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导航 >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蚁球漂流》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蚁球漂流》教案三篇。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做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蚁球漂流》教案三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小的蚂蚁虽然微不足道,你用两根手指轻轻一掐,就能使它粉身碎骨,可是,成千上万只蚂蚁团结起来,却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小编准备了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蚁球漂流》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以及结合多媒体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到只要团结协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灾难。

教学重点: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蚁球是怎样漂流。

教学难点:领悟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4、学生提问:蚁球是什么?蚁球为什么要漂流?又会怎样漂流……

师:学贵于疑,你们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相信你们就会找到答案的。

二、整体感知,略读课文

1、阅读提示:人们在洪水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回答问题:“发现了一个蚁球”。

老师追问:“蚁球是什么?”

学生找到书中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

(1) 板书圆圈,问:“蚁球上的蚂蚁多不多?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生:蚁球爱上的蚂蚁很多,从“黑乎乎、密匝匝”中可以看出来。

(2) 师在圆圈中表示密匝匝。问:你还知道那些表示数量多的成语?

(成千上万、不计其数、数以万计……)

问:蚂蚁为什么要抱成一团,发生什么事情了?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课件出示第一段

同学们用“-----”线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洪水很凶很急。

问: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洪水很凶很急?(生:这句话把洪水比作猛兽,从“像猛兽、撕”中看出洪水很凶很急。)

你也能说这样的比喻句吗?

师:想亲眼看看像猛兽一样的洪水吗?

1、观看“洪水台风”视频

师:看了洪水台风,你此时的心情怎样?(很害怕,很紧张)

你能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读出洪水的凶、猛、急

师:洪水来势如此迅猛,人们站在堤岸上避险,弱小的蚂蚁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二)学习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学生快速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洪水来时,一窝蚂蚁迅速抱成一团随着波浪漂流。)

蚁球在洪水中是怎样漂流的呢?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蚁球漂流的句子反复读。

问:蚁球漂流的场面如何?理解“惊心动魄”

问: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惊心动魄?

2、课件出示第七段,根据学生回答随时讲解重点句子

“风吹浪打,蚁球在波峰上跳着,在波谷里滚着。”老师一边画波浪,一边解释峰和波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蚂蚁们处境很危险)

老师一边板书,一边启发:蚂蚁们正在生死线上垂死挣扎,更惊险的还在后头——

(学生读“不时,还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像铁器上的油漆片儿剥离开去”)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小蚂蚁成片地死去)

老师激情引导:面对生死劫难,小蚂蚁们是怎么做的?

3、课件出示: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

让我们也来当回小蚂蚁吧,伸出一双手,十个手指紧紧相扣,闭上眼,把自己想象成十只小蚂蚁。

问:小蚂蚁们,你会松手吗?(不会)

为什么?(一松手,就会被洪水冲走,还会害了同伴)

师:坚持这个动作,在老师的提示下反复朗读“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

老师启发:傍晚,洪水像猛兽撕开了江堤,一窝蚂蚁怎么办?读——

天越来越黑,风越来越狂,浪越来越高,此时蚂蚁们怎么办?读——

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早已筋疲力尽的小蚂蚁们实在坚持不住了,可他们仍然怎样?读——

问:紧紧抱在一起的蚂蚁们会相互说些什么?

问:这是一群怎样的蚂蚁?老师随机板书。(如团结拼博、英勇无畏……)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读第七自然段,要读出那种团结勇敢的精神。

师:让我们为这群勇敢团结的蚂蚁们加加油吧!

( 四 )、学习第八自然段

经历生死劫难的蚁球终于靠岸了,它们会争先恐后地爬上堤岸吗?

学生自由朗读第八段,(不会,一窝蚂蚁迅速而秩序井然地冲上堤岸)
课件出示这句话。问:这句话中的“冲”能否改成“爬”?(不能,“冲”体现蚂蚁上岸的速度很快。)

在冲的过程中却能做到秩序井然,从中可以看出,这群蚂蚁们有什么品质?

(纪律严明)

问:是否靠岸的蚂蚁们都能得救呢?

师问:你想对最底层的蚂蚁们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英勇牺牲的小蚂蚁身边。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最底层的蚂蚁有种怎样的精神令你如此感动?

老师随机板书:纪律严明、无私奉献

让我们带着对最底层英勇牺牲的勇士们无限地崇敬之情,大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四、 升华感悟

小蚂蚁们面对灾难如此团结,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1、课件展示“抗震救灾”视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大家心手相连,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因为(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2、跟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3、动作演示团结就是力量。

五、板书设计

 25、蚁球漂流

一只小小的蚂蚁 峰 生 一群坚强团结的蚂蚁

柔弱 纪律严明

可怜 谷 死   无私奉献

……

 团结就是力量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读为本,以读为纲,以读为法,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性阅读。

2、通过听、说、读、议、想、写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质疑能力,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了解蚂蚁是怎么漂流靠岸的,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感受蚂蚁的团结与牺牲精神,懂得团结就是生命,只要团结协作,就能克服困难和灾难。

2、大胆地交流和表情朗读课文,展开丰富想象,体验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蚂蚁是怎样漂流靠岸的。

2、难点:深入蚁球的内部,感受蚂蚁的形象,体会他们的团结和勇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质疑启思。

1、出示漂流图片,问: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哪些同学有过漂流的经历?说说你的感受。(板书漂流)

2、揭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25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3、蚁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漂流的?让我们来看课文。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文。 找出老人解释“蚁球漂流”的段落。

2、划出老人的话中直接说明蚁球漂流的句子。从老人的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3、过渡

蚁球并不多见,那是蚂蚁们在遭遇灭顶之灾时采取的逃生手段。那么,这一窝蚂蚁到底遭遇了怎样的灾难呢?

4、 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洪水像猛兽撕开了江堤,垸内一片汪洋”的意思。

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引出重点段的学习: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蚁球是怎么漂流的呢?(课件演示)

2、谈感受。同学们你看了这个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

3、指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那么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你找了吗?

4、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七自然段,把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次。
5、重点指导

这时,人们看清了,那是一个足球大的蚁球,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

引导感悟:

1、比较、质疑;小小的蚂蚁为什么会形成足球大的蚁球?

2、感悟:在这里,你感受最深的是蚂蚁的什么?(相机板书:紧紧抱)

风吹浪打,蚁球在波峰上跳着,在波谷里滚着。

引导感悟:

1、理解波峰波谷:波浪起伏的时候,就像是一座座山峰。(板画:波峰波谷)

2、感受洪水如猛兽:洪水到底有多大呢?你能在课文中找个句子读一读吗?(课件演示如猛兽般的洪水)

3、在这里你感受到了蚂蚁的什么呢?

不时,还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像铁器上的油漆片儿剥离开去。

引导感悟:

1、蚁团如铁器上的油漆片剥离开去的景象。(课件演示)

2、剥离意味着什么?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什么?

此时此刻,岸上的人们看得什么呀?——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谁来读出这种感觉?在狂暴的洪水面前,小小的蚂蚁是弱小的,所以不时会有小团的蚂蚁被浪头从整个蚁球上打落,成为英勇的牺牲者,但还有更多的蚂蚁依然紧紧地抱在一起,向着胜利的彼岸、生存的希望冲去。让我们一起再一次感受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吧!齐读第七自然段。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弱小的蚂蚁与狂暴的洪水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结果怎样呢?请一位同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当灾难中的蚂蚁到达安全地带时,他们又是怎样表现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2、想一想,当同伴用自己的身躯换来了我们的生命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3、就带着这新的感受,齐读这个自然段。(相机板书:冲仍然紧紧抱)

五、深化主题,布置作业

1、引出观看者:看到这一幕,岸上的人们又会受到怎样的震感呢?请大家找到描写受灾人的句子。

2、出示句子:清晨,受灾的人们三三两两聚在堤上,凝望着水中的家园。

3、这是一群怎样的人们呢?

4、就是这样一群失去房子,失去田地,甚至失去亲人的人们,当小小的蚂蚁们都能紧紧地抱成团,形成蚁球和凶猛的洪水斗争,他们会怎样想呢?怎样做呢?

5、总结板书

6、总结谈话:课文学到这里,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这节课的感受或收获,你想说点什么?

没错,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灾难。团结就是力量。在生命旅途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遇到困难,但面对危难时,我们可以团结一致,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克服困难,永不放弃。

六、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身边能体现团结精神的事例。

篇三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猛、撕、堤、波、抹、糊、涂、迅、速、峰、漆、剥”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体会到只要团结协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灾难。

教学重难点:

1.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蚁球是怎样漂流靠岸的。

2.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带生字的词语课件(或卡片)。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话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漂流”吗?(板书:漂流)

2.你们看到过“蚁球”吗?想像一下它会是什么样的?(板书:蚁球)

3.“蚁球漂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进行“领读—抢读—开火车读”竞赛。

重点指导:“撕、速”的声母是平舌音;“猛、峰”的韵母是eng,不要读成ong;“蚁”不要读成yì;“堤”不要读成tí。熟读的新词有:猛兽、波峰、凝望、糊涂、迅速、密匝匝、油漆、剥离、惊心动魄、秩序井然。

(2)“剥离”的“剥”还可以怎么组词?当它和“皮”组成词时读什么呢?(出示:剥皮)你还能给“剥bāo”组几个词吗?

(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她)的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通顺了吗?

(4)集体评议,纠正字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指名说)

三、巩固识字,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按结构归为一类读,可以分平舌音或翘舌音读,也可以组词读)

2.交流识记难字或易错字的方法。

(“抹”字右半部分是“末”,不是“未”;将“堤、波、涂”的部首换成另一个部首,变成另一个字)

3.指导书写。

(本课生字以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为主,让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撕、糊”各部分应写得窄一点,中间部分的下端都要比左右部分的下端略高;“迅、速”的最后一笔是“平捺”,要写得略长,以托住里边部分)

4.学生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注意写字姿势。

四、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到只要团结协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灾难。

教学重难点:

1.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蚁球是怎样漂流靠岸的。

2.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带生字的词语课件(或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猛兽、撕开、堤岸、波峰、糊涂、迅速、油漆、剥离、秩序井然。

2.读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洪水。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洪水来临的句子,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扣住“像猛兽”、“撕”来体会洪水来势凶猛,大而急,把江堤冲出了一道口子。相机板书:洪水来临、像猛兽、一片汪洋)

(3)出示句子:“洪水像猛兽撕开了江堤,垸内一片汪洋。”谁能照样子说几个形象的比喻句?用“……像……”的句式练习说话。

(4)指导朗读。(“撕”字应重读,后半句语速稍慢。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5)此时此刻,人们是怎样做的,又会怎样想?(联系课文中“凝望着水中的家园”想像人们的心情)

2.学习第2~7自然段,感知蚁球漂流。

(1)洪水来势如此的凶猛,弱小的蚂蚁是怎样自救的呢?蚂蚁的顽强勇敢。(相机板书:蚁球漂流,跳着、滚着)

(2)指导朗读。(表示蚁球漂流动作的词“紧紧抱”、“跳着”、“滚着”应重读)

(3)蚁球在波峰上跳着,在波谷里滚着,那是多么扣人心弦的一幕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自己想像成一只只蚂蚁。洪水来了,我们密匝匝的紧紧抱在一起。洪水越来越猛,浪头越来越高,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呢?(学生展开想像,自由描述)

(4)出示句子:“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生自由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想像铁栏杆、篮球架等油漆片儿剥落的情景,思考:小团蚂蚁像油漆片儿一样被洪水剥离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扣住“像油漆片儿”理解蚂蚁是成片成片的牺牲,从中体会蚂蚁在洪水中求生的努力,感悟它们的英勇无惧)
(5)小小的蚂蚁与洪水做着顽强的斗争,它们多么团结,多么勇敢。你们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师生评议,再指名读)

3.学习第8自然段,领悟团结就是力量。

(1)弱小的蚂蚁与狂暴的洪水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结果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感动?

(2)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感动的原因。(学生说到哪一句,教师就相机点拨)

1“蚁球靠岸了,蚂蚁一层层散开,迅速而秩序井然地冲上堤岸。”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秩序井然”的意思,并指导说话。

教师质疑:如果蚂蚁们争先恐后地离去,结果会怎么样呢?让学生感悟小小的蚂蚁不仅团结,而且纪律严明)

2“岸边水中仍然留下了不小的一团蚂蚁……但它们仍然紧紧地抱在一起。”

紧抱在一起的底层牺牲者用生命换来了绝大多数蚂蚁的平安和胜利。指导朗读应语气低沉,语速稍慢)

(3)教师小结:团结就是力量,弱小的蚂蚁通过团结协作,绝大部分得救了。(板书:蚂蚁得救,迅速、秩序井然)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1.看着这一切,聚在堤岸上的人们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2.向家人复述蚁球漂流的经过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fwr816.coM编辑分享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知冷知热


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 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 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 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十二生肖的故事》教案三篇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肖、庙、将、励、钟、缓、除、迈、伐、偷、蛇、丧”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蒙”。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体知道如何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出示一种动物玩具)在生日当天,我收到了朋友的礼物。猜猜朋友为什么会送这个礼物给我?(引出生肖)

2.你属什么?你的家里分别是属什么的呢?(指名答)

3.你还知道哪些属相?(课件一一出示十二生肖,引导学生观察辨认)

4.十二生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我们用十二种动物作标志,一种动物作标志,一种动物表示一个生肖,也就是一个属相。为什么古代的人们会把这十二种动物作为生肖呢?这里边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十二生肖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词,遇到不懂的词画和问号。

(三)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小组合作认读生字,讨论识字方法。

2.汇报交流。

(1)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最难读?哪个最容易读错?

(“生肖”的“肖”的读音是xiào,不要读成xiāo,这个字用作姓解时才读xiāo)

(2)各种方式读生字。

(3)去掉拼音,你还会读生字吗?先自己试试,然后请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在组内抽读生字,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

(4)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并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3.课件出示生字词,小老师“开火车”领读。

生肖神庙奖励将要缓缓老态龙钟

迈着除夕夜步伐偷偷蛇洞垂头丧气

4.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讨论交流。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答非所问:回答的不是要问的。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沮丧的神情。

信以为真:把假的当作真的相信。

除夕夜: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悠然自得:悠闲从容,心情舒畅。

5.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得不准的字加以纠正。(注意“将”,“蒙”两个字的读音)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呢?

重点指导

“励”的左半部是“厉”,不要写成“历”。

“丧”的第一笔横宜短,第二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比第一横略长,下半部分不要多加一撇。

2.自由练习,每个字写两遍。

(教师巡视,及时评价,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自读课文,概括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体知道如何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你能按顺序说出十二生肖吗?

2.我们以前背过一首关于十二生肖的儿歌,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拍手读读。(课件出示儿歌《生肖歌》,帮助学生记忆生肖的先后顺序)老鼠前面走,马儿跑得欢,跟着老黄牛,羊儿山坡走,虎一声吼,猴子翻跟头,兔子抖三抖,金鸡喊加油,上龙在游,黄狗守门口,草里蛇在扭,肥猪睡不够。

3.再读读课文,想想老鼠为什么能排行第一?用“——”画出重点词句,并仔细体会。

4.汇报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抓住以下重点词句体会并指导朗读。

(1)“不知怎么,猫把拜年的日子忘了,他去向老鼠打听。精明的老鼠答非所问地要猫放心睡觉好了。”(老鼠没有回答猫的问题,而是要猫放心地睡觉,说明它已经在想办法,要赶在猫之前来到神庙)

比较句子:精明的老鼠答非所问地要猫放心睡觉好了。老鼠要猫放心睡觉好了。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指导朗读,读出老鼠的狡猾、精明)

(2)“那尖嘴巴老鼠,早在大年三十夜就溜到牛棚顶上,一直观察着四周的动静。初一清晨,他见老牛出门了,就偷偷蹿到老牛背上。”(精明狡猾的老鼠蹿到牛背上随牛去神庙。指导朗读)

(3)“庙门打开的一瞬间,尖嘴巴突然从牛背上跳进门内,大声叫道:‘我是第一名!’”(“一瞬间”形容时间很短,这只老鼠不仅狡猾,而且挺机灵,出其不意地抢在老黄牛之前跳进门内,获得了第一名。

比较句子:庙门打开的一瞬间,尖嘴巴突然从牛背上跳进门内,大声叫道:“我是第一名!”庙门打开的时候,尖嘴巴从牛背上跳进门内,叫道:“我是第一名!”你认为哪句写得好?为什么?(指导朗读,读出老鼠的机灵)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感情和语气。

2.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小动物最可爱。

(三)复述课文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 文本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动物们按照天神发布的命令,在正月初一清晨到神庙拜年,来得最早的十二名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为年号,他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故事生动有趣!

2、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浅显,学生 只要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也就大体上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本课主要采取个四阶段进行:初读(初读要求要正确,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读清楚,做到不丢字)——小组自由朗读、精读(朗读指导)——小组汇报阶段、复述故事、拓展延伸(十二生肖的排序)、结尾(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故事。

3、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概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话来讲故事的内容

四、 教学难点: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概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五、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在上课之前呢,同学们先听听老师唱一首歌谣。

歌谣:

小老鼠,吹喇叭,牛儿头上扎彩花

后面跟着谁呢?虎兔龙蛇马。

羊儿踩着高跷跷,猴子乐得摇尾巴。

鸡打鼓,狗敲锣,猪在后面放烟花。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唱得歌谣是与什么有关吗?——十二生肖歌谣。

对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十二生肖的故事》板书——(两分钟)

(自己根据春节乐器《喜洋洋》自己填的词)

2、这个“肖”字是读第四声,那么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第一声,它怎么组词?“姓肖”嗯,对了,同学们要记住这个多音字哦!

(二)学习导航:

师:这节课我们将要完成什么任务呢?看哪里?——学习导航,

师:自己在心里默读下我们学习导航的任务。默读完了吗?——完了。明确了任务,那我们就一起带着我们的任务来一起学习这个故事吧! (一分钟)

(三) 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初读——正确地读】(教学重点)

师:下面我们就由小组长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地朗读课文,不要丢子、添字哦!读完后就与组内同学讨论你所读懂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且讨论自己所读懂的)

师: 刚刚在同学们读的时候,老师大概看了下同学们,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做了预习,看到书上都做了相应的记号,很好!会预习的学生是会学习的好学生!(预习检查)(七分钟)

(四)小组交流汇报环节:【熟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师:下面就跟大家说说你所读懂的或是你们组读懂的吧!

预设学生的问题及对策:

1、 读懂了一、二自然段。(天神发布了命令)。此环节引导学生用:我们组从第几自然段,读懂了什么?程序:先让学生讲自己从第几自然段读懂了什么?然后请这位同学读一读!——评价语:你读得真流利!请坐!

2、 三自然段(老鼠把猫给骗了)学生读一读。指导“美美地”后面一个“美”应该是轻声地。让全班同学跟着读,美美地。老师建议加些动作,要是学生能在朗读这里加点动作就好了!全组加点动作来朗读!同学在哪里做动作呢?酣睡、美美地。全组一起来朗读!

3、 四自然段,汇报员稍微读读就可以了,

4、 五自然段!汇报员读一读。讲一讲“蹿”形容很轻、快、声音小。

5、 六、七自然段(重点知道朗读),句子比较。指导朗在读,应该读出老鼠的大声,老牛的缓慢!

6、 九、十自然段:(重点讲排序)汇报员稍微汇报就可以了。十二生肖的排序就在此环节一起出示。

师:有哪些动物呢?同学们按次序来讲一讲!自己在黑板上贴十二生肖的图片。评价:你真的会读书,读出这么重要的信息!

7、 十一、十二:(重点指导朗读)汇报员先读,学生评价,全班一起来!把猫前面的悠然自得表现出来,把后面读一读!

8、 还什么不懂的吗?由学生针对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由其他学生 来回答!(十七分钟分钟)

(五)十二生肖排序,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教学难点】(五分钟)

师:下面我们看到我们的黑板!

这是我们十二生肖的排序!

你们的生肖是?——羊,猴。我们班上生肖是羊的同学大一些呢?还是属羊呢?为什么?(羊的生肖在前面)那么你们知道自己出生的年份吗?知道?2003年。2003年是羊年,所以你们的生肖就是羊!2004年是猴年,所以你们的生肖就是猴了!今年是2012年是龙年,那么今年出生的宝宝,他的生肖就是?龙!嗯,同学们明白了!

师:同学们,那么到猪年后呢?接着又是什么年呢?——鼠年。嗯,对又开始新一轮的旋转了!同学们,你们看过我们的钟表是怎么走路的?——滴答滴答。嗯,那么时针走到十二点,是否就不走了?——没有!对!它继续往前走,一直一圈一圈的走着走着,我们的十二生肖也是这样子的,也是这样一圈一圈的轮着走的!

(六)故事的回顾。总结(五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二生肖的故事? 下面哪位同学能用自己话把故事讲一讲呢?一分钟考虑!(复述)。

(七)拓展:(两分钟)

你知道哪些与十二生肖的动物有关的成语吗?知道的就大声读一读!

鼠目寸光 九牛一毛 如虎添翼 狡兔三窟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一马当先 亡羊补牢

猴年马月 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 猪狗不如

(八)布置作业:(一分钟)

回去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 板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故事生动有趣,内容浅显,通过流利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民谷文化的兴趣,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知道如何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教学重点: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用具:

字词卡、十二生肖动物的头饰、小黑板、生肖与年号转转盘教具。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强化记忆。

1、 出示字词卡,指读:答非所问、信以为真、老态龙钟、争先恐后、垂头丧气、悠然自得

2、 齐读记忆。

3、 质疑激趣,引入课题。

师(1)谈一谈你的生肖是什么?你还知道其他人的生肖吗?(各抒己见)

师(2)教师点评,激趣导入学习:在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生肖相同,为什么有的人生肖不一样?关于生肖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十二生肖的故事》,并板书课题。

[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二、合作学习、感悟内容

1、小组内交流读文:思考:十二生肖中主要写了哪几种动物?

[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让其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十二生肖”及其由来。(附板书设计)

教师用简笔画,简洁明了地表明十二生肖的排列次序。

[说明:此教学环节中,让课文故事更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3、 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故事前因后果。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体会老鼠的精明与狡猾。

三、拓展训练,深化理解。(出示小黑板)

1、智力热身

花花是2004年生的,生肖是猴,哥哥比她大五岁,哥哥是()年生的,生肖是();妹妹比她小两岁,妹妹是()年生的,生肖是()。

2、智力闯关。

华华12岁了,属猪,妈妈也属猪,请问妈妈()岁生下她的。

[ 说明:拓展训练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充分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体现了语文实践性和综合性。]

3、游戏(找朋友)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莫高窟》教案三篇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自然段)

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相机板书)

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5、这两千多尊彩塑中 ,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出示图片)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

(评价:①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②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③真是“惟妙惟肖”。)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但每一尊都精致巧妙,,这就叫“精妙绝伦”。

8、齐读:这段话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很有条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三、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是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出示)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这句话在上下文之间起什么样的作用?

(2)这句话的前半句概括的第几小节的内容?后半句呢?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过渡句可以使文章前后连接自然、流畅。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壁画的特点是——宏伟瑰丽。

2、齐读,这句话中哪里写出了壁画的宏伟?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听起来很大,但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上课的教室,它大概是一百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

有人说,如果把壁画全部排列起来,有二十公里那么长,可见,敦煌壁画是多么宏伟呀!

3、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小节,用心读,大胆想,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读完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刚才,同学们静静地读,默默地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先说给大家听?

4、同学们很会读书,真的把文字读成了鲜活的画面,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西方学者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课文中这样概括地写了壁画的内容——引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

5、敦煌壁画中,各种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应有尽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想想怎么才能把婀娜多姿、美丽迷人的飞天读到我们的眼前?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我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画面,用心去欣赏画面。

(4)评价:读得怎么样?掌声送给她。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壁画上的飞天和同学们想象中的飞天一样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飞天视频)

教师引说: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个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同学们,课文用一个排比句来描写飞天,句中用五个有的写出了飞天的不同姿态,句式非常整齐,而且描写飞天形象用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也写一写飞天。就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个正常,写两个超常,如果能写出三种,那就太超长了!

(2)指名交流。

7、同学们笔下的飞天,和莫高窟飞天壁画一样,姿态万千,优雅柔美。

师引读——看着这些

四、感受藏经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敦煌彩塑神态各异,敦煌壁画宏伟瑰丽。游览莫高窟,有一个洞窟是必须要去的,这就是面积不大的藏经洞。事实上,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黑咕隆咚的小洞,里面一无所有,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到这个小洞前看一看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节,你能找到理由吗?

2、指名交流。

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板书:藏品丰富)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注意一个曾字,你读出了什么?

3、是呀,这长宽仅2.7米左右,高仅2.5米左右的洞窟曾经封藏了六万多件的文物,如果把这六万多件文物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有25公里之长。可如今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资料, 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朗读文字)

看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4、是呀,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您叫什么名字?”写着感叹号的同学想说:“我好害怕老师抽我起来答问!”接下来,你们想问什么,尽管说。这时课堂气氛高涨。凝固的场面顿时升化了,老师顺便问:“你们想不想看老师给你们带的礼物,想的孩子请举上小手?”(师出示泥人)玩过的孩子你能说说自己的创意?你们喜不喜欢绘画?

2、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同时板书课题。指出“窟”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幻灯片)

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已有的认识,让陌生的莫高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请孩子们带着好奇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2、 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

三、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 请孩子们在默读课文,针对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教师随机板 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

2、 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3、 我们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意图: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这样课堂才会学趣盎然。同时,学生为自己的问题而定学法。

四、 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 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教师随机进入)

2、 品读“彩塑”一段。

(1) 朗读感受:谁愿意起来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听后想想莫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 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放幻灯片)

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彩塑的神态,形象具体地感知彩塑的艺术特点。

(3) 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这段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的情感。

(4) 对话追问:孩子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他们心里怎么想的?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的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

意图 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全身心地朗读,让语言所抒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5) 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摸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出示幻灯片)

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学生读后汇报交流。

5、品读了课文,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语?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教师板书结晶)

意图: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 欣赏影片

如果你是导游,你会给在做的人怎样介绍莫高窟的艺术?

意图: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化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附板书:

14莫高窟

彩塑 壁画

(栩栩如生) (宏伟瑰丽)

结晶

篇三

教学目标 :

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概括文意的能力,能够比较准确地筛选重点词句,清晰地列出文章提纲,理解文章的前后照应及过渡。

感受莫高窟艺术之美,理解文章记叙与描写交替,详略得当的写法及其意义。

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塑画和藏经洞的艺术价值,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

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自豪,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莫高窟》,看这些词语,能读正确吗?

(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神态各异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丰富多彩 漫天遨游

492个

两千多尊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六万多件

个别读,(提示:读出这些词语不同的意思。)

2、你能从这两组词语中选用一些说说你脑海中的莫高窟吗?(相机完成板书)

3、所以,有人禁不住要赞叹她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出示课文最后一节,学生读)

4、过渡:莫高窟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声誉呢?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到那里去看一看。

二、走近“彩塑”,感受彩塑的精妙绝伦。

1、自由轻声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彩塑?哪尊彩塑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自读后谈自由受)

2、交流前三种彩塑。

(1)(相机出示慈眉善目的菩萨图片)理解:慈眉善目:仁慈、善良,和蔼可亲;

(2)学生交流完天王和大力士,相机理解: 威风凛凛:很严肃,有令人敬畏的声势和气派; 强壮勇猛:身体结实,有力气,很勇敢。

(3)(出示彩塑图片天王和大力士)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4) 指导朗读前三种彩塑的句子: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到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个别读、齐读)

3、交流卧佛

(1)学生讲到卧佛,(出示卧佛全景图)。

(2)16米有多长?(有四块黑板那么长,正好是阶梯教室的长度16米)

(3)(出示卧佛的特写)静静地看着这尊卧佛,你感觉到什么?(他正在闭目养神,或者凝神静思,我只能屏息凝视,生怕惊扰了他,我们好像听到了卧佛轻微的呼吸声。)

(4)指导朗读描写卧佛的句子:卧佛闭目养神,来,我们轻轻地读,别打扰他。

(5)这尊彩塑多么逼真啊!真是——相机引出【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怪不得游人要啧啧赞叹呢!

4、像这样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莫高窟里有两千多尊呢!请欣赏——(出示其他彩塑)

5、多么精妙绝伦的彩塑啊!余秋雨先生欣赏了莫高窟的彩塑后,说:

(出示:“这里的每一尊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 看莫高窟,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何等壮阔的生命!)

6、再次指导朗读:来,用你的朗读再现这些活了千年的生命!

7、指导写法:莫高窟有两千多尊彩塑,作者寥寥几笔就让我们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他采用了什么高招呢?速读第二节思考。(总分总,“分”的部分面点结合:面:有……有……有……——给人整体感。 点:卧佛 ——典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8、小结: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描摹事物的常用方法。

三、走近“壁画”,领略魅力。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出示壁画图)

2、壁画的宏伟瑰丽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节,边读边圈划出你认为能证明壁画“宏伟瑰丽”的关键词句,然后大胆想象,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

3、交流:

①“宏伟”:A、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上课的阶梯教室,它大概是160多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学生计算)

想象一下,宏伟瑰丽的壁画,相当于281个这样的阶梯教室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

补充:如果以壁画的自身高度,把壁画连接起来,其长度可达三十公里,这是世界上的画廊。

B、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的,有描绘……的,有反映……的,有描摹……的。

你知道莫高窟壁画上有哪些故事吗?(莫高窟壁画的主要内容是佛教故事,有讲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有“尸毗(pi皮)王割肉救鸽”的故事、“萨埵(duo朵)王子舍身饲虎”的故事、“九色鹿”的故事,有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场面,有反映历代统治者奢侈豪华的生活,还有许多交通工具、古代建筑、各族服饰、音乐舞蹈等场面……)

教师补充:敦煌壁画的绘画时间前后长达一千多年,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内容极为丰富,除了佛教故事,还有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场面,有反映历代统治者奢侈豪华的生活,还有许多交通工具、古代建筑、各族服饰、音乐舞蹈等场面……西方学者把敦煌壁画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这还真是一本敦煌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

②“瑰丽”: 飞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飞天)

(1)快去读读描写飞天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了什么?【美妙的音乐、芬芳的花香、动人的舞蹈、曼妙的舞姿……】

(2)指导朗读:是的,细细品读,文字是有声有色有味道的,请同桌互相朗读,要读出画面,读出美感,并能打动你的同桌。(同桌互相练读)

(3)个别读: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并欣赏画面。(相机指导朗读:比较“把描写壁画的句子中的“有……的”改成“有的”,比较有异同之处吗?(意思是相同的。语气上“有的”惊讶多一些。)

(点评: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点评:真好,你们把这穿越千年的飞天表现得绚丽多彩,栩栩如生。

老师仿佛也看到了风姿绰约的飞天。

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美丽迷人、婀娜多姿的飞天在云海中轻歌曼舞

我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4)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身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课件出示)飞天图片)

(5)啊,真是美妙绝伦!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

4、引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

5、看到这儿,我们禁不住赞叹——(课件出示最后一节,学生再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每一个到莫高窟的人,参观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欣赏了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定还要去看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板书:藏经洞)。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现在的藏经洞又黑又小,空空如也。(出示第四节)

2、(板书:曾)“曾”是什么意思?(从前有过。)

3、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现在没有了。这数万多件珍贵文物到哪里去了?(学生简要回答)

4、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出示: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9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6000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5、此时此刻,再读第四节,你心情怎样?(很气愤,a、清政府腐败无能,诺大的中国,却存不下这些文物!那些官僚们可以讲究豪华的生活排场,竟穷到筹不出运送、保护文物的经费,我们好恨呀!b、帝国主义的可恶行径。提问:你从哪个字看出?)

比较:“掠”换成“抢”、“偷”如何?(“抢”动用武力,“偷”趁人不备,而“掠”是帝国主义分子利用中国人的无知,在光天化日之下,盗走珍贵文物的,一个“掠”字更体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与无耻!)

6、小小的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它成了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7、请看,这是我们国家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

(出示一些流落在其他国家的文物图片)

8、无论这些文物流落何方,它的身上永远镌刻着两个字——“中国”。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大量珍贵的敦煌文物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出示: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艺术宝库)

3、余秋雨先生说——

出示:她是一种聚会,

一种感召。

她把人性神化,

付于造型,

又用造型引发人性。

于是,

她成了民族心底

一种彩色的梦幻,

一种圣洁的沉淀,

一种永久的向往。

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有感情朗读。

结语:“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让我们带着这种梦幻、沉淀、向往,走出课堂,走向每一处刻上“中国”烙印的传世珍宝……

(出示流失海外博物馆的珍宝)

板书设计:

彩塑 精妙绝伦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艺术宝库

藏经洞 (曾) 藏品丰富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知冷知热


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 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 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 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蚁球漂流》教案三篇”一文,希望“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蚁球漂流》教案三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