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 导航 > 小学音乐教案范文:草原上

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小学音乐教案范文:草原上。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备好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会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那些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小学音乐教案范文:草原上,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草原上》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草原上》
2、表演歌曲《草原上》
3、音乐知识:四分、二分音符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草原上》,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乐)
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 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 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mi sol la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 、5 、6”三个音。(学生唱)
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
(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 3 6 5 ― 6 2 5 ―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节奏入)
Ⅹ Ⅹ Ⅹ ―读一读 唱一唱 边拍手边读
4、 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草原上》的歌谱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贴得最正确。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fwr816.cOM展读推荐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美丽的草原》教案范文


小编小编整理了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美丽的草原》教案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课时
欣赏 《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听记:(简单的旋律)
1=F2/4
1 12┃(32 3)┃5653┃2 —┃
(2532)┃(12 3)┃2161┃5 -║
方法:A、师奏F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B、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C、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D、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E、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 XX┃XXX┃XXX XX┃X -║
(2)X?X XX┃XX X┃XXXX XX┃X -║
A、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1-4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
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 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
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XXX XX┃X -║
()X XX┃X X X║
()XXXX XX┃X  -║
方法: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结。
 第二课时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x疆哈萨克族风情
1、 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 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 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 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 介绍x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0 x 0 x 0 xx x x |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1、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 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 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 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 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 老师出示图谱 ○ ○
2、 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 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 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 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美丽的草原》教案


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

1、欣赏《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听记:(简单的旋律)

1=F2/4

1 12┃(32 3)┃5653┃2 —┃

(2532)┃(12 3)┃2161┃5 -║

方法:A、师奏F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B、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C、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D、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E、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 XX┃XXX┃XXX XX┃X -║

(2)XX XX┃XX X┃XXXX XX┃X -║

A、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1-4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

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 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

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 )XXX XX┃X -║

( )X XX┃X X X║

( )XXXXXX┃X -║

方法: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结。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

1、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0x0x0xxxx|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1、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老师出示图谱○○

2、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四、总结。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草原小牧民》


一、活动目标
1、能感受和表现大草原美丽的风光。
2、感受优美恬静和快乐奔放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能与诗歌中草原的不同风景匹配。
3、能通过文学活动和美术作品来感知音乐,大胆创编各种合适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二、活动准备
1、熟悉并理解诗歌的意境,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朗诵诗歌。
2、绘画工具,录音机,配套磁带或CD。

三、活动过程
1、欣赏草原美景。出示图画并播放音乐,请幼儿安静地欣赏。
2、组织幼儿讨论画面与哪段音乐相似,与诗歌《美丽的草原》哪一段匹配。
3、启发有根据音乐和画面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符合音乐的力度、节奏。
4、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即兴创编合十的动作表现音乐两遍:第一遍,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第二遍,在欢乐的草原上愉快地活动。
5、请幼儿自由选择主题:美丽的草原风光或欢乐的草原进行绘画活动,注意色彩、构图与音乐性质相符。

大班音乐教案:我是草原小牧民


这篇《大班音乐教案:我是草原小牧民》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活动来源:
《北京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社会领域提出了“通过多种媒介和活动,使幼儿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懂得尊重少数民族和其他地区的风俗习惯"。于是在班级中我们开展了“中国民族多"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对于民族舞蹈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和幼儿通过欣赏、学跳、创编来感知民族舞蹈的特点n这次活动是其中的一次。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族三段体音乐欢快、优美的音乐风格特点。
2、初步尝试合作创编蒙古族舞蹈,感受创编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课件、小水桶。
2、经验准备:幼儿了解认识蒙古族的习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感受蒙古舞蹈的音乐特点
1、幼儿听《草原小牧民》律动进教室。
2、蒙古骑马、挤奶动作练习。
二、欣赏音乐并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一)幼儿欣赏音乐。
1、师:今天夏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小朋友认真听听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
2、幼儿。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
(二)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并欣赏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同时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
1、现在夏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2、幼儿根据幻灯说出人们的生活。
3、你发现音乐有什么变化?
4、教师为幼儿介绍音乐。 (这首音乐是三段体音乐表现蒙古族人民在那达慕盛会上骑马、摔跤、挤奶的欢乐场面)
三、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快慢变化
1、刚才小朋友看到了蒙古族人们有趣的生活,如果你是蒙古人你想做什么事情?想一想音乐快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慢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2、分段欣赏音乐:
(1)快的时候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
(2)跟着快的音乐做一做动作。
(3)慢的时候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
(4)跟着慢的音乐做一做动作。
四、幼儿分组听音乐进行编舞
1、请幼儿听音乐分成5组进行舞蹈创编。
师:刚才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很漂亮,接下来让我们也来做个蒙古小牧民,一起来编个舞蹈,可以加上简单的队形变换,注意音乐的快慢变化,让你的舞蹈更加漂亮。
2、教师鼓励幼儿合作,并简单介绍道具。
3、幼儿自由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自由展示
1、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展示。
2、幼儿分组自愿展示
六、幼儿听音乐出教室
活动反思:
中国民族舞蹈体裁、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幼儿在学习表演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民族舞蹈优美的动作、悦耳的旋律,而且能感受到中国各个民族的不同习俗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市幼儿园教育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初步能力。作为蕴含了民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丰富内涵的中国民族舞蹈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选择,但是幼儿对于民族的认识比较浅,因为民族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远,于是我们以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视频、图片、故事等多种形式丰富幼儿对蒙古族、蒙古舞蹈的经验。
以前在教民族舞蹈时更多的是让幼儿模仿学习,幼儿多是单纯的训练,而大班幼儿有创编能力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于是我在让幼儿学习基本动作后进行了此次创编活动,意在发展幼儿的创编能力。在本节活动中我选取了三段体的音乐,幼儿能够大胆创编舞蹈 最重要的就是对音乐的倾听和理解,于是活动一开始我请幼儿完整 的欣赏音乐,让幼儿对-I-=乐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分段欣赏进一步让 孩子理解音乐,为幼儿创编舞蹈打下基础。为了让幼儿更丰富的创编舞蹈,我通过同伴学习、小组协商、动作频率变化、方位变换等方式引导幼儿创编,应幼儿的需要还为幼儿提供了挤奶筒,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体验成功提供帮助。
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从头到尾始终高涨,整个活动过程注重体验与感受、交流与发挥,真正达到了活动化的共同学习。
专家点评: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传统民族舞蹈教育活动时,往往注重的是动作的训练,一般以教会为目的,过程中要求幼儿单纯模仿,忽视幼儿对民族舞蹈的感受力、创造性和表现能力。延庆二幼的夏淑芳老师,在进行蒙古舞蹈《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教育活动时,从艺术领域核心价值入手,旨在激发幼儿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和兴趣,运用不同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为幼儿前期经验的丰富提供了必要和有效的支持。蒙古族舞蹈对于大班幼儿来讲,相对陌生,他们不知道蒙古族的人每天在做什么,用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那些舞蹈动作,夏老师通过图片、视频、故事以及日常生活中对蒙古音乐和舞蹈的欣赏,丰富了幼儿关于蒙古的生活经验,了解了一些民族风情和习俗,为舞蹈的创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以及认知的发展水平,满足了幼儿好奇、好动、好问、爱模仿的心理特征,引发了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为教学活动的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是能够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逐级分化,为达成目标创造赣是草原小牧民.豢謦蠡琴擎黪》赣澄幼儿园教育活动亲例及评析了良好的条件。在有限的教育活动时间内,大班幼儿要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快慢和特点,还要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如果没有主次之分、没有有效的调节,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教材的透彻分析,以及对本班幼儿的全貌了解,就不可能十分准确的定位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而夏老师凭着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幼儿的爱,以及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很好地把握了重点和难点的逐级分化,为幼儿能够有兴趣、专注的参与活动,完成活动目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是幼儿自主自由自愿状态的激发,符合艺术领域中舞蹈教学的核心价值的倡导。舞蹈的学习是富有个性和自我的学习,若千篇一律,统一要求,整齐划一,就严重违背了艺术领域的价值追求,而夏老师在整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地位的关系,教师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去实施教育,引领幼儿去发现、探索,整个活动动了起来,充满了活力、富有朝气,能够不断地听到教师接近于生活语调的亲切、愉快的说话声、歌声和笑声,让人有身临其境并渴望融入其中的愿望。总之,舞蹈教学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是非常全面的,不但施教教师要有舞蹈素养,还要有作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了解幼儿、了解幼儿教育的教师,才能够根据需要,仔细洞察幼儿美丽的童心世界,潜移默化的陶冶幼儿的心灵,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计划,让舞蹈成为幼儿喜爱并对其成长起到关键作用的活动。

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草原牧歌


草原牧歌
一、教 学 目 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小黄鹂鸟》及《银杯》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还能用齐唱、轮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达亚波尔》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短调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女中音、男高音及马头琴的音色;知道本单元歌曲中所使用的音阶。
二、教 材 分 析
(一)《小黄鹂鸟》
《小黄鹂鸟》原是一首蒙古族短调民歌,也是一首纯朴的情歌。这首歌,就其歌名而言,“小黄鹂鸟”是对恋人的一种爱称。就其歌词而言,两朵、四朵、八朵等量词,都隐含着成双成对的意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憧憬幸福生活的意愿。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速度稍慢,表现出一种细腻、爽朗的情绪特征。重新填词的《小黄鹂鸟》赋予了它崭新的含义。歌中的“小黄鹂鸟”,既可是翱翔在天空的 、被拟人化的黄鹂鸟,也可以是自己直面相对的亲朋好友和自己所热爱着的一切人。总之,歌中的主人公是在面对他们抒发着自己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热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的。《小黄鹂鸟》采用五声宫调式构成旋律,2/4拍,小快板速度。 整首歌虽分为齐唱 、轮唱两部分;而实质上,它依然为单乐段结构。轮唱部分基本上是原曲模仿式的卡农 。从音乐风格上看,《小黄鹂鸟》属于蒙古族的短调歌曲(也有人称之为“短调”或“短歌”)。短调歌曲是蒙古族人民最早发展起来的民歌体裁。在草原牧歌充分发展起来之前,短调民歌在蒙古族的音乐生活中曾占有主导地位。在短调民歌中,爱情歌曲、叙事歌曲占有很大比重。如:《森吉德玛》、《嘎达梅林》等;其次,一些革命民歌亦属此类。如:《引狼入室的李鸿章》、《反日歌》等。
(二)《银杯》
《银杯》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银杯》采用五声羽调式构成旋律,旋律悠扬、起伏较大,4/4 拍,中速,单乐段结构,在音乐上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
(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 、晚霞夕照、彩蝶纷飞、百鸟歌唱、毡包有如白莲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犹如珍珠撒……这就是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更是牧民双手托起的幸福大厦。歌曲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第一乐段的节奏均匀、稳健;第二乐段从弱拍起唱,使原本平稳的节奏带有了起伏的律动感。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并用五声宫调式构成旋律,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这种将情感波澜与意境相融合的创作手法,非常深 刻地表现了蒙古族牧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
火华(1942~ ) 歌词作家,北京人,内蒙古自治区军区创作员。
阿拉腾奥勒(1942~ ) 蒙古族作曲家,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人。1968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职于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艺术团。其代表作品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电影交响组曲《沙漠的春天》;管弦乐曲《乌力格尔主题随想曲》。
德德玛(1947~ ) 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人。1962年入呼和浩特内蒙古艺术学校学习声乐。1964年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民族班学习。现任中央民族歌舞团独唱演员。经常演唱的代表曲目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嘎达梅林》、《奥菲欧的咏叹调》等。
(四)《达亚波尔》
《达亚波尔》是流传在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昭乌达的一首民歌。歌中唱到的“达亚波尔”是一个蒙古族小孩的名字。透过这首歌,我们可以想到:在旧社会,那美如锦绣的兴安岭大草原,那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竟然是无家可归、孤独凄凉的达亚波尔哭泣的悲伤之地。这一切,又怎能不使歌者为之伤心、为之惆怅呢?!《达亚波尔》也是一首短调民歌。其节奏均匀稳定、句尾悠长。它的旋律是采用五声羽调式谱成的,但其结束音却使用了该调式的属音。从音乐内容的角度看,这种结束方法似乎给人们留下了悬念。如果从整个歌曲的情绪上看,它给人以压抑、忧伤的感受。
腾格尔 在演唱这首歌时,采用了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在句尾的长音处,往往不在落拍点上唱出歌词,却有意地在落拍点之后将歌词延迟唱出。这种表现方式虽与原民歌的唱法有所不同,却与原民歌的内涵没有什么出入,只是给人们带来一种现代音乐的生活气息。
(五)《万马奔腾》
《万马奔腾》是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针对这首乐曲,作者曾讲过一个故事:在一次赛马活动中,作者看到一匹烈马背负着它的主人飞驰向前。这匹马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冲向终点。当他们冲过终点的时候,这匹马突然倒地而死。马的主人抱着它的头痛哭不止。这件事深深地触动着作者。他忘不了这匹马那种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出于对大草原的热爱、对马的热爱,作者写了《万马奔腾》这首乐曲。至于作者有没有弦外之音,他自己没有叙说。不过,我们完全有理由展开更广泛的想象。
齐宝力高 (1944~ ) 马头琴演奏家。蒙古族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 尔沁,现任内蒙古歌舞团独奏演员。其演奏曲目有《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等。
(六)《筷子舞》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作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筷子舞的伴奏乐器主要有:笛子、三弦、扬琴、四胡等。其伴唱音乐也多为当地流行的2/4 、4/4拍民歌。
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筷子舞》这首乐曲是一首鄂尔多斯民歌。它由四个乐句组成。其音调以五声羽调式为基础。乐曲的前两个乐句,其节奏比较平稳、均匀,而后两个乐句则显得跳动、活泼。经过编配,这首乐曲呈复调形态。伴奏声部使用了打击乐器。它很好地配合了乐曲的律动及情绪。
 三、 教 学 时 间(3课时)
(一)学唱歌曲《小黄鹂鸟》及《银杯》
1.学唱歌曲前要完整地聆听范唱;条件允许的话,能观看录像。
2.注意控制歌曲的节奏、速度及旋律中的大跳。演唱《小黄鹂鸟》时,还要注意两个声部间力度上的均衡及层次感。
3.在感受、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两首歌曲的调式特点。
4.模拟蒙古族同胞唱酒歌时,要注意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如敬酒、唱酒歌时,要把酒杯举至头顶;客人要恭敬地接过酒杯并把酒喝干。
(二)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达亚波尔》及《万马奔腾》
1.初听时要完整地聆听作品,并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歌手的或乐器的音色。
2.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3.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
4.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德德玛及腾格尔的音色,认识他们不同的演唱风格。
5.聆听《万马奔腾》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也可鼓励学生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聆听的印象。
(三)演奏《筷子舞》
1.要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奏《筷子舞》。演奏中做到节奏准确、速度稳定、声部间和谐均衡。
2.初学时放慢速度,要注意乐曲的句法。熟练后,要表现乐曲应有的情绪。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我是草原小骑手》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接力出版社音乐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0页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感受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韵律,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2、过程目标:通过学唱、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让学生体验蒙族民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儿童的生活情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蒙族以及蒙族音乐文化的关注和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我是草原小骑手》。
教学难点:
唱准“ 1”和“ 2”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
在《草原赞歌》的旋律中,老师带领学生做骑马的动作进教室。
1.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一起“骑着马儿”,非常神气地进了教室,你们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的人最喜欢骑马吗?
生:蒙古族。
2.看一看
师:对,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今天,我就带你们到蒙古的大草原上去欣赏一下那里迷人的风光吧。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二、学唱歌曲
1.看视频,听歌曲录音。
师:大草原可真美呀,许多蒙古族的小朋友都在这里比赛骑马呢,而且她们的舞蹈也融入了骑马的动作,老师这里就有这么一种歌舞表演,同学们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师:但是老师有小小的要求哦,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带着这些内容听歌曲,“歌曲的情绪;大切分和大附点节奏在歌曲中的把握; ”和“ 是怎么唱的?” (放《我是草原小骑手》视频)
2.解决问题
分别提问学生。
师:我看哪个同学是细心的孩子,能把这些问题解决。
a.歌曲的情绪:优美,欢快,自豪地。
b.师敲打黑板上写出的节奏。
c.“ 2”和“1”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3.学唱歌曲
同学们真像这神气的小骑手,这么多难关我们都一一闯过了。好,那我们来一起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a.模唱旋律(放慢速度)
b.轻唱旋律(放慢速度)
c.唱歌词
4.歌曲处理
师:我刚才听见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唱的(范唱有下滑音的部分),你们也一起来试一试,觉得这样唱好听吗?为什么?
(有模仿牛羊叫声的感觉,这么唱就更加贴切。)
三、合作,创编,表现
师: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呢?
1.分组讨论,创编
2.分组展示
3.集体展示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游玩了一番,非常高兴。蒙古族还有很多我们没有了解过的东西,希望同学们课后自己去了解。下面,我们就以蒙族一首非常典型的民歌结束我们本节课。
(在《牧歌》的音乐中,带学生跳蒙族舞蹈走出教室)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1、了解蒙古族

2、熟唱内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3、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欣赏和歌曲的演唱,充分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让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草原。

2、能够尝试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听、唱、跳体验蒙古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设计:

说草原——看草原——唱草原——听草原——跳草原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播放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宝》

2、常规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谈话式导入

“有哪位同学注意到了,刚才我们听的歌曲是什么?”(吉祥三宝)

“它是哪一个民族的?”(蒙古族)

“我们国家有56个少数民族,你还知道有哪些民族呢?看谁知道的最多。”(维吾尔族、藏族、苗族、傣族、彝族、汉族、朝鲜族、侗族……….)

三、欣赏图片——草原风情

教师适时讲解。

(幻灯片4)蒙古包

(幻灯片5)骑马——摔跤——射箭

(幻灯片6)服饰

四、新歌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

1、学生随着歌曲范唱打拍子,在完整地聆听中感受熟悉歌曲的音调。 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2、有感情地读歌词

3、听唱法学唱歌曲

4、师生接龙唱

5、学生展示

6、集体唱

教师总结:这是蒙古族最古老,有代表性的乐器。上方是马头,细长的琴杆连着梯形的琴箱,两根琴弦马尾做成,琴弓琴身是分开的。活象一匹半身的马。

五、欣赏蒙古舞蹈片段

喜欢蒙古舞蹈的同学可以尝试着学上一两个动作。

1、顶碗舞

2、筷子舞

3、安代舞

(逐一讲解)教师加以引导。

六、创新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准备、创编

2、学生现场评价

3、教师引导连接,学生用所学动作为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编配舞蹈动作

七、总结

今天我们唱了蒙古,跳了蒙古,一起了解了蒙古,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其实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历史与文化,让我们学好本领,长大以后,亲自到祖国的各地看看,走走吧。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音乐教案范文:草原上”一文,希望“小学音乐教案范文:草原上”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音乐教案范文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