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献给母亲的演讲 > 导航 > 愿把心灵献给孩子

献给母亲的演讲

愿把心灵献给孩子。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愿把心灵献给孩子,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记得刚应聘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时候,经常听老教师的讲座和经验总结。当时听到的最多的词是“有爱心”。当时的自己很懵懂,只是明白好老师都要有爱心,这是所有老师的心得体会。但是怎样才是有爱心?我一片茫然,但我满怀期待,等待着经验带给我答案。

今年的二年级四班是我从一年级一手带上来的。对于孩子们的性情,我也摸得比较透,班上最调皮的就是小h了。从刚开学,他就是班里的“名人”。至今,我仍然记得一年级入学不久,下午放学排路队的时候,小h在路队里又说又闹,整个路队都让他给搅乱了。走到门口,我很生气,想要和他好好交流一下,于是我说:“小h,你等一会走,过来一下。”他一脸的厌烦,看来知道没有好事。他略微迟疑,还是朝前走着。我当时就有些生气了,小小年纪就已经学会不听话了吗?于是我又加大嗓门,喊了一声:“快点回来。”这时他已经走到大门口了,他拿眼睛瞅了我一眼,然后像只小兔子一样一溜烟跑了,伴随其后的是我气急败坏的嘶喊声。他就这样在我的面前跑掉了,丝毫不惧我这个小老师。两年的相处,他留给我很多次的无奈:

当他犯错误接受批评的时候,一脸的不服气;当他和学生有了矛盾时,全部用拳头解决问题;当上课举手老师没叫到他时,他就会生气;当他的脾气上来时,他甚至有揍老师的冲动……

对他我很无奈,但更多的还是包容。我知道有时候他不是故意为之,只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我也经常找他谈心,和他讲道理,希望把对他、对孩子们的伤害降到最低。慢慢地时间久了,小h好像也开始接受我了,愿意听我的话了。

最近,孩子们流行编织一种皮筋做的手链。下课小h也编了一条。出于培养与孩子之间良好关系的目的,我把他的手链拿到自己的手上试了试,并照了照镜子。小h腼腆地说:“原来老师也喜欢这个啊!”我笑了笑,没说话。上课的时候,我就发现小h手里好像总是在做什么,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我想提醒他的时候,他就立刻坐好。就这样一节课过去了,一下课,小h提着一个纸制的小花篮,笑嘻嘻地走到我的面前:“老师,这个送给你。”

我当时很吃惊,指着自己问道:“送给我?”

“嗯,是呀!”

我受宠若惊地接过他的花篮,打开篮子一看,原来是刚才的那条手链,并附赠一张纸条:送给王老师的礼物。我一下子全明白了,原来他课上的小动作,是在为我准备小花篮。当时我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瞬间把我的心融化了,一下子眼眶就湿润了。我急忙戴上他送给我的礼物,开心地对他说:“谢谢你,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我简直像个小女孩得到了世界上最棒的礼物一样,忍不住要把它和同事们分享,我觉得自己得到了最好的奖励。

他给我的惊喜还远远不止这些。

这几天外面天气热,室内温度凉。几经重复,我这个“病秧子”又倒下了,重感冒让我万分痛苦。上课的时候声音沙哑像个男人。一次上语文课,咳嗽劲一下子又冲了上来。我咳嗽了很长时间停不下来,甚至想吐,脸都憋红了。当我喘息片刻,回过神来,我看到了小h焦急、担心的眼神。虽然只是一瞬间,但我知道他非常担心,也很在意他的王老师。这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

不仅如此,当我说不出话来难受的时候,班上有的孩子会趁虚而入,小声聊天。这时候小h会很有正义感地说一句:“都别说话了,王老师都生病了,你们怎么还说话。”看着他一幅凛然正气的样子,我真替他高兴,觉得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好孩子。

每天,我面对的是52个孩子,是52个个性迥异的个体,是52个活泼的小精灵。孩子们就这样每天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他们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不怕我的孩子们犯错,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呢?何况他们仅仅是7、8岁的孩子。而孩子也是最真实的,他们不会伪装。你爱他们,为他们付出,他们就能感受得到,并且也真的爱你。而孩子们对你的爱简直就是爱的n次方,它们让我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感谢孩子们对我的关心,感谢他们的真诚。原来爱就是这样的平凡,它就体现在你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各个细节。爱的城堡也就在这点滴之间得以构建。“爱”不是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她深嵌在教育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我愿把我的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教育工作心得:把心灵献给孩子


我喜欢当老师的理由:1、我始终坚信人是善良的!2、我始终坚信人是可塑的!3、我始终坚信爱是力量,爱可以改变一切!4、我始终坚信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可以在平凡的事业中,创造不平凡的价值来!
一、教育是一件雕刻心灵的工作
我想教育是一件雕刻心灵的工作。我们的对象是一群有着灵魂和理想的人,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次行动,每一次喜怒哀乐,都是在孩子心灵的白板上刻下了重重的一刀,都是在孩子心灵的扉页上写下了浓浓的一行,那一刀下去,那一笔下去,写下的是正义还是邪恶,是美德还是丑恶,是真理还是谬误,不在孩子的心灵是什么,可全在于我们教师是什么呀!唯有美德才能雕刻美德,唯有正义才能书写正义,唯有真理才能传播真理,我们自己是什么,才可能塑造什么,换言之,我们希望我们塑造的对象成为什么,你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什么。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种完全空洞的塑造,单凭想像就能完成的雕塑那只能唯心主义的幻想,心手合一不仅仅对于雕刻家是这样,对于教育家更是这样。
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不在于给孩子传授多少知识,而恰恰在于丰富自己的灵魂,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一块宝石,那样孩子天天看着这块宝石,捏着这块宝石,听着这块宝石,耳濡目染,他们也就具有了宝石的特质。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说教,而在于熏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心灵。孩子最终能不能够成为一件艺术珍品,全在于雕刻家的品质。
二、发现孩子的善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在校园里巡视,看到一个男孩子在用泥块扔另一个孩子。陶行知看到马上制止了这个孩子的行为,并叫他在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等他。当天放学后,陶行知迟到了几分钟去办公室,看到这个孩子已经在办公室门口等他。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这个孩子,说:这是奖给你的。孩子感到不解,陶行知解释说,因为你是个遵守时间的人。说完又给了第二块糖给孩子,说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你用泥块扔同学的时候,我叫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是尊重老师的。孩子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这是奖励给你的第三块糖。因为你是个有正义感的孩子,我已经调查过了,你只所以扔同学,是因为你看到那个同学在欺负女同学,你看不惯才会扔他的。可见你是个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做斗争的人。孩子听到陶行知这样说,很不好意思地说,校长,但是我扔的不是坏人,是我自己的同学。虽然他欺负同学不对,但是我也不应该扔他。陶行知听到他这么说,笑着说,好了,我们今天的谈话结束了,你可以回去了。
“三颗糖”教育了一个孩子,让孩子感动离去。我认为陶行知用自己的善良和真诚发现了犯错孩子的善性,因势利导,肯定孩子内心的善良品质。善良是一种智慧和远见,是一种自信的精神力量,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
每个人都有慈善的内动力,因为善良是人类的天性。只是人们往往难以观照到自己的内心深处,或者,有时候为了自我保护,而把善心故意隐藏起来。
去南京社会实践活动,与二班的小a一同走进紫金山天文台,我摸摸他的头,笑着对他说:三年来,你长高了,比老师还高了!他回头笑着说:您在我心中永远是最高大的!一句话表达了他对我的尊敬和爱戴。我发现了小a的善性。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可爱善良的一面。对所谓的后进生,我们理应更多的给予爱护和关怀,关注孩子的细节,适时地给予点拨最最要。
小m发现黄老师嗓子哑了,喉咙乱了,回家后马上下楼去买药。一扫前几日被黄老师批评受委屈的情形。看见小m乘自己交作业时,将一袋治喉咙的药偷偷地放在黄老师的办公桌上。感动小m懂事和长大。我发现了小m的善性。孩子是善良的可塑的,孩子基础差,但他求上进。反思的是我们的老师,该怎样对待后进生?
如果我们能用真爱去洗涤孩子的任性,用睿智去启迪孩子的自我,用豁达去化解孩子的冲动,用激情去驱赶孩子的懈怠,用关爱去温暖孩子的反叛,用慈祥去激励孩子的理想,用无私去感动孩子的傲慢。你就会发现孩子们都是善良的!

在现实中,你投之以桃回报的未必是李,你播种了真情收获的未必是美丽,你付出了善良回赠的未必是甜蜜。但我还是要说善良是应该追求的,善良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善良更包含着一种力量。善良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它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三、不放弃,决不放弃,一定不放弃,永远不放弃。
对所谓的后进生,请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爱。我的态度是:不放弃,决不放弃,一定不放弃,永远不放弃。
不管是后进生还是问题生,他们的表现各异,但是也由共同的衡量标准,比如: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思想品质差。对不同类型的孩子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转化,在这里我只就一些共性进行探讨。如果说后进生的转化只是教师的专利,而且只是单靠教师单打独斗,要想治本那是难上加难。我认为后进生的转换离不开四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方能奏效。
教师的力量
转化后进生,教师的力量首当其冲,特别是班主任。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对问题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找出孩子的病根,再制定出相应的转化计划,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比如对于一个成绩比较差的孩子,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他是不是智力方面的先天性问题,还是由于定性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强所致,还是因为自卑心理导致其破罐子破摔,或者是以为对读书缺乏兴趣,骨子里认为读书无用等等。一个学习成绩差就能找出许许多多原因。我们不能一刀切,凡是成绩差都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强化。再比如对于某调皮捣蛋的孩子,你首先就要分析室因为行为习惯差还是由于思想道德品质差使然,要进行一个一个认真分析,才好对症治疗。
孩子的力量
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生活,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个体的发展。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发挥孩子的群体作用,对帮助问题生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如:为转化丹丹(学习成绩全班倒数第一,痴迷于网络,网络玩家高手),谢老师做了许多细微的工作,在上半年送给丹丹一本精致的留言本,上面有谢老师和每个孩子的留言。“我细细品读谢老师和全班39位同学给丹丹的留言。谢老师很用心,想用每个人给丹丹写一段话来触动他的内心,让丹丹振作,不要痴迷网络!同学们的言语都很中肯,幽默,给予丹丹很高的评价,希望丹丹和他们一起努力,实现心中的梦!丹丹爸曾连读了三遍,感动万分,并写下了鼓励儿子发愤,学会感恩的话。”
家长的力量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发现,任何问题生的背后总有一个问题家庭的支撑。比如家长从小的溺爱情结,或者专制型暴力型家庭,或者单亲家庭,或者离异家庭等。这些家庭环境让孩子难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很容易产生放弃自己,嫉妒他人,仇恨社会等变态心态。所以,一定要注意了解家庭背景,联系家长进行配合教育。转化后进生时也可以通过多和家长联系,及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放大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树立他们的自尊等方面去想方设法。改变一个孩子需要耐心,更需要恒心!在上帝揭露人的未来以前,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以下是我与通通家长的网上交流。
通通妈:昨晚九点多,章老师突然来访,为的是儿子周五没完成英语背诵,特地来突击抽查。不仅给儿子重重地敲了一记警钟,表示以后再也不敢偷懒,更让我们俩在感激之余有了不小的震动,老师都能做到这样尽心尽责,我们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和前途,又有什么不能付出的呢?跟章老师相比,我们做得太不够了!
我:给孩子时间,给我们自己时间,相信合作一定能双赢!
通通妈:章老师:通通这几天晚上做作业都到11;30,我陪在他身边,看他也抓得比较紧的,整个过程没有开小差,不知是因为白天在学校没抓紧,还是思维比较慢,抑或是学习方法有问题!真担心他到时会连考试都来不及!急!

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懒散和低效率,要靠你我的坚持不懈!一起加油吧!
通通妈:章老师:只要您有信心,我更没理由放弃!您不是说过:“一个优秀儿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耐心细心爱心的妈妈的支持”。我会加油的!
通通全家将要去欧洲旅游。我让他来我家,专门为他欧洲之行作了个简单的规划:1、每日写一篇简单的经历和感受;2、叫父母都留意,多为他留下些照片;3、回来后根据感受做一个ppt,图文并茂,将在班会课上作15分钟的发言;4、让父母细心观察他的行踪,写篇心得给我。在快乐旅行中享受过程。同时给他父母写了封短信,并通了电话,要求他们和儿子一起完成作业。
自我力量
任何外力都只能是外力,问题生的转化最终还要靠自我战胜,所以激发孩子的自我教育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教师必须要做的,让孩子的心智觉醒!
一个孩子的自我觉醒:

我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的眼中是怎么样的,但我知道在我眼中全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比我强,值得我学习。我发现自己排除外界干扰安心学习的能力没有金艾恬强。我发现自己对难题的钻探程度没有陆奕舸强。我发现自己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没有姚诗雨强。我发现自己的归纳整理的能力没有蔡周馨强。我发现自己的时间利用率没有谈天高。我发现自己对学习的信念没有穆若瑶坚定。我发现对自己的信心没有潘依淑强。我发现自己很容易被自己的小情绪左右,没有杨鎏嘉那么淡定洒脱。我还发现自己的动作没有束家诚块,没有凌禹想问题那么清晰透彻,没有何慧婷会计划会安排自己的事,没有······
我发现那么多个没有竟然会给我那么大的动力。
四、用心灵传递快乐
在与孩子们的交往和交流中,我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各种各样的精神力量。和孩子们在一起,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依恋,李镇西一直强调:做一个教师,要有童心,要有爱心。而这种爱,就是师生之间的互相依恋。苏霍姆林斯基有句话:师生之间的互相依恋,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
以下是两个毕业生的最后留言:
一个孩子如此说——亲爱的老章:嗯…我要走了呐。于是,以后要怎么办呢?没有我亲爱的老章,我怎么办?没有老章,我考前紧张了找谁开导去?没有老章,我没信心了找谁打气去?没有老章,我不喜欢社会课了怎么办?天呐。我对你是那么那么的依赖。
在我心里,老章早就不仅仅是老师那么简单了。从你说,你把我当成自己女儿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把“老章”二字与“爸爸”联系起来了。好喜欢跟老章走同一条路。每次在这种情景下,老章就会把一条手臂搭在我肩上,像爸爸一样。你低头对着我笑,憨憨的,很温馨。我总想跟着你笑,那温馨的笑容,真的是很有感染力呐。可是,以后,我还有机会看到么?嗯,有的,一定是有的。我还会去找你的,我不要就这样,让你彻底成为我的回忆。我不要。
另一个孩子如此说——亲爱的章老师:我要走了,我还是要走了,要离开这个我呆了三年的地方,离开这个你在的地方。昨天晚上是你第一个打电话过来告诉我成绩,然后通话线像被点燃一般,电话不断。听到成绩的时候,我没有妈妈那么激动,也许是因为我没她那么担心吧。我心里始终相信自己,也始终相信你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话“混了三年不会连个湖中都混不进吧。”笑,你总是这么讲话,像认真又像一点都不认真地讲话。可是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越到期末,你的话给我的力量越大。谢谢你一直相信我,不论在我失败或是成功时;谢谢你一直支持我,不论在我浮躁或是沉静时;谢谢你一直陪伴我,不论在我迷茫或是坚定时。
老章阿,这三年,好像是什么事情都跟你有关系。我很依赖你,也极度信任你。甚至有时候会耍赖似地说“章老师今天我们谈谈话吧”,可你也不在意。有时候跟你谈话能点醒我,但是有时候我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想找个信任我关心我的人开导开导我。有时候我只是看着你,听着你讲然后一言不发,不过我想你应该能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我想,你肯定是非常了解我的。我骨子是倔强和不肯认输的性格,在我失落的时候你一语中的“要用行动去证明,用行动去回应质疑。”是的,这么久以来,这句话我已经在心里默念了千万遍。我总觉得很多时候,特别是在立信念和表决心时,语言真的苍白无力,真正有力的是行动,真正有用的,也永远都是行动。

我常常感叹:“果然老章是有伟大的神力阿。”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因为章老师你总能知道在什么时候给予孩子什么样的关心和帮助,你知道今天该找他聊聊了,明天该找她谈谈了,而有些时候你觉得需要骂骂他了。让我佩服的是,你的时机往往抓得非常准。我想,这样准确又可贵的判断力,肯定是来自于你看似粗糙却时会细心地观察中,肯定是来自于你对孩子们的爱的。”
结束语:
我庆幸我是一名教师,是一名有心的教师。可以过着清贫的生活,却不觉得苦;可以过着辛苦的生活,却不觉得累。倘若谁说教师不辛苦,那他一定不是一位懂得教育的教师,但是这种辛苦却透露着一种甘愿的幸福,就像父母为儿女的甘愿奉献的幸福。教师需要孩子回报吗?这是我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唯一的汇报就是孩子所体现出的一个幸福快乐的生命和生命所透露的价值吧。

陪伴,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陪伴,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沉默着,不知有多少次听见那冰冷的关门声,抬起头才发现,陪伴我的依然

是空旷的家……--题记

陪伴,在字典里的解释是随同作伴。

随着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们更多地注重在物质上让孩子拥有最好的东西;在学习上给孩子提供最佳的和最好的,却忽略了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由此,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常挂嘴边的陪伴却成为孩子们最奢侈的礼物。

特别是在深圳这个大都市里,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和其他原因,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至于孩子的学习也只能是通过每次考试的家长会,学校老师的电话沟通或者孩子在沉迷于学习以外的东西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太少了。曾经听过这样一个:一天,一位工作很忙、经常晚归的爸爸半夜回到家,发现儿子竟然还没睡。儿子问爸爸,“爸爸,你一天能挣多少钱?”爸爸说,“平均200元吧。”儿子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百元大钞,说,“爸爸,我买你半天时间陪陪我吧……” 物质再丰富也满足不了孩子心灵的需求,相信这个故事能让那些忽略了与孩子情感交流的父母有所思。

我曾经有个学生,家庭条件很优越,是家里的独生女。孩子很聪明,可是父母对她关心甚少,因此无心上学,经常旷课、缺交作业。直到有一天她来校区,我和她打招呼的时候发现她手上有很多的刀痕。我赶紧问她怎么了。她很淡定的说:“我自己用小刀划的啊,反正无聊。”她的一席话顿时让我很吃惊,从跟她的聊天过程中了解到,原来这个孩子是因为平时父母工作忙,几乎很少陪她,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和陪伴故意这样来伤害自己。看着孩子的刀痕和那淡然的笑容,我很心痛。我深思:为了简简单单的一个陪伴,不惜伤害自己来换得父母的关注和陪伴,这样的代价是否太大了?

我在龙文工作的这几年时间里,接触了很多的孩子,起初我觉得我是他们的老师。慢慢的,我觉得他们是我的孩子,是我的弟弟妹妹,是我的朋友。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初二的女生,她和我关系很好,人也很聪明懂事。就是和她妈妈的关系不好,导致两母女经常没有话说。每次两个人有什么话要说的时候都需要通过我来转达,也因此,孩子和我的关系越来越好,我才明白为何她和母亲没有话题沟通。直到那天教师节她给我留言说;“老师,你虽然像个姐姐,可是我却觉得你更像我妈妈,因为每次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你陪我、安慰我。每次我很无聊的时候你都会陪我去逛街买衣服。每次我想吃家里的饭,你都会带我去你家做我喜欢吃的菜。我其实不是不爱我妈妈,而是我每次很想和妈妈一起的时候,她总会说她忙,然后给我钱就走了。所以我很失望,我也不想和她沟通,因为她也没有时间听我说。”收到信息后,我跟她妈妈联系了。并把自己平时是怎样跟她相处的跟她妈妈细细长谈,她的妈妈恍然大悟对我说:“老师,谢谢你!。要不是你,我还真是不知道怎样跟她沟通呢?为了女儿,我再忙也要停一停,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她,听听她的心里话。” 之后这个女孩子仿佛变了另外一个人,变得活泼、认真,成绩自然就赶上去了。唯一不变的是我与她的感情也也来越深了。正因为我把她当做妹妹,所以我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帮她解决问题。

还有一个学生曾经和我说过,他最怕的是“咣”的一声,门被重重的关上。因为,在他的记忆里,从小到大父母很少陪他,每次吃完晚饭写作业的时候家里的大门总会咣的一声响,父母又出门了。他总是感觉很孤单,很害怕。至于作业也变得无法用心写,只能早早的关了灯塞着耳机睡觉。因为他觉得即使他的成绩再优秀,爸爸妈妈也不会在家里看看他写的作业,关心他在学校里发生的事,久而久之,无论自己有什么心事,他都不愿意告诉父母。而在家长会的时候,他的父母却和我说孩子不愿意和他沟通,总是一个人不说话。我很想说的是,父母都不懂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怎么会愿意诉说呢?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观念,总以为只要努力挣钱,给孩子用好的,吃好的,住好的,过最优越生活对他们来说才是幸福,大人们也以为出门之前桌上放几百块就算是爱。一天到晚拼了命赚钱,少了关怀和陪伴又有什么意义。孩子的期待,慢慢变成无奈,父母始终不明白他要的是陪伴,而不是钱。

不用怪孩子为什么早恋、为什么沉迷网络游戏。古人曰:养不教,父之过。孩子是没错的,而真正应该反思的是作为大人是否有把关注度和精力花在教育孩子身上,您是否懂得孩子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您是否清楚知道他的理想?您是否明白他为什么不愿意学习?----请您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龙文有句话叫做:把每个孩子当做我们自己的孩子。所以作为龙文的老师我们也应该像父母那样关爱,陪伴,教育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时刻感受龙文给他们一个家的温暖,和父母该有的关怀。我想,在孩子有疑惑,有烦恼的时候,照亮他们前行的路,成为他们人生路途中的“指明灯”。

龙文教育第一届“龙文杯”教育大赛入选作品

原标题:《陪伴,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作 者:温颂扬

城 市:深圳

《把一切献给党》学习心得


——房爱军

读什么呢?对,无数的党员曾在党旗下宣誓“把一切献给党”,那么我就来读读报告文学《把一切献给党》吧!把一切献给党,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誓言!这是我们建国后的一本革命回忆录,也是被称做“中国的保尔”的吴运铎同志的自传,是曾经在五、六十年代非常受广大青年喜欢的一本书,只是这三、四十年来,很少有人提起了,读的人似乎也不多了。我不知道现在我提起读此书,会不会有人嘲笑我落伍,但是书中的主人公吴运铎,真是让我永远难忘一位英雄!无论别人如何评价,我还是非常敬佩他的!

《把一切献给党》是吴运铎一生的真实经历。吴运铎出生在穷苦的工人家庭。在苦难的童年里,就已留下了革命的血的记忆。小时候不可能上学学习,只能拣煤渣,有时跑到矿山上看机器,还时不时地向工人问上两句。由于家里贫穷,十四岁就下煤窑做苦工,煤尘、瓦斯、地下水几次要吞噬他的生命。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叛变革命,工人武装被镇压,失学的吴运铎当工人的梦想也破灭了,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挑煤、捡炭渣,但没能养活家人。我在小学6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学习过的《我的童年》一课,就是从这本书里节选的。后来。他一家人逃难到了湖北,仍在矿上,却是暗无天日的学徒生涯,当工人却没有机会和条件学习与机器相关的知识,一切只能靠自己一点一滴地积累。战乱的时代给了他觉悟的意识,也为他得到锻炼、发挥才能创造了条件。

但是,书中更多的是讲述了他在革命队伍中的锻炼成长。抗日战争的爆发给了吴运铎一个全新的生活理想。工人们觉醒了,吴运铎更进一步认清了受压迫的原因,明白了革命是惟一的出路。吴运铎毅然参加了革命,一九三八年,他投奔了新四军,尽管这支队伍非常困难,不仅缺衣少食,而且缺少武器,但是他决心永远跟着党。从此,为了消灭敌人,他开始了与枪炮制造紧密相连的一生。这是一个战士的成长史,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发展史,“把一切献给党”是一个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共产党员的心声。吴运铎的一生与我军、我国的枪炮制造史一起走过,当他被派到修械所当工人以后,他和战友白手起家,靠着师父传授的本领,他学会了修枪,又经过不断实践、探索,终于造出了自己的步枪、平射炮等很多武器。他在革命队伍里,为了制造武器不顾一切地苦打死拼,负伤流血,再所不惜。他三次负伤,左眼、四根手指和腿被炸坏,但他依然在病床上研究新武器。他原来是个文盲,后来却成了掌握现代科学的军工专家!读到这里,我怎么能不被他的顽强刻苦所感动呢?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吴运铎同志的坚强和勇敢!他刻苦顽强的精神,实在令我感动!从他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把一切献给党?这不是一句空话,它是有具体和实在内容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依然要坚持“把一切献给党”这个伟大的信念,是党哺育了我们,是党培养和造就了我们,我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每一次前进,都离不开党的关怀、培养和支持、鼓励。所以我一定要抱定了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而奋斗的目标。

让我们学学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坚强精神吧!就让吴运铎身残志不残的精神陪伴我们成长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