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大班数学颜色分类教案 > 导航 >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大班数学颜色分类教案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只有老师教案课件写的越好,在教学过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如何从优质的教案课件中借鉴有益的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推荐阅读: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0篇【常更新】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推荐阅读: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0篇【常更新】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案例点评:
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推荐阅读: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0篇【常更新】

fwr816.cOM展读推荐

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统计


这篇《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统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 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图形分类统计


这篇《大班数学教案活动:图形分类统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 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树叶分类》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教案出自:教案网)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好朋友是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活动延伸:

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

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图形分类统计》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文.章出自教.案网)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 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大班数学教案《交集分类》


活动目标:

1、通过摆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图形的特征。

2、继续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去运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空心大圆4个(分别为红、黑、各一,绿2),标记若干(如南p333图二、三、四、五、六)。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开展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学习按标记将图形分类。

1、出示教具(五),引导幼儿观察标记后说出这两个空心圆圈是谁的家。

2、谁来将图片按标记分别放在两个圈内。分完后再请幼儿说说两个圈里各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三、学习交集分类。

1、出示图六,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家怎么了:这两个家怎么了?[.教案网出处]有没有完全重叠,是谁的家和谁的家有部分重叠了,重叠的这一部分有谁的家。(是绿色、三角形的家。)

2、出示图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想想什么图片可以住在绿色的家和三角形的家重叠的地方?

3、教师和幼儿一起在两个圈重叠的地方放上绿色的三角形,并在重叠处的上方贴上相应的标记。

四、运用交集分类经验。

1、出示图八:请你们想一想板上的标记和两个空心圈,红心圈里放什么图形,黑心圈里放什么图形,他们重叠的地方又应该放什么图形?(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

2、请一名幼儿分别将图形片送至红圈、黑圈和两圈重叠的地方,请其他幼儿检查他放得是否正确,并说说为什么。同时想想重叠的地方应该贴什么标记。

五、幼儿操作。

1、小朋友先看看材料上(两个相交的圆圈)每个圈上插着什么标记,想想在每个圈内应放什么图形,放好后,再想想两个圆圈重叠的部分内应该放什么图形,将图片放在里面。完成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活动。

1、表扬上课表现好的孩子。

2、和孩子一起收拾活动用具。

大班数学教案详案《分类》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伞图片各2张,小动物图片各一张,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说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营业员小熊把一堆乱乱的伞放好,可突然听见这些伞说话了,喂喂喂,你可别把我们这么放,我们不这样住,我们要一样得住一家。听伞们这么吵,小熊可急坏了,呀!这,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好吗?

1、出示图片红、黄、蓝不同样色的伞

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下我们该把伞怎么放更合适呢?(要求幼儿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贴)

3、让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开业,许多动物都来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三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

1、出示图片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小喜鹊、小山羊、大老虎、大狮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

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教案网出处)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

4、找幼儿试着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有的小朋友说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

小朋友们替小动物分好房子,小动物们都休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下吧!

三、游戏分球

游戏要求:找三组幼儿进行比赛,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类,那组分的又快又对获胜,可以获得小红花。

四、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分类:

1、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大,来帮老师一个忙好吗?

让幼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各种水果、文具、球类图片让幼儿按自己所想动手分类。

2、让幼儿说出分类理由。

3、师总结:我们应该按照水果类、文具类和球类,也可以说是吃的、玩的、用的分类。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表现可真好啊!老师决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操场做游戏,小朋友们听老师的口令,男孩站一队、女孩站一队,我们一起排着队去做游戏。

大班数学课教案《吸管分类》


【活动设计】
(一)活动材料的科学性与层次性
1、操作材料丰富、多功能性
分类材料选用生活中孩子经常使用的、熟悉的吸管,虽是普通的9根吸管,却涵盖了按颜色、粗细、长短、能否变形、有条纹与没条纹、尖头与平头等等多种分类概念。用纸板将透明瓶分隔,既物化了抽象的分类概念,又能呈现分类的结果,方便检验,从而克服了数学教学活动不易检验的难题;
2、操作材料富有层次性
通过逐步递增吸管数量,增加分类的特征要素,从而加深幼儿操作的难度,帮助幼儿在多次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建构了分类的概念。
(二)活动过程的操作性与递进性
整个活动设计从幼儿的自主学习出发,将多种操作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四次小步递进的分类环节,让幼儿经历了观察分析初步建立单种方法分类概念感知多种分类方法并尝试记录巩固分类经验的学习过程,从而在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中建构了多种分类的概念。
另外,活动过程中力求把幼儿推在前面,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建构知识经验,重视每个环节的检验与评价,根据幼儿的学情来梳理概念和提升经验。

【活动目标】
1、探索按吸管的不同特征进行多种分类,积累分类的经验。
2、尝试运用简单的标记记录各种分类的方法。
3、乐意参与吸管分类的探索活动,感受分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类吸管若干、分类瓶、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观察吸管,发现不同的特征。
(1)吸管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
2、第一次分类,初步建立分类概念。
(1)幼儿操作,将5根吸管进行分类。
(2)交流与梳理分类经验:各种方法的呈现与检验。
3、第二次分类,感知多种分类方法并尝试记录。
(1)交代新任务:多种方法分类,并用简单的标记做记录。
(2)幼儿操作,将9根吸管进行分类。
(2)交流与提升分类经验:多种分类方法的呈现以及记录的展示;
4、展示与检验,巩固分类经验。
(1)小结与梳理各种分类方法。
(2)将末次分类情况展示在相应的区域,集体观察、检验。
(3)小结评价,提出下次分类活动的任务。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花儿与夹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花儿与夹子

背景:
游戏,是幼儿最爱的活动;动手操作,是幼儿最愿意干得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游戏、动手操作的恰当运用,将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我班幼儿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关注,总愿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事物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生活中的夹子,也是孩子们关注的物体,在收集的过程中,孩子们把自己收集的夹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了我们身边的夹子千姿百态、各有所用。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戏、动手操作的方法,配上色彩绚丽的花儿图卡、形象地故事情节,让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来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使整个过程紧紧相扣、环环相连。

目标:
⒈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复习9以内的加减。
⒉探索有规律地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⒊通过玩夹子游戏,激发幼儿对感知、分类、排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感受其中的奥秘。

准备:
各种夹子若干、花蕊图卡若干、动物卡人手一份(动物卡上面分别贴有9以内的加减算式),规律图表卡、数字卡一套。

过程:
一、观察夹子,说说夹子的不同特征。
二、玩夹子游戏,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游戏:花儿变变变。(看算式,算得数,夹夹子。)教师任意出示一个10以内的加减,幼儿按得数在花蕊图卡上夹相同数量的夹子宝宝。
三、给夹子排队,探索有规律地排序。
⒈幼儿自由给夹子宝宝排队,感受探索的乐趣。
⒉请幼儿按要求给夹子宝宝有规律的排队,并说一说是按什么规律给夹子宝宝排序的。
四、幼儿游戏,复习9以内的加减,练习分类、按数排序。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一文,希望“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大班数学颜色分类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