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幼儿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 导航 > 中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十加几的加法》

幼儿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中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十加几的加法》。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要知道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应当与时俱进,还需包含各个知识点。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中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十加几的加法》,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一、活动开始。

1、律动《一双小小手》

2、口算题卡

小朋友们刚才的舞蹈跳的都很美,小朋友们知道这首好听的儿歌叫什么名字吗?(一双小小手)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手儿搓搓,手指点点)

3、复习巩固

小朋友们刚才打小抢的游戏,玩的开不开心呀?老师今天呐还请了一位小客人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游戏,小朋友们看她是谁呀(出示花仙子图片)

我们一起来听听漂亮的花仙子姐姐要对小朋友们说些什么吧,(出示课件)复习数字1119

4、小动物们的房子漂不漂亮呀?小动物们还有一个漂亮的秘密花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活动过程。

1、出示秘密花园的图片

请幼儿观察来到秘密花园都看到了什么,看到10朵粉色的花,(教案出自:)应该用数字10来表示,还有一朵黄色的花,应该用数字1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花?用什么法来计算?怎么计算?

列出算式10+1=11

2、出示课件秘密花园场景2

我们继续看看秘密花园里还有什么吧,看到10只蓝色的蝴蝶,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又飞来了3只黄色的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蝴蝶?怎么计算?

列出算式10+3=13

3、出示课件秘密花园场景3

小朋友们看,这里有一座小兔的房子,房子里有几只小兔?(10只)又跑来了5只小兔,一共有多少只小兔?怎样计算?

列出算式10+5=15

4、教师小结

请幼儿观察三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教师小结,(教案出自:)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十几加几的加法(出示本节课的课题)幼儿自己总结十加几的加法计算方法,(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5、复习巩固

小朋友们喜不喜欢秘密花园里的花呀,今天花仙子姐姐就要把花园里最漂亮的花送给小朋友们,(出示课件)

6、游戏开火车

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请幼儿拿出手中的数字,自己是哪列火车的乘客,就上哪列火车。

fwR816.cOm同步阅读

中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左邻右舍》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熟的概念,掌握五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说出相邻数之间多少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数学挂图(森林背景图,画有六座圆顶小房子)。

2、16数字卡和头饰。

3、熊猫卡,兔子卡和猴子卡。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游戏导入初步理解邻居含义。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对面是不是有邻居?

幼:是。

就像小朋友坐的小椅子两边靠你最近的那也叫邻居,请小朋友说说你的邻居都有谁。

拍手游戏:师:小朋友,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

幼:秦老师我告诉你,(教案出自:)我的朋友在这里(被问到的小朋友举起旁边两位小朋友的手)

2、故事:分房子

1)讲述完故事提问;

师:熊猫说2号房间有两个邻居,他们是谁呢?

幼:1号和3号。

师:小兔子的房间是几号呢?

幼:1号。

师:小猴说他的房间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

幼:4号和6号。

师:小猴的房间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幼:4号。

2)再次回忆故事,在蘑菇房子上贴上数字卡片,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师:2号的邻居是谁?

幼:1号,3号。

小结:2的邻居是1和3,1和3也叫2的相邻数。

师:5的邻居是谁?

幼:4号,6号。

小结:5号的邻居是4和6,也叫做5的相邻数。

师提问:3有没有相邻,他们是谁?4有没有相邻数,他们是谁?

总结: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之间多少的关系。

1)师:咱们再玩一个小游戏,请你说的比我多一个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的它是几?幼:秦老师,我告诉你,比2多1它是3。(一直说到6)

2)师:请你说的比我少一个小朋友,我问你比6少1的它是几?

幼:秦老师,我告诉你,比6少1它是5。(一直说到1)

3)师:刚才游戏中提到了比2多1他是3,比2少一它是1,小朋友看,(教案出自:)2这数字两个相邻数一个比它多1一个比它少1,其他的相邻数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们一起看一下。

总结:两边的相邻数一个比中间的多1一个比中间的少1我们把多1的这个数叫大朋友,少1的叫小朋友。

4、结束部分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游戏规则找6位小朋友带数字宝宝头饰,拉手围圆圈,边走边说123,456,拉成眼圈找朋友,大朋友,小朋友我们都是好朋友。当儿歌说完时听老师令如说2,2说: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里?1说:我是1,我是你的小朋友。3说:我是3,我是你的大朋友。全体小朋友一起说:2的好朋友是1和3。

游戏反复进行。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4的加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4的加法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4的加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苹果卡片4个、动物卡片:小鸟、小兔各4张,画有4个图案的图片四张;
2、数卡若干(14)
3、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碰球游戏:复习4的组成

二、出示直观教具,学习4的加法
1、小兔去拔萝卜,先来了一只小兔(出示一只小兔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三只小兔(出示三只小兔图片)问1只小兔再添上三只小兔是几只小兔呢?
2、幼儿列算式13=4请幼儿说出1、3、4的含义
3、依次出示小鸟、小狗、表示加法算式2 2=4、3 1=4(方法同上)
4、引导幼儿观察1 3=4和3 1=4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秘密。

三、引导幼儿看图编4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四、玩谁最快游戏
教师出题,幼儿用数卡摆算式,看谁摆得又快又对

五、看图写算式
1、让幼儿书写加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帮助

六、教师进行小结

中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法


作为一名优秀负责任的教师,教学时需要撰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对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计划,可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我们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中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法,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中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法 篇1

一、教学内容

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

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和九义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

1.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一单元。现在这部分内容在三册已经出现。

2.原来按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连续退位的顺序编排,现在基本不教学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改革的步子更大。

3.原来把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编排在加法和减法部分,并且验算的方法单一(加法只能用交换加数的方法验算,减法只能用差加减数的方法验算)。现在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更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并且验算的策略更加多样化。

4.根据课标要求,万以内的加减法限于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更多位数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三、编排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1)加法:计算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种数。

(2)减法:云南旅游。

(3)加减法验算:购物。

2.加强估算。

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1)计算500-185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2)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

(3)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出现例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情况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习中出现。

*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计算方法自己完成。

四、具体编排

(一)加法

1.主题图

(1)通过四类动物全球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统计,一方面为后面的计算问题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2)等学生学会后面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选择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计算,充分利用主题图。

2.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

(1)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

(2)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这儿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并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奠定基础。

(3)不再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例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1)题材仍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

(2)先估算后精确计算,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惯和能力。

(3)把例2的连续进位加的原理类推到三位数加三位数,加以一般化(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的体现。

4.P18做一做

最后一题是三次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0,要求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5.练习五

有各种形式的计算,从加数的位数来说,有三位数加两位数的,也有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从进位的次数来说,有不进位的,有一次进位的,两次、三次连续进位的。从形式来讲,有单纯计算的,也有结合实际问题计算的,还有改错题。

第9题,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如果不考虑路程只考虑路线,可以采用多种走法,然后再根据路程选择最近的路线。要使整个路线最短,就要每段局部路线最短,其中,从家到邮局,从邮局到书店都只有一条路线,而从书店到超市的两种走法中,回到邮局再去超市的走法更近,从超市回家的路线中,不经过学校的走法是最短的。在比较两条路线的路程长短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估算的策略,如要比较75+329和440的大小,可以用80+330估算,要比较410+125与510的大小,只要想410+100=510即可。

(二)减法

1.例1(一般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1)借助于云南之游的情境,一方面,为自然地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机会。如,昆明的标志性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是三塔、丽江是玉龙雪山。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2)三个插图体现了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图中给出三个城市的相对位置及昆明到大理、昆明到丽江的路程,第二个图给出故事的具体情境,这是不涉及到时间、速度的最简单的行程问题,给出了出发点、终点、此刻位置、相对距离等要素,很自然地提出问题。第三个图是一个线段图,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种方式。从这个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种条件(如行走的方向、昆明到大理和丽江的路程、求的是什么,等等。)

(3)也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教材上只是给出一种估算的策略,实际教学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如520-150。

(4)笔算的详细过程教材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退位减法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来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和加法一样,教材上也没有借助直观的操作和动态的退位过程图来帮助理解算理。

2.P23做一做

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加法和减法都可以。

3.例2(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减)

(1)在例1的基础上改变数据。

(2)教材上只列出竖式,具体计算让学生自己完成,编排意图同前,都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解决计算问题。

4.例3(被减数是整百数的连续退位减)

在这儿,教学的重点不是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的技巧,在这儿不作重点讲解。重点是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上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算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算法。

5.练习六

编入了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如第2、3题。

第6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考虑三个点相对位置的不同可能情况,根据小明家、小红家在学校的同侧或异侧,可以分别列出减法和加法算式。

(三)加减法的验算

1.主题图

提供了小朋友和妈妈一起购物,通过计算两个物品的总价,计算找零两个问题引出例1、例2的内容。

把加减法验算同时放在加法、减法后面编排,有利于对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并且验算的方法也可以更加多样。

2.例1(加法的验算)

重点突出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三种:交换加数位置,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隐含的数学知识:加法交换律、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

3.例2(减法的验算)

同例1,突出验算方法多样性(两种: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4.练习七

第8题,鼓励学生提问题,如学生可以提出某两种商品总价是多少,某种商品比另一种商品贵多少钱。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现开放性,如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时,第一个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然后再用精确计算解决第二个问题。

(四)整理和复习

1.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

2.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复习。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加以解决,体现开放性。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

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

2.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

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

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中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法 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继续学习并运用10以内加法的运算。

2、发展观察力,运算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洞洞板学具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歌谣:我来问,你来答。

师:一只小鸟天上飞,两只小鸟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只鸟儿飞?

幼:一共三只鸟儿飞。

师:两只蝴蝶空中飞,三只蝴蝶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只蝶儿飞?

幼:一共五只蝶儿飞。

师:三条小鱼水中游,两条小鱼后面游,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条鱼儿游?

幼:一共五条鱼儿游

二、复习“+”

师:在加法计算中我们要用到一个符号,叫什么呢?

幼:加号,等于号。

师:(出示“+”)“+”表示加起来,合起来的意思,它出现在哪里就表示要把它两边的两个数加起来。

三、幼儿观看多媒体学习看图列算式。

1.师:天上飞来了3只蝴蝶,又飞来了4只蝴蝶,问天上一共有几只蝴蝶?

幼:7只蝴蝶。

师:算式怎么列呢?先飞来的三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

幼:用数字3表示.

师:后飞来的4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幼:用数字4表示。

师:那合起来一共有几只蝴蝶我们要用到什么符号呢?幼:加号。

师:3+4=?幼:7.

师:这道题我们列的算式是“3+4=7”。

四、幼儿观看多媒体并在洞洞板上操作。

1.师:听音乐取学具。

2.师“打开棋子盒,取出蓝色的数字1的那柱棋子按1到10的顺序摆在洞洞板的第10行数字10的后面。取出蓝色的带“+”

的那柱棋子把“+和=”摆在第9行数字9的后面。剩下的棋子送回棋子盒。

3.师:草地上有2只小猴,又来了4只小猴,问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猴?这个算式怎么列呢?

幼:2+4=6

师:(出示多媒体)2表示的是什么,4表示的是什么6表示的是什么?

幼:2表示先来草地上的2只小猴,4表示后面来的4只小猴,6表示合起来一共有6只小猴。

4.师:天空中飞来了2架飞机,又飞来了3架飞机,问一共有几架飞机?

请小朋友取出红色的带飞机图案的棋子插在洞洞板的左下角红柱子上,开始操作。

(等幼儿摆好后,看多媒体进行验证)

师:一起说一说列的算式。

幼:2+3=5

5.师:水中有4条鱼,又游来3条鱼,问一共有几条鱼?请幼儿在洞洞板上直接摆出算式。并请一名幼儿来前面摆算式,然后集体验证。

6.(没有图,老师读题,让幼儿在洞洞板上列算式。)

师:草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虫,又来了3只小鸡,问一共有几只小鸡?请幼儿在洞洞板上列出算式。

幼:5+3=8

五、请幼儿自己创编应用题并口头列算式。

六、听音乐收学具。

中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法 篇3

小朋友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班来玩,它们在玩爬树的游戏,想请小朋友把爬的结果用算式题摆出来。

教师先拿出5只动物到树上,再拿出2只小动物,请一名幼儿上来摆出5+2=7的算式。请个别幼儿讲讲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中物体的数量和看两张卡片合并的过程列出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发展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棵大树,各种可以爬到树上的小动物磁教具。

2、6以内的加法算式题几张。(开火车游戏中教师出示时用)

3、幼儿每人一套学具。

4、布袋一只,内装有各种7以内加法的算式题。(题目要做成各种礼物)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的游戏复习6以内的加法。

教师出示6以内加法的题目,幼儿按座位以开火车的形式答出得数。

(二)、看算算是多少。

1、(出示大树)小朋友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班来玩,它们在玩爬树的游戏,想请小朋友把爬的结果用算式题摆出来。

2、教师先拿出5只动物到树上,再拿出2只小动物,请一名幼儿上来摆出5+2=7的算式。请个别幼儿讲讲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3、同上形式请全班幼儿练习:3+4=7、6+1=7、2+5=7、1+6=7、4+3=7等算术题。(用学具摆)

(三)、游戏(摸礼物)进一步巩固7以内的加法。

小朋友们很能干,小动物玩得很开心,它们有礼物想送给小朋友。请幼儿逐个上来摸礼物,但必须回答对礼物后面的算术题才能得到礼物。

中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法 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法。能看图片尝试仿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并懂得运算。

2、在看、听、想、说、做中感受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体验数学的魅力。

3、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1、5以内加法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红、黄、绿队牌三张、抢答器(锣)三个,数字贴纸(选手号)若干张、统计牌一个,奖牌榜三张、

3、红苹果若干个、奖状若干张、颁奖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整齐、响亮地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首先我来介绍今天参加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三个方队,他们是(举队牌)--红队,欢迎你们!他们是--黄队,欢迎你们!他们是--绿队,欢迎你们!接下来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红黄绿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红苹果。看哪一队的红苹果个数最多。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提醒幼儿把题读完整),例幼儿:2+3=5 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三位选手依此回答完毕)。

小结:第一关必答题结束,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各队的红苹果得数,红队得到几个红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大家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某队现在暂时领先,但某队和某队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

师:花园里有两只蝴蝶(边讲边操作图片),又飞来两只蝴蝶(边讲边操作图片),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幼儿回答。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师根据幼儿口述边讲解边板书:2+2=4,哦,那么这到底对不对呢?那么这两个数字宝宝是哪里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图片,师引导讲解理解:2+2=4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考考我小问号.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红黄绿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红队可以选择黄队和绿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

(选红苹果多的一队)师:你们选谁?黄队接受挑战,请听题。(黄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队鼓掌)恭喜黄队得到一个红苹果。现在请黄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队都加上一个红苹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红苹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会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6号选手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中红队得到几个红苹果?黄队得到几个红苹果?绿队得到几个红苹果?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出示统计牌)(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今天快乐数学大本营的冠军是--某某队!恭喜!请某某队的小朋友一起上来领奖。(放颁奖音乐),今天的颁奖嘉宾是在座的各位老师!有情!

2、结束:现在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看图编应用题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内容,也是幼儿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更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贯测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并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应用题的基本结构都是已知两件事和一个基本问题组成的。幼儿要解答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数量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的概貌,然后才能解答。这也就是应用题所必须进行的结构训练。当教师出示牛奶瓶图时,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接着把“原来有一只奶瓶,后来又送来四只”这样一个数量关系,寓于结构,融于情境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综合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事实上,幼儿马上就能异口同声地把答案喊出来。

然而,我发现在活动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试着让幼儿自己上来创编应用题,细节方面处理的不够经验,幼儿在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很多,而事实上孩子们创编的应用题前两句基本是一个模型:本来有····后来又来了····。我想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去丰富。也希望家长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创编应用题,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有5个幼儿甚至不会问问题,直接给出答案。最后的看算式编应用题的时候,有的孩子直接独处算式,我稍稍有些许变动,使得幼儿在独立完成列式时遇到了困难,有的观察仔细,有的不能理解题意,我就引导孩子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创编应用题。这可能是老师在我们编好应用题时我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帮助幼儿进行梳理,。这让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没能很好的掌握。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要求。转化训练,一方面是符合幼儿思维的水平和特点,另一方面要让幼儿参与转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我坚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挖掘每个教育环节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努力引领幼儿真正探索学习。

中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法 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继续学习并运用10以内加法的运算。

2、发展观察力,运算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洞洞板学具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歌谣:我来问,你来答。

师:一只小鸟天上飞,两只小鸟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只鸟儿飞?

幼:一共三只鸟儿飞。

师:两只蝴蝶空中飞,三只蝴蝶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只蝶儿飞?

幼:一共五只蝶儿飞。

师:三条小鱼水中游,两条小鱼后面游,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条鱼儿游?

幼:一共五条鱼儿游

二、复习“+”

师:在加法计算中我们要用到一个符号,叫什么呢?

幼:加号,等于号。

师:(出示“+”)“+”表示加起来,合起来的意思,它出现在哪里就表示要把它两边的两个数加起来。

三、幼儿观看多媒体学习看图列算式。

1.师:天上飞来了3只蝴蝶,又飞来了4只蝴蝶,问天上一共有几只蝴蝶?

幼:7只蝴蝶。

师:算式怎么列呢?先飞来的三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

幼:用数字3表示.

师:后飞来的4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幼:用数字4表示。

师:那合起来一共有几只蝴蝶我们要用到什么符号呢?幼:加号。

师:3+4=?幼:7.

师:这道题我们列的算式是“3+4=7”。

四、幼儿观看多媒体并在洞洞板上操作。

1.师:听音乐取学具。

2.师“打开棋子盒,取出蓝色的数字1的那柱棋子按1到10的顺序摆在洞洞板的第10行数字10的后面。取出蓝色的带“+”

的那柱棋子把“+和=”摆在第9行数字9的后面。剩下的棋子送回棋子盒。

3.师:草地上有2只小猴,又来了4只小猴,问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猴?这个算式怎么列呢?

幼:2+4=6

师:(出示多媒体)2表示的是什么,4表示的是什么6表示的是什么?

幼:2表示先来草地上的2只小猴,4表示后面来的4只小猴,6表示合起来一共有6只小猴。

4.师:天空中飞来了2架飞机,又飞来了3架飞机,问一共有几架飞机?

请小朋友取出红色的带飞机图案的棋子插在洞洞板的左下角红柱子上,开始操作。

(等幼儿摆好后,看多媒体进行验证)

师:一起说一说列的算式。

幼:2+3=5

5.师:水中有4条鱼,又游来3条鱼,问一共有几条鱼?请幼儿在洞洞板上直接摆出算式。并请一名幼儿来前面摆算式,然后集体验证。

6.(没有图,老师读题,让幼儿在洞洞板上列算式。)

师:草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虫,又来了3只小鸡,问一共有几只小鸡?请幼儿在洞洞板上列出算式。

幼:5+3=8

五、请幼儿自己创编应用题并口头列算式。

六、听音乐收学具。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内的加法是教学难点

2.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3.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在这基础上学习10以内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这节课中,师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

5.自己的优势是:能带动并引导教学,使教学顺利的完成

自己的不足是:教学小学化。

6.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

7.如果让我从新上一节课,我会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

8.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小学教育不同。

中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法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通过比较、抽象、概括,形成凑十的思想。

3.通过计算和比较,学生对不同的算式能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1.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课件:85页图1。

2.你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你们猜猜看谁会是第一名呢?谁猜

对了呢?让我们看看比赛的情况吧!

二、展开。

(一)列出算式。

1.估算:比赛结束了,现在你认为谁是第一名呢?(遥控)

2.有什么办法能够确切地知道谁第一呢?8+54+87+84+97+4

(二)算法多样化。

1.我们先算一算小猪的总成绩。会算的可以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不

会算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2.交流算法。

(1)8+5=9+1+1+1+1=13数的

(2)8+5=8+2+3=13

问:为什么把5分成2和3,不分成1和4?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

(凑十法)

(3)8+5=5+5+3=13

问:为什么把8分成5和3?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凑十法)

(4)8+5=10+5-2=13

问:明明是加法为什么要减去2?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多加再减)

(三)凑十法。

1.观察比较:这两个凑十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2.用你喜欢的凑十法计算一下小兔的总成绩。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认为凑

十时是分大一点的数方便,还是分小一点的数方便?

3.用拆小数凑十的方法分别算一算其他三只小动物的总成绩。谁得第一名?

让我们祝贺它!(课件:填统计表挂奖牌)

4.观察:4+87+44+9三个算式中都有一个加数4,为什么有的把4

拆成2和2、有的拆成3和1、有的拆成1和3,根据是什么?

三、巩固。

1.看图填数。

2.帮小兔找家。

3.种花游戏。

游戏规则:每朵花上都有一个算式,请大家把他种到与这个算式得数相

同的花盆中。(遥控)

4.13=+可以写多少个题目?怎样写又快又不遗漏?

备课意图: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学习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对这部分教学的研究历来倍受关注。首先体现新教材的编排上,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编排体系,其次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各不相同。我校采用的是《现代小学教学》教材,通过创设森林射击比赛的情况,让学生在熟悉的背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定名次)探索多种算法,在多种算法的交流、认同的过程中形成凑十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把教材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本节课的引入部分创设了森林王国中的小动物进行射击比赛的情境。一方面增添了课堂情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自然地提出了数学问题谁是射击比赛的冠军?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愿望,立即要解决谁是冠军这一数学问题。为探究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2、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在数学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算法多样化的活动,积极鼓励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由于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当他们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时,会产生更有效、更积极的效果。本节课在算法多样化这个环节教学中共分以下三层:

(1)充分操作,独立思考。学生用8个红圆片和5个黄圆片分别代替小猪两轮比赛中打的环数,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体会8+5的算法。这个环节中学生从动作中发现、思索,获得直观知识,初步获得8+5=13的思维过程。

(2)合作交流,探索多种算法。

生1:8+5=9+1+1+1+1=13数的

生2:8+5=8+2+3=13(凑十法)

生3:8+5=5+5+3=13(凑十法)

生4:8+5=10+5-2=13(多加再减)

这种交流,不仅是方法的交流,更是学生思维的交流。既有展示个性的机会,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3)形成凑十的思想方法。

教学实践中,凑十法既为学生计算这类加法提供了简捷的计算方法,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这已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本节课通过操作学具、观察课件演示、口述计算过程,逐步体验凑十法的好处,让学生在学习凑十法的过程中,形成转换、重组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3、学易系统的引进,使分层教学的操作更为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

的发展。

(1)充分参与、激起想要探究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趣。

符合低年级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引进竟争机制。学生兴趣盎然,反馈及时。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它是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教授诸生的实践中创立的,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易进入课堂,为真正落实个别化教育的思想,实施因材施教原则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老师可以组成小组及时调整教学,实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同时为能力的孩子完成开放题创造了条件。

中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法 篇7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够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环保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92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草变绿了,小树也发芽了。同学们想去春游。光明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去春游,他们要坐船去。

(出示主题图)现在,老师遇到一个难题:有4个班怎样坐船合适呢?限坐68人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回答。

如果两个班同学坐一条船,怎样安排呢?

小组讨论,拿出方案,列出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3+3139+3239+31

39+2332+3132+23

二、自主探究。

1、方案很多,哪个合适呢?计算出结果,并算一算你是怎样计算的。

计算23+31的方法:

①3+1=4,20+30=50,50+4=54。

②23+30=53,53+1=54。

③20+31=51,51+3=54。

计算39+32,应该怎样计算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与第1题相似。

方法很多,自由选择,算得又对又快就行。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他几种方案。

39+2332+3132+2339+31

讨论:那些方案合适?为什么?

3、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如果将这6道题分类,你怎么分?

有两类:一类是进位加法,一类是不进位加法。

4、1班和2班同乘一条船,还能再上几人?怎样列式?

68-54=

3班上了一些人后还剩下多少人?32-14

怎样计算?独立完成,交流不同的算法:

68-54=

①60-50=10,8-4=4,10+4=14。

②列竖式计算,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③64-54=10,10+4=14。

4、全课小结。

三、应用拓展。

1、计算。

53+36=37+54=34+26=

75-65=82-64=56-35=

2、完成做一做。

3、完成练习第1-3题

4、开放题。买东西。

儿童商店

熊猫23元篮球18元台灯53元

地球仪25元小汽车36元闹钟19元

选择你喜欢的两件商品,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如果有50元可以买哪几样商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92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校有篮球42个,排球35个,网球28个。

1、篮球和排球一共有几个?

42+35可以这样想:42+30=7272+5=○

40+30=702+5=770+7=○

2、篮球比网球多几个?

42-28该怎样计算?42

-28

14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二、想一想,算一算。

24+50+2=○32+40+7=○

24+52=○32+47=○

85-60-3=○74-50-7=○

85-63=○74-57=○

三、直接写得数。

35+54=□42+57=□23+69=□

68-47=□75-39=□91-69=□

四、完成练习十九地3、4、5题。

五、开放题。

小淘气套中了两个,共得到42分,他套中的可能是那两个?

35131529

2724718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94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题。

97-43=52+16=34+56=

25+36=44-19=82-37=

以97-43和25+36为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在○填上>、<或=。

37+42○9083-57○55

81-67○2463+19○83

20○77-5895○49+47

三、出示主题图。

色拉油24元火腿肠15元

烤鸭18元蛋糕16元

1、买一只烤鸭和一壶色拉油一共用多少元?

2、有40元可以买什么?应找回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解答。

四、填数。

62=25=

48=37=

35+54=86-68=

27=54=

六、开放题。

怎样调换,两边的重量才会相等?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96--9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够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学的迁移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口算比赛。

34+23=48+35=65-24=

72-36=98-45=42+56=

2、笔算比赛。

35+63=79-56=

28+57=93-66=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给大家说一说。

提问: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

2、计算:180+340=

先独立解答,再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算法1:18+34=52,所以180+340=520。

算法2:100+300=400,80+40=120,400+120=520。

算法3:180+40=220,220+300=530。

算法4:笔算,列竖式

中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聪明的玩家》


【活动目标】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数字,并乐意用目测数群的方法进行数数活动。
2、物质准备:
(1)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2)学具:聪明的玩家(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
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
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2、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有重点的介绍聪明的玩家的规则)
(2)小组活动与规则。
第一、二组:聪明的玩家(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
第三、四组:给一样多的发花(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
第五、六组:一样多的放一起(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
(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聪明的玩家的活动。
3、活动评价。
(1)再出示房屋底版和小动物的实物卡片,幼儿完整的演示一次操作过程。
(2)引导幼儿知道:x数字的屋里放的全都是数量是x的小动物,数量是x的小动物都可以用数字x来表示等。

中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数豌豆》


【活动目标】
1、能在记录表上用多种方式记录豌豆的数量,会手口一致的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2、感受数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活动准备】
豌豆荚若干、记录笔、小盒子、笔。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认识豌豆。
师:你们看一看桌上的小盒子里有什么?豌豆荚是什么样的?(给幼儿观察)
师:豌豆荚里面藏的什么?(豌豆)
二、讨论记录豌豆数量的方法。
1、教师出示盒子。
师:这是盒子,我剥的豌豆应该放进哪个盒子里?
2、教师出示记录表,讨论记录方法。
师:除了用点子记录表示豌豆的数量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三、操作活动:数豌豆,并记录其数量。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你们也来剥一剥,数一数豆荚里有几里豌豆?每个豆荚里得数量一样吗?
四、找出最多和最少的。
师:今天,你们今天剥的最多的是几粒?最少是几粒?
师:我们回家后,如果家里也吃豌豆,就来数一数,看看还有没有比3粒更少的,比9粒更多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复习6的加法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进一步体会理解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6以内的加法,复习加法交换律。
【活动准备】
1、学具:数字卡片1——6、+、=,6元纸币。
2、教具:数字卡片若干、算式卡片若干、价格标签若干、音乐。
3、环境创设:超市一角:饮品专柜。
【活动进程】
一、布置“超市饮品专柜”——创设游戏情境,导入活动:
1、出示各种饮品,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有什么;
2、引导幼儿分类放置饮品,并请幼儿介绍分类的方法;
二、统计饮品数量——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加法解决问题,复习加法交换律,体会加法的意义;
1、引导幼儿提出问题;
2、引导幼儿分析解决问题;
(1)按颜色不同列算式。
a、发现营养快线的不同(颜色不同)。
b、点数记录橙色、蓝色的数量。
c、引导幼儿列加法算式,并说说列示的原因。
4+2=6
2+4=6
(2)按大小不同列加法算式。
1+5=6
5+1=6
(3)按名称不同列加法算式。
3+3=6
(4)观察第一组、第二组算式,引导幼儿复习加法交换律。
a、发现两组算式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b、用手势表示。
三、看算式口述加法应用题——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引导结合生活经验,口述加法应用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四、购物游戏————学以致用,体会数学的乐趣
1、出示物品价格,了解各种物品的价格;
2、说一说6元钱可以买什么,发散幼儿思维:可以2种物品,可以3种,可以更多(突破2步加法的模式,熟练运用加法,举一反三)
3、分配游戏角色,讲解游戏规则:
所购饮品价格总和必须为6元,多于或少于6元的必须及时调整货物,否则不予结账。(渗透排队交费的社会教育)
4、师幼共同游戏,个别指导。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小超市。

中班数学教案:得数是5的加法


这篇《中班数学教案:得数是5的加法》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卡片
2、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复习5的组成)
教师: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
不过我们要保密码解开才能去,5可以分解成2和几呢?
二、情境感知----做客:看图学习5的加法。
1.教师:小朋友们动物王国到了,我们一起去小动物家看看吧,小心别被动物咬着,
看图算5以内的加法,算对动物送礼物给小朋友,算错动物要把小朋友扣住了。
速度快的可以多去几个小动物家。把你的答案记清出点。
2.提问
(1)教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4句话表达4幅图)
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
老师记录
(2)教师: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3.总结
教师: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
像1+4=5,4+1=5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
所以看到1+4=5马上就想到4+1=5,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3=5就会想到什么呢?
三、巩固加深
1.教师:小动物们都夸我们很聪明 ,我们手里都有动物送给我们的玩具票票, 出示价格。
你手里有5元,你能买那两样玩具,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那两样?
2.幼儿操作
3.总结:
(1)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2)如果5元买三样呢?
四、总结
我们学习了得数等于5得算式板书:1+4=5,4+1=5,2+3=5,3+2=5。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中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十加几的加法》”一文,希望“中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十加几的加法》”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幼儿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