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 导航 > 小学英语NS,Grade,3,Module,6微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英语NS Grade 3 Module 6微课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你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小学英语NS Grade 3 Module 6微课教学设计,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Module 6
Unit 1 I’ve got new shorts and new shoes.
Teaching Aims:(20161017 period1)
1. Students can recite the text and use them in real life
2.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as got and have got.
3. Can spell the new words
4. Students know when to use has got and when to use have got
Teaching Languages:
Vocabulary: have got careful has got wash pear peach
patterns: I’ve got a new kite. We’ve got a jigsaw puzzle.
Teaching Tools: Recorder Cards and CD
T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up
p25 song and then greatings
Step 2: Revision
play a missing tree game to review words in Module5
Step 3: presentation
1. ppT shows some clothing pictures and do a magic eye game
2. Let students guess the words and then read them
3. Then our new words
4. Show students the pictures and let them read. Read the new words in groups. Role play in boys and girls
5.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 one by one in pairs.
6. In pairs, the children take turns to point to the pictures and say the words.
Step 4: practice
1. put the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 then ask the students read the word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2. Show some pictures to the class and let them to guess their name.
3. Ask one student to say some subjects the other students do the actions.
Step 5: Consolidation
Review the new words again.
Module 6
Unit 1 I’ve got new shorts and new shoes.
Teaching Aims:(20161018 period2)
1. students can recite the text and use them in real life
2.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as got and have got.
3. Can spell the new words
4. Students know when to use has got and when to use have got
Teaching Language:
Vocabulary: have got careful has got wash pear peach
pattern: I’ve got a new kite. We’ve got a jigsaw puzzle.
Teaching Tools: Recorder Cards and CD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T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up
1. Great to each other.
2. Let the students say the vocabulary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2. The teacher does the actions and students guess what the word is.
Step 2: Revision
Replay the magic eye game. Let students review the words
Step 3: presentation ( Listen and say)
1. Show a picture than a boy gets a new word
2. Then introduce new sentence I’ve got….
3. play the CD pausing after each utterance for the children to point at the corresponding picture.
4. play the cassette again. This time pause for the class to repeat each utterance. Encourage the class to point to the pictures in their books.
5. Repeat this activity, asking inpidual students to repeat the utterances. Alternatively, p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Step 4: practice
1. The children make sentences in chorus, using “I’ve got …?” Then they make sentences by themselves. Ask some students to say out their sentences.
2. Get th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pairs. Then c heck up on some pairs.
Step 5: Consolidation
Get the class to read the school subjects together, make sure the students get the stress in the correct place.
Module 6
Unit 1 She’s got a pet cat.
Teaching Aims:(20161019 period3)
1. students can recite the text and use them in real life
2.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as got and have got.
3. Can spell the new words
4. Students know when to use has got and when to use have got
Teaching Language:
Vocabulary: have got careful has got wash pear peach
pattern: I’ve got a new kite. We’ve got a jigsaw puzzle.
She/he’s got a pet cat.
Teaching Tools: Recorder Cards CD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T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up
Review actions words. Hold up different action cards and ask the class What is it? The class responds.
Step 2: Revision
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nd recite it.
2. Act the text out.
Step 3: presentation
1. This activity reinforces and practices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of the new vocabulary.
2. play the cassette or say each word. The children point to the corresponding picture.
3. point to the pictures randomly. Say the words. The class repeats.
4. Ask inpiduals to say the words. Correct any pronunciation mistakes.
5. In pairs, the children take turns to point to the pictures and say the words.
Step 4: practice
1. Let the students role play the vedio.
2. Read the text for three times, the first tim e for reading, the second time for reading and reciting, the third time for reciting closing books.
3. T: She’s got …? S: ( point to .)
Explain that there is no right or wrong answer in this exercise as it depends on each student’s preference.
Step 5: Consolidation
Review the new words.
Module 6
Unit 2 She’s got a pet cat.
Teaching Aims:(20161020 period4)
. students can recite the text and use them in real life
2.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as got and have got.
3. Can spell the new words
4. Students know when to use has got and when to use have got
Vocabulary: have got careful has got wash pear peach
pattern: I’ve got a new kite. We’ve got a jigsaw puzzle.
She/he’s got a pet cat.
Teaching Tools: Recorder Cards CD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Teaching Steps:
Step 1: Revision
1. Great to each other.
2.Get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cards and say the new words.
3. Repeat the sentences from the last lesson. Encourage the children to perform the action of a jug tipping over as they say the words.
Step 2: presentation (Listen and repeat)
1. ppT shows the CD and let the students watch and say.
2. Game: let students choose one number and read the sentences belongs to the number.
3. Do the game and award the right students. Then let them repeat for times.
Step 3: practice
1. play the cassette or read the dialogue. The children listen and follow in their books.
2. play the cassette again , pausing after each utterance for the children to point at the corresponding picture.
3. play the cassette again. This time pause for the class to repeat each utterance. Encourage the class to point to the pictures in their books.
4. Repeat this activity, asking inpidual students to repeat the utterances. Alternatively, p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Step 4: Consolidation
Read the text times by times.
Module 6
Unit2 She’s got a pet cat.
(20161021 period5)
Review and do the testpapers.

fwR816.CoM阅读延伸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通过分析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可看出小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时间短,所以不适合长时间的学习,而微学习具有时间短、目标单一的特点,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所以,在进行微课设计时,要把目标与内容紧密相连,学习目标要单一、具体、明确,会使学习者产生聚焦的学习体验,从而看出微课与传统的整节课和现有的网络课程的不同,并结合其他研究者在微课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微课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如下三个原则:

一、微原则

“微”是微课的最显着的特征,也是区别与其它课程的最本质的特征,所以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微”原则。“微”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积小,即资源容量小,一般不超过几十兆,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只要有电脑或手持移动手机或ipad等,都可以在线播放,或可以灵活方便的下载下来保存到电脑或移动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和资源共享,这种便利性是微课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二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下适合使用,不管是在等候,还是在休息,学生就可以抽时间学习。三是指选题小,选取的内容是针对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是专题、实验活动等,进行充分讲解论述,加入适当的趣味性,更有利于提高微课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微课是为学习者服务的,所以衡量微课效果的指标是学习者的最终学习体验。在微课设计过程中,选择的课程内容和各项资源的组织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进行。在选择内容方面,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明确学习者需要的是什么,并且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那么在学习资源的组织上,要始终以学习者为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主体性,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

三、交互性原则

由记忆法则得知,人们对文字的记忆能力远远小于对图片的记忆。所以在设计微课过程中,从头到尾不能一直是纯文字的讲解,这跟我们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没什么两样,这样只会让学习者感觉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是很高。同时也有研究者阐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若课程内容以画面和词语组成一起呈现时,要比只有单一的语词呈现时,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更好,兴趣也比较浓厚。所以,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加入与其内容相符的图片等元素,以此增加了微课的生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建构新知识起关键作用的是“情境”,可以促使产生有意义的学习。通过与学习者的互动,使学习者从接受者渐变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习方式转变为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掌声


小学语文《掌声》
学校: 教师:
授课班级:三年级 科目:语文
时间: 地点:理C604
一、课题名称:《掌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①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3个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感受语文的魅力和朗读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①知道“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等词语的意思②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课文情感走向,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ppT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听课,林老师真是好紧张啊!同学们能不能用掌声鼓励鼓励我呀!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使老师充满了自信,那你得到别人给你的掌声,心情怎么样,会怎么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掌声》。
1、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注意“声”字上横长,下横短。
2、齐读课题。
3、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 师:哦,对呀,是谁在鼓掌?为谁而鼓掌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一看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阅读课文之前用ppT展示出读课文的要求)
师:我们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谁愿意来说一说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出“文静、小儿麻痹症,用“造句”强化学生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② 学习词语后,再请一位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进而引出“英子是个忧郁、自卑的女孩”。(板书 忧郁、自卑)
4、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通过朗读大家知道了这是一个忧郁的小姑娘,那忧郁是什么意思呢?(引出忧郁,并用“造句”强化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前面我们知道了英子是一个忧郁的小姑娘,那请思考这一段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文字)
师:谁愿意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这一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课堂小结
师:是什么令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六、板书设计:


29掌声
忧郁、自卑 —?— 开朗、自信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取舍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推敲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
【教材解析】
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一个字, 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 当韩愈弄清真相后, 与之一起思考, 并由韩愈敲定, 从此“推敲”一词因此而生,“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五年级学生基本能自己读懂。但课文所蕴含量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内涵以及“推敲”所体现的不同意蕴学生是难以体会的,需要教师在言语实践中去引导、揣摩。
点评
王永林老师对教材的解析既包括了“推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又揭示了故事的思想教育意义,更为可贵的是针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做了分析,点明了教学的重点。略显不足的是,没有关注到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没有从“让学生学会表达”的角度去思考。从故事的角度来讲,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交代得非常清楚;从叙述的角度来讲,用词准确生动。关注于此,也就是在关注学会学习,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
【目标预设】
1.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在推敲字词的妙用中学会推敲文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在推敲中学会推敲。
【教学设想】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言实践中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读中品味文本语言,在学习《推敲》中学会推敲,学会揣摩语言、锤炼文字,并训练思维,力求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点评
从“教学设想”中可以看到,王永林老师对于语言文字运用从思想上还是非常重视的,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也把“推敲字词”放到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就阅读而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在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也应该是基本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应该把“了解并且能够有条理地复述《推敲》这个故事”也列为教学目标,这样我们的教学才可以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小处着手。
当然,因为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推断关于生字词的教学目标是在第一课时达成的,其实,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像本课这样的课文,重点字词的理解更应该纳入阅读过程中,让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互相促进,有机整合,方显语文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教学过程】
一、动作引入“推”“敲”,初识推敲意蕴
1.板书课题,齐读。
2.“推”是一个动作,谁来做做看。如果你的面前有一扇关着的门,你会怎么敲?你看这位同学,他敲得很有礼貌。这两个动作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词语——“推敲”,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这个词语的意思?
3.出示: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推敲文字又叫斟酌文字。
4.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他既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推敲的意思理解是个难点,让学生从做动作中初步理解推与敲的本意。这也是为下文体会贾岛所做的动作作铺垫。而当把这两个字合到一起时,竟然会产生一个与本意相去甚远的意思,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解释这个词的句字,使学生对“推敲”的理解有了一个搭石。
点评
初看该环节,王永林老师的教学可谓“行云流水”:课题导入直截了当;用动作体验“推”“敲”二字,生动形象;揭示“推敲”的含义简单明快;导入故事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换种角度,学生对于课文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已经有了第一课时的学习,将第二课时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经有的认知前提下,那才是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的“以学定教”。也许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来板书课题《推敲》;让他们来回顾和复述这个故事;让他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是推敲”;让他们自己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和话题……
二、亲历推敲过程,认识推敲方法
1.这是一个历史小故事,故事哪几节讲贾岛“推敲”的经过呢?(三—七自然段)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七自然段,思考:关于用“推”字,还是用“敲”字,韩愈观点是什么?有几大理由?
韩愈认为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有三大理由:“敲”字可以说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敲”字可以衬托出月夜的宁静;“敲”字读起来比“推”字响亮。
3.韩愈思索了一会儿才明确用“敲”字更好,他在思索什么呢?谁来把韩愈的思索通过自言自语表现出来。
像这样反复比较、斟酌的过程就叫推敲。
4.同学们亲自实践,推一推,敲一敲,哪个动作更有礼貌?(韩愈是个读书人)哪个动作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推”和“敲”哪个字读起来更响亮些?
5.总结推敲字词方法。
再读一读韩愈的话,你觉得推敲字词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①要符合人物的身份。②要符合当时的生活情境。③要讲究音韵。
【设计意图】直击故事的高潮部分,通过自言自语的表演再现韩愈的心理活动,深入体会推敲的内涵。学生演说的过程就是言语实践的过程。顺其自然地对推敲字词方法的总结为下面利用文本学习“推敲”打下了基础。这也是没有逐节学习的原因。
点评
如王永林老师所言,该环节直奔“推敲”这一重点,通过动作体会,细读品味,明确“推敲”的涵义,这本身就是一个“推敲”的过程,只不过,故事中推敲的是用字用词;教学中推敲的则是韩愈的语言的层次性,是表达自己观点时的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该环节还有一个处理得比较“妙”的地方,那就是让学生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读出韩愈的思考。这既是对朗读的恰当指导,又渗透了一种学习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内容。
当然,对该部分处理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完善,因为这个语段是完整故事中的一部分,要充分考虑故事的情境,考虑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如果让学生“化身”为韩愈,让他用暗自思忖的方式来自言自语,用对贾岛谈话的方式来“说”(而不是读),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依托文本推敲,领会推敲内涵
1.我们知道了推敲的方法,请大家再读一读三—七节小节,你觉得哪个字或词用得特别好?
预设①:“闯”字用得好。符合人物情境,因为当时的贾岛非常投入。(指导朗读投入的语段,理解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
其次“闯”有闯祸的意思,结合文中行人、仪仗队的表现,贾岛的行为已经“冒犯”了大官。
第三符合人物的性格。补充故事:一年秋天,贾岛骑着毛驴经过长安大街,阵阵秋风吹得树上的黄叶纷纷飘零,贾岛诗兴大发,信口吟首:“落叶满长安。”又经过一番寻思,耸突然想到了很适合此句的上联“秋风吹渭水”,心中的喜悦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就在他是意洋洋之时,已闯入了当时正在京城当官的刘栖楚的仪仗队。结果贾岛被抓了起来,关了一个晚上。
可他却没有吸取教训,这次又闯进了仪仗队。是贾岛胆儿特别大吗?从这个“闯”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情境中,学生通过“闯”字在文中的意思、用法、意境的比较,感受到其用词的精妙,对贾岛思考时的全神贯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通过一个“闯”字,借助文本实践了推敲字词的方法。通过对词语的比较、推敲,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完成了三—七小节的学习。
预设②: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安静)。
宁静的程度比安静更“静”,更准确地写出了深夜的情境。
点评
如果说上一个环节是“授之以渔”的过程,这个环节则是让学生去“打渔”的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品读课文,去推敲文字,体现了从“知”到“行”、从“学”到“用”的层次性。而且,王永林老师做了预设,引领学生针对“闯”字再一次推敲。
关于这部分教学,我们应该思考一个“树木”和“森林”的问题。如果只把目光聚焦于“推敲”这个词语,这样的教学已经很不错。但是从阅读的整体性上去考虑,先关注第七自然段,再去研读前面的段落,是欠妥当的,这样“推敲”这个故事的完整性和条理性就被忽视了。
当这个故事被学生完整地把握以后,“推敲”这个词语的内涵被学生品读以后,如果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找出课文中用词精妙的地方,并加以推敲,应该是一个容易生成精彩的环节,课文中的“摸”“不知不觉”“闯”“斟酌”等等,都可以衍生出学生自己品味和推敲语言的精彩。
四、走近推敲诗人,感受推敲精神
1.历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再读文章的第一节: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写诗方面取得得了很大的成就,补充出示贾岛生平: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长于“五律”,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
2.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3.介绍他写的名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4.这是一个关于贾岛的千古佳话,如果让你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讲呢?
回顾故事情节,把握起因、经过、结果,练习复述。
【设计意图】本片断设计通过补充贾岛的生平介绍和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再现了历真实的贾岛,使学生对贾岛的认识更深入,并理解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只有经常推敲才能写出好文章。因这是一个历史小故事,了解故事的特点,练习讲故事是利用文本特点作出的言语实践。
点评
从推敲的故事到诗人贾岛,从《题李凝幽居》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从一次偶然的事件到一个必然的典范,让学生在认知上又有了一次提升。此处可以看到王永林老师的匠心。
承接我们前面的分析,此处教师安排了学生的复述,也印证了“教学目标”部分的缺失。另外,从阅读的整体性上来讲,复述故事的环节也应该前移至阅读课文的环节为好,像这样放在拓展延伸之后给人感觉不太顺畅。
五、走出文本推敲,拓展推敲深度
1.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为什么?(生交流)
2.请根据对画面的理解,完成诗句。
淡月( )梅花 轻风( )细柳
3.结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善于推敲的“苦吟诗人”贾岛,知道了如何推敲文字,通过推敲体会了语言文字的精妙,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习作中养成推敲的习惯,做一个关善于推敲的人。
【设计意图】学生对贾岛创作时的精益求精的态度有了充分的认识。对文本中的字词有了初步推敲实践,但还必须寻求这个典型的普遍意义,进一步感受古人创作的追求以及用字的精妙。而情境练习拓展了学生言语实践的深度,增强了学生对形象的感受,使学生的感悟力、创造力、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点评
该环节再次向外拓展,从贾岛拓展到其他人,从推敲的故事拓展到更多的经典案例,学生的认知也再一次得到提升。
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现在采取的方式是教师引领,是“告诉”。我们的教学还能不能更开放些,学生能不能更自主些?比如,考虑到是“第二课时”,考虑到学生是高年级,能不能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有关“推敲”的经典故事和案例,在课堂上讲述这些故事,分析这些案例?如果这样做,其实学生本身就是在进行“推敲”了,他们离学会推敲也就更近了一些。

总评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20余年的小学语文教研经历,我逐渐明晰了一些自己的认知:优秀课例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它可以让人模仿,而在于它是哲学意义上的“麻雀”,它可以我们发现规律,从而指导实践;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就是融入一个学术团队,视野开放,兼容并包。机缘巧合,受王旭平老师之约,得以领略王永林老师执教《推敲》一课的风采,并以一孔之见去评头论足。总的来说,该课教学设计有众多精妙之处,显出了永林老师的匠心所在。
一妙:重点突出——咬定青山不放松。
整个教学过程,王永林老师牢牢抓住了“推敲”这一核心,并紧紧围绕着这一核心去展开一系列教学环节,课堂节奏明快,干净利落。教师的教是目标明确的,学生的学是方向准确的,学生的得也是实实在在的。课随其人,可以想见,执教者也是一个性格爽快、不喜欢拖泥带水的老师,他的课堂教学是效率也是比较高的。在低效行为充斥课堂的当下,这样的教师和教学实属难得。
二妙:层层推进——曲径幽深见洞天。
王永林老师的教学设计颇具层次性,从“生活体验”“推”、“敲”到“文本故事”《推敲》,再到诗人贾岛的苦吟故事,到中国文坛推敲文字的经典案例,可谓层层推进,拾级而上,渐上层楼。单就“推敲”这一重点内容来说,从体验推敲的字面意思,了解《推敲》的这个故事,总结推敲的方法,把握推敲的内涵,感受推敲的精神,拓展推敲的深度,让学生在曲径通幽的经历中,一课一得,领略到推敲这一独特的洞天。
三妙:策略得当——为有源头活水来。
做做动作,切身体验“推”“敲”的动作;品词析句,总结归纳推敲的方法;补充人物故事,推进强化推敲的内涵;延展延伸,加深推敲的感悟……在众多的教学策略中,我们都感到很流畅,很舒服,很简约,很实用。这样的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这样开阔的视野,大气的手笔,应该源于永林老师的丰厚的积淀和对语文教学的深刻思考。

当然,对于优秀的教师,优秀的课例,我们也会有更多的期待。比如,我们期待这节课在关注推敲这一教学重点的时候,也要关注文本阅读的整体性;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也要努力促成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悟自得。衷心期待王永林老师有更多更好的优秀课例让我们分享!


【执教者】王永林,男,小学高级教师,盐城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高研班成员,先后获盐城市、苏州市、江苏省语文优课竞赛一等奖,近年来,有三十多篇教育、教学文章在《江苏教育》《小学教学设计》《山东教育》《湖南教育》《新疆教育》《师资建设》《青年教师》等刊物发表。
联系方式: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王永林
邮箱[email protected] QQ:13029018 电话:15895554099
邮编:215028
【点评者】张东兴,男,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小语会常务理事,沧州市小语会理事长,冀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编者,河北省优秀教研员。承担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著有论著《享受语文每一天》《换种视角来阅读》《作文快乐岛》,从事教研工作20余年,有多项教材、教辅、论文等教学成果发表、获奖。《作文快乐岛》一书荣获2012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
联系方式:河北省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东兴
邮箱:[email protected] QQ176297005 电话:15103275036
邮编:061001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英语NS Grade 3 Module 6微课教学设计”一文,希望“小学英语NS Grade 3 Module 6微课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