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下册 > 导航 >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鸬鹚》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下册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鸬鹚》教案范文三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同时还要明白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自己知道教学意图。那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鸬鹚》教案范文三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描绘了一幅鸬鹚捕鱼图:在幽静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在湖面捕鱼。小编准备了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鸬鹚》教案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夕、垂、垠、窄、列、粼、喉、脖、炊、袅、痕”等11个生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描写“夕、垠、窄、列、脖、炊”等6个汉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要求圈画出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时的动作的词;能抄写描写湖面平静的句子。能按提示介绍鸬鹚捕鱼的经过。

3.了解鸬鹚能帮助渔人捕鱼的本领,体会渔民的渔家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学习本课“夕、垂、垠、窄、列、粼、喉、脖、炊、袅、痕”等11个生字;描写“夕、垠、窄、列、脖、炊”等6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对课文第一节中的优美语句有所积累。

难点

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渔人的“悠然”

教学媒体 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图片出示鸬鹚,教师简介鸬鹚。

3.出示句子:夕阳下,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4.根据对鸬鹚整体特征的了解和读句,教学生字:夕、列、喉、脖

5.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课文,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正音

3.课文的描述让我们犹如看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除了鸬鹚,你还看到了什么?

出示:

绿油油的湖面 一望无垠的稻田 又窄又长的渔船

碧绿的垂柳 袅袅的炊烟 悠然的渔民

4.教学剩余的生字

5.指导写字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静、美)

2.讨论交流,教师随机板书点评:面、渔人、鸬鹚

3.读句子体会,理解“悠然”并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词句。

4.画面介绍。

(二)学习课文2-5节

1.由读课文2-5节,用“——”划出写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句子,再圈出写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时动作的词。

2.流,读句子,理解,对“一抹”一词有自己的体会。

3.说话: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_______地一抹,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

4.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1)“怎么样地抹”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尝试用上这些词语“利索、 满怀希望、 兴致勃勃 、自信、 喜滋滋“等词。

(2)提示学生渔人说话时对鸬鹚用上称呼语。

(3)小结:你们看,渔人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跃,抹出了欢腾,抹出了 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5.课件播放鸬鹚捕鱼的画面。欣赏

6.用上下面的词语说一说鸬鹚捕鱼的经过。

等待命令-----钻进水里------钻出水面-----跳上渔船-----又跳下水去

7.齐读2-5节课文。

(三)学习课文6-7节

1.朗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哪些景物和课文前面的内容有联系又有区别?

2.从渔人划船回去了,对渔人的“悠然”有更多一点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1.总结:《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渔人的渔家生活的乐趣。这不仅是《鸬鹚》,也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份美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它。

2.齐读课文。

篇二

教学要求:

1、创设情境,通过音乐(《春江花月夜》或《渔歌唱晚》)、文中的景(湖面景色)、事(渔人利用鸬鹚捕鱼),让学生领略江南水乡的优美,体验劳动的欢愉,从而受到生活美情趣的陶冶。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强化“喉囊”的识记。

3、通过对图的观察,结合课文,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积累材料的能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更佳)、挂图(录像剪辑更佳)、录音机、音乐带。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平静的过程与鸬鹚捕鱼的关系,想像鸬鹚捕鱼时的情景。

教学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图文结合,训练想像能力。

第二课时: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体会背诵,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挂图,欣赏江南水乡宁静的美。

1、出示挂图,师边描述边引导观察。

(1)湖面上有_____(2)湖岸边有______(3)湖的远处有______

2、小结、揭题(板书课题)

二、配乐朗读,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验湖面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的过程。

(一)师明确听读要求,配乐范读。

思考:1.小湖宁静优美的景色都写在了课文的哪一段?

2.湖面从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是由什么而引起的?

(二)检查学生听思效果

1、回答思考题1后,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表现出湖面的宁静、优美。

2、回答思考题2,讨论,对应板书: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

(三)小结,导入学习第2~5自然段。

三、引导重点学习第二段(第2~5自然段),感受捕鱼时的欢腾。

1、听一听,答一答(指名生读第2~3自然段):由于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湖面一片______景象?

2、读一读,画一画(自由轻读):这一片欢腾的景象是由渔人和鸬鹚的哪些行动而引起的?

3、填一填,品一品(书后练习3):体会动词的作用。

4、听一听,想一想(配乐朗读2~4自然段):想像“鸬鹚不断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是怎样的情景?(组织学生说感受)

5、学一学,说一说(生默读自学第5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

6、齐读第二段。

7、小结

四、学习第三段(第6~7自然段),感受江南水乡重又恢复平静的美。

1、配乐朗读6~7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像:

此时此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2、小议小结。

五、作业:

(一)填空:

1、从图上看,湖上的_____、______、______,湖边的_____,湖远处的_____、_____等,表现出渔人捕鱼前,这里的___________。

2、从第三自然段中知道,渔人______、_____、_____,鸬鹚_____、_____、_____这些表现人物行动的词,表现出捕鱼时,湖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从课文中选择两个自然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词。

二、指导背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各人试背课文。

3、鼓励学生当众背诵。

三、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1、作者重点抓住了鸬鹚的哪些特点来观察的?

2、鸬鹚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湖面的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小结

五、作业

1、听写(选择文后词和文中句)

2、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9.鸬鹚

捕鱼前──→平静

(渔人:抓、挤、甩)

捕鱼时不平静

(鸬鹚:钻、扑、跳)

捕鱼后──→恢复平静

篇三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8个,理解和积累相关的词语。

2、 能正确的、较熟练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3、 了解鸬鹚能帮助渔人捕鱼的过程。

4、 能摘录描写鸬鹚帮助渔人捕鱼时的动词。

5、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鸬鹚。

6、 了解鸬鹚能帮助渔人捕鱼的本领,体会渔民的农家乐。

教学重点:

了解鸬鹚能帮助渔人捕鱼的过程。

教学难点:

摘录描写鸬鹚帮助渔人捕鱼时的动词。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能摘录描写鸬鹚帮助渔人捕鱼时的动词。(后)

2、能较熟练地朗读课文,能摘录描写鸬鹚帮助渔人捕鱼时的动词,并了解鸬鹚能帮助渔人捕鱼的过程。(中)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鸬鹚,了解鸬鹚能帮助渔人捕鱼的本领,体会渔民的农家乐。(优)

教学过程:

一、 认知冲突

1、 揭示课题(媒体出示动感画面)

2、 学习生字:鸬鹚

3、 质疑: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 主动探究

1、 媒体演示情景,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 交流

3、 学习课文第一节

(1) 学生自读课文

(2) 学习生字“垠”,交流。

(3) 划出描写景色的句子;划出描写渔人的句子;划出描写鸬鹚的句子来读一读。

(4) 教师引读(为课后练习3读句子作准备)

(5)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节

4、 学习课文第二-------四节

(1) 媒体演示鸬鹚帮渔人捕鱼的情景,听录音。

(2) 学生自读,小组学习生字,并摘录写鸬鹚帮渔人捕鱼时表示动作的词语。

(3) 交流,质疑

(4) 指导朗读

5、 学习课文五-------七节

(1) 自读课文

(2) 学习生字,交流

(3) 划出此时描写景色的句子;划出描写渔人的句子;划出描写鸬鹚的句子读一读。

(4) 教师引读

(5) 指导朗读

三、 实践运用

1、巩固生字、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鸬鹚这种水鸟

四、 拓展延伸

你知道还有哪些水鸟?小组内交流。

fwr816.coM编辑分享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掌声》教案三篇


《掌声》这篇课文以饱蘸爱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麻、症、疾、姿、势、况、镇、绪、述”等9个生字。

2、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4个词语。

3、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真情,学习关爱别人。回报别人的付出。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2、发动学生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活动。

4、让生互相交流,体悟文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关爱,从而理解爱、懂得爱,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善待他人,鼓励别人;同时,也要懂得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2、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等方法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朗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主题。

一、谈话导入

1、刚才我们读了单元导读,了解了这组的课文都是以我们为主题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题目叫做《掌声》。

2、板书课题。伸出手,和谭老师一起来写课题。这个“掌”字上面写得扁一点、宽一点,下面“手”的弯钩写得舒展一点。“声”上面的横长,下面的横(短)。

3、齐读课题。一起读课题。

过度:《掌声》这个小故事讲得就是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事情虽小,但读起来却令人非常感动。

二、初读感悟

1、想读吗?遇到困难怎么办?孩子们,借助拼音、查字典、请教别人、多读几遍,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相信通过努力,你们一定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了就坐端正,开始读吧!

(同学们,齐读和自由读有什么区别呢?)

2、随文识字

(1)同学们刚才读书都非常认真,老师想问一下,你们知道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吗?这个小女孩从小就患上了(屏显:小儿麻痹症)指名读,读流利一点。

英子正是因为得了这种病,腿脚(落下了残疾)。这里哪个字的读音特别需要注意呀?

屏显“落下残疾”指名读,正音。

这个“落”还能读什么音?能组个词吗?

( )落叶

( )丢三落四

( ) 一共三个读音,但在这个词中读( )。用心记才能不出错,再读一遍这个词,看谁能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因为她得过( ),腿脚( ),所以不愿意让人看见她走路的(屏显:姿势),自己拼一拼,能读准吗?指名读。

屏显去拼音的三个词语认读:去掉拼音了,谁敢领着大家读一读。

屏显句子:回到句子里,还会读吗?你来试试!我们一起读读。

(2)骤然间热烈 持久

屏显词语:从你开始,每人一个,领着大家读一读。

屏显:“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又回到句子中了,请你来读。

这掌声改变了英子的命运,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

三、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变化

1、学习第一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想想,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自卑、忧郁、不快乐,孤独……)(板书:自卑忧郁或忧郁)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想象一下当时同学们在干什么,

生:同学们在做游戏。

生:同学们在唱歌跳舞。

生: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

生:同学们在尽情地说笑。

屏显:当同学们( )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引读“当同学们( )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快乐地游戏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唱歌跳舞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师: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独的一角,你能把英子的忧郁、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指名读评价:你试着把“总是”读得重一些,把“默默地”读轻一点。再读一遍。)

(4)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忧郁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英子的忧郁和孤独吧!(齐读)

齐读→评价:多么自卑、忧郁的孩子啊!

2、学习第四段

(1)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变化呢?请你来读第四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2)原来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还忧郁吗?性格变得(开朗,板书);原来她的腿有残疾,不愿意让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说明她现在充满了(自信)。

( 3 )看到英子的变化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把高兴的情绪酝酿到脸上,一起读。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是什么使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贵有疑,你是个爱动脑、会提问的好孩子,掌声送给你。

谁能帮他解决心中的疑问?(把话语组织好,把话说完整。你的思路很清晰,语言表达也很简练。)

(2)那你能用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谁敢来说?请你来说。(你的语言组织能力真棒!)

(3)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住,同学们,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我们就能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读文感悟,领悟掌声内涵

重点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

过度:那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这件事的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画出描写英子动作

和神态的语句,多读几遍,想一想英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在空白处写一写。读完、写完就坐好。

谁来读一读,说一说?

轮到英子上台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轮到你上台了,你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老师真高兴,你能勇敢地举手,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吧!

●你就是英子,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评价:你把“一齐”读得比较重,“低了下去”读得轻,读得有感情。老师听出了你的无助/自卑/害怕)

●屏显句子,师领读:我们一起读:轮到英子上台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还画了哪一句?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英子,轮到你讲故事了,你为什么犹豫呢?

●可见这犹豫中藏着的是英子的害怕、胆怯,对吗?读出你的感受。

●她还有别的想法吗?(她想去吗?)

来,请你谈谈这个问题。我从你的眼中看出来,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看法。勇敢地站起来。

你的发言很有独到之处,善于思考,读出你的想法。

●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心里拿不定主意,所以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无奈之下,只好(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此时,英子的内心充满了痛苦、无助,甚至快要哭出来了。

●这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小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这个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姿势的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把终于读得这么响亮?(生答:因为英子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走上了讲台。)

(评价:理解的多深刻啊!)

● 谁愿意来读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这种复杂的心情呢?

(指名读)(评价:多么无助的英子啊)

●走路对别人来说是件多么容易、多么平常的事,可对英子来说却是那么()。生:困难。

为什么?

从课桌走到讲台,这并不遥远的距离,可对于英子来说,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啊!作者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做了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英子的痛苦与自卑。我们随着她艰难地挪动着残疾的双腿,一步、两步,一摇一晃;她低着头,含着泪,她多么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鼓舞她。就在这时候,(齐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骤然”还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突然 忽然 猛然)那作者为什么偏偏用了“骤然”这个词呢?

●如果现在老师是英子,你们是英子的同学,什么样的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你们能用掌声表示一下吗?

●这真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同学们把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 、支持) 板书:鼓励

●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

生:英子,你能行,我们相信你!

生:英子,你真勇敢!

生:英子,别害怕,我们不会歧视你!

●师:英子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大家的支持啊,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女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同学们那包含鼓励与信任的掌声里,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自己的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故事讲完了,教室里——生接: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教室里为什么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

你的发言很有条理,也很有见解。

●这一次同学们除了用掌声鼓励了小英子之外,还送去了对英子的(赞赏)。板书:赞赏

●听到这热烈的掌声,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出示关联词:如果没有……我就……;拓展说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一样的走路姿势,她内心的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激之情再读这句话: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五、感悟力量,升华情感

1、同学们那充满鼓励,饱含赞赏的掌声就像春雨,融解了英子内心的冰川,医治了英子内心的疾病。英子变了。原来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生接读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 原来她的腿有残疾,不愿意让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生接读“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 、师: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那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课件:用一句话交流:她成了一个( )的人。

她成了一个(自信)的人;

她成了一个(快乐)的人;

她成了一个(开朗)的人;

她成了一个(勇敢)的人;

她成了一个(不自卑)的人;

她成了一个(敢于面对生活)的人……

3、几年过去了,上了中学的她依然惦念着给予她掌声的同学们,她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她的来信——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齐读)

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活。

(1)你就是英子,你读吧。

(2)谁还想读?

(3)想读的都站起来读。

4、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他人的__________?(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掌声凝聚着颗颗爱心,掌声充满着浓浓真情,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5、正如作者董保纲所说:(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句话告诉自己。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句话告诉你身边的朋友。

(3)同学们,请大声地把这句话告诉所有的人。

六、诗心飞扬,谱成爱之歌

小练笔

1、听了你们的真情告白,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我选了一首小诗,送给同学们。

2、出示

掌 声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掌声是温暖的阳光,能照亮人们的心房。

掌声是一把钥匙, 能打开勇气的大门!

3、师:掌声还会是什么?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答案,赶紧拿出练习本写下来。

七、 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让我们为自己出色的表现鼓鼓掌,(鼓掌),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在场所有老师,(鼓掌)。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29、掌声

忧郁 赞赏 开朗

鼓励



篇二

教学目标

(1) 能独立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犹豫、寂寞、骤然间、经久不息”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残疾学生范小君的坚强勇敢。能边读边思,大胆提问。

(3) 感受“掌声”的魅力,感受同学间纯真的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词义,体会残疾学生范小君的坚强勇敢,感受“掌声”的魅力。

教学媒体 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 出示课题,质疑激趣:

1. 出示课题,齐读

2. 读课文时,你最想知道什么?(自由提问)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自学生字词

2. 学习生字词

3. 指名分节读,要求:读正确

4. 读了课文后你知道,是谁为谁而鼓掌?掌声一共响起几次?

三、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 自由轻读课文,思考:那两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是怎样的掌声?划出有关语句

2、 抓住关键词,讨论交流

(1) 理解词语:骤然间 犹豫

(2) 为什么骤然间会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3) 指导朗读第三节1、2、3句。

(4) 小君演讲结束后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了大家怎样的情意?

(5)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小君又是怎样的呢?

(6) 感情朗读第三节

3、 那次演讲之后,小君有什么变化?齐读末节

4、 “寂寞”什么意思?原来的小君有多寂寞?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指名朗读一、二节

5、 齐读全文

四、 复习巩固,练习说话:

1、 抽读生字词

2、 说话练习: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鼓励帮助她?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

4、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问疑

1、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

2、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4、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带到刚才的问题认真的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

2、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3、反馈检查。重点读好下列字音。

4、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记组它。

5、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6、看一看下面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7、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8、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9、读过课文,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10、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的正确、流利了。

11、大家还要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大家学的很好。课后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教学结束:

作业:

1、读准课后要描红的生字。

2、播放轻音乐,学生描红。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宝镜》教案范文三篇


《宝镜》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比较浅显,但是篇幅比较长。小编准备了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宝镜》教案范文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词语7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理解关键词句。

4、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才值得骄傲。

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我”为什么起先拿起宝镜轻轻抚摸,后来却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写有句子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猜谜:脸儿亮光光,坐在桌子上。妹妹要照相,先请它帮忙。

2、读一读,猜一猜。

3、出示课题,齐读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称它为宝镜?有了宝镜,“我”是怎样对待它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先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多读几遍)

2、反馈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即将、传递、抢夺

(2)各种形式读词

(3)“将”是多音字,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读音。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找找课文主要讲哪两个人物?说说他俩之间发生的事。

4、交流。

5、小结:课文主要是通过主要人物之间的语言来展开故事的。

三、细读课文,明白事理。

1、同桌分角色读读人物间的对话,想想为什么要叫它宝镜?

2、找到文中的语句说说,并读好语句。(出示语句,指导朗读)

(1)我在镜子里看到老师正在出考试题:第一题、第二题看得清清楚楚。

(2)“看到了吧,”她说:“有了宝镜,你将成为学习成绩的学生。”

(3)老婆婆见我又摇摇头,叹口气,说:“这也不要,那也不要。这两样东西总有人会要,特别是这面宝镜,孩子们抢都来不及哩!”

3、重点知道第三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关键词:这、那、这两样东西分别指什么?

(2)读句理解:抢,读好句子。

(3)出示2——5节,读句理解、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我”是怎样对待这面宝镜的?快速读课文,找到句子用曲线划出。

(1)出示句子: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2)学习生字:摔、砸(特别注意摔的书写)

(3)读好句子(指名读、齐读)

5、读句质疑:为什么“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后来又为什么“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四、小结课文。

1、齐读全文,注意读好对话

2、听记: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面包,吃起来才香甜。

五、布置作业

1、A: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神奇宝贝的故事?收集资料讲一讲。

2、B:想象作文:如果你有一面宝镜,你会怎么做?

篇二

教学目标:

识记

1、记住本课生字9个。

2、积累词语8个,听写一句句子。

理解

1、大致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文中我对宝镜的态度。

3、懂得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劳动而获 得。

运用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能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理解关键句子。

教学重点:

1、读文理解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我”为什么起先拿起宝镜轻轻抚摸,后来却往地上狠狠地一摔,讲它砸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ppT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了解“宝贝的神奇”

1. 出示图片,你们看,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两件神奇的宝贝,一个是点 金盒,另一个是宝镜,你想知道这两件宝贝有多神奇吗,那么就让我们学习18宝镜

2、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填空 一位老婆婆下坡时( ),我( ),又( ).于是老婆婆先后送我两件宝物。一件是( ),我坚决没要。另一件是( ),起先我( ),可后来我( )。

三、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点金盒、宝镜这两件宝贝是多么神奇呀!面对这两件稀世珍宝,可文 中的“我”是什么态度?

1.认真读课文3—5小节,用“ ”划出点金盒的作用,用“~~~~~~” 划 出“我”的态度。

(1) 指名读。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

(2)“这样的钱”指什么样的钱?

(3)交流:为什么这样的钱不能要?这样的钱( )。所以我不要。

(4)感情朗读。

2.小组读6—13小节,用“ ”划出宝镜的作用,用“~~~~~~” 划出“我”对宝镜前后态度的变化。

(1)指名读。 “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什么意思? (宝镜可以让我成为成绩的学生。)

(2)“这样的成绩”是指什么?(是不真实的成绩)

(3) 为什么这样的成绩不能要?

(4) 我一听立刻说:“我要,我要!” 想象练习: 我一听,心想:( )。所以立刻说:“我要,我要!”

(5)说说“我”的态度突然转变的原因。

(6)读读想想为什么“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后来又为什么摔碎? 学生自由回答。(宝镜毕竟是稀世珍宝,所以“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但宝镜的存在只会祸害它的主人,所以“我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7)“我”为什么“抚摸了一阵”心里会怎样想?

(8)“我” 会对宝镜说什么?

(9)感情朗读

(10) 说说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拓展训练

老婆婆听到宝镜被砸碎的声音,就返了回来,她和“我”之间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与同桌合作说一说。

总结:尽管这两件宝贝神奇无比,可是不劳而获的财富、虚假的成绩是不能要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成绩,品尝起来才香甜。成绩和财富也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劳动获得。(出示)

布置作业:

1.还知道哪些神奇宝贝的故事?

2.你认为这宝贝是真的宝贝吗?

板书设计:

 宝镜

老婆婆“我”

点金盒头摇得像拨浪鼓

不要宝镜

摇头不要

篇三

教学目标:

1.识记“婆、递、揭、拨、试、绩、抚、摔、砸”9个生字;书写“婆、递、拨、绩、抚”5个汉字;积累“抚摸、粉碎”等7个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

3.能熟读课文,了解内容;能联系课文内容读懂“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这句话;在阅读的过程中,初步懂得不劳而获是不足取的,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师:在奇妙的童话世界中有着许多神奇的宝物,如仙女手里的魔术棒等,你还知道有哪些宝物?

2.出示图片 这节课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两种神奇的宝贝,一个是点金盒,另一个是宝镜。让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一下它们到底有多么的神奇。

3.出示课题:18 宝镜(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

2.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3.边读边思考问题:文中的两件宝贝是谁的? 为什么会把这两件宝贝给我? 我有没有要?

4.学习生字——婆、递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理解宝物的神奇。

1、分组读3、4、7、8小节,结合出示的句式,说一说两件宝物有什么神奇的作用 可以 ,有了它,你将 。 (什么) (做什么) (怎么样)

2、学习生字——揭、试、绩

3、指导阅读课文3、4、7、8小节,重点读好老婆婆的话。

面对这两件神奇的宝贝,“我”是什么态度?

1、用“_____”画出有关语句

2、点名读5、9小节,想想我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做?

3、学习生字——拨 形近字区别:拨——拔

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语句

1、出示: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 。” “这样的成绩..... 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a指导读句, 动作演示:头摇得像拨浪鼓;从“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可以看出什么? b“这样的钱”和“这样的成绩”分别指什么?

2、理解为何“我”前后的态度不同呢?(师范读第10~13小节)

师:读到这里,我们发现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质疑——

疑问一:为什么“我”一会儿不要宝镜,一会儿又要?

疑问二:为什么“我”先轻轻地抚摸宝镜,又狠狠地一摔? (媒体出示句子)

3、学习生字——抚、摔、砸 形近字区别:抚——扶 书写指导——摔、砸

4、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说说“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四、小结全文,感悟道理

引导学生小结: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不劳而获的财富,虚假的成绩是不能要的,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

五、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开火车读并组词

2.词语复习,小老师领读

3.听写句子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午睡》教案范文


《午睡》是儿童文学家秦文君的作品,充满着童趣。许多学生会有与文中姐弟俩相同的经历,非常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2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小时侯午睡中有趣的事。

4、激发学生的童趣。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学难点:

能选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说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

一、 回忆揭示课题

1、出示:午睡

2、你小时侯是怎样午睡的?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选一件,说给大家听听。

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47 午睡 齐读课题。

二、 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三节。

1)对于小时侯的“我”来说,午睡可是一件痛苦的事,在第一节中找到描写的句子。

2)你能读好它吗?[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教案-=www.xxjxsj.cn=-]

3)可不久午睡简直变成了一档带有冒险成分的娱乐节目。学习生字:档 娱

4)读第三节。

5)为什么有这样大的转变呢?

2、学习课文第二节。

1) 自由读第二节。

2) 想一想“午睡为什么会从一件痛苦的事变成一档带有冒险成分的娱乐节目”?

3) 出示词语:捂着 咯咯笑 席子 偶尔 敌我 大盗 晕倒

4) 交流,圈出其中的动作词。

5) 分角色读,小组读,全班读。

3、二十年过去了,“我”的女儿也开始午睡了,读一读“我”的想法。 书空“奥”。

三、 巩固复习

1、词语游戏。

2、出示句子:小孩个个都有一手对付大人的办法只是大人不知其中的奥妙罢了。解释“对付”,你是怎样“对付”大人的?

篇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3、根据课文内容,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并选一件说给大家听。

4、希望孩子们能永远保持孩童的纯真与美好。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并选一件说给大家听。

教学准备:

投影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板书:午睡(指名读)

小朋友,你午睡过吗?你午睡时是怎样的?

2、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

4、出示第一节。

(1)指名读句

(2)学习生字:

(3)男女赛读

老师:作者写姐弟俩午睡时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问题

2、交流

三、学习课文,发挥想象

老师:我怎样逗弟弟?于是发明了哪些游戏?

1、小组学习第2-3节

(1)读第2-3节

(2)学习生字

(3)用直线划出描写我和弟弟发明的游戏的句子,读一读。

2、大组交流

老师:我们喜欢午睡吗?

分角色读第2节

3、学习4-5节

(1)老师范读4-5节。

(2)指导朗读妈妈的话,体会孩子的纯真。

4、发挥想象

老师:你怎么午睡的?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1)回忆小时候怎么午睡?

(2)同桌讨论午睡时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3)结果怎样?

(4)交流

老师:是啊,小时候的日子真是美好。

5、齐读课文

四、介绍课外读物

1、出示课外书,自由读

2、摘录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A:1、抄写字词。2、写一写有趣的午睡。

B :1、抄写字词。2、说说你小时候午睡的故事。

板书设计:

42 午睡

钻地道

有趣的游戏玩角色

装仙女

装瘸子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瘫、捂、席、敌、偶、臂、练、档、娱、奥;积累词语9个;描写其中6个生字:捂、席、敌、偶、练、娱。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按要求边读课文边划出午睡时,我和弟弟发明无声游戏的有关句子。

3、能根据课文内容,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并能选一件说给大家听。

4、体会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根据课文内容,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

2、能选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说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放暑假时你午睡吗?你是怎么午睡的?你们喜欢午睡吗?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2、师:其实,在午睡时还能做许多有趣的游戏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以后,你一定会觉得原来午睡还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呢!

板书:47、午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学习,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思考:课文中哪几小节写了作者小时候是怎样午睡的?

2、交流反馈。

(1) 分小节读课文,评议:读正确了吗?

(2) 交流问题。(1—3节)

三、突出重点,朗读理解。

第二节

1、小组学习:

(1) 试着读好第二节。

(2) 午睡时,我和弟弟发明了哪些无声的游戏?用直线划出有关的句子,再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

(一)请一位同学读第二节,仔细听:今天要学的生字的音都读准了吗?

(二)学习生字:捂、席、敌、偶、臂、练

(1)形近字组词:

捂( )偶( )滩( )练( )

语( )遇( )瘫( )连( )

(2)“席”和“偶”的书写笔顺,指导书写。

(3)“偶尔”理解词义。

(4)齐读词语:捂着嘴、席子、敌人、偶尔、独臂大盗、练习、晕倒

(三)午睡时,我和弟弟发明了哪些无声的游戏?(交流)

(1)出示句子,请同学读,闭上眼睛,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你能把眼前看到的通过朗读带给大家吗?

(3)感情朗读,挑战读。

(4)想象说话:除了以上的游戏,他们还可能玩哪些游戏?(可以说一说,也可以可同学演一演。)

第一节、第三节

1、师引读:没想到午睡是如此有趣,因此,现在午睡变成了——生(齐读):一档带有冒险成分(第三节)。师:而一开始,我和弟弟听到母亲叫我们午睡时,我们——生(齐读):只好噘着嘴,紧闭双目(第一节)。

2、学习生字:瘫、档、娱

“档”,找姐妹字。

3 体会“我”和弟弟对午睡前后的不同心情,试着读出自己的语气。

第四节、第五节

1、自己轻声读一读。

2、说说自己读懂和读不懂的地方。

3、学生字:“奥”,指导书空,换词“奥妙”。

4、质疑,齐读。

四、复习巩固,指导说话。

1、词语宝典:(把词语填写完整,试着积累)

兴致( ) ( )人事

紧闭( ) ( )百年

2、说话训练。

(1) 你小时侯午睡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2) 结果怎么样?

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编为网友整理的《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齐读课题
过程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根据要求,初读课文。
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有一天,九色鹿不顾危险救了一个人的性命,那人 。九色鹿
希望 ,那个人答应了。可当王宫贴出黄榜悬赏捉鹿人时,那个人却 ,结果 。
2、师归纳并板书:九色鹿不顾危险救了那个人,而那个人却带着国王去捕捉九色鹿,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3、根据板书简单说说这个故事。
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学习第2节。
轻声读读第二节想一想:九色鹿对那个人有救命之“恩”,那个人被救以后是怎样表现的?
媒体出示:
那个人感激地跪在地上,朝九色鹿磕头说:“恩人啊,谢谢你救了我的性命!”
那个人说:“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告诉别人的。”
过渡:事后,那个人又做了什么对不起九色鹿的事呢?
学习3——6节
自由读3——6节
引读第四节。
那个人想……但是他又想……于是……。
媒体出示:国王悬赏那么多金子,我为什么不讲呢?
①读句子。
②“我为什么不讲呢?”的意思就是……(我完全应该说出来……)。
媒体出示:九色鹿一眼就认出了那个人,气愤极了,大叫:“啊!原来是你,原来是你!我不顾危险,把你从湖里救上来,可是你却忘恩负义……”
小结、朗读最后一节:忘恩负义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媒体出示句子: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不会有朋友,更不会有好下场
复习巩固,小结课文。
五、拓展练习,布置作业
1、学习诚信格言: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媒体出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谚语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美——富兰克林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英——哈伯特
2、布置作业:
1、学习新词:
媒体出示:跪 派 磕头 黄榜 悬赏 性命 王宫 危险 又气又恨
读准字音。
重点学习生字:恨、派、宫
媒体出示(1):恨( ) 狠( )很( ) 痕( )
媒体出示(2):派的笔顺。
媒体出示(3):“宫”找朋友。
2、交流填空。
理解“忘恩负义”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也能表达这个意思?(背信弃义、见利忘义)

①指导朗读。
②重点体会跪、磕头。
③“无论如何”可能指哪些情况?
分角色朗读第二节。

用一、两句话说说那个人做了什么。
学习生字“危”,指导书写。

指导朗读九色鹿说的话。
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九色鹿,你会对这个忘恩负义的人说什么?

文中的“下场”具体指什么,请读读课文最后一节想一想。
齐读课文。
积累词语:看谁写得多?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1)抄写生字新词。
*(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告诉给家长听。
*(3)推荐课外阅读:《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救
 九色鹿—————————那个人
  捉 (忘恩负义)
  (背信弃义)
  (见利忘义)
教学札记

课题 9、医生的心思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教时 第 1 教时 教师 徐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理解“心思” “络绎不绝” “审视” “笑容可掬”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医生的心思,感受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重点 了解医生的心思,感受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难点 了解医生的心思,感受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讲) 学生活动(练) 调整意见
引入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媒体出示板书:“心思”。
补充完整课题:医生的心思 齐读课题
3、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题目是“医生的心思”,那么,这个医生是谁?他的心思是什么呢?出示课题
借助字典理解“心思”。

齐读课题
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
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医生的心思是什么?用“——”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媒体出示句子:
他极不愿意浪费他人的宝贵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
再读读句子,从哪里看出极不愿意?(只想,最重要)
(二)自由读课文:威廉格里辛格医生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思?
1、媒体出示句子:
由于他医术高明,前来就医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挤满了诊所,有的甚至要等上大半天才能见着他。
指导朗读第一句,感受威廉格里辛格医生的医术高明。
2、媒体出示句子:
有许多病人不能体会医生的心思,他们总是反反复复地描述自己的病情。
(三)自由读2——14节:用“——”划出医生的话,用“~~~~” 划出病人的话。
1、深入学习医生和女病人的对话。
①媒体出示有提示语的对话朗读:
格里辛格审视了一下她的伤势,问道:“事故?”
“玻璃碎片。”女病人简短地答道。
“何时?”
“昨天早晨。”
“已处理过?”
“碘酒。”
“还痛吗?”
“感觉血液跳动。”
“费用?”病人最后站起身问道。
“真令人高兴,” 格里辛格笑容可掬地回答道,“不用付钱,夫人。您简洁的叙述,使我今天能有时间多看几个病人。谢谢您!”
②媒体去掉提示语再读。
“事故?”
“玻璃碎片。”
“何时?”
“昨天早晨。”
“已处理过?”
“碘酒。”
“还痛吗?”
“感觉血液跳动。”
“费用?”
“真令人高兴,不用付钱,夫人。您简洁的叙述,使我今天能有时间多看几个病人。谢谢您!”
(3)小结:医生的心思是能有时间多看几个病人。女病人简洁的叙述正好符合医生的心思,所以医生要谢谢病人。
四、巩固字词。
1、复习词语(媒体出示词语):络绎不绝 甚至 浪费 情况 描述 一言不发 审视 笑容可拘 叙述
2、指导写字(媒体出示田字格中的位置):述 费
五、拓展学习,选择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收集并背诵有关时间的格言。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机正音。

指名读,齐读。
理解:极不愿意
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极、只想、最重要。
想象:在医生眼里“最重要的情况”是什么?
(1)联系上下文理解“络绎不绝”。(“络绎不绝”变红。)
(2)学习生字:络、绎、描、述。
(3)还能从哪些词语看出病人很多?(挤满、等上半天)
指导朗读第二句,感受病人的罗嗦。(读好:总是、反反复复)(“描述” 变红。)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完成课后选词填空练习。(媒体出示)
简短 简练 简洁
为了能给更多的病人看病,格里辛格养成了做事利索、说话( )的习惯。
“玻璃碎片。”女病人( )地答道。
您( )的叙述,使我今天能有时间多看几个病人。
(3)想象一下医生和女病人说话时的神情是怎么样的?
①同桌表演医生给女病人处理伤口的经过。
②联系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表演,理解“审视”“笑容可拘”。
2、读读最后一节(媒体出示最后一节)。
(1)你有什么疑问吗?
(真令人高兴的事是什么?为什么看病不用付费呢?医生为什么还要谢谢病人呢?……)
(2)交流、释疑。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9、医生的心思
 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
 简洁的叙述,能有时间多看几个病人。
教学札记

课题 10、迷人的蝴蝶谷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教时 第 1 教时 教师 徐洁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10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辉”,理解“逆光、翩翩起舞”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运用文中的词语、句子说说自己见过的蝴蝶。
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感受宝岛台湾的蝴蝶谷迷人的景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运用文中的词语、句子说说自己见过的蝴蝶。
教学难点 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感受宝岛台湾的蝴蝶谷迷人的景象。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讲) 学生活动(练) 调整意见
引入 一、观看图片,揭示课题。
媒体出示:蝴蝶图片
师:仅仅是几十张蝴蝶的图片就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而有一个地方,那里的蝴蝶岂止是这儿的千倍、万倍,想象一下那该是何等壮观的场面!你们知道是哪儿吗?
出示课题:10、迷人的蝴蝶谷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迷人的蝴蝶谷”走一走,看一看。
齐读课题
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媒体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遇到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标上小节号。
“蝴蝶谷”在什么地方?那里为什么有那么多蝴蝶,成为“蝴蝶谷”?
学习课文1、3节。
根据交流。
板书:合适的气候——蝴蝶多
山多、山谷多——“蝴蝶谷”
指导朗读。
三、研读课文,感受美景。
师: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蝴蝶谷迷人在什么地方?
(一)品读第二节——蝴蝶品种多、各有特点。
1、师引读:台湾的蝴蝶品种多,大约有……四百多种,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课文介绍了其中的两种,他们是……蛇头蝶和黄裙凤蝶
2、媒体出示两张图片:蛇头蝶、黄裙凤蝶。
媒体出示句子:
蛇头蝶的翅膀上,有像蛇头一样的图案,两翅一张,足有脸盆那么大。
黄裙凤蝶后翅有金黄色的花纹,在逆光下会发出珍珠般的光辉。这种色彩在蝴蝶世界里是独一无二的。
(二)品读第四节——蝴蝶谷的迷人景象。
读了这一小节,蝴蝶谷的蝴蝶给你什么印象?(多、美)
媒体出示句子:
每天,太阳一出来,数不清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真像仙女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创设情景:老师可以把五颜六色的彩纸片撒向天空,感受彩纸像蝴蝶般缓缓飘落。
3、出示:
每一朵野花的花蕊上,都有一只或几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在吮吸鲜花的蜜汁,乍一看,真分不清哪是鲜花,哪是蝴蝶。
出示图片:你看,山谷里的花多,蝴蝶也多,乍一看,真分不清哪是鲜花,哪是蝴蝶?
(三)引读全文——再次感受迷人的蝴蝶谷。
小结:蝴蝶谷的迷人不仅体现在蝴蝶品种多,数量多,而且外形独特,色彩斑斓,形成一种独特的美。
四、语言实践,复习巩固。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台湾的蝴蝶谷欣赏了蝴蝶谷迷人的景色,请用一个词来说明蝴蝶谷的色彩多和美!
板书:(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
出示四幅蝴蝶的图片,挑选一幅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
五、拓展学习,选择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向爸爸、妈妈介绍蝴蝶谷的一种蝴蝶。
1、指名分节读课文,老师随机正音。
2、交流讨论。

自由读读课文1、3节。
学习词语:台湾 充足

读读课文是怎样介绍的。

说说它们的特点。
学习生字“案、盆、纹、逆、辉。”
指导书写“辉”。师演示,理解“逆光”。
指导朗读。

指导朗读第一句。

重点感悟“翩翩起舞”、“真像仙女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
指导朗读第二句。

师生配合朗读全文。
学做小导游:台湾还有许多迷人的蝴蝶,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学做小导游用“大家好,欢迎来到蝴蝶谷”做开头介绍。
复习词语:台湾 充足 图案 脸盆 逆光 花蕊 花纹 光辉 吮吸 大批 独一无二 五颜六色 色彩斑斓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10、迷人的蝴蝶谷
合适的气候 ——蝴蝶多
山多、山谷多——“蝴蝶谷”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鸬鹚》教案范文三篇”一文,希望“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鸬鹚》教案范文三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下册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