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领导干部个人检讨 > 导航 > 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

领导干部个人检讨

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
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
《你是自己的雕塑师》是韩喜凯同志的随笔集。作者从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以及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问题入手,边想边写,感悟人生。他曾经说:“回首走过的路,坎坎坷坷,有经验,也有教训,可总结的东西很多。总结些什么?有些同志平时老是埋怨这埋怨那,发
些牢骚,总觉得别人对他不公,好像受了多少委屈。其实,人生之路漫长艰辛,难题多,困惑多,思想疙瘩也很多,有点慨叹,有点埋怨,没啥不可以的。从自身来说,关键是如何正视自我、完善自我、战胜自我,根子在如何对待自我。所以脑子里总是盘旋着这些话题,挥之不去,总想试着就这类人生问题,说说自己粗浅朴素的看法。”
这本书分学习、工作、团结、进取、处世、正气、名实、识才、修养、生活等10个部分,共80篇。每篇长则两千多字,短则千把字。篇篇言之有物,文风朴实。作者谦虚地自言:“跟拉家常一样,没想着要构建什么体系,只是东一榔头,西一镐头,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掏掏心里话而已。人生没有模式,人生的观念一人一个‘版本’,我这里提供给诸位的,仅仅是我个人的‘版本’,取舍由您。”本版选发其中的3篇和其他篇章中的精彩片段,以飨读者。第1版权所有!
心胸有多宽,事业有多大
——谈胸襟
【“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宽宏大度,善待他人,这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气度与美德。】【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具有能忍人所不能
忍,能容人所不能容,能处人所不能处的雅量。】
一个领导者,心胸有多宽,水平就有多高,事业也就有多大。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是在决定任何事情时,要站得高,看得远,从大局出发,不可拘泥于眼前枝节小事。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除自身才智卓越和执着追求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秉性,就是心胸宽广。他们能以自己开阔的胸襟去对待世间万物,用那颗博大的心去容忍世间的冷嘲热讽。《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信陵君颇喜结交才俊,他听说大梁
城东门的守门人侯嬴很有才能,于是去请他,侯嬴毫不客气,上车后坐在上座,让信陵君驾车。车到闹市后,侯嬴故意与好友朱亥长时间交谈,将信陵君冷落在一旁。回到公子府后,信陵君大宴宾客,推侯嬴坐在上席,并亲自给他敬酒。这则故事描写的虽是日常请人喝酒的小事,但反映了信陵君的博大心胸。以信陵君堂堂魏国公子的身份给侯嬴这个守门人驾驭马车、耐心等待、主动敬酒,这很难做到;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容人的气度,是绝对不可能的。正因为信陵君礼贤下士,侯嬴为他献上奇计尽心效力,使窃符救赵取得成功,同时侯嬴的好朋友朱亥在窃符救赵中也立下汗马功劳。试想当初信陵君如果顾及公子身份,举止傲慢,那些能人贤士就不可能为之折服,更不会聚之门下建立奇功,那赵国很有可能早就为秦国所吞。唐太宗可谓功高盖世,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善待直谏者魏征,那会是另一副模样。魏征的《十思》、《十渐》等谏书,尖锐批评唐太宗的缺点,皆人所不敢言,而唐太宗却欣然接受。后魏征因病请求辞职,唐太宗说:“金必锻炼而成器,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岂可去乎?”气量狭小之辈,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唐太宗终成为历史上广纳谏言、勇于改过的治国明君。
与此相反,心胸狭窄,无容人之量者,往往导致身败名裂、国破家亡的噩运。《国语》中记载,西周末年,周厉王暴虐无道,政令严酷,引起强烈不满,怨声载道。周厉王听后大怒,命令官吏只要听到谁说坏话就杀谁,气氛异常恐怖,人们不敢多言。但三年后平民忍无可忍,最终发起国人暴动,推翻了厉王残暴的统治。再看,《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之所以被诸葛亮三气而亡,一个致命弱点就是他心胸狭窄,气量如豆。
朱德有诗曰:“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有了这样的胸襟和情怀,就会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虚怀若谷、雍容大度的谦谦君子之风。即使碰到不顺心、难如意的事也不会斤斤计较,耿耿于怀。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各级领导干部“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宽宏大度,善待他人,这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气度与美德。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具有能忍人所不能忍、能容人所不能容、能处人所不能处的雅量,做到“将军头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不把忍让视为无能,不把宽容看作怯懦。尤其是别人给自己指出问题时,应该虚怀若谷,诚恳倾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这样,才能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善于宽容人、体谅人、理解人、感染人,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良好工作环境。
胸襟开阔者,方能善于从逆耳之言中吸取教训,改正自己的过错。譬如齐桓公上台后,就能不计前嫌,敢于重用昔日的死对头管仲,终于在管仲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又如西汉开国元勋张良在其早年时,就以其宏大气量从老者那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

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里得到奇书,刻苦学习终成事业。
试想老者三次故意丢下鞋子,当时张良如果稍稍狭隘一点,不理睬其言行,那本兵法奇书将与之无缘,他也不会成为赫赫有名的“汉初三杰”之一。再如与张良同时的韩信,他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能忍“胯下之辱”,不与小者计较避过灾祸。在中国历史上,这类事例多得不胜枚举。由此观之,古往今来,心胸开阔者方成就大事业。
“泥菩萨”与“瓷菩萨”
——谈本领与期许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想有个好的位置,这是正常的想法,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但是,好位置关键在合理的选择。】【本身是个泥菩萨,非得过河不可,肯定自身难保。要是下定决心要过河,得先炼成个瓷菩萨。】
跟小孩子聊聊,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问孩子,孙悟空与猪八戒两个,哪个厉害?答曰,当然是孙悟空,因为孙悟空是大徒弟,猪八戒是二徒弟。再问,让猪八戒当大徒弟不行吗?答曰,不行,孙悟空有72变,猪八戒只有36变,哪能当大徒弟?再问,要是猪八戒一定要当大徒弟呢?答曰:那孙悟空会用金箍棒打他呀!
原以为唐僧是以授道之先后给徒弟们排出长幼来的,没想到按本领大小排序这一层。试想,要是真把能力低微的猪八戒放到头里,那个取经团队,还真可能乱了套。
闲静之中,观察动物们的“社会组织”,也是非常有趣的事。蚂
出行,总是井然有序,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一点都不乱。因为只要是个蚂蚁群,就会有个蚁王,以它为核心,展开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无独有偶,蜂群有蜂王,猴群有猴王,羊群有头羊,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结构。这种结构是天然的,与人类社会结构当然不
同,但是,人类社会结构无论怎么发展进化,其原始特征是不可能完全褪落的。不论哪一种社会组织,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不同阶层的分野,始终天然地存在着。当然,社会历史总是进步的,人类自由平等的范围和幅度是在不断扩大的,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不论是多大
程度的自由和平等,都是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框架中展开的,衡量这种框架进步落后的标准,就是能不能按照人的能力的大小,安排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人类能按自身大小不同居于不同的“坑”,这个社会相对而言是进步的、有效率的。
就个人而言,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想有个好的位置,这是正常的想法,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但是,好位置关键在合理的选择。大家都看好的位置,往往“资源短缺”,对这些好职位,社会不可能平均分配,更不能看谁的门子大、路子野,就分给谁,而必须按
照人的本领大小来分配,否则,社会就失去了合理性,大家都遭殃。本领不大,本身是个泥菩萨,非得过河不可,肯定自身难保。要是下定决心要过河,也未尝不可,条件是先得把自己在火里面炼炼,炼成个瓷菩萨再去过河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假如炼不成,也没有什么
不好的,只要相信此岸的风光同样秀丽,同样能让自己安身立命,同样能让你有美好的感觉,即便一生下来就是泥菩萨一个,也可以幸福终生。怕就怕有的人永远炼不成瓷菩萨,却永远也放不下对彼岸模糊风光的艳羡,昼思夜想,难以释怀,那肯定要烦恼无尽,痛苦无边了。
如果你通过关系、走门路,靠非法手段铺路搭桥,一定要过河问鼎,即便过得去,也得回来,何苦呢?
陈永贵一生,干过村党支部书记、县委书记,做过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进中央后,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啥都不会,别的领导画圈,他就跟着画圈,“活受罪”。晚年的时候,他回到大寨,在虎头山上,为自己身后选择了一块地方,他说,这个地方好,能看到
大寨,也能看到昔阳。仔细琢磨,他这番话意味深长,是一种深刻的自知与自省。对陈永贵而言,在虎头山下,昔阳大地,会大有作为,可一旦离开了这片土地,以全中国的视野再现昔日辉煌,需要的是"经天纬地"之材,非其力所能为也。
人贵自知,但真正做到自知自明,很难。处长位置只有一个,能当上处长的也只能是一个人,如果当不上了,就甩脸子,耍性子,甚至破罐子破摔,工作不会干好,自己的快乐也荡然无存了。
当然,这不是说要人们都安于现状,小成即满,无所作为。有人喜欢看摔跤,两个人在比赛场上你推我搡、不可开交,弄得气喘吁吁,决出输赢后,还是要相互鞠个躬,那情形与比赛过程一样让人难忘。为什么?他们为了名次而竞争,谁都不服谁,谁都不让谁,都拿出真本事来认真比赛,这种竞争向上的精神让人感动,此其一也。大家都按规则比赛,谁违规就扣谁的分,谁力气大谁赢,公平竞争,此其二也。第三,他们不论谁赢谁输,大都能友好相待。认可竞争,还尊重竞争规则,尊重竞争对手,把这种态度放到社会生活中,我们的社会就能充满竞争的活力。
孙中山把人分成“三系”,其一先知先觉者,为创造发明;其二后知后觉者,为仿效推行;其三不知不觉者,为竭力乐成。乍一看会惊叹,孙中山这位民主先行者,怎么会有如此封建的观念?他还有话:有此三系人相需为用,则大禹之九河可疏,秦皇之长城能筑也。“相
需为用”,就是每个人本领不同,各有发挥的领域,大家携起手了,自然众志成城。
理发员看电视新闻的启示
——谈乐业
【每一项工作中都蕴藏着诉说不尽的乐趣,只是有些人不知如何去发现并创新而已。】
【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这应该是人类追求的最理想目标。】
一次到宾馆理发,理发师傅的一番话,令我颇感兴趣。他说,看山东电视新闻联播节目,除了看新闻,更注重看省领导人的发型,看谁的发是他理的,看着效果好,心里就很高兴,看到有不顺眼的地方,就记下来,等再理时注意修正。
从理发师傅的一席话,感到他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是“上瘾”、“痴迷”,乐在其中。乐业是一种让人生羡的境界。从更根本上说,人之所以乐业,除了能满足个人利益之外,还取决于他对所从事职业社会价值的认同,也就是职业荣誉感。
就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等多方面的情况来看,尚远未达到每个人都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的程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存需要决定的。还有一种情况是,个人的实际条件不允许你从事你喜欢的职业,比如,你喜欢唱歌,但嗓音不太好,那就只能做个业余爱好者。
这样,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其志趣就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如果因为从事了自己不愿意干的工作,一味地怨天尤人,怀才不遇,而浪费了光阴,那才是得不偿失。这就有一个适应过程。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兴趣是可以改变和培养的。梁启超先生曾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对于从事的工作,一开始干可能味同嚼蜡,枯燥乏味,但只要钻进去,往深里探求,一定会钻出门道,钻出趣味。法国哲学家卢梭说:
“每一项工作中都蕴藏着诉说不尽的乐趣,只是有些人不知如何去发现并创新而已。”钻进去,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钻进去,才发现任何事情都奥妙无穷;钻进去,才能体味出“乐”。正像解牛的庖丁,了解牛的全部肌理,解起牛来游刃有余,也才能在解牛后有那种“踌
躇满志”的“乐”。要钻进去,就得有股韧劲,不能浅尝辄止,避重就轻,要敢于啃硬骨头。还得有“君子求诸己”、“修己以敬”的操守,用不断的自我反省的方式,去寻找自己的短处和过失,并坚决改正它,这才能达到乐业的境界。
真正乐业的人,都是追求职业完美的人,心中都有个理想。为抗击非典而立下汗马功劳的钟南山院士对传染病研究乐此不疲,可谓一个乐业的典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曾说,一个人要是没有任何理想和追求的话,那他的喜怒哀乐就完全跟物质的东西相关,假如他有所
追求的话,其他东西就会放得很次要,那么他的韧劲就会很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都会朝前走。他非常欣赏自己中学老师说过的那句话:“人不应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该生活在理想中。
乐业的人因为有一个自己追求完美的目标,就能敢于肯定自己,也敢于否定自己。在向自己的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发现是对的东西,就敢于坚持,但是,再往前走却发现是错的,也敢于否定。否定自己有时比肯定自己还要难。“过则勿惮改”,乐业的人从来不怕否定自己,因为他懂得,只有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毛病甚至错误,才能使自己不停地前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个人的爱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一致,干着有滋味,再苦再难也不累。但前提是对自己有个基本的估计,适合干啥,不适合干啥。比如,有些人看着记者走南闯北,自由自在,很风光,就产生干记者的念头。“念
头”里甚至还搀杂一些不健康的私心。选择新闻这一职业时,如果不是从自身素质、特长等方面考虑而仅仅是从某种利害关系考虑,这样的选择很可能在成为一名记者后感受到的是痛苦而不是快乐。要想从感兴趣到真正喜爱新闻这一职业,这就需要敬业精神。单凭兴趣成不
了大器,成大气必须有能力,即对新闻工作的兴趣转化为从事新闻工作的能力,因喜爱新闻工作而快乐,因快乐而促进身心的和谐,又因身心的和谐而保持旺盛的采写能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设想,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也就是说,劳动成为一种享受。换句话说,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人人可以从事自己乐于从事的职业的舞台,可以发挥各自的最大潜能。这种境界便是乐业境界。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这应该是人类追求的最理想目标。
目标虽好,但太遥远。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需要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更何况整个人类社会了。我们还是更现实些为好。就今天说,一个人从事了自己乐于从事的职业,乐此不疲,是幸福的;一个人从事了自己并不乐于从事的职业,但富有敬业精神,
最后达到乐业境界的人,也是幸福的。而后者“幸福"的内涵更深刻。
管窥一得
警惕异样的话
——谈“捧”
吹捧者都是些华而不实的人,如果你把这些人的甜言蜜语当成真话了,那带给你的要么是溜须拍马人的包围,要么会被一个陷阱套住。
“就是居高而不能头晕。”
不到火候不揭锅
——谈“度”
“过头”和“不及”是两个极端,都没有掌握适度的原则,因此都不能把事情办好。
列宁曾讲过,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按照这个意思再加上一句就是,少走了那么一小步,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黔驴的“蹄子”
——谈“整人”
整人现象的基本特征:无中生有制造缘由,或者把小错夸张为大过,拉大旗做虎皮,把一些并无大错的言行与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对立起来,置人于“与人民为敌”的境地。整人的人,人格扭曲、心理阴暗。他们不敢光明磊落地处理人和事,一旦得势,破坏力是非常巨大的。
高估易败
——谈量力而行
“量力”就是对自己有个基本的估计,到底自己有多大本事,多大能量。说得通俗点儿,“量力”就是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
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事业耽误了,自己身体也垮了,有时败得一塌糊涂,得不偿失啊!
为官与交友
——再谈友谊
你的交往,你的社会关系,往往会成为别人认识你、给你下定义的最直接注解。
人生中的挫折患难是区分真假友谊的试金石。
作为领导干部交友要审慎,要“三思而交”。
名利岂可淡泊
——谈进取
不能盲目地把古人的话都当成修身养性的格言,古人也是人。
利益永远是动力……只要合法地追求名利,其个人获取的名利越大,就意味着作出的贡献越大。
把握好自己,不能成为名利的奴仆。
敢用有“缺点”的能人
——谈用才
求全责备使用人才,这世界上大概也就没有人才可言了。
选用人才的原则,应该是“赦小过,举大德”。
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只不过要多下点淬火的功夫罢了。
守住第一道防线
——谈慎初
以“就干这一次”为托词原谅自己、放纵自己,于是接着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结果在犯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一个干部要想清正廉洁,永葆青春,贵在“慎初”,贵在把好第一关,守住第一道防线。
别让假象牵着鼻子走
——谈守正与守常
被假象牵着鼻子走的人,首先需要检讨的,是自己的欲念是否纯正,这是辨识假象的首要前提。
一时看不清问题的实质和发展的趋势,可以理解,但绝对不能盲从。不能知变,但可以守常。
《你是自己的雕塑师》
泰山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事物,而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某些结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应用哲学的某个观点说明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例,或者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查找理论根据,这些都是必需的,也可以叫学用结合,但其意义更多的还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任何一个事物,要想真正地认识它,全面地说明它,正确地处理它,都不是哪一个观点所能担当得了的,应该既符合唯物论,也符合辩证法,符合各个哲学原理。还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通常把它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等,主要是为了教学表达的方便,实际上它们互相是连为一体的,不能说某件事情的合理解决,只是应用了唯物论而不符合辩证法,或者只是用了辩证法而没了唯物论,应该是应用并符合全部的哲学原理。因此,学哲学、用哲学,应该是学习应用它的原理,学习应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简单地查找结论,机械地对号入座,这是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常常坏事。我举一个大家第1版权所有!熟知的例子:我国的农村改革在开始时阻力很大,反对者似乎有理有据、理直气壮。他们理直气壮的依据是什么呢?都是经典著作中的说法,都是马恩列斯毛怎么怎么讲的,无非是社会主义农业是公有制呀、机械化呀等等,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违背了这些原则,是赤裸裸地走资本主义道路。改革者所讲的也是经典著作中的道理,也是马恩列斯毛的思想。他们认为一切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际是粮食产量低,人们吃不饱,应该研究新办法。他们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改不改要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改不改要看群众是愿意还是反对,是积极还是消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好坏对错要看实践的结果。前者讲的是个别结论,后者讲的是基本原理,谁对谁错?20多年过去了,农村改革的是非功过早已有了定论,对于当时的那场争论也很少有人再提了。其实,回顾一下那场争论,回顾一下争论双方引经据典的文章,从而使人们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发展过程,各方面条件复杂多变,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先贤导师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讲到,尤其不能把他们根本没见过的事情也讲到,后人根本无法对号入座。但他们讲的那些事物的最一般的规律、讲的哲学原理并没有过时,仍然是“任何事物都逃不出它的范围”。我们学哲学就是应该学习它的最一般规律,学习它的原理,应用它的原理。
任何人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了解情况、分析矛盾、研究对策这三个环节。我们讲用哲学原理指导工作,最主要、最经常的就是处理好这三个环节的问题。
了解情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也是坚持唯物论、辩证法的根本。这如同盖高楼打基础,基础不牢,上边的结构、室内的装修再花工夫也没有意义。按照哲学原理,了解情况必须是丰富而合于实际,了解得全,了解得准,“周到而必要”。要做到这样,必须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深入调查研究,有目的地、有计划地了解,了解事物的内部,了解事物的外部,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了解今天,了解昨天,了解事物的运动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丢三落四,也不事无巨细,避免劳工费时、贻误时机。这也就是说,为什么了解情况需要哲学,怎样去了解情况也需要哲学,哲学贯穿了解情况的始终。
学哲学、用哲学就是学会分析矛盾。事物就是矛盾,问题就是矛盾,矛盾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矛盾无处不在,用哲学原理分析矛盾也就无处不在。我们经常说在哲学指导下研究某某问题,例如工业问题、农业问题、文化问题、文艺问题等等,也可以说就是在哲学指导下分析某某矛盾。我们讲任何事情都可以应用哲学原理,就是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矛盾。分析矛盾,首先要对材料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分类、排排队、归归堆、论论辈;然后把材料掰开了、揉碎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工改造。一个大的矛盾,包含若干小的矛盾,任何矛盾都有各个方面。分析和综合是统一的。先分析后综合,边分析边综合,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归宿。分析事物的内部,分析事物的外部,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结,分析事物的发展,经过加工改造,概括抽象,找出事物的本质、本质和本质的关系,找出主要和次要方面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哲学具有导航作用,具有望远镜、显微镜作用,具有加工工具的作用。
研究对策就是研究解决矛盾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些哲学观点本身就是方法。如实事求是是哲学的基本观点,同时也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群众路线是哲学的基本观点,被称为党的根本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同时又是党的根本的工作方法。有些常用的方法尽管本身不等于观点,但稍加琢磨就可以看出是哲学观点的延伸或运用。比如,调查研究的方法是唯物论、存在第一观点的运用;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方法是实践论观点的运用;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观点的运用;抓典型、学先进的方法是认识论由个别到一般观点的运用,等等。所以,许多问题只要情况了解得准确,矛盾分析得透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许多事情在书本上或没有讲过,或讲得比较简单,或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特殊情况,有的结论在今天看来并不合适,这就需要在哲学的指导下重新研究探索。比如文艺工作,战争时期我们讲文艺的目的是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文艺的功能也被简化为主要只有教育的作用;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种讲法显然就比较片面。再比如文物工作,我们在很长时间内对文物不够重视,甚至一度视为“四旧”大肆破除,把老城墙、老城楼拆了,把古寺庙、古书院、帝王陵毁了,把旧书画烧了,这一切在今天看来是何等的荒唐。这充分说明,没有哲学的指导或哲学根底不牢靠、哲学思想不彻底,研究形成的对策就会畸形走样。
研究对策,哲学最大的意义是确定原则、指引方向、启迪思路。研究对策首要的必须是解放思想,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可以解决思维方式问题,帮助你从认识论、方法论的根本上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研究对策必须研究解决不同矛盾的不同方法,而对立统一规律能够开阔你的思路,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可以帮助你寻找方法;研究对策必须研究创造新的方法,而任何新的方法都是在旧的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哲学可以告诉你如何在继承基础上创造新的方法;研究对策必须重视间接经验,而哲学关于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的论述,可以使你懂得为什么借鉴间接经验和怎样借鉴间接经验;研究对策必须采用新的科技成果,而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的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可以告诉你方法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关系;研究对策必须深入实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而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可以帮助你集中正确的意见;研究对策必须重视实践,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使你懂得实践产生办法、实践检验办法,试验、试点、实践是研究对策、不断创新的必由之路。总而言之,哲学可以使你脑子灵、点子多,哲学对研究对策作用很大。
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把哲学原理应用于了解情况、分析矛盾、研究对策的过程之中,也就是应用于一切工作之中。因为一切工作都要了解情况、分析矛盾、研究对策。这样,工作不断应用不断。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在我看来,要想学习有成就、工作有成就,就必须研究这个方法。
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我学哲学,主要是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最基本的是哲学原理主导着我的思维。我的文章、讲话中,哲学词语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有的没有。哲学词语多的常常是为了说理、论证、辩护,哲学词语少的或没有哲学词语的并不是没有哲学指导。有些哲学词语很少的文章、讲话,倒可能是我的得意之作。按照我上述精神,再看看我的文章、讲话,捋一捋,归一归,到底哪些适合入选。这对你们的选编工作可能会有些帮助。
选自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一书
《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工厂领导干部学习《廉政准则》的体会


反腐倡廉是任何一个执政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内与毛泽东彻夜长谈。它既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又提出了共产党能否跳出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的历史周期率的疑问。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反腐倡廉如同其他工作一样,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廉政准则》是党内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行为的重要基础性法规。它的颁布实施,对于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形成用制度规范从业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廉政准则》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度,严禁党员干部弄虚作假、好大喜功的恶习,把过去的作风不实上升为法规不准 。《廉政准则》规定了领导干部八个方面禁止、52种不准的具体行为,既是对近年来腐败现象和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概括,更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约束。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以当前的现状来看,我们党的党纪党规、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可谓不全,问题的关键是党纪党规、法律法规出台后,能否自觉的遵守和严格的执行。《廉政准则》的贯彻实施,要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形成廉洁风险防控的机制链;把制度贯穿于教育、监督、预防、惩治等环节,使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能做到用制度管事、管人,形成规范有序的制度链;发挥民主集中制原则为核心的集体决策制度、权力制衡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形成权力行使的闭环式制约链;注重制度的有效性,堵住权力滥用的漏洞,减少执行制度过程中的自由裁量空间,形成制度执行的铁锁链。

古语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明,廉生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虽然岗位不同、权有大小,但廉洁从政、秉公办事的要求是一致的。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行使权力,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做到对事业负责,不碌碌无为;对组织负责,不辜负培养;对家庭负责,不自酿苦酒;对自己负责,不抱憾终身。

(小编 http://)

领导干部执政理念学习体会


领导干部执政一方,应有“水无沙”的情怀与境界,当求政治清明、环境清新、生态清秀、社会清正

长沙有句流传甚广的民谣,叫做“长沙沙水水无沙”,出自对城南白沙古井清冽清澈、至纯至净水质的赞美。“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的“长沙水”,即是白沙古井之水。千百年来,长沙人民对这一“江南名泉”深怀崇敬、呵护有加,以“长沙沙水水无沙”而倍感自豪。从执政理念上思考,这句话蕴含着更深刻的内涵和更美好的愿景。

它启示我们,领导干部执政一方,应有“水无沙”的情怀与境界,当求政治清明、环境清新、生态清秀、社会清正,像白沙井水一样纯洁、透亮、干净。

永葆本色,当求政治清明。政治清明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一种安定有序、政通人和、民主法治、廉洁奉公的政治生态。人民群众也历来崇清、尚清、褒清,对政治清明充满期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治清明,关键在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始终坚持秉公用权、依法办事,让清醒、清白、清廉成为一种权力品格和执政品质。

推进发展,当求环境清新。好的发展环境,犹如阳光、雨露、土壤,让梦想的种子一旦播撒,就能落地生花、硕果满枝。要秉持一种“水无沙”的情怀,牢固树立并践行“破坏环境就是伤害客商、祸害地方、损害公众、贻害子孙”的观念,“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创造环境也是创造政绩”的观念,“我就是长沙环境,我代表长沙形象”的观念。尤其要坚决反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索拿卡要”等不作为、乱作为行径,为一切人才和要素提供更加灿烂的阳光、更加适宜的土壤、更加滋润的雨露。

实践“两型”,当求生态清秀。长沙不仅有清澈见底的白沙古井,还有“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湘江,有九曲浏阳河,有巍巍岳麓山,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瑰宝。打造发展的“金山银山”,决不能以牺牲环境的“绿水青山”为代价。要以建设两型社会示范区为目标引领,深入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把长沙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宜业,让广大市民对幸福家园更具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成就梦想,当求社会清正。长沙是雷锋的故乡,是全国文明城市,理应营造清正的社会环境。要以“长沙沙水水无沙”来自勉自励,在做决策、办事情的过程中,始终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把“中国梦”在这里谱写得更加精彩。大力倡导“美丽长沙、美德先行”,让这座城市恒久地沐浴文明新风、流淌道德血液,充满积极向上、友好向善的正导向、正激励、正能量。

领导干部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心得体会
《廉政准则》是党中央给党员领导干部筑起的一道“防腐墙”,目的是为了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近几年来,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洁从政准则的行为屡屡发生,在某些地区和领域甚至呈愈发愈烈之势。其他的不说,就说说我国在新一轮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中,有16位省部级高官先后“落马”,这些高官在一年内先后“落马”,足以说明我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由于没有遵守廉洁从政的若干准则,走上了违纪违法甚至犯罪道路,这些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犯罪事实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以前“试行”的《廉政准则》毕竟不是正式的准则,缺乏刚性;去掉“试行”二字使之“转正”,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它“转正”后,能够更加有效地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更有效地指导今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成为一部高质量、高层次的党内法规。可以说《廉政准则》的发布实施,是给党员领导干部装上了“防腐墙”,只要党员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不越雷池一步,就能远离腐败。
《廉政准则》共有52个“不准”,犹如52条鲜红的“警戒线”,谁敢触碰,那就是“死亡线”;自觉遵守,那就是“安全区”。从某种意义上说,《廉政准则》的发布和实施,在对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行为惩处的同时,更重要的还( )是警示、教育和保护,最大程度地使党员领导干部少违纪违法甚至是不违纪违法。将进一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着力解决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只要党员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就一定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
《廉政准则》的颁布,从制度上规范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然而“知易行难”,关键是如何贯彻落实。
其一,要“知”与“行”结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贯彻落实《廉政准则》这部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基础性法规,首先必须抓好对《廉政准则》的宣传学习,要逐条逐条学,原原本本学,全面、透彻、深入地领会其精神实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仅是知道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不够,还必须将形成的理念用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自觉践行,廉洁从政,真正做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领导干部。若学透后,去思考如何规避监管、怎样打“擦边球”,那就适得其反了。
其二,要“自律”与“他律”结合。《廉政准则》约束的主要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规范的主要是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廉政准则》执行力、约束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遵守,以“自律”作为基础。大量的资源和权力主要掌握在党员领导干部手中,如果党员领导干部缺乏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单靠外界的监督和压力是行不通的,所以必须在“自律”上下功夫。要做到自律,首先要加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增强廉政意识和自律意识,积极组织开展对《廉政准则》的学习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的重要性,提高遵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对于少数不能自觉遵守《廉政准则》的党员领导干部,还需要加强监督检查,辅以“他律”。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人大、政协、司法机关、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监督、干部群众信访举报等的监督作用,施加压力,让党员领导干部不得不遵守《廉政准则》。对于少数无视党的纪律,违反《廉政准则》规定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严肃进行查处,绝不姑息,以儆效尤。
其三,要“勤小物,治其微”。能否正确对待小事,能否防微杜渐,是共产党员的基本修养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细节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廉政准则》的52条不准,从细微处,从小事情,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执政行为进行了规范。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干部,要“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注意,管好自己的“癖好”,管好身边人的“要求”。

领导干部是转变作风的关键


领导干部是转变作风的关键领导干部是转变作风的关键2003-06-29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着力于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为用好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巩固我们的执政基础而作出的重大决定,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转变作风,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关键。因此,当前,应当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入手,建立机制,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强化监督,使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落到实处。加强教育,切实转变思想作风重点应加强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作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教育。作风,是我们党在政治纲领和行动中表现出的态度和风格,是党的性质、宗旨、路线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人的诞生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党的生命,就是党的力量所在。党的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因此,应通过教育使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与时俱进,永保先进性的需要;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要求;是适应WTO、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迫切需要。二是党的宗旨教育。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说到底是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宗旨教育,从思想上解决“当官”与“为人”的问题,树立领导干部以民为本,重德修身的思想,避免领导干部成为脱离群众的“官老爷”,保持领导干部“人民公仆”的本色。三是勤政廉政教育。要通过经常性的法规教育、警示教育,使领导干部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教育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完善机制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领导作风一是完善社会评价机制,促使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起到表率作用。社会评价机制对领导干部的行为具有较强的引导、评价功能,因而应充分运用社会评价机制来促使领导干部严以自律。一方面,全社会应形成一种共识,即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必须”是指“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一项基本要求、基本的义务,而不是领导干部个人的修养问题,可执行或可不执行。领导干部是不是认真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事实上就是是否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问题。坚持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领导干部就是好的领导干部,应当受到褒扬,违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领导干部则应该受到谴责。另一方面,应将领导干部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情况,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情况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标准。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坚持实事求是、德才兼备,反对重才轻德,重数字轻实绩,从而使这种评价机制成为领导干部严以自律的内在动力。二是完善决策机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领导作风。首先在领导班子内部,要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做到凡是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以集体权力制约领导权力的滥用。其次,要坚持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应建立并坚持以下工作制度:(1)定期学习制度,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2)规范性文件出台前法律部门审查把关制度、对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规范政府的施政行为。(3)重大问题决策前法律咨询和科学论证制度。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决策前要专门成立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法律咨询、科学论证小组,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4)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及时纠正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在考核内容上,即要重业务,又要重政治。不仅要考核领导干部的才,更要考核领导干部的德。在考核对象上,不仅考核领导干部自身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情况,也要考核其部属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情况。要求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既严格自律,又带好队伍,杜绝好人主义。在考核成果的运用上,对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一般问题,组织上要及时开展针对性的诫免教育,促其纠正。对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采取组织、纪律、法律的手段予以纠正,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切实端正生活作风生活上的享乐主义正是导致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腐化堕落的根源。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切实端正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一方面是完善制度,严格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如进一步坚持和落实廉政谈话制度、选拔任用干部征求纪委意见制度,领导个人重大事项和外出报告制度、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检查制度等。另一方面是对重要岗位、重要环节和领导干部的重领导干部是转变作风的关键

领导干部是转变作风的关键要活动作为重点,切实加强监督。一是上级党委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考核,增强监督的权威性;二是要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监督的直接性;第三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增强监督的有效性;第四要靠群众和舆论监督,增强监督的广泛性。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测评、质询听证、新闻监督等形式,增强监督的广泛性和公开性。
领导干部是转变作风的关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