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 导航 > 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

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

长计划,短安排。为了让活动能够顺利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优质方案的建议是可以更好的指挥各级员工进行工作的。您一定也在思考方案如何去撰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市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
实施方案为落实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科技大会精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长发[2016]20号),努力实现“十一五”末把**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各行业、各单位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是提高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全民创新精神和城市创新活力的重要工作。全市各级各单位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广泛动员,深入发动,积极参与创新型单位建设,全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步伐。
二、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坚持“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突出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对创新型单位建设的宏观规划、指导服务、政策支持和奖惩激励,提高创新型单位的创新积极性。
(二)资源整合。整合创新政策、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成果等资源,形成规模和合力,积极推动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
(三)分类指导。选择不同类型的单位进行创新型单位建设,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和相应的评价与管理办法,分类指导、分期分批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
(四)重点推进。在重点行业、领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发挥示范作用。重点支持创新单位开展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新创业活动。
三、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到“十一五”末树立一批创新型单位典型,形成创新动力强劲、创新氛围浓厚的全民创新局面,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目标:2018年全面启动“创新型区县(市)”、“创新型园区”、“创新型机关”、“创新型乡镇”、“创新型社区”、“创新型学校”、“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选择20家示范单位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到2020年完成100家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
四、工作步骤
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按照宣传启动、深化推广、评估认定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启动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6月)
1、宣传发动(2017年12月-2018年1月)。组织召开创新型单位建设动员会议。在省会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各区县(市)、各行业层层进行动员。
2、推荐申报(2018年2月—3月)。由各成员单位或相关部门组织指导和推荐,由各牵头单位汇总相关申报资料,要求于3月30日前报**市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科技局)。
3、指导创建(2018年4月—5月)。由相关专家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评价小组,分组对申报单位进行综合评价、现场指导,出具意见报告。
4、评估认定(2018年6月)。对评估合格的单位,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并授予“创新型单位”称号。
(二)深化推广阶段(2018年7月-2019年12月)
总结经验,推广成功模式,继续深化推进创新型单位建设。每年分别指导40家单位。
(三)评估认定阶段(2020年)
到2020年累计完成100家左右创新型单位的建设工作目标。具体工作安排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每年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长a市)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建设创新型单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明确相关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各机关、园区、乡镇、学校、企业、社区等创建单位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相关职责和工作任务。
(二)明确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创新型区县(市)”、“创新型机关”建设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创新型乡镇”和“创新型社区”建设工作由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会同市经委负责组织实施;“创新型学校”建设工作由市教育局牵头,会同市文化局负责组织实施。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实施意见,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办、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和市统计局负责面上指导和协调。
(三)营造创新氛围。加大对创新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在全社会培育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崇尚竞争的创新文化氛围。采取多种宣传报道形式,推介创新型单位典型经验。聘请有关知名专家对我市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决策进行咨询和论证。
(四)严格考核评估

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将建设创新型单位工作作为全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对创新型单位建设予以考核评估,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各区县(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应相应建立配套激励机制,激励各单位积极参与创新型单位建设的创新实践。

F132.Com编辑推荐

建设平安单位实施方案


建设平安单位实施方案建设“平安单位”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平安**”的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部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第1文章- 找文章,到第1]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根据省、市、区的总体要求,做到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推进创新、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兴港口城市核心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安定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二、工作目标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完成下达的相关任务和指标,通过积极宣传,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安定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六个明显提高”、“六个逐步下降”、“六个有效遏制”、“六个有力防止”的目标作贡献。三、宣传内容
要采取媒体宣传与社会宣传相结合、单位宣传与营造环境相衔接的形式,以正面引导和鼓劲为主,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增强社会和群众的参与意识。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大力宣传我区深化平安创建活动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
(2)大力宣传平安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基层的创新实践和工作成果;
(3)大力宣传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支持、热情参与、见义勇为的典型事迹;
(4)深入反映人民群众对平安创建的呼声和意见建议;
(5)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不重视创建工作、治安存在严重问题的地区和单位,进行必要的曝光和跟踪报道。
三、主要任务
1、编发宣传提纲。近期,由区委宣传部平安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宣传提纲,进一步宣传一年来我区平安创建的成果,分析创建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明确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的目标要求和工作措施,形成社会广泛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2、开展宣讲活动。从9月10日起,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组织各单位平安创建宣讲团成员,深入社区、村镇、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千场万人”宣讲活动,结合各基层、各单位的特点作深入宣传,使平安创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3、营造社会氛围。通过在市区主要道口设置巨幅宣传牌、在社区设立宣传横幅、栏牌和黑板报、在居民楼道布置宣传标语和漫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强化社会参与意识和居民防范意识,构建平安创建的铜墙铁壁。
4、组织舆论宣传。《**在线》在“平安**”专栏中,采取访谈、综述、消息等多种形式予以报道,其他媒体进行相关报道,宣传我区平安创建和专项治理的工作成效,展示我区平安创建的品牌特色,讴歌基层政法、综治战线的先进典型和人民群众见义勇为的生动事迹,反映人民群众对治安工作的意见和呼声。还要采取选登平安创建摄影照片的形式,图文并茂反映我区创建成果。有组织地开展“见义勇为大家谈”活动,弘扬社会正气,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热情和勇气。
5、搞好集中宣传。拟于11月底由中共**城区委宣传部、**市新华书店、**市**区教育局、**市**区妇女联合会联合组织,在各中小学和社区设宣传点,开展平安创建集中宣传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配合区政法各部门干警走上街头,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征集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意见建议,再次兴起人人关心治安、个个参与防范的热潮。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宣传教育工作是平安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平安创建活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各单位、各部门对创建宣传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要把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深化平安创建活动的总体规划,建立宣传教育的责任制,成立“平安单位”领导小组,并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平安单位”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直接抓,分管领导专门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我区平安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
2、多方配合,各尽其能,形成宣传教育的合力。平安创建宣传教育工作既要分工负责、有所侧重,更要协作配合、打整体战。区委宣传部有效发动和组织新闻媒体,通过开设专栏、深入采访等方法,组织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报道;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基层各种宣传阵地,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活动,在营造社会氛围方面下功夫;各单位一方面要加强本单位内部的宣传发动,另一方面要培植和宣传本单位平安创建的先进建设平安单位实施方案

建设平安单位实施方案典型;各部门既要充分发挥现有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又要为全区创建宣传及时提供线索,组织和策划好本单位平安创建的宣传报道工作,争取出力作、出精品。通过各方努力,达到舆论宣传造成声势、社会宣传形成高潮、日常宣传持续不断的工作效果。
3、突出重点,结合实际,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各单位、各部门要确立“以我为主”的思想,根据全区平安创建宣传教育工作的统一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明确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重点对象和重点措施。平安创建宣传既要反映动态性的工作信息,又要反映创新性的工作成果;既要反映社会群众的参与热情,又要反映政法机关的主力军作用;既要展示平安创建的工作成效,又要督查存在的薄弱环节,使宣传教育与创建活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区宣传系统的各新闻媒体,要根据近期宣传教育的总体要求,尽快制定本单位、本部门宣传教育活动的方案,并于11月25日之前报区委宣传部平安创建办公室。4、落实责任,兑现奖惩。签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书》,把建设“平安**”的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领导、单位和个人,建立责任网络和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对在建设“平安**”中成效突出的单位及其领导要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后的要实行黄牌警告、重点扶帮、督促整改;对因思想不重视、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工作不落实,造成重大群体性案件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建设平安单位实施方案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决定》精神,结合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科技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我市经济增长由资源、资本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鼓励原始创新的同时,着力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在政府引导创新的同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市场需求,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把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为科技创新提供内在动力,建立并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形成自由宽松、富有活力的良好创新环境。
三、工作目标
1、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高。到“十一五”末,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比“十五”期末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60%以上,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2、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全市建立20家以上国家级或省级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扶持5个以上国家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30个以上湖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全市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6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占35%以上。
3、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形成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到2010年,新增高新技术创业孵化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
4、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到“十一五”末,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处理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指标达到2.0吨标煤/万元,基本建成初级生态城市。
5、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对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吸纳力显著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市科普工作社会参与率达到60%,公众科学素质提高1.5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四、主要任务
通过扶持创新型项目,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型园区,完善创新服务体系,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
1、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强科技攻关和开发,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开发机构和博士后工作站。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培育20家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吸纳国内外先进技术能力、规模产业化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到“十一五”末,力争全市90%以上研究开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工作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经费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来自于企业。
2、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针对制约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组织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通过技术攻关,使电动轮自卸车、混合动力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风力发电机、塔式起重机、振动式压路机、矿用通风机、燃气具、有机颜料、电池材料、玻璃窑炉耐火材料、地源热泵空调、精品钢材、发动机活塞、脱硫除尘设备等主导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施“4315”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即围绕以车辆、矿山装备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产业,以新型功能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新型中成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和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等4个高新技术产业,选择30个左右的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滚动扶持,培育壮大10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到“十一五”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积极整合园区资源,加快以(德国)工业园、九华经济区、新材料工业园、双马工业园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引导新项目、新产品向园区聚集,延长产业链,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发展。
3、全面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信、广电、计算机网络等多网融合,加强信息技术的二次开发,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政务、科技、教育、文化、社保、医疗、流通等领域的应用,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建设农业信息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项目,提高城乡信息化整体水平。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动产品设计方法、企业管理模式、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培育一批有辐射作用的信息化示范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管理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关键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0%,促进全市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
4、加快农业科技攻关与产业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针对新农村建设的技术需求,加强水稻优质丰产、种苗优化、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示范与产业化、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科技攻关与开发,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生产效率。到“十一五”末,主要农作物品种优良率提高3-5个百分点,生猪产业化配套技术、水稻栽培技术和湘莲加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健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运作机制,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关键技术,在竹制品加工、湘莲加工、生猪产业化等领域完善农业产业链,促使农产品向工业产品转化,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5、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工程,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全市5个县市区设立知识产权局,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专利转化机制,政府建立专利转化扶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积极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促进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手段,优化我市的投资软环境;建设中国机电专利信息中心,充分运用专利信息,结合我市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充分发挥企业在专利战略研究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扶持企业申报专利、注册商标、登记版权和取得行业技术标准的制标权,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国省名牌,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保持我市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到2007年争取我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6、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建设好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四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扶植和培育各类技术评估、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技术认证、专利代理、产权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组织,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技术市场,逐步形成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作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7、全面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大力开展以“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技进社区”为重点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提高广大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建设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示范县、省级科普文明社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普场馆体系。逐步建立起由科普专家、科技工作者、技术能手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专群结合、专兼结合、基本稳定的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有计划地扶植一批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科普组织,基本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化的大科普组织体系。
五、保障措施
1、建立省市共建机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省市结合的市科技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建科技创新型城市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聘请在湘院士及相关领域学术带头人、战略研究专家、政府部门资深人士、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组建专家顾问咨询委员会,为我市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加强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结合,进一步改革科技管理机制,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增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完善全市科技创新体系。
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原则,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加强科技经费的规范使用,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经常性增长幅度,2010年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0%以上,科技发展资金累计达到2000万元。完善科技投入的归口管理,切实改变政府科技经费的条块分割、分散重复投入的状况。加强科技经费的监督管理,提高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以上。促进银企合作,鼓励、引导各银信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投入,重点加强各商业银行与高新技术企业间的协调与沟通,引导各类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3、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到2010年,全市各类人才总量力争达到23.6万名,具有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拔尖人才达到6000名。注重把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放到重要学术、技术岗位或与其专业紧密相关的领导岗位,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采取调入、聘用、借用、兼职、合作、学术交流、技术指导、技术咨询以及领办、自办、合办各类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办法,以个别引进、团队引进、项目联动引进等形式,吸纳国内外人才智力资源。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由用人单位给予相关补助,并在科研项目、科研启动经费、工作用车、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其子女在市内中小学校就读,按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以成果、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可实行期权、股权奖励。对在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委、市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重奖。对评选出的优秀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按规定发放政府津贴。
4、强化创新激励措施。积极扶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对通过国家级授牌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政府将分别资助20万元。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新获得湖南名牌产品、湖南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授权的专利每年安排20万元进行奖励。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关心和尊重创新型企业家,支持和激励企业家在实践中提升经营理念、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使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经济上有实惠,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5、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华工业园等科技园区,大力开展科技招商,着力吸引大公司来我市设立研发中心和分公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积极推进大学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计算中心等向企业开放,大型企业、军工企业重点设备和装备向全社会开放,提高科研设施与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电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为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基地,继续举办地区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利用园区良好的投资与创业环境,开展以企业、产业为主体的国际科技合作。大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加强本地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的产业水平和对外开放能力,增强我市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6、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创建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充分调动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工作的强大合力。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每年从科技经费中安排15万元,对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进行奖励。

新型社区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新型社区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农村面貌、安排农民就业、等惠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指导农村新民居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度超前、引导农民建设具有现代化功能、体现本地特色方便生产生活的农村新民居、不断改善农村面貌。此次规划建设不占用基本农田,充分利用村庄内闲置空地,且对村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村内住宅相互交错、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规划、许多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为了便于出入、农民都在村边建房、以至于村中以至于村中老宅无人居住,危房坍塌,形成空心村,有很多有宅无房户、有房无人户、有房有人户阶段性住等情况。有组织地进行建设开发,新民居入住对象主要以当地富裕农民,留守老人和儿童,乡镇工薪阶层、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节时回家住等本地人员为主。

通过三年努力,按照 “一年有起色、 两年见成效、 三年上台阶 ”的目标 ,规划末期基本实现

:主导产业形成规模,村民生活富裕安康,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村务管理民主有序,达到减少农民、搬出农村、进入城镇的目的。

二、整体规划

根据枣办发【**】4号文件和县“两区同建”领导小组制定的《**年全县“两区同建”工作的推进计划》(枣农提【**】5号)、《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程序(试行)》(枣农提【**】8号)、《关于加快推进“两区同建”工作的通知》(枣农提【**】9号)等文件的要求, 按照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由前**、后**、东**、西**、菜园等5个村迁建组建**农村新型社区。在广泛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以前**村为中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2015)经乡党委、政府认真研究,一期搬迁前**村,180户,579人,规划建设6栋住宅楼,已建4栋6?1楼房,可容纳 132 户住户、16户商铺。前**村176户、 576人,村庄占地471.6亩,其中,保留区:占地面积131.76亩。①前**村枣景线公路南侧宽度为 44.19米 、涉及20户、北侧宽度 52.17米 、涉及25户,共计涉及农户45户、村庄占地面积92.76亩;②医院占地5.8亩;③工厂占地25.3亩;④秀贞路占地7.9亩。上述四项不列入搬迁拆迁范围;拆迁区:面积339.84亩,涉及农户131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占地面积30.6 亩。新区建成、拆迁区拆迁完毕后,可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并形成土地指标309.24亩,可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置换指标有偿使用资金4638.6万元。

(2015-2016)二期搬迁后**村,963人,272户,该村预计可节省用地493.95亩,复耕后可用于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种植棉花预计亩产500公斤 ,净利润约为1000/亩元,可创造年利润约50万元;种植大棚蔬菜,年亩产值约5000元,净利润约为4000元,可创造年利润约为200万元。

(2016-2017)三期搬迁东**村,521人,164户,该村预计可节省用地319.95亩,至一二期工程竣工入住后,开发三期工程,为居民提供良好居住环境,把**乡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潜力深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新型社区建设方案、搬迁置换方案和房屋分配方案

其主要内容是:①建设价格。开发商按建设成本+微利向村民提供社区建设用房,均价为每平米1150元,六层赠送阁楼。具体标准为:一、五层居住楼每平米1100元;二、三层每平米1200元;四、六层每平米1150元。②置换标准。分为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评估和宅基地补偿两部分。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评估由全村公开选定的10名村民代表集体评议、张榜公示,群众认可度高,分为三类:一类为新房、木装修,评估价格6.5-8万元;有人居住、院落完整,评估价格5.5-6.5万元;旧房、院落完整,评估价格3.5-5.5万元。按计大不计小的原则,对农民宅基地进行补偿,有无宅基证均按每亩8万元计算。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由农户按规定的期限自行处理。③激励政策。按农户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缴纳拆迁保证金的先后顺序选定居住楼的户型和楼层,每户缴纳保证金数额按建筑面积大小分别为5千元-1万元;自签订协议、交纳保证金之日起一个月内,搬迁拆迁完毕的,每平米优惠100元。④三方责任。衡水博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和配套等,达到村民议定的搬迁入住条件(内墙腻子、室内地板砖、防盗门、塑钢门窗、外墙涂料、水电暖配套齐全);村委会为拆迁主体,拆迁复耕的村庄建设占地使用权归村委会所有,统一发包,承包费优先用于搬迁户的物业补贴。乡政府主导制定社区建设规划,并作为鉴证方,监督建设主体和搬迁拆迁责任主体共同遵守已经签订的各项协议,与村委会共同做好群众工作,确保社区建设质量,确保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

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实施意见


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创优环境兴常州、改进服务促发展”的专项行动,解决机关建设中的存在问题,把局机关建设成为基层满意、企业满意、群众满意、领导满意的服务型机关,成为思想解放、争先创优、开拓进取的创新型机关,现就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以建设“法制、诚信、效率、双赢”的服务型机关为目标,紧密联系园林绿化工作实际,不断增强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机关的意识。一是增强发展意识,确立大局观念,充分认清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全市加快发展的全局中找准定位,尽责到位,争先进位。二是增强责任意识,确立效率观念,树立“效率第一”的工作理念,只争朝夕,不辱使命。三是增强创新意识,确立服务观念,破除僵化观念,改革陈规陋习,营造“发展第一,服务至上”的浓厚氛围。四是增强诚信意识,确立法制观念,确立依法行政,诚信理政的行为本文 规范和服务准则,营造诚信、公开的政务环境和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五是增强公仆意识,确立群众观念,牢固确立执政为民的宗旨,坚持廉洁勤政,大力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作风,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常州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求真务实,完善工作运行、监督机制
针对园林实际情况,园林局加强作风建设,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活动总体分为五个阶段分步推进实施:3月10日至3月底为学习贯彻,更新观念阶段;3月底至4月15日为面向社会,征求意见阶段;4月16日至5月20日为梳理问题,自我整改阶段;10月上旬至10月底为接受评议,社会监督阶段;12月份为总结提高,完善机制阶段。并通过建立如下措施,确保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取得实效。
1、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公布投诉电话和电子信箱,坚持把作风建设投诉与行政效能投诉相结合、与信访投诉相结合,认真分析梳理,及时落实整改。
2、扩展充实局行风监督员队伍,定期召开监督员会议,认真听取行风监督员的意见与建议,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向行风监督员通报反馈。
3、邀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园林,对包括机关作风建设在内的园林工作情况进行调研;适时组织各界市民看园林活动,自觉接受监督。
4、向服务对象和基层单位发放问卷调查表,让服务对象、基层单位和协作部门就服务质量、服务效率进行评议,不断改善机关形象,提高服务满意度。
5、由局行政效能监察办公室对机关行政效能进行监察,受理投诉,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三、加强领导,严格考评,注重提高
1、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专项行动的有效开展,局成立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蔡骏、李恒炜、吴捷、廖东初、韦立、邹杰、沈远东7位同志组成,具体负责机关作风建设和专项行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结合年度考评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处室和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廉洁勤政、行政效能、文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对没有做到优质服务、投诉较多的,处室不能评为先进单位,个人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
3、考评结果和群众投诉,由局作风建设领导小组汇总梳理后采取适当形式公开,属部门的问题,向部门反馈;属个人的问题,找个人诫勉谈话。对存在问题,部门和个人要认真分析原因,制订切实有效措施,限期整改。
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实施意见

科技创新的实施方案


科技创新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根据省市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县党代会、人代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更好的发挥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建设的引领支撑作用,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民乐提供强大动力。

二、重点任务及阶段成效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组织体系,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大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引导企业、社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研发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不断增加。

阶段成效: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到2020年,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牵头单位:县科技局

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统计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

2.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区域创新发展高地。

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等省、市、县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引导更多的企业和团队创新创业发展,激励各类主体创新活力。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支撑,鼓励市场主体投资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孵化工厂、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双创示范,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和中药材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建设运营水平,建设培育六坝现代农业示范园科技孵化中心和众智众创、金阳光友智众创、e维创客、正和创客等区域众创空间,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新型创新创业平台,建立科技资源共享,人才信息资源、技术转移、专利服务、科技金融、政策法规、供需动态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区域创新发展高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对高新技术企业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扶持企业积极研发新技术、新产品。

阶段成效:2018年,培育申报省级众创空间4家,培育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争取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积极申报民乐生态工业园区为省级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家以上,创建2-3个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力争创建省级“双创”示范县区,创建民乐生态工业园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牵头单位:县科技局

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

3.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推进专利发明倍增计划。紧紧抓住我县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的有利机遇,申请成立民乐县知识产权局,落实知识产权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全面推进示范县工作。加快专利发明倍增行动,突出专利大户培育和专利数量增长。强化专利创造、运营、保护和管理,促进专利推广使用。完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不断扩大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落实省、市、县专利补助奖励和成果转化奖励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和城乡群众发明创造。积极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真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工作,着力抓好有效发明专利跟进服务。

阶段成效:2018年,培育15件以上的专利大户4-5家,全县专利申请量达到400件,专利授权量达到100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5件;到2020年,全县专利申请量达到600件,专利授权量达到2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件以上,创建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5家,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3家。

牵头单位:县科技局

配合单位:县工信局、县财政局、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

4.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骨干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提高利用社会资源能力。培育申报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培育组建行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

阶段成效:2018年,培育申报市级以上科技创新示范企业4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家,培育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0.7%;到2020年,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平台超过13家,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达到75%,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重点实验室)达到2家。

牵头单位:县工信局、县科技局

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统计局、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

5.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互动,促成科技型企业与中科院兰州分院、甘农大、兰交大等科研单位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质性合作和科研攻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使科技创新成果和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县落地转化。积极搭建科技研发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主导并吸引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参与,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和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合作创新与协同创新。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培养造就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鼓励有创新成果的科技人员到我县创业发展。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落实成果转化措施,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阶段成效:2018年,融合建立1-2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2-5个技术转移示范产业,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到3亿元,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达10项以上;到2020年,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到6亿元,应用科技成果20项以上。

牵头单位:县科技局

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局、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人才办

6.争引科技项目和投资基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投资导向,鼓励和引导企业申报国家各类科技创新专项项目,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集中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推进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谋划推荐科技项目,支持和鼓励具有学科和人才优势的企业申报环保项目,推广运用污染防治先进适宜技术。积极拓展科技投资服务,与省科技发展投资公司合作,在民乐生态工业园区设立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争取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专项基金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劵,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阶段成效:2018年,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7项以上,争取项目4个以上,以项目推动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链。

牵头单位:县发改委、县科技局

配合单位:县工信局、县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县财政局

7.抓好农业科技园区基地建设,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六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示范园区重点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食用菌产业园,着力打造以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为主的绿色有机循环农业创业创新孵化中心,进一步提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争取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运用“科研+基地+农户”、“科研+企业(协会)+农户”等多种科技服务模式,支持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阶段成效:2018年,推选科技特派员100名以上,建成有机生态农业科技示范点3个以上,推广新品种100个以上、新技术20项以上,申请设立基层专家科研工作站2个以上;到2020年,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市级以上基层专家科研工作站6个以上。

牵头单位:县科技局、县农委

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人才办、各乡镇

注意了,好的策划书不一定按某种格式,或许一篇好文案本身就是一部好的策划书。以上《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一文能帮助您解决策划书的撰写需求,如果还想阅读关于“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相关内容,请访问“创新工作实施方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