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 导航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景物描写习作评改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景物描写习作评改。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要知道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老师课堂教学氛围大大不同。你是否在为不会写教案课件而烦恼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景物描写习作评改”,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以下内容为小编收集整理《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景物描写习作评改》,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材分析:

景物描写习作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写家乡景物的习作,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学生思路,写出家乡的景物及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写其他地方的景物也可以。学生写的时候,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注意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初步完成习作后,进行交流和讲评。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习作基础、习作素材。多数孩子的文章遣词造句得当,结构合理清晰,内容丰富。

教学目标:

1、欣赏学生习作中的美文佳句,感受习作带来的快乐,激发并保持学生习作的兴趣。

2、进一步体会景物片段描写的结构以及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写。

3、通过评改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景物片段习作方法及修改方法,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

1、师生共同欣赏美文佳句。

2、通过评改活动学习体会景物片段描写的方法和修改方法。

教学方式:师生互动,共同赏析评价

教学用具:电脑、黑板、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营造氛围,引出课题

通过拜读同学们的习作,我发现咱们班有很多同学的习作写得非常好,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评改同学们的习作。

二、回顾上节课景物描写习作要求

1、老师在上节课的习作指导中主要让孩子们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谁来说说描写景物应注意什么?

2、抽生答,生一边答师一边板书。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

结构方式采用总分、分总或总分总

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

三、欣赏学生习作

1、赏文眼

任何文章,一个好的题目能使读者从题目中略知内容一二,我们的同学都给自己的心中美景设计了一个精美的“名片”。出示ppt

2、赏美文

一个好的题目会使我们忍不住去探寻其中的内容,请看这篇邓昕迪同学的《早晨的山》。出示ppt

3、赏佳句

全班不止邓昕迪同学的文章写得好,还有很多同学的句子写得也很出色,不仅词用得贴切,还准确地把握景物特点,恰当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出示ppt

4、慧眼挑刺

当然在这些习作中还是有错别字和意思表达不太准确的句子,我们一起来慧眼挑刺。

四、示范修改片段一篇

1、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中的错别字和病句需要修改,同时还要针对本次习作要求进行修改。出示ppt

2、这是老师从同学们的习作中随意抽出的一篇进行的修改(张欣煜同学的《公园》一文)。实物投影

3、从标题、错字、标点、句子达意进行修改,勾画出优美句子,在文后简短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学生自我修改,相互评改习作,并展示(根据习作评改方法来进行)。

六、课堂总结,进一步明确景物片段描写习作评改方法。

板书设计:

景物描写习作评改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

结构方式采用总分、分总或总分总

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

注意遣词造句

fwr816.coM编辑分享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


园地三

教 学

目 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知识点

梳 理

反问句、打比方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2、说真话,说实事。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2、小组交流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五、总结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二、成语故事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3)检查读。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一、我的发现1、比较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二、读读记记1、自由读句子。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三、读读背背1、自由读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3、开火车背诵。4、齐背。

课 后

反 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灰雀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以前我们学过一篇列宁的课文,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今天我们又要要学习发生在伟大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自学生字词。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
学生畅所欲言。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看课件,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从哪些句子看出列宁也像你们一样很喜欢灰雀,找出有关句子。
抓住句式“每次……都……”,(可以进行说话练习)“还经常”等词句来理解。
通过上下文理解“仰望”的意思。
4.知道朗读第一段。
5、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重点指导“胸、步、或”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认读词语。
2、看课件,激发兴趣。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
d.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这一老一小多有意思啊,你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几句什么话?把它写下来吧!
课后分析:
美的升华
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这是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启迪、升华的一篇美文。
首先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场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灰雀的美,身临其境地说说看到这般情景灰说什么。再而读读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的喜爱之情。其次,抓住列宁和小孩的对话,着重引导学生揣摩两个人的神情和心理活动,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再现列宁的爱鸟之情。最后通过列宁和小男孩的爱鸟之行为对比,让孩子对爱护动物有了更高层次的启示--真是这种感染和熏陶,使孩子受到震撼,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终于放鸟回自然。最后一段话意味深长,教学时,采用学生质疑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再次感受列宁不但爱鸟还爱孩子。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升华。再让学生把自己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得话写下来,就是让孩子把心灵美的洗礼跃然纸上。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再一次一次美的升华中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塞下曲


设计意图:
《塞下曲》这首古诗形象鲜明突出,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味道醇厚。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应该让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并且把握人物形象。所以,教学中应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让学生在诵读、理解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把握将军的形象。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带。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广。
据记载,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一位名叫卢纶的诗人即兴改编,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取名为《塞下曲》。(教师随机板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的学习。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板书课题、作者,理解题目。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3、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指名读。作出评价。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
 1、想具体了解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吗?不过在学习之前,老师想让大家回忆一下,要想学好古诗,必须有好的学习方法,回忆一下,都有哪些方法?
 2、学生小组互助,理解诗句。
 3、交流。
A、说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引”字总结联系上下文解释的新方法。
 从“惊”字体会,感受气氛的紧张。
 教师指导朗读。
B、说说“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没”,并且利用情景表演体会将军力气大,勇武。
 读出赞叹之情,指导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生评价。
 两个人对读。
 师生对读。
四、全诗整合
 1、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下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不过,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读
李广将军真不愧是“飞将军”,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齐读《塞下曲》!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诗中,第3首“月黑雁飞高”也十分有名。另外,像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刻舟求剑


这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刻舟求剑》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背诵课文。
 4.写话练习。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动中做的一件事。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难点 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 投影片一张、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初学生字,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第八课讲的是古时候称象的故事,你们还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
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
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
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
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
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教学内容:学习本课7个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要求重点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字义
 1.检查个人学习情况。
(1)指定认读。
(2)开展竞赛认读。
 2.开展互教法。(学生自由领生字,教给大家)如“求”是“球”去掉“王”旁。
“宝”,“玉”字上面加个“宀”头。宝剑:古时候指稀有珍贵,所以是“宀”头。
“捞”,“劳”字加个“扌”旁,“捞”东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形。(笔画多和易错的)
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
“急”,上下结构,上面是,中间是彐,下面是“心”底。因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号”,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注意最后一笔不要穿过横。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边是“忄”旁,右边分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忙”的右半边,下边是。要写紧凑些,可与熟字“流”区别异同点。
 4.扩词练习,丰富词汇。
 5.边讲边理解词语:
“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
四、巩固复习生字词
 1.看音写词语。
 2.猜字谜。
 3.抄写生字。
五、作业
 1.写生字。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教学内容:(1)指导背诵课文。
 (2)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
 1.教给背诵方法。
(1)根据内容,想联系。
(2)参看插图,抓事态。
(3)读完一段,练习一段。
(4)反复练习,记得牢。
 2.可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齐背、领背等)
二、写话练习
 1.读写话要求。
 2.回忆在学雷锋活动中参加了什么活动,做了什么好事?
 3.在班上交流。
 4.教师讲明写作要点和格式要求。
 5.用一段话写出来。
三、作业:把写出的一段话读给家长听。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春蚕


这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春蚕》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作者具体记叙了他家解放前养蚕的过程,用饱含深情的笔墨,着重表现了母亲养蚕的辛劳,歌颂了母亲为子女奉献一切的美德。
课文一共有9个自然段,按照两条线索安排材料。
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学习母亲无私奉献的美德。
 2、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交流感受。
 3、 指导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指定的字。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教学重点:
了解养春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
教学准备:
 (1) 课文朗读录音。
 (2) 搜集有关蚕的资料。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学法讲读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 导课。
我们是农村的孩子,应该见过蚕了吧,你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吗?你自己养过蚕吗?见别人养过蚕吗?养蚕容易吗?今天我们要学习老一代文学家巴金写的《春蚕》,从中不仅能知道蚕的生长过程,更能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体会到母亲对孩子那种无私的爱。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解决字词。
1、 生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努力读通课文。
2、 同桌互读,正音。
3、 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再次正音。
4、 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时画出不理解的词,读后注意联系上下文以及字典解决。
5、 指名分段读,思考本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 集体交流:(1)本课中词语的意思。(2)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再读课,质疑问难。
边读边画边批,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写出你的问题,你的理解。
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合作解决。
集体交流,并把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以便下节有重点地去学习。
四. 作业 。
1、 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正确规范地抄写本课中你认为好的词及那些较难写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弄清喂养春蚕的过程;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的辛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 读课文,理清线索。
1.自由读课文,填写下表。
 蚕的生长过程 母亲干什么,怎么做
 蚕卵
 极小极小的蚕儿  摘桑叶擦干剪成细丝
 半寸来长 换大匾喂整片桑叶
 越来越大 分匾打扫蚕室深夜添桑叶
 快“上山”了 一夜两次添桑叶清理蚕沙
 “上山”了 捉蚕“上山”摘茧子
2.师巡回指导
3、填好后同桌先交流。
4、指名上黑板上填,集体交流。
二.抓重点词句,体会母亲的辛苦。
1、自读课文,画出表现母亲辛苦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意思,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
2、读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特别强调如下 的词“照例”“每到这时候”“就靠”“每天清晨”“每天深夜”“总要”“常常看见”“总看见”。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师范读,初步领悟。
2、生自由练读,选择你感动的地方,试有感情地读下来。
3、读后评议,再读。
4、各小组内比赛读,选出读得特别好的进行全班比赛。
四.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了解母亲为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去回报母亲,把它写到日记上。

板书设计:
 春蚕
蚕的生长过程 母亲干什么,怎么做
蚕卵
极小极小的蚕儿 摘桑叶擦干剪成细丝
半寸来长 换大匾喂整片桑叶
越来越大 分匾打扫蚕室深夜添桑叶
快“上山”了 一夜两次添桑叶清理蚕沙
“上山”了 捉蚕“上山”摘茧子
辛苦无私奉献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景物描写习作评改”一文,希望“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景物描写习作评改”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