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基层领导干部检讨书 > 导航 > “学习、思考、实践”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三把“金钥匙”

基层领导干部检讨书

“学习、思考、实践”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三把“金钥匙”。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整理出来的文字。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或许"“学习、思考、实践”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三把“金钥匙”"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学习、思考、实践”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三把“金钥匙”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全党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应该自觉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努力保持先进性。通过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的学习培训,本人体会到,“学习、思考、实践”是基层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三把“金钥匙”。一、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在思想政治上保持先进性。
1、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许多新事物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许多新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解决,我们的国家,正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的党,正在向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方向努力。这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思想上重视学习,勤奋学习,才会有不断前进的动力。否则,只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解决“学什么”的问题。首先,要致力于学理论。在当前,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中央关于开展先进性教育的部署,认真开展学习培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努力在思想政治上保持先进性。其次,致力于学业务。结合实际,学习各种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并力争成为行家里手。再次,要致力于学知识。广泛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历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3、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学习如此重要,要学的东西又如此之多,工作任务又是如此之重,只有讲究学习方法,端正学风,才能学有所得。要挤出时间学,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少一些休闲,多一些学习。要持之以恒学,以“读书破万卷”的精神,下苦功夫,刻苦钻研,长此以往,必有所获。要结合实际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力求做到学以致用。要多途径学,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向实践学,向先进学,向人民群众学,努力实现素质的大提升。
二、勤思考,不断推进思维创新,努力在谋划思路上展示先进性。
1、养成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思考激发活力。“学而不思则罔”。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工作者,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并使之成为一个良好的习惯。要通过认真的思考辩疑解难,增强思维能力,无论对任何事情都要多问个为什么,探求事物的发展规律,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要把思考贯穿于学习的过程中,把脑筋开动起来,更多地获取外要信息。
2、培育一种总结提高的能力。总结才能提高。总结是一个思维过程,是基层领导干部增长才识的阶梯,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身处第一线的基层领导干部,每天都会获得大量社会生活层面的经验材料和感性认识,对这些经验材料和感性认识加以梳理加工,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获得符合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在不断总结中,通过用心的思考,基层干部的经验会不断积累,才识会不断增长,同时内化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将对自己的工作实践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3、树立一种开拓创新的意识。思路决定出路。工作上的创举,来自思维上的创新。一个好的工作思路,将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新能力,使自身的思想观念紧紧跟上时代的发展脉搏。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破除头脑中固有的条条框框,如思考问题的非此即彼性,办事情拘泥于固定模式的局限性,抓落实按部就班的被动性等等,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从而用新理念、新思维去破解现实中的各种难题,实现新的跨越。
三、重实践,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在本职岗位上体现先进性。
1、坚持实践第一。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造就干部,是我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资本,而是靠实践。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和最大的熔炉,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在具体工作中,关键是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在实践中干出实际效果,实现人生价值。在实践过程中,还要正确对待困难,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只有化压力为动力,变困难为机遇,才能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有所作为。
2、坚持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与核心,它要求人们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每一位基层领导干部,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承担着神圣的使命,能否做到爱岗敬业,关系十分重大。领导干部对待自己的岗位可以有三种态度:一种是把岗位当成是谋利的工具,一种是把岗位当成是谋生的职业;一种是把岗位当成追求的事业。作为一名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毫无疑问,应当视岗位为事业,把岗位作为一种责任,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把个人的事业融入建设有中国物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3、坚持服务群众。要提高掌握基层实情的“学习、思考、实践”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三把“金钥匙”

“学习、思考、实践”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三把“金钥匙”能力,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干部为他们做什么,准确地把握社情民意,为科学决策服务。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多吸收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更好地把群众的意愿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中,同时要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提高为民办实事的能力,真诚地问计于民,把实事办好,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基层领导干部是我党干部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每一位基层领导干部都要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特别是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把“学习、思考、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先进性,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学习、思考、实践”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三把“金钥匙”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对领导干部讲诚信的点滴思考


对领导干部讲诚信的点滴思考

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基本要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擦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

讲诚信就是要讲党性。讲诚信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任何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言行都是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不相容的。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弄虚作假、愚弄百姓等现象,是一种官场浊流。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真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防止"上梁不正下梁歪"给诚信建设带来负面效应。

讲诚信就要讲务实。诚信与务实的作风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讲诚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言行统一,表里统一。因此,领导干部讲诚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承诺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怎么做,怎样把承诺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群众看干部固然看他怎么说,而更重要的是看他怎么做。即使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事情一时做不到,但踏踏实实去做了,群众一般还是理解的。所以,各级领带干部要力戒夸夸其谈、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把心思用在务实上。

诚信就是要讲民主。诚信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是社会平等的体现,受民主制度的约束。这不是个人喜不喜欢、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领导干部起码的责任与义务。对领导干部来说,讲诚信是对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尊重,是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相互平等的体现。领导干部讲诚信,其要义是对人民群众守信用。而领导干部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人民群众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心中没有群众、不重视群众,断然不会对群众讲诚信。因此,领导干部讲诚信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牢固树立民主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民主执政,认真履行自己的诚信义务,充分尊重群众要求诚信的权利。

讲诚信就是讲监督。讲诚信首先靠自律,但事实证明仅有自律还不够,何况有些人并不自律。领导干部讲诚信,从根本上还要有制度的制约,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建立起能够对政治权利进行有效约束监管的制度,建立健全信用监督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才能减少并避免官员的诚信缺失现象,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讲诚信就要讲用人。讲用人是讲诚信的基本导向。把诚信问题作为提拔和任用干部的必要条件,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以实践标准考察干部,是克服言行不一的有效手段。对被考察的干部而言,工作实效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尺度。只有既听其言,又观其行,更看其效,才能真正把真抓实干与"口惠而实不至"的干部区分得一清二楚,切实做到"不让老实正派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这对促进干部讲诚信是有明显作用的。

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带头讲诚信并取信于民,才能够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通过加强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基础。

基层领导干部厉行节约学习体会


自展开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通过对重点内容的学习,记读书笔记,摘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习《厉行勤俭、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有关厉行勤俭、反对浪费的重要论述,对比现实中的各种浪费现象,感慨很多。作为一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时候何地,都要把勤俭当作一种素养,作厉行勤俭、反对浪费的榜样。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大,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具有的物资财富日趋增多,衣食住行己不再是太多人的困难,日子可谓一天过得比一天的好,很多的人,不论老少、男女,好多时候仿佛都忘记了之前困难时期过的苦日子,勤俭两个字不在是父母或老师教育人的口头禅。浪费也不再是常遭众人指责的不良社会行为,究竟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浪费仿佛己成为人们的一种行为和习惯。

今年春节,闲暇之余,上网看新闻,不意间,观看了冯小刚导演拍摄的贺岁电影《1942》,电影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讲述的是1942年的河南京大学饥荒,300万人在饥饿和战乱中死于非命的故事。电影中一个个悲惨的场景让人窒息,那场苦难民族灾难,这虽与当下灯红酒绿不甚和谐,但每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深陷于一场内心的煎熬。回到现实中,丰盛的一顿顿年饭,吃了家里的,还吃了亲朋好友家的,还有婉言推掉的,反差巨大,感悟颇多。

生逢其时,自己正遇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东风。可家里兄弟姐妹多,加上爷爷、奶奶和外婆,一家老小恰好满十。记忆中的生活不像想象中的那末好,木甑子中的饭一分为二,粗米饭回老的和小的,包谷饭回父母,桌子上的菜,除过年过节和家里来客人外,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多半也是以素的为主,偶然煮上点腊肉就算是打个牙祭。由于油荤少,那个年代普通不过的鸡枞,要吃上一顿反而成了奢侈。记忆中,就发生过,父母叫往割牛草,背回来的不一篮草,而是一篮鸡枞,被父母狠凑一顿的事情,在六、七月,因吃怕了仙女菜,故意把满园子的仙女菜弄死,遭到父亲暴打。过年时,因父母给的钱数目甚少,买不到几封鞭炮,硬要听完别的同伴放完了,才舍得把自己的鞭拆散了一个一个的放,乐得不知其所。哪像现在,不分时候,只要兴奋,不论是红白事,还是起房开业,鞭炮一放就一整夜,弄得满城一塌糊涂,一城人不得安宁。

父母均出生在旧社会,过怕了穷日子,一样经历了1942年那样的缺吃、少穿的年代,吃过树皮、挖过草根、熬过玉米壳。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不管生活条件如何好都要记得勤俭,不要忘记过往的苦日子,一到过年都会给我们讲外婆的故事。那是发生在增百致富年代的事,当时外婆和母亲相依为命,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想要吃上口肉简直比登天都难。一天增百致富工作队来到村里,为了改善伙食,几个凑了点钱,跟村民买了只鸡就在外婆家煮吃。几个人三下五除二把鸡杀好,放在火上煮,就匆匆忙忙的指导工作往了。外婆想一想村里一个个因营养不良,瘦得像火柴棍一样的孩子们,做出了一件一生都违心的事来。那就是把工作队煮鸡肉的火给撤了,等到他们快要回来的时候,又赶快把火给添上。不知情的工作队,不管使多大的力气怎样也拿锅里的鸡肉没有办法,只有在抱怨声草草吃完鸡肉。等工作队出村走远了,外婆胆战心惊的把工作队丢在地上的鸡肉用净水洗了一遍又一遍,连同锅里剩下的用大火煮熟后,分给了村里的孩子吃。后来外婆每逢跟母亲说起这件事,心里都还存余悸,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跟工作队开这个玩笑,是要挨批斗的。还有一件就是母亲在煮饭炒菜的时候,多用了一块腊肉油,外婆硬是把油从锅里捞出来,严厉的批评母亲大手大脚,不怕吃了上顿无下顿。

现实生活中,母亲讲的故事,难以让人相信,可在那些物资匮乏的年代,像这样的事又举不胜举。不能否认的是,我们的社会发展了,各方面的条件优越了,很多人就开始浪费浪费起来了,能在生活中能自觉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人己经少之甚少。节俭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须,节俭是持家之本,节俭是安邦定国的宝贝,勤劳节俭有益于避免***,节俭能下降社会生产本钱。不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单位,不管物资生活条件优越与否,都要时刻牢记厉行勤俭、反对浪费,经常想到我们生活的四周还有很多的贫困地区、贫困家庭、流游勇员还需要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不挨冻。节俭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有素养的体现,也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良好品质。假如一个社会奢糜之风蔓延,不管物资上如何发达,也难免会造成巨大的浪费,难以实现可延续发展,乃至使社会风气败坏。假如奢侈奢华、骄奢淫佚成为一种时尚,那就是一种悲痛了。节约勤俭一时不可忘,一日不可脱离。只有我们用行动扔下讲排场、讲面子的遮羞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力提倡节约办事、节约建国,那末,我们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才是受人尊重之人。

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


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
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
《你是自己的雕塑师》是韩喜凯同志的随笔集。作者从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以及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问题入手,边想边写,感悟人生。他曾经说:“回首走过的路,坎坎坷坷,有经验,也有教训,可总结的东西很多。总结些什么?有些同志平时老是埋怨这埋怨那,发
些牢骚,总觉得别人对他不公,好像受了多少委屈。其实,人生之路漫长艰辛,难题多,困惑多,思想疙瘩也很多,有点慨叹,有点埋怨,没啥不可以的。从自身来说,关键是如何正视自我、完善自我、战胜自我,根子在如何对待自我。所以脑子里总是盘旋着这些话题,挥之不去,总想试着就这类人生问题,说说自己粗浅朴素的看法。”
这本书分学习、工作、团结、进取、处世、正气、名实、识才、修养、生活等10个部分,共80篇。每篇长则两千多字,短则千把字。篇篇言之有物,文风朴实。作者谦虚地自言:“跟拉家常一样,没想着要构建什么体系,只是东一榔头,西一镐头,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掏掏心里话而已。人生没有模式,人生的观念一人一个‘版本’,我这里提供给诸位的,仅仅是我个人的‘版本’,取舍由您。”本版选发其中的3篇和其他篇章中的精彩片段,以飨读者。第1版权所有!
心胸有多宽,事业有多大
——谈胸襟
【“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宽宏大度,善待他人,这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气度与美德。】【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具有能忍人所不能
忍,能容人所不能容,能处人所不能处的雅量。】
一个领导者,心胸有多宽,水平就有多高,事业也就有多大。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是在决定任何事情时,要站得高,看得远,从大局出发,不可拘泥于眼前枝节小事。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除自身才智卓越和执着追求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秉性,就是心胸宽广。他们能以自己开阔的胸襟去对待世间万物,用那颗博大的心去容忍世间的冷嘲热讽。《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信陵君颇喜结交才俊,他听说大梁
城东门的守门人侯嬴很有才能,于是去请他,侯嬴毫不客气,上车后坐在上座,让信陵君驾车。车到闹市后,侯嬴故意与好友朱亥长时间交谈,将信陵君冷落在一旁。回到公子府后,信陵君大宴宾客,推侯嬴坐在上席,并亲自给他敬酒。这则故事描写的虽是日常请人喝酒的小事,但反映了信陵君的博大心胸。以信陵君堂堂魏国公子的身份给侯嬴这个守门人驾驭马车、耐心等待、主动敬酒,这很难做到;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容人的气度,是绝对不可能的。正因为信陵君礼贤下士,侯嬴为他献上奇计尽心效力,使窃符救赵取得成功,同时侯嬴的好朋友朱亥在窃符救赵中也立下汗马功劳。试想当初信陵君如果顾及公子身份,举止傲慢,那些能人贤士就不可能为之折服,更不会聚之门下建立奇功,那赵国很有可能早就为秦国所吞。唐太宗可谓功高盖世,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善待直谏者魏征,那会是另一副模样。魏征的《十思》、《十渐》等谏书,尖锐批评唐太宗的缺点,皆人所不敢言,而唐太宗却欣然接受。后魏征因病请求辞职,唐太宗说:“金必锻炼而成器,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岂可去乎?”气量狭小之辈,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唐太宗终成为历史上广纳谏言、勇于改过的治国明君。
与此相反,心胸狭窄,无容人之量者,往往导致身败名裂、国破家亡的噩运。《国语》中记载,西周末年,周厉王暴虐无道,政令严酷,引起强烈不满,怨声载道。周厉王听后大怒,命令官吏只要听到谁说坏话就杀谁,气氛异常恐怖,人们不敢多言。但三年后平民忍无可忍,最终发起国人暴动,推翻了厉王残暴的统治。再看,《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之所以被诸葛亮三气而亡,一个致命弱点就是他心胸狭窄,气量如豆。
朱德有诗曰:“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有了这样的胸襟和情怀,就会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虚怀若谷、雍容大度的谦谦君子之风。即使碰到不顺心、难如意的事也不会斤斤计较,耿耿于怀。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各级领导干部“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宽宏大度,善待他人,这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气度与美德。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具有能忍人所不能忍、能容人所不能容、能处人所不能处的雅量,做到“将军头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不把忍让视为无能,不把宽容看作怯懦。尤其是别人给自己指出问题时,应该虚怀若谷,诚恳倾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这样,才能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善于宽容人、体谅人、理解人、感染人,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良好工作环境。
胸襟开阔者,方能善于从逆耳之言中吸取教训,改正自己的过错。譬如齐桓公上台后,就能不计前嫌,敢于重用昔日的死对头管仲,终于在管仲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又如西汉开国元勋张良在其早年时,就以其宏大气量从老者那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

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里得到奇书,刻苦学习终成事业。
试想老者三次故意丢下鞋子,当时张良如果稍稍狭隘一点,不理睬其言行,那本兵法奇书将与之无缘,他也不会成为赫赫有名的“汉初三杰”之一。再如与张良同时的韩信,他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能忍“胯下之辱”,不与小者计较避过灾祸。在中国历史上,这类事例多得不胜枚举。由此观之,古往今来,心胸开阔者方成就大事业。
“泥菩萨”与“瓷菩萨”
——谈本领与期许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想有个好的位置,这是正常的想法,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但是,好位置关键在合理的选择。】【本身是个泥菩萨,非得过河不可,肯定自身难保。要是下定决心要过河,得先炼成个瓷菩萨。】
跟小孩子聊聊,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问孩子,孙悟空与猪八戒两个,哪个厉害?答曰,当然是孙悟空,因为孙悟空是大徒弟,猪八戒是二徒弟。再问,让猪八戒当大徒弟不行吗?答曰,不行,孙悟空有72变,猪八戒只有36变,哪能当大徒弟?再问,要是猪八戒一定要当大徒弟呢?答曰:那孙悟空会用金箍棒打他呀!
原以为唐僧是以授道之先后给徒弟们排出长幼来的,没想到按本领大小排序这一层。试想,要是真把能力低微的猪八戒放到头里,那个取经团队,还真可能乱了套。
闲静之中,观察动物们的“社会组织”,也是非常有趣的事。蚂
出行,总是井然有序,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一点都不乱。因为只要是个蚂蚁群,就会有个蚁王,以它为核心,展开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无独有偶,蜂群有蜂王,猴群有猴王,羊群有头羊,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结构。这种结构是天然的,与人类社会结构当然不
同,但是,人类社会结构无论怎么发展进化,其原始特征是不可能完全褪落的。不论哪一种社会组织,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不同阶层的分野,始终天然地存在着。当然,社会历史总是进步的,人类自由平等的范围和幅度是在不断扩大的,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不论是多大
程度的自由和平等,都是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框架中展开的,衡量这种框架进步落后的标准,就是能不能按照人的能力的大小,安排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人类能按自身大小不同居于不同的“坑”,这个社会相对而言是进步的、有效率的。
就个人而言,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想有个好的位置,这是正常的想法,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但是,好位置关键在合理的选择。大家都看好的位置,往往“资源短缺”,对这些好职位,社会不可能平均分配,更不能看谁的门子大、路子野,就分给谁,而必须按
照人的本领大小来分配,否则,社会就失去了合理性,大家都遭殃。本领不大,本身是个泥菩萨,非得过河不可,肯定自身难保。要是下定决心要过河,也未尝不可,条件是先得把自己在火里面炼炼,炼成个瓷菩萨再去过河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假如炼不成,也没有什么
不好的,只要相信此岸的风光同样秀丽,同样能让自己安身立命,同样能让你有美好的感觉,即便一生下来就是泥菩萨一个,也可以幸福终生。怕就怕有的人永远炼不成瓷菩萨,却永远也放不下对彼岸模糊风光的艳羡,昼思夜想,难以释怀,那肯定要烦恼无尽,痛苦无边了。
如果你通过关系、走门路,靠非法手段铺路搭桥,一定要过河问鼎,即便过得去,也得回来,何苦呢?
陈永贵一生,干过村党支部书记、县委书记,做过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进中央后,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啥都不会,别的领导画圈,他就跟着画圈,“活受罪”。晚年的时候,他回到大寨,在虎头山上,为自己身后选择了一块地方,他说,这个地方好,能看到
大寨,也能看到昔阳。仔细琢磨,他这番话意味深长,是一种深刻的自知与自省。对陈永贵而言,在虎头山下,昔阳大地,会大有作为,可一旦离开了这片土地,以全中国的视野再现昔日辉煌,需要的是"经天纬地"之材,非其力所能为也。
人贵自知,但真正做到自知自明,很难。处长位置只有一个,能当上处长的也只能是一个人,如果当不上了,就甩脸子,耍性子,甚至破罐子破摔,工作不会干好,自己的快乐也荡然无存了。
当然,这不是说要人们都安于现状,小成即满,无所作为。有人喜欢看摔跤,两个人在比赛场上你推我搡、不可开交,弄得气喘吁吁,决出输赢后,还是要相互鞠个躬,那情形与比赛过程一样让人难忘。为什么?他们为了名次而竞争,谁都不服谁,谁都不让谁,都拿出真本事来认真比赛,这种竞争向上的精神让人感动,此其一也。大家都按规则比赛,谁违规就扣谁的分,谁力气大谁赢,公平竞争,此其二也。第三,他们不论谁赢谁输,大都能友好相待。认可竞争,还尊重竞争规则,尊重竞争对手,把这种态度放到社会生活中,我们的社会就能充满竞争的活力。
孙中山把人分成“三系”,其一先知先觉者,为创造发明;其二后知后觉者,为仿效推行;其三不知不觉者,为竭力乐成。乍一看会惊叹,孙中山这位民主先行者,怎么会有如此封建的观念?他还有话:有此三系人相需为用,则大禹之九河可疏,秦皇之长城能筑也。“相
需为用”,就是每个人本领不同,各有发挥的领域,大家携起手了,自然众志成城。
理发员看电视新闻的启示
——谈乐业
【每一项工作中都蕴藏着诉说不尽的乐趣,只是有些人不知如何去发现并创新而已。】
【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这应该是人类追求的最理想目标。】
一次到宾馆理发,理发师傅的一番话,令我颇感兴趣。他说,看山东电视新闻联播节目,除了看新闻,更注重看省领导人的发型,看谁的发是他理的,看着效果好,心里就很高兴,看到有不顺眼的地方,就记下来,等再理时注意修正。
从理发师傅的一席话,感到他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是“上瘾”、“痴迷”,乐在其中。乐业是一种让人生羡的境界。从更根本上说,人之所以乐业,除了能满足个人利益之外,还取决于他对所从事职业社会价值的认同,也就是职业荣誉感。
就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等多方面的情况来看,尚远未达到每个人都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的程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存需要决定的。还有一种情况是,个人的实际条件不允许你从事你喜欢的职业,比如,你喜欢唱歌,但嗓音不太好,那就只能做个业余爱好者。
这样,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其志趣就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如果因为从事了自己不愿意干的工作,一味地怨天尤人,怀才不遇,而浪费了光阴,那才是得不偿失。这就有一个适应过程。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兴趣是可以改变和培养的。梁启超先生曾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对于从事的工作,一开始干可能味同嚼蜡,枯燥乏味,但只要钻进去,往深里探求,一定会钻出门道,钻出趣味。法国哲学家卢梭说:
“每一项工作中都蕴藏着诉说不尽的乐趣,只是有些人不知如何去发现并创新而已。”钻进去,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钻进去,才发现任何事情都奥妙无穷;钻进去,才能体味出“乐”。正像解牛的庖丁,了解牛的全部肌理,解起牛来游刃有余,也才能在解牛后有那种“踌
躇满志”的“乐”。要钻进去,就得有股韧劲,不能浅尝辄止,避重就轻,要敢于啃硬骨头。还得有“君子求诸己”、“修己以敬”的操守,用不断的自我反省的方式,去寻找自己的短处和过失,并坚决改正它,这才能达到乐业的境界。
真正乐业的人,都是追求职业完美的人,心中都有个理想。为抗击非典而立下汗马功劳的钟南山院士对传染病研究乐此不疲,可谓一个乐业的典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曾说,一个人要是没有任何理想和追求的话,那他的喜怒哀乐就完全跟物质的东西相关,假如他有所
追求的话,其他东西就会放得很次要,那么他的韧劲就会很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都会朝前走。他非常欣赏自己中学老师说过的那句话:“人不应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该生活在理想中。
乐业的人因为有一个自己追求完美的目标,就能敢于肯定自己,也敢于否定自己。在向自己的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发现是对的东西,就敢于坚持,但是,再往前走却发现是错的,也敢于否定。否定自己有时比肯定自己还要难。“过则勿惮改”,乐业的人从来不怕否定自己,因为他懂得,只有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毛病甚至错误,才能使自己不停地前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个人的爱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一致,干着有滋味,再苦再难也不累。但前提是对自己有个基本的估计,适合干啥,不适合干啥。比如,有些人看着记者走南闯北,自由自在,很风光,就产生干记者的念头。“念
头”里甚至还搀杂一些不健康的私心。选择新闻这一职业时,如果不是从自身素质、特长等方面考虑而仅仅是从某种利害关系考虑,这样的选择很可能在成为一名记者后感受到的是痛苦而不是快乐。要想从感兴趣到真正喜爱新闻这一职业,这就需要敬业精神。单凭兴趣成不
了大器,成大气必须有能力,即对新闻工作的兴趣转化为从事新闻工作的能力,因喜爱新闻工作而快乐,因快乐而促进身心的和谐,又因身心的和谐而保持旺盛的采写能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设想,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也就是说,劳动成为一种享受。换句话说,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人人可以从事自己乐于从事的职业的舞台,可以发挥各自的最大潜能。这种境界便是乐业境界。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这应该是人类追求的最理想目标。
目标虽好,但太遥远。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需要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更何况整个人类社会了。我们还是更现实些为好。就今天说,一个人从事了自己乐于从事的职业,乐此不疲,是幸福的;一个人从事了自己并不乐于从事的职业,但富有敬业精神,
最后达到乐业境界的人,也是幸福的。而后者“幸福"的内涵更深刻。
管窥一得
警惕异样的话
——谈“捧”
吹捧者都是些华而不实的人,如果你把这些人的甜言蜜语当成真话了,那带给你的要么是溜须拍马人的包围,要么会被一个陷阱套住。
“就是居高而不能头晕。”
不到火候不揭锅
——谈“度”
“过头”和“不及”是两个极端,都没有掌握适度的原则,因此都不能把事情办好。
列宁曾讲过,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按照这个意思再加上一句就是,少走了那么一小步,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黔驴的“蹄子”
——谈“整人”
整人现象的基本特征:无中生有制造缘由,或者把小错夸张为大过,拉大旗做虎皮,把一些并无大错的言行与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对立起来,置人于“与人民为敌”的境地。整人的人,人格扭曲、心理阴暗。他们不敢光明磊落地处理人和事,一旦得势,破坏力是非常巨大的。
高估易败
——谈量力而行
“量力”就是对自己有个基本的估计,到底自己有多大本事,多大能量。说得通俗点儿,“量力”就是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
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事业耽误了,自己身体也垮了,有时败得一塌糊涂,得不偿失啊!
为官与交友
——再谈友谊
你的交往,你的社会关系,往往会成为别人认识你、给你下定义的最直接注解。
人生中的挫折患难是区分真假友谊的试金石。
作为领导干部交友要审慎,要“三思而交”。
名利岂可淡泊
——谈进取
不能盲目地把古人的话都当成修身养性的格言,古人也是人。
利益永远是动力……只要合法地追求名利,其个人获取的名利越大,就意味着作出的贡献越大。
把握好自己,不能成为名利的奴仆。
敢用有“缺点”的能人
——谈用才
求全责备使用人才,这世界上大概也就没有人才可言了。
选用人才的原则,应该是“赦小过,举大德”。
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只不过要多下点淬火的功夫罢了。
守住第一道防线
——谈慎初
以“就干这一次”为托词原谅自己、放纵自己,于是接着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结果在犯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一个干部要想清正廉洁,永葆青春,贵在“慎初”,贵在把好第一关,守住第一道防线。
别让假象牵着鼻子走
——谈守正与守常
被假象牵着鼻子走的人,首先需要检讨的,是自己的欲念是否纯正,这是辨识假象的首要前提。
一时看不清问题的实质和发展的趋势,可以理解,但绝对不能盲从。不能知变,但可以守常。
《你是自己的雕塑师》
泰山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事物,而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某些结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应用哲学的某个观点说明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例,或者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查找理论根据,这些都是必需的,也可以叫学用结合,但其意义更多的还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任何一个事物,要想真正地认识它,全面地说明它,正确地处理它,都不是哪一个观点所能担当得了的,应该既符合唯物论,也符合辩证法,符合各个哲学原理。还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通常把它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等,主要是为了教学表达的方便,实际上它们互相是连为一体的,不能说某件事情的合理解决,只是应用了唯物论而不符合辩证法,或者只是用了辩证法而没了唯物论,应该是应用并符合全部的哲学原理。因此,学哲学、用哲学,应该是学习应用它的原理,学习应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简单地查找结论,机械地对号入座,这是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常常坏事。我举一个大家第1版权所有!熟知的例子:我国的农村改革在开始时阻力很大,反对者似乎有理有据、理直气壮。他们理直气壮的依据是什么呢?都是经典著作中的说法,都是马恩列斯毛怎么怎么讲的,无非是社会主义农业是公有制呀、机械化呀等等,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违背了这些原则,是赤裸裸地走资本主义道路。改革者所讲的也是经典著作中的道理,也是马恩列斯毛的思想。他们认为一切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际是粮食产量低,人们吃不饱,应该研究新办法。他们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改不改要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改不改要看群众是愿意还是反对,是积极还是消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好坏对错要看实践的结果。前者讲的是个别结论,后者讲的是基本原理,谁对谁错?20多年过去了,农村改革的是非功过早已有了定论,对于当时的那场争论也很少有人再提了。其实,回顾一下那场争论,回顾一下争论双方引经据典的文章,从而使人们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发展过程,各方面条件复杂多变,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先贤导师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讲到,尤其不能把他们根本没见过的事情也讲到,后人根本无法对号入座。但他们讲的那些事物的最一般的规律、讲的哲学原理并没有过时,仍然是“任何事物都逃不出它的范围”。我们学哲学就是应该学习它的最一般规律,学习它的原理,应用它的原理。
任何人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了解情况、分析矛盾、研究对策这三个环节。我们讲用哲学原理指导工作,最主要、最经常的就是处理好这三个环节的问题。
了解情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也是坚持唯物论、辩证法的根本。这如同盖高楼打基础,基础不牢,上边的结构、室内的装修再花工夫也没有意义。按照哲学原理,了解情况必须是丰富而合于实际,了解得全,了解得准,“周到而必要”。要做到这样,必须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深入调查研究,有目的地、有计划地了解,了解事物的内部,了解事物的外部,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了解今天,了解昨天,了解事物的运动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丢三落四,也不事无巨细,避免劳工费时、贻误时机。这也就是说,为什么了解情况需要哲学,怎样去了解情况也需要哲学,哲学贯穿了解情况的始终。
学哲学、用哲学就是学会分析矛盾。事物就是矛盾,问题就是矛盾,矛盾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矛盾无处不在,用哲学原理分析矛盾也就无处不在。我们经常说在哲学指导下研究某某问题,例如工业问题、农业问题、文化问题、文艺问题等等,也可以说就是在哲学指导下分析某某矛盾。我们讲任何事情都可以应用哲学原理,就是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矛盾。分析矛盾,首先要对材料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分类、排排队、归归堆、论论辈;然后把材料掰开了、揉碎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工改造。一个大的矛盾,包含若干小的矛盾,任何矛盾都有各个方面。分析和综合是统一的。先分析后综合,边分析边综合,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归宿。分析事物的内部,分析事物的外部,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结,分析事物的发展,经过加工改造,概括抽象,找出事物的本质、本质和本质的关系,找出主要和次要方面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哲学具有导航作用,具有望远镜、显微镜作用,具有加工工具的作用。
研究对策就是研究解决矛盾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些哲学观点本身就是方法。如实事求是是哲学的基本观点,同时也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群众路线是哲学的基本观点,被称为党的根本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同时又是党的根本的工作方法。有些常用的方法尽管本身不等于观点,但稍加琢磨就可以看出是哲学观点的延伸或运用。比如,调查研究的方法是唯物论、存在第一观点的运用;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方法是实践论观点的运用;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观点的运用;抓典型、学先进的方法是认识论由个别到一般观点的运用,等等。所以,许多问题只要情况了解得准确,矛盾分析得透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许多事情在书本上或没有讲过,或讲得比较简单,或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特殊情况,有的结论在今天看来并不合适,这就需要在哲学的指导下重新研究探索。比如文艺工作,战争时期我们讲文艺的目的是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文艺的功能也被简化为主要只有教育的作用;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种讲法显然就比较片面。再比如文物工作,我们在很长时间内对文物不够重视,甚至一度视为“四旧”大肆破除,把老城墙、老城楼拆了,把古寺庙、古书院、帝王陵毁了,把旧书画烧了,这一切在今天看来是何等的荒唐。这充分说明,没有哲学的指导或哲学根底不牢靠、哲学思想不彻底,研究形成的对策就会畸形走样。
研究对策,哲学最大的意义是确定原则、指引方向、启迪思路。研究对策首要的必须是解放思想,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可以解决思维方式问题,帮助你从认识论、方法论的根本上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研究对策必须研究解决不同矛盾的不同方法,而对立统一规律能够开阔你的思路,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可以帮助你寻找方法;研究对策必须研究创造新的方法,而任何新的方法都是在旧的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哲学可以告诉你如何在继承基础上创造新的方法;研究对策必须重视间接经验,而哲学关于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的论述,可以使你懂得为什么借鉴间接经验和怎样借鉴间接经验;研究对策必须采用新的科技成果,而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的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可以告诉你方法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关系;研究对策必须深入实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而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可以帮助你集中正确的意见;研究对策必须重视实践,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使你懂得实践产生办法、实践检验办法,试验、试点、实践是研究对策、不断创新的必由之路。总而言之,哲学可以使你脑子灵、点子多,哲学对研究对策作用很大。
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把哲学原理应用于了解情况、分析矛盾、研究对策的过程之中,也就是应用于一切工作之中。因为一切工作都要了解情况、分析矛盾、研究对策。这样,工作不断应用不断。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在我看来,要想学习有成就、工作有成就,就必须研究这个方法。
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我学哲学,主要是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最基本的是哲学原理主导着我的思维。我的文章、讲话中,哲学词语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有的没有。哲学词语多的常常是为了说理、论证、辩护,哲学词语少的或没有哲学词语的并不是没有哲学指导。有些哲学词语很少的文章、讲话,倒可能是我的得意之作。按照我上述精神,再看看我的文章、讲话,捋一捋,归一归,到底哪些适合入选。这对你们的选编工作可能会有些帮助。
选自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一书
《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领导干部学习《你是自己的雕塑师》体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