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 > 导航 >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要知道老师写好教案课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水平。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写教案课件?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几个孩子放风筝的情景,点击后,画面出现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ppT课件:(1)本课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词。(2)宋代寇准的诗《纸鸢》: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3)明朝徐渭的诗《风鸢图》: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

3.借助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风筝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

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来源。

4.交流资料,展示查阅能力。教师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

(一)整体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二)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2)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

(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3)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

(4)展示朗读。

(三)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翩翩飞舞。

3.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4.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

5.展示性朗读。

6.拓展。

(1)复习《村居》:看到这些孩子放风筝的高兴劲儿,大家都会想到一首诗──《村居》,还记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人写的吗?

出示课件,引导读背:《村居》清·高鼎草长驾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村居》描写的是春天放风筝的情景,明朝还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描写春天放风筝的诗歌,要不要读读?

出示课件,引导诵读:

风鸢图

明徐渭

柳条捷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

(3)我们这篇课文写的是秋天放风筝的情景,可能很多同学想读读描写秋天放风筝的诗歌。宋朝有个诗人寇准就写了一首描写秋天放风筝的诗,大家想不想读读?

出示课件,引导诵读:

纸鸢

宋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下课后,老师会把这两首诗抄写给大家,愿意背诵的同学

(四)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2.理解垂头丧气:老师告诉大家,垂头就是低着头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3.相机指导认记丧字。

4.请学生先谈谈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课文,再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5.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

fwR816.COm阅读欣赏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雏”,积累词语若干个。

2、学习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学习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理解题意“信”。

1、激趣:你曾经给谁写过信,你曾经收到过谁的信?

2、交流信的内容。(自愿)

我曾经收到过__的信,信中说,____

我曾经给写过信,信中说,________

3、了解信的作用:信是用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二、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课文。

3、说说课文大意

“我”学会了______,想写______信,替______写、替______写、替______写,……也想给______写,通过写信,让大家的心_______。

三、阅读课文,学习语言。

学习第一节。

1、朗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归纳:写信是感情的交流,写信就是用笔和纸,用手写心里想告诉别人的事情和话语。

3、感情朗读。

学习第二至五节。

1、自读思考:这些诗节分别写“我”替谁给谁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你能把信的内容说具体吗?

2、师生交流,投影显示相应的情境。

(1)教师示范

“我”替雏鸟给妈妈写信,信中说:夕阳西下,天色近黄昏,盼您快回巢。我们肚子饿得咕咕叫,您快把虫儿带回家,快把我们喂个饱。

(交流中教学“雏”字。)

(2)学生尝试:(由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诗节,尝试把信的内容说具体;随机理解诗句中的部分词语。)

“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信中说:_______。

“我”替大海给小船写信,信中说:_______。

“我”替云给他的伙伴写信,信中说:______。

“我”替树给他的朋友写信,信中说:______。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二至五节。(看图配乐)

学习第六小节。

自由朗读第六节,思考:你是怎样理解“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的意思?

四、读诗总结,学习创作。

诗歌创作:“我们来当小诗人”。

要求:以信的内容为题材,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将课前收集的代表性信件展示出来),进行诗歌创作,评选出我们中间的小诗人。

课后随笔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lesson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词汇及句型。

2.知道家庭成员的英文说法,能用句型‘This is…….’介绍家庭成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热爱自己的家庭,多交际,大胆说英语。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基本词汇及句型。

2.知道家庭成员的英文说法,能用句型‘This is…….’介绍家庭成员。21教育网

三、教学难点

知道家庭成员的英文说法,能用句型‘This is…….’介绍家庭成员。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图片

五、教学过程:

Step1 Warmming up

Sing a song

Step2 Lead-in

I have a photo here,do you want to have a look?

Step3 presentation

1.Show the picture and present the new words.

Mother father brother sister

2.Read the words.

Step4 Text-learning

Today,Jenny will introduce her family to us,let’s have a look.

1.Read the text by themselves.

2.Show the picture of Jenny’s family,ask the student to introduce.

Step5 Groupwork

First,draw a photo.Then four students in a group,introduce your family.

Step6 Relax and enjoy a song

part3

Step7 Summary

六、Homework

Bring your photo home,introduce it to your family.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3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重点单词及句子。

2.能运用本单元重点句型与他人进行交流。

3.善于交际,做有礼貌的学生。

二、教学重点

掌握本单元重点单词及句子。

三、教学难点

能运用本单元重点句型与他人进行交流。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 ,图片

五、教学过程;

Step1 Sing a song

Family

Step2 Lead-in

After learning unit3, what have you learned?

Words:farmer doctor family grandma

Sentences: This is my grandma.

She is a teacher.

Step3 practice

1. Read the text by themselves.

2.Read the text in roles.

3.Try to make a dialogue by themselves.

Step5 Fun time.(Groupwork)

Draw a picture of your frind,then introduce her/him to your group members.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Step6 Chant

part3 in page 23.

六、Homework

Do some exercises.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墨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说课文中“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3、想像“我”听到赞赏后心里的想法,并能跟大家进行交流。
4、积累词语,会用“继续”造句。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到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说一说“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选择学习内容等,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所见的。我在教学时本课时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去自由的去学习,让学生知道做事要善于动脑,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初识生字,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说课文中“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了解课文内容,想像“我”听到赞赏后心里的想法,并能跟大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到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说一说“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墨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互查生字。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读正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
1、课文中“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2、听到同学的赞赏后,“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先想一想,再跟同学说一说。
3、是什么原因使被破坏的画最后获得意外的成功?(是妈妈的鼓励。)
a、读妈妈的话,说说哪句话对你最有启发?“继续”是什么意思?(困)
b、从妈妈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不放弃,最后获得意外成功的事?在小组里说一说,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在班内说。(小组发言,选发言人,班内发言,大家评议。)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课文,还懂得了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要及时寻找补救措施,以把损失降到最低的道理。
六、作业:朗读课文,预习生字。在“采蜜集”中摘抄下好词、好句
七、板书:
3、墨 渍
意外成功——
继续——
课后板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很到位,知道文中所说的意外的收获指得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简单的复述课文内容。只是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或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6个字,积累词语,会用“继续”造句。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积累词语,用“继续”造句。
教学难点:
用“继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继续学习第3课。
二、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听读、评议)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读准字音。(带音节)并组词。
注意读准:置、弃、渍的音。
2、记字形(由小老师组织)
独体字:布、业,按笔画记。
合体字:置、作、突、弃、继、续、等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等方法记
重点指导:置,下面的“直”内为三横。弃,上边是“云”的变形。
3、指导书写。
4、学生写字:
要求:认真观察每一个字,记住字形(每一笔的位置)一气呵成,把字写好。
(观察,书写,对照范字找出不足,再写,一个比一个有进步。)
四、读词、造句:
1、读读词语:
2、用“继续”造句:
a、找出课文中用到“继续”的原句,并说说“继续”的意思。
b、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用到这个词?(一件事情没做完接着做。)(困)
c、试着说句:吃完晚饭,我继续写作业。
d、试着写句。
五、作业:抄写课后三题
板书:
3、墨渍
突 像
课后反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小组学习生字效果很好。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同时他同众神宙斯及其对人类的统治霸权发起挑战。本文就是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但是他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对外国神话故事有所了解,二是进一步学习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三是激发学生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2、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关于普罗米修斯的什么故事?
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偷火种而受到宙斯的惩罚,最后被大力神所救。
二、品读课文
1、课文中说到“普罗米修斯是位英雄”,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到依据。
⑴出示语句:
“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取火种”。
你从哪里看出他是位英雄?
①他有一颗善良的同情心,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定为人类取火种:
引:是啊,看到人间一片黑暗,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小结:
只有心中想着全人类的人才能称为英雄。
②他为了帮助人类盗取火种,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取火种:
引:盗火种是如何地危险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依据吗?
小结:
为了人类的幸福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能称为英雄。
③ 普罗米修斯盗取的火种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⑵出示语句: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①“造福”什么意思?“为人类造福”在这里是指什么事?为什么说盗取火种是在为人类造福?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②再读这句话,想一想当时普罗米修斯的态度如何,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③用“可以……但绝不会……更不会……”的句式说话。
④指导朗读,读出坚定、无畏。
⑶为了给人类造福,普罗米修斯忍受了哪些痛苦?
①请想象一下,如果你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既不能动又不能睡,这是种什么感觉?如果还要再遭受风吹雨淋,你能忍受吗?
②仔细看插图,普罗米修斯的表情是怎样的?
面对这一切折磨,他是怎么想的?他会说些什么?
③虽然忍受着各种没有尽头的痛苦折磨,但他仍然没有屈服,并坚决地同宙斯作斗争。只有具备这种不屈不挠精神的人才能称为英雄!有感情地读一读6、7自然段,读出他的不屈不挠。
2、故事中还写了哪些人?他们都是怎么样的人?
宙斯、火神、大力神
3、小结:
从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懂得了什么?
三、课外拓展
了解更多的希腊神话故事,并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英雄:正义、善良、勇敢、无畏
宙斯──霸道
火神──同情、佩服、懦弱
大力神──正直、勇敢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风筝》教案设计三篇


风筝是由古代中国人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7个生字,理解“翩翩起舞、威武、驾驶、双胞胎”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放风筝时孩子们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孩子们放风筝是表达自己的理想,懂得童年美好的理想,只有不断去追求才能实现。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孩子们的理想和愿望,明白童年美好的理想。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风筝的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学生说读后的感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槐乡是怎样美丽?快读课文。

3、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生字:tóng chě xiàn zā

童 扯 线 扎

(童年) (扯断)(毛线) (扎成)

wǔ shào sháo tuō

武 哨 勺 拖

(武术) (哨兵) (汤勺) (拖延)

词语:

威武:力量强大。

驾驶:操纵使车行使。

双胞胎:同一个胎里两个婴儿,两个人同一胎出生。

4、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哪些小朋友的风筝,找出描写他们风筝样子的句子,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含有“无边的大海和翻滚的波浪”“威武”“翩翩起舞”等词语的句子。说说自己还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想象未来的水兵“我”、飞行员“强强”、昆虫学家“薇薇”、建筑大师“大喜”、音乐家“根子”会是什么样,他们会做些什么?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课件显示放风筝情景)

如读第三自然段描写“我”和“强强”风筝的样子的句子时,可让学生想象水兵在海上巡逻时和飞行员驾驶飞机在蓝天翱翔时的情景,读出“我”和强强长大誓死保卫祖国海空的决心和壮志。

朗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根子扎风筝的样子的句子后,可让学生想象动听风铃还会引来什么?想象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五自然段简略地记叙了芳芳别具一格的风筝,可想象芳芳会想些什么?她想好了没有?

最后一自然段可结合“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这句和全文在脑海中浮现孩子们放风筝的画面,闭目想象空中的“风筝图”,体会空中的热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思考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三、个性朗读(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

1、分小组朗读,比赛朗读。

2、展示性朗读。

四、拓展: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

板书设计:

2、风筝

我的理想:海军——两根飘带样的风筝

强强的理想:飞行员——驾驶舱样的风筝 越飞越高

薇薇的理想:昆虫学家——蝴

蝶样的风筝 越飞越远

大喜的理想:建筑大师——瓦片形的风筝

根子的理想:音乐家——竖琴风筝

篇二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情感目标: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几个孩子放风筝的情景,点击后,画面出现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ppT课件:(1)本课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词。(2)宋代寇准的诗《纸鸢》: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3)明朝徐渭的诗《风鸢图》: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

3.借助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风筝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

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来源。

4.交流资料,展示查阅能力。教师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

(一)整体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二)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2)“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

(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3)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

(4)展示朗读。

(三)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翩翩飞舞”。

3.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4.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

5.展示性朗读。

6.拓展。

(1)复习《村居》:看到这些孩子放风筝的高兴劲儿,大家都会想到一首诗──《村居》,还记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人写的吗?

出示课件,引导读背:《村居》清高鼎草长驾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村居》描写的是春天放风筝的情景,明朝还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描写春天放风筝的诗歌,要不要读读?

出示课件,引导诵读:

风鸢图

明徐渭

柳条捷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

(3)我们这篇课文写的是秋天放风筝的情景,可能很多同学想读读描写秋天放风筝的诗歌。宋朝有个诗人寇准就写了一首描写秋天放风筝的诗,大家想不想读读?

出示课件,引导诵读:

纸鸢

宋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4)下课后,老师会把这两首诗抄写给大家,愿意背诵的同学

(四)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2.理解“垂头丧气”:老师告诉大家,“垂头”就是低着头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3.相机指导认记“丧”字。

4.请学生先谈谈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课文,再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5.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

四、识字写字。(略)

小结:

这篇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境。文章语言朴实。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片、舱”等9个生字。学会“得、扯”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的“风筝”象征着小朋友们各自的理想。

4、说出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感悟“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2、生小组交流讨论。

3、反馈。

4、师:有一群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喜欢,你们想看看他们都放了那些风筝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读几遍。

2、与同桌一起读,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做出评价(生生互评);

4、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找出小朋友们放了哪些风筝(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反馈交流结果。(从哪儿读到的)

四、课后思考

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一、 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逐段读文,边读边思考: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2、反馈。(读出文中的相关句子。)

3、小组合作制作表格:谁放了什么风筝,理想是什么?

4、班内交流。

一点通教学网

二、表演读

各小组编排朗诵,比赛

三、交流

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

四、学写生字

识字跟读、识字交流、书写临摹,适时评价。

板书:

2、风筝

姓名

风筝

理想

三年级上册语文《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雏”,积累词语若干个。
2、学习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理解题意“信”。
1 激趣:你曾经给谁写过信,你曾经收到过谁的信?
2 交流信的内容。(自愿)
我曾经收到过____的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曾经给写过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了解信的作用:信是用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二、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 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同桌互读课文。
3 说说课文大意:
“我”学会了______,想写______信,替______写、替______写、替______写,……也想给______写,通过写信,让大家的心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文,学习语言。
学习第一节。
1、朗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归纳:写信是感情的交流,写信就是用笔和纸,用手写心里想告诉别人的事情和话语。
3 感情朗读。
学习第二至五节。
1 自读思考:这些诗节分别写“我”替谁给谁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你能把信的内容说具体吗?
2 师生交流,投影显示相应的情境。
(1)教师示范:
“我”替雏鸟给妈妈写信,信中说:夕阳西下,天色近黄昏,盼您快回巢。我们肚子饿得咕咕叫,您快把虫儿带回家,快把我们喂个饱。
(交流中教学“雏”字。)
(2)学生尝试:(由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诗节,尝试把信的内容说具体;随机理解诗句中的部分词语。)
“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大海给小船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云给他的伙伴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树给他的朋友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二至五节。(看图配乐)
学习第六小节。
自由朗读第六节,思考:你是怎样理解“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的意思?
四、读诗总结,学习创作。
诗歌创作:“我们来当小诗人”。
要求:以信的内容为题材,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将课前收集的代表性信件展示出来),进行诗歌创作,评选出我们中间的小诗人。
【课后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筝


这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筝》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一文,希望“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