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贯彻落实新条令心得体会 > 导航 >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贯彻落实新条令心得体会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制定才会更好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全方位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畜牧新城
——在区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XX如何全方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畜牧新城,全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造福黄土人民作如下发言。
一、充分依托中央企业,加快推动城乡一体。
2003年,全市吹响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号角。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城乡一体化总体战略部署的实施,是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尽快致富增收的一条新路。
200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结合XX实际,我们始终坚持以土地流转等方式为主导,创造性的探索推进“三个集中”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6月,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率中信集团公司高层深入龙泉驿区考察时表示,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中信集团将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充分发挥中央企业优势,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积极参与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全力支持龙泉驿区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
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中信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投资百亿元,在XX等XX北部山区,建设以肉牛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畜牧新城和发展现代肉牛产业。
据我们了解,该项目的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高水平实施“三个集中”的总体要求,充分考虑了现代生态畜牧业的布局需要,使其具备畜牧业生产、加工、物流、科研、教学、商贸、会展、旅游等功能,涵盖了种养殖业、加工业、物流业、会议会展业及生态旅游业等综合产业。通过现代化畜牧新城的建设,让龙泉驿区北部极旱极贫山区的老百姓进城安居兴业;肉牛产业的建设做到“五个结合”即:一是与XXX全国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按照抓工业的思路和办法抓农业,高起点建设现代农业集中发展区;二是与土地整理、生态移民项目相结合,进行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一体化探索,高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与物流、商贸、产品研发相结合,高质量建设贸工农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带;四是与会展旅游、休闲康体相结合,高规格打造生态旅游主题公园。
中央企业积极参与XX的城乡一体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增强和鼓舞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XXXX将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紧紧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主动对接央企、服务央企并充分依托央企,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畜牧新城,全方位推动城乡一体。
二、紧紧扭住重大项目,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针对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我们将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紧紧扭住蜀山菌业、黑金果业等重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一)落实富民惠民工程,夯实增收基础。一是加强镇村道路建设。投资800余万元,共新(改)建以“洛石”路北路为主的水泥路(草油路)10余公里,以大同村为主的碎石路12公里;二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等配套工程,改良土壤1000亩,新建和改造主支渠10公里,标渠12公里,改造提灌站4处,改善灌溉面积4500余亩,新建沼气池300口;三是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人和、洪安、洪福三个村(社区)活动中心新、改(扩)建工程和黄土公立卫生院、司法站、畜牧站标准化建设。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挖掘增收潜力。我们将始终坚持以抓工业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以发展“六化合一”(产业规模化、组织集体化、投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作为构建农业生态园的切入点,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保底数,巩固农民增收的基本点。进一步巩固农民增收的基本点,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基数。一是加快1000亩低效果园改造,提高6000亩优质梨和4000亩优质枇杷的产量和效益。全年水果种植面积XX万亩,总产量实现XXX万吨。二是紧紧盯住城市“菜蓝子”,大力推广发展以新品种糯玉米为主的高效益高品质蔬菜。全镇蔬菜种植XXX万亩,产量实现XXX万吨。三是继续扶持生猪、蛋鸡、獭兔等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通过科学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全镇生猪出栏XXX万头,产值实现XXXX万元。小家禽兔商品量出栏XXX万只,产值实现XXX万元,禽蛋产量实现XXX万斤,产值实现XXXX万元。
2、突特色,找准农民增收的侧重点。抓住增收重点,破解增收难题。一是高标准建设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全面完成以长伍村为中心的千亩食用菌生产园区规划,吸引蜀山菌业、盖世集团、黑金果业等龙头企业在园区内入驻。目前,投资XX万元、占地XXX亩的高标准菌业生产核心区建成并投入生产。二是高标准建成1000亩优质草莓生产基地。该基地以营销企业为龙头,规模流转土地200亩,农户自主经营300亩,集中连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片发展500亩,目前,基地建设正常,第一批芳香牌草莓已销往北京、上海,价格高达每市斤14元,增收形势大好。三是高质量推进集中养殖园区建设。以凯丰养殖基地为龙头,以友联畜禽合作社为载体,加强生猪、蛋鸡、獭兔水禽、水产品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目前,新增50头养猪大户31家,存栏1万只以上养鸡大户51家。四是抓好黑金果业绿色葡萄生产基地前期准备工作。预计投入3000万元,在洪安、洪福两个村、20个组实施的一期占地3000亩、二期占地2000亩的黑金果业绿色葡萄生产基地已完成方案制作、宣传动员、青苗赔偿公示等准备工作,近期即将启动实施,这不仅能够大大加快农民增收,而且还将进一步加快黄土推进“三个集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着力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就业创业。
XXX镇共有农村劳动力1.6万人。减少农民就是富裕农民,我们抓住这一关键问题,积极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城乡充分就业。
1、开发劳务产业,加快向外转移。一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以现有企业为平台,大力发展订单培训,重点打造以制衣、制鞋、家政、微机等劳务品牌。二是提高劳务输出渠道。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健全信息网络,拓宽输出渠道。如在北京建立就业服务管理站,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强化维权援助。通过开通就业110等渠道,全方位为民工提供各类维权服务。
2、发展优势产业,促进本地就业。一是扩大企业用工规模。通过与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性企业签订用工合同等形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二是培养农业产业工人。通过引进蜀山菌业、黑金果业等龙头企业规模流转土地,招用本地农民务工。如光大食用菌基地长期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即将进场的5000亩绿色葡萄生产基地可实现本地农民就业300余人。三是劳务回引带动就业。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有资金、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三、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全力造福城乡群众。
积极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是巩固基层党组织政权,提高执政能力建设,造福城乡群众的现实途径。对此,我们将在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中,充分考虑好老百姓的利益,采取多种方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1、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在洪安村占地5500亩的绿色葡萄生产基地采取农民以自有土地入股的形式,获得租金、股金和分红。
2、采取联合经营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相结合起来,通过建基地和实施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分享收益。如长伍村通过新建光大食用菌基地。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有效预防腐败是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重点。扎实做好预防腐败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反腐倡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在深入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总结,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根本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领域。落实好这“三个更加”,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教育是基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以领导干部教育为重点,以权力观教育为核心,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气象部门多年来在党风廉政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伴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们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气象部门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进一步创新教育的形式,丰富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有效性。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扎实推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反腐倡廉意识深入人心,成为气象部门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真正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作用。二是坚持推进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改革和制度建设。预防腐败必须深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要从气象部门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气象业务体制、气象行政审批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投资体制、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的改革,完善干部公开选拔、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和重大建设项目、国有资产管理等制度和措施,完善和落实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当前,要在对本市气象部门惩防体系建设《实施纲要》2017年底前的工作情况认真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检查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加以完善,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特别是针对一些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建立健全规范、可操作的廉政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三是坚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民主和监督是防治腐败的有力武器。加强权力运作关键环节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手段。要强化党内监督,以党内监督带动各方面的监督。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在基层气象台站推行“三人决策机制”,逐步完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不断深化局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局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加强考核和评议。进一步深化审计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和财务运行的监控。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在发挥监督体系的整体作用上下功夫。突出监督重点,在监督“三重一大”上下功夫。强化监督措施,在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切实发挥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关键作用;四是坚持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气象部门虽然是科技型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不是炙手可热的权力部门,但近年来,部门内的违法违纪案件仍频频发生。尤其是基层台站经济违法案件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涉及金额越来越大,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必须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综合运用法律、纪律、经济处罚和组织处理等手段,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坚持既查实问题,又澄清是非;既严明党的纪律,坚决查处违纪案件,又支持改革创新,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发生在部门内部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深刻分析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原因、启示和教训,通过剖析气象部门典型案件,研究腐败问题发生的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发挥执纪办案在治本方面的建设性作用。五是坚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与气象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特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别要强化“一把手”的责任,着重抓住责任分解、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制定完善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健全和创新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龙头”作用。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一、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批准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次大会高举旗帜、继往开来、求真务实,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报告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新进展,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明确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坚强的领导集体,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首先要认真研读党的十七大文件,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全面准确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崇高使命。

2.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实践充分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也要看到,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3.要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开放29年来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4.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5.要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1 2 3

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民生工程


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民生工程文章标题: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民生工程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身处三农问题、民生问题第一线的乡镇基层党委政府,如何更好地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当前实际工作,做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工件,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敢字当头,发展经济;以人为本,用活干部;尊重民意,发挥民力;实事办实,取信于民。敢字当头,发展经济。乡镇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很多建设都要涉及与农户利益极强的问题。对此,乡镇“一把手”一定要有驾驭全局的魄力,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敢”字当头、迎难而上的勇气,克服畏难情绪、怕事思想,深入一线大胆开展工作,化解群众矛盾,解决实际问题。以人为本,用活干部。毛泽东说过,决定作出之后,人是关键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观念,中国人重理、重法、更重感情,“一把手”既要当好领导,还要与干部做朋友、关心干部日常生活,让干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干工作。坚持人尽其才,每个人都有其长处、短处,要对准干部的长处,放在适合的岗位,充分挖掘其潜能,让干部在工作中有成就感。建立激励机制,根据工作实绩评先评优或给予奖励,让干部工作有动力,对工作应付了事、拖拉皮沓的要予以谈话鞭策,让干部有压力,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尊重民意,发挥民力。胡锦涛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因此,群众支不支持是我们工作成败的关键。要尊重民意,在乡镇党委、政府作出某项重大决定之前,应广泛征求党代表、人大代表、干部、党员、群众代表意见,争取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还要边实施边听取群众意见反馈,及时调整规划部署,用好群众智慧。要发挥民力,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在政府统一指导下,按村民自治原则,让群众直接参与工程建设质量、财务、安全管理和内部矛盾纠纷协调,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减少矛盾向乡镇集中。要引导民心,经常向群众宣传涉及农村的法律、形势、政策、道理,让群众主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转。实事办实,取信于民。群众期盼党委、政府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欢迎办实事的干部。我们应少说空话、套话、大话,把心思和精力沉到工作中,认真为百姓办实事,不搞形象工程,不干半拉子工程,花钱费力对百姓又无益的事坚决不干。但对经过严格论证而实施的工程、惠民举措,一定要坚决、快速推进,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不摆烂摊子,不给群众留后遗症。在执行政策上,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事不对人,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政策,坚决兑现党委、政府已作出的承诺,不随意表空态,取信于民,树立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民生工程》来源于免费,本站为所有正式会员免费提供文章查找帮助。欢迎阅读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民生工程。

保监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体会


保监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中鲜明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国保监会党委高度重视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专门举办中国保监会党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班,深入学习领会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及时动员保险业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保监会党委书记吴定富同志在学习班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保险业实际,认真分析了我国保险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我国保险业目前所处的阶段性特征作出了科学的判断,对保险业如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深圳保监局党委通过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和保监会吴定富主席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胜的信念,更加明确了走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方向和要求,同时也更加增添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的勇气和信心。总体有以下三点认识和体会。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丰富内涵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保险业丰富实践相结合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保险业的具体体现。保险业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是要牢牢把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一鲜明主题,把全行业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来,不断开创中国特色保险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一)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要牢牢把握当前保险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保监会党委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对当前保险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了科学的判断:保险业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格局没有变;保险业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但又好又快做大做强的首要任务没有变;保险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仍然存在;保险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挑战。这一科学判断既体现了十六大以来保险业取得的巨大成绩,也看到了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既分析了保险业发展面临的各种有利因素,也指出了前进道路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障碍。牢牢把握住当前保险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能够正确认识形势,既坚定工作的信心,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住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要深刻领会四项基本要求的重要指导意义保监会党委总结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对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提出了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一个根本,即以人为本;提高两个能力,即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发挥三大功能,即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加快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推进创新与加强监管的关系。这是对十六大以来保险业发展经验的高度总结。它准确概括了中国特色保险业最鲜明的特征,明确指出了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基本途径和根本方法,初步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保险业为谁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一个什么样的保险业等关键问题,为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三)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要全面认识新时期保险业发展的新任务保监会党委结合保险业实际,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科学地确定了发展中国特色保险业的主要目标。就是努力建设市场体系完善并且业务规模较大、服务领域广泛并且功能充分发挥、经营诚信规范并且综合竞争力较强、依法科学监管并且风险有效防范、社会广泛支持并且外部环境良好的现代保险业。这是对又好又快做大做强保险业总体目标的具体化和系统化。它顺应了新时期保险业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保险业的新期望,也顺应了全体保险工作者对保险业发展前景的新愿望,为我们吹响了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前进号角。二、认清形势、找准定位,不断增强做好深圳

保监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体会保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保险业也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保险业的发展无论从外部环境来看还是从内在基础来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2002年相比,站在了一个更新的起点上。深圳保险业的发展也同样处于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深圳保险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不断增强做好深圳保险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总的来看,深圳保险业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形势:一是基础更牢了。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深圳保险业发展形势最好、改革力度最大的五年,全行业的整体实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都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一是业务持续稳定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五年来保费年均增长率为20%,2005年突破100亿元,2016年达到135亿元,是2002年的2.05倍,保费规模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位。人均保费从2002年的1352元上升到目前的1780元。业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保单内涵价值不断提升,发展后劲大大增强。二是主体结构日臻完善,市场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各类保险机构数量由2002年的29家增至目前的223家,保险法人机构由5家增加至8家,形成了多种形式并存、门类比较齐全的市场组织体系,并呈现出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再保险公司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市场格局。三是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业务质量不断提升。意外险业务占比由2002年的2.64%上升到目前的3.65%。健康险业务占比由2002年的2.18%上升到目前的5.19%。产险中非车险业务保费占到产险市场总保费的32.40%,其中责任险保费已占到产险市场总保费的4.13%,成为产险市场第三大险种。寿险期缴业务由2002年的50%提高到现在的70%,比全国高出20个百分点,表现出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性。四是外资保险发展迅速,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外资保险经营主体由2002年的4家增至目前的11家,保费规模从3.74亿元增长到目前的27.06亿元,年均保费增长率达48.56%,市场份额由5.48%增加到17.96%。其中外资寿险公司市场份额达30.10%,比全国高22.3个百分点,深圳已成为全国外资寿险市场份额最高的城市。五是市场主体积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在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企业内控建设水平显著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行业自律不断加强,保险宣传和诚信建设进一步推进,保险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建立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内控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防范风险与促进发展体系。随着基础的不断牢固,深圳保险业科学的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必将越来越快。二是环境更好了。十六大以来的五年,也是保监会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深圳保险业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对保险业关心和参与的力度前所未有的五年。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寄望深圳保险业要“在全国保险业领先,向成熟保险市场看齐”,中国保监会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共同确定把深圳打造成为全国保险创新发展的试验区。深圳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和建设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方面工作力度大,相继出台了促进深圳保险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制定了试验区建设规划。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亲自带领分管副市长、秘书长以及市发改局、财政局、卫生局、公安消防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对保监局调研,深入了解保险业发展情况。深圳市人大计划预算委员会就《金融发展促进条例》专程赴保监局进行调研论证,旨在通过立法和创新,进一步提升深圳金融保险业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市政府各部门对保险也越来越重视,在工作中越来越主动加强与保险业的协调和配合,解决保险业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公众的保险意识和对保险业的关心、参与程度不断加强,通过来信、来电对保险业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在人大、政协代表的提案中,涉及保险业的提案也在逐年增多。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深圳保险业发展环境进入了最好时期。三是机会更多了。十六大以来的五年,还是保险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率和参与度不断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深圳保险业累计为深圳经济建设提供了30多万亿元的风险保障,赔款和给付130多亿元,累计缴纳税金70多亿元,吸收从业人员近8万人。保险业还积极拓展企业年金、医疗、养老、责任保险等业务,参与社会管理。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保险业较好地发挥了“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当前,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正迎来新一轮的高潮,以地铁轨道交通工程、大运会建设工程、深圳港区新建和扩建工程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以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结构优化不断升级,以户籍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农民工保险保障制度改革等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以加快深港澳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为突破口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深化,支撑深圳保险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市场需求不断增强。深圳继续沿着已经开创和形成的良好态势,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不断将改革创新开放推向深入,努力把深圳打造成为经济繁荣发达、社会和谐进步、环境优美宜人、市民幸福安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这些战略构想的实施都需要保险的积极参与,也为深圳保险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四是思路更清晰了。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更是中国保险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沿着中国保监会确定的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在思想上不断取得新认识、在实践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的五年。从保险功能理论的丰富,到保险业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再到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总体目标的提出,这一整套理论体系为新时期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清晰地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这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新的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新时期深圳保险业的实践,我们感到方向更明确了,思路更清晰了,干劲更足了。在看到好的发展形势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深圳保险业进一步加快发展所面临形势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到保险业发展距离又好又快做大做强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一是随着保险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日益紧密,人们对保险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深圳保险产品单一,保险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能否真正做到“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紧紧围绕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产品、改进服务,在服务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二是随着保险经营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社会各界,包括律师、新闻媒体和其他政府监管部门等对保险业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涉及保险消费的信访投诉、法律诉讼和社会批评也越来越多,能否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坚持诚信合法经营,经受住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树立保险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三是随着保险业务领域的逐步扩大,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全局的联动关系日益紧密,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关联度日益加深,产业结构调整、宏观经济波动、财政货币政策变化以及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变动等各种因素都会给保险经营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能否在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中,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护行业的健康安全稳定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四是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如产品创新问题、保险诚信问题、营销员体制问题、监管的效率与水平问题等逐渐积累,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到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阶段。能否抓住当前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时机,解决好这些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今后保险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三、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勇当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排头兵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和“排头兵”。深圳保险业作为中国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也有条件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勇当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排头兵”。一方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必须遵循保险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服从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和方向目标,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的历程必定是贯彻落实保监会的战略部署,与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协调一致、共同推进的历程;另一方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又具有鲜明的深圳特色,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必须充分体现这个特色,发挥好“排头兵”、“实验田”角色的作用,为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提供新鲜经验和有益尝试。(一)求真务实,牢牢把握深圳经济社会特点这是解决深圳为什么能够承担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排头兵”的问题。深圳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示范区。作为全国成立最早的经济特区,深圳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深圳人敢想、敢闯、敢干,深圳特区“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这是深圳永保活力的源泉,也是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的最大特点。二是经济基础雄厚,物质财富丰厚。从1980年至2016年27年间,深圳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gdp年均增长超过28%,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四位,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国第一。深圳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丰厚的物质财富为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三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高。深圳始终坚持推进改革和体制创新,率先实现其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率先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把公有制为主体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敢闯敢试,在许多方面和领域率先进行创新变革,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为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四是政府管理日趋规范化、现代化。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推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现代政府的要求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健全经济社会运行的法规体系,坚持通过宏观引导、政策配套、综合服务,全力为企业创造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良好环境。这是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的重要保障。五是毗邻港澳,与国际市场直接对接。香港作为最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聚集着众多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十分发达,金融交易十分活跃,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运营和监管经验,汇集了一大批金融保险人才。香港金融保险业的各种资源和经验,是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的宝贵财富。六是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深圳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吸收和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外贸出口连续14年居全国首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400亿美元,成为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对外开放为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提供了不竭动力。(二)因地制宜,牢牢把握深圳保险工作原则十六大以来,深圳保险业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及中国保监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路线,紧密结合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圳保险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回顾总结十六大以来深圳保险业所走过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有五点原则值得总结,并在今后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中加以牢牢把握。一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前,各行各业都在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保险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坚持发展,才能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提高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只有坚持发展,才能逐步增强保险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只有坚持发展,才能有效防范风险,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是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的核心主题。要紧紧抓住当前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充分利用深圳保险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着力解决制约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问题,努力实现深圳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保险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保险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的根本途径。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保险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作为保险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大力开展保险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培育保险诚信文化,坚决打击保险欺诈误导等不诚信行为,努力提高保险业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保险宣传,普及保险知识,增强社会保险意识,使保险业的发展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保障人的生存需要、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三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方向。我们党经过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作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重大决策。坚持市场化方向,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的重要特征。要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主人翁地位,注重发挥企业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反对计划经济时期的老观念、旧思想,打破保险市场的大锅饭,让富于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优秀保险企业脱颖而出。同时,继续深入推进政府监管部门职能转变,把那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放手让市场去调节,将工作重心放到宏观调控、行业规划、政策引导、制定规则、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上。四是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深圳是全国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和“示范区”。坚持改革创新是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的重要任务和价值体现。要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更大的力度、更大的胆识,充分发挥深圳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体制优势,地方政府支持保险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优势,基层公司贴近市场、熟悉业务、了解群众需求的优势,积极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在建设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进程中不断取得新成绩、做出新贡献。五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有效监管。保险监管肩负着驾驭市场、引领发展的重要职责,是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的主导力量。必须坚持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有效监管,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完善监管手段、解决突出问题,才能闯出一条符合深圳实际、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不断增强对市场规律、竞争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在工作中不断检讨和反思监管的制度、措施是否符合市场规律,是否更鼓励和促进竞争。要善于系统性思考,加强整体监管意识,坚持从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公司法人治理的大视野来思考、把握本地区的保险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和保险公司管理制度的政令畅通。要严肃监管纪律,坚决依法打击各种违法违规和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广大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建设一支为民、高效、廉洁的高素质保险监管队伍。(三)坚定信心,牢牢把握深圳保险业努力方向这是解决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向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深圳保险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还肩负着开拓创新、大胆尝试,为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积累经验、探索新路的重要使命。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吴定富主席关于深圳保险业要“在全国保险业领先、向成熟保险市场看齐”的要求,建设一个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偿付能力充足、综合竞争力较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保险业。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深圳建设成为保险机构聚集中心、保险市场辐射中心、保险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创新中心、保险产品研发中心、保险人才交流培训中心、保险资金运用中心。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发展。力争未来五年保费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本市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同时,合理调整业务结构,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险需求。切实改善发展质量,提高经营效益,增强保险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开拓创新。在深圳保险市场培育尊重创新,激励创新良好氛围,培养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经营主体,实施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监管政策,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产品、服务、组织形式、销售方式、发展模式、监管措施等个方面创新层出不穷的繁荣局面。三是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行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密融合,保险业的渗透率和贡献度不断提高。各类责任保险在辅助社会管理中充分作用;个人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企业年金等成为提高社会整体保障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信用保险、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等业务快速推进,有力地支持深圳企业“走出去”战略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各类支持创新活动的风险保障产品不断推出,为深圳发展高科技产业、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作出重要贡献。四是不断完善市场分工结构,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和再保险公司等各类主体之间的梯次专业分工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技术、业务、人才等为纽带的专业协作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建成一个充满活力、功能互补、多元发展、门类齐全、国内领先的市场组织体系。五是切实改善市场经营环境,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形成以效益为导向,以成本与规则为约束的市场理性、公平竞争秩序。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健康保险文化得到弘扬。产、寿、中介各类专业化行业组织健康发展。保险业诚信规范的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根本确立。六是大力加强内部管控力度,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内部稽核和外部监管相结合的内控监督评价机制基本建立。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全面提升。内控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司上下政令畅通,制度执行力和纪律严肃性不断增强。七是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管,进一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市场更有活力,市场机制的作用和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得到充分发挥。监管更有效力,各类违法违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深圳保险市场“活而不乱、管而不死”,充分展现出改革开放前沿的朝气和活力。八是积极实施人才兴业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多层次的保险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建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鼓励人才合理有序流动,适于保险人才培养成长的管人、用人机制初步形成。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全面提升。逐步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以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保险营销人才和监管人才为主体的高素质保险人才队伍。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吹响了新的伟大征程的进军号角。中国保监会党委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掀起了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的新篇章。深圳保险业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保监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振奋的工作状态,积极探索深圳特色保险发展之路,为开创中国特色保险事业的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心得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需要不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以及怎样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

统一战线是党的重要法宝,我们党的历届领导人对此都作出过精辟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也明确指出:统一战线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是我们党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条例明确指出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组织领导与职责、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等,将长期以来统战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政策规定,解决了长期制约统战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明确了统一战线服务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向原则,全面规范了各领域各方面的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使今后的统战工作有章可循,推进了统战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在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统战工作的根本。

统战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一语道破了统战工作的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地位。尽管统战工作是面向党外人士,深入社会,了解民情的一项工作,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加强中共共产党的领导。要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的正确思想,踏实稳进推进统战工作发展。因此,统战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个核心,这是必须始终铭记的最根本和总遵循,是做好统战工作总要求。

三、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是做好统战工作的永恒主题。

党的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统一战线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目标。中国梦是我们全中国人的梦想,也是华夏儿女的美好愿望。中国梦的实现,单靠部分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民族的意志和智慧共同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上来。所以,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坚持大团结大联合都是做好统战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团结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的面宜宽不宜窄,团结的人宜多不宜少,团结的程度宜深不宜浅。”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要求统战工作既要做好调动积极因素的工作,也要做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工作,只有这两手都硬起来,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不断的把各种力量聚拢到党的周围,实现美丽中国梦。

四、求同存异,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统一战线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体。多样性表现在统一战线是由不同阶层的人构成的,有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宗教界人士等等;一致性表现在这些不同的人有着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奋斗目标。正因为有多样性,统一战线才需要团结和联合不同阶级、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社会制度的各方面成员,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因为有一致性,统一战线才能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结为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求同存异。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包括巩固已有共识、推动形成新的共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求同存异这一方法原则,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巨大的包容性,是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根本原则。

五、积极团结党外人士,壮大统战工作力量。

统战工作的工作对象是党外人士。正因为统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与人交往,人与人的联系,情谊很重要。要想团结党外力量,服务于国家建设,服务于社会发展,必须与党外人士结下深厚情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张峰教授说:“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铁不够铁。交朋友的面要广,朋友越多越好,特别是要交一些能说心里话的挚友诤友”。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善于联谊交友,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世界改变了事情也就随之改变,事情改变了那就需要对变化进行准备,让我们正确把握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要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奋斗!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


“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部署,牵住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的“牛鼻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成功之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业、农村、农民无私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谱写了改革开放的壮丽史诗。农村的改革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农村的改革发展,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国改革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今天,我们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看,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必须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积累改革经验、拓展改革领域、完善改革措施,推进全面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应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农产品供求格局、农业劳动力结构、农村社会结构、农业对外开放局面发生深刻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通过完善农村体制机制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为农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我们从全局上统筹谋划、从战略上全面部署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必然选择。

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往往决定着一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党中央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既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时机、乘势而上,扎扎实实做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新局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贯彻落实中办十七号文件的体会


学习贯彻落实中办十七号文件的体会
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村务公开
——学习贯彻落实中办十七号文件的体会
一、深刻领会中办十七号文件的精神实质
村务公开,就是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或村民普遍关注的村中事务,告知村民,使村民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再去参与村中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真正实现当家作主。村务公开,看似简单,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一直在封建帝王统治下挣扎数千年的国家的广大农民来说,村务公开就像拨云见日的阳光一样,照亮农村的每一个角落,让腐败难以藏身,让民主降临大地。同时,又像阳光一样,照亮了广大农民的心灵,带来了温暖,化解了干群矛盾,团结和凝聚了力量,有力地维护了农村基层的稳定。不仅如此,村务公开还体现了一个至高至上的理念,那就是宪法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村务公开已成为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热门话题。1987年颁布的《村委会组织法(试行)》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程序和形式做了规定。1990年以来,中纪委、中组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民政部、司法部等部门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村务公开工作。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并对公开的内容作了具体要求。江泽民总书记分别在1994年、1997年和1998年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和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村务公开的要求。1998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从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内容和方法、基本要求、建章立制、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等多个方面,对村务公开做了全面规定。同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要求全面推进村级民主监督,加强村务公开制度建设。同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修订并颁布的《村委会组织法》,将村务公开作为民主监督的重点,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对公开的内容、真实性,对不公开及假公开的查处都作了规定,以国家强制力保证了村务公开的实施。200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再一次将村务公开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全国村务公开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村务公开工作的协调、组织和领导。从2003年9月开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的起草和制定工作,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多次征求了中央许多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对《意见》的意见,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地方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2004年5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意见》,5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审议并一致通过了《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亿万农民民主权利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党中央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善纳群言的优良作风。中办、国办《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紧密结合当前农村发展的新任务新形势,进一步阐明了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措施,是继中央一号文件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出台的又一部关于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指导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献。
由此可见,村务公开虽然简单而又简单,却作为安邦定国之大计,正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不断深化村务公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和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学习贯彻17号文件,首先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上来。
第一,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核心、最关键的是代表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农民群众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代表和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和实践能力,促进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因此,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既是维护农民群众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也是维护农民群众物质利益的保障措施。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健全、完善、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完善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但任何国家发展民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民占了大多数,又缺乏民主传统,因此,我们发展民主绝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模式,而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找到了这条道路:这就是把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结合起来,在国家层面实行间接民主,通过代表制管理国家,在基层实行直接民主,推行村(居)民自治,由农民群众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农村村民自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大厦之构,起于基石”,只有把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了,我国的民主大厦才能牢固,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积极稳妥地向前发展。
第三,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五个统筹”;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各行各业都要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今年年初,党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研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并加大了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逐步向农村倾斜。据统计,今年仅中央财政直接投入农村的支农资金就有1500多个亿,其中需要直接发放给农民的就有几百个亿。这些战略部署能不能落实,支农政策和支农资金能不能到位,到了村一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落实。因此,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状况,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关系到农村小康建设目标的实现。
第四,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当前,总体上说,农村社会风气是好的,人心思稳定,人人求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安定因素:一些地方村务公开流于形式,有的搞半公开、假公开;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农村管理长期处于混乱状态;一些地方干部独断专行,挥霍侵占集体资产,以权谋私,导致群众上访不断,影响了社会安定。实践充分证明,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只有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才能建立起民主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制度,培养一支政治强、作风好、善于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基层干部队伍,形成干群同心、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加强,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农村长治久安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二、切实把握村务公开的问题和难点
目前,村务公开已在全国各地农村普遍推行,其所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效令人瞩目。但是,作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增强农村干部勤政廉政意识和群众民主议事的主人翁意识,融洽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大举措,村务公开要有效地坚持下去,的确还需要我们作一番冷静的分析思考和深入的实践研究。认真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打着对政策保密的幌子,不愿公开。近年来,随着中央对农村各项政策。尤其是对西部投入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力度加大,一些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的政策在媒体上公开,小农意识逐渐觉醒,当家作主的观念不断增强,势必要求文件公开、政策公开、精神落实。但是,一些干部错误认为,国家政策有一定密级,干部有保守国家机密的义务,我不能把上级政策公知于众;即使公开也是一些实在不能再隐瞒的政策,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嫌。
(二)明知与上级政策有抵触,不能公开。一些干部错误地认为,群众知道上级的政策越多,“刁民”越多,基层工作越难开展,对自己及小集团利益越不利,于是千方百计截留封锁政策,自己出台“土政策”、“土办法”,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事。另外,在贫困地区,财政非常困难,上级尤其是有便想尽办法克扣。挪用各项专款,同时要求下级承担责任,否则将严追责任,如以往农税减免是县级用钱,乡级盖章,真有“那娃儿不要去偷,看你回来吃啥”之感,不得不昧着良心去办,岂能公开?
(三)做贼心虚,心怀鬼胎,不敢公开。一些干部自身不廉洁,贪污腐化,违法行政,违法办事,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把上级政策变为自己谋利的权力,不惜牺牲人民的利益,鱼肉百姓,巧到豪夺,胡乱开支,甚至个别所谓掌握政策的人借机虚张声势,欺上瞒下,一旦账目公开,等于“引火烧身”,自己曝自己的光,岂敢公开。
(四)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压制民主,不让公开。个别干部特权思想严重,自恃为“土皇帝”,习惯搞“家长制”、“一言堂”;在我这个地盘上,我说了算;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导致缺乏对权力监督制约的机制而为所欲为。
(五)不按要求公开。一些地方群众要求和希望公开的内容却不公开或公开一些群众众所周知的政策,法规。湖弄蒙骗群众;毫不诚实的假公开。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公开,个人说了算的公开,可信度低,这些公开往往是避重就轻,隔靴搔痒,报喜不报忧,报大不报小,以合法手段掩盖非法目的,群众戏称这种公开为“村雾公开”,心理上不愿接受。
(六)不按时公开。虽然上级对公开有时间要求,但是个别干部对村务公开缺乏正确认识,应付了事;或平时不公开,只在上级检查时才公开,以致成了“空开栏”、“不变栏”、“广告栏”。
(七)个别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民主意识差,明明知道公开的内容有问题却不闻不问,认为“自己无权过问,问也白问”;“大家都没管,我为啥去得罪”:“想去问个明白,却又拉不下脸面;怕监督遭报复等,致使公开出现“真空”。
凡此种种,导致现阶段许多地方,村务工作透明度低、管理欠民主,通常是“决策靠干部,执行靠生硬”,群众意见大,工作阻力大,上访告状不断,工作难以开展的被动局面。不仅使干群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而且还委屈了清廉干部,放过了贪婪干部,甚至滋生了“赖账户”,影响了农村稳定与发展。如某村由于村干部不民主,政策不公开,财务不透明,管理靠独断,造成该村部分农户五年不交税费,该收的收不上来,只好靠借贷维持税费上解,结果村内负债40万元,同时部分村在干部以为村委资金无数,于是出现村在干部抓那税费近5万元,村级班子人心涣散,缺乏战斗力,该村工作几近瘫痪。为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村务公开势在必行,把知事权,议事权,监督权还给群众。把事后监督变成事前监督,把依靠少数人的监督变成村民多数人的监督,做到村里的事由村民作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让村民从村务公开中理解村干部,支持村干部,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更要树立信心来解决。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机遇,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二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三是农民群众普遍欢迎。我们要抓住机遇,树立信心,满腔热情地投身工作,积极支持、帮助、引导农民群众行使好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要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摸准实际情况。要通过调查研究,对本地区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现状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成绩不能估计过高,对问题也不能看得过重。只有把情况摸准,才能向党委政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措施。对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要区分主流与支流、普遍与个别,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据了解,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同一地区差别也很大。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一次梳理,区分不同情况提出指导意见。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珍贵,好的要再接再厉,差的要迎头赶上。要把机遇变动力,工作没有开展起来的要赶快开展起来,机构没有成立起来的要赶快成立起来,存在问题的地方要赶快寻找解决的办法。
三是要进一步推动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不衰竭的动力源泉。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同样也需要创新。村民自治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一刻也没有离开创新。要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工作,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确立农民群众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创新的最高标准。
三、扎实做好村务公开工作
在学习中我体会到,17号文件的内容很丰富,任务也很具体,不仅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政策性纲领性文献,更重要的在于它集若干个村务管理制度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全面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管理“大全”。它紧紧围绕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在主体、资格、内容、形式、时限、程序、救济渠道、处罚等诸多方面作出了详实的规定,真可谓是传授方式方法的“教科书”,是解决疑难问题的“金钥匙”。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杜绝畏难、跑粗、降低标准等不良倾向;在贯彻落实十七号文件过程中,坚持不走样、不走调、不跑偏,一丝不苟、不折不扣地贯彻下去,才能在行动上与十七号文件保持高度的一致。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梳理,突出重点。重点有哪些?我认为,重点主要有三个:一是领导,二是宣传,三是制度,四是机制,五是创新。只要我们抓住这五个方面,我们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争取领导支持,解决村务公开的关健问题。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高,只有建立起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将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实践证明,建立协调小组是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解决村务公开的思想认识问题。推行村务公开,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用风,是加强村务管理、保证干部洁自律及增强村民民主意识、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形式和重要措施。为此,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宣传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及具体要求和标准。教育乡村干部要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观念,勤政廉政,摆正自己与农民群众的关系,以群众切身利益为最大利益,以群众满意程度为根本标志,变“要我公开”为“我要公开”,不推诿、不敷衍,确保村务公开切实有效地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农村稳定服务。二是要突出宣传农民群众的知事权、议事权和监事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为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加强法制教育,树立公开意识,是公开的重要保证。依法治村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依法办事则安,违法行政则乱,这是现实农村工作难以开展,群众工作难做,任务难完的真实写照。因此必须加大普法力度,尤其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法制教育力度,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和公开意识,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四是要加强村民权利和义务的教育,积极引导村民学法、知法、懂法,了解自己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自觉守法,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国家、集体利益,执行村民会议决定,遵守村民自治章程等义务。要大力培养和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主义翁思想,彻底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陈旧落后观念,用发展的眼光,主人翁的态度,直面矛盾的理念,主动参与到村务公开中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发展这个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共建关好明天而努力。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解决村务公开的行为规范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干部是如此,对群众也是如此。从国内外经验和现实情况看,实体必须有程序作保障,否则,再好的民主制度也是一句空话。光有制度,没有程序,制度也是靠不住的。过去,我们在许多工作中,不太注意程序,不注意细节,结果往往流于形式,走了过场。17号文件在程序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几乎每项制度措施都规定了基本程序,对一些容易引发分歧、产生矛盾的重要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把握这些程序要求,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实效,才能真正取信于民。各级党政组织特别是乡、村两级组织一定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建立健全村各公开的各项配套制度,始终注意抓好村务公开每个环节的规范操作。要在认真总结以往村务公开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有关的政策、文件规定,结合农村实际,制定村务公开的相关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财务公开、财务监督、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在内的各项制度。对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时间及管理监督工作等等,都应作出比较明确的规定,并不断给予改进和完善,使村务公开真正做到有制可循,有制可依,按制办事,以克服村务公开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与此同时,还要把村务公开列入经常性工作,使之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对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和村务公开后农民群众的反馈意见,应及时认真处理,始终做到事事有交等,件件有回音,个个有落实,从而真正实现村务公开的预期目标。
四是加强督查考核,解决村务公开的约束机制问题。“机制”一词是从物理学、生物学移植而来,其原意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我们所说的机制,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如果说“制度”和“程序”是相对固定的东西,那么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就是活的东西,灵魂性的东西。现在很多地方都引入了“机制”一词,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村民自治机制”,17号文件也在多处使用了“机制”一词,说明了健全机制的重要性。当前,村务公开工作要深入持久地执行下去,还要建立严格的督察、考核机制:一是要实行村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把村务公开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村级工作“双文明”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之中,坚持量化考核,严格奖罚,实行“一票否决制”,并且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二是要建立乡村干部领导责任制。在执行村务公开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各个层次公开的主体,对公开人及其公开的内容、时间、对象、程序和范围,都要有硬性的规定和明确的要求,特别要注意从村务公开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乡(镇)到乡(镇)直各有关职能部门,再到各个村;从乡(镇)领导干部到乡(镇)直职能部门一般工作人员,再到驻(联)村干部以及各村干部和有关责任人都检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范围,并以此作为考核其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始终坚持把村务公开的效果同有关责任人员的待遇直接挂钩,对村务公开工作搞得好的,要及时进行通报表彰,反之,对不公开或假公开的有关责任人要严惩重罚,以充分调动务个层次的村务公开组织者、领导者和执行者的积极性。三是要建立监督检查、考核验收制度。由县、乡两级纪检、监察、民政、农经、财政等有关部门组织成督查验收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行政村村务公开工作的情况,尤其是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核验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弄虚作假的还要严肃查处,该批评教育的批评教育,该组织处理的组织处理,该刑事处分的刑事处分,从而使村务公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五是加强研究探索,解决村务公开的开拓创新问题。村务公开是“三个代表”在农村的具体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现实需求。为彻底改变“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村务公开应坚持“三个转变”,即由过去村干部作主公开向群众点题公开转变,由不愿不让公开向依法自觉公开转变,由事后公开向事前公开转变,做到“公道不公道,一看便知道”,使村务公开真正成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治本之策,长效之方。从而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其次,解决“谁”来公开的问题是关键。村务公开发展到今天,一直是靠上级党和政府强力推行的结果,主要是党和政府顺应民意,要求甚至强制村干部公开村务。这种公开,显然是被动的公开,村务公开中的不真公开、不按时公开、不全面公开等问题就无法避免和真正有效地解决。随着人们民主意识逐步培养形成,村务公开认识逐步提高,广大村民“我要公开”的呼声和愿望逐步产生,而且越来越强烈。在目前村务公开的内容、方式、时间等已经逐步规范,基本上再无多大改进可能和必要的情况下,只有在公开的程序上做文章,让村民在公开的过程中唱主角,才能实现村务公开新的突破。因此,顺应时势发展要求,尊重群众选择,让村民来公开村务,是新形势下村务公开能否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只有做到村民来公开村务,才能实现对村务最到位的监督,才能实现村民真正参与村务的管理,才能实现村务的主动公开,探索出实现村务公开内容真实性、公开形式灵活性、公开程序严密性等更有效办法,解决村务不真公开、不按时公开、不全面公开等问题。莱西市在实践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村务公开活动“谁来公开”的角色里已经越来越多,不同程度地有了村民或者村民代表的直接参与。这种以人为本的公开精神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村务公开与村民自治良性互动是保证。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为充分发挥村务公开的作用,既要对村务公开制度本身不断进行完善,更需要把村务公开与村民自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开促进自治,依靠自治保障公开,在二者的良性互动中,使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共同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之路。莱西市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两公开一监督”的村务公开制度与《村民自治章程》构成了莱西市村民自治制度的雏形,创出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群众监督”的村民自治新路;90年代中期,研究制定了包括“村务公开制度”在内(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的《莱西市村级管理十项制度规范》,形成了一整套较系统的村民自治制度,首创并推广了村民“民主日”活动这一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于一体有机统一”的村务公开新形式;90年代末期,重新修订的《莱西市村级管理十项制度规范》更加完善,催生出“为民服务代理制”这一新的将公开与服务紧密结合的村务公开形式,保证了村务公开与村民自治互相协调发展。实践中,莱西市不断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推进了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群众各项民主权利的落实。注重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与制约,不断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决策的民主化、操作的透明度,使村务公开有效性和持久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正是这种村务公开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使莱西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实践告诉我们,在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制度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建设一个以人为本、高效灵活、廉政务实、政策稳定、程序公开、监督完备的新型政府,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适应时代发展,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必然选择。因此,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便应运而生,并被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为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从村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的关系看,村务公开是政务公开的前提和基础,政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拓展和升华,并为村务公开提供良好的、广阔的外部环境,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在我们这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度,没有农民参与的政务公开是不完整的,是没有生命力的。广大农民只有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实践中,掌握民主方法,学习民主规范,培养民主习惯,树立民主意识,积淀民主文化,才能在更高更广的领域里参与政务公开。同样,只有在乡级以上推行政务公开,提高国家公务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才能更好地支持、引导村务公开,为村务公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村务公开最终是要融入到政务公开这一更高级、更全面、更广阔的公开形式中去,从而最终形成全民参与的、覆盖全社会各层面的国家及社会公共事务公开制度。因此,我们认为,全省各级村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工作机构,要理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待时机成熟时,有关村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工作机构可以合并,统一组织协调全省公共事务公开工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