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总结 > 农业工作总结 > 导航 > 原创农业工作总结和计划

农业工作总结

原创农业工作总结和计划。

人生漫漫,时光飞逝,在这一阶段中你一定成长了不少,让我们对过去的工作做个梳理,再写一份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切忌使用非量化的内容,以及模糊不清的表述。那么该如何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工作总结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原创农业工作总结和计划》,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原创农业工作总结和计划

一、农业工作完成情况

1、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一是粮食生产形势好于预期。由于夏粮生长受到了播种延迟、低温寒流、持续强降雨和收割推迟等不利因素的重重打击,单产和总产双双下降。面对不利形势,我们立足抗灾夺丰收,重点抓水稻生产,督促落实机插秧、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措施,建成9个绿色高产增效创建示范片,努力实现以秋补夏。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7.35万亩,单产463公斤,总产30.98万吨,粮食生产形势好于预期。二是畜牧生产形势稳定。积极应对生猪、禽蛋价格市场波动,不断调优养殖结构,重抓规模养殖,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72.3%;重抓养殖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控,建成3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年生猪饲养量63.5万头,家禽饲养量达248.2万只。三是蔬菜生产稳中有进。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市蔬菜播种面积9.55万亩,全年总产超过22万吨。四是水产品生产量价齐升。全市水产养殖面积3.76万亩,同比增0.15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1.03万吨,同比增1.98%

2、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对照泰州市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目标,各项重点工作预计完成情况如下。

一是重抓农业招商引资。预计全年农业实际利用“三资”总额12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1亿元)的109.1%;新开工建设规模以上农业项目12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个),其中1.5亿元以上项目3个。我市东兴镇招引成立新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在该镇海镇村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100亩的日光温室和200亩以上钢架大棚,并配套占地200亩的景观绿化苗木及花卉生产基地,目前已正搭建温室。**镇招引成立百德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4000余亩,总投资1.5亿元。一期建设标准钢架大棚600亩,连栋温室250亩,目前已完成钢架大棚搭建。靖城街道招引双孢菇规模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53亿元,在该镇正西村,建设标准化钢结构大棚、冷藏成品板房、深加工生产线等设施,发展双孢菇种植与深加工,一期工程预计20xx年建成投产,年产双孢菇3600吨。

二是力推现代农业建设。在园区建设上,省级园区完成火龙果基地玻璃温室改造利用,发展盆栽蔬菜生产;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完成设计图纸审核,开始工程造价事宜,预计今年年底开工建设。申报认定泰州级园区1个(**)。在集聚带建设上,完成新江平线全线绿化提档补缺,建成景观化交通节点12个,完成侯爱路、庙宇港路、申家港路南段拓宽工程,初步打通西线交通回路。在高效设施农业建设上,建成斜桥梅婷果蔬园、西来雨阳家庭农场和**鹏源家庭农场等13个泰州级设施园艺项目,完成目标任务(12个)的108.3%,预计全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建成以水肥一体化和水产养殖水质监测为代表的泰州级智能农业项目5个。

三是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上,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54个、绿色食品9个,种植业三品产量比重有望达51.4%,渔业三品面积比重力争超过90%;市级以上农产品抽检200余次,抽检合格率100%,超过目标任务(98%)要求;各级监管平台均正常运行,上报数据数量和质量均达泰州市考核要求。夏季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30.83万亩,还田率达到98.6%。新造及更新成片林0.58万亩、农田林网2.55万亩,分别完成目标任务(0.4万亩、1.8万亩)的145%、141.7%。按照《泰州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要求,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出发点,采取综合利用为主、关停转产为辅的治理模式,大力推进养殖业粪污治理,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四是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在农机化上,建成3亩以上的商品化集中育秧点207个,总面积2190亩,完成目标任务(1500亩)的146.4%;新桥、西来、靖城、**、东兴、孤山、斜桥等7个镇实现水稻机插秧整镇推进,整镇推进率达77.8%,超过目标任务(50%)要求;全市机插秧率达90.6%,超过目标任务(85%)要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第一批土地治理项目(高标准农田0.5万亩)正在实施中,目前已申报第二批土地治理项目(高标准农田1万亩)。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培训职业农民3100人。

二、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我委将以农业现代化进程争先进位为目标,全面落实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策应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保障供给为基本任务,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增加值增长4.5%;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万亩,总产超过前五年平均水平;全年蔬菜面积提高到9.5万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0.8万亩,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通过省级验收;生猪饲养量稳定60万头,家禽饲养量稳定250万只,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水产品总量稳定1万吨以上,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1000亩;成片造林3000亩,全市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省、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农药化肥投入实现零增长,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1、调整结构,持续深挖保供增收潜力

(1)稳定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夯实粮食增产基础,主动适应生产新形势,转变粮食增产模式,强化生产科技应用,实现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一是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新增1万亩;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继续建设3个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二是发挥良种增产增效潜力。大力推广扬麦22、宁麦13、武运粳30号和南粳5055等“高产、优质、多抗”品种,创新手段,稳定良种全覆盖局面。三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认真落实农机优惠扶持政策,积极推广大马力、新功能、新构型等适合本地需要新型机械,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为重点,加速农机和农艺融合,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水稻机插率90%以上。四是积极应对粮食生产面临的新难题。一手抓服务。充分利用二轮土地规划调整契机,严格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配合粮食部门根据需求,合理规划配置烘干中心、育秧基地和农机库,切实增强种粮大户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化社会化服务支撑,提供育秧、耕种、收获和病虫防治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切实化解种粮大户后顾之忧。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引导种粮大户采用先进生产方式,实现“高效种粮”。一手抓监督。与农经部门合作,探索种粮大户监管制度,对种粮大户实施档案动态管理,将种子、农药、化肥等投入品施用情况和机插秧等先进技术使用情况,作为发放规模化种粮补贴的必要条件,力促“绿色种粮”。

(2)推进园艺业提质增效。继续以永久性“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新江平线香沙芋产业园和特色苗木生产基地建设为抓手,突出生产设施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多样化,推动蔬菜园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强化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逐步调整基地发展取向,由单纯重规模向“规模和效益并重”转变,进一步扩大标准钢架大棚、“两网一灌”等生产性设施应用范围,按一定规模合理配套冷库、初加工、储运等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推广绿色生态种植和无土栽培技术,提升蔬菜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二是调优园艺产品结构。巩固现有常规蔬菜种植规模,瞄准大中型城市市场,引进种植适宜本地生长、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养生蔬菜品种,丰富市场供应。稳定中山杉和乡土树种种植规模,引导苗木繁育由“绿化”向“彩化”方向发展。三是发展特色园艺产业。擦亮**香沙芋这块金字招牌,放大品牌效应,进一步构建种苗扩繁、机械化生产、加工储存、电子商务和冷链物流等一系列成套生产经营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完善耕作制度,研究香沙芋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确保全市香沙芋种植面积保持在3万亩以上。

(3)推进养殖业转型。在开展畜禽粪污治理大背景下,深入推进养殖业提质增效行动,全面提升养殖业发展水平。一是优化畜禽养殖结构。稳定生猪、蛋禽等主要畜禽生产基础,积极发展山羊、肉牛等草食性畜类养殖。组织实施生猪良种工程,推广外三元、苏姜猪等生猪良种,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二是推行畜禽规模化养殖。组织实施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和省级农业产业化引导项目,用项目扶持带动规模养殖。三是开展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高质量建设2-3家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以示范创建带动更多规模养殖场户加快良种化进程,加快技术改造,提升设施装备,严格粪污治理,进一步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四是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认真组织开展“三大集中防疫行动”,全面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开展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疫病监测,积极实施规模养殖场风险评估,完善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五是发展特水养殖。按照“用活水产资源、创建特色基地、发展高效渔业”思路,开展标准养殖池改造,完善养殖设施,进一步扩大鳜鱼、蟹、虾、长春鳊等特色水产养殖规模。

2、转变方式,切实增强现代农业综合实力

(1)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休闲观光及农业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一手抓二产提升。发挥交通优势,结合农业园区,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产销衔接、工农共赢”的思路,规划建设各个园区的集中集散中心,提升农业园区农产品初加工能力。配合发改部门,论证沿城西大道选址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的可行性,逐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集中区集聚,填补我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的空白。一手抓三产提质。坚持把休闲农业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发展的新抓手,坚持“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要求,着力在“求特色、创精品、强组合”上下功夫,以养身、养眼、养心为路径,重点打造“大美徐周”、“青宁芦笋小镇”、“西来桃花节”等一批标杆性的精品项目;配合所在镇和旅游部门,将现有零散的休闲项目和活动串联起来,完善餐饮、住宿、娱乐等乡村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农业休闲旅游体系。

(2)实现区域集聚发展。实施“新江平线现代农业集聚发展计划”,按照产业集聚、资源集约、项目集中、政策集成的思路,着重推进新江平线现代农业集聚带建设。一是力推项目集聚。20xx年,突出抓好省级园区综合服务中心、智慧生态农业示范园、特色苗木批发市场等一批规模、特色和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建设,将集聚带建设向纵深延伸;同时,指导沿线镇围绕规划定位,认真开展招商引资,招引规模适宜、技术领先、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项目,切实增强集聚带建设后劲。二是力求要素集成。在集聚带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提升集聚带农田基础设施水平;指导所在镇,充分利用现有骨干道路基础,通过完善区间路、桥设施,规划建设不同时长、不同内容、不同用途的内部环路,初步形成适合于项目发展、适应群众出行需求的交通环路系统。三是力促政策集中。在渠道不变、扶持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整合中央、省、地方各级资金,集中投入集聚带建设。发挥财政投入的指引作用,对集聚带范围内外的项目,实行差异化政策,引导项目向集聚带集中。

(3)实现绿色生态发展。加快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死守质量“平安线”,做到“产、管”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推行标准化生产,种植业三品比重达到55%,渔业三品比重达到90%。一手强化质量安全监测,全年抽检蔬菜、畜禽和水产品不少于1000批次。重点做好种养大户投入品监管、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和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确保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构筑环境“安全线”,做到“减进”、“控出”。实施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工程,继续推广灯诱、色诱、性诱以及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控等绿色防控措施,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占比达85%。大力推广配方肥、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配套先进适用技术,改进施肥方式,促进精准施肥,控减肥料施用总量。积极探索秸秆利用新模式,继续推行秸秆全量还田,严格落实各项还田技术措施,确保还田质量,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畜禽粪污治理,着重加快建设蓄粪池、堆粪场和户外发酵床等粪污处理设施,通过农牧结合的模式,消纳处置畜禽粪污;做足、做细、做实群众工作,积极发动,耐心说服教育,稳步推进56家禁养区内养殖企业关停工作,确保全面完成泰州下达任务。

4、强化服务,为发展现代农业注入动力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人、财、物、技”上的“托底”支撑,只有强化服务,积极构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大环境,筑牢农业发展支撑体系,才能保障我市现代农业健康有序发展。人,就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化解“无人种田”之忧。进一步扩大范围,进一步丰富内容,进一步创新手段,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提高3.5个百分点,实现共享发展。财,就是创新投入机制,解决“无钱办事”之虑。积极作为,争取财政投入力度只增不减,力保年上争扶持资金5000万元以上;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强化配套服务,努力拓宽农业投资渠道,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内在动力;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金融、保险服务,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和“保护伞”。 物,就是完善农业装备,清除“靠天吃饭”之患。积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用足、用好泰州及我市农业物联网应用扶持政策,努力降低生产基地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在每个镇(街道)建设1-2个智能农业示范项目,全市农业信息化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技,就是推进科技创新,消除“无从下手”之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创新农技推广方式,从单纯的条线为主“填鸭”式的推广模式中解放出来,根据生产需要和农民需求,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深入开展“双挂双服务”挂钩联系活动,实现对“点”精确服务;继续加强农技专业条线建设,做到“线”不断、不乱,一以贯之,顺利畅通;拓展农技服务手段,充分利用12316短信和智慧农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好“**农委”微信公众号,实现“面”上指导即时即见,全面构建有力、有序、有效的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Fwr816.cOm精选推荐

县农业和民生科技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县农业和民生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科技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围绕我县农业优势产业和民生科技热点,着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了全民科技意识,促进了农业和民生科技发展。

(一)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我县围绕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目标,整合科技资源、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大力开展优势农产品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组织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等重大农业科技专项项目,研究和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技术水平。近年来,先后实施国家创新基金,省、市、县级星火计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成果推广等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20多个。通过项目实施,加快了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技术进步,一批农业和民生先进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其中威灵仙野生变家种及规范化种植研究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立项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甜菊新品种菊隆5号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注液液压扩张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研究等10项医疗卫生科技成果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并在县内得以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以开展科技培训为依托,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近年来,我县以提升农民科技种养水平为目标,围绕农业优势产业,结合农时季节和农民实际需求,通过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加培训投入,全面提高农民接纳和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一是实施了百、千、万科技培训工程。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以讲求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实施了百、千、万科技培训工程。创新推出了专家+示带户+贫困农户、龙头企业+推广部门+农户和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等新型培训模式,实现了专家与农民进行零距离技术指导,解决了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带动发展了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近三年,我县共举办科技培训班40余期(次),受训人员达1.6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4万余份(册)。二是开展了科技服务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为进一步提高返乡农民工的择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我县在10个乡镇举办科技服务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15期,重点培训了脐橙、蔬菜、甜叶菊、果业、烤烟种植和生猪、水产、蜂蜜养殖等知识,印发技术资料8000余份,培训农民3200余人(次)。三是培育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在全县各乡镇评选培育了200余户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户把先进种植技术辅射带动周边农民,提升了全县农民科技种植水平。四是表彰了一批农村科技致富标兵。近年来,我县农村涌现了一大批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种植、养殖、加工业致富能人,他们不仅自己率先致富,而且带动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成为广大农村最具潜力的创业资源和最具带动力的致富典型。为鼓励先进,我县开展了农村科技致富标兵评选活动。共评出了果树种植、烟叶种植、甜叶菊种植、蔬菜种植、水稻种植、园林种植、水产养殖、生猪养殖、农产品加工等9个产业54名农村科技致富标兵,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以科技示范基地为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我县以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为手段,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示范促推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一是打造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根据农业优势产业特点及产区分布,

农业工作总结


农业工作总结农业工作总结
20xx年,我镇农业工作在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抢抓国家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和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机遇,科学布局“南果北菜”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坚持以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建设三大特色农业基地,当年流转土地2760亩,托管土地1000余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6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一、全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科学组织,加强引导,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1、推进粮食整建制高产创建。我镇共有耕地面积3.56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2万亩。全镇规划实施了宋庄、耿楼、马河口等村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方,落实面积1.2万亩。落实良种良方,农机、农艺配套等关键技术,示范方内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收,**年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
2、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抢抓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机遇,以品种调新、质量调优、效益调高、规模调大、产业调强为目标,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政策扶持,广泛宣传引导,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努力扩大土地流转面积,扎实搞好农业结构调整,今年以来流转土地2760亩,在步云庄、前荆沟村、磨坑、向阳山、耿楼、韩楼等村发展特色农业,新发展东木路沿线绿色核桃基地2160亩,茶树菇大棚85个,栽植金银花300亩,栽植中药药材130亩,新建蔬菜温室大棚37个,发展新岭特种药材等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其中步云茶树菇专业合作社被列为枣庄市示范单位,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3、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投资3000万元的恒辉食品有限公司当年完成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9月份投入试生产,目前产销两旺;投资20xx万元的**食品公司技改扩建项目,新建20xx平米生产车间及高档食品生产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5000万元的大康肉禽熟食加工技改扩建项目,新建钢结构厂房2500平米,新上两条全自动生产线及实验室,带动周边近百户农户扩大鸡鸭养殖规模,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任务。
4、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在领导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切实加强农业执法中队建设,充实强化执法力量,配齐农业执法设施,购置监测器材药剂,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检测农产品17宗521例,坚决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依法开展高度农药禁售宣传监管活动,印发宣传单、明白纸3000份,开展入户执法监管26次,源头上杜绝了高度农药喷施残留危害群众健康现象的发生;联合工商、兽医、食品、城管、安检等部门加强对农畜禽产品市场监管,依法关停活镇内3处禽市场,开展机械喷防消毒、疫病畜禽消杀、取缔违章经营户等活动11次,严防死守防范h7n9等重大疫情发生,切实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针对镇情制订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了奖惩机制,广泛宣传发动,倾力靠上服务,抓好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全镇3.2万亩小麦、2.6万亩玉米参保率均实现100℅,2650亩小麦倒伏、4760亩玉米倒伏农保理赔圆满完成。
6、倾力推进农机化进程。抢抓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机遇,广泛宣传发动,鼓励引导农户积极购置补贴机具,新购置农机具39台套,享受补贴资金102万元,免费为全镇联合收割机更换高效秸秆粉碎机具29台套,农机年检55台套,积极外引内联农业机械,靠上抓好调度服务,切实保障了三夏、三秋生产农机作业需求,圆满完成枣庄市级玉米秸秆还田示范镇项目,有效避免了焚烧秸秆现象的发生,农机化进程不断加快。
7、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建设。培育科技示范户60户,辐射带动1200户,全部发放了示范户的物化补贴;选聘农业技术指导员6名,培训各类技术人员350人次,开展农业技术上门服务50余次,示范指导120xx人次;扎实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发放优质喷防药物23.7吨,组织全镇42个村按时高效完成“一喷三防”任务,确保了夏粮丰产丰收;认真抓好良种统供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工作,42个自然村小麦、玉米良种统供、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统供率100%。
8、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倾力靠上配合,建设农技站、畜牧兽医站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2个,购置配齐了电脑3台、打印机2台、冰箱2台等现代化办公设备,42个村配齐了农村服务技术员、农业保险协管员、食品安全监管员,确保农村农业信息及时上传下达。
二、基础设施建

农业工作总结第2页设
抢抓全国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实施机遇,积极靠上搞好协调配合,下大气力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修硬化田间路42.7公里,修建生产路73.6公里,新建陈岗村引水闸一座,泵站3三个,大口井4座,拦河坝一座,可储水2.0万方,新打深水井23眼,建机井房69个,铺设各类地下节水管道42千米;全力抓好漷河、荆河、小洪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清理河道障碍垃圾150车、树木600余棵,确保安全度汛;硬化了前荆沟村东1.5公里田间道路、小宫山村南3公里道路、王母殿村南至南沙河6.5公里道路、千庄村南至党吉山2公里田间道路、步云庄村南至南池2公里道路、陈岗至磨坑5公里道路、蔡村至王母店2公里道路、蔡村至颜吉山3公里道路、郭固堆至颜吉山2.5公里道路、王村至颜吉山4公里道路、史楼至颜吉山3.5公里道路、江楼至宋庄0.8公里、江桥至小宫山1.3公里、鲍庄至步云庄1.5公里、磨坑至蒋沟1公里、党村至向阳山3.1公里,新发展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村一个,步云庄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0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三、农村改革统筹
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村项目16个;土地流转项目2760亩,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合作社项目11个,分别是新岭种植专业合作社、步云茶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东木路沿线绿色核桃产销专业合作社、茂岭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前荆沟农机专业合作社、东小宫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村“三资”管理规范村项目7个,分别是党村、东小宫、东沙河、党桥、张洼、小宫山、磨坑;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网络化录入40个村,上报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项目14个村,高标准迎接了枣庄市减轻农民负担检查,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四、农业生态建设
新发展东木路沿线绿色核桃基地**亩,种植优质核桃98000余棵,超额完成东木路沿线绿色长廊建设任务;抢抓全国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实施机遇,积极靠上配合,下大气力搞好农田林网绿化建设,完成农田林网73.6公里,圆满完成全镇道路网化农田林网建设任务;新发展育苗面积160亩,超额完成京台高速绿色通道东沙河段补植任务,荒山绿化雨季造林960亩,申报市级绿化示范村4个。
五、20xx年工作打算
一是抓好全镇农业发展规划布局,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二是配合开展各类阳光培训,认真组织村民、合作社带头人按时参加,确保人员到位。
三是认真做好**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加强舆论宣传,健全档簿资料。
四是认真组织三夏、三秋生产,做好党委、政府参谋,确保丰产丰收。
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做好数据上传工作,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是积极协调农口各站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工作总结(农业)


****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党的xx大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发奋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现将我局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防死守,搞好防“非典”工作 “非典”是一种传染性强,对人体损害严重的传染性病毒病。今年春季,非典型肺炎在国内部门省市散蔓延,严重损害了人民身体健康和我国的声誉。四月中旬,中央和国务院加大了防“非典”力度,全国上下一盘棋,严防死守,众志成城防“非典”。我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各项防“非典”措施,搞好日常卫生消毒,严格外来人员体检、消毒和返乡人员隔离措施,抽调18名优秀干部驻村协助农村“非典”防治工作,在“非典”防治期间,全局未发现一例发热或疑似病例,为把“非典”拒之于封丘门外做出了努力。

二、分类指导管理,抓好夏粮生产 今年我县夏粮收获面积71.87万亩,预计总产312509吨,单产434.8公斤/亩,比去年增产1.3%;油菜收获面积14160亩,总产1779吨,单产125.6公斤/亩,比上年增产12.7%。在今年夏粮生产中,我局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搞好苗情调查。我局从去年12月上旬,到今年8月下旬,组织技术人员对我县小麦苗情作了四次调查,5月中旬又做了测产调查。由于今年我县夏粮生产中遭遇了50年来罕见的长期低温天气,苗情普遍差于正常年份,亩穗数有所减少,但由于低温有利于穗分化,穗粒数有所增加,加上小麦灌浆期天气有利,千粒重较去年有所增加,综合小麦产量形成的三要素,今年我县小麦较去年稍有增产。 二是分类指导,搞好麦田管理。春节过后,我局组织30名技术人员,分片包乡对全县71.87万亩夏粮进行了分类指导管理,对不同品种、不同茬口麦田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坚决杜绝浇麦黄水。全县麦田都追了返青肥,浇了返青水。麦田化学除草48万亩,化控13万亩,中耕56万亩,一喷三防面积达到142万亩次,有效控制了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的危害,保证了夏粮丰收。 三是搞好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一年来,我局共办培训班32期,举办电视讲座15期,培训人员30多万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和明白纸8万多份,为提高农民素质,缓解技术棚架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及时搞好夏收夏种工作 由于今年受到“非典”影响,增加了收割机跨区作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县政府积极组织本市、县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保证了今年夏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机收面积达到47万亩,占夏粮收获面积的65.4%,比去年增加56.7%。夏种工作除水稻外现在已全部结束,全县玉米播种面积25万亩,棉花11万亩,大豆10万亩,花生15万亩,红薯10万亩,水稻10万亩,杂粮5000亩,芝麻300亩。全县夏播秋作物都做到了及时播种,为秋作物丰收奠定了基础。

四、搞好夏蝗防治工作 今年我县夏蝗属中度偏重发生年份,发生面积20.4万亩,平均每平方米有蝗虫1.51头,高于去年的0.34头;最高每平方米234头,高于去年的每平方米12头,达到防治指标面积14.6万亩,防治面积13.8万亩,其中人工挑治1.8万亩,飞机防治12万亩。 在今年夏蝗虫防治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夏蝗防治办公会,具体研究布置今年夏蝗防治工作,强调指出要狠治夏蝗,控制蝗灾,促进夏蝗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县政府成立治蝗指挥部,程县长任指挥长,县农业局赵局长冒高温,战斗在治蝗第一线。植保站全体职工和各乡镇蝗虫测报员认真普查蝗情,及时开展堵窝防治,并及时汇总蝗虫信息上报,保证了夏蝗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XX年,我局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县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6.5万亩,反季节西瓜种植面积达4500亩。果树方面,建成了万亩陈桥石榴园,万亩金柿生产基地和5000亩曹岗小杂果生产基地,引进了苹果新品种藤木1号,杏新品种试管杏,桃新品种早熟苍方,樱桃新品种意大利早红等果树新品种,推广了苹果套袋着色技术和梨套袋着色技术。 为发展特色农业,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发展封丘金银花、无公害蔬菜和无公害大米的力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3月份我县金银花顺利获得了wto原产地注册保护,从此,封丘金银花拿到了通向世界的通行证。陈固、应举、居厢、王村四个乡7万亩无公害蔬菜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10万亩金银花、50万亩优质麦、10万亩优质米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已经市环保局无公害监测,年内很有希望通过认定。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我局抓住封丘金银花获得原产地保护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过认定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产业,抢占市场制高点,成立了河南绿色农业有限公司,以该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和无公害蔬菜产业,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实行农科教一体化经营,带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五、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 沼气是利用厌氧细菌将人畜粪便发醇产生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沼气可用来做饭、取暧、照明和果品保鲜,沼渣可作养猪的饲料和农作物的肥料。农村一户四口之家,建一个8m3的沼气池,总投资在1500元以下,投入施用后每年可节约煤钱400元左右,可带动养8—10头猪,又可增加效益1000元左右,沼渣作饲料养猪或作肥料每年又可节约饲料费近1000元,节约肥料200元左右,以上合计每个沼气池年效益在2400元左右。 今年,农业部把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富民工程来抓,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大举措。我局根据上级精神,大力推广这项新技术。目前,已在居厢大李湾、孙庄后城和陈桥三合村等三个试点村建成沼气池38个,并全部点火成功。全县现已建成沼气池106个,并全部投入使用。在搞好示点的同时,制订了我县发展农村沼气的规划,培训了由农业部认证的沼气工80 名,为我县农村沼气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XX年,我局为保证农民合法权益,保障我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对农资市场进行了一次突击清理整顿,严励打击各种农业违法行为,净化了农资市场。上半年我局共处理农药违法案件12起,扣压违法假劣农药0.8吨,罚款1XX元;植物检疫方面,上半年出具检疫证书30份,查处违章调运种子2300斤;种子管理方面,上半年共查处无证经营6起,查扣伪劣种子30000斤。 在麦收季节,我局按照省市要求,坚决查禁焚烧秸秆,保护生态环境。遇到焚烧秸秆的,坚决从严处理,保证了我县秸秆焚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农经工作 一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搞好农村会计培训。全县财务制度健全的村达90%以上,利用村务公开栏、公布榜等形式按时进行财务公开的村达到85%以上,培训农村会计170名。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村会计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二是认真宣传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八、存在问题和XX年工作重点 存在问题:一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三站“三定”工作没有得到落实,没有根本解决技术棚架问题。二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经济效益差。三是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不够,没有杜绝流动经营。 工作重点:一是抓好秋田管理,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采取各种方式,举办科技培训班,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素质,缓解技术棚架。以植保站为依托,建成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抽调技术干部下乡与各乡镇结合共同健全和完善乡级农业技术推广站,搞好农业技术服务和物资供应。二是加大农村沼气发展力度,确保我县农村沼气生产责任目标的完成。三是扩大封丘金银花种植面积,确保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四是加大力气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资金和世界银行贷款等项目资金。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以河南绿色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走公司十农户的路子,实行农科教一体化,强力带动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我县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旅游工作总结


一、关于上半年农业农村暨旅游工作的总体估计

今年以来,全区农业农村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行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互动,统筹发展。按照构建生态旅游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农民减负增收的方针和税费减免与各项改革措施成效挂钩的原则,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业投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全面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年,全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4亿元,占年计划的52.9%,同比增长24.6%;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73.7元,同比增长27.6%。全区旅游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和4.5%,全区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发展基础逐步夯实。一是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启动、、、、路共计18.6公里的村级油路、水泥路建设,目前已完成投入227万元,五条通村公路的建设正在抓紧实施过程中。制定出台了《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安排10万元乡村道路专项养护资金确保区乡村级道路养护。二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稳步推进。以打井、建塔、修渠、筑堰、改田为重点,加大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已完成34处;区水利水产局进行了全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状况调查,编制了《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评估报告》,全面完成了乡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建水塔5座,铺设管道6300米,解决了53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包装申报的河、河、等16条小流域治理工程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水土保持优选项目已被纳入国家审查计划,与南水北调相关的其它六个申报项目已经国家和省发改委批准立项。三是生态文明村建设速度加快。“一建带三改”工程得到全面推广,“农家乐”、旅游设施、节柴灶、沼气池等能源建设不断加强,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作用明显,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文明富裕新农村的协调发展。目前,已完成沼气池建设50口,推广普及节柴灶300座,推广太阳能10台。

㈡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一是蔬菜生产形势良好。以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为重点,不断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蔬菜产出效益,上半年完成蔬菜播种面积4610亩,实现蔬菜产量800万公斤,销售产值92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万元,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已上报省农业厅获得专家认证。二是畜禽养殖发展迅速。土鸡、牲猪、牛羊等传统养殖项目进一步巩固,长毛兔、大鲵、野猪、林麝等特种养殖项目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畜禽养殖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畜禽防疫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积极做好禽流感等各种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上半年全区土杂鸡养殖总量达16.85万只,出栏9.5万只;牲猪养殖总量1.59万头,出栏0.72万头;山羊饲养量4489只,出栏1718只,实现收入590万元,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超过300元。三是林特产业突破性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5336亩,加强林特基地建设及管护,提高林特基地产出效益,上半年全区共完成新建高效经济林700亩,林业育苗114.6亩,义务植树50万株,四季植树4.4万株,中幼林扶育2万亩,花卉苗木70亩,林药间作400亩,区林业局对全区165棵古树进行了挂牌保护,制定了《区护林员管理办法》,全区155名护林员经选聘、培训全部上岗。包装申报的巴山松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审批,争取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71万元;2.5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已经省林业局批准,即将实施;保护区护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抓紧申报过程中。四是农村中介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技术承包、订单农业不断推进,培育了多种形式的农村运销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顺利实现了产品与市场的紧密对接。魔芋已入驻工业园区,车间主体工程正在抓紧施工过程中,区科技局积极帮助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并为食品加工项目申报了市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生物制药公司中药冲剂项目已申报列入了市级科技项目。上半年共对土鸡、蔬菜、林特基地等60多户经营大户给予了30余万元重奖。

㈢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民发展积极性不断提高。一是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巩固。在全区范围全面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实现了农业生产环节“零税赋”,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坚决杜绝不合理的收费现象发生。二是加快推进村债化解。全面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制定村级年度财务收支预算,通过结对抵销、转债、降债、盘活资产等办法进一步化解村级债务,上半年完成化债249万元,化债率达21.05%,全区37个村、5个福利院全部纳入了村帐乡(镇)管,并实行了村居设账。三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拟定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方案》,规范了乡镇机构设置,核定了人员编制。区经管局会同乡镇、街办制定了合村并组方案,计划将全区现有37个村合并成24个,将176个村民小组合并成150个,目前镇已完成了4个村民小组合并。四是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全面推进。全区农村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在乡村试点基础上全面启动,目前第一批南部山区20个村入户登记结束,正进入公示阶段,7月底可完成合同的签订发放工作,第二批“城中村”延包工作将在秋播前完成。

㈣农村扶贫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继续加快实施整村推进,对、等7个重点贫困村投资51万元完成了沼气池、公路等14个扶贫开发项目,对其它4个贫困村已投资8万元进行人畜饮水等8个项目建设,28户扶贫搬迁项目正在积极向市申报中,1500名“两类”人口已经全部分解落实到户,脱贫方案正在抓紧制定。区扶贫办对全区20个插花贫困村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队,着手编制了《区XX—XX年扶贫开发规划》。乡已经省扶贫办、省政府批准同意增列为革命老区乡镇进行扶持,目前革命老区乡镇发展规划正在抓紧着手编制中。区失地办、劳动局出台了对农民工培训进行补贴的具体办法,利用“阳光工程”培训失地农民441人,全部帮助推荐实现就业,为228名失地农民子女减免杂费和借读费等共4.6万元。区民政局将333户农村特困户709人纳入了定期定量援助,救助面占农村总人口的 3.5%,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75.5%,将符合低保条件的“一个家庭两种户籍”的132户失地农民全部纳入低保,月发放金额17038元;将429户失地困难农民726人分期分批纳入低保,月发放金额68069元。组织全区参合农民参加免费体检,慢性病人建档率达100%,为16名住院失地农民补偿医药费3906元,定点医院优惠6831元,人均受益671元,全区参合率达92%以上。

㈤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力推进村级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三争一促”等活动,确定了17个重点争创村,督促制订了巩固提高实施方案,确定了镇和保护区管理局辖区“农家乐”、村高山无公害蔬菜两个“双建双带”基地。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继续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密防范、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通过村务公开的规范化建设和民主理财监督等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基层民主化程度。

2、生态旅游区建设及景区促销稳步推进

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通过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景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为全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管理局加大了对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印发了“禁止乱砍乱伐,乱捕乱猎,乱采乱挖”等3个通告,建立了局、站、村、组资源保护责任制,制定了护林员管理制度,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启动实施了引猴工程、特种养殖基地、山杜娟岭和杜娟广场的杜娟花移栽等项目,维修景区厕所,对景区公路危险路段进行整修添置了指示牌和警示牌,制定了游道整修方案,完善了景区门票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为游客提供了安全快捷、方便的旅游服务环境。盘活山庄等旅游资源工作正在抓紧联系协调中,乡积极做好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揭牌和革命烈士陵园规划申报与文物保护工作。

㈡以举办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保护区管理局以“五·一”旅游黄金周为契机,举办了第三届山杜鹃节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大力加强了对景区、景点的宣传促销力度,重点推介了山生态旅游和农家乐休闲旅游。区旅游局提出了构建山东线、中线、西线和以岛、河、、山为横线的“三纵一横”旅游网络,积极推进南部山区旅游招商工作;包装推介了镇卡子村和村古树游览项目、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中心的红色旅游项目、南部山区野外生存训练项目等三条旅游线路,并对景区导游进行集中培训,编写了导游词。围绕山第三届杜娟节,积极与市级各媒体协调,先后在电视台各频道推出专题片5部,在《日报》推出系列报道6篇,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山风景区和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知名度,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

㈢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和队伍建设。以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为契机,化化发展环境,提升接待能力为重点,继续扎实推进“农家乐”星级评定活动,通过提升“农家乐”上档升级,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家乐”健康、快速发展。以景区创a为契机,大力提高景区管理水平,不断推进景区优化升级。区旅游局积极督促辖区各星级宾馆、旅游景区、“农家乐”努力加强内部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树立了品牌意识,增强了发展后劲,促进全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落实不够到位。按照年初制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会议纪要》要求,各涉农、旅游部门在落实完成工作中措施不够得力、落实力度不够;二是农业农产品特色不鲜明。农产品中突出的精品过少,我区林特生产品种多,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没有突现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含量还较低,抵御风险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要求。三是工作创新不够。在开展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四是扶持农业农村的资金不足,建设与发展受到制约。

感谢您阅读工作总结频道的《原创农业工作总结和计划》一文,希望帮助您解决写工作总结的需求和参考,如果本文还未解决您的需求,可以继续访问农业工作总结栏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