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幼儿园小托班数学教案 > 导航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在哪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幼儿园小托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在哪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若老师能写出高水平的教案课件,相信课堂教学氛围会非常浓郁。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是好课件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在哪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这样的内容,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看猴子去。

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1、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2、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3、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

1、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2、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三、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fwr816.cOM展读推荐

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评价《小猴在哪里》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看猴子去。

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1、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2、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3、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

1、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2、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三、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复习7的加减


小编为网友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复习7的加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组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应按幼儿的数学水平,分组,内容有新、有旧,难度有深有浅,教师须重点指导,兼顾全体幼儿。

课题生成:
我们在长期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好自方法,但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幼儿的发展水平的情况下,进行统一的集体活动,最多只能得到“一刀切”的发展结果。因此,分组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活动方法。

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我们将幼儿分成五组,其难易程度目的是由浅人深地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其中有针对幼儿观赏人手的,有针对幼儿动手能力人手的等。在活动中,为智力程度不同的幼儿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活动目标:
1、复习“7”的加减及组成,能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能够通过实物列出加减算式,并能通过算式口编相关应用题
2、发展幼儿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儿分组活动的常规。

活动准备:
磁性黑板一块,贴磁螃蟹卡片,贴磁数字,加减符号等业单,幼儿用笔。 幼儿会出示l+1的手势。

活动过程:
1、复习“7”的组成:游戏“手势出数”。
教师:“老师的手出的数字,要和你的手出的数字合起来看谁出的又快又好。”(这一游戏中,幼儿既动脑又动手。而且会因他们的手势,孩子们也非常喜欢。随着老师的手势越来越快一孩子子们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2、看图讲述“7”的加减法。
(1)教师:“这里有一幅很漂亮的图画,请你看了以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幼儿:“我看到河里有5只螃蟹,又来了2只螃蟹,现在是7只螃蟹。”教师:“你是把2只螃蟹看作是爬过来和河里的螃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你真棒,有谁和他看的不一样呢?”幼儿:“河里有7只螃蟹,爬走了2只,还有5只螃蟹。”
师:“你是把这2只看作是爬走了,对吗?你们真聪明。”(在这一节中,有一个幼儿直接说出了算式,这是他和别人想的不同地方。虽然我并不是让他说出这个,但是这样回答也不能算错。

(2)教师:“谁会把刚才说的用符号表示出来呢?”
①5+2=7教师:“如果我把5和2的位置换一下,还是不是等于7呢?”“为什么还是等于7呢?”幼儿:“因为5和2中间是加号,这是一道加法题,加号两边的数字能互换。”
②7—2=5 教师:“这个算式中7和2的位置能不能互换呢?”“为什么?”幼儿:“因为这是一道减法题,减号两边的数!不能互换。”
③教师:“谁可以看着黑板上的两个算式,编出一个故事呢?用螃蟹,要用别的东西。”幼儿:“一棵桃树上结了5个桃子,后结了2个,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桃子呢?”幼儿:“草地上有2只小兔在吃草,后来又来了5只小兔,现在草地上共有几只小兔呢?”

要求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并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分组活动:
1、教师讲解每组作业单的操作方法,和进行活动时的规则。
(1)作业单填写完毕后,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2)不要等在别人的座位旁边。
(3)把作业单填写满了之后,才可以离开座位。

2、幼儿操作,对各组提出操作要求。
第一组:填苹果单。 第一组是根据实物图中的个别特征,如颜色、叶子、大小等来进行操作的,本组的难点是让幼儿明白,看虚线上的图案,填虚线下的空。不能上下一块数。由于这张作业单是新设计的,孩子们应喜欢填。
第二组:填色作业单。 本组是复习组。作业单的形式从前见过,幼儿在操作时应很少出错。
第三组:串珠作业单。 本组是让幼儿红绿两种颜色的珠子穿制珠链。每串链子都只能有7颗珠子。孩子们在操作时,总想把珠链穿的更漂亮。所以总是一颗红一颗绿,这样一来在作业单上体现的总是“3”、“4”的组合。
第四组、第五组看图填作业单。
前面三组可以说都是为了复习而设置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四、五组的操作要求相对而言很高。既需要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又要看清作业单上的加减符号在变化中。

3、讲评。
(1)分组讲评,检查幼儿的作业单,表扬做得对的幼儿。
(2)重点讲评第四、第五组。这两组的幼儿,要让幼儿讲出他们自己是如何找出计算题的,给他们充分的空间。
4、给做得快又好的和懂得遵守活动规则的孩子发给五角星。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通过实物演示和实际操作,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看着实物图和算式口述相应的应用题。由于本次活动中的大部分的空间是让幼儿自由活动,自主选择其感兴趣的小组进行操作,扩大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并通过各组的活动和约习,使幼儿既熟悉了“7”的加减,又发展了幼儿的各种能力。

专家点评:
在幼儿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分组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但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应按幼儿的数学水平分组。起初,可由教师为幼儿分组。
当幼儿熟悉了分组活动的形式后,应逐步引导幼儿自己决定到哪一组活动;当幼儿完成了第一次选择的小组活动内容后,可自由地到其他组活动。
2、教师对每一组应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几组活动的内容难易程度应不同,以照顾不同水平的幼儿。
3、应设一个组为新内容,且教师重点指导和点评。但也不应忽视对其他小组的指导和评价。
该课题设计分组合理,要求明确,指导恰当,是一次较成功的数学活动。

反思与讨论:
本课题设计者分组操作的设计你赞同吗?谈谈你的看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小猴请客


这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小猴请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

活动目标
1、操作中发现物体不同的组合方法,发展幼儿的初步推理能力。
2、感知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1、动物头饰小猴、小松鼠各一张。
2、每组一个小筐,每人10颗纸糖。
3、3个果冻壳、4张糖纸、5个饼干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猴。
1.教师:小猴弟弟过生日,要请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许多糖果。
为了让每个朋友都可以吃到,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一个或者两个糖果。
朋友来了,小猴真开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没有搞清楚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
它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小客人在废物筐中剩下10张糖纸。
2.提问:客人一共吃了几个糖果?
3.帮小猴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来了几位小动物?请小朋友想想?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一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5.如果客人每人吃两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6.如果每个客人可以吃一个糖果也可以两个糖果,那来了多少个客人?
7.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每人拿10颗纸糖,算一算来了几个客人?
8.比较三种分法,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二、再次出示图片

1.现在小松鼠也要请客了。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两个或者三个食品,直到客人都走了,
小松鼠也不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它发现废物箱里有3个果冻壳、4张糖纸、5个饼干袋。

2.现在请小朋友猜猜看来了多少客人?
3.客人一共吃了几个食品?我们一起来数数?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两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教师操作。
5.如果每个客人都吃三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我们也来算算,请幼儿操作。

6.现在请小朋友想想还有 没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个客人有的吃两样有的吃三样食品的话,
那来了几个客人呢?现在请小朋友动动脑,算一算。请幼儿上前操作。

7.请小朋友比较一下,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三、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帮小猴和小松鼠解决了难题,他们都夸小朋友聪明,下次有困难还请你们来帮忙,
如果小朋友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算。

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数学)


一、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二、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三、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四、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五、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复习7的加减


这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复习7的加减》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分组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应按幼儿的数学水平,分组,内容有新、有旧,难度有深有浅,教师须重点指导,兼顾全体幼儿。

课题生成:
我们在长期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好自方法,但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幼儿的发展水平的情况下,进行统一的集体活动,最多只能得到“一刀切”的发展结果。因此,分组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活动方法。

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我们将幼儿分成五组,其难易程度目的是由浅人深地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其中有针对幼儿观赏人手的,有针对幼儿动手能力人手的等。在活动中,为智力程度不同的幼儿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活动目标:
1、复习“7”的加减及组成,能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能够通过实物列出加减算式,并能通过算式口编相关应用题
2、发展幼儿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儿分组活动的常规。

活动准备:
磁性黑板一块,贴磁螃蟹卡片,贴磁数字,加减符号等业单,幼儿用笔。 幼儿会出示l+1的手势。

活动过程:
1、复习“7”的组成:游戏“手势出数”。
教师:“老师的手出的数字,要和你的手出的数字合起来看谁出的又快又好。”(这一游戏中,幼儿既动脑又动手。而且会因他们的手势,孩子们也非常喜欢。随着老师的手势越来越快一孩子子们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2、看图讲述“7”的加减法。
(1)教师:“这里有一幅很漂亮的图画,请你看了以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幼儿:“我看到河里有5只螃蟹,又来了2只螃蟹,现在是7只螃蟹。”教师:“你是把2只螃蟹看作是爬过来和河里的螃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你真棒,有谁和他看的不一样呢?”幼儿:“河里有7只螃蟹,爬走了2只,还有5只螃蟹。”
师:“你是把这2只看作是爬走了,对吗?你们真聪明。”(在这一节中,有一个幼儿直接说出了算式,这是他和别人想的不同地方。虽然我并不是让他说出这个,但是这样回答也不能算错。

(2)教师:“谁会把刚才说的用符号表示出来呢?”
①5+2=7教师:“如果我把5和2的位置换一下,还是不是等于7呢?”“为什么还是等于7呢?”幼儿:“因为5和2中间是加号,这是一道加法题,加号两边的数字能互换。”
②7—2=5 教师:“这个算式中7和2的位置能不能互换呢?”“为什么?”幼儿:“因为这是一道减法题,减号两边的数!不能互换。”
③教师:“谁可以看着黑板上的两个算式,编出一个故事呢?用螃蟹,要用别的东西。”幼儿:“一棵桃树上结了5个桃子,后结了2个,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桃子呢?”幼儿:“草地上有2只小兔在吃草,后来又来了5只小兔,现在草地上共有几只小兔呢?”

要求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并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分组活动:
1、教师讲解每组作业单的操作方法,和进行活动时的规则。
(1)作业单填写完毕后,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2)不要等在别人的座位旁边。
(3)把作业单填写满了之后,才可以离开座位。

2、幼儿操作,对各组提出操作要求。
第一组:填苹果单。 第一组是根据实物图中的个别特征,如颜色、叶子、大小等来进行操作的,本组的难点是让幼儿明白,看虚线上的图案,填虚线下的空。不能上下一块数。由于这张作业单是新设计的,孩子们应喜欢填。
第二组:填色作业单。 本组是复习组。作业单的形式从前见过,幼儿在操作时应很少出错。
第三组:串珠作业单。 本组是让幼儿红绿两种颜色的珠子穿制珠链。每串链子都只能有7颗珠子。孩子们在操作时,总想把珠链穿的更漂亮。所以总是一颗红一颗绿,这样一来在作业单上体现的总是“3”、“4”的组合。
第四组、第五组看图填作业单。
前面三组可以说都是为了复习而设置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四、五组的操作要求相对而言很高。既需要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又要看清作业单上的加减符号在变化中。

3、讲评。
(1)分组讲评,检查幼儿的作业单,表扬做得对的幼儿。
(2)重点讲评第四、第五组。这两组的幼儿,要让幼儿讲出他们自己是如何找出计算题的,给他们充分的空间。
4、给做得快又好的和懂得遵守活动规则的孩子发给五角星。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通过实物演示和实际操作,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看着实物图和算式口述相应的应用题。由于本次活动中的大部分的空间是让幼儿自由活动,自主选择其感兴趣的小组进行操作,扩大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并通过各组的活动和约习,使幼儿既熟悉了“7”的加减,又发展了幼儿的各种能力。

专家点评:
在幼儿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分组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但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应按幼儿的数学水平分组。起初,可由教师为幼儿分组。
当幼儿熟悉了分组活动的形式后,应逐步引导幼儿自己决定到哪一组活动;当幼儿完成了第一次选择的小组活动内容后,可自由地到其他组活动。
2、教师对每一组应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几组活动的内容难易程度应不同,以照顾不同水平的幼儿。
3、应设一个组为新内容,且教师重点指导和点评。但也不应忽视对其他小组的指导和评价。
该课题设计分组合理,要求明确,指导恰当,是一次较成功的数学活动。

反思与讨论:
本课题设计者分组操作的设计你赞同吗?谈谈你的看法。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在哪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一文,希望“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在哪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幼儿园小托班数学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