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导航 > 小学音乐三年级音乐上册《铃儿响叮当》学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三年级音乐上册《铃儿响叮当》学案。

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只有提前备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那大家担不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也许以下内容“小学音乐三年级音乐上册《铃儿响叮当》学案”合你胃口!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四、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
歌谱(旋律谱)、多媒体课件、钢琴、单簧管、吉他。
教学过程:
一、引入部分: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走到咱们的课堂当中来,大家紧不紧张啊?老师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有些紧张,大家能不能来点掌声鼓励鼓励老师啊?!
二、导入部分:
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
师示范,生跟唱。
4/4
5 - - - | 5 - - - |……
板书:较小起伏的旋律线
师:大家还记得冬天的寒风是什么样子吗?我们用声音来模仿。“WU”。
4/4
5 - - - | 5 - - - |……
板书:起伏较大的旋律线。(粗线条)
师在黑板上画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线。学生用“LU”来演唱。(强弱对比)
4/4
5 5 5 5 | 5 5 5 5 | ……
板书:
师:刚才我们分别模仿了冬天流动的风和急促的风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两种风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生分声部练习。
生答:……像在一起歌唱……
师:我们来试一试加入音高和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
2/4
(1)5 - | 5 - | 5 - | 5 - | ……
WU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 当,叮叮当 ,……
(3)11 1 | 11 1 | 11 1 | 11 1 | ……
三声部学生练习。
生答:……就像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
师: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
生答:马蹄声。
师:我们能不能模仿?(弹舌)
(1)xx xx | xx xx |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 当,叮叮当 ,……
(3)11 1 | 11 1 | 11 1 | 11 1 | ……
师:来,我们来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再快一点?
师生一起:“嗨!”
加入刚才的练习,最后“嗨!”结束。
三、学唱歌曲:
1、师: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和大家比试比试。(师单簧管演奏)老师演奏的音乐线条和刚才黑板上的哪条旋律线相似?
师单簧管演奏《铃儿响叮当》
第一段: 单簧管低音区 《铃儿响叮当》B部分 缓慢
第二段: 单簧管高音区 《铃儿响叮当》A部分低声部 欢快
生答,师复奏,学生随音乐律动。
2、师: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
生答:《铃儿响叮当》!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出示课题。(多媒体)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
生答:……2拍子,欢快……
3、师出示旋律谱。
师:跟着老师的钢琴划拍视唱全曲。(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
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
4、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结束部分不同)
分声部视唱第三部分。
5、生口琴视奏A部分,双声部合奏。并视唱A部分。
6、师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A——B——A`
7、师:刚才我们把A部分和A`部分学会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还用老师教吗?
(跟琴视唱。)
8、讲解弱起。(B部分)
9、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视唱。
10、跟琴试唱歌词。
11、师吉他弹唱范唱全曲。
12、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歌词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四、拓展部分:
师:我们唱了一节课想必大家也很累了,来听一段音乐休息一下。要求: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3拍子版本。
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和刚才我们唱的有什么区别?
生答:拍子不同。
师:节拍的变化它会引起音乐情绪的变化。
五、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音乐场景,首先是我们用声音模仿的圣诞老人马拉雪橇的场景,然后是歌曲,后来有出现了一个3拍子的变奏……你们回去以后能不能利用这些音乐素材来组成一个音乐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剧……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fwR816.CoM阅读延伸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表演,让幼儿了解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和曲式结构。
2.让幼儿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学会用四分音符节奏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表现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初步感知渐强、渐弱。
3.在感受乐曲的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型:|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并尝试演奏节奏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有关圣诞、圣诞老人的知识。
2、教具准备:图片、图示谱、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小作家》:
教师出示节奏型卡片 XX XX| XX X||,并给幼儿一个主题,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节奏型和主题,编出相应的语言,如:白雪 白雪|多美丽 |;冬天 冬天 |下大 雪 |.
二、发声练习《新年真快乐》:
师生对唱,启发幼儿用跳跃、连贯的声音唱出。
| 1 3| 5 5 5|5 4 3 4| 5 -| 55| 5 55| 5 4 3 2| 1 -||
新年 来到了, 大家多快 乐。啦啦啦啦 啦 啦啦啦啦 啦。
三、新授:
1、感受音乐的性质: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老师提问:音乐听上去什么感觉?(活泼欢快的)
(2)感受三段体的曲式结构,边听音乐边拍手(两遍)听听音乐的前面、中间、后面都一样吗?
2、听音乐观看老师配语言节奏朗诵的表演:想想音乐好象说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新年到了,圣诞老人赶着马车去给小朋友发新年礼物.
3、启发幼儿边探索边拍出节奏型并配器
(1)老师在A段音乐的伴奏下跳《赶马车》舞蹈.启发幼儿拍出第一乐段 赶马车的节奏型( X X | XX XX| ) 并讨论用什么乐器配器。
(2)拍出B段马跳舞和圣诞老人发礼物的节奏型。
老师出示节奏型 |XX XX |XX XX| 配上音乐,语言节奏,幼儿练习。
(3)在A段音乐的伴奏下老师跳舞,启发幼儿拍出第三段圣诞老人赶着马车走远了的节奏型。幼儿看着老师跳舞,用乐器敲出动作的节奏|X X| X X X X |并敲出渐弱的声响。
4、幼儿完整练习
(1)幼儿分组拿不同的乐器合乐。
(2)出示渐强渐弱的图谱和图片一一对应,幼儿根据图示谱敲出渐强渐弱的音响效果。
5、完整合乐的练习
(1)老师完整地表演,幼儿配乐。
(2)幼儿随意跟跳舞蹈。
(3)请两组幼儿和老师一起表演,其他幼儿用乐器伴奏。
四、听着音乐边敲节奏边出活动室。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鲁冰花》学案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鲁冰花》、《小白菜》

2、游戏跳格子

3、听辨音的高低

4、选用内容:学习用口风琴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小白菜》,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线条级进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

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的心

情。

二、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鲁冰花》,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一部分旋律采用羽调式并下行,

表现了女孩对家乡、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凄婉伤感的情绪。第二部分调式转为大调式,节奏活跃,给人带来明

亮、温暖的感觉,

这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但旋即音调跳跃动荡,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表现了无奈的感慨与执著不渝的渴求。

随着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现,又使人深深地沉浸在魂牵梦萦的不尽思念之中。

三、组织学生参与《跳格子》游戏,巩固四分休止符,训练思维的敏捷。

四、引导学生用口风琴演奏歌曲《小白菜》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口风琴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3、5、6六音进行练习)

4、复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指明学生演唱(其余学生评价)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

二、欣赏歌曲《鲁冰花》、《小白菜》

1、谈话: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后说说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好似

什么?

(放录音后师生交流) 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任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

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边。

2、复听这两首歌曲。(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这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自由回答后,幻灯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

3、设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师生讨论演唱形式与这两首歌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再次复听,在轻声跟录音哼唱

三、游戏:跳格子

1、导入: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跳格子》,看哪个小朋友跳得最棒。

2、讲游戏规则(教师边讲边示范) 格子中的“Х”是一个代号,可以是节奏,

可以是任意唱名或模拟动物的叫声等等“0”代表休止符

3、方法:可以任意一个方向切入跳格子

A、教师执棒,学生跳格子试一次

B、学生执棒,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最准确

C、依次轮流,从不同方向进行跳格子。

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彩色的中国》学案


一 、教学目的:通过对音乐的简述,使学生了解旋律,节奏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学习音乐的意义,建立正确的音乐观念和学习态度。
二、 教学重点:学习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
三、教学与讲授过程:
1 组织教学——安定课堂,了解出席人数和音乐课本准备情况等。
2 引入新课——简单总结归纳音乐课学习的目的,内容的方法,阐明本课需要进一步学习音乐课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3 讲授新课——利用课本和钢琴结合进入新课。
四、 教学内容
1 总结归纳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2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讲解。
3 全班站立起来,练声。
4 导入新课
(1) 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全班同学静听。
(2) 全班同学跟老师学唱歌曲。
(3) 学会歌曲后,分组比赛,看那组唱得。
(4) 全班同学跟老师学唱歌词。
(5) 学会歌词后,分组比赛,看那组唱得,对唱得好的那组进行表扬,对唱得差的那组进行教导。
5 总结:教师进行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布置下节课要学的内容,同学们回去做好复习。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妈妈的心》学案


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妈妈之歌》

2、学唱歌曲《妈妈的心》

3、表演歌曲《妈妈的心》

4、音乐知识:掌握四分休止符,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5、选用内容:学习用口风琴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妈妈之歌》,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

充分表现了母子间的真挚。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通过母子两人

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

二、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妈妈的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地表达了

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

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

三、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四、引导学生用口风琴演奏歌曲《妈妈的心》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口风琴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导入(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知道妈妈的心中最牵挂、最关心的是谁?生:自由回答)

2、放录音,(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妈妈的心》,听后说说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

用什么速度演唱?听后交流) 出示大歌片《妈妈的心》听录音范唱两边,学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

注意区分: 5 3 3 . 1 │2 3 0│

3、四分休止符 (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板书“0”简单介绍: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

顿,在简谱中就是用“0”表示,“0”是四分休止符(板书)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

一拍。)

4、练习:

1)念与拍: ХХ 0∣ХХ 0‖

0 ХХ∣0 ХХ‖

2)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3)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里状态? 结论:这里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与

妈妈 心心相印之情。

4)竖笛演奏《妈妈的心》旋律

5)学生轻声跟唱(注意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谈话: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5、教师范唱

6、分段练唱再连起来唱(教师弹旋律,学生用打击乐进行合作排练。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跳,

一部分学生用口风琴与打击乐器伴奏,表演《妈妈的心》)

三、欣赏《妈妈之歌》

1、导入:(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了什么)内容?

2、初听(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3、介绍(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

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4、复听(设问:这首歌是男声唱?女声唱还是童声唱?学生交流)

5、再次复听

6、学生跟录音轻轻哼唱自已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母亲的深情。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中班优质音乐课教案《铃儿响叮当》


活动名称:乐曲欣赏《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活泼欢快的特点,愿意用肢体动作表现滑雪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幼儿欣赏过歌曲《摇篮曲》、观看过滑雪橇的画面和录;ppT课件、音乐、串铃、自制滑雪板和雪橇

活动过程:
一、比较欣赏,初步感受
1. 欣赏、回忆歌曲《摇篮曲》
引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两首好听的歌曲,我们先来听听这一首。(ppT1 左喇叭)提问:宝贝们这首歌曲叫什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小结:《摇篮曲》是慢慢的、轻轻的、柔柔的,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听的歌。
2.欣赏、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
提问:我们再来听听另一首歌曲,它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 (ppT1 右喇叭)提问:这首歌曲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听上去快快的、很开心很快乐的,我们可以叫它欢快。
提问:听到很欢快的歌曲,你会做哪些开心快乐的动作呢?(ppT1 右喇叭)(跟着歌曲的节奏开心地做动作)教师介绍:这首很活泼、很欢快的歌曲,名字叫(ppT2)《铃儿响叮当》,是美国的一位名叫皮尔彭特叔叔创作的。
二、理解欣赏,模仿表现
1. 理解、模仿提问:我们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铃儿响叮当》,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教师清唱)提问:再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看看歌曲里的朋友们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ppT2喇叭, ppT3-22)提问:小朋友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呀?谁来做做这个动作?
(个别示范--动作要求--全体模仿)小结:
滑雪--身体往下蹲,双手朝下一下一下地用力撑滑雪杆。
滑雪橇--坐在雪橇上,腿伸直,身体左一下右一下地摇着。
2. 模仿、表现
师:--你们真棒!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串铃、雪橇、滑雪板,你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让我们一起来滑雪。(音乐轻)--宝贝们(幼:哎),准备好了吗?(幼:好了)让我们唱着《铃儿响叮当》一起去滑雪喽。可以和别人做不一样的动作哦!(ppT24 音乐响)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音乐三年级音乐上册《铃儿响叮当》学案”一文,希望“小学音乐三年级音乐上册《铃儿响叮当》学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