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 > 导航 > 大班数学教案:给灾区小朋友买文具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给灾区小朋友买文具。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那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大班数学教案:给灾区小朋友买文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自己的钱额,学习有计划地使用钱币。
2.在计划和购物活动中,巩固运算能力。
3.产生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具:大的购物计划书和勾线笔、纸。
2.学具:每人一个文具盒,里面装有钱币,勾线笔和纸。
3.布置文具超市,架子上放有尺、铅笔、卷笔刀、橡皮和若干,分别贴有标价2元、1元、2元和1元。
4.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再过不久我们要上一年级了,家里文具用品都买了吗?(真幸福)
师:过年的时候,有些地方由于雪灾,那边的小朋友没有钱买文具,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怎么帮?
(二)简单了解7以内钱的换算。
1.(当幼儿说到买文具给他们时)师:请你打开铅笔盒,数一数你有多少钱?有几张零钱?
结合幼儿所说,老师在白纸条上记录,如:7元52;师:谁也有7元钱?有几张零钱?
对应记录:7元2221。
小结:原来你们的钱都是由5元、2元、1元凑起来的。
2.师:你可以买什么文具呢?请你来介绍一下!
小结:原来铅笔盒里可以放铅笔、橡皮、尺等,这些都是学习时用的。
(三)根据自己的钱额,学习有计划地使用钱。
1.师边说:你有多少钱?计划一下准备买什么文具?边出示大的计划书,我们一起来看,指向***的购物计划书,这是谁的计划书呢?今天是你的计划,就在这里写你的名字。师指着圆圈说:你一共有多少钱?请你写在这个圆圈里。
2.师指向文具标记:计划书上有什么?(如:橡皮铅笔2元,普通铅笔1元等)
3.师:你计划买什么?它多少钱?你怎么记录?请一幼儿上来,问:你一共有多少钱?老师帮助他在大图的圆圈里填上钱的数量,引导该幼儿在图下的方格里填价钱的数字。
4.师:他计划买文具,一共花了多少钱?我们一起来算一下如:2+2=4+1=5+1=6+1=7,原来他花了7元钱,在下面的圆圈填上数字7。
5.操作要求:师边指边说:你有多少钱?你计划买什么?你也有计划书,把你的计划记录下来。
6.幼儿填写计划书,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请你动动脑筋,你计划买的文具需要多少钱?记在哪里?怎么记的?
7.师集中幼儿:都计划好了吗?请一幼儿上来:我们帮他一起看看,他计划买哪些文具?
请3个具有代表性的幼儿介绍。
如:购物不合理的,师引导:哪样文具没买?为什么不买?(没钱了)如果要买怎么办?
如:总价算错的,师:买了几样?需要花多少钱?算错了下次细心一点,重新去算一下。
如:文具的价格记录错误,师引导:他买了什么?对吗?**应该是2元钱,你记了1元,价格弄错了,下去调整一下。
8.师:再看看你的计划合理不合理,不合理的可以调整,算一下总价对不对,小朋友互相检查,如果错了帮他改过来。(给幼儿调整的时间,教师巡视)
(四)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巩固运算能力。
1.师:都会计划买东西了,等一会儿拿着你的计划书和钱去超市买文具,我们请客人老师当收营员吧,不过去超市买东西要注意——有礼貌,人多时要怎么样?(排队,不拥挤)好,大家去吧。
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巡视幼儿购物的情况。
3.师集中幼儿:都买到了吗?组织幼儿交流:请一幼儿出示购物计划书,帮助他计划买的和实际买的文具对应:全买到了,真不错!
4.师:有没有都花完?花玩了用什么记录,记在哪里?没花完还剩多少钱,也记在这个半圆里。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交流:谁来介绍你有没有剩钱?出示一幼儿的计划书,问:剩了多少钱?怎么算出来的?原来7元花掉了5元,还剩下2元,列出算式7-5=2。
再请一幼儿(剩余零的,也列出算式如:5-5=0)
7.师:剩下的钱放在铅笔盒里,下课后想一想剩下的钱怎么寄给灾区的小朋友。

Fwr816.COm小编精选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给灾区小朋友买文具》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自己的钱额,学习有计划地使用钱币。

2.在计划和购物活动中,巩固运算能力。

3.产生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具:大的购物计划书和勾线笔、纸。

2.学具:每人一个文具盒,里面装有钱币,勾线笔和纸。

3.布置文具超市,架子上放有尺、铅笔、卷笔刀、橡皮和若干,(教案出自:)分别贴有标价2元、1元、2元和1元。

4.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再过不久我们要上一年级了,家里文具用品都买了吗?(真幸福)

师:过年的时候,有些地方由于雪灾,那边的小朋友没有钱买文具,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怎么帮?

(二)简单了解7以内钱的换算。

1.(当幼儿说到买文具给他们时)师:请你打开铅笔盒,数一数你有多少钱?有几张零钱?

结合幼儿所说,老师在白纸条上记录,如:7元52;师:谁也有7元钱?有几张零钱?

对应记录:7元2221。

小结:原来你们的钱都是由5元、2元、1元凑起来的。

2.师:你可以买什么文具呢?请你来介绍一下!

小结:原来铅笔盒里可以放铅笔、橡皮、尺等,这些都是学习时用的。

(三)根据自己的钱额,学习有计划地使用钱。

1.师边说:你有多少钱?计划一下准备买什么文具?边出示大的计划书,(教案出自:)我们一起来看,指向***的购物计划书,这是谁的计划书呢?今天是你的计划,就在这里写你的名字。师指着圆圈说:你一共有多少钱?请你写在这个圆圈里。

2.师指向文具标记:计划书上有什么?(如:橡皮铅笔2元,普通铅笔1元等)

3.师:你计划买什么?它多少钱?你怎么记录?请一幼儿上来,问:你一共有多少钱?老师帮助他在大图的圆圈里填上钱的数量,引导该幼儿在图下的方格里填价钱的数字。

4.师:他计划买文具,一共花了多少钱?我们一起来算一下如:2+2=4+1=5+1=6+1=7,原来他花了7元钱,在下面的圆圈填上数字7。

5.操作要求:师边指边说:你有多少钱?你计划买什么?你也有计划书,把你的计划记录下来。

6.幼儿填写计划书,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请你动动脑筋,你计划买的文具需要多少钱?记在哪里?怎么记的?

7.师集中幼儿:都计划好了吗?请一幼儿上来:我们帮他一起看看,他计划买哪些文具?

请3个具有代表性的幼儿介绍。

如:购物不合理的,师引导:哪样文具没买?为什么不买?(没钱了)如果要买怎么办?

如:总价算错的,师:买了几样?需要花多少钱?算错了下次细心一点,重新去算一下。

如:文具的价格记录错误,师引导:他买了什么?对吗?**应该是2元钱,你记了1元,价格弄错了,下去调整一下。

8.师:再看看你的计划合理不合理,不合理的可以调整,算一下总价对不对,小朋友互相检查,如果错了帮他改过来。(给幼儿调整的时间,教师巡视)

(四)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巩固运算能力。

1.师:都会计划买东西了,等一会儿拿着你的计划书和钱去超市买文具,我们请客人老师当收营员吧,不过去超市买东西要注意有礼貌,人多时要怎么样?(排队,不拥挤)好,大家去吧。

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巡视幼儿购物的情况。

3.师集中幼儿:都买到了吗?组织幼儿交流:请一幼儿出示购物计划书,帮助他计划买的和实际买的文具对应:全买到了,真不错!

4.师:有没有都花完?花玩了用什么记录,记在哪里?没花完还剩多少钱,也记在这个半圆里。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交流:谁来介绍你有没有剩钱?出示一幼儿的计划书,问:剩了多少钱?怎么算出来的?原来7元花掉了5元,还剩下2元,列出算式7-5=2。

再请一幼儿(剩余零的,也列出算式如:5-5=0)

7.师:剩下的钱放在铅笔盒里,下课后想一想剩下的钱怎么寄给灾区的小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买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购买礼物这一活动,初步尝试合理安排钱币的方法。

2、体验购物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新年马上就要到了,熊猫奶奶邀请我们去做客。

2、银行取钱,交代要求:领的钱要拼成四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四种图形的颜色要不一样、两半图形上的数字要合成10

3、购买礼物

4、交流分享:你买了什么礼物,为什么买这份礼物?一共用了多少钱?[:.]

5、师总结: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钱币,有多少钱用多少钱,不要超支。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互相商量一下,看看自己有什么打算。

大班数学教案范文:买玩具


小编为网友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范文:买玩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孩子身上的问题生发出的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题生成:
在以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为重点的《卖玩具》的社会彭动中,幼儿会不会算账成了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的前提。女幼儿为了付给别人9元钱,好不容易从自己的口袋里数出九7元钱”(以圆片代替),结果,因为“钱”太多,对方没拿好,撒了。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幼儿的思维似乎迢留在“l”和“许多”的水平上,对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肚糊,不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本课题。

活动目标:
1、了解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复习10以内的组成。

活动准备:
教具:小猪木偶一个、磁铁教具猫一只(身上标有7元)、磁铁数字卡片若干(1、2、5);
学具:贴有价钱的玩具若干,游戏用的硬币和纸币若干(元)、挂袋人手一只。循环游戏的作业单若干(作业单里的不同)。

活动过程:
1、复习数的概念。
(1)拍手数数: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一五个五个数;
(2)复习顺数、倒数游戏“打电话”;
(3)复习lO以内数的组成游戏“碰球”。
2、学习用几个小数组合成大数的方法付钱。
(1)情境表演“小猪买玩具”,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
①出示木偶小猪,创设情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挚热。
教师边操纵木偶小猪边说:“我是小猪,自从上次小我卖掉旧玩具,我就经常卖掉旧玩具,去买新玩具。瞧,了,我去买新玩具啦!”
②设计小猪遇到困难的情节,激起幼儿积极思考的:

买卖对话:
“卖大狗,我的大狗9元一只。”(卖方配班老师)
“这只狗我喜欢,我有钱,我买了。”(买方小猪)
“这是1元,这是2元,这是5元,嗳,怎么没有9元起,我没有9元钱,便宜点卖吗?”(买方)
“不能便宜,你的口袋里有九元钱,你动动脑筋想一想?
老师:“小猪口袋里的钱够吗?它应该怎么付钱?”

③个别操作,集体验算。(引导幼儿思考几种不同法,如两个l元、一个2元和一个5元合起来是9元等。)
(2)出示磁铁教具猫(标有7元)、数字卡片(标有1的圆形卡片若干,代替钱),和幼儿共同讨论并演示数的分的关系。
提问:“买价格7元的玩具猫可以怎么付钱?”(鼓励多种组合的方法。)
重点:理解总数都是由几个部分组成。

(3)幼儿玩循环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的要求及玩法:“你们想去买玩具吗?要买玩具首先要学会算账。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有的需要你右分合里添数字,有的需要你根据玩具的价格在要付的钱上打勾,小朋友要仔细想一想,算一算,比如作业单左边的玩具卖多少钱,如果你要买,应该怎么付钱呢?你就在右边要付的钱上打上勾。”

3、尝试用组合付钱的方法买玩具。
(1)“现在老师是营业员,你们想来买玩具吗?”(请3~4个幼儿尝试买玩具。)
(2)“你们想当营业员吗?这次,不仅买玩具的小朋友要算账,卖玩具的小朋友更要动脑筋,可不能收错了钱。”(将幼儿分成两组,轮流买卖玩具。)
(3)交流付钱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题评价:
一、效果分析
因为在此活动前曾经开展过“卖玩具”的活动,因此,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买卖经验,对“卖玩具”很感兴趣。在“卖玩具”的活动中,一个一个数硬币付钱的方法也让幼儿感到不方便,他们迫切需要学会方便、快捷的付钱方法,以满足他们买卖玩具的需要。所有这些,为数学活动“买玩具”打下了良好的铺垫,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活动中,通过看情景表演、帮小猪解决难题、学算账及要玩具,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尝试了多种组合的方法。他们和
投入,思维也很活跃,活动环节的一步步深入将幼儿的情绪逐步推向高潮,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专家点评
孩子都有介入成人生活的愿望,而买卖常是发生于成人之间的活动,幼儿只是旁观者。当老师把“买卖”引入幼儿的活动,有场景、“商品”、有“钱币”、有“交易”时,幼儿的需要被激活了,于是,他们很投入地进行“钱币”与“货物”的交换,进行钱币的计算。老师们不妨再大胆些,在班级或幼儿园搞一个小“市场”,让幼儿把自己不想玩的玩具带来,带上10元钱(由不同面值组成),让幼儿进行“交易”,以体验一次真正的钱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可以断言:当数学活动与幼儿的内在需要联系起来时,他们的数学活动会非常投入。

三、反思与讨论
你了解孩子的问题和需要吗?试着也从孩子的问题和需要生成教育活动。
资料卡——有关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关键经验。
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

分类。
*探究和描述事物的特征。
*注意并描述事物的异同,进行分类和匹配。
*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和描述物体。
*描述事物所不具有的特征或不归属的类别。
*同时注意到事物的一个以上的特征。
*区别部分和整体。

排序。
*比较:哪一个更大(更小)、更重(更轻)、更粗糙(更平滑)、 响(更轻)、更硬(更软)、更长(更短)、更高(更矮)、更宽(更窄)、更暗(更明)等等。
*根据某种特征来排列物体,并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最长的、最短的等)。
数概念。
*比较数量:多/少,等量:更多/更少,数目一样多。
*用一一对应匹配的方式来比较两个数群的数量。(如:饼干和小朋友的数量是否一样多?)
*点数物体和唱数。
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键经验。
空间关系。
*装拆物体。
*重新安排一组或一个物体的空间位置.(折叠、弯曲、铺开、堆积、结扎),并观察由此产生的空间位置的变化。
*从不同的空间角度观察事物和场景。
*体验和描述物体的相对空间位置(如:在中间、在旁边、上去、下来、在顶上、在上面、在……以上)。
*体验和描述物体和人的运动方向(去、来自、进去、出来、朝向、远离)。
*体验和描述事物之间和地点之间的相以距离(靠近、邻近、远、紧靠、相隔、在一起)。
*体验和表征自己的身体:有什么样的结构,身体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学习确定教室、幼儿园以及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
*理解绘图和图片中所表征的空间关系。
*识别和描述各种形状。
时间。
*制定计划和完成计划。
*描述和表征过去的事件。
*用语言推测将要发生的事件,并为此作好适当的准备。
*按信号开始或停止一个动作。
*识别、描述和表征事件的顺序。
*体验和描述不同的运动速度。
*在讲述过去和将来的事件时,学习使用惯例的时间
*比较时间的间隔(短、长、新、旧、年青、年老、一会儿 间)。
*注意观察把钟表和日历当作时间消逝的标记。
*观察季节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买礼物》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买礼物

设计思路:
新年的脚步悄悄地走向我们,一天我会听到龙龙在说:爸爸妈妈昨天带我去亲戚家做客了,做客前爸爸妈妈会去超市买很多礼物。其他孩子听到了也纷纷表示也去亲戚家做客了,也买了很多礼物。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购买礼物非常感兴趣,并且有的幼儿还可以说出具体的购物过程,再加上大二班的小朋友开了家河马超市,我们的孩子非常渴望到超市里亲自体验购物的感受。于是,我就创设了为熊猫奶奶购买礼物的情景,从中既能让幼儿体验到购物的乐趣,又能让幼儿了解合理安排钱币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通过购买礼物这一活动,初步尝试合理安排钱币的方法。
2、体验购物的乐趣。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新年马上就要到了,熊猫奶奶邀请我们去做客。
2、银行取钱,交代要求:领的钱要拼成四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四种图形的颜色要不一样、两半图形上的数字要合成10
3、购买礼物
4、交流分享:你买了什么礼物,为什么买这份礼物?一共用了多少钱?
5、师总结: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钱币,有多少钱用多少钱,不要超支。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买玩具》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运用8的组成,为连加连减做准备。

2.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3.引发幼儿对购物的兴趣,积累购物经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乐乐玩具店,玩具的数量是幼儿人数的5倍,每一个玩具上都用数字标价;

2.1~8的数卡;幼儿身上贴上数卡。

活动过程:

一、语言诱导,引起幼儿参加数学游戏的兴趣。

看!乐乐玩具店里的玩具真多,你喜欢什么玩具?今天我们一起坐汽车去买玩具好吗?

二、复习8的组成

(一)拿票检票

1.幼儿拿票,要求拿两张,两张票的数字合起来正好是8。

2.小组长做检票员,检查每个小朋友拿的数卡是否正确。

(二)幼儿购买两个玩具。

1.提出要求:用8元钱去买两个玩具,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是8元。

2.幼儿自由购买,老师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醒幼儿把钱放在超市的钱箱里。)

3.幼儿交流,再互相检查一下是否正确。

(三)用8元钱购买三个玩具。

1.幼儿讨论:怎样用8元钱买三个玩具,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是8元。(请个别幼儿去尝试)

2.讲解示范:先拿一个5元钱的玩具,再拿一个3元钱的,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用8元钱去买三个玩具,先拿的两个玩具,它们的价钱合起来一定要比8小,然后算一算再买一个是多少钱的,合起来正好是8元。

3.幼儿购买,教师观察并适当指导。

4.幼儿互相检查拿得是否正确。

(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掌握情况,可让幼儿再次进行购买活动)

三、游戏:我和朋友一起去购物。

1、可以三人在组,也可能两人一组,但你和好朋友拿的数字合起来必须是8。

2、找对后一起跳《娃娃舞》。

四、结束活动

师:乐乐玩具店打烊了,我们该回去了,和好朋友手拉手上汽车吧。

活动反思:

数学不是符号的游戏,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经验总结。[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大班幼儿的活动与数学的联系更加密集,它常常出现在幼儿的身边,源于幼儿的生活。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大班数学教案:给灾区小朋友买文具”一文,希望“大班数学教案:给灾区小朋友买文具”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大班数学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