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 导航 >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刘邓大军渡黄河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刘邓大军渡黄河。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那写一篇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刘邓大军渡黄河”,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这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刘邓大军渡黄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语言,体会其含义,感情刘伯承、*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
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的精心部署。
 2、文章在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有谁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历史故事呢?请讲给同学们听听。
 2.同学们听后,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3.提示课题:
 我们今天要见识见识刘伯承、*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
 4.板书课题:刘邓大军渡黄河。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3.自学交流汇报。
(1)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驻(zhù)捷(jié)侦(zhēn)署(shǔ)伪(wěi)毯(tǎn)碟(diě)筹(chóu)蹲(dūn)弦(xián)
(2)理解词语。
 广阔无垠 敏捷 夜以继日 序幕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3)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住处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
(4)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刘邓的渡船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午认错刘邓大军渡过黄河。
三、质疑、讨论
 1.学生自读、思考:同学们在理清文章思路时,发现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自己的发现,畅淡感悟。
 文章运用了插叙,更体现了刘邓部署的精心,让我们感悟刘邓的才能。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说说文章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
 3.刘伯承、*的精心部署在文章的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呢?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思考:刘伯承、*的精心部署体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
(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3)班内交流汇报。
 1刘邓的轻松、胸有成竹。
a.“敌不怕我们渡河寂寞……渡河完毕了!”
b.“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
c.渡河之前……准备工作。
 2渡河顺利。
a. 船像离弦之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b. 午夜时份……渡过了黄河天险。
c. 本来……部队根本未进入阵地。
 2.激情朗读,感悟刘邓部署的精心。
 3.想想历史,看看今朝,我们想说些什么呢?
小组交流。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学习这篇文章后,自己在知识、能力、思想观念上的收获吧,并与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2 刘邓大军渡黄河
6月30日夜 刘邓急驶
 渡河之前 筹划
插叙“明修栈道”精心部署
 午夜时分 刘邓大军偷渡 强渡 渡过

fwR816.cOM品读分享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读碑


这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读碑》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深沉而丰富的情感。
 2、引导学生解读更多的“丰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何了解?
 2、看课件,谈谈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最初感受。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围绕“读碑”这个题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主要内容。
 3、汇报交流。
①读准生字的音,辨别字形。
②理解词语。
③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信息,如:人物、时间、地点、中心事件。
三、理清思路。
 1、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在读碑过程中,“我”内心的感受有什么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
 2、自主探究,在文中圈点、批注。
 3、交流汇报。
 4、指名小结“我”读碑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
 5、同桌讨论总结理清思路的方法。
四、质疑问难
学生自读,提出问题。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口述“我”读碑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
二、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思考:
①“我”第一次读碑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你有什么体会?
②去南泥湾时“我”又是怎样读碑的?你又有什么体会?
③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吗?“我”又是怎样解读的?
④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说说你的感悟。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汇报。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①反复强调“细细地”,突出“我”读碑时,回顾了每一段历史,领会了烈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②排比、反复的运用
③几个反问句,接着“站不下的”反复强调,刻画“我”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产生新的认识。
 4、激情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1、读碑
初读:20余年、后来庄严 雄伟 壮观 伟大
又读:那年(南泥湾) 悲壮 凝重 震撼 升华
再读:现在悲壮感 使命感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风雪重围


这篇《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风雪重围》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读通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知英雄杨靖宇的精神品质。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英雄杨靖宇的精神品质,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坚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风雪重围》,就是发生在抗战中一个真实的故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听写字词,纠正读音,辨别字形。
 2、理解词义。
 3、指名读课文,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自读课文,思考:
(1)杨靖宇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知的?
(2)口述课文,理清思路。
 2、交流讨论。
 3、班内交流汇报:
(1)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感悟英雄的精神品质。
 人物的动作、语言、行为的描写。
 日军的反衬。
(2)记人叙事的写法。
 4、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感情朗读。
 5、学习英雄的事迹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3 *风雪重围
山林 三尺深的积雪零下40摄氏度
杨靖宇 吨 周旋 抗击 殉国
日寇咬牙切齿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故宫


这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故宫》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的宫殿——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参观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播放有关故宫的资料、图片)。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说说在预习时记住的故宫的宫殿的名称。(边说边板书)
 2.根据板书指名读相关的自然段。
 3.相机学习生字词。
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总起——分述——总结)
 2.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试分段。
第一部分(1):简明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第二部分(2——9):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
第三部分(10):简略介绍了故宫的文物。
第四部分(11):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评价。
四、学习课文第一和第四部分
 1.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
 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之情。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自由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词。
 2.回忆课文的主线。
二、细读理解。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示意图。同桌交流。
(2)抓住句中的数据和重点词语谈体会。
 抓住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这一语句,想想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宫殿,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重点介绍了什么宫殿?
(3)研读5、6自然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导游词。
(4)(展示课件)指名介绍关于太和殿的一个镜头,鼓励学生灵活使用课文语句。(注意:所介绍的景物的位置讲清楚。)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宫殿。介绍清楚宫殿的布局、作用。
小结: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是按空间顺序来介绍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2.齐读第十自然段。想象故宫中有怎样的珍贵文物、奇珍异宝?(相机出示课件)
 3.总结:2——10自然段分别从哪两方面介绍了故宫?(建筑和文物)
三、总结拓展
 1.找找赞美故宫的语句,有感情朗读。
 2.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艺术的、令人神往的故宫。正如大家所说的:故宫是永恒的文化殿堂,人类的共同财富。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匆匆


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有一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⑴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③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⑵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②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⑴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⑵体会写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②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⑶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⑵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⑶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2.出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
附:1.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2.朱自清简介(略)3.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略)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刘邓大军渡黄河”一文,希望“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刘邓大军渡黄河”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