第一次月考,成绩和我预料中的一样不理想。我用竹板狠狠的敲在他的手心上,希望他可以引以为戒。事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确切的说是谈心。从他心灵最薄弱的角落挖掘,挖掘他的上进意识。我和他讲了父母外出打工的不容易,讲了父母省吃俭用的目的,孩子哭了。我趁热打铁,当天晚自习,我把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图片制作成了幻灯片,加上我自己写的字幕,并附加了一首歌曲《爸爸妈妈》,那一行行感动煽情的字幕,那悠扬而又温婉的歌词与旋律,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我语重心长的说:希望你们可以进步!第二天,这个孩子上课变得认真听讲了,并主动找我补习功课,我在平时的作业中也注意给予这个孩子更多的鼓励,课堂表扬,激励的作业评语,孩子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到如今这个学生进步了,我为他感到高兴,更为初为人师的我感到高兴。
我相信关爱可以驱散孤寂的阴霾,让人重拾自信,重获新生。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爱的教育教学反思


篇一: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这本书一共有100多个,每个故事都是心与心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在一个学年的记事,构成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其间还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真实的“每月故事”。正是这一件件平凡细微的小事,记述了师生之情,父子挚爱和朋友之谊,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他用最平实的方式,轻轻地扣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我要说:“爱就是一缕阳光,照亮了你我,温暖了大家。”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爱,感受爱,就是拽着阳光飞。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学生们共度了这难忘的四十分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交流氛围。

课堂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才会有那用心体会之后的精彩发言。

宋思莹:“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是《意外事件》,勇敢的洛贝谛为了不让一个陌生孩子被马车撞倒,他毅然冲向马车,救出了孩子,而他却被马车压伤了腿。醒来之后他的第一句话竟是问他的书包呢?而丝毫不关心自己的伤势。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不顾一切,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她的发言道出了一个小学生的心声。

杨帅:“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是《小抄写匠》,裘里亚为了帮助父亲抄写稿子,睡不好觉,还要承受父亲的误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爱父母,爱他的家,这让我感动。”从孩子的谈话中我们知道学生对爱有自己的见解,大家认识到了世间的爱是无处不在的,爱是美好的情感,它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在我们周围,如空气般不可缺少。我相信此时此刻学生的心灵,就是在拽着阳光飞。

二、注重了读书方法的渗透。

我校一直在开展“书香校园”的活动,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进行阅读学习,更重要的是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读大量的。例如:去年寒假,我就要求学生读《爱的教育》、《西游记》这两本书。平时的教学中每月我也结合教学内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然后举行读书汇报会,了解读书情况,落实读书活动。这些都让学生受益匪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向学生渗透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书,终生受益。

《爱的教育》这节汇报课上,同样,我告诉学生要了解一本没有读过的书我们要去读序言,从序言中了解书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像写人的这类书,读完之后我们要掩卷深思: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打动自己的细节;点评人物;对自己有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设计的。相信通过这节读书汇报课,学生会学有所获!

三、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给每个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中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选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同时,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当学生谈到生活中的爱的故事时,会各抒己见,有的谈到母爱而落泪的王加奇,谈到自己与朋友互助的张瑞宴……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大家发自内心的语言都是:真爱无声!正像古人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孩子发言的精彩让我吃惊,仔细想这也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整堂课学生的情绪饱满,大家都在拽着阳光飞!

篇二:爱的教育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因此,阅读应是以引导、激发孩子的兴趣为起点,唤起孩子阅读的主动性、创造性。而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普通而经常的形式。本学期,我校各年级都进行了课外阅读读书活动,我们四年级选的是书是《爱的教育》,因此我决定上一堂《爱的教育》课外阅读指导课。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的形式来记录的,并且是以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口吻来写的,很是贴近生活。所以学生阅读起来较为从容,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学生易于从这本书中捕捉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从而把阅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消除了由于材料陌生产生的阅读障碍。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产生阅读的愉悦和兴趣,从而扣开阅读之门走进阅读的世界。

我们班用了很长的时间见这本书读完了,在读的过程中,让他们对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1在多篇文章中,选取了人物形象突出的几篇进行重点阅读。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紧紧抓住这本书的主题:“爱”字,从情感入手,阅读过程中始终围绕爱阅读,抓住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展开。突出了师生之爱、母子之爱、同学之爱、祖国之爱,自身也努力投入情感,尽可能地把学生也带入了书中爱的境界里。

在教学中,我也努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学习、交流、畅谈体会,同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写话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下自己的想法。由于指导课的定位,在课堂上,自己引导得比较多。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要想说出很深入的体会,是有点难的,因此,我只要求他们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及其关于爱的名言即可。

学生读这本书的兴趣很浓厚,家长的反应也很好。在全班掀起了一股读书热。

篇三:爱的教育教学反思

这部书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学 生的名义,通过日记 本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 ,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 情操。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 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 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 间的爱,师生 之间的爱,对祖国 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 ,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 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 。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 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 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 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 般灿烂 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 ,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 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 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 讲话 ”。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 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 的基础。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 ,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 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 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阳光教学反思:“我可以捉住阳光!”


阳光:“我可以捉住阳光!”

作者/潘 莹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

那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一册中的《阳光》一课。在教学“阳光是大家的,谁也捉不住阳光”这一段时,我感慨万千地说:“是啊,阳光是公正无私的,它给予每一个人都一样多,谁也无法捉住它占为己有。”没想到,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有人嘀咕了一句:“我可以捉住阳光。”

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曾经说过,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同课堂的真实情境间经常性地存在着某种偏差,其实这种“偏”正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儿童文化”的外显,正是学生对文本教材碰撞的自我解读,其中应该不乏有价值的成分。由此想来,课堂中那个嘀咕的声音不正是这种“儿童文化”的外显吗?其他学生的真实思想中是不是也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呢?

我再一次对教材进行了认真钻研,于是在第二课时中就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轻轻地)上节课谁说可以捉住阳光?

生:老师,周筱说她可以捉住阳光。

师:周筱同学真棒,有自己的看法。周筱,来说说你怎样捉住阳光,好吗?

生:(大声)我家有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它,我可以捉住阳光,

教室里爆发出—阵笑声。这—下,其他学生的思路也被打开了,有的说:“我家有太阳灶,利用它可以捉住阳光来烧饭。”有的说:“我家有太阳能蓄电池,利用它我可以捉住阳光,想什么时候用电就什么时候用。”……

“大家都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来修改一下课文,让它更科学,好吗?”这一下,学生的兴致更高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都是科学家发明的,改为‘科学家能捉住阳光,阳光是科学家的’。”“聪明的人可以捉住阳光,阳光是属于聪明人的。”“妈妈晒东西时捉住了阳光,阳光是妈妈的。”……当有人说出“我们捉住了阳光,阳光是我们的”时,学生完全在愉悦、自豪中领会了阳光的宝贵,人类的伟大。我也被学生的灵动所感染,所折服。

课后,兴奋之余,我也有了更加深刻的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端上桌子的都是好菜”,习惯了分析作品中的成功之处,缺乏批判的眼光,我们在呼唤师生民主平等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平等,教师“跪”着教书,学生便习惯了“跪”着学习。

课堂上发现亮点后,教师及时予以关注和引导,并进行放大,让所有学生都来关注,推敲课文中的语言,改变句子的说法。学生的智慧得以催生,情感得以撞击,视界得以敞亮,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我想,这是比任何设定的所谓知识目标更为可贵的资源。

教师若能时时“为学习而设计教学”,通过富有智慧的教学策略重构教学,学生就会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智成长的愉悦。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

我的教学故事-因为爱所以爱


我的教学故事-因为爱所以爱我的教学故事--因为爱,所以爱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教师早上出门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心中充满希望,以五月阳光般愉快的心情跨进校园,走进教室开始工作。”我愿自己在工作面前始终有饱满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象五月的阳光一样给学生光明、智慧和温暖。所以我在不断努力,希望自己做一个永远朝气蓬勃的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好老师!刚接手07级5班的时候,我并不快乐,因为孩子们的语文成绩实在是不好,全班39位同学,语文能及格的竟然只有9个,而且其中只有5个是比较想学好语文的。我很失望。尽管每天我都是笑着走进教室,对新的一天充满希望。但同学们并不感兴趣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该怎么办?我彷徨,我无助。开学一个星期了,我思考着,怎样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一天,我讲到了人应该要上进,无论如何都应该去试一试,这样至少不会让自己后悔。当我说完这句话后,我发现平常毫无精神的同学们一下子坐直了腰,两眼一下子亮起来。我知道,那句话触动了他们的心。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怎么能轻易错过!于是,我干脆地停止了所上内容,转而和他们讨论起“如何面对人生”这个话题来。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怕说话,有的同学甚至将头埋得低低的。我耐心的等着,我相信孩子们能走出那一步。很快,有一个男生站了起来,比较大声的说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的胆子慢慢大起来,说着自己的看法……现在想来,那天同学们所迈出的那一步该是多么的勇敢啊,我真的很感谢带头的男孩——陈子龙。从那以后,同学们的话开始多起来,语文课上举手的人开始多起来,敢问我问题的学生也多了起来。惟独他例外。那是一个处世漠然的男孩。在我的印象中,从不曾见他举过一次手,从不曾见他正眼看过老师一眼,更没听过他问问题。他是谁?为何如此冷漠?如此置身事外?我小心地访问其他同学,了解他的相关事情。从大家的口中得知,他叫牟欣,一个在同学面前有一点外向,而在老师面前格外内向又非常倔强的男生。小学时的语文成绩较好,但一上初中,就没怎么长进,而且是一年不如一年,很多次都只考了五六十分,远远的仰望及格线。现在到了初三,他觉得没什么学的了,所以干脆就放了。在他的字典里,已经没有了“主动”二字。哦,我明白了。我得帮他。一个午后,我将牟欣约到了塑胶操场,同他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他告诉我,原来他挺喜欢学语文的,可是几次不及格后,他就彻底放弃了,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再加上班上部分同学的议论,使他更没有兴趣了,索性一放了之。听完他的话,我不禁责备自己,怎么能那么大意!他并不是那么冷漠的,他只是缺乏关爱和鼓励,所以才让自己全副武装好保护自己。症结找到了,我必须对症下药,用爱心去温暖这颗孤独的灵魂。谈话结束后的日子里,我开始看到他的转变,他的眼神不再迷茫,学习不再被动,分数在一小步一小步的上升,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初三上期的期末考试中,他就由原来的五六十分上升到了八十八分,离及格分仅有两分之距。我知道,那不是他想要的分数,他能翻过那道坎的。果然,在经过了又一个学期后,他的语文中考成绩考到了108分,考上了理想的高中。看到成绩的那一天,我分明看见他眼中闪动的泪花。离开学校时,他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知道,他是在发自内心的表达他的谢意。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事实上,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真的成功了。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因为有爱,所以我们幸福;因为有爱,所以我们珍惜;因为有爱,所以我们奉献。

读《爱的教育》体会:爱是美德的种子


寒假里,和小女一起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是一本享誉世界的充满着爱的力量的书籍。此书通过一个小学生的视角,用日记的形式,质朴的语言,传递着爱的感动,触动着我们的爱的情绪。

书中描写的师生之深情、亲子之深爱、对故土之眷恋,对友人之依恋,沁润着每一个游走于字里行间的被深深打动的心灵,让满溢的情怀裹挟着爱的种子根植于心的土壤,让心灵郁郁葱葱起来……

一直以来,我坚信爱如春天的花、夏天的风、秋天的云、冬天的雪,让人求之若渴,心驰神往;爱是幼小心灵中美德的种子,只要倾力培育,定会使其茁壮的生长,并用自己的枝枝蔓蔓架构起繁茂的枝叶,让鸟儿栖息,让阳光照耀。我以为这是我能给予女儿的最美好和纯净的世界。直到那一天,女儿若有所思的问我:“妈妈,为什么同学说看到有老爷爷、老奶奶摔倒了,不能去把他搀扶起来?可是如果不是洛贝谛奋不顾身的去搀扶摔倒的小同学,那个同学可能就会丧身于车轮之下,洛贝谛虽然受伤了,可是他的爱心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敬重,不是吗?”我一时语塞,女儿的疑问颤动了我,我无言以对,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是啊,世界是多元的,它不会是永远的阳光灿烂,也一定有太阳照不到的阴暗。心灵需要爱的灌溉,同时是不是更需要抵御丑恶的力量呢!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该如何给孩子以正面的思考,正义的能量呢?!

我想,应当让孩子懂得知其恶守其善;知其丑守其美;知其辱守其荣;知其黑守其白;知其阴守其阳……犹如天之蓝无畏时而的阴云密布,雷电交加;海之碧无惧瞬间的惊涛骇浪,波涛汹涌。对于弱者的同情和扶助,是慈爱的心赋予的光芒,对于强者的不屈和坚持,是坚定的心馈赠的尊严。由此当苦难接踵而来,不会辗转反侧,只剩下唇边尝到的苦涩,当磨难不期而至,会以爱的意志坚强的守护,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或许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呵护,爱是美德的种子,让美德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坚守心中不变的爱的信念!

如果说爱是一种感动、一种心灵的净化、一种情感的升华,我更想说爱是一种教育,是每个人毕生需要修学的宝典。爱是一种品格,丰满着人的情操。爱是一颗种子,让美德破土而出,枝繁叶茂、根深蒂固、万古长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