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正确对待挫折演讲稿 > 导航 > 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正确对待挫折演讲稿

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要理性地对待。只有理性地分析、汲取失败的教训,认真整理、总结成功的经验,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学习脚踏实地,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次成功的背后,会有千百次难言的失败。当我们处于失败时,往往会颓唐、惆怅于自己所设的重重迷雾之中,看不到光明的前途。其实,一次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再爬起来,继续前进。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失败了一千六百多次,如果他萎靡于第一次失败之中,他还能有以后的若干次失败吗?他还会有那令世人瞩目的成功吗?我们能生活在今天华灯初上、霓虹四射、流光溢彩、“火树银花”的不夜城吗?正是爱迪生在许多次失败中的一次次不懈努力,最终走进了成功的“殿堂”,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只有理性地正视失败,在失败中不气不馁的人,才会在失败的中,逐渐找到通往“柳暗花明”的成功路口。
成功,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纵使成功的概率为亿万分之一,我们仍然有成功的机会。成功了,鲜花、赞扬、荣誉“铺天盖地”,我们会因此高兴、喜悦,同时也会沉浸在陶醉、自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之中。此时,最需要的是冷静、反思与总结,最需要的是理性正视成功。的确,成功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幸事,是对过去为之曾经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汗水的回报,是对已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但它只能代表过去,它不可能代表下次和永久的成功。往往看重一次成功的人,他只能获得此次的成功;理性正视成功的人,才会有再次获得成功的机会。
理性对待成功与失败是一种思想境界。具有这种思想境界的人,成功时,他会心态平静、不骄不嘈,认真总结经验;失败时,他会不气不馁,分析原因、汲取教训、查找“症结”、以励再战。
理性地对待成功与失败,不只是人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规则和游戏,更是潇洒走向下一个成功的“弹跳板”和助推器!
《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坚持先进性 必须正确对待权力


 党中央提出要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党中央在深入调研、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一名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本色,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让人民群众爱戴,必须时时处处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为人民谋利益为己任,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在建设和改革中奋发进取,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一、正确手中的权力,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源于人民,为人民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领导职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领导干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丝毫没有做官当老爷的权利。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慎待手中权力,决不能把职务和享乐挂钩,把权力与金钱等同,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为自己谋取私利,损害人民的利益,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一种手段。在执政条件下,每一个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始终面临着在用权问题上的现实考验,尤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历史条件下,这种考验显得更为突出,更为严峻。一些领导干部经不起权力的考验,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了“商品”,搞权钱交易,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取私利,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被人民剥夺了手中的权力。而象牛玉儒、任长霞、李素芝等决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他们的事迹如此的感人,如此崔人奋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为人民服务了。一个领导干部,不论你的官有多大,职位有多高,权有多大,只要你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就会赢得人民爱戴,受到人民的拥护。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壮元”,只要心里装着百姓,无论你干的事事大事小,你会得到人民的支持,人民的支持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最大的鞭策、最大的信任,是我们共产党人永远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源泉和动力。
二、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须坚持党性原则,顶得住各种利俗的诱惑
坚持把党性放在第一位,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第一生命,秉公办事,拒腐防变,不拿党性做交易,不拿原则换人情,是党和人民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的前提条件。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执了政,掌了权,一定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非把事情弄坏不可。”一些领导干部过不好权力关,以权谋私犯了错误,不是道理上不明白,也不是对政策规定不了解,根本原因在于自我放纵,私欲膨胀,把党性原则抛在脑后。权力加上私欲膨胀,必然导致腐败。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沉渣泛起,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努力实践“四自”要求,自觉做到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要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在什么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自觉使自己的生活标准建立在合理欲望与合法收入相统一的基础上,耐得住寂寞和清贫,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好的榜样。
三、正确对待手中权力,须为人民的利益勤政有为
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大小与其所肩负的责任成正比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甘居平庸的“太平官”,实质上是对权力的不负责任。那种贪求出名挂号、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劳民伤财的做法,更是对权力的滥用。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必须以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态度,以对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做到勤政为民,奋发有为。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心上。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要勤奋务实,真抓实干,大胆探索,知难而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既要扎扎实实,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事业的新局面。

坚持先进性必须正确对待权力


坚持先进性必须正确对待权力

党中央提出要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党中央在深入调研、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一名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本色,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让人民群众爱戴,必须时时处处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为人民谋利益为己任,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在建设和改革中奋发进取,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一、正确手中的权力,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源于人民,为人民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领导职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领导干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丝毫没有做官当老爷的权利。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慎待手中权力,决不能把职务和享乐挂钩,把权力与金钱等同,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为自己谋取私利,损害人民的利益,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一种手段。在执政条件下,每一个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始终面临着在用权问题上的现实考验,尤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历史条件下,这种考验显得更为突出,更为严峻。一些领导干部经不起权力的考验,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了“商品”,搞权钱交易,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取私利,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被人民剥夺了手中的权力。而象牛玉儒、任长霞、李素芝等决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他们的事迹如此的感人,如此崔人奋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为人民服务了。一个领导干部,不论你的官有多大,职位有多高,权有多大,只要你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就会赢得人民爱戴,受到人民的拥护。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壮元”,只要心里装着百姓,无论你干的事事大事小,你会得到人民的支持,人民的支持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最大的鞭策、最大的信任,是我们共产党人永远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源泉和动力。
二、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须坚持党性原则,顶得住各种利俗的诱惑
坚持把党性放在第一位,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第一生命,秉公办事,拒腐防变,不拿党性做交易,不拿原则换人情,是党和人民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的前提条件。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执了政,掌了权,一定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非把事情弄坏不可。”一些领导干部过不好权力关,以权谋私犯了错误,不是道理上不明白,也不是对政策规定不了解,根本原因在于自我放纵,私欲膨胀,把党性原则抛在脑后。权力加上私欲膨胀,必然导致腐败。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沉渣泛起,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努力实践“四自”要求,自觉做到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要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在什么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自觉使自己的生活标准建立在合理欲望与合法收入相统一的基础上,耐得住寂寞和清贫,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好的榜样。
三、正确对待手中权力,须为人民的利益勤政有为
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大小与其所肩负的责任成正比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甘居平庸的“太平官”,实质上是对权力的不负责任。那种贪求出名挂号、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劳民伤财的做法,更是对权力的滥用。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必须以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态度,以对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做到勤政为民,奋发有为。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心上。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要勤奋务实,真抓实干,大胆探索,知难而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既要扎扎实实,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事业的新局面。

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到五个“正确对待”


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到五个“正确对待”

纪检监察机关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纪检监察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岗位,做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是非常光荣的。使命意味着奉献,特殊就需要作出牺牲。做一名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做到五个“正确对待”。
一、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要辩证地认识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估价,知深浅,知轻重,知长短,在众人当中、在事业和生活当中把位置摆正。要敢于自我剖析,善于自我反思,勇于发现不足,乐于纠正错误。其次,要牢牢把握自己。人对美好的东西,总想获取它、占有它。因此,人必须慎欲,必须淡泊名利,要心底无私,心怀赤诚,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要坚定信念,坚守原则。要有荣辱不惊的心理素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再次,要不断激励自己。下级对领导最大的愿望、最大的幸福是信任,领导对下级最大的愿望是干好工作。只有立足于干好本职工作,多一点谦虚,少一点盛气;多一点自励,少一点自负;多一点奉献,少一点报怨,才能赢得领导的信任和同志们的支持。
二、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别人关键是要讲“诚信”。这是一种原则,也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气度。古人讲“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恶”。以诚待人,先诚而后得。孔子曰:“人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一个人交往的原则,信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础,待人首先要有谦虚谨慎的作风。要善于同人打交道,自觉做到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不鄙人之短,不恃己之长,虚心向周围的同志学习,要具备谦和仁厚的品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言、容人、容事,要有海纳百川的雅量。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同志们的尊敬、信服和爱戴。同时,要有善待他人的品格。善待他人,实际上也是善待自己。纪检监察干部就是要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做到同志之间赤诚相见,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只有善待他人,心底无私,才能公道处事,秉公执纪,抵制庸俗思想。要多看他人的长处,多想他人的难处,化误解为理解,以良好的心态待人。
三、正确对待工作。就是要一切以工作为重,一切行动符合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首先,要敢于坚持原则。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工作中会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甚至会遇到威胁和恐吓。但不论遇到何种情况,纪检监察干部都要敢于坚持原则。要在大是大非和重大考验面前、在复杂的斗争和突发事件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真正靠得住,信得过,用得上。其次,要严格遵守纪律。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在执行党纪国法上发挥表率作用。要有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是一种自律、一份清醒,是一种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是一种谦虚谨慎的作风,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成熟。第三,要正确对待工作的荣辱得失。实现一个人的价值不在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关键是把该做的工作做好。工作做出了成绩,走上了领导岗位,也不要沾沾自喜,放松自己,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干出一番事业。
四、正确对待组织。就是要正确对待组织的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首先要“知恩”,就是清楚个人成长进步是怎么来的。要知人民的哺育之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亲友的帮助之恩、同志的扶助之恩,最重要的是要知党组织的培养之恩。知党恩,就是要自觉坚持讲党性、讲大局、讲组织原则、讲组织纪律,正确处理个人进步与组织培养的关系。就是要立足本职,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以一流的工作标准和成绩报答党组织的培养之恩。其次,要知足。古人说:“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解决好知足问题,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努力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保持“知足常乐”的健康心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社会、看待手中的权力、看待名利地位。
五、正确对待国家。就是要有爱国情结,时时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国家是根本,是根基,有了国家的和平安定,才有个人的稳定生活,一个内忧外患、贫穷落后的国家,个人的利益就无从谈起。要热爱我们的国家,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位卑未敢忘忧国,是每个人都应有的情结,要以此来激励我们的热情和创造力,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正确对待异地婚姻并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如何正确对待异地婚姻并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婚姻法》颁布以来,对建立健康幸福的婚姻家庭制度、促进男女平等、推进社会稳定和谐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根据新的形势,《婚姻法》也作过修改、补充和完善。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千变万化,婚姻家庭问题上经常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婚姻家庭管理工作上也面临着很多新的课题需要去研究、面对和有效化解。本文对本地出现的异地婚姻增多现象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使婚姻家庭管理工作与时俱进,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从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推动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

一、太仓出现异地婚姻超越本地婚姻现象

近年来,在太仓的婚姻家庭问题上,出现了一个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的新情况:异地婚姻越来越多,而且异地联姻超过了本地联姻。据市婚姻登记处统计,去年,全市共有3943对夫妻登记结婚,其中双方本地的1723对,占43.7%;一方本地一方外地的2137对,占54.2%;双方外地的83对,占2.1%。异地婚姻率为56.3%,比本地婚姻高出12.6个百分点。

从统计数据看,异地婚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本地男与外地女联姻。共有1214对,占异地婚姻的54.68%;二是本地女与外地男联姻,共有923对,占41.58%;三是外地不同地域的男女在太仓结婚落户,共83对,占3.74%。

太仓市异地婚姻现象为什么如此之多?据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独生子女婚姻增多与传宗接代传统观念产生矛盾,是异地婚姻大量孳生的土壤。太仓是计划生育先进市,早在80年代初期就习惯了只生一个孩子,目前婚龄青年中80%以上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联姻,势必减少一个家庭,这与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产生了碰撞。很多家庭,特别是只生一个女孩的家庭,为了维系本姓家庭,不至于“断绝香火”,所以不惜降低择偶标准,宁愿与外地青年联姻。

(二)外来人员增多为异地婚姻创造了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太仓的经济快速发展,先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继而外资企业不断涌现,需要大量的劳力,外来打工人员纷纷涌入太仓。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太仓又放宽政策,吸引了不少人才到太仓来创业。所以外来人员越来越多。据统计数据,全市户籍人口46万,外来人口也超过了40万,基本上达到一半对一半。这为异地婚姻创造了条件。

(三)太仓的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为外地人落户太仓增添了吸引力。太仓地处长三角洲中心,紧靠大城市上海,经济实力名列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名,人均gdp超过17000美元,早已实现全面小康。太仓生态环境优越,社会秩序良好,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个宜居城市。太仓还是“中国长寿之乡”。这些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无疑对外来人口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四)外来女婿、媳妇增多促使异地婚姻滚动发展。由于近年来异地婚姻现象增多,外来女婿、外来媳妇越来越多,这些外来女婿、外来媳妇不甘寂寞,又纷纷介绍他(她)们家乡的青年到太仓来寻找配偶,这样一牵十,十牵百,人数越牵越多,范围越牵越广,为异地婚姻推波助澜,使异地婚姻滚动发展。

二、异地婚姻增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利弊分析

异地婚姻增多有利还是有弊?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对此众说纷纭。从太仓实际情况看,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利也有弊,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据调查和分析,正面效应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缓解了独生子女婚姻增多与传宗接代传统观念碰撞产生的矛盾。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联姻,势必造成两家合一家。这在几千年遗传下来的传宗接代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家庭,确实是一件非常难以接受的事。在独生子女到了结婚年龄后,家长总是希望把媳妇或女婿找进门,能够支撑门面,维系本宗族家庭。本地都是独生子女,难以找进门,所以把目光投向了外来青年。而外来青年一般都是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愿意到外部世界去闯荡。到太仓来结婚落户,既解决了工作和生活问题,又满足了太仓独生子女家庭有人传宗接代的愿望,这未尝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二)满足了外来人员落户太仓融入发达地区的愿望。很多外来人员出生在边远山区或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他们出来打工的目的是为了谋生计,找出路,他们看到太仓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早已羡慕不已,如果能在太仓找一个如意郎君或美貌娇妻,能够落户太仓长期生活在太仓,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也有一些外来人员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他们视太仓为风水宝地,乐意在太仓创业,早已把太仓当作家一样。如果真的能在太仓成家立业,那正是天遂人愿,实在是一件称心满意的事。

(三)解决了当地缺少人才缺少劳力和人口老龄化等现实问题。太仓由于计划生育工作抓得早抓得好,加上当地青年一般都读了高等院校在外地大城市工作或出国创业,所以多年来人口一直是负增长,而当地经济发达,企业众多建设步伐加快,

如何正确对待异地婚姻并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第2页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更需要有文化、有技能的人才。这些劳力、人才从哪里来?只能从外地引进。目前在太仓工作的外地人口超过40万,这些外来人口没有太仓户籍,经常流动,有的甚至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具有不稳定性。如果能在太仓成家立业,成为太仓的一员,对太仓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事。一方面解决了劳力、人才缺少的矛盾,一方面使人口数量能通过婚姻渠道得以平衡和稳定,也能缓解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四)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虽不懂遗传基因等生命科学,但据说越是近亲,越是在同一地区狭小范围内通婚,对后代生长发育非常不利;反之,越是相距遥远,越是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不同人种通婚,能产生“杂交”效应,使下一代发育得更强壮、更聪明。所以,《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异地婚姻大量涌现,从生命科学角度来说,对后代健康生长十分有利,这应当是一种科学的、进步的婚姻关系,是好现象。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异地婚姻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据了解,异地婚姻存在如下几个弊端:

(一)语言、生活习俗不同,给异地婚姻带来不稳定性。外来青年在太仓落户后,由于语言不同,难以与家人和邻居彻底沟通,往往造成一些误会或隔阂。又由于生活习惯不一样,外来女婿或媳妇的有些行为被公婆或当地人看不惯,造成婆媳关系、邻里关系紧张。比如有些外来媳妇不大讲究卫生,比较邋遢,往往为人不齿;有些外来媳妇不善言辞,心情比较孤僻,显得不近人情,与周边群众的关系难以融洽。由于各种矛盾的产生,造成异地婚姻不稳固、不持久,有的结婚不久就离婚。

(二)事先缺少相互了解,给异地婚姻家庭埋下了不和谐的种子。外地人通婚,由于距离遥远,事先难以了解对方的情况,通婚时又缺少观察、考验期,有的甚至仓促成婚,对对方的性格、想法、要求知之甚少,所以容易埋下不和谐的种子,造成隔阂,甚至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有一位机关干部生有一个独养女儿,希望找一个上门女婿支撑门户,传宗接代,只要有人肯上门,他答应帮他安排好工作,解决房子,一切结婚费用由女方承担,唯一的要求就是将来生了子女要姓女方的姓氏。有人介绍了一个外地大学生,答应了他的条件,很快成了婚。但等到女儿生了儿子,那位大学生却顿时反悔,感到姓女方的姓有失自己的面子,死也不肯让儿子姓女方的姓,甚至向岳父跪下来求情。这位机关干部连呼上当,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由于他们夫妻关系尚好,也不愿拆散他们夫妻,所以只好顺从了他们。还有南郊有一个农户,找了一位外来媳妇,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就结了婚。办婚事时,给这位外来媳妇买了不少高档衣服、金银首饰,结婚时又送给她一笔不小的礼金。结婚不到一个月,这个外来媳妇却不辞而别,远走高飞,这家农户落得个人财两空。

(三)经济条件差异,使异地婚姻家庭产生种种矛盾。外来的女婿或媳妇,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来说都比较差,远远比不上太仓的一方。结婚时,太仓的一方虽然说不考虑经济条件,不要财产只要人,但等到结婚后,看看外来女婿外来媳妇的寒酸相,心里总有一点不称心的感觉,有的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来女婿外来媳妇,甚至有点瞧不起他们,造成了他们在家庭中处于不平等地位。再则,外来媳妇外来女婿家中往往弟兄姐妹较多,还有不少七大姨八大姑,他们视在太仓的哥哥姐姐为靠山,经常上门来借钱借物,或要求帮助找工作,有的一住就是十天半月不想走,这给太仓一方的家庭带来了麻烦和压力,也影响了异地婚姻家庭的安定和谐。

(四)外来一方离乡背井压力较大,往往造成精神压抑和痛苦。远离本乡本土到陌生的地方来落户,由于语言、习俗、生活环境的不同和经济条件的差异,不仅生活上带来压力,而且精神上更加难以承受。家庭关系好的比较好的还过得去,一旦产生了矛盾,家庭关系不好,精神上就更加痛苦。而自己孤身一人,不能随时回到父母身边去倾诉,没有亲戚朋友互相安慰,没有知心的人一起谈心,其精神压抑的程度和内心的难受和痛苦可想而知。有的甚至出现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异地婚姻家庭不美满、不幸福、不和谐的“三不”状况。

三、引导异地婚姻健康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社会的组成部分,而婚姻又是家庭的基础,家庭的重要建构。当前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建设和谐家庭。家庭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家庭不和谐,社会也不可能和谐。而要建设和谐家庭,首先要以和谐婚姻为前提,婚姻和谐了,家庭才能和谐;婚姻不和谐,家庭和谐只能是一句空话。异地婚姻是涉及到建设和谐家庭、进而建设和谐社会的大问题,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当前,作为政府管理婚姻的一个部门,作为指导管理社会事务的一级组织,我们面临着如何引导异地婚姻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既然异地婚姻大量涌现,我们决不能无动于衷,视而不见,或者眼开眼闭,任其自然。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积极引导,促使其趋利避害,健康发展,应做到“四个加强”:

(一)加强宣传教育,正确对待异地婚姻。要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手段,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大家正确对待异地婚姻。要克服几种错误思想:一要克服单纯传宗接代的思想,不能把异地婚姻作为传宗接代的手段,把外来女婿外来媳妇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二要克服居高临下歧视外来人员的思想。不能把优越条件作为在婚姻家庭中的筹码而自高自大,看不起弱势一方;三要克服傍富贪财思想。不能把婚姻作为自己寻找前途、过舒适生活的捷径。四要克服自卑自贱思想,弱势一方不能卑躬屈膝,自甘低微,应当自强自立,挺直腰杆做人。要通过思想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对异地婚姻负起责任,不要草率从事,从而使异地婚姻结合一对,成功一对。

(二)加强法制教育,依法办理异地婚姻。要加强《婚姻法》的宣传,引导异地婚姻双方都要依法办事。首先,要依法登记结婚,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杜绝未登记先结婚。其次,要宣传《婚姻法》规定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