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高中音乐优秀教案流行风 > 导航 > 人音版高中音乐《流行风》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优秀教案流行风

人音版高中音乐《流行风》教学设计。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只有写好课前需要的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你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人音版高中音乐《流行风》教学设计,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教学目标】


1、聆听《思念》、《懂你》及《好汉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题材、体裁及音乐风格,通过鉴赏和比较了解和区分通俗歌曲和艺术歌曲、民间歌曲的不同风格和特征。


2、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了解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能够有表情、轻松自如地进行演绎,形成自信的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思念》《懂你》《好汉歌》


【教学理念】


我在设计“流行风”这一课时,力图通过用聆听、对比、分析、探讨、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演唱方法和风格特征,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四个基本理念,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三种类型歌曲的聆听对比与演唱,研究各自的不同风格结构与特点,挖掘歌曲的内涵。


【教学难点】


让学生积极理解、参与、体验,表现“流行风”。


【教学教具】


多媒体、钢琴、音乐影视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设问讨论导入


(情景创设:从学生熟知的音乐开始,由课前音乐《月亮之上》做文章。)


问: 对流行歌曲的看法。


说: 流行歌曲的特点。


〔此时学生说的一定很浅薄且良莠不分,对此引出下文,“刮”起课堂“流行风”。〕


二、感受体验与认知


1.精选代表性流行歌曲(聆听、感受与体验)


①《思念》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这首歌开始,歌坛上刮起流行风,歌曲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思念惆怅之情。


②《懂你》表达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把目光和歌声投向母亲,反映整个社会对道德、亲情、文明的再度呼唤,之所以流行,还在于歌词的感人和歌曲独有的魅力。


③《好汉歌》在港台流行歌曲盛行时产生,一改当时流行歌曲甜、缠、悲之风格,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正是该歌曲流行的原因。曲调取自河南民歌素材,歌曲粗犷、豪放,生动表现“梁山好汉们”的豪爽不羁、讲义气的性格。


2.欣赏教学:在欣赏中发现歌曲结构、理解歌曲特点,挖掘歌曲内涵,分别从不同侧重点进行。(认知)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对流行音乐并不陌生,可是大家是否注意过,在形形色色的流行音乐中,存在着演唱方法特点各异的现象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鉴赏几首歌曲,具体来感受和体验其演唱风格。


①《思念》中让学生认识歌曲结构。通过分析歌曲结构(A+B),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通俗歌曲写法,即“开始低吟,继而高唱,在延长的高音上结束。”(深入浅出)


②《懂你》侧重流行歌曲中的教育思想。借用余光中“乡愁是一座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该歌曲凄楚的韵味,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设计意图】 用两首演唱风格各异的曲子让学生分辨,既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为本课欣赏教学做铺垫。


③《好汉歌》中让学生理解流行歌曲的特点。抓住大跳音程的运用在该歌曲中得到很充分的体现,让学生明白流行歌曲中的动感成因,请学生说出其演唱风格与前两首有何不同。


[答后提示:提示刘欢成功地应用民族唱法表现了“梁山好汉”粗犷、豪爽不羁、讲义气的性格。此曲的音乐素材来自河南民歌,所以演唱风格与前两首歌曲截然不同。]


【设计意图】 高中新课标指出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这一环节通过聆听三首不同内容、不同情绪、不同演唱风格等等的歌曲,目的在于其一是让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其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活动作铺垫。


3.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分辨好歌。


当今流行歌曲可谓异军突起,数量众多,良莠不全。


问:怎样的流行歌曲才算是一首好歌?


【设计意图】 这正对应了导课中学生对流行歌曲迷茫性的解释,学生听完本课,自然会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地听”正是我要告诉他们的。


4.课堂探讨


通俗歌曲和艺术歌曲、民间歌曲有哪些不同的风格特点?


通俗歌曲口语化、生活化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易记易唱,音域较窄,节奏富有变化;主要以富有激情和即兴的表演方式,注重与观众交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随和的气氛。艺术歌曲诗歌为主,艺术性强,不便传唱;音域较宽,有较高的演唱技巧,音色圆润,咬字吐字清晰;注重作品的时代性。民间歌曲即兴化、生活化、质朴明了;具有民间性、平民性、地方性、民族性,重在韵味;强调情绪的表达和感情的抒发。


【设计意图】 通过在课堂中的探讨,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作用,既可检验他们对课堂学习环节的掌握程度,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体验和参与活动。


三、拓展与创造


请学生用各自喜欢的表达方式演绎心目中的“流行”音乐情结,可每组选派代表上演pK赛或指定学生熟知的流行音乐让他们同台竞技,如表演唱、街舞、演奏等等。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表现要求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现、创造和倾听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该形式,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使他们在富于个性的表演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演奏、舞蹈等表演技能。通过实践,增强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四、课堂小结


概括流行音乐特点,简言本课收获。(略)


五、课下作业


学唱几首流行歌曲,体会风格特点。

fwR816.CoM阅读延伸

人音版高中音乐《爵士乐》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


名师工作室成员威海三中 王丽丽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音乐鉴赏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欣赏为主,讲授为辅来感受体验两首爵士乐《南部之子》和《不知为何》。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去了解爵士乐的兴趣和愿望,简单了解爵士乐的起源和发展史,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爵士乐的节奏特点。


《南部之子》,乐曲速度较快,体现一种愉悦的心情,并运用大量的切分节奏,是一种带有幽默,欢快,活泼情绪的舞蹈音乐。演奏乐器为小号,钢琴,爵士鼓,主奏乐器为小号。作者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被称为“爵士乐之父”。


《不知为何》乐曲速度徐缓,乐曲弥漫着淡淡的忧郁和哀愁,色彩沉郁。演奏乐器为吉他,钢琴,架子鼓等。演唱者诺拉?琼斯,被誉为“爵士公主”。


课程目标:1.通过对比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并了解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


2.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乐的音乐特点及相关爵士音乐的知识。


3.由于某些历史与社会的原因,正确引导学生对爵士乐的审美标准,探索爵士乐对当代音乐的影响。


教学重点: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爵士音乐的风格特征,并介绍有关爵士乐的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基本把握爵士乐的节奏特点,结合做一做模仿爵士乐的节奏练习。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对比欣赏:民歌《茉莉花》 爵士乐《茉莉花》


请学生说出两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讨论对此类音乐风格有何理解,引出课题——爵士乐。


二、新授


1.学生通过欣赏,结合自己对爵士乐的最初印象,讨论爵士乐的基本风格,了解爵士乐队的基本构成。(展示爵士乐队演奏照片,认识乐器)


教师补充(幻灯片)爵士乐产生的时间,源头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2. 感受、体验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的音乐特点


(1)通过欣赏布鲁斯音乐片段,请学生总结音乐特点:忧郁、悲伤、变化音多、节奏复杂、难掌握。


教师补充:(幻灯片)布鲁斯(又译蓝调)意为在感情上悲伤、忧郁的意思。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在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产生于19世纪末,由非洲被贩卖至美国南部庄园中做奴隶的黑人所哼唱的劳动歌曲、灵歌和田间号子结合而成。


板书布鲁斯音阶:将主调音阶(1 2 3 4 5 6 7 1)的(3 5 7)级音降低半音,在音效上给人以苦乐参半,多愁善感的听觉冲击。(钢琴演奏布鲁斯音阶,从音响上让学生感受其效果)


(2)通过欣赏拉格泰姆音乐片段,请学生总结音乐特点:适合跳舞的舞曲音乐,节奏欢快。


教师补充:(幻灯片)拉格泰姆美国流行音乐形式之一。产生于1900年前后美国经济十分繁荣时期。从南部和中西部来的乐师,维持生计,就利用小吃店、咖啡馆、酒吧等各种公共场所的钢琴弹奏供宾客娱乐的钢琴曲。这种音乐只注重节奏变化而不注重旋律、情绪欢快而别具一格的钢琴音乐称为拉格泰姆,意思是令人发笑的拍子。


互动:请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打拍子,让学生感受爵士乐的节奏特点——重拍后移,初步感受爵士乐的节奏特点。


(3)了解爵士乐的即兴性


爵士乐带有很强的即兴性,早期的黑人爵士乐师多不识谱,演奏时只是凭着灵感,对熟悉的曲调自由地进行变化演奏。


(4)总结爵士乐的特点:节奏多变,多用切分音


布鲁斯音阶,奇异感觉


即兴表演


3.欣赏“爵士乐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代表作《南部之子》


思考:1.早期爵士乐的演奏风格?(情绪特点和演唱风格)


2.仔细聆听演奏中使用的乐器?(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

教师总结:乐曲速度较快,体现一种愉悦的心情,并运用大量的切分节奏,是一种带有幽默,欢快,活泼情绪的舞蹈音乐。演奏乐器为小号,钢琴,爵士鼓,主奏乐器为小号。作者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被称为“爵士乐之父”。


互动:节奏练习,两声部节奏练习(出示谱例),进一步体验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加深学生对爵士乐风格特征的印象。


对比欣赏:“爵士公主”之称的诺拉?琼斯演唱的《不知为何》


思考:1.通过对之前歌曲的欣赏,对比这首歌曲的风格?(速度和音乐情绪)


2.演奏中使用的乐器?


教师总结:乐曲速度徐缓,乐曲弥漫着淡淡的忧郁和哀愁,色彩沉郁。演奏乐器为吉他,钢琴,架子鼓等。演唱者诺拉?琼斯,被誉为“爵士公主”。


4.知识拓展:爵士乐的艺术价值,格什温与《蓝色狂想曲》,请学生自己找一找这首钢琴和乐队中的“爵士的影子”。


5.讨论: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播放歌曲《夜来香》,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百老汇舞厅”“和平饭店”等,靡靡之音,其音乐演奏形式与歌曲创作都表现出国人对爵士乐的吸收与借鉴。)


爵士乐的现状?(步入开放的中国,爵士音乐已逐渐走进人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大众的喜爱,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渠道欣赏到不同风格的爵士乐)。


欣赏:《海底总动员》主题曲《飞越海洋》


推荐同学们课后搜集《海上钢琴师》和《出水芙蓉》的音乐欣赏,进一步了解爵士乐 。


三、小结:1.通过欣赏、讨论、练习基本掌握爵士乐的风格特征。


2.比较两首爵士乐作品,并通过欣赏辅助作品,从中对爵士乐的产生、发展等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并总结爵士乐的主要特点。


3.共同探讨了爵士乐对当代音乐的影响。


四、布置作业:课后认真欣赏老师推荐的两部音乐,留意身边还有哪些具有爵士乐风格的歌曲和乐曲?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这一章节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传统音乐。在非洲音乐中,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非洲音乐的灵魂。而非洲鼓在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乐队的灵魂。绝大多数情况下,非洲的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结合的。
《非洲赞歌》是一首加纳民歌,歌曲乐句短小, 曲调音域窄,类似于说白,伴有喊叫声。伴奏乐器是马林巴琴
《鼓舞》是由布隆迪圣鼓演奏,节奏鲜明而强烈,与舞蹈结合紧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视野。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感染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内涵及其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是: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具: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选用的教具是鼓、多媒体播放器、教学光盘、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感知、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法:
1、情境法:在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通过创设音画情境,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下,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加有助于学生了解非洲歌舞音乐。
2、采用感知、体验、实践、探究的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132.com欣赏教学法,并结合“情境法”,使学生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说学法
欣赏音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为此我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1、自主欣赏。通过自主聆听,感受音乐,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情感体验。学生通过丰富的音响资料,充分感受音乐形象,能用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
3、探索表现。鼓励学生参与创造表现,锻炼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及音乐想像力。
四、说教学程序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层层深入,欣赏感受;探索表现,积极创新;拓展延伸,审美升华;完美结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教师播放课件:电影片断《我是谁》。通过欣赏电影《我是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顺势引入新课,为新课学习做下良好的铺垫。
2、层层深入,欣赏感受。
首先,欣赏《非洲赞歌》
(1)、自主聆听,直观感受:
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非洲歌唱家卡拉巴罗比演唱的加纳民歌《非洲赞歌》,让同学们在欣赏中感受非洲音乐的特点(课件播放《非洲赞歌》音乐的音频视频)
欣赏完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2、理性展开、情感体验:
欣赏完后出示课件的乐谱讲解音乐特点。
教师示范演唱简谱,师生总结音乐特点:
特点: 乐句短小,反复演唱, 曲调音域窄,类似于说白,伴有喊叫声
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主奏乐器(讲解马林巴琴,并播放马林巴琴的简介图片音频)
(点击课件让学生们欣赏马林巴琴的音色)
第二,欣赏《鼓舞》
(1)、欣赏感受
我们来一起感受布隆迪圣鼓,看看这段音乐能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播放《鼓舞》音像。)
(2)、简介非洲鼓
非洲人偏爱打击乐器,尤其是鼓。鼓在非洲用途非常广泛,除了用于音乐、娱乐,还是部落民族的象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乐器也无法代替的。
通过欣赏,问同学们鼓舞有什么样的音乐特点,节奏鲜明强烈。在非洲音乐中,节奏占有重要地位,是非洲音乐的灵魂,他所独有的活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能深切的感受到他的震撼力。
在这首《鼓舞》里面除了有鼓的表演还有什么表演形式? 歌唱、舞蹈。舞蹈也是非洲黑人最古老最普遍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他的舞蹈动作简单,突出了头得甩动和胯部的旋转摆动。从这可以看出在非洲音乐里歌、鼓、舞是一个结合紧密的统一体。从而我们又总结出两个特点。
特点:节奏鲜明而强烈与舞蹈结合紧密。
通过让学生自主聆听乐曲,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感受点,积极的参与欣赏活动中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旋律、情绪、表现手段,总结非洲音乐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的体验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审美体验。
3、探索表现、积极创新。
出示非洲音乐的节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模仿,如:军鼓或用手敲击桌面、铅笔盒或拍手等方式进行模仿练习。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音乐,使学生处于一个载歌载舞非洲音乐的氛围中感受非洲鼓,使学生在探索表现中,亲身体验、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并达到创造美。
4、拓展延伸、审美升华。
联想非洲音乐对现实中的那些音乐有影响?
(1) 爵士乐
教师讲解为什么会对这些音乐影响?
(2)还有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的音乐也都从非洲音乐中获得了丰富营养和启示。
踢踏舞和中国现代鼓,并欣赏片断。(点击课件)
通过师生共同探讨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并让学生欣赏踢踏舞和中国现代鼓舞,拓展、升华了本课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5、 完美结课
(1)、师生共同总结非洲音乐的特点:
节奏鲜明而强烈,是非洲音乐的灵魂。音乐与舞蹈结合紧密。 歌舞中伴有叫喊叫,以抒发感情,增加音乐气氛。
打击乐器--鼓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2)、最后把黑人歌星---郝歌演唱的<非洲我美丽的家园>送给大家。
(教师根据时间以及歌曲的情绪,适时示意学生伴随着音乐走出教室,结束本课。)
师生共同总结非洲音乐的特点,并欣赏与本课相关的课外音乐。这样的结课,学生久久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高中音乐《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及教案
一、说大纲
我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是《非洲音乐》,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课堂中选择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并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听辨导入,欣赏与探讨,创编与表演,拓展与延伸四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节奏模仿、鼓乐模拟、旋律模唱、音乐情境创编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许多学生律动活动,如简单的非洲节奏模仿,非洲鼓乐的模拟,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本课的非洲音乐情境的创编与表演环节,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乐。让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课堂最后设计了非洲音乐与世界音乐的拓展学习部分,学生通过欣赏、思考与讨论,理解每一种民族音乐都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音乐也是如此。从而使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五、说教学过程(略)
六、说反思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与活跃,积极与投入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们高中音乐教师更应该在我们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尽可能合理的设计学生的律动及创编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堂氛围,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单一和枯燥。
高中音乐课教案
课 题:非洲歌舞音乐
课 型: 欣赏课
教学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高中音乐新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学习的本身是创造。
3、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合理的设计学生律动及创作活动,让鉴赏课不单一不枯燥,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
3、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
教具准备:鼓、课件、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音乐《绿色的非洲》片段。
2、讨 论:(1)、这段音乐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2)、谈一谈:心目中的非洲音乐。
设计意图:以听赏非洲黑人的鼓乐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走进非洲音乐。非洲音乐那丰富、多变的节奏;自然、古朴的旋律;清脆、重叠的鼓乐无不吸引着学生的欣赏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走进非洲音乐
(一)、非洲音乐---鼓
1、欣赏非洲歌舞音乐《非洲赞歌》片段
(1)、讨论: 这段音乐中最主要的伴奏乐器中什么?
(2)、认识非洲鼓:课件一:展示各种非洲鼓,了解非洲鼓的丰富的形状特点。
课件二:展示非洲鼓的各种演奏姿势和音响特点。非洲人持鼓的方式很多样,击鼓的手法也很多,从而奏出不同的音响和效果。
(3)完整欣赏《非洲赞歌》,学生任选一种敲鼓的动作与姿势跟随音乐的节奏模拟鼓声。
2、教师总结: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鼓在非洲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和用途。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者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在非洲,鼓既是音乐又是语言。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得上的。
设计意图: 通过听一听、看一看、动一动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非洲鼓的特点及简单的演奏手法。同时使学生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同时在非洲民族民间舞蹈中,学生还体验了非洲人民优美、古朴的舞姿;奇异的装扮和色彩,反复、呼应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舞强烈的音乐震撼力。
(二)、非洲音乐----节奏
1、欣赏非洲音乐《鼓舞》。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验节奏特点。
(1)、讨论:你能模仿出这段音乐中出现最多的几组节奏吗?。
(2)、请几位同学用鼓敲出音乐《鼓舞》的典型节奏。
(3)、教师总结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及典型的节奏型。并以课件展示节奏型。
2、节奏模仿:学习几组典型的非洲音乐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等体验活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认识和理解非洲音乐独特的魅力。
(三)、非洲音乐----神秘的宗教色彩
1、欣赏非洲歌舞《凯特舞》。
(1)、讨论:画面中人们歌与舞仅仅是为了娱乐吗?从这段歌舞中,你能体会出人们内心怎样的情感? (2)、讨论:在非洲,音乐除了娱乐,还具有哪些功能?
2、学生交流对非洲音乐社会性的理解,认识和理解非洲音乐神秘的宗教色彩。
3、学唱主题旋律。引导学生以一人领唱众人和的呼应歌唱形式,感受非洲音乐的歌唱特点体会非洲人民朴实无华、没有旋律的起伏,只有崇敬自然的反复音节的吟唱风格。
4、教师总结:音乐不仅仅有娱乐性,还有其社会性与宗教性,这一特点在非洲音乐中尤其突出。在非洲,人们认为音乐不仅能赞颂人,还可以赞颂神,不仅能驱魔祛病,还能通灵祭神。人们常常跳着奇异的舞蹈,哼唱着古朴的旋律共同进行部族的的情感交流与祭礼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非洲歌与舞的欣赏,使学生能理解非洲音乐神秘的宗教色彩,感受音乐摄人心魄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同时通过简单反复的旋律模唱,让学生体会非洲音乐的旋律特点。
(四)、非洲音乐----情境模拟
1、活动安排:把学生分成四小组。每一组分置二只鼓,让学生在5分钟内创编出心目中的非洲音乐和音乐场景,创编可以是非洲节奏的模拟,也可是非洲舞蹈的表演,还可以是非洲的生活情境的某一片段。要求:有鼓声。
2、创编表演:请每一组同学各自表演创编的非洲音乐,并请其他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表现了非洲音乐的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改变高中音乐课单一的欣赏与分析,开展学生的音乐创作与律动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学生的律动与创编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非洲音乐与世界音乐
(一)、非洲音乐与踢踏舞
1、欣赏踢踏舞片段。
2、讨论:这种舞蹈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它借鉴了非洲音乐的哪些特点?
3、介绍踢踏舞:上一世纪二十年代是非洲黑人奴隶把各自的民间舞蹈带到了美国这块移民大陆上,这些民间舞蹈逐步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踢踏舞。踢踏舞受黑人传统吉鼓节奏的影响,音乐节奏丰富多变、舞蹈带有很强的即兴性、自娱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二)、非洲音乐与爵士音乐。
1、欣赏爵士音乐《空虚布鲁斯》
2、请学生描述所了解的爵士音乐。3:讨论:爵士音乐与非洲音乐的共同特点。
(三)、课后探究:
1、除了踢踏舞和爵士音乐,你还了解哪些音乐形式受非洲音乐的影响?
2、新时代的非洲音乐:请学生用课余的时间了解新时代的非洲音乐延续了传统非洲音乐的哪些风格及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非洲音乐的文化价值,同时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尊重并热爱非洲音乐文化,开阔学生的欣赏视野。
四、小结部分
教师语:非洲音乐是最朴实无华,最真纯的音乐,其丰富多彩和变化多端的
节奏,是世界音乐的宝贵资源,人们常说,非洲是节奏的故乡,非洲音乐的节奏带给世界音乐许多灵感。让我们在非洲鼓精彩的表演中结束我们课堂中对非洲音乐的探索,我相信课后每一位同学都会对非洲音乐有更深的认识和探索。
背景音乐:非洲鼓乐《绿色的非洲》
 一. 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这不仅要完整地体现在新编的音乐教科书中,体现在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更要体现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 二.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为教会学生从美术的角度来欣赏音乐,把旋律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等与美术中的线条、颜色、形状、明暗等要素相结合,领会音乐与美术之间的共通点,达到艺术上的共鸣。同时,也为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的教学,做了铺垫。 《音乐与美术》说课稿
2、教学目标:
1)确立美术与音乐相通的教学理念。
2)创设音乐与美术相融合的教学情境。
3)用音乐与美术互动的教学方法。
3教学重点:
1)进一步体会不同乐器的音色及表现力。
2)能用线条表达出旋律的走向,旋律的起伏状态。
3)能够通过颜色加线条的方法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绪。
4)为名画配上合适的音乐,真正体会同类艺术作品的联系。
三.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乐器音色等要素,通过不同的线条、颜色、形状等美术手段来表现音乐,从而认识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四、说教法
1)视觉图象法:在平常的音乐教学中,“听”是放在第一位的,对乐器的辨别也是通过听觉。为了引导学生建立音乐与美术的联系,我通过鲜明的动物形象来表现不同的乐器。使得乐器音色,在表现形式上更具实体性。使本来抽象的 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
2)联想法:通过线条的形态表现,展现音乐旋律的走向。感受两者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想象力。
3)对比欣赏法:在辨别是否是同类绘画作品时,把不同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欣赏,并请他们从中找出同类的作品。主要是从色彩、表现技法、构图等方面进行对比,将绘画作品和音乐作品的特点挂起钩来,体会同类的艺术作品的共同特点。
4)讲授法:在为绘画作品分类时,要为学生适当讲解作品的背景、表现技法等专业知识。 在教学中还运用了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感性到理性等方法 。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意境,从线条、颜色、形状等美术手段上直观的“看”到音乐,体会音乐作品的情绪

高中音乐《通俗音乐》教案设计


教具:录音机、多媒体设备
教学目的:了解通俗音乐的几个大的类别,以及通俗音乐的概念和特征
重点难点:结合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通俗音乐的看法
一、导课。
1、通俗音乐(popular Music)——把不表现重大体裁和思想内容的作品称为轻音乐,习惯上人们把通俗易懂、情调轻松的音乐,例如小斯特劳斯的那些圆舞曲等归属这个名词之下,以后,爵士乐、摇滚乐团、轻歌剧情、迪斯科等层出不穷的群众性的歌舞形式愈来愈多,而这些音乐虽然带有自娱的色彩,但有时亦有针贬时事,抨击现实的作品,原先的轻音乐的概念很难把这些都涵盖进去,有一些媒介把这些都为流行音乐,但这样就混淆了深受群众热爱的古典与这些音乐的界线。现在,理论家们一般都用通俗音乐一词概括这些音乐现象。
二、授新课
1、布鲁斯
我们知道,布鲁斯即蓝调,在英文中是苦、忧郁的意思。虽然爵士乐包括黑人音乐、英国歌曲、法国舞蹈音乐等等,但布鲁斯是爵士乐的主要成分.布鲁斯产生的时间比爵士乐早,可能是综合了19世纪后半期黑人们演唱的田间号子。宗教歌曲<灵歌>和诉说的民谣演变而来的。布鲁斯的音乐特点,主要在于大调音阶上降第三级音和降第七级音,有时也降第五级音。这些降半音的音符有小调性的特征,而且唱到这些音时常常带有滑音。颤音,听起来哀声怨语,悲恸凄楚,感情十分丰富,所以也有人将布鲁斯译为“怨歌。当然,布鲁斯歌曲也有一些欢乐、愉悦的作品。布鲁斯的速度舒缓,节拍常为四二拍、四四拍,旋律多含切分节奏。布鲁斯的演唱风格很自由,同生活中的语言情绪结合很紧,假声、呻吟、哭泣、嘟囔都可以用来渲染烘托气氛。布鲁斯这种底层社会的气质,给以后早期爵士乐带来了同劳动人民生活、同黑人民间音乐紧密相连的特色
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空虚”布鲁斯。同时配合讲解:
2、通俗音乐
在通俗音乐的源起上,有的研究者认为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来源于西方,“一般主要指以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一些适合城市一般市民群众兴趣和爱好的音乐”(1)。这种观点也许与“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的提法来自于西方有关。应该承认,百年来西方政治、经济和军事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使本身有着多种属性规定的西方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开来。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伴随着西方音乐技术和理论的大量引进,各种各样的音乐思潮和诸如“音程”、“谱号”、“BLUES”、“pOp”之类的音乐名词术语也都逐渐被介绍到了中国。时至今日仍然不可否认的是,从某种角度来看,现代意义上的通俗音乐仿佛的确是一个西风东渐带来的舶来品。因为直到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在通俗音乐创作方面不论从艺术手法、制作技术还是运作模式上都在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因袭着西方的一些东西。但同样必须承认的是,这些都只能说明音乐实践本身的方法问题,并不能成为对通俗音乐的内涵和外延探讨可以完全用西方社会历史文化来解释的理由。即使在西方,用来解释通俗音乐或者流行音乐的“pOp”一词的内涵也是颇为复杂的,它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使用并不一致。法国学者亨利·斯科夫·托尔格在《流行音乐》一书里提到,“我们混用pOp_MUSIC和MUSIQUEpOp,不加区别:在法国,前一英文用语等同于后一法文用语;但在英国,尤其是在美国,通常的称呼只是ROCK(摇滚乐)”(2)。事实上,作为“音乐”概念范畴内的“通俗音乐”,它首先必然具有“音乐”的属性,然后才具有“通俗”的属性,而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音乐”并不是只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存在;同样,作为“音乐”形态之一的“通俗音乐”,也不是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发展起来后才在别的民族和国家里出现的。实际情况是,通俗音乐不只是在近现代才有,而是很早就已经存在,并且是在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里的客观存在,只不过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通俗音乐体现了通俗音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已。
欣赏《童年回忆》与《思念》,并请同学们在欣赏后发表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三、总结
通俗音乐是现在流传范围最广,最易于流传的音乐形式,但是通俗音乐的层次有高有低,请同学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欣赏其中的精品。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天山之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3、通过学习,增进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
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听赏法、讨论探究法等
课 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随着音乐表演新疆舞。
2、介绍新疆,了解新疆民俗。
二、教学新课
1、简介新疆民族风情。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歌为主。新疆各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
2、欣赏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1)介绍弦乐器的种类等(小提琴、 大提琴等) 2)初次聆听
①讲解乐曲是作曲家陈纲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小提琴曲,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②提出问题:
乐曲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乐曲的音乐结构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旋律怎样,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试着模唱音乐主题。
4)再次聆听,学生完整听赏。
5)谈谈你听后的感受。
3、欣赏 《在那银色月光下》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三段体。
3)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欣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1)聆听,认识库木孜这种民族乐器的音色。
2)介绍库木孜弹唱及叙事歌曲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
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样,这节课我们所欣赏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和关注我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

高中音乐《京剧》教案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室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3.教学方式: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示范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⑴听歌曲:《唱脸谱》 (出示课件)
[师]这首歌曲是关于我们的国粹--京剧的。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我国的戏曲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而我国的戏曲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了解多少呢?
⑵谈谈对京剧的认识。(学生讨论回答)
2.京剧艺术基础知识
(1)起源: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 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 :三庆班、 四喜班、 春公班和春班 。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
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微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
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 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发明,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
(2)角色的分类与脸谱:
“ 生、旦、 净、 丑 ” 是 什 么 ? 其 实 不 过 是 角 色 分 类。
“ 生 ” 是 男 性 正 面 角 色。
“ 旦 ” 是 女 性 正 面 角 色
“ 净 ” 是 性 格 鲜 明 的 男 性 配 角
“ 丑 ” 是 幽 默 滑 稽 或 反 面角 色。
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扮相等,只要演员一上场,你一望便知。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
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
红 脸 含 有 褒 义, 代 表 忠 勇 者。
黑 脸 为中 性, 代 表 猛 智 者 。
蓝 脸 和 绿 脸 也 为 中 性, 代 表 草 莽 英 雄 。
黄 脸 和 白 脸 含 贬 义, 代表 凶 诈 者 。
金 脸 和 银 脸 是 神 秘, 代 表 神 妖。
(课件里分别有不同的脸谱。以便学生认识,和区分)
(3)京剧的音乐
声腔:唱腔和伴奏统称声腔。以板式变化为主,又因不同行当形成生腔和旦腔。
念白:“念”指人物吟诵诗句,富有节奏韵律感,音乐性较强;“白”指人物之间的对话。分韵白和京白。
(练习对话片段 男:哥哥,哥哥……
女:兄弟,你哥哥出去做买卖去了,叫你等他一会儿。
男,哦,等他一等。
女:是。)
打击乐:通过打击乐器有节奏的击打,掌握全场演出的节奏,人物情绪和唱腔的演唱。
京剧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
曲牌音乐:京剧乐队中的管弦乐器,除担任唱腔
的伴奏外,还演奏各种纯乐器曲牌,作为
剧中的过场音乐和配合哑剧式的表演,曲牌多从昆曲中借用。
如:“京胡曲牌”“唢呐曲牌”“笛子曲牌”。
做: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看喂鸡片段,让学生模仿)
打:传统武术和跌打技艺的结合(讲述盖叫天事迹)
3.京剧欣赏与学习
欣赏《铡美案》选段
剧情简介:陈世美得中状元,招为驸马后不认前妻秦香莲母子,反差韩琦于土地庙杀害。韩不忍,遂放其逃走后自刎。香莲愤之,拦轿喊冤。包拯出面,良言相劝陈世美,无果。包拯伸张正义,不顾皇亲势大,按律处陈世美以斩刑。
唱词:【西皮导板】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原板】尊一声驸马宫细听端的,可记得端午日朝贺天子,在朝房与驸马你相过了面皮,我相你眉长眉短有儿女,膀高膀低定有前妻,我劝你相认是正理,(白)驸马,祸到临头悔不及
欣赏此曲,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剧中的脸谱,人物以及音乐。
学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4.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京剧的一些基础知识,并欣赏和学习了京剧的音乐。希望大家能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并能够热爱这一中国的国粹。下课。

人音版小学音乐小螺号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螺号》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八册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课的的重点教唱歌曲。第四课共需三课时进行,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紧紧围绕《小螺号》。《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二、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具体内容包括:

1、感受、学唱歌曲。

2、处理、编词表演歌曲。

3、拓展歌曲,延伸教育。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有三个:

1、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能力目标:创新发展歌曲,启发引导学生能自己编词演唱,大胆参与,自信表演,展现创新火花。

3、情感目标:在歌曲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

1、能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2、激发学生编词创作的灵感。

3、渗透“爱”的情感教育。

五、教学难点

启发和引导学生能自信地编词和表演。

六、教学准备

CAI课件、多媒体教学光盘、钢琴、一串串制作的假鱼、小海螺等。

七、说教法

根据新课改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根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是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展开想象,大胆创新。我采用了感受铺垫法、启发引导法、比较法、发现法、激趣法、讨论法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互动,共同发展。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制作一套课件,不用粉笔板书。歌曲曲谱、乐谱知识中的符号、歌曲动画等全部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使学生感到形象、美观、直观、生动。

八、说学法

为了在学生中形成“我要学”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根据教师教法的确定,学生将在老师各种灵活方法引导下通过感受欣赏自然而迅速的学会歌曲唱法;通过探究、讨论、发现去主动学习;通过合作、想象去创新发展歌曲,并得到爱的情感教育。

九、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活动:课堂一开始,我要利用歌曲中的主要节奏,编成律动让学生模仿。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信心,感受学习快乐。

(二)、感受、学唱《小螺号》。

1、情景小故事导入。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相当棒,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奖励。请闭上眼睛听这是什么声音?(老师吹螺号)同学们听出来的吗?下面老师就要奖励大家一个爱吹小螺号的小朋友的故事,想听吗?这位小朋友名叫涛涛,他生活在大海边,是渔民的儿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阳,出海打鱼,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阳,满载而归。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乐!对于涛涛来说,的快乐是每天晚学后,来到大海边,欣赏着美丽的海边风景,深情地吹起小螺号,螺号声声换船归,盼望阿爸快快会!同学们听涛涛又吹响了嘀嘀嘀的《小螺号》。(放动画歌曲《小螺号》。)

2、反复欣赏范唱。

根据音乐新课改的理念要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中不自觉的就能学会歌曲。原因很简单我们学会一首歌曲大多都是听会的,并非是先学歌谱,再学歌词。新课程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因此我设计了三次欣赏动画歌曲,每次欣赏之前提出设问;如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的“景色”是怎样描绘的?3、出示歌谱。边看边听,然后回答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上的问题。

3、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寻找、发现上滑音出现了几次,并通过老师运用和不运用演唱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运用上滑音更能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学唱中引导学生寻找新的记号波音,并通过比较演唱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海滩的无际、美好的心情。

(3)老师伴奏,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1)根据学生素质和表现,即兴利用齐唱、对唱、领唱等等形式,进行各种歌曲演唱处理、表现。

(2)启发学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并运用正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渔家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全体学生到前面来自由发挥进行动作表演,教师给与激励。

(四)、拓展歌曲,创作表演。

1、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如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火车、汽车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等。请各小组堂论、创作的新歌词,并划分小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编歌词,展现创新能力。

2、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

3、老师出示为歌曲创作的第二段歌词:小螺号,嘀嘀嘀吹,阿爸听了架船归,小螺号,嘀嘀嘀吹,阿爸听了笑微微。小螺号,嘀嘀嘀吹,欢唱收获多,小螺号,嘀嘀嘀吹,欢迎阿爸凯旋归罗。甜甜的生活,暖暖的亲情,见到了亲人,笑开颜也。

4、师生各扮角色发唱不同的乐句,进行创新演唱歌曲。

5、创编表演亲情故事。可以老师扮演阿爸、一男孩扮演涛涛,一女孩围上围巾扮演阿妈,即兴发展表演亲情故事。比如面对满载而归的阿爸,涛涛怎样表现出喜悦,回到家里阿妈做了什么好的饭菜,备的什么好酒,一家人和和乐乐吃完饭后,涛涛是怎样给阿爸解乏的等等,在表演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剧情的发展,及时引出发展的话题,使表演有看点,又能达到自己预设的教育目的。

(五)、总结评价,延伸“爱”教育。最后,老师要给与学生充满激励的评价,并继续延伸“爱”的教育。可问学生,你们平日在家里怎么向爸爸妈妈表达爱心的?最后老师可以有感情地教育学生说:愿同学们个个都是爱心小天使,在学校、家庭、社会上处处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千万只手去帮助别人,同时你也会得到千万只手对你的帮助。希望同学们的爱心象阳光一样播撒到每一个角落,祝愿同学们人人都成为有爱心的公德小模范!同学们,再见!

人音版高一音乐《音乐要素》优秀教案


作者 许以远
年级:高一年级
执教:笋岗中学 许以远
教材分析: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的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 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 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 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 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 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 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 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 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 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 学唱歌曲《长城谣》
1、 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
2、 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 61 3·5 3211-----| | 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 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
3、 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

(四) 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
1、 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2、 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和“抗婚”两段乐曲片断,请学生作节奏的比较认识。教师可将两段乐曲的节奏的松紧,作反向调换试唱,学生再作比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节奏在音乐中作用的认识。
3、 教师小结:表现婉转、抒情、优美沉思的情感,节奏比较松,音的时值长一些,音与音连接较松驰。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节奏紧密,音值短的,音的连接紧凑。

(五) 教学总结
音乐要素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节奏结合和旋律的进行,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学习音乐要素,了解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手法,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并从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来源 笋岗中学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人音版高中音乐《流行风》教学设计”一文,希望“人音版高中音乐《流行风》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高中音乐优秀教案流行风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